不同品种冬小麦花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对产量的影响
简述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与高产的关系
干物质生产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各种农艺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大多与干物质积累特点及其转化效率有关,干物质积累与合理分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研究已经表明,在一定的生物产量范围内,经济产量随着生物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因此,扩大群体总生物产量或提高经济系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产量。
不同生态区有不同的物质生产和积累量,要根据不同条件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确保实现高产所需的光合生产量。
1不同的农艺措施对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1.1不同的肥力水平对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施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施肥增加了春季分蘖,从而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各个时期施肥处理的叶面积系数均明显高于不施肥的叶面积系数,特别是开花后经过施肥处理的叶面积系数均保持在较高水平[1]。
另外,在开花后同一天,施肥量大的处理总干重比肥量小的高。
提高施氮量也可使小麦植株中蔗糖浓度升高,同时也能促进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的贮存[9]。
较高施氮量可提高叶片光合产物生产能力,促进营养贮存器官建成,从而提高了临时贮存光合产物总量。
而施氮量对各营养器官贮存光合产物的输出率无影响,从而可提供更多的同化物用于籽粒灌浆物质,利于粒重的提高。
但过高的施氮量可能导致小麦氮素利用效率降低。
1.2不同的水分处理对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不同的灌溉组合对小麦干物质积累是不同的,任巍等研究表明,适宜的水分条件,干物质积累较快,成熟期生物量最大;水分过多因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加之土壤通气性差,不利于后期生殖生长,成熟时生物量降低;水分过少使冬小麦全生长季水分有亏缺,影响了干物质积累[2]。
冬小麦拔节前地上部以叶片生长为主,叶片干物质量所占比例比较高;拔节后茎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至抽穗期各处理茎秆干物质量占总冠重比例达56.43%,且干物质在茎、叶和穗间分配比例因灌溉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
简述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与高产的关系孔丽红,赵玉路,周福平(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要:干物质生产是作物产量的基础,其合理分配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差异分析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6):47~52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6.007收稿日期:2022-11-05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作者简介:严美玲(1978 )ꎬ女ꎬ博士ꎬ高级农艺师ꎬ从事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ꎮE-mail:yanmeilingxiaomai@163.com通信作者:郑雪娇(1993 )ꎬ女ꎬ博士ꎬ从事小麦高产高效生理生态研究ꎮE-mail:zhengxj1021@163.com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差异分析严美玲1ꎬ郑雪娇2ꎬ石玉2ꎬ王西芝3ꎬ于振文2(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ꎬ山东烟台㊀264500ꎻ2.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ꎬ山东泰安㊀271018ꎻ3.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ꎬ山东济宁㊀272100)㊀㊀摘要: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㊁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ꎬ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㊁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ꎬ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㊁叶绿素相对含量㊁根系衰老特性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ꎮ结果表明:①烟农1212开花期㊁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ꎬ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ꎻ②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ꎬ开花后7㊁14㊁21㊁28d和35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ꎻ③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d和20d的0~20㊁20~40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ꎬ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ꎻ④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ꎬ穗粒数㊁千粒重㊁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ꎮ综上ꎬ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㊁花后根系衰老缓慢ꎬ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ꎮ上述结果表明ꎬ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ꎮ关键词:小麦品种ꎻ产量潜力ꎻ干物质积累ꎻ根系衰老中图分类号:S512.10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6-0047-06DifferenceAnalysisofDryMatterAccumulationandTransportandRootSenescenceofWheatVarietieswithDifferentYieldPotentialYanMeiling1ꎬZhengXuejiao2ꎬShiYu2ꎬWangXizhi3ꎬYuZhenwen2(1.Yant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ofShandongProvinceꎬYantai264500ꎬChinaꎻ2.KeyLaboratoryofCropEcophysiologyandFarmingSystemꎬMinistryofAgriculture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ꎻ3.Yanzhou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ofJiningCityꎬJining272100ꎬChina)Abstract㊀InordertoclarifythedifferencesindrymatteraccumulationandtransportandrootsenescenceofwheatvarietieswithdifferentyieldpotentialꎬYannong1212(YN1212)ꎬJimai22(JM22)andLiangxing99(LX99)wereselectedasmaterialsinthisexperimentꎬandthedifferencesindrymatteraccumulationandal ̄locationꎬrelativechlorophyllcontentꎬrootsenescencecharacteristicsꎬyieldandwateruseefficiency(WUE)amongthethreevarietieswereanalyzedandcompared.Theresultswereasfollows.(1)Thedrymatteraccu ̄mulationatanthesisandmaturitystagesandafteranthesisofYN1212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ꎬandthecontributionrateofdrymatteraccumulationafteranthesistograin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LX99.(2)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relativecontentofchlorophyllinflagleavesofdifferentwheatvarietiesatanthesisstageꎬbutthecontentofYN1212at7ꎬ14ꎬ21ꎬ28and35daysafteranthesi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3)Therootsuperoxidedismutaseactivi ̄tyin0~20and20~40 ̄cmsoillayersatanthesisstageꎬ10and20daysafteranthesisofYN1212wassignifi ̄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ꎬandtherootmalondialdehydeconten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4)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spikenumberperunitareabetweenYN1212andtheothervarietiesꎬbutthekernelnumberperspikeꎬ1000 ̄grainweightꎬgrainyieldandWUEofYN1212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othervarieties.InconclusionꎬYN1212hadhigherrela ̄tivechlorophyllcontentinflagleavesduringgrainfillingstageandslowerrootsenescenceafteranthesisꎬsoitwasahigh ̄yielddingandhigh ̄efficiencywheatvarietyundertheexperimentalconditions.Theseresultsindica ̄tedthatthesynergisticincreaseofdrymatterassimilationafteranthesisanditscontributionratetograinwasanimportantwaytoincreasewheatyieldpotential.Keywords㊀WheatvarietyꎻYieldpotentialꎻDrymatteraccumulationꎻRootsenescence㊀㊀黄淮海平原的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7.54%和63.10%ꎬ该地区小麦增产对全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1ꎬ2]ꎮ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ꎬ满足未来粮食需求的唯一途径是提高作物单产[3]ꎮLiu等[4]研究指出ꎬ品种改良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47%~60%ꎮ因此ꎬ选用高产潜力大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ꎮ前人研究表明ꎬ小麦产量高低取决于灌浆期光合物质生产和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的转运ꎬ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开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是品种改良的研究重点[5ꎬ6]ꎮ高产小麦品种新冬60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7857.62kg/hm2ꎬ其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比新冬20和新冬40分别高17.26%和8.62%ꎬ这有利于提高穗粒重ꎬ为高产奠定基础[7]ꎮ小麦花后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显著影响叶片光合物质生产[8ꎬ9]ꎮ籽粒产量达8500kg/hm2以上的氮高效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衰老延缓ꎬ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比氮中效和氮低效小麦品种分别高10.18%和42.93%[10]ꎮ灌浆期根系衰老缓慢有利于改善叶片光合能力ꎬ获得高产[11]ꎮ开花至成熟期小麦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ꎬ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72[12]ꎮ前人关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差异的研究多集中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方面ꎬ而对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开花后根系衰老特性差异研究较少ꎮ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近年来多次创出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13]ꎬ其产量潜力显著高于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其他品种[14]ꎮ本试验选用烟农1212㊁济麦22和良星99为材料ꎬ研究其干物质积累㊁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差异ꎬ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小麦高产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9 2020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史家王子村(35ʎ40ᶄN㊁116ʎ41ᶄE)进行ꎮ试验田前茬作物为玉米ꎬ播种前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5.70g/kg㊁全氮1.12g/kg㊁碱解氮115.19mg/kg㊁速效磷35.37mg/kg和速效钾115.83mg/kgꎮ1.2㊀试验设计试验选用的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分别为烟农1212(产量潜力12000kg/hm2)㊁济麦22(产量潜力10500kg/hm2)和良星99(产量潜力9000kg/hm2)ꎮ小区面积2mˑ30m=60m2ꎬ各小区间设2m隔离带ꎮ随机区组排列ꎬ重复3次ꎮ氮㊁磷㊁钾肥分别选用尿素㊁磷酸二铵和硫酸钾ꎮ试验田总施肥量为纯N270kg/hm2㊁P2O5150kg/hm2㊁K2O150kg/hm2ꎬ纯N105kg/hm2及全部磷肥和钾肥于播种前基施ꎬ拔节期开沟追施剩余氮肥ꎮ2019年10月19日播种ꎬ基本苗240万/hm2ꎬ4叶期定苗ꎮ越冬期㊁拔节期㊁开花期各灌水60mmꎬ其他田间管理均按高产田标准进行ꎮ2020年6月11日收获ꎮ8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1.3.1㊀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转运㊀于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植株地上部单茎ꎬ其中成熟期植株样品分成茎+叶鞘㊁叶㊁穗轴+颖壳和籽粒4部分ꎬ于105ħ杀青30minꎬ70ħ烘干至恒重ꎬ测定干物质重ꎮ根据Ma等[15]的方法计算干物质分配与转运相关指标: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转运量(kg/hm2)=开花期干物质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量ꎻ开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转运量/成熟期籽粒干重ˑ100ꎻ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kg/hm2)=成熟期籽粒干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转运量ꎻ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籽粒干重ˑ100ꎮ1.3.2㊀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㊀于小麦开花期和开花后7㊁14㊁21㊁28d和35d的晴朗日上午9ʒ00 11ʒ30ꎬ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旗叶20片ꎬ采用CCM-200叶绿素仪(OPTI-Scienceꎬ美国)测定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ꎮ1.3.3㊀根系衰老特性㊀于小麦开花期和开花后10d和20dꎬ采用根钻(内径10cm)于每个小区小麦行间和行上以20cm的间隔钻取0~20㊁20~40cm土层根系样品分别装于70目筛网袋中ꎬ重复3次ꎮ参照Guo等[16]描述的方法测定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ꎮ1.3.4㊀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㊀小麦成熟期于小区内选取长势均匀的5m2区域测定穗数和穗粒数ꎬ每处理重复3次ꎮ区域内小麦收获脱粒ꎬ籽粒自然风干后(含水量为12.5%)称重测定产量和千粒重ꎮ1.3.5㊀水分利用效率㊀水分利用效率[kg/(hm2 mm)]=籽粒产量/全生育期总耗水量ꎮ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根据水分平衡方法[17]计算ꎬ公式为:ET=I+P-D-RʃΔSWSꎮ式中ꎬET(mm)为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ꎬI(mm)为小麦全生育阶段灌溉量ꎬP(mm)为小麦全生育阶段降水量ꎬD(mm)为地下水补给量ꎬR(mm)为地表径流ꎬΔSWS(mm)为播种期与成熟期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之差ꎮ本试验区地下水位深25mꎬ因此无地下补水ꎬ试验区地下水补给㊁排水和地表径流均忽略不计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和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ꎮ采用LSD法进行显著性差异及方差分析ꎬ运用SigmaPlot12.5软件绘图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差异由表1可知ꎬ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ꎮ各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转运量无显著差异ꎬ其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烟农1212㊁济麦22<良星99ꎮ烟农1212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分别高15.09%㊁29.83%ꎻ各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烟农1212㊁济麦22>良星99ꎬ烟农1212较良星99显著增加8.16%ꎮ表明ꎬ烟农1212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ꎬ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大ꎬ为其高产奠定基础ꎮ㊀㊀表1㊀㊀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比较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kg/hm2)成熟期(kg/hm2)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转运量(kg/hm2)籽粒贡献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kg/hm2)籽粒贡献率(%)烟农121213510a19634a2882a32.01b6123a67.99a济麦2212410b17731b2726a33.88b5320b66.12a良星9911831c16547c2787a37.14a4716c62.86b㊀㊀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2.2㊀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由图1可知ꎬ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ꎻ开花后7㊁14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济麦22和良星99差异不显著ꎻ开花后21㊁28㊁35d烟农1212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各品种间差异显著ꎮ开花后7~35dꎬ烟农1212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较济麦22和良星99分别显著高出7.28%~33.17%和8.70%~54.67%ꎮ表明烟农1212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在开花后始终94㊀第6期㊀㊀㊀㊀严美玲ꎬ等: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差异分析保持较高水平ꎬ下降缓慢ꎬ有利于花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ꎮ同期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图1㊀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2.3㊀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不同土层根系衰老特性的差异由图2可知ꎬ不同小麦品种比较ꎬ开花期和开花后10㊁20d的0~20㊁20~40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良星99ꎬ且烟农1212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ꎮ开花期至开花后20dꎬ烟农1212的0~20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济麦22和良星99分别高9.82%~28.48%和22.88%~51.61%ꎻ20~40cm土层分别高9.68%~20.17%和16.39%~35.48%ꎮ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和开花后10㊁20d不同土层根系丙二醛含量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良星99ꎬ各品种间差异显著ꎮ表明烟农1212开花后根系能够保持较高的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ꎬ延缓衰老ꎮ图2㊀不同品种开花后不同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2.4㊀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由表2可知ꎬ不同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ꎬ品种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显著差异ꎬ0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烟农1212穗粒数和千粒重较济麦22㊁良星99分别高5.34%㊁7.99%和8.86%㊁13.41%ꎮ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良星99ꎬ品种间差异显著ꎬ烟农1212较济麦22㊁良星99分别高10.84%㊁11.55%和19.13%㊁16.40%ꎮ表明ꎬ烟农1212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ꎬ水分利用效率亦最高ꎮ㊀㊀表2㊀㊀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㊁产量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穗数(万/hm2)穗粒数千粒重(g)籽粒产量(kg/hm2)水分利用效率[kg/(hm2 mm)]烟农1212626a41.05a42.96a8991a17.67a济麦22650a38.97b39.78b8112b15.84b良星99644a37.71c37.88c7547c15.18c3㊀讨论与结论研究表明ꎬ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显著相关ꎬ且成熟期相关系数最高ꎬ为0.573[18]ꎮ不同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显著[19]ꎬ泰农18开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临麦4号分别高9.11%~10.53%和1.03%~2.87%ꎬ比汶农5号分别高20.93%~21.30%和1.29%~5.52%[20]ꎮ产量水平为7234~9916kg/hm2的小麦开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23.04%~40.59%ꎬ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高达59.41%~76.96%[21]ꎮ本研究中ꎬ高产潜力大的小麦品种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为高产奠定物质基础ꎮ烟农1212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与济麦22和良星99无显著差异ꎬ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保持较高水平ꎮ表明ꎬ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更利于高产ꎮ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主要受花后叶片持绿特性和衰老特性影响ꎬ叶绿素含量可有效反映叶片衰老程度[22]ꎮ有研究表明ꎬ高温胁迫下石家庄8号旗叶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河农341ꎬ有效减少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23]ꎮ不同基因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ꎬ干旱胁迫下六倍体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ꎬ叶片持绿时间更长ꎬ同化物生产能力更高[22]ꎮ研究[24]指出ꎬ通过施肥耕作等栽培措施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㊁提高根系活力ꎬ进而延缓地上和地下部器官衰老ꎬ增加籽粒产量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高产潜力大的小麦品种烟农1212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ꎮ表明烟农1212灌浆中后期旗叶持绿性好ꎬ叶片衰老延缓ꎬ有利于提高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ꎻ有研究[11]表明ꎬ根系衰老特性与小麦产量关系密切ꎬ根系活力下降相对缓慢的小麦品种ꎬ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ꎮ本试验结果表明ꎬ烟农1212开花期和灌浆中后期0~40cm土层根系抗氧化能力均优于济麦22和良星99ꎬ根系丙二醛含量保持较低水平ꎬ根系衰老延缓ꎬ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籽粒产量ꎮ研究[25]表明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产量水平下存在差异ꎬ产量低于7500kg/hm2条件下ꎬ增产依赖于增加穗数㊁穗粒数或二者兼有ꎻ产量高于7500kg/hm2条件下ꎬ增产主要依赖于增加穗粒数ꎮ亦有研究[21]表明ꎬ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对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ꎬ高产小麦品种烟农999穗数㊁穗粒数比邯农1412分别高8.38%~15.63%和4.53%~6.28%ꎬ因而获得高产ꎮ本试验条件下ꎬ烟农1212穗粒数和千粒重较济麦22㊁良星99分别显著增加5.34%㊁7.99%和8.86%㊁13.41%ꎬ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0.84%㊁11.55%和19.13%㊁16.40%ꎮ综上得出ꎬ烟农1212产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主要归因于更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ꎬ这也是其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WangLYꎬZhengYSꎬDuanLLꎬetal.ArtificialselectiontrendofwheatvarietiesreleasedinHuang ̄Huai ̄HaiRegioninChinaevaluatedusingDUStestingcharacteristics[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22ꎬ13:898102.[2]㊀HallAJꎬRichardsRA.Prognosisforgeneticimprovementofyieldpotentialandwater ̄limitedyieldofmajorgraincrops[J].FieldCropsResearchꎬ2013ꎬ143:18-33.[3]㊀LiRFꎬHuDDꎬRenHꎬetal.Howdelayingpost ̄silkingse ̄nescenceinlowerleavesofmaizeplantsincreasescarbonandnitrogenaccumulationandgrainyield[J].TheCropJournalꎬ2022ꎬ10(3):853-863.[4]㊀LiuLꎬSadrasVOꎬXuJXꎬetal.Geneticimprovementof15㊀第6期㊀㊀㊀㊀严美玲ꎬ等: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差异分析cropyieldꎬgrainproteinandnitrogenuseefficiencyofwheatꎬriceandmaizeinChina[J].AdvancesinAgronomyꎬ2021ꎬ168:203-252.[5]㊀高玉红ꎬ吴兵ꎬ崔红艳ꎬ等.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特点[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ꎬ2018ꎬ36(5):1-6.[6]㊀田中伟ꎬ王方瑞ꎬ戴廷波ꎬ等.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2ꎬ45(4):801-808.[7]㊀张宏芝ꎬ高永红ꎬ王立红ꎬ等.高产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㊁分配的差异[J].新疆农业科学ꎬ2020ꎬ57(12):2157-2163.[8]㊀NeheASꎬMisraSꎬMurchieEHꎬetal.NitrogenpartitioningandremobilizationinrelationtoleafsenescenceꎬgrainyieldandproteinconcentrationinIndianwheatcultivars[J].FieldCropsResearchꎬ2020ꎬ251:107778.[9]㊀WuXHꎬZhangYꎬHePYꎬetal.EffectsoftillagemethodsonsenescenceandgrainfillingcharacteristicsofTartarybuck ̄wheat[J].Zemdirbyste ̄Agricultureꎬ2020ꎬ107(4):301-308. [10]丁锦峰ꎬ成亚梅ꎬ黄正金ꎬ等.稻茬小麦不同氮效率群体花后物质生产与衰老特性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5ꎬ48(6):1063-1073.[11]叶宝兴ꎬ毛达超ꎬ刘学春.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ꎬ2005(4):15-18.[12]ManJGꎬShiYꎬYuZWꎬetal.Rootgrowthꎬsoilwatervaria ̄tionꎬandgrainyieldresponseofwinterwheattosupplemental ̄irrigation[J].PlantProductionScienceꎬ2016ꎬ19(2):193-205.[13]从春龙ꎬ姜法祥.连年亩产超800公斤ꎬ烟农1212实现了高产育种技术的新突破[N/OL].大众日报ꎬ2020-07-01.ht ̄tps://3g.163.com/dy/article/FGEV87NM0530WJTO.html. [14]梁鹏ꎬ石玉ꎬ赵俊晔ꎬ等.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的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ꎬ2018ꎬ38(10):1189-1194.[15]MaSYꎬYuZWꎬShiYꎬetal.Effectoffieldborderwidthforirrigationondrymatteraccumulationanddistributionꎬyieldꎬandwateruseefficiencyofwheat[J].ActaEcologicaSinicaꎬ2015ꎬ35(6):169-176.[16]GuoZJꎬShiYꎬYuZWꎬetal.Supplementalirrigationaffect ̄edflagleavessenescencepost ̄anthesisandgrainyieldofwinterwheatintheHuang ̄Huai ̄HaiPlainofChina[J].FieldCropsResearchꎬ2015ꎬ180:100-109.[17]ChattarajSꎬChakrabortyDꎬGargRNꎬetal.Hyperspectralre ̄motesensingforgrowth ̄stage ̄specificwateruseinwheat[J].FieldCropsResearchꎬ2013ꎬ144:179-191.[18]HuangXꎬWangCYꎬHouJFꎬetal.Coordinationofcarbonandnitrogenaccumulationandtranslocationofwinterwheatplanttoimprovegrainyieldandprocessingquality[J].Scien ̄tificReportsꎬ2020ꎬ10:10340.[19]唐兴旺ꎬ骆兰平ꎬ于振文ꎬ等.不同产量潜力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0ꎬ52(3):29-33.[20]王茂莹ꎬ贺明荣ꎬ李玉ꎬ等.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ꎬ2020ꎬ34(4):241-248.[21]仝锦ꎬ孙敏ꎬ任爱霞ꎬ等.高产小麦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㊁土壤耗水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0ꎬ53(17):3467-3478.[22]丁彤彤ꎬ李朴芳ꎬ曹丽ꎬ等.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ꎬ2021ꎬ39(6):62-72.[23]张英华ꎬ杨佑明ꎬ曹莲ꎬ等.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ꎬ2015ꎬ41(1):136-144.[24]李国清ꎬ石岩.深松和翻耕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ꎬ2012ꎬ32(3):500-502. [25]DuanJZꎬWuYPꎬZhouYꎬetal.Grainnumberresponsestopre ̄anthesisdrymatterandnitrogeninimprovingwheatyieldintheHuang ̄HuaiPlain[J].ScientificReportsꎬ2018ꎬ8:7126.2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 . 南 农业 大 学 , 南 郑 州 1河 河 4 00 , . 家小 麦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南 郑 州 502 2 国 河 4 00 ) 502
摘 要 : 大 田试 验条 件 下 , 究 了不 同种 植 密 度 对 两 种 穗 型冬 小 麦 品种 干物 质 和 氮 素 积 累 、 在 研 运转 及 其 籽 粒 产 量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种 穗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花前 植 株 干 物 质 及 贮 藏 氮 素 运 转 量 均 以 适 宜 的 低 密 度 处 理 表 现 较 高 , 中干 两 其 物 质 运转 量 以茎 鞘 最 高 , 素 运 转 量 以 叶 片 最 高 ; 后 植 株 干物 质 及 贮 藏 氮 素运 转 量 两 品 种 间 表 现 不 一 致 , 穗 型 品 氮 花 大 种 兰 考 矮早 八 花 后 干 物 质 及 贮 藏 氮 素 运转 量 以最 低 密 度 的 C (0 130万 株/ m ) 理 最 高 , 穗 型 品种 豫 麦 4 — 8 以 h 2处 多 91 则 9 较 高 密 度 的 B (2 3 25万株 / m ) 理 最 高 ; 物 质 对 籽 粒 贡 献 率 花 前两 品种 均 以较 低 密 度 处 理 表现 较 高 , h 2处 干 花后 则 以较 高 密 度 处 理 表 现较 高 ; 贮藏 氮 素 对 籽 粒 氮 素 贡 献 率 兰考 矮 早 八 花 前 以 中 间 密 度 处 理 表 现 较 高 , 麦 4—9 豫 918则 仍 以较 低 密 度 处 理较 高 。成 熟 期 兰 考 矮 早八 籽 粒产 量 、 粉产 量 及 蛋 白质 产 量 均 以 C (7 淀 235万 株 / m ) 度 处 理 最 高 , 麦 4— h 2密 豫 9 18 以 B (5 9则 2 10万 株/ m ) 理最 高 。 h 2处 关 键词 : 小 麦 ; 植 密 度 ; 物 质 ; 素 ; 转 量 冬 种 干 氮 运
闻喜旱区不同品种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差异
闻喜旱区不同品种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差异陆梅;高志强;孙敏;高艳梅;葛晓敏【摘要】为筛选适合旱作麦区生产的高产、高效小麦品种,将16个小麦品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两类,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进行小麦水分、产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成熟期株高、穗长、可孕小穗数,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值高产品种均高于低产品种。
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产品种以临Y8159、石麦19号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
株高、可孕小穗高产品种以临 Y8159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穗长、不孕小穗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运旱805较高,低产品种穗长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不孕小穗以长麦6697、洛旱11显著较高。
花后5~35 d 籽粒千粒重、成熟期籽粒千粒重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最高,低产品种以洛旱11显著最高。
总之,8个小麦品种中临Y8159、石麦19号水分、产量较高,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In order to filter out high-yield and more efficient varieties of wheat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the dryland wheat area.1 6 wheat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in Wenxi County,Shanxi Province in fiel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yield,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of high yield and low yield.Eight wheat varieties of two type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water and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of soil water storage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dry weight of plant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plant height,spike length,bearing spikelet num-ber,spike number,grain number,yield and WUE of high yield were higherthan low yield.Soil water storage from wintering stage to booting stage,dry weight of plant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spike number,grain number,yield and WUE were higher in LY81 59 and SM1 9 among high yield varieties,which were higher in YH618 and CM25 1 a-mong low yield varieties.Plant height and bearing spikelet number were higher in LY81 59 among high yield varieties, which were higher in YH618 and CM25 1 among low yield varieties.Spike length and sterility spikelet number were higher in YH20410 and YH805 among high yield varieties.Spike length was higher in YH618 and CM25 1 among low yield varieties.Sterility spikelet number was higher in CM6697 and LH1 1 among low yield varieties.5 ~ 35 d 1000-grain weight after anthesis and 1000-grain weight at maturity were the highest in YH20410 among high yield varieties, which were the highest in YH1 1 among low yield varieties.To sum up,the water and yield were higher in LY81 59 and SM1 9 among eight wheat varieties,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dryland wheat area as high-yield and more efficient varieties.【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7页(P320-326)【关键词】旱地小麦;品种;水分;产量【作者】陆梅;高志强;孙敏;高艳梅;葛晓敏【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水资源不足不仅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是限制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1]。
沟播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 地概 况 .
试 验设 在 洛 阳市农科 院旱农 基 地 4m×4I 防渗 I T 水泥 大池 。 土壤为潮 褐土 , 质地重 壤 , 层容 重 1 5 / 耕 . 3g
收 稿 日期 :0 9 1 — 1 2 0 — 02
k / m 供试 品种 为洛旱 2号 , gh , 播种 量 为 1 0k / m , 2 g h 播期 :O月 1 1 3日, 收获期 : 5月 2 9日。
1 3 测 定 项 目与 方 法 .
( )茎蘖 动态 。 1 分别 于分蘖期 、 越冬 期 、 拔节 期 、 孕
穗期、 成熟期 , 采用人 工定 点记数 法测定 群体 茎蘖 的动
态 变化 , 再折算 成单位 面积 平均值 。
作 者 简 介 : 宇 卿 ( 9 9 )男 , 南 洛 阳 人 , 研 究 员 , 姚 16 一 , 河 副 主 要 从 事 早作 农 业 研 究 。 基 金项 目: 家 “4 ” 目 (0 6G5 ) 国家 “ 一 五 ” 技 国 98项 20 一 2 ; 十 科
在不 同栽培 模 式对 作物 产 量方 面 研 究较 多 , 对 不 同 但 播 种 方 式尤 其是 沟播 、 播 对作 物 产 量 的影 响研 究较 平
少 。本 试验 主要研 究 沟播对 产量及 干物 质运转 规律 的 影响 , 旨在 为 半 干旱 地栽 培 条件 下 作 物播 种方 式 的选
21 0 0年 第 2 4卷 第 1 期
作 物 研 究
C O E E R H R PR S A C
1 9
沟播 对 冬 小 麦 干物 质运 转 规 律及 产 量 的影 响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穗粒数与粒重生理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2) :01-15 http://zgnydxxb. ijournals. cn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 O I:10. 11841/j. issn. 1007-4333. 2021. 02. 0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穗粒数与粒重生理差异分析刘雨晴孙娜娜高艳梅张震刘洋姚春生王志敏张英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摘要为分析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建成的生理差异,以大穗基因型(JS)、小穗基因型(X S)和中穗基因型(J M22)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器官干物质积累、蔗糖含量和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以及成熟期穂粒数和粒重等指标。
结果表明:1)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2)大穗基因型冬小麦从四分体时期到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强、弱势粒灌浆速率都高于中、小穗基因型;3)大穗基因型冬小麦开花期茎鞘的蔗糖积累量显著高于中、小穗基因型,开花后叶片和茎鞘的蔗糖积累高峰晚于中、小穗基因型;4)大穗基因型冬小麦四分体时期到开花期茎鞘的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花后茎鞘和籽粒的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小穗基因型。
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时期各器官干物质、开花期上二茎的蔗糖合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四分体时期穗茎的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与穗粒数和粒重都呈正相关,花后上二茎转化酶活性以及各器官的蔗糖合酶活性与粒重都呈显著正相关。
总之,大穗基因型冬小麦穗粒教较多主要由于开花期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茎鞘蔗糖合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均较高;而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较高则是由于花后茎鞘和穗的蔗糖代谢旺盛,且茎叶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建成;籽粒灌浆;基因型;生理差异中图分类号S512. 1;S311 文章编号1007-4333(2021)02-0001-15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biological differences analysis in grain number perspike and grain weight for different winter wheat genotypesLIU Yuqing, SUN Nana, Gao Yanmei. ZHANG Zhen, LIU Yang, YAO Chunsheng,WANG Zhimin, ZHANG Yinghua-(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To analyz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i n grain formation of winter wheat, different spike genotypes including big spike genotype (J S),small spike genotype (XS) and middle spike genotype (JM22) were selected as study materials.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he sucrose concentration and the sucrose metabolic enzymes activity i 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 and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grain weight at maturity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irst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grain weight i n different winter wheat genotypes. Secondly,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i n tetrad period to maturity and the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spike at anthesis and the grain f i l l i n g rate of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ain were higher i n JS than that i n X S and JM22. Thirdly, the stem sucrose accumulation i n JS w a 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 n other genotypes at anthesis. The peak of sucrose accumulation from leaves to flowering and stems of JS occurred later than X S and JM22, which contributed to higher grain f i l l i n g rate i n JS. Fourthly, the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i n ste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 n JS than those i n X S and JM22 i n tetrad stage and the sourose synth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i n grain and stem after anthesi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 n JS. Finall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ry matter of收稿日期:2020-03-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5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 F D0300105)第一作者:刘雨晴,硕士研究生,E-mail:**************o m通讯作者:张英华,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节水高产生理的研究,E_m ail:Zh ang y h l216@126.c〇m2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6卷different organs, the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and sucrose concentration of top-two-stem at anthesis as well as the sucrose synth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y of spike at 15 d pre-anthesi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number and grain weight, while the invertase activity of top-two-stem after anthesis as well as the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i n different organs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weight. I n summary, the higher grain number i n big spike genotype w a s mainly due to the higher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 n spike and higher sucrose synth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i n stem. The higher grain f i l l i n g stage and grain weight i n big spike genotype w a s due to the higher sucrose metabolism i n post-flowering stem and spike as well as the higher translocation and contribution proportion of leaves and stems to grains.Keywords winter w h eat;grain set;grain filling;genotypes;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全球消费量占禾谷类作物产量的30%左右〜。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8, 34(6): 1027−1033/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08.01027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马冬云郭天财*王晨阳朱云集宋晓王永华岳艳军(河南农业大学 /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郑州450002)摘要: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 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 分配率为31.81%~40.67%; 其中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茎鞘、叶片中的分配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表明成熟时大穗型品种有更多的同化物滞留在茎鞘和叶片中。
施氮量对14C-同化物分配率有影响, 在施氮量36 g m−2处理的茎鞘中分配率下降, 而籽粒中的分配率增加, 表明增施氮肥促进花前同化物向籽粒中分配。
随着籽粒灌浆进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逐渐下降, 在籽粒中的分配率逐渐增加, 表明营养器官的同化物逐渐向籽粒转运。
小麦籽粒的同化物有34.94%来自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 65.06%来自开花后同化量, 但不同品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之间有较大差异。
施氮量36 g m−2处理的花前转运量、转运率、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均下降, 但花后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以及单穗粒重均增加; 其中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花后贡献率分别为77.84%和56.29%, 表明兰考矮早八花后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
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施氮量36 g m−2处理高于18 g m−2处理, 并且大穗型品种的增产幅度大于多穗型品种, 表明增施氮肥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粮食作物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王磊(宿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站,安徽宿州234000)摘要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不同氮肥运筹下植株养分含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为皖北地区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方法: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置控释肥CLF、含腐殖酸肥料HAF及新硫4S复合肥料CF3种肥料处理,在养分供应量相同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另追施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0(不追肥)、N1(追施75kg/hm2)、N2(追施150kg/hm2),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植株养分吸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果:①在不追肥情况下,CF作为基肥时小麦产量最高,为8163.94kg/hm2,较其他肥料产量增幅在0.4%~15.1%。
②分析追施不同氮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CF+N2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多,产量最高,为8709.66kg/hm2。
③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含量也呈递增趋势。
结论:综合来看,CF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益的效果最明显。
在本试验条件下,追肥水平为150kg/hm2、基肥为新硫4S复合肥料的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不同肥料;氮肥梯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09-05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化肥的施用是保障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0%,最高达到67.0%[2]。
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7.8%[3]。
近年来,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引起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导致土壤污染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4-6]。
因此,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的重要问题。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 , 但 花 后 的转 运 量 及 转 运 干 物 质 对 籽 粒 的 贡 献 率 均 高 于其 他 处 理 。从 肥 料 利 用 率 来 看 , T 处 理 的农 学 效 率 、 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 高于其他处 理 。同时, L 处 理 成 熟 期 干 物 质 在 籽 粒 中 占 的 比例 也 显 著 高 于 其 他 处 理 。 综合 考 虑 产 量 、 氮 肥 利 用 率 和 干 物 质 累 积 转 运 等 因素 , 该她 区 氮 肥 的 施 用 模 式 应 该 是 基 肥 : 返青 : 拔 节
MA Y i n g . h u i , WA N G L i n g . m i n , HU A N G Y u — f a n g , Y E Y o u . 1 i a n g , B A I H o n g . b o , L t ) Q i n g — f e n g
2 . H e n a n P i n g a n S e e d L i m i t e d C o m p a n y , We n x i a n 4 5 4 8 5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f f e c t s o f n i t r o g e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d r y ma t t e r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g r a i n y i e l d a n d n i t r o g e n u p t a k e e f i f c i e n c y o f wi n t e r wh e a t we r e s t ud i e d i n ie f l d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We n x i a n c o u n t y o f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f r o m 2 0 0 9 t o
冬小麦不同行距配置对麦田温度、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不同行距配置对麦田温度、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摘要:于2013—2014年度小麦生长季,以良星99小麦品种为材料,在3.15X 106苗/hm2基本苗密度下,以传统15 cm 等行距播种为对照(T15),设置12 cm等行距(T12)和“三密一稀”(12.5 cm+12.5 cm+20 cm,T3+1)2 种行距配置处理2 种行距配置方式,研究其对麦田不同层次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根系分布和活力、产量结构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T3+1 处理的宽窄行处理,可有效提高小麦冠层顶部以及2/3 株高处的气温,12 cm 等行距处理可提高10 cm 处的土壤温度,并且使温度变幅增大;T3+1 处理的宽窄行处理可提高根系活力,扬花期和灌浆期T3+1 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均超过85 g(/g?h),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
T12处理小麦产量为8 041.6 kg/hm2,比T15 处理高14.4%。
T12 处理可降低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15 cm 等行距处理的96.9%和120%。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配置;农田温度;根系分布;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82-04收稿日期:2014-11-1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16B08 、2012BAD04B06 、2013BAD07B05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作者简介:尹宝重(1981 ―),男,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学。
E-mail :yinbaozhong@。
通信作者:甄文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
E-mail :wenchao@。
冬小麦群体结构可显著影响到农田通风和透光特性,同时也影响作物对水肥的利用,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1] 。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适量的
氮素施用能够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施用则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并对环境造成
污染。
因此,合理掌握氮素的施用方式对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有着重要的影响。
氮素形态主要包括氨态氮、硝态氮、有机氮等。
不同形态的氮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移动性、氧化还原能力等都有所
不同,因此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有着明显的影响。
研究表明,氨态氮
施用能够促进冬小麦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对地下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硝态
氮施用则能够促进冬小麦地下部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因此,在氮素施用时,需要结合作物生长期、产量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氮素形态和施
用量,以实现最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
总之,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影响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合理的施用。
合理的氮素施用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不同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分析
摘
要 : 文研 究 了六种 小麦 品种 的干物质积 累与运转 及产 量构成 分析 , 果表 明不 同类 型品种 小麦 的叶 片、 本 结 茎鞘 、
4 8>Ya h n 4 1 n Z a 1 0>Z e g Ma 9 2 h n i 0 3>Z o il h u Ma 8>Z o g Y a 8 ~6 >Xi i1 . h n u n9 8 n Ma 3
Ke y wor s: e t y t ia ;a c m ua in a d t ut il d wh a ;dr maer l c u lto n un o ;ye d
花 后每 1 d取 样 一 次 , 至 成熟 。 开 花期 选 择 同 天 开 花 , 0 直 发育正常, 大小 均 匀 的 茎 秆挂 牌 标 记 , 以便 于 花后 取 样 。 每 次取 l 单 茎 , 回室 内迅 速将 叶 、 鞘 、 器 官分 别 O个 带 茎 穗
于水稻 是第 二大粮 食作 物 , 年播 种 面积在 2 0万 h 左 常 0 m 右 , 占粮食 总播种 面积 的 1 3 与水稻 相 当 。 约 /, 小 麦产 量 9 % 以 上 来 源 于 光 合 作 用 , 麦 通 过 光 合 5 小 作 用合 成 的有 机物 质 , 部 分用 于 呼 吸 消耗 外 , 除 抽穗 前 积 累的物 质绝 大 部 分应 用 于 建 成 植 物 的躯 体 。 , 茎 、 如 叶 等 , 成小 麦 的营养 器 官 , 形 开花 后 积 累的 干 物 质 绝 大 部 分
小 麦是 世界 上栽 培 最 老 , 布最 广 的作 物 之 一 , 分 也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_张自启
单株分 地中茎长 百苗鲜重 百苗干重
蘖数 ( mm)
( g)
( g)
1. 30
3. 9
139. 4 27. 00
0. 87
2. 7
125. 7 23. 87
0. 57
0. 2
90. 3 19. 02
0. 77
4. 1
132. 1 25. 20
作物杂志 Crops
2011. 6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自启 王利霞 刘长营 段爱菊 刘顺通
(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471023,河南洛阳)
摘 要 研究了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生长 既杀虫 又 防 病,安 全 性 好,悬 浮 稳 定 的 种 衣 剂 品
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 种。随着种衣剂品种的不断更新和良种包衣的普
出苗期( 月·日) 11·01 11·02 11·04 10·31 11·02 11·02 10·30 11·01 10·29
出苗率( % ) 60. 42 70. 48 33. 27 71. 13 46. 19 70. 95 78. 45 82. 44 82. 86
分蘖期( 月·日) 12·01 12·03 12·05 12·03 12·03 12·02 11·30 11·30 11·29
同时测耧行走 1m 时播种量,连续测 3 次,取 平 均 24% 福醇 SC 外均有较大的影响,且均影响出苗,
值。播种出苗时分不同小区调查出苗期,15d 后每 出 苗 率 明 显 降 低。 其 中 7. 5% 甲 柳 三 唑 醇 SC、
小区取 4 个 1m 双行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及田 0. 8% 腈戊 SC 对出苗影响最大。
1 /35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作者:陈广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8期陈广丽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期,铵态氮处理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酰胺态氮、硝态氮处理;而在灌浆盛期和成熟期,酰胺态氮处理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铵态氮、硝态氮处理。
在成熟期,不同氮素形态处理间干物质在颖壳中的分配率差异不显著,酰胺态氮处理干物质在叶片、籽粒中的分配率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硝态氮处理。
因此酰胺态氮是生产上较理想的氮素形态形式。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矮抗58于2012~2013年在河南省新乡市乔谢村的河南科技学院试验基地进行。
该试验基地海拔73.2m,多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10多天,日照时数2398.8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588.8mm,属我国小麦产区中的黄淮平原冬麦区,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试验田土壤为壤质潮土,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3.7g/kg,全氮1.03g/kg,速效磷6.73mg/kg,PH 8.4。
试验设(NH4)2SO4 (铵态氮NH4+-N)、NaNO3 (硝态氮NO3-N) 、尿素(酰胺态氮CON H2-N) 共3个氮素形态处理,氮肥用量为纯氮180 kg/hm2 ,基追比为6:4,基肥于播种前使用,追肥于拔节期施用,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m2。
2、测定项目和方法(1)干物质积累。
在冬小麦的关键生育时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盛期、灌浆末期),在每一小区取样10株,放入信封内,回实验室后将冬小麦植株的叶、茎鞘、穗等分离,置于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在105℃下杀青30分钟后,然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在JJ 1000B/d=0.01电子天平上称干重。
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农村科技2018(1)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余红梅1,王智远2,梁玉超3,张永强4,李忠华5*(1.托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托里834500;2.额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额敏834600;3.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4.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91;5.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乌鲁木齐830091)收稿日期:2017-11-23基金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65)。
作者简介:余红梅(1968年10月-),女,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指导、专业技术培训、新技术及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李忠华(1973年1月-),女,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适期播种可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需要的光温条件与当地实际的气候变化相匹配,充分利用越冬前期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促使幼苗健壮生长,促进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冬小麦的优质高产。
本试验选择3个冬小麦品种设置5个播期共15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新冬41号和新冬33号较适宜的播期为10月5日,石新633较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日。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产量;产量构成一、试验目的本试验对冬小麦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3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范围内的产量变化,为新疆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41号、新冬33号、石新633。
肥料为尿素(N 46%)、重过磷酸钙(P 2O 546%)、硫酸钾(K 2O 50%)。
2.试验设计试验于2015~2016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
采用裂区设计,3个冬小麦品种分别设为:A ,新冬41号;B ,新冬33号;C ,石新633。
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倪永静;黄建英;赵敬领;葛君;胡新【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4)007【摘要】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以商丘市夏邑县为试验点,研究了玉米全部粉碎还田与6种施氮方式相结合的栽培措施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一元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干物质的施氮量分别为269.12、277.39、260.88、269.77 kg/hm2.成熟期干重、籽粒产量、花前同化物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以N3处理(施氮量262.5kg/hm2)最高.【总页数】5页(P8-12)【作者】倪永静;黄建英;赵敬领;葛君;胡新【作者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秸秆还田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J], 倪永静;贺群岭;赵敬领;连少英;朱培培;胡新2.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 [J], 隋鹏祥;齐华;有德宝;安俊朋;张文可;田平;梅楠;王美佳;王沣;苏思慧3.不同施氮水平对苦荞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J], 夏美娟;白文明;黄启鹏;张伟丽;高立城;任慧莉;高金锋4.施氮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J], 叶优良;王玲敏;黄玉芳;马迎辉;李欢欢;朱云集5.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开花后干物质转运特征、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张礼军;鲁清林;张文涛;白玉龙;周刚;汪恒兴;杨长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在小麦生育过程 中 。 各器官 的增 重 ( 次观测 的重量差 ) 两
研究干物质的积累 、 与转 移。 输送 是冬小麦产量动态生长 模拟 的一个重 要环 节 。冬 小 麦各 器 官 的增长 并 不是 同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积累的净光合产物 , 其分配输送结果
可用各 器官干物质重 占全株 ( ) 的 比率( ) 茎 重 来表示 :
l
时、 等量的, 而是按照一定次序。 在不同发育期有不同的增长 分配中心 , 同时期各个器 官的增长 速率不同 , 即不 各器官 占全
叶鞘在小麦全生育期 内所 占比例一直不大 , 比较平稳 。 且 占全
株( 比重的9 ~ 9 最高出现在拔节期( 9 , 茎) % 2%, 占2 %) 拔
节前呈上升态势 , 拔节 后叶与鞘 比例开始 同步下 降 。 直至全生
育期结束 。拔节后 的生 长 中心转 移到 茎秆 和幼穗 , 茎从拔 节 至抽穗呈直线性上升, 至抽穗期达峰值 ( 1 , 占3 %) 然后开始
河南气象 2o 06午第4期
维普资讯
,
噼 融 求 O
1 5 0 5
2
5
=
(
() 3
上升 , 熟和成熟 之 间 , 的增 长 分 配率 超 过 了 1 叶 、 、 在乳 穗 , 鞘 茎的增长分配 率 降为 负值 , 的增 重超 过 了整 株增 重 , 是 穗 这 叶、 、 茎 鞘干物质 向穗 总输送 的结果 。
优化管理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优化管理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影响作者:曹议丹钱麟君霍俊豪邹晓霞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4年第05期关键词:水肥优化;秸秆还田;小麦一玉米轮作系统;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作物产量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总量已超10亿吨。
秸秆富含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纤维素、糖类等物质,还田后不仅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优化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
但还田秸秆的腐解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若腐解不彻底,覆盖土壤表面会影响作物出苗,且未腐解秸秆自身携带的虫卵使田间病虫害加重,导致减产。
因此,探索小麦一玉米轮作高产系统下适宜的秸秆管理方式非常必要。
还田秸秆的腐解受水肥管理方式的影响:匡恩俊等研究发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促进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但氮肥的施用量及方式均对秸秆腐解有影响:Arcand 等认为适量增施氮肥能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避免腐解微生物与作物争氮,从而促进还田秸秆的腐解。
适量秸秆还田配合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作物产量,同时缓解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问题。
赵颖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保证当季土壤有效氮供应,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陈轩敬等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发现,秸秆还田配施适量氮磷钾肥是维持土壤肥力、实现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李露露等研究发现,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能够促进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籽粒产量。
另外,添加腐解剂和秸秆炭化还田,也是优化秸秆管理的常见措施,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有积极作用。
王承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的当季玉米产量可提高10.9%,且籽粒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
窦露等研究表明,秸秆炭处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提高16.1%~17.6%,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21.5%。
可见,秸秆和水肥管理方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生产方式以小麦一玉米轮作为主,长期的单一管理模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产量,亟需探索适宜的秸秆和水肥协同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冬小麦花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对产量的影响闫树平【摘要】为探明不同品种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并据此为当前的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特选择6个新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冬前生物量对小麦花前生物量的积累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要提高花前营养器官中储藏的干物质总量,就必须保证冬前有效积温的总量,从而积累更多的养分;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干物质较多,对籽粒的贡献率就较大,并且干物质的转移率也会较高,对最终的总生物量起决定性作用。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formation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in vegetative organs before flowering in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urrent wheat breeding,6 wheat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before the over -wintering period was crucial to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before flow-ering.It wa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amount of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fore the over -wintering period for increasing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vegetative organs,so as to accumulate more nutrients.The dry matter accumulated more before flowering could contribute more to kernel,and the dry matter transfer rate would be higher,which was crucial to the final biomass.【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8)010【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产量【作者】闫树平【作者单位】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聊城 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3.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预测,2020年我国小麦需求量约为1.4亿吨,超过目前产量的28%[1],要实现小麦主体自给,任务非常艰巨[2]。
要保证小麦产量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依靠良种的换代改良[3],从源头上做好高产准备,为日后的田间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小麦的稳产增产。
籽粒是小麦生产的终极产品。
我们育种目标中关于小麦籽粒标准的制定应对路、执行要到位,反之,则是失败[4]。
小麦粒重是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籽粒是否充实直接关系到粒重和产量的高低[5]。
小麦籽粒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变化、协调的过程,搞好育种,必须明晰、疏通小麦库源关系才能使育出品种在品质、产量方面有所改进提高,最终育出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
为探明不同品种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并据此为当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特选6个自育新品种为试材进行试验。
1.1 试验材料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选新品种LN05-1、LN06-1、LN06-2、LN07-1、LN07-2、LN07-3。
1.2 试验地概况2014年10月,试验在排灌条件良好的本院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进行。
黏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5.7 g/kg,碱解氮126.9 mg/kg,速效磷33.1 mg/kg,速效钾78.7 mg/kg。
前茬夏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
每公顷用腐熟牛粪60 m3、小麦专用复合肥(N-P2O5-K2O=12-18-15)50 kg、尿素10 kg,匀撒地面耕翻作底肥。
1.3 试验设计和管理试验地共540 m2。
小区长10 m,宽3 m。
12行区,行距25 cm。
10月13日用精播机播种,留基本苗225万/hm2。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拔节后期追施尿素300 kg/h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
1.4 调查和取样三叶期每小区选6个生长均匀有代表性的固定样段(样段长50 cm),分别于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开花期每次选取一个样点,将样段内的麦苗全部拔出以测量其叶面积系数和开花期的干物质量,于成熟期拔其样点植株测量干物质量及籽粒干重。
将麦苗剪去根部带回实验室。
将每个小区拔取植株上的全部绿叶取下,从中选取较大的10片绿叶截取中间的3~5 cm作为标准叶,量其长和宽,求其叶面积(S1),装入纸袋,烘干后称其重为g1。
将其余绿色叶片装入纸袋,烘干后称其重为g2。
将剩下的茎秆装入纸袋,烘干后称其重为g3。
将纸袋放入烘箱,在105℃杀青30 min,然后70℃烘至恒重。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需数据[6,7]:样点叶面积=标准叶的叶面积(S1)×[(g1+g2)/g1];叶面积系数=样点叶面积/样点面积。
由数据g1、g2、g3计算出干物质量,公式为生物产量=(g1+g2+g3)×80 000.0;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量=开花期整株干重-成熟期秸秆干重;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率(%)=(开花期整株干重-成熟期秸秆干重)/开花期整株干重×100;小麦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量/成熟期籽粒干重×100。
1.5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2012方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1 叶面积系数对花前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由表1可见,从越冬前到开花期小麦的叶面积系数逐渐增大,开花期达到最大。
冬前到返青期6个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增加不明显,返青到开花期增长迅速,尤其是起身到拔节期,此时正值春季分蘖高峰期,开花期小麦群体达最大值;拔节后叶面积系数的增长主要靠单片叶面积的增大。
结合图1和表1可见,LN05-1冬前生长旺盛,分蘖较多,叶面积系数在6个品种中较大,虽然其返青、拔节、起身期的叶面积系数较小,但到了开花期它的叶面积系数和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却是最大的。
LN07-1冬前叶面积系数在6个品种中倒数第二,虽然其返青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头,叶面积系数迅速增大,但到开花期它积累的生物产量仍是6个品种中最少的。
其余4个品种的花前叶面积系数表现差异不大,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生物量也处于中间水平。
由此可见,冬前的生物量对冬小麦花前生物量的积累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要提高花前营养器官中储藏的干物质总量,就必须保证冬前有效积温的总量,保证冬前分蘖的个数,促使冬前大蘖成穗,从而积累更多的养分。
2.2 不同小麦品种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向籽粒转运分析产量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总生物量的多少,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转运效率[8]。
由表2可见,6个品种的花前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11 305~15 572 kg/hm2之间,最高相差4 267 kg/hm2;籽粒和成熟期秸秆干物质量仅LN05-1较高,其余5个品种差异均不大;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低于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LN07-3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91.5%;花前同化物转移率最高的LN06-1为18.5%,最低的LN07-3仅为5.4%。
6个品种中,LN05-1的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干物质量最高为15 572 kg/hm2,籽粒干重和成熟期秸秆干重也最高,但它的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却只有24.1%,居第3位,花前同化物的转移率只有13.9%,也是第3位。
LN06-1的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干物质量是12 480 kg/hm2,在6个品种中居第3位,籽粒干重最低,仅为6 779 kg/hm2,成熟期秸秆重排在第5位,但是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前同化物的转移率却都是6个品种中最高的。
LN07-3的籽粒干重、成熟期的秸秆重均是6个品种中的第3位,但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只有8.5%,花前同化物的转移率只有5.4%,均是6个品种中最低的。
6个品种花前干物质的积累量与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的转移率3个指标高度一致,可见,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干物质较多,对籽粒的贡献率就较大,并且干物质的转移率也会较高。
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干物质量在6个品种中的排名,与收获时籽粒干重、秸秆干物质量在6个品种中的排名高度一致,可见,小麦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干物质量对最终收获的总生物量起决定性作用。
2.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收获指数由表3可见,6个品种中籽粒产量最高的是LN05-1,为8 986 kg/hm2;LN06-2为7 423 kg/hm2,位于第2位;LN06-1产量最低为6 779 kg/hm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间产量有显著差异。
LN05-1的群体穗数最多,为707.8万/hm2,穗粒数最少,为29.7个,千粒重42.3 g,位居6个品种的第3位,它的产量和秸秆干物质重都是6个品种中最高的,收获指数(HI)是0.40。
可见,大群体是LN05-1取得产量优势的首要因素,若要保证LN05-1高产稳产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群体。
LN06-1的群体穗数是524.3万/hm2,在6个品种中居第4位;穗粒数32.5个,位于第4位,千粒重也是第4位;产量最低,秸秆和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位于第5位,收获指数0.40。
要提高产量就必须对产量三要素进行全面提升,定向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
LN06-2的穗数是541.8万/hm2,穗粒数34.6个,千粒重39.3 g,实际产量7 423 kg/hm2(第2位),秸秆干物质重和总干物质重均为第2位,收获指数最低,为0.37。
要提高LN06-2的产量就要着手提高其收获指数,从而使其产量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LN07-1的群体穗数最低,为441.3万/hm2,千粒重最高,为43.2 g,籽粒产量第5位,秸秆干物质重最低,收获指数最高,为0.42。
要提高产量,就要适当早播,着重培育冬前壮苗以增加冬前分蘖,并且加强春季管理促进春季有效分蘖形成,尽可能提高有效穗数,以此达到增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