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概论期末总结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财政补贴:指一成员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补助,或价格或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是一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手段。
P124外部效应:它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润或损失的现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从供给方面表达。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结构性赤字:是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主动决定的。
P246铸币税:是国家凭借发行货币的垄断权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P253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商业课税)市场失灵:它与市场效率相对应,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统称为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取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
P25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税收的调节作用,它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财政概论总结
财政概论总结引言财政概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运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对财政概论进行总结,介绍了财政的定义和功能、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的种类以及财政改革等内容。
财政的定义和功能财政是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指政府通过收入和支出的方式来管理国家财务的活动。
财政具有三个基本功能:1.资源配置功能:财政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政府支出,以满足社会各项公共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2.调节经济功能:财政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保障社会稳定等。
3.资源再分配功能:财政通过征收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公平性和正义感。
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不同途径获取的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借款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消费税、增值税等。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的经营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
借款是指政府通过借款的方式获取资金。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社会各项公共需求的资金支出,包括一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一般性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作和基本公共服务,如行政开支、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
资本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项目的投资,如修建公路、建设学校等。
财政政策的种类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政策分为主动性财政政策和被动性财政政策。
主动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主动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实现经济目标。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胀压力。
被动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危机或其他突发事件中对财政收入和支出做出的应急调整。
被动性财政政策通常是临时性的,目的是应对紧急情况,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财政概论重点归纳
绪论1.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区别;公共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关系2.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P12,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公共财政不是中国特有的)3.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个人和企业是第二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是第三部门4.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总体来说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
5.中国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公共财政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新的财政模式6.财政收入的两大来源:税收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主要包括:公债、收费和捐赠收入7.我国税收是不完全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共享,分税:国税和地税8.清楚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否,影响程度;规范分析:大,小●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证分析中9.如何观察和思考财政现象、财政活动(1)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决策和实施)(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政策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1.财政的起源,历史范畴与经济范畴(分别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角度)2.财政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国家(政府、居民、领土的总称)或政府(2)客体: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剩余产品和价值,公共权利具有强制性,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主要是来自V和M,主要是来自M(剩余产品的扩大再生产),剩余产品越多,潜力越大。
3.原始社会初期不产生财政,财政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4.财政的概念●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具有不用性质,国家性质决定财政的性质(财政的本质属性)(1)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2)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利,强制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3)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2023年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旳一种经济部门, 及财政部门, 它是政府旳一种综合性部门,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应经费和资金, 保证明现政府旳职能。
财政旳基本特性1. 公共性与阶级性2.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 收入与支出旳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旳, 以政府为代表旳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应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旳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旳第一种特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旳第一种特性:即任何人都不能由于自己旳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旳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旳竞争性, 即在给定旳生产水平下, 向一种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旳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旳第二个特性: 每增长一种消费者本来旳消费者将受到旳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旳特性: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旳共同需要, 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旳正常秩序, 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旳社会职能旳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种社会组员可以无差异地共同享用旳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许, 各社会组员旳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旳, 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 少付出少享用, 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旳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旳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旳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旳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旳, 也就是说, 市场在资源配置旳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旳。
市场失灵旳重要体现:(1)垄断(2)信息不充足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派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阐明旳是一种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旳现象。
当存在正旳外部效应时, 生产者旳成本不小于收益;当存在负旳外部效应时, 生产者旳成本不不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经典旳例子)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旳原因和体现 :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旳“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范围所固有旳功能。
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
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之一,是指国家依法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债务、国有资产经营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活动。
简单来说,财政是国家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工具,是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财政的作用1.经济调节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保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2.分配调节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社会收入进行合理调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资源配置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激励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5.管理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政府活动进行管理,保障政府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财政的基本原则1. 公共支出原则:公共支出应当坚持社会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公共收入原则:公共收入应当坚持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财政平衡原则:财政平衡是指国家的预算收支平衡,包括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平衡,以及财政预算的平衡。
4. 财政稳定原则:财政政策应当坚持稳定的原则,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和剧烈波动。
5. 效率原则:财政活动应当坚持效率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四、财政的基本方法1. 税收方法: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通过对国民经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2. 债务方法:债务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支出来源之一,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财政支出的满足。
3. 国有资产经营方法:国有资产经营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支出来源之一,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利润分配,实现财政支出的增加。
这些是财政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财政概论是财政学的基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基础知识。
财政学期末复习总结
财政学的课程总结财政学脉络图第一章财政及其本质财政的概念见p16财政的要素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A在财政分配活动的参与主体中,主导的一方的国家。
B财政分配的对象、数量、范围和方式等主要由国家这个主体来决定。
(2)财政分配的客体或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也就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4)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财政的本质见p13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阶级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手指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第二章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公共财政是非盈利性的财政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职能。
(德,马斯格雷夫,1910-2007,现代财政学的真正开拓者之一,现代财政学之父)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
3、国有资产收益。
4、政府费收入。
5、其他收入形式。
政府的职责:提供法治制度保持和保护竞争克服市场无效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经济稳定国有资本财政,就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内涵:它的活动主体是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者和支配者的政府。
它的活动依据是政府所具有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这使得它并不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只为自身的保值增值服务。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即它以国有资本的宏观经营为财政活动目的,代表国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从价值形态上对国有资本和资源进行宏观管理和经营。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一、双重结构财政分析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相结合的双重结构财政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模式。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点总结
财政学第一章1、财政的本质: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同时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财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
2、财政的两个范畴:1)历史范畴:财政活动即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故是2)经济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变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故又是经济范畴3、财政就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强制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而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4、财政的两个属性(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财政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1)一般属性: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指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2)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5、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第二章6、市场失灵的两种情形:1)市场低效:现实市场中因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市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2)市场无效:即使现实的市场严格符合完全竞争的所有条件,其运行结果也存在缺陷,不符合整个社会的要求,如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被动等7、判断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个标准:1)受益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外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某种产品付费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某种产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人同时从此产品中获得利益,或是在某些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很高。
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总结财政概论
总结财政概论引言财政概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资金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本文将对财政概论进行总结,介绍财政概论的定义、作用、内容、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定义和作用财政概论是对财政学基本原理的概括和总结,旨在深入了解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原因、规模、结构、分配、管理等问题。
财政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改善国民经济运行、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财政概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研究政府获取资金的各种形式和途径,如税收、非税收入、国债等。
2.政府支出:研究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支出。
3.财政平衡:研究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包括财政收支结构平衡和财政收支总体平衡。
4.财政分配: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的来源分配和财政支出的目标分配。
5.财政管理:研究政府财政资源的管理方式和效率,包括财政预算、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原则财政概论研究的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财政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效益原则:政府收入和支出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
2.公平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符合社会公平原则,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3.可行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避免过高的财政压力和财政风险。
4.稳定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稳定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5.可持续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可持续性,保证财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财政活动的长期持续发展。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财政概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财政概论的一些发展趋势:1.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财政概论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国际税收、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2.创新性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财政概论将更加注重财政管理的创新,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环境友好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财政概论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学概论
公共财政学概论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它涉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形成、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内,需要探讨的是财政收入的问题。
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财政收入渠道获得的资金总和,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基础和运行能力。
不同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深远影响,在研究财政收入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改革和优化税收结构,实现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公共财政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财政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如何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公共财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保障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收支预算、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这些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公共财政学的理论框架不仅仅限于宏观经济层面,还需要关注到微观经济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
在财政分配和资源配置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诉求,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这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的提升,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中,财政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议题。
财政管理涵盖了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以及如何确保财政运作的透明度、效率和廉洁。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治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工具,通过预算可以明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项目和分配方案。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是研究和分析政府财政运作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公共财政的概念、收入和支出、财政平衡和财政稳定等方面。
二、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是指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所进行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是一种公共性质的财务管理。
它包括税收、贷款、政府支出等方面。
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三、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3.1收入公共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国债等。
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的经营收入、政府收取的罚款、政府收到的捐赠等。
国债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以获取财政收入。
3.2支出公共财政的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包括政府的基本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教育和医疗支出等。
政府的基本支出主要用于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和人员的工资等;社会保障支出用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教育和医疗支出用于提供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
四、财政平衡和财政稳定4.1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达到动态的平衡。
当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时,财政就达到平衡。
财政平衡的实现对于维护经济稳定、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4.2财政稳定财政稳定是指公共财政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增长稳定、财政支出的调整稳定以及财政平衡的稳定。
财政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公共财政的概念、收入和支出、财政平衡和财政稳定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马工程公共财政的运作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财政的合理运作与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希望本文能为您对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的学习提供帮助。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期末总结报告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期末总结报告在本学期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课程学习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我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课程学习的全面总结。
一、课程内容概述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估等多个环节。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公共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预算的分类、功能和作用。
了解到公共财政预算不仅是政府筹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工具。
随后,我们深入研究了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形势、政策目标、部门需求等。
同时,要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在预算执行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确保预算资金的合规使用、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进度以及及时处理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问题。
课程还重点介绍了预算监督和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有效的监督可以防止预算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保障公共利益。
而科学的评估则能够为今后的预算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学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知识层面,我系统地掌握了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理论体系。
明白了预算管理不仅仅是数字的罗列和资金的分配,更是一种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
深入理解了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如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同时,对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和调整机制、预算监督的方式和重点以及预算评估的指标和方法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公共财政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选修了《公共财政》这门课程。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对公共财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公共财政》课程让我明白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财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经济活动。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财政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提供资金支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2. 调节经济运行: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共财政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促进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公共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通过学习《公共财政》课程,我对公共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和社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手段和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国债政策等。
这些政策在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财政制度:财政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活动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
完善的财政制度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公共财政的实践与发展在学习《公共财政》课程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与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财政取得了显著成就。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 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财政面临新的挑战。
公共财政学概论学习体会
公共财政学概论学习体会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公共财政学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经济活动,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的这一过程中,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财政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财政学中,我们学习了国家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扮演的主导角色。
我们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重要性,了解了国家公共财政收支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财政学在现代政治经济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学习公共财政学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
在考虑财政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也需要结合实际。
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现在所处的经济阶段,掌握一定的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从宏观环境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深入分析问题,找到使经济平稳增长和公共财政平稳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最佳方式。
三、财政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国家的公共财政收支作出贡献。
个人税收、公共服务和社保等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了解财政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积极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为建设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做出贡献。
四、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财政法律法规的了解。
财政学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一系列的财政法律规定。
学生应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法律法规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担负起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学习公共财政学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增强我们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洞见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政府的基本职能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
经济调节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财政掌握提供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
如何理解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正确答案:定义: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收入的结果可以较好地体现经济公平。
但社会公平难以通过市场机制予以完全实现。
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然的。
介入前提:财政进行收入分配的逻辑前提之一是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原则界限。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企业职工工资、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企业利润等,使之符合经济公平,所以财政原则上不应直接介入这些要素价格的形成(稀缺资源的垄断性收入除外)。
介入的机制和手段: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社会公平;规范政府的资产性收入;规范工资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识别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请举例说明。
公共财政学概论心得体会
公共财政学概论心得体会公共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共财政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共财政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核心概念和运行机制。
在课堂上,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税收、政府支出、政府债务等基本概念,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概念的产生原因和运行规律。
例如,通过学习税收,我明白了税收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也了解到税收征收的原则和税收体系的分类,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税制改革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学习政府支出,我明白了政府支出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政府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和收入分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政府债务,我了解到了政府债务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管理和运用债务。
这些知识不仅使我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我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公共财政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公共财政学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财政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还学习了如何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
通过学习财政政策,我了解到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调整经济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也了解到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科学的预算安排、精确的财政监管和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财政政策的决策和实施需要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进行。
这些知识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财政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使我更加理解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最后,公共财政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公共财政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进行了许多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
马工程版《公共财政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6-11章
马工程版《公共财政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6-11章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第一节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概念要素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批准的社会保障公约,社会保障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医疗、疾病、失业、老龄、工伤、家庭、生育、残疾和遗属津贴,几乎涉及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
从中国国情出发,可以对社会保障的概念作如下定义:社会保障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四个方面的概念要素:(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2)社会保障的实施以法律法规为支点。
(3)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稳定社会。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政府参照保险市场原则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保证,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伤残保险(6)疾病、生育保险(7)丧葬补助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为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保证。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同:同属于社会保障,两者都具有强迫性,且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目的服务的。
异:(1)社会救助具有无偿性,贫困者不用为接受政府的救助而支付任何费用,而在社会保险方式下,受保人先得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相应的生活保证;(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者,因而是一种事后补救,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因而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措施。
3.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同义语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社会福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共福利、专项福利、区域性福利。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确保军人等处置特殊事情的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水平,赐与的厚待、抚恤和妥帖安置措施的总和。
5.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指在当局引导和支持下,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自愿构造和参与的扶危济困活动。
财政期末知识汇总
二、简答题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
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
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具备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状态。
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
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特征: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税收(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政府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债务收入(灵活性、有偿性、自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概论期末总结
一、引言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机关为实现国家目标而进行的财政活动。
公共财政概论是一门介绍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我们
能够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功能、原则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公共财
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概念与特点
1. 概念: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机关为履行国家职责、实现国家目标而进行的财政活动。
它是
指国家通过税收和支出来管理资源分配、调控经济、维护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的一种手段。
2. 特点:公共财政具有重要性、社会性、公共性、政治性、经济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三、功能与目标
1. 功能:公共财政主要分为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债务管理和决策管理四个方面的功能。
收入管理是指通过征收税收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是指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
监督等方式,安排财政支出;债务管理是指通过借款、偿还和监督等方式,管理负债;决
策管理是指通过制定财政政策和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进行经济调控。
2. 目标:公共财政的目标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稳定目标、社会公平目标、公共产品供给目标
和经济增长目标等。
宏观经济稳定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社
会公平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支出,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公共产品供给目标是指通
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经济增长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国家经济
的快速增长。
四、原则与制度
1. 原则:公共财政的原则主要包括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可持续原则等。
效益
原则是指财政活动应追求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益;公平原则是指财政活动应在社会各个阶层
之间实现公平;稳定原则是指财政活动应保持财政的平衡和稳定;可持续原则是指财政活
动应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2. 制度:公共财政的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支出制度和债务管理制度等。
预算制度是指国家通过预算法和预算决策程序等方式,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税收制度是
指国家对纳税人征收和管理税收的一系列制度;财政支出制度是指国家对财政支出进行预
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制度;债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负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五、国内外实践
1. 国内实践:中国的公共财政系统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层级组成,中央财政负
责总体计划和调控,地方财政负责地方发展和民生保障。
中国公共财政实践包括税制改革、预算制度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国际实践:国际上的公共财政实践主要包括财政联邦制、负债管理和绿色财政等方面的
经验。
财政联邦制是指国家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联邦制度,实现经济统一、政权分
散的管理模式;负债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债券发行和偿还的方式,进行财政调控和发展建设;绿色财政是指国家通过环境税收和绿色基金等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六、总结与展望
公共财政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我们能够了解公共
财政的基本概念、功能、原则和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公共财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
更好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