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我们都有爱”说课稿(附反思)课件PPT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我们都有爱”说课稿(附反思)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6c9bcb10a6f524cdbf855f.png)
活动一:身边的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的四幅图片,与图中的小朋友对话。 然后课件出示问题:自己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或者曾经给过别 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当时有何感受?学生先回忆这些经历,再与大家分 享,教师相机引导,板书:爱心简图,随处都有,爱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活动二:无声的爱 播放视频:学校“护学岗”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关爱低年级学生的场景和 对他们的采访,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并找一找身边还隐藏的 爱心,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把爱心传递下去。
环节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爱心的传递者》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尊重他们的意愿 了解他们的需要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大都 不能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因此 ,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愿意在日常 生活中帮助他人。
三、说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7248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7.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为主要目标,通过讲解爱心的重要性、如何传递爱心以及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活动,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参与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具体传递爱心、如何处理关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心的传递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成为爱心传递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爱心的重要性,如何传递爱心,成为爱心传递者。
2.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爱心,处理关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观点,取长补短。
4.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爱心传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3.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5.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方法和技巧。
6.实践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爱心传递的行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心的传递者•爱心的重要性•传递爱心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64514db9f3f90f76c61bf8.png)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 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 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 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 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 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的帮 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 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 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 (生阅读文章)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 法? 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 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 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
(生答) 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答) 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 活离不开爱。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 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 (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 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 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 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 查结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 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 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 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 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 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 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6f024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b.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爱心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爱心的理解和实践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关爱他人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爱心传递观念。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爱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传递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传递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爱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爱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传递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和感受爱心的力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爱他人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关注,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爱心的力量。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爱心传递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课题《爱心的传递者》和一些关键知识点,如爱心的重要性、爱心传递方法等。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82e1e131b765ce0408142e.png)
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的传递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以人为本,说学情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教学目标:1.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2.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三、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生活处处有爱心。
通过寻找生活中显性和隐性的爱心,明白生活处处有爱心。
导入:同学们,这些同学每年都会参加爱心捐书活动,他们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你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小结:相信很多同学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把自己读过的书与贫困地区的同学们共同分享,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你们这种关心、帮助他人的心意和行动,就是爱心。
活动一:爱心生活大搜索1.呈现情境情境1:放学时,下起了大雨,一位同学没有带雨伞,另一位同学和她一起撑起一把伞。
情境2:在公交车上,一位同学在为一位老人让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ac25ad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5.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教材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是他们对于爱心的理解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善良、纯真,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但是他们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他们深入理解爱心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知道爱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2.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爱心的意义,并能够将爱心付诸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爱心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
3.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总结提升:总结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6.课堂实践: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在课后将爱心付诸实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爱心这个主题,通过关键词和图示的形式,展示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含板书及教学反思)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含板书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4a847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2.png)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爱心的传递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一课《爱心的传递者》中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主题是“我们都有爱心”,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意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很有限,虽然他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但是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相关范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学习不同的助人方法,提高助人的智慧和能力,形成正确关爱他人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学习雷锋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关心他人的原因及做法,并学习雷锋精神。
五、说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环节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e68ca6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章。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和如何成为一个传递爱心的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到爱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接受新事物。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爱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来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能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爱心,有的可能比较活跃,但缺乏持续性的爱心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成为一个传递爱心的人。
具体来说,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爱心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
2.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3.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理解爱心,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深化对爱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爱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 》说课稿(共2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 》说课稿(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bdcd8c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0.png)
四、说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课前准备
1.整体设计思路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设计了两大教学环节:“互相关爱真美好”和“雷锋精
神永流传”。第一环节由“关注显性的爱”“寻找隐藏的爱”两个活动组成, 第二环节由“学习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2:案例中,明需求
第一环节:爱的学问
1.看新闻,谈感受:先通过一则新闻视频《甜蜜的负担》,让学生了 解养老院老人被过度关爱的实例,看完后请学生思考交流3个问题:
①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 ②如果你是养老院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 ③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会换位,明需求: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养老院老人的角度去思 考,学会辨析地看问题,知道帮助别人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善了解 知需 求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呈爱心形,“爱心的传递者”是本课的课题,“我们 都有爱心”是本课第一板块的标题。爱心中的四句话体现的则是本节 课的目标和主旨。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们都有爱心”和“善于帮助别 人”,两个板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从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机上升到指导 学生关爱他人要注意的方法和智慧。
第一环节:爱的学问
(2)合作改进:针对大家遇到的实际问题,组内通过说一说、演一 演的方式,给同伴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即使是最好的朋友讲话也不能太 随意,向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话语要友善,态度要诚恳,绝不能使用偏 见或侮辱性的语言等。
(3)集体交流:如果小组内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想办 法交流解决。
三、说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61a1fcb14e852458fb57de.png)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说教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做“爱心的传递者”,使学生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关心和理解他人,乐于并善于给别人提供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爱心的传递者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很有限,虽然他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但是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相关范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学习不同的助人方法,提高助人的智慧和能力,形成正确关爱他人的生活观念。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帮助他们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获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说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感受爱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那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歌。
(播放歌曲“爱心传递”)师:同学们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生:……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心的传递者》(书写板书)二、新授课:(一)、我们都有爱心活动一、显而易见的爱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不信你看下面几幅图(出示课件)图中都谁得到哪些人的帮助?生:……师: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呢?(出示问题)生:……。
师: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出示问题)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abbbf5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很强的同情心。
但同时,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含义,知道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的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学生能够将爱心付诸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心。
同时,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有爱心。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爱心是如何传递的。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爱心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心的传递者1.什么是爱心2.为什么要有爱心3.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a8a4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b.png)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关爱他人”这一主题,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包括:
1.关爱他人的意义:讨论关爱他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影响,以及关爱他人对社会的作用。
-公民素养的内化:将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等公民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举例: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时,可以设置模拟社区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和行为。在讲解人文关怀时,可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他人的温暖和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3.沟通与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道德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爱他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共2课时(附教学反思)课件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共2课时(附教学反思)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0b0ec055270722192ef7e3.png)
3.活动三:智慧帮助(听一听,谈一谈) 有一位身为教师的爱心传递者,用自己的智慧既帮助学生又保护了学
生自尊心的故事。 故事中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类似这样智慧帮助别人的故事,讲给同学,家
长,老师听。
小结:同学们,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 乐和幸福。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爱的传递者,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关心和帮助 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充满爱,大家都愿 意为为身边的人和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有 时候你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未必是感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爱的传递者》。
板块二、理解感知 1.活动一:我来帮你(看一看,演一演) 图中有两位同学都遇到了困难,可是面对“我来帮你”的话语都拒绝
第一课时 我们都有爱心
一、说教材
《爱心的传递者》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第10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们都有爱心 》,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曾经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经历, 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并将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旨在引导 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共2课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道德与 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二课 《爱心的传递者》。本课包含了“我们都有爱心”以及 “善于帮助别人”两个板块,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 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 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第一个板块内容。恳 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0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0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3a15581c758f5f71f6780.png)
2020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2020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关心他人的原因及做法,并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三、传承雷锋精神1、阅读教材66页的故事:《雨中送母子》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我们现在来阅读69页,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ca1e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a.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10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和行动。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students,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到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但如何将这些行为上升为一种爱心意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爱心传递。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理解爱心的含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
4.情景剧表演: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5.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点评,总结爱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心的传递者•理解爱心含义•学会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说课稿】《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说课稿】《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005e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5.png)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说课稿】《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关爱意识,但他们在关爱他人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如何传递爱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多个关爱他人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4.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课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方面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心的传递者•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主动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2020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
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
(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
(出示阅读角文章)(生阅读文章)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配乐播放,师简单讲解)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泽东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雷锋)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讲故事)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生答手抄报,读书笔记,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
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生答)师:你准备怎么做?(三)、作业:做雷锋式好少年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
(交流完成计划表)七、说板书设计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爱心的传递者》板书尊重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要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尊重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要。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3.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准备】:PPT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
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
(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
(出示阅读角文章)(生阅读文章)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配乐播放,师简单讲解)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泽东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雷锋)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讲故事)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生答手抄报,读书笔记,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
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爱心的传递者互帮互助人人可为平等相待友善热诚温暖他人快乐自己了解需求懂得尊重好的写照。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生答)师:你准备怎么做?(三)、作业:做雷锋式好少年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
(交流完成计划表)总结: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倡人人奉献爱心,因为奉献爱心是温暖他人、快乐自己的行为,奉献爱心是优秀的品质,是美德的传承,奉献爱心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公民应尽的责任和社会呼唤的风尚!我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平等对待需要帮助的人,要了解别人的需求,懂得尊重他人,用友善热诚的态度去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