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阻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知识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在物理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
二、电阻的计算公式1.欧姆定律公式:电阻(R)= 电压(U)/ 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 ρ * (L / A)其中,ρ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L表示导体的长度(单位:m),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m²)。
这个公式适用于计算均匀截面的导体电阻。
电阻率ρ是导体材料的固有属性,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3.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并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其中,R1、R2、R3、…、Rn表示并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4.串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串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其中,R1、R2、R3、…、Rn表示串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以上是关于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器的长度是10cm,横截面积是2mm²,电阻率是2.5×10^-8 Ω·m,求这个电阻器的电阻。
解题方法:使用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中:R = 2.5×10^-8 Ω·m * (0.1m / 2×10^-6 m²)R = 2.5×10^-8 Ω·m * 50R = 1.25×10^-6 Ω答案:这个电阻器的电阻是1.25×10^-6 Ω。
初中物理电阻

初中物理电阻
电阻是电路中一种常见的元器件。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物理中的
电阻。
一、定义及分类
1. 定义:电子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程度,称之为电阻。
2. 分类: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电阻、非金属电阻和半导体电阻。
二、电阻的单位及公式
1. 单位:电阻的国际单位为欧姆(Ω)。
2. 公式: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可表示为电阻值等于电压与电流
的比值,即R=U/I(Ω)。
三、电阻的特性
1. 随材料变化:不同的材料导致不同的电阻特性,如导体通常为低电阻,绝缘体为高电阻。
2. 随长度变化: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3. 随截面积变化:电阻与导体截面积成反比。
4. 随温度变化:电阻与温度成正比。
四、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1. 稳压:通过将电阻与其他元器件组合使用可稳压,保证电路中电压稳定。
2. 电流限制:通过将电阻加到电路中,可限制电流大小。
3. 分压:通过组合电阻,可将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所需大小。
4. 发热:电阻通电时会发热,因此有时也用于加热元器件。
五、常见的电阻元器件
1. 定值电阻:值固定不变,常用来进行电流限制。
2. 可变电阻:值可通过调节旋钮实现调节,常用来进行分压。
3. 温敏电阻:温度变化可影响电阻值,常用来制作温度计等元器件。
4. 光敏电阻:光照可影响电阻值,常用来制作光敏元器件。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一、电阻的概念。
1. 定义。
-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用字母R表示。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 单位。
-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 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kΩ = 1000Ω,1MΩ=1000000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 材料。
- 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例如,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银、铜、铝等金属的电阻较小,而镍铬合金等的电阻较大。
2. 长度。
- 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例如,同样粗细的铜导线,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3. 横截面积。
- 在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例如,长度相同的两根铜导线,粗的那根电阻小。
4. 温度。
-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如,灯泡中的灯丝(钨丝)在刚通电时温度较低,电阻较小,电流较大;随着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流减小,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但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材料。
三、电阻的串并联。
1. 串联电阻。
- 特点。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 R_1+R_2+·s+R_n。
-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根据U = IR,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U_1:U_2=·s:U_n = R_1:R_2:·s:R_n。
- 实例。
- 节日小彩灯,一个小彩灯坏了,整串灯都不亮,这是因为小彩灯是串联的,串联电路中一处断路,整个电路就没有电流了。
2. 并联电阻。
- 特点。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_1)+(1)/(R_2)+·s+(1)/(R_n)。
- 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根据I = (U)/(R),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即I_1:I_2=·s:I_n=(1)/(R_1):(1)/(R_2):·s:(1)/(R_n)。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知识点一: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00 KΩ=106Ω。
2.。
知识点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1)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2)不同种类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3)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知识点三:半导体和超导体(1)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2)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深刻理解电阻大小的影响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说明: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玻璃)。
课后练习:基础训练: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为____,基本单位是_____,单位符号是____。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_________。
还受温度的影响,对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答案】R,欧姆,Ω。
横截面积。
2.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_____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_____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答案】超导。
半导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D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B.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C.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定义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定义》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电阻的定义》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总结 1、电阻的概念;每个导体都具有阻碍电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电阻。
符号为R。
2、电阻的单位:单位欧姆Ω,常见的的还有kΩ、MΩ。
106Ω= 103kΩ= 1 M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关系为: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①接线柱②滑片③电阻丝④金属杆⑤瓷筒5、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为了使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必须把电阻丝介入电路中,无论采用什么接法,都是“一上一下”。
6、读电阻箱的示数: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他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
常见考法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电阻单位间的换算,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电阻箱的读书方法。
误区提醒 1、电阻的大小决定因素是导体的材料;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或分流;3、电阻箱可以间断的变化电阻值,滑动变阻器是连续变化。
【典型例题】例析:甲、乙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线,甲的长度是乙的3倍,甲、乙横截面积之比是2∶1。
若乙电阻是30Ω,那么甲电阻是多少?初中物理电阻的定义知识点(二)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 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电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学中的电阻相关知识点,包括电阻的定义、测量和影响因素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相关概念。
一、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的比值,即R=V/I。
这个比值反映了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消耗的电能,电阻越大,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越强。
二、电阻的测量测量电阻的常用仪器是万用表,它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测量:串联法和并联法。
1. 串联法测量电阻串联法是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2. 并联法测量电阻并联法是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并联连接在一起,测量总电阻和已知电阻的电流,根据电流的比值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三、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导体材料的特性不同的导体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不同,常见的导体材料如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等,它们的电阻大小不同。
2. 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 温度的变化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会增加;温度降低时,电阻会减小。
四、电阻的应用电阻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调节电流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对电器设备的控制。
2. 发热器电阻体本身会由于电流通过而产生热能,这种特性被广泛用于发热器的设计中。
3. 电路保护电阻可以用作保护元件,通过限制电流大小,起到保护电器设备的作用。
4. 电子元件电阻作为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电视、手机等。
总结:电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电阻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 不适用。
初三物理电阻、欧姆定律

●知识精解一、电阻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用符号R表示。
2.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大小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二、滑动变阻器:(1)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元件两端的电压。
(3)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该变阻器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4)正确使用:①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一上一下";③通电前应把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地方。
三、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经典例题例1.下面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导体两端加的电压越大,这个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导体中不通电流时,不可能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此时导体没有电阻C.无论导体中是否有电流,它总是存在电阻的D.以上都有道理巩固练习1. 关于某个导体电阻大小的正确说法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2倍,则导体电阻也增加两倍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少1/2,则导体的电阻增加两倍C.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减少1/2,则导体的电阻增加两倍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无关例2.有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的电流为0.5安,则它的电阻为欧;当它两端的电压为8伏时,导体的电阻为欧,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该导体的电阻为欧。
初中物理电学第5讲 电阻

电阻知识点梳理一、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2、符号:R,(电路图符号)3、单位:欧姆,用符号“Ω”表示特别注意:一般来讲,导体的电阻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常用电流大小来间接判断电阻大小。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电阻率(不是密度):描述导体材料的物理量②l:导体棒的长度③S:导体的横截面积④T:温度,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阻值越大;对于一些特殊材料,比如玻璃,在常温下,为绝缘体,但温度升高到一定时,变成导体,阻值变小。
三、半导体和超导现象1、半导体(1)定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2)各种电阻式传感器(受到影响后,电阻的阻值变化较大)①压敏电阻:材料受到压力越大,电阻越小,例如电子秤。
②热敏电阻:材料所处温度越高,电阻越小,例如火灾报警器。
③光敏电阻:材料受到光线照射后,电阻发生变化。
例如光控灯。
2、超导现象(1)定义: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就变为零,此即为超导现象。
(2)特点:①在电厂发电、输送电能、存储电能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电能的损耗;②知道电子元件的时候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3)应用:超导电视、超导电缆、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等等四、变阻器1、定义: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的电学元件2、分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3、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2)各种表现形式(3)构造①金属杆:电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②电阻丝:缠绕在滑动变阻器的瓷筒上,电阻较大,电阻丝外层用绝缘物质包裹。
③接线柱:一共四个,金属杆两端有两个,电阻丝两端有两个 ③滑片P :可以沿着金属杆移动,同时与金属杆、电阻丝连接。
(4)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50Ω 1A ”的物理意义 ①50Ω:代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0欧姆; ②1A :代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
(5)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①务必“一上一下”接法,通过调节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切忌“同上”或“同下”连接 注意:①若“同上”接入电路,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调节滑片P 的位置并不能改变电阻的大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处于最大值,极易烧坏用电器;②若“同下”接入电路,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调节滑片也不能改变电阻大小,不能达到改变电阻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电阻变阻器)知识详解与练习

电阻(电阻·变阻器)一、大体概念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导体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1)符号:电阻用字母R表示,符号是。
(2)单位:国际单位是欧姆(Ω),简称欧;其他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3)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探讨: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如下图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但粗细(横截面积)不同,a,c粗细相同而长短不同;导线d与导线c的长短、粗细都相同,但材料不同。
有实验可知: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有关。
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小问题:家庭用电元件中各部位导电能力都一样吗?2.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有大量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
(2)绝缘体:有很少量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在必然条件下可以转化。
提出问题:这些元件是通过什么原理来工作的呢?3.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符号:。
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结构简图(3)连接方式:如图,滑动变阻器A、B、C、D4个接线柱,接AC和接AD是一种方式,接BC和BD是一种方式。
滑动变阻器需要串联在电路上,利用前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
接AC=接AD接BC=接BD(4)变阻器铭牌上标有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例题精讲【例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还与有关.【测试题】(2021•大连)下列各因素,不属于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A.导体的长度B.导体的横截面积C.导体的材料D.导体两头的电压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头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功率无关.故选D.【例2】★★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三根电阻丝,已知它们的长度关系为L1>L2=L3,横截面积的关系为S1=S2<S3,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关于它们的电阻和通过他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A.R1<R2=R3,I1=I2=I3B.R1=R2>R3,I1=I2>I3C.R1>R2>R3,I1>I2>I3D.R1>R2>R3,I1=I2=I3【测试题】(2021•东城区)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甲、乙的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的长度相同,但丙较粗,则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R甲、R乙、R丙的大小关系是() A.R甲=R乙=R丙B.R甲<R乙<R丙C.R甲>R乙>R丙D.R甲>R丙>R乙因为甲、乙、丙三根电阻丝的材料相同,由于甲、乙的粗细相同,但甲较长,因此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又因为乙、丙的长度相同,但丙较粗,而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因此乙的电阻大于丙的电阻;故:R甲>R乙>R丙.故选C.【例3】★(2021•大连)温度一按时,关于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导线的电阻必然比铜导线的电阻大B.粗导线的电阻必然比细导线的电阻小C.将一根导线拉长,其电阻必然变大D.长短、粗细都相同的两根导线,电阻必然相同【测试题】(2021•永州)当温度一按时,比较两根铝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较粗的导线电阻大B.若它们粗细相同,则较长的导线电阻大C.较细的导线电阻大D.若它们长度相同,则较粗的导线电阻大电阻的大小不仅跟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大小有关,所以选项A、C 都不正确;在温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的铝导线电阻大,故B正确;在温度、长度和材料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即导线越细,电阻越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例4】★★长度相等的两根铝导线,若甲的横截面积为20mm2,乙的横截面积是30mm2,则() A.甲的电阻大B.甲、乙的电阻相等 C.乙的电阻大D.无法判断【测试题】一根较粗的铜线被均匀地拉伸为原长的两倍,它的电阻将会()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肯定若将铜线均匀拉长,其材料不变,但铜线的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减小,所以铜线得电阻变大.故选B.【例5】★★将电阻为1欧姆的均匀铜棒拉成半径为原来的13的铜线,则这时铜线的电阻为()A.3ΩB.81ΩC.9ΩD.18Ω【测试题】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铝导线从中点处对折后利用,则此时铝导线电阻大小将变成原来的() A.2倍B.1/2 C.1倍D.1/4将铝导线沿中点对折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都没有转变,但导体的长度变成原来的一半,按照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可知阻值变成原来定的一半;长度变成原来一半的同时,横截面积变成原来的二倍,按照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知,电阻又变成一半.所以,此刻的电阻是原来的14.故选D.【例6】★★(2021•天津)如图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用意,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A.B.C.D.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解答:(1)滑动变阻器都接上面的接线柱,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滑动变阻器都接下面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定值电阻;(2)选择上面一个接线柱,下面选择一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部分取决于下面的接线柱;(3)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阻变长,应该接入左半段.下面的接线柱一定接左接线柱,上面的接线柱任意接入.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向右滑动电阻变大,需要接入下面的左接线柱,故C、D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电阻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阻知识点电阻知识点概述一、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二、电阻定律电阻定律表明,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A和材料的电阻率ρ有关,表达式为:R = ρ * (L / A)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公式为:V = I * R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四、串联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器是依次连接的,电流在各个电阻器中是相同的。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计算公式为:R总 = R1 + R2 + R3 + ... + Rn五、并联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器是并行连接的,电压在各个电阻器上是相同的。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计算公式为:1 / R总 = 1 / R1 + 1 / R2 + 1 / R3 + ... + 1 / Rn六、影响电阻的因素1. 材料的电阻率: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电阻率受温度影响。
2. 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 温度:大多数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七、超导现象当某些材料的温度降至某一低温时,电阻会突然降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八、电阻的测量1. 伏安法: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
2. 惠斯通电桥:一种精确测量电阻的仪器。
九、电阻的应用1. 限流:通过电阻限制电流的大小。
2. 分压:在分压电路中,电阻可以用来分配电压。
3. 电热:利用电阻发热的原理,如电热器、电炉等。
十、安全注意事项1. 在电路中使用合适的电阻值,避免过载。
2.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易受温度影响的电阻。
3. 在测量电阻时,确保电路断电,以防电击。
以上是初三物理课程中关于电阻的基本知识点概述。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阻器,并注意安全操作。
九年级上册电阻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电阻基础知识点电阻是电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九年级上册电阻基础知识点包括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电流在通过某些物质时遇到的阻碍。
它是电阻器材在单位电压下通过的电流与该电压的比值。
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作用是限制和控制电流的流动。
2.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进行。
欧姆定律表达式为: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如果知道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电流;如果知道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电阻。
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当电阻器两端接在同一个电源上,形成电流通过的路径时,会发生串联和并联的情况。
串联是指多个电阻器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器;并联是指多个电阻器并排连接在一起,电流分流通过每个电阻器。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可用公式计算:Rt = R1 + R2 + R3 + ...,其中Rt是总电阻,R1、R2、R3等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可用公式计算:1/Rt = 1/R1 + 1/R2 + 1/R3 + ...,其中Rt是总电阻,R1、R2、R3等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4. 电阻的颜色代码电阻上通常会印有彩色的环形条纹,这些条纹表示电阻的阻值。
电阻颜色代码是一种将阻值编码成条纹的方式。
电阻的颜色代码有4环和5环两种。
4环颜色代码表示阻值的前两位数字和后两位数字,中间还有一个表示乘以的倍数。
5环颜色代码表示阻值的前三位数字和后两位数字,中间还有一个表示乘以的倍数。
5. 变阻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电阻器件。
通过调节滑动片的位置,可以改变电阻值,从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变阻器常用于控制电路、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中。
它可以用来调节光亮度、音量、电流等参数,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知识讲解

电阻的测量【要点梳理】要点一、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R=U/I。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定电阻和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4.实验步骤:(1)按图连好电路,注意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开关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1、U2、U3观察电流表每次对应的数值,I1、I2、I3分别填入设计的记录表格; 1 2 3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Qn R + R + R R = -4 -- 3 --- 3123n R + R + R(3)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求它的对应的电阻值,再求出它们的平均值R =一-3~~3 ;(4)整理器材。
要点诠释:(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2)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二U/I 电阻偏小。
(3)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R。
I要点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实验过程:(1)实验原理:R=U/I。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灯泡(2.5V)、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4)实验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检查电路,试触无误后,闭合开关;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阻值变小,观察电压表示数,使示数为小灯泡的标定电压值(2.5V)再读出电流表示数,观察灯泡亮度,记录表格;④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阻值变大,使用电压表示数为某一值(1V),观察电流表示数,灯泡的亮度,并记录入表格;⑤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阻值继续变大,使电压表示数为某一值(0.5V),观察电流表,灯泡的亮度记录入表格;2.数据分析总结规律:通过实验记录,对数据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且变化较大,是什么原因使灯泡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导体两端电压变化了,是通过灯泡电流变化还是亮度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电阻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它是电阻器中阻碍电子流动的因素。
电阻的大小可以衡量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消耗的能量和电压的降低。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它是电阻器中阻碍电子流动的因素。
电阻的大小可以衡量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消耗的能量和电压的降低。
2. 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当导体中的电流为1安培,电压降为1伏特时,如果导体中有1欧姆的电阻,那么导体中的功率损耗将为1瓦特。
3. 电阻的计算电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表明,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的比值,即R=V/I。
4.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受到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影响。
-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
例如,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而非金属如塑料则具有较高的电阻。
- 长度:导体的长度越长,电子流动的阻力越大,电阻也就越大。
- 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子流动的通道越宽,电阻也就越小。
- 温度:大部分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导体的温度升高会导致电阻增加。
5. 电阻的分类根据电阻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和变阻器。
- 固定电阻:固定电阻的电阻值不可变,适用于需要固定电阻值的电路。
- 变阻器:变阻器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值来控制电流或电压大小,适用于需要可调节电阻值的电路。
6.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在电路中,有时电阻会串联连接在一起,有时则会并联连接在一起。
- 串联电阻: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首先通过第一个电阻,然后通过第二个电阻,依次类推。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 并联电阻: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分为多条分支,每个电阻都有电流流过。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电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7. 应用领域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电阻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电器、电动机等设备中,用于限制电流或者调节电压大小。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基本概念1.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作用。
简单来说,电阻就是阻碍电流通过的一种物质属性。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单位为欧姆(Ω)。
2.电阻的种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两种。
- 固定电阻:其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电阻器、电炉等。
- 可变电阻:其电阻值可以通过外部条件调节,例如电位器、温变电阻等。
3.电阻的作用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电流: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可以将电压分成不同的部分,实现电压分压。
- 保护作用:电阻可以用于保护电路中其他元件,如灯泡电阻、熔丝等,当电流过大时可以通过电阻减小电流。
- 调节作用:可变电阻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起到调节功能。
二、电阻的物理特性1.电阻的材料导体的电阻值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与温度相关。
通常依照导体电阻温度变化率的不同,可将导体分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电阻。
- 正温度系数电阻:它指的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增加的导体,如铜、铝等。
- 负温度系数电阻:它指的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的导体,如硅、锗、碳等。
2.电阻的长度、直径和物质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导线的直径成反比。
同时,不同的导线材料的电阻也是不同的,铜导线的电阻小,而铁导线的电阻大。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电阻可以串联和并联。
- 串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简单加和。
- 并联: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的最小值。
三、电阻的相关公式及运用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明了在一定范围内,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公式为:U = I * R2.功率公式电阻上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I²R = U²/R = U×I3.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阻的电阻值等于各电阻的简单加和:R = R₁ + R₂ + R₃ + ...4.并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的电阻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 = 1/R₁ + 1/R₂ + 1/R₃ + ...四、电阻的应用1.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电流限制、电压分压、保护作用、调节作用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阻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阻1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和千欧(k)。
1M=103k,1 k=103,1M=106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长度(L)和横截面积(S),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而且: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如玻璃)3由电阻公式R=LS 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 n2 倍。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阻2电阻欧姆定律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千欧; 1千欧= 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不同,电阻一般不同。
(2)导体的和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导体的和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4)导体的电阻还和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越高,电阻越。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和。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5. 的物体叫导体。
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常温下的玻璃是,而状态的玻璃是。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电阻的知识回顾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电阻的知识回顾
【—
初三
物理电阻知识】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
电阻
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
内能。
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
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
电阻。
计算公式串联: R=R1+R2+...+Rn
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
定义式:R=U/I
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
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单位表示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
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
百万,即100万)。
KΩ(千欧),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
温馨提示: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知识点电阻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电阻的应用。
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量度。
它的单位是欧姆(Ω),表示为R。
当电流从一个点流向另一个点时,经过材料内部时会受到电阻的阻碍,并产生热量。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材料的形状和尺寸。
二、电阻的影响因素1. 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材料的电阻大小不同。
金属一般具有较低的电阻,所以在电路中经常用金属做导线。
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则具有较高的电阻。
2. 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电阻还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有关。
通常情况下,导线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线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例如,如果我们将一根导线的长度加倍,它的电阻将会增加两倍。
3. 温度:电阻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内的原子运动更加剧烈,导致电阻的增加。
三、电阻的应用电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1. 发热器:家庭中的电热器和电炉都有电阻作为发热元件。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并加热周围环境。
2. 电灯:电灯是另一个常见的电阻应用。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电阻会使灯泡发热并闪亮。
3. 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中,电阻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
例如,我们在音响中调节音量时,实际上是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影响电流,从而调节音量。
4.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阻值。
它通常由一个线圈或一些电阻元件组成,在电路中起着调节电阻大小的作用。
4. 电子器件保护:在电路中,电阻也用于保护电子器件。
例如,将一个合适的电阻连接到一个LED灯上,可以防止LED因过电流而损坏。
总结:电阻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形状和尺寸以及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阻
1.定义: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 无关)。
4.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池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
(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
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
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