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思考
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导师团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创新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导师团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方薇1石立君2(1.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湖南宏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36)摘要:当前学徒制度之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受到单一学科的限制,往往缺乏进行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研究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团队导师制度即是一种有效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本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导师团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于导师团队的内部分工与外部支持等如团队职责分配、院校保障体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团队导师制度协作保障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0(b)-0152-04Some Problems in 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andTutor Team ConstructionFANG Wei1SHI Lijun2(1.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Hunan Province,410004China;2.Hunan HongSh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Changsha,Hunan Province,410036China)Abstract: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thinking mode of graduate students trained under the current apprenticeship system are limited by a single discipline,which often lack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team mentor system that came into being is a new model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postgraduat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role of tutor team.At the same time,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sponsibility division and external support means of tutor team,such as team responsibility distribution,college guarantee system,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Key Words:Postgraduate student;Innovation ability;Team mentor system;Cooperation;Guarantee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人为因素,不管是哪一种培养模式,导师制度都将融入并影响着每个研究生从入学直至毕业的整个学术培养过程[1-3]。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更是对新工科实践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具体贯彻落实。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需要紧密结合校企协同,突出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等特点,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新工科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实际的产学研结合,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产学研结合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教师的产学研结合能力。
二、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不足等方面。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在传统学科领域,对新兴学科了解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
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大多数教师长期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实际的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缺乏了解。
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对新工科理念和模式缺乏认识和理解,难以融入新工科教育改革和实践教学。
三、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实践策略针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加强重视新工科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和调研,提升实践能力和能力。
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立校企合作研究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的产学研结合能力。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问题与策略探索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问题与策略探索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MBA)。
然而,随着MBA热的不断升温,MBA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了提高MBA的教育质量,很多高校开始思考如何优化MBA的导师制度。
本文将研究MBA导师制双导师模式及其建设问题与策略。
一、MBA导师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导师匮乏导师是MBA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是,目前国内MBA领域导师匮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许多优秀的、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并不愿意担任MBA导师,这是因为MBA教育缺少优秀的导师制度,导师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不高等原因。
因此,大多数MBA 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影响了MBA教育质量。
2.导师单一职称在很多高校的MBA教育中,导师都只有一个职称,这使得导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多元化的组织形态。
因此,很难满足MBA教育中有针对性、多样性等要求。
3.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由于现有的MBA教育导师制度存在问题,使得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
很多学生无法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使得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拓展和提高,也无法掌握最新的实际情况和商业动态,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双导师制的定义为了解决MBA教育中导师持续缺失等问题,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双导师制度。
顾名思义,双导师制指的是每位MBA学生都会有两位导师,其中一位为学院内的国内导师,另一位则可能是国外的导师。
这两位导师有不同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对学生的帮助都是不同的,考虑相对全面和系统的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双导师制的优势1.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双导师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导师,这就能让学生早早地接触到跨文化环境下的商业沟通和文化交流。
双导师制可以降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渗透在商业环境中的运作方式,更加全面地掌握商业文化。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学科教育的实施需要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支持与协同合作,而跨学科导师团队的建设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的概念、重要性、目标与方案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的概念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指的是在跨学科教育的框架下,为了推进学科融合发展,形成一个跨学科导师团队,以促进跨学科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发展。
跨学科导师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经验,能够跨越学科边界进行教学与研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支持。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对于推进跨学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跨学科导师团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科资源与支持。
每位导师都具有自己的学科专长,可以在跨学科项目中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视角,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跨学科导师团队可以促进学科融合与交叉创新。
导师们可以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科研究中进行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融合与交叉创新。
跨学科导师团队可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
通过跨学科导师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与影响力,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具有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跨学科教育资源和支持。
具体来说,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导师团队的组织机制。
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的组织机制,明确导师团队的组织结构、成员岗位设置、分工与协作机制,形成导师团队的组织保障。
2. 打造跨学科教育平台。
建立跨学科教育的平台与渠道,为导师团队成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推动跨学科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3. 提升导师团队的专业素养。
通过学科交叉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导师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专业的支持。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案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案背景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研究生导师则是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主要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导师素质不高、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声誉和地位。
因此,如何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大力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开展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导师教育和科研能力;2.营造互动的导师-研究生关系,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3.探索多元化的导师评价机制,通过社会舆论引导导师行为,规范研究生教育和导师师德建设。
实施方案一、培训计划1.针对导师队伍,开展导师培训计划,提升导师科研、指导、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2.推进教学机构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人才、研究员等,就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导师的行业经验和工作感悟。
3.重视导师队伍的外语水平,规划外语培训课程和考试机制,提高导师国际化水平。
二、互动交流1.鼓励导师与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和项目合作,建立导师-研究生企业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实践和应用能力;2.把申请科技项目作为导师-研究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3.建立“导师答疑日”制度,设立导师开放日、研讨会等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导师与无障碍交流。
三、评价机制1.探索多元化导师评价机制,按照行业标准和导师业绩考核,引导导师开展科研成果总结和教学总结;2.针对导师行为不端、不良师德等问题,加强舆论引导和批评警示;3.建立导师业绩档案和评价体系,开展定期实质性考核和绩效评估,为其提供一定的奖惩机制。
风险与风险控制1.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导师参加计划的积极性不高的风险:可以适当加强政策呼声、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减小心理阻力;2.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外界因素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建立应急预案和完善风险管理标准,避免风险效应返还。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近年来,跨学科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超出了单一学科的范畴,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来解决。
建立一个跨学科导师团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在建设跨学科导师团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具备跨学科视野。
跨学科导师团队需要包括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他们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法。
在团队工作中,他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积极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跨学科研究需要从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成员应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
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和了解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从而更好地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
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跨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同时也需要跨越学科壁垒和传统思维的束缚。
为了激励成员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如资助项目、学术荣誉、职位晋升等。
这样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是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这样的团队,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进步。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跨学科导师团队的建立,并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设高 素质 导师 队伍 必须 从人才 战略 高度 出发 , 高导 师队伍学 提 历层次是我院的当务之急。
支年龄梯队合理的导师 队伍 , 师 队伍 中各年 龄段人 数应成 一 导 定 比例 。目前 , 随着招生规模 的扩大 , 部分高校 正面临着 导师队 伍断层 的状况 。部分学科 导师 队伍年 龄老化 , 缺乏 年轻 的骨干 力量 , 这种状 况会 严重制 约学科 的发展 与创新 。我 院具备指 导 研究生条件 的教师 多是高年 资教 师 , 一旦需要扩大 导师 队伍 , 年
维普资讯
曲北 医学教 育 2 8 月 第1卷 第1 0 年2 0 6 期
NRH ET EIL DCT N F.o o1 1 OTW SMD A UAI e 28vJ6№. C E O b o .
研 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中存 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
是在本校拿到的 , 甚至部分高校有相 当一部分学科出现了“ 师生 同堂” 的现象 L 。我院历史上 曾大量 留用本科 毕业 生是造成学 3 J
缘结构欠佳 的原 因。近年 来随着 大量硕 士毕业 生来 我院任教 ,
使我院导师 队伍建设 的学缘 结 构有 了较 大 的改 观 , 由于各高 但 校对在职研究生导师 的调 动有种 种限制 条件 , 导师 难 以在 异地 异校之间流动L , l 使我院有些 专业 导师 队伍 仍面 临学缘结 构不 J
生教育起步较晚 , 导师 队伍规模本来就 比较小 , 同时考虑到几 年
命力之所在 。创 新 不是抽 象 的, 而是具 体 的 , 是充 满 艺术 魅力 的。南 京大学校 长蒋树声 引用外国教育家的话说 :研究生 导师 “
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工科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
针对这一需求,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评估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探索、实践案例分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以及研究生培养成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提供启示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
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研究生的要求更多地倾向于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需要注重跨学科、跨界合作。
在新工科的理念下,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研究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界的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新力。
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需要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工科时代要求的高水平人才。
2.2 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探索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探索涉及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对于培养优秀研究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协作
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协作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协作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协作,并针对如何优化该过程提出建议。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而教学团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教学团队由研究生导师以及其团队成员组成,他们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和学术训练,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持和帮助。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 学科交叉:教学团队应该由跨学科的专家组成,以便能够提供多维度的指导和支持。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术影响力:教学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学术资源。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带动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
3. 团队协作:教学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团队协作指的是教学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合作紧密、协调一致,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教学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团队协作能够将各成员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指导和服务。
教学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 学术合作交流:教学团队协作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学术讨论等形式,团队成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3. 学生个体化指导:教学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团队协作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位成员的优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工科类院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时间]2023-07-03[基金项目]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科研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Y032022-022);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面上项目“基于SMART 理念的物理类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实施”(W2022-039);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多维协同、知行并重、高阶开放’,基础学科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Z2022003)。
[作者简介]辛培培(1990—),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光物理。
[摘要]在新时代新工科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研究生在提升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使命感及责任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单一导师制的常规培养模式存在导师专业领域局限性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
文章从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工科类高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培养理念,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索其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工科类院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3-0137-05November ,2023Dec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社会责任。
自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来,绝大多数工科类院校积极求变,着力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结合领域内人才需求情况并充分利用工科类院校的自身行业优势,积极培养德才兼具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1-3]。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仍然采用常规的单一导师制进行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
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与思考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并重视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建立一个跨学科导师团队,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的方案,包括团队成员的选择、团队成员的培训和团队协作的方式等。
一、团队成员的选择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成员的选择。
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1. 学科专业知识团队成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涵盖跨学科教学所需的相关学科。
在一个跨学科教育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团队中至少应包括涉及到这些学科的导师。
2. 跨学科教学经验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能力。
3. 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团队成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团队成员还应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合作的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积极交流和合作。
二、团队成员的培训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跨学科教学能力,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团队成员应了解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包括跨学科教学的定义、目标、实施策略等。
团队成员还应了解跨学科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 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团队成员可以研究一些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学科教学。
3. 跨学科课程设计与评估团队成员可以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估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团队成员需要学会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课程。
1. 每周例会团队成员每周可以进行一次例会,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案等。
全日制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学位作为有别于学术学位的一种学位,具有与学术学位明显的差异。
从专业学位的内涵和外显特征看,专业学位的获得者具备了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了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专业领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合理的解决专业问题。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一般没有工作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来补充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双导师制的实行适应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这一需求。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实际上就是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学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另一个是校外导师,一般由在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学习、项目的研究、论文的指导等工作。
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的一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相应的制度。
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制度。
2009年教育部文件《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只是确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制,但没有相应的指导性制度出台。
而学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校外导师聘任办法,目前的情况是各个专业学位各自为政,在聘请校外导师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指导教师。
专业学位特定的职业指向性要求导师必须重视实践和应用,而目前从学校评职称等对教师的考核情况看,主要还是科研导向,这就导致教师倾向于学术化,对实践不感兴趣。
这一后果是学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学位指导教师,此外,学校双导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也导致教师不愿投身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摘要:“新文科”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重塑。
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对“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进行探讨: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融合;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能手到校举办业务讲座;从多元化角度为外语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希望能够在“新文科”背景下,对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新文科”、外语教师、内涵建设引言教育部2018年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的学科专业国家建设目标,国内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对新文科建设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新文科建设的热度被推向新高。
“新文科”时代背景下,亟待重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因此,关注高校外语教师发展,打造复合型专业教师团队迫在眉睫。
外语教师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适应外语教育新要求,不断提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
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修改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模式。
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提升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外语教师信息化技术手段学习。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外语教师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云处理、互联网平台等现代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加大外语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平台等新技术和新媒介在外语教改中的应用力度。
通过听课、说课、看课、磨课、课程观摩等丰富的课程监督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
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考与探索
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考与探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需要有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来引导和指导。
因此,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提升导师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学术引路人,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学术成长。
要想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必须首先要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在学术水平方面,导师应当通过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以增强对研究生的引领作用。
在国际化方面,导师应当具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新动态,以及国际化的研究文化,从而更好的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
二、加强导师团队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是一个团队,团队的协调与发挥作用的协调与发挥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因此,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是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关键。
导师团队应具备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实力和导师能力,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导师团队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学术研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机制。
三、提高导师职业素养导师的职业素养是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的基础。
导师应当在学术、伦理、教学等方面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践行诚信、严谨、负责任等职业标准。
导师还应当关心并引导研究生的发展,做到言传身教,示范和引导带领研究生走向成功。
此外,导师应当具备多元化的思维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对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坚持和帮助。
总之,要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必须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加强导师团队建设,以及提高导师的职业素养,使导师从事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工作的基础更加牢固、更加稳定,从而能够创造更加理想的研究生教育。
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引言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导师队伍不仅能够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还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导师选拔、培养和评价的角度讨论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导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导师选拔导师选拔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导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导师选拔应该注重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导师的素质:1.学术水平:导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包括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经验。
2.教学能力: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3.指导学生能力:导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
在导师选拔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面试、考核和学术论文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导师培养导师培养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导师培养应注重导师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的创新,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以下是一些导师培养的重点:1.教育理念的培养:导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导师教学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导师培训班,培训导师的教学技能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3.导师交流与互助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导师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同提高。
导师评价导师评价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导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导师的积极性和促进导师的专业发展。
以下是一些导师评价的指标:1.学术贡献:导师的学术贡献包括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项目的承担情况。
2.学生培养:导师的学生培养表现包括学生科研成果和就业去向等。
3.教学评价:导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估和教学实绩等方面进行评估。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案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案引言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重要指导者和负责人。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学习与发展。
因此,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验主义过于突出当前,部分导师在选题、研究方向、方法等方面较为固定,而缺少前瞻性、创新性思维,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
指导方式同质化部分导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指导模式,即一切操作均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固定的方法来完成,缺少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方式。
关注点不够前沿当前一些研究生导师关注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些还是过去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缺乏前瞻性的关注点和创新性的探索。
建设方案为了改善现状,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高校应该大力提升本科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新技术引进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等。
推行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注重专业特长、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导向的指导方案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模式。
引入国际化的研究方式高校应该加大引进先进的科学研究方式与方法,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研究模式,开展国际化合作和交流。
聚焦前沿热点高校应该注重对前沿热点的跟踪、研究和探讨,将前沿研究方向融入到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当中。
加强各类培训和研讨会的开展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还需要加强各类培训和研讨会的开展,提升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结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利于提高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竞争力,对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团队目标:导师团队的建设应该以明确的目标为基础。
团队的目标可以包括培养高水平研究生、推动学术研究或者提高团队的学术声誉等。
确定了目标后,团队成员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团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 吸引优秀导师: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首先需要有一支出色的导师队伍。
为了吸引优秀的导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硬件设施;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和激励机制;注重导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升渠道的建立。
3. 规范导师资格遴选、聘任和管理等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建设品德高尚、学养深厚、守正创新的导师队伍是保障和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各培养单位、各学科应将导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4.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导师实行资格遴选、招生资格审核和聘期考核动态调整机制,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
以上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浅析
第49卷第6期2021年3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6Mar.2021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浅析*李娟华打刘昆明1,刘晋彪1,熊道陵1,兰小机2(1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对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学术能力与专业领域技能应用能力相结合。
然而,传统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难以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通过对导师队伍、管理体系构建和校企合作联培机制进行浅析,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为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6-0169-03A Brief Analysis on Cultivating Mode of“Double Tutorial System n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Ll Juan-hua,LIU Kun-ming1,LIU Jin-biao1,XIONG Dao-ling1,LAN Xiao-ji'(1Faculty of Materials Metallurgy and Chemistry,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xi Ganzhou341000;2School of Civil and Surveying&Mapping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Ganzhou341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skills.However,the traditional"single tutorial system"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is goal.Taking the postgraduate cultivating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th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instance,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 double tutorial system" cultivating mode were summarized by brief analysis on the tutor team establishment,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lture mechanism,providing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ll-time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reform.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graduate student;double tutorial system;cultivating mode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研究生学术导师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研究生学术导师团队建设经验分享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对于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至关重要。
一个强大的导师团队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指导,还提供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文将分享一些研究生学术导师团队建设的经验。
一、精心选择导师成员导师团队的核心是导师本人,因此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精心选择导师成员至关重要。
首先,导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造诣和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其次,导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最后,导师团队中的成员应具备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
二、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一个成功的导师团队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和机会。
这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以及学术会议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学术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个成功的导师团队应该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导师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研究项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同时,导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郊游、团建等,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一个成功的导师团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计划。
导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一对一会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进展和困难,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注重学术道德和规范导师团队应该注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导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学术榜样,并要求团队成员始终遵守学术规范。
导师团队可以组织一些学术伦理和学术诚信的研讨会,加强团队成员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导师团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项目或者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6), 1532-153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6232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余大亮,戴庆伟*,柴森森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3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9日摘要 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重视工程实践。
文章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和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实践中通过遴选、使用、激励和考核制度优化,促进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打造了一个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Tutor Team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Daliang Yu, Qingwei Dai *, Sensen Chai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Received: Apr. 25th , 2023; accepted: Jun. 20th , 2023; published: Jun. 29th , 2023AbstractThe team of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通讯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
队伍建设思考
摘要: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至关重要,单一借助校内教育教学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学术体系中,导师通常
是学校内部的教师,他们负责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并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
然而,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
能力的培养,因此,校外导师的角色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外导师更具有
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与行业接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
多的机会和支持。
为了建设更优秀的校外导师队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学
位研究生,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探究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的方法,希望为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
引言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
向之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
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
程中,校外导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校外导师作为实践领域的专家,能够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参与能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
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选聘标准不够完善
当前,一些高校在选聘校外导师时存在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对校
外导师的背景和实际能力缺乏严格的审核和评估,导致一些实践经验不足或不具
备良好教育素质的人进入导师队伍。
另一方面,选聘标准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和行业地位,而忽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职责和要求[1]。
(二)校外导师制度落实不足
部分高校虽然建立校外导师制度,但在实际落实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对校外导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得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缺乏规范和标准。
不仅如此,高校对校外导师的管理和考核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导致一些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懈怠和不负责任的情况。
(三)缺乏科学精细的校外导师管理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缺乏科学精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部分高校对校外导师的管理过于简单化和随意化,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导师和研究生的合作效率低下、出现问题难以解决。
此外,由于校外导师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非教育背景,因此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校内导师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措施
(一)完善选聘标准,严格筛选程序
为了提高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选聘标准和严格筛选程序。
首先,应加强对校外导师的背景和实际能力的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他们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对导师的学术造诣、教育背景以及行业地位的全面考察,以确保选聘的导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次,应设立严格的筛选程序,采取面试、试讲等方式对候选导师进行全面考察,以确保选聘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校外导师的质量,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培养环境,促进他们在新工科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二)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导师职责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制度问题,应加强制度建设并落实导师职责。
各高校应明确规定校外导师的职责、权利
和义务,确保在指导研究生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这包括明确导师的指导时间
和指导内容,明确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确保导师能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
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励校外导师认
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通过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导师的指
导质量、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就业情况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和
荣誉,对不履行职责的导师进行相应的惩罚和警示,以推动导师的积极参与和提
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外,应加强与校外导师所在企业和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定期的导师交流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为导
师们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导师在教育教学理念、研究方法和创新能
力方面的共同提升。
同时,与企业和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导师提供更多
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使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更好地融入研究
生的培养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基于“双导师制”,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双导师制”的优势,构建一个模块化的研究生教学体系。
在研究
生学习的一年级阶段,校内导师可以负责研究生的选课和学习指导,确保他们能
够适应学术环境和培养方向。
而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和第三年,双导师制可以发
挥作用,通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合作,研究生可以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学习。
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条件,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
的设备和生产条件,为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同时确保不影响企业的
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组织教
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项目或辅助指导研究生,使教师更
加了解实际生产环境和企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同时,校外导师可以承担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影响力,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平台以及必要的科研试验条件或经费。
校外导
师还可以协助校内导师做好研究生校外实践的管理工作,确保研究生能够充分参
与实践活动并取得实践成果。
与此同时,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中
期检查、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全程参与,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精准把握研究
生毕业论文实验方案中的诸多细节,使其更贴近实际情况。
同时,校内外导师通
过合作项目、横向课题的方式进行协同指导,实现双方导师的合作与配合。
此外,还通过开展学术、行业交流活动,帮助研究生了解产业发展动态,提升其对实际
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3]。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至
关重要。
校外导师作为行业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实际、更
前沿的指导和培养。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校
外导师资源库,并制定相应的导师评选标准和管理机制,确保校外导师的专业素
质和指导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校企合作项目,为
校外导师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机会和资源,使校外导师成为研究生培养的
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门磊,李春斌,李珂珂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
探索[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3,25(01):92-95.
[2]顾洁,荆磊.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J].药学教
育,2019,35(05):1-3.
[3]黄雪,赵向华,龚舒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9):74-76.
作者简介:徐雅琳,1989年7月,女,汉,四川成都,硕士,助理研究员(管理),教育与管理,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