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第2讲课时89青藏地区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讲义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讲义教案:区域地理—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2.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3.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2.青藏地区的气候条件;3.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青藏地区地势高峻,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囤积区。
青藏地区还是我国的水塔,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2.青藏地区的气候条件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温适中,雨水充沛。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骤雨性降水,也有部分地区年降水少,干旱。
3.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青藏地区主要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青藏高原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氟硼矿、钾盐、锂矿等。
生态资源丰富,有很多珍稀植物和动物。
4.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青藏地区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宝库,藏族文化和青海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青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如藏传佛教、藏族舞蹈、藏戏等。
青藏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很丰富多彩,如藏族传统服饰、节日风俗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2.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青藏地区的风土人情;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风景和民俗风情,引起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
2.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15分钟)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包括地势高峻、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等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3.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4.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5. 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2.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3.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特征。
2. 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 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气候独特,表现为高寒气候。
4. 讲解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通过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独特的高原植被和动物。
5. 介绍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藏族文化,包括藏族服饰、饮食习惯、民居等特点。
6. 讨论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青藏地区的发展。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特征,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第一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
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
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
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
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生:西宁市夏季凉爽师:为什么凉爽呢?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
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
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第一章: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1 地理位置与范围1.2 高原地形与气候特点1.3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1.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地图观察与讨论第二章: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2.1 动植物资源2.2 高原生态系统2.3 生物多样性保护2.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动植物标本展示与分析第三章:青藏地区的河流与湖泊3.1 主要河流及其特点3.2 湖泊分布与类型3.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河流湖泊地图绘制与讨论第四章: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4.1 藏族文化概述4.2 宗教信仰与习俗4.3 其他少数民族文化4.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民族文化图片展览与讨论第五章: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5.1 农业与牧业5.2 资源开发与工业5.3 旅游业发展5.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青藏地区的交通与通信6.1 交通网络与发展6.2 公路、铁路与航空运输6.3 通信技术的进步6.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交通与通信发展案例分析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环境问题与挑战7.2 生态保护措施7.3 可持续发展战略7.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辩论第八章:青藏地区的科研教育与卫生事业8.1 科研机构与科研成果8.2 教育资源与发展8.3 卫生事业与健康保障8.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科研教育与卫生事业现状分析第九章:青藏地区的旅游景点与习俗活动9.1 著名旅游景点介绍9.2 传统习俗与节日活动9.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9.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旅游路线规划与讨论第十章:青藏地区的未来展望10.1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10.2 机遇与挑战10.3 我们的责任与使命10.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未来展望主题作文或小组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补充说明:详细解析高原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环节二: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补充说明: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当前面临的威胁。
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青藏高原地区的风光视频,引出青藏高原的学习。
2.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含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西部和甘肃省南部。
3.地形: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4.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从雅鲁藏布江谷地吹入青藏高原,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5.河湖: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咸水湖有5000多个,盐湖有100多个,最大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被称为世界最高的大湖,是藏人心目中的圣湖。
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不合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
主要体现在:湖泊萎缩;湿地干化;径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
6.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
水能: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7. 农业:河谷农业。
①农业发展条件:气温日较差大,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课题:5.3.2 青藏地区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总结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通过学习青藏地区,增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分布、青藏铁路及修建意义三、基础积累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和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仅占1%左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2、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源头,拥有很多珍稀动物(如藏羚羊),但是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此,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著名的农业区有谷地和谷地,农作物主要有等,单产高的原因是。
这里也是全国重要的牧区,重要牲畜有(被称为“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等。
4、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这三江主要是、、。
5、青藏地区的交通在逐渐发展中,公路网和航空网以为中心;新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该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四、填图训练①山②山③山④山⑤山⑥山峰⑦湖⑧河⑨河⑩盆地(聚宝盆)五、能力提升1、青藏铁路已经全线通车,它从()A.兰州到西宁B.成都到格尔木C.西宁到拉萨D.西宁到格尔木2、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3、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南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4、藏民的主食是()A.稻米B.糌粑C.小麦D.牛羊肉5、下列地区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的重要农业区是()A.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B.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C.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D.四川省东部的四川盆地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 )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四川省D.甘肃省(2014中考)中考过后,小刚决定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一趟,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青藏地区》教案
第五节青藏地区复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复习过程与分析:一、位置和范围:1、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2、西藏和青海;还包括四川西部。
(云南,新疆很小一部分)3、重要区域与经纬线:(图中指标)30°N,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湟水谷地95°E,100°E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
二、人口与民族1、面积占全国25%,人口不足全国1%。
(全国西藏人口密度最小,不足2人/km2)2、藏族(喇嘛教)三、“高寒”的自然景观。
(海拔高、空气稀、气温低、冻土广、阳光强、风力大)1、雪峰连绵,冰川纵横,大河源地。
2、藏北高原波状起伏,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3、湖泊星罗棋布(有外流湖,但大多为内流湖)4、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雅鲁藏布江谷地——拉萨,林芝;湟水谷地——西宁。
四、高原农牧业:1、青藏牧区:我国高寒牧区,耐寒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适应高寒,缺氧,低压)2、喜温凉的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思考:①高产、高质的原因: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②但其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原农业的优劣势)3、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谷农业)因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相对较高,土壤相对较好,灌溉便利。
4、藏药——高寒植物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降水丰富,(地形雨,西南季风),湿润,亚热带。
2、雅鲁藏布江:印度洋水系,水力丰富。
3、森林资源丰富:山地垂直自然带显著。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丰富的能源:①水能: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青海);雅鲁藏布江:不利于大力开发。
(地势陡峻生态脆弱,交通不便)②太阳能丰富(拉萨——“日光城”)原因:海拔高,云层薄,天气晴朗。
③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学设计课件
青藏地域(教课方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域的地点范围。
2.用案例说明青藏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情剖析】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必定的知识贮备和简单的剖析问题的能力。
可是,初中阶段不过着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着重剖析现象背后的原由,并且,此刻学生有些内容也已忘记。
本区在高考取的惯例设题,常常是以青藏地域的空间地点、家产发展情况、资源利用、各项设备布局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对的发展问题及应付举措。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联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课,指引学生解说青藏地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理解“为何”,进而提升学生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连续发展原则,剖析限制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举措及此后的发展方向。
【教课目的】1.经过阅读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域的地点、范围;2.运用各样图表,剖析青藏地域的自然地理特色,并能概括最突出特色;3.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此后发展方向及解决举措。
【教课要点】1.“高”寒“”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本区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举措。
【教课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余各地理因素的影响及互相关系。
【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案例剖析【教具设计】多媒体、地图册、导教案【教课过程】【情境导入】这是一幅被掩盖了一部分画面的图片,你能判断出这是哪里吗?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青藏地域>同时播放《我要去西藏》部分音乐;每当听到这大方激昻的歌声,我都会被深深得感染。
很想去青藏高原看一看?这节课,我们一同去神奇的青藏高原去旅行,我们是带着研究和学习目的的研学之旅。
这节课我们就环绕着旅行的目的背景,准备工作,出行方式,导游讲解和所见所闻来睁开。
【出示学习目标】1.明确青藏地域的地点、范围;2.理解青藏地域的自然地理特色和人文特色3.认识青藏地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区域地理复习课《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学建议一、背景介绍本课是高二地理文科班区域地理复习课《青藏地区》,该节课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初中阶段主要注重地理事物分布等表面现象,不注重分析地理原因,而且,由于初二结业考试到高二再次学习《中国地理》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高二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不能是初中地理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高寒典型的区域特征,让学生推断区域气、水、生、土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聚落、农业、交通、旅游的影响,充分理解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引导学生分析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必修三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培养他们的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分组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授课,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作为引导者的理念落实下去。
二、案例描述【片断一】师:请同学们欣赏《青藏地区》微课,结合微课和地图册,以高寒为核心,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构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关联图。
(10分钟)生:构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关联图师:通过微课和地图册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学习区域地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开发方向,下面我们就以“衣”“食”“住”“行”“游”五个方面分组探究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探究分组,任务如下:(8分钟)第1组:“穿”在西藏第2组:“食”在西藏第3组:“住”在西藏第4组:“行”在西藏第5组:“游”在西藏【片断二】师:分组展示,第1组:“穿”在西藏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并分析藏袍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生:图1: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生:图1:拉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图2:拉萨冬冷夏凉,气温年较差小,生:藏袍与当地气候的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早晚冷中午热。
人教版初中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初中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掌握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理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4.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 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青藏地区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青藏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自主学习任务。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教师讲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制作青藏地区的宣传海报。
2. 各组展示宣传海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绘制青藏地区的位置示意图。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和资料的展示,使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课堂讲解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
西北多内流河,流量小。
中国第二大湖泊群,多咸水湖
五、展示青藏地区植被分布图
从东南向西北,植被由高山森林向高山草原、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过渡
教师: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186图文资料)。
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莆田哲理地理组蔡金雄
开课时间:2020年6月15日周一下午第二节
课题名称
中国地理之《青藏地区》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我国的南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基础上对青藏地区进行小区域的学习和认识。前面已经学习过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因此有部分内容是算复习,当然也有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比如经纬度中和南方部分地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看图,析图,讨论等方式总结识记相关结论。
(2)教师采用图导图讲图练的教法及联系现实热点,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89青藏地区1.填出本区的邻国①印度,②尼泊尔,③不丹,④缅甸。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山脉:A横断山脉,B祁连山,D巴颜喀拉山,E昆仑山,F唐古拉山,其中D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
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3.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印度洋板块和乙亚欧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6.城市与交通城市:⑦西宁,⑧格尔木。
铁路线:⑨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青藏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角度特征区域定位地形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多内流湖,主要有青海湖、纳木错等植被以高寒草地为主资源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太阳能、地热能(温泉)、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角度特征人口、城市人口较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环境承载力小农业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②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工业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铁路有青藏铁路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区域特征3.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土壤质粗层薄。
考向1通过“人口分布”考查“区域认知”(2023·河南郑州模拟)为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某研究团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划定了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分界线。
下面图1为“青藏高原位置示意图”,图2为“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四地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寒旱中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图中最接近该研究团队划出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分界线的是()A.H-I一线B.J-K一线C.M-N一线D.P-Q一线3.未来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区()A.人口迁入更为活跃B.可能成为区域人口主要聚居区C.应多规划建设交通干线D.人口生计方式可能发生改变答案解析第1题,通过经纬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藏北高原,乙位于祁连山西段,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西部,丁位于横断山区。
藏北高原、念青唐古拉山西部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祁连山西段、横断山区海拔相对较低,气候不如其他两个地区寒冷,B、D排除;念青唐古拉山西部有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降水较多,不是干旱中心,C排除;所以四地中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寒旱中心的是甲,A正确。
第2题,由图2可知,沿100°E、90°E经线、38°N往南至28°N人口密度大,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所以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分界线应该是东北—西南走向,M-N一线为东北—西南走向,C正确。
第3题,由上题可知,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不可能成为区域人口主要聚居区,所以对人口的吸引力比较小,人口迁入不活跃,A、B错误;青藏高原西北部修建交通干线的难度大、成本高,且人口稀疏区对交通的使用率低、需求量少,C错误;未来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区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生计方式可能发生改变,故选D。
考向2通过“区域特征”考查“综合思维”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狮泉河盆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一段狭长河谷盆地(如下图),海拔约4 300 m,年降水量不足100 mm,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100多天。
其四周山地基岩裸露,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松散的沙砾质沉积物。
狮泉河贯穿盆地中央,常年有水,其约67%的水源来自地下水补给。
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山地荒漠区中的“湿润中心”。
(1)说出狮泉河盆地气候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8分)(2)狮泉河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沙砾质沉积物,解释其形成过程。
(6分)(3)分析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湿润中心”的主要原因。
(6分)答案(1)干旱、寒冷、多大风。
其地形为内陆盆地(或四周为山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高空西风进入东西向狭长河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2)盆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山地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碎屑物;在重力作用和冰雪融水搬运作用下,碎屑物沿山麓向谷地底部沉积;继续受西风或山谷风的风力和流水搬运的影响,沉积于盆地的各个部位。
(3)有朗曲、噶尔藏布两条河流汇入狮泉河,使河流水量大增;宽阔的盆地地形,使河水流速放缓,形成了大片湿地(或众多河曲、汊道);冬季,有稳定的温暖的地下水补给,狮泉河不会断流。
课时精练2017年,广东省与理塘县共建的濯桑乡现代农业园区拔地而起,采用“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园区里种植的小番茄、大棚西瓜、上海青等20余种的果蔬已经成功打入成都、广州、珠海等地市场,年产值达到亿元人民币。
下图为“理塘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推进濯桑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劳动力C.管理D.科技2.濯桑乡现代农业园区果蔬品质优良的根本因素是()A.光照B.海拔C.降水D.热量3.该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社会意义是()A.解决就业问题B.实现增收致富C.促进产业转型D.丰富市场供应答案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濯桑乡现代农业园区是广东省与理塘县合作共建的,需有两地政策的支持,故选A。
第2题,理塘县位于川西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光照强,利于果蔬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利于果蔬储存营养物质;海拔高,气温低,果蔬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减少,提高了果蔬品质。
可见海拔高是根本因素,故选B。
第3题,理塘县位于川西高原,交通不便,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濯桑乡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有力推动了当地增收致富,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B正确。
(2023·山东威海模拟)近年来,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欣赏、观测星空。
2018年西藏阿里、那曲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
职业星空摄影师小李,曾沿219国道观星。
下图示意219国道沿线观星点。
据此完成4~5题。
4.小李发现,哈尼梯田比帕米尔高原更适宜冬季观赏星空,是因为哈尼梯田()A.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高B.昼短夜长,观星时间长C.海拔较低,光污染少D.纬度较低,温度适宜5.我国建立阿里等暗夜保护地的最主要目的是()A.科普天文知识B.消除光污染C.保护星空资源D.带动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两地区冬季都晴朗少云,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更高,A错误;冬季昼短夜长,观星时间长,是共同点,B错误;哈尼梯田比帕米尔高原海拔低,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光污染较多,C错误;哈尼梯田纬度较低,海拔低,冬季夜晚温度较帕米尔高原高,适宜观赏星空,D正确。
第5题,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欣赏、观测星空,西藏阿里、那曲的星空资源全球稀缺,需要得到精心保护,这是建立阿里等暗夜保护地的最主要目的,C正确。
盐沼属于湿地的一部分,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盐沼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些盐沼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盐业资源,还阻止了沙漠在盆地的肆意扩张。
该地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
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盐沼植物分布剖面。
据此完成6~8题。
6.在柴达木盆地盐沼主要分布在()A.盆地边缘冲积扇B.周围山间谷地C.盆地底部平原D.季节性河流沿岸7.以下盐沼植被类型中分布在环带Ⅱ的是()A.盐壳B.盐角草、碱蓬C.芦苇D.向草甸过渡植被8.柴达木盆地多盐沼分布,原因之一是底部还加了一层“防渗膜”。
这里的“防渗膜”是指()A.盐沼植被B.季节性积雪C.永久性冰川D.冻土层答案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可知,盐沼主要分布在盐湖的周围,也就是地下水深度较浅、海拔较低的盆地底部平原地区。
选C。
第7题,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坚硬的盐壳,A错;盐角草、碱蓬是适合生长在盐田的生物,环带Ⅱ地下水埋藏浅,含盐量高,适合盐角草、碱蓬的生长,B正确;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不耐盐碱,C错;向草甸过渡的植被应位于离盐湖较远的地带,D错。
选B。
第8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土壤含有冻土层,可以防止盐分的下渗。
选D。
9.(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西藏天然饮用水多呈天然弱碱性,富含多种天然常量及微量元素,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近年来,天然饮用水产业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9年,全区共有天然饮用水企业38家,其中较大规模企业6家,设计总产能突破500万吨,实际产销量6 068万吨,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区外。
品牌认知度不高、水的重量大和物流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发展。
材料二西藏的天然饮用水企业主要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林芝等中心城镇,边远地区和农牧区分布少。
据初步统计,全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带动直接就业近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3万人。
下图为西藏水系简图。
(1)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西藏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优势。
(6分)(2)简述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布局在中心城镇的有利条件。
(6分)(3)说出西藏天然饮用水销往区外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6分)(4)为打破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中的销售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答案(1)亚洲水塔,水资源丰富;西藏天然饮用水多呈天然弱碱性,富含多种天然常量及微量元素,水质优;人类活动少,污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