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比热容》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教学设计
b.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提问:“为什么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爽?这与物质的比热容有关,那么比热容究竟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生活有哪些联系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讲解与练习: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过程。
a.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对比热容计算方法的掌握。
b.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5.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a.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c.解释生活中的比热容现象。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强调比热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热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比热容定义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
2.学生在计算比热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会说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因素。
②通过学习会说出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且会利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③.通过学习会推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三、教学难点热源的选择及对加热时间的限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教具比热容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介绍新疆气候的特点之一:日气温差较大。
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
许多地方最大的日气温差在20~25℃。
在吐鲁番,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4.8℃,最大日气温差曾达50℃。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6.2℃,最大日气温差达27.8℃。
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
这些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
播放图片,介绍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设问:①新疆日气温差为什么很大?②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引入新课,比热容二、进行新课比热容(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议一议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①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与温度变化有关猜一猜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什么因素有关?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做一做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设计怎么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说一说设计思路①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比热容教案1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讲授: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教案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比热容的计算。
2、教学难点(1)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2)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相同规格的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海滩上的沙子很烫,而海水却比较凉;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被冻坏。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二)新课讲授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如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相同规格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多。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2、比热容的概念(1)通过实验结果,引出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质量(㎏)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长短
水
食用油
二、比热容:符号:C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
教学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
准备
实验法观察法
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温度计、手表、烧杯、搅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与什么有关
1、实验方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年级Βιβλιοθήκη 九年级科目物理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比热容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情感。
2、实验器材: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讨论后总结:需要保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天平、温度计、同规格电加热器或者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定。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比热容教学案例
比热容教学案例第一篇:比热容教学案例比热容教学案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二)重点: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三)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2、什么是热量? 家里烧水时,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提问:3、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学生猜想:是或不是教师总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它的质量、变化温度有关,还可能与它本身的特性有关,你用什么方法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生:实验。
师:该实验怎样设计?用什么器材?实验怎样操作?怎样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提示:可以参考使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一段话用投影打出)? 学生讨论后回答二、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该实验怎样设计?采用控制变量法。
用什么器材?酒精灯,温度计,2个烧杯,2个相同的电加热器,水。
实验怎样操作?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的质量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控制比热容和温度差。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温升得越高,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的质量相同;控制比热容和质量。
)3.物质种类不同,如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学生思考)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吸热相同或不同呢?生:做实验.师:好主意!那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生:(讨论)生A:我们可以取1千克水和1千克煤油,让他们都升高1℃,看看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生B:我们还可以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各自升温是否一样.师:我们一起按第二个思路设计实验装置.(教师出示酒精灯,温度计,水及煤油.)师:我们的加热源就用常见的酒精灯,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怎样做?生:(讨论)生C:把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各自的加热时间相同,这样它们吸收的热量便一样,然后看看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师:有道理,但是请看!(教师点燃火焰大小明显不同的酒精灯)师:用这样两只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吸热会相等吗?生:不相等.师:看来我们应该用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以保证放热速度相同.那么对用来盛放水和煤油烧杯有何要求呢?生:(思考)……生D:要用完全相同的烧杯!师归纳:我们使用的两组器材应一模一样,以保证水和煤油吸热速度一样.师:我们已保证了相同的质量,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烧杯,相同的加热时间及相同的初始温度,这些因素都相同了,液体温度升高的差异情况就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了.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教师量取100克水与100克煤油,按上述要求同时加热,几分钟后可见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已明显高于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师:可见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相等.那么要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生:不相等.师:从实验可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些?生:水.师:若换用其他两种物质做实验,使它们升温相同,发现吸收的热量应也不同.前人都已大量做过实验了,时间关系,我们不演示了.师: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可由学生总结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板书)可见不同的物质在这一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如何方便地比较这一区别呢?生: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表明这种性质.师:对,我们把“相等质量”取为“单位质量”,“升高相同温度”取为“升高1℃”,这样就有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板书)师:同样,实验也证明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都等于它的比热.那么比热的单位是什么呢?(生讨论片刻,教师引导)单位:J/(Kg℃)比热容的符号:C;注意:(1)比热单位的写法与读法,应适当练习一下.(2)教师指导学生会看会用物质的比热容表,引导学生叙述某些数据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比热容》教案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答…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答…3.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答…(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师: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师: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不同,如何判断水吸收的热量多少呢?生:……师:通过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的热量多少的。
学生讨论:并尝试总结结论结论: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Q)与水的质量(m)有关,与水升高的温度(Δt)有关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且在水的温度变化一定时,如果水的质量越多,水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1.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
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 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 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 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热容概念和应用, 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3.运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使他们在合作中互补知识,共同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比热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热容知识的理解。
6.注重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巩固重点知识。
7.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讲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性质。
过程:教师列举生活中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如水、砂石、金属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性质,如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实例等方式,总结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热水器等。
比热容初中教案
比热容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热水、冷水、砂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热现象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物质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热量是如何传递的吗?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是否相同呢?二、探究比热容的概念(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示例计算:假设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J,那么水的比热容就是4.2×10^3J/(kg·℃)。
三、实验探究比热容(20分钟)1. 布置实验:分别用烧杯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用温度计测温度,用电子秤测质量,砂子作为填充物。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砂子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关系。
4.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说明比热容不同。
四、比热容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用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等。
2.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作为冷却剂或传热介质?与它们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分析其应用场景。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物理教学设计《比热容》
物理教学设计《比热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约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试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技能,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改变,提高同学动手操作技能,观测、归纳技能。
(2)通过大量实例,同学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分析解决问题技能。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挺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感受物理的奇异,乐于探究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难点】运用比热容说明生活中的现象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2)东北暖气里面为什么用水,除了水比较方便,还有什么特点。
(二)概念探究【试验探究】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烧杯分别盛相同的水和有用油,有温度计和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探究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汲取的热量是否相同。
引导问题:如何比较热量的汲取多少?【进行试验】小组合作,观测、记录。
(老师巡察)【分析探讨】依据试验记录,猜想缘由。
【总结归纳】试验结果说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同时,汲取的热量不同。
引导提问:怎么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引出比热容概念强调比热容符合用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三)巩固提高实例分析(1)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整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上升2摄氏度,而夏天将降低2摄氏度?(2)尝试说明海陆风的成因。
(3)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沟通各自搜集的资料、说明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四)小结作业进行归纳总结(同学总结,老师补充)作业:生活还有什么跟比热容有关系的现象?板书:三、生活中的比热容答辩问题(1)你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解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约的自然现象。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的原因,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比热容,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但对比热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索比热容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掌握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并能运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能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热容的概念;(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规律;(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4)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学生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比热容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比热容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主题:针对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和应用,设置以下讨论主题:
-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
-比热容与热量、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3.过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4.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热量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热容的计算: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比热容的应用: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比热容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冷却、冰块融化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比热容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比热容是研究热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质吸放热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好比热容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物质的热性能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热现象均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至于在微观世界层面研究热现象还不曾接触。
学生对于比热容的概念比较陌生,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教师可结合宏观的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并类比密度、速度等概念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比热容的概念,并学会应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
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
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六、教学策略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
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
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七、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吗?可以借鉴密度的定义方法。
比热容也可以描述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阅读课本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
投影比热容概念辨析的例题。
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无关,只是比热容的计算式。
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写。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t1表示末温,单位是℃,t表示初温,单位是℃。
学生读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熟悉比热容的单位。
学生交流通过阅读比热容表获得的一些信息。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的物质比热容都要大。
学生练习,巩固比热容的概念。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热容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可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解释:1.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为什么中午的沙子比海水的温度要高?2.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学生讨论,交流。
由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如果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温度上升的比沙子小得多,所以中午的沙子温度比海水温度高。
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此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水的比热容大,质量一定的水和其他介质相比,升利用比热容解释实例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高了”。
3.物体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计算公式相同,注意温度的变化。
4.还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计算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应用:1.质量为2k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30℃升高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4.6×104J,则此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大?2.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
[c冰=2.1×103J/(kg·℃)]3.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为25 ℃,吸收6.3×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多少?学生练习,计算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熟悉Q=cm△t的应用。
通过公式变形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变形计算,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讨论:1.在测量少量水的温度时,从比热容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选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而不选用测温液体为水的温度计?2.有同学说:夏天的中午,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低,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使海水的温度低于沙子的温度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体会现代信息化数字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巨大学生讨论分析。
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热传递使测温液体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水的比热容比水银大得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也比水银大得多,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影响较大。
学生讨论。
可以采用反证法,如果该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则到了晚上,海水也会蒸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第3节比热容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2.比热容3.比热容的应用4.热量的计算十、典题练习1. 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固态时是晶体 B.在ab段内能增加C.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2. 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 水200 25 40 13.5煤油200 25 40 6.52 水200 25 40 12煤油200 25 40 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C (选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3)C;(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