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煤矿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煤矿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多种地质灾害,如顶板冒落、煤与瓦斯突出、矿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对于煤矿常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顶板冒落、煤与瓦斯突出、矿震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顶板冒落顶板冒落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是指煤与煤层上覆岩层发生断裂或变形导致岩层块状物向下冒落、垮塌的现象。

顶板冒落主要有以下特征:1. 大量含煤易崩岩层。

这种岩层通常为粉煤岩、泥岩、粘土岩等,其具有较大的含水量和易崩性,一旦受到破坏就会导致顶板冒落的风险增加。

2. 顶板断裂带。

在顶板区域内存在着一些断裂带,这些断裂带通常是顶板冒落的先兆性征兆。

在矿井进尺中,当遭遇到这些断裂带时,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支护,以防止顶板冒落。

针对顶板冒落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顶板的检查与监测。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对顶板进行检查与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2. 合理选择支护方式。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确保矿井顶板的稳定性。

3. 加强科学管理。

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理,改进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与煤体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由煤层中释放出来并伴随有煤块飞溅和瓦斯喷出。

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以下特征:1. 煤与瓦斯围岩条件差。

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围岩条件较差的煤层中,例如煤层中存在隐蔽的瓦斯集聚区域,在开采过程中瓦斯释放不畅,形成瓦斯压力,从而导致煤与瓦斯突出。

2. 煤层中含气量较高。

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含气量较高的煤层中,尤其是表层煤和煤层深部。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包括:1. 加强对瓦斯的监测与管理。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瓦斯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大片土地被破坏。

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状态,失去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特别是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往往改变了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开采矿山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分配矿区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周围的土地资源。

需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2.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重新植被、修复地表结构,恢复土壤功能,达到原有生态环境的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覆盖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减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地资源。

3.加强监测和预警针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防。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探索绿色环保的开采方式,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技术研究,寻求创新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式,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运输和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层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地质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的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矿山周边的地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地震勘查:地震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地震勘查技术对矿山周边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地表变形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设施对矿山周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地表变形异常,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岩层稳定性分析:通过岩层稳定性分析技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层变形、垮塌等现象进行分析,评估岩层的稳定性,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是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对矿山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预测地下水迁移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加强矿山排水管理:合理布置矿山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风险。

2.加强矿山支护工程:对矿山内部岩壁进行支护,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壁稳定性,减少岩层垮塌风险。

3.严格矿山开采规划: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划进行开采,避免超采或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的地质灾害。

4.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5.建立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矿山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和防治。

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勘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

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 时效性。
推广应用先进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灾害防治效果 。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 高公众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
加强矿山企业员工的地质环境保护培 训,提高其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和应急措施。 建立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灾害防治技术研发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发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
高灾害防治水平。
04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完善法律法规
01
制定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明确矿山企业地质环境 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0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 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 慑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灾害预警技术
灾害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气象等信息, 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为灾害防范提供决策依据。
灾害预警模型
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通过 广播、电视、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 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提高灾 害防范意识。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主要包括 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分类
根据发生方式和灾害特点,矿山地质灾害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和缓发性 矿山地质灾害,其中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缓 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等。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第一章: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矿山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在矿山采掘过程中或者采掘结束后对矿山和其周边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灾害:由于矿区地质构造活动引起断裂、滑动、隆起等现象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震、塌陷等。

2.岩体结构灾害:由于岩体结构特点造成的灾害,例如岩层变形、断裂等导致的塌方、坍塌等现象。

3.水文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与地下岩体发生反应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下水涌出、溶洞塌陷等。

4.煤与瓦斯灾害:由于煤层及瓦斯的自然特点而导致的灾害,例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矿山地质灾害的存在和危害程度,并对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勘察: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直接、有效、准确的方法是现场勘察。

通过走查、地质勘探及各种工具的测量,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定量化分析。

2.灾害史料研究:借助以往矿山地质灾害的案例对当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判断。

3.数值模拟:利用力学原理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第三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地质构造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防震措施并加强地基处理,同时对不安全地带及时进行排查整治。

2.岩体结构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开展岩体力学测试,分析岩体变形和裂纹的形态,针对存在颓塌、滑塌等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3.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进行地下水排水和防渗措施。

4.煤与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煤作业前,对煤与瓦斯进行全面地预测与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定,对瓦斯进行有效地排放治理。

第四章:结语矿山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安全、矿区环境,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 国是地 质 灾 害 的 多 发 国家 之 一 , 地 质 灾 害 种类 多 、 分布广、 影响 大、 造 成 损 失 严 重 。矿 山地
斯爆炸、 岩爆等 ) 和缓发性矿 山地质灾害( 如采空 区 的地 面变形 、 环境 污 染 等 ) 。但 最 常见 的是 以灾
害 的空 间分布 和成 因关 系分 类 。
1 矿 业 开发 与 地 质 灾 害
经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加 快 了 对 矿 物 的需 求 与 消 耗, 这也 为矿产开 采企业 带来更 大 的发展机 会。
然而 由于迅 猛 发 展 的 中小 型 矿 山疏 于管 理 , 加 之 小 型矿 山 的开 采 方 法 和 选 矿 工 艺 落 后 , 大 多 无 环
王子 玉 , 戴金 明
( 黑龙 江省 老柞 山金 矿 。 黑 龙江

七 台河
1 5 4 6 2 5 )
要: 根据灾害 的空间分布 和成 因关 系 , 矿 山地质灾 害主要有 岩土体 变形灾 害 、 地下水 位改 变引起 的灾害 和
矿体 内因引起 的灾害等三大类 型 , 对这些类 型及 其亚类型进行 了论述 。并 阐述 了矿 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
2 . 1 岩 土体变 形 灾害
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 , 是 人类开采矿 山
而直 接诱 发 的人 为地 质 灾 害 。我 国是 采 矿 大 国 ,
开采技术和设备 相对落后 , 导致矿 山开采环境不
断恶 化 。近年 来 , 重 大地 质灾 害 明显上 升 。
( 1 ) 矿 山地 面 和 采 空 区塌 陷 。地 面 塌 陷 主要 发生 在地 下 以井 巷 开 采 的矿 山。 在 矿 山采 空 区 ,
若保留矿柱不足 , 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 能力 , 就会造成地 面塌 陷。特别是那些 矿体埋藏较浅 ,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采矿业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对矿山生产和矿工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矿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来减轻灾害风险并确保生产安全。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类型1. 岩爆岩爆是指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岩石断裂、溃落或破碎而产生的爆炸性破裂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冲击波,对矿山设备和矿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岩层因巨大地压作用下瞬间解除,释放大量的瓦斯。

这可能导致煤与瓦斯的大规模爆炸,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矿山冲击地压矿山冲击地压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岩石的迅速破碎、崩塌和移动,导致地面或地下的压力释放。

这种地质灾害常常在地下矿井中发生,对矿山设备和矿工的安全形成潜在威胁。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在采矿业中,及时预警和监测地质灾害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如地震仪、应变计等,可以提前感知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采矿企业和矿工提供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对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采矿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支护措施。

这可能包括使用钢支撑、预应力锚杆和混凝土注浆等方法来增强地下岩石的稳定性。

通过加强支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3.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对于采矿业防治地质灾害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采矿企业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对矿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规章制度。

4. 加强瓦斯抽放工作瓦斯是煤矿中的常见危险物质,与煤与瓦斯突出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采矿企业应强化瓦斯抽放工作。

通过使用抽放设备和合理布置通风装置,有效控制瓦斯的积聚和爆炸风险。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地下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矿井冒顶、矿震、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 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是为了解矿床的成因、地质条件、矿床储量和质量等情况,为矿山开采提供地质、水文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基本信息。

勘查内容包括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矿山地质环境等。

2.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包括对矿山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煤与瓦斯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等。

3. 地震地质灾害勘查地震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危害方式和程度等。

采用地震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矿山地质监测加强煤与瓦斯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煤与瓦斯压力、浓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2. 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利用现代地质灾害预报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矿山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可能。

6.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199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李恒之(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江西 新余 338000)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开采中,如果不注意方法,进行无节制或破坏性的开采,将会对我国的矿产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矿山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并对其成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7-0199-3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Geological Hazards in MinesLI Heng-zhi(The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Xinyu 338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various mineral resources is also constantly increasing.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if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methods and engage in uncontrolled or destructive mining, it will cause great damage to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and even cause more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representativ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es and analyzes their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hoping to bring some help to relevant research.Keywords: mining;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收稿日期:2023-06作者简介:李恒之,男,生于1980年,江西九江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查、设计及治理、岩土工程、矿山恢复治理等。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21 .5场库失稳 。 . 场库失稳 主要是 由于尾矿 的设计 , 作好挡墙设计 , 置拦 渣坝 , 设 防止 泥石 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 流的产生。并充分 、 合理利用渣场 , 随意弃 严禁 特别在公路沿线) 。 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 渣( 害, 同时也给环境造成 巨大破坏和污染。 31 .4对 于坑道开采 , . 在坑道内一定要 作好 22地下水 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 支护 , 到边 开采边支护 , 做 防止 因矿顶坍塌 、 冒 221矿坑 突水涌水 。 .. 这是最常见 的矿 山灾 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 要预防 害, 突发性强、 规模大 , 后果严重。 生产过程中常 引起上部地 面开裂 。 31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 计 , .. 以防因矿坑涌 升。 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 ,采掘过程中打穿老 窿, 贯穿透水 断层 , 骤遇蓄水溶洞 或暗河 , 致 水造 成 危 害 。 导 l矿业 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 的快速发 展加快 了对矿 物的需求 与 地下水或地 面水大量涌人 , 造成井巷被淹、 人员 3. .6设置监测点 , 1 作好监测记 录与分 析工 消耗 ,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机 伤亡灾难 。 作 , 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 确保 会。 然而 由于迅猛发 展的中小型矿 山疏于管理 , 222坑 内溃沙涌泥。 ..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 31 .7开采结束后 , . 对矿 区进行统一规划 , 加之小型矿 山的开采方法 和选 矿工艺落后 , 大 伴而生的灾 害。 当采掘过程 中骤遇蓄水溶洞 , 常 计划进行矿 山复垦工作 , 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 、 . 多无环保措施 , 加剧破坏矿 区环境 。 开采环境明 见溶洞 中充填 的泥沙和岩屑伴 随地下水一起涌 显恶化 , 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日趋严重 , 潜在的致 人 , 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 裂缝也常会使浅部 矿山生 活区建设 中,会形成 大量 的边坡和一定 灾隐患不断增多 , 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 , 造成人 第四纪 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 流涌人坑 内。其 数量 的弃渣 , 可能形成边坡失稳 , 造成滑坡和塌 机器 人员被泥沙所 方 ; 沿途不合理的弃渣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 可能 员伤亡 、 设备报废 、 施损毁甚 至矿井关闭 、 设 资 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 , 、 源浪费等严重后果 。严重制约 了社会经济 的可 埋 , 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 的打击 。 形成坡面泥石流 , 可能有滚石 和飞石危害。 3. . 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 , 2 并进行合理 持续发展 。 2_ . 3环境污染 。 2 环境污染是矿 山灾害 的另 2矿 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种重要形式 。因采矿 、 选矿产生 的“ 三废” 物 支护和加固 , 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 , 做好地表 矿 山地质灾害种类繁 多, 成灾与时间 的 质 , 按 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 挡排水措施。 关系 ,可分为突发性 矿山地质灾害 ( 如矿坑 突 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 3. . 2加强工地管 理 , 2 合理 堆放弃渣 , 禁 严 水、 瓦斯爆 炸、 岩爆 等) 和缓发 性矿山地 质灾 害 失 、 土地砂化、 渍化、 盐 地下水断流等。 随意弃渣 ;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 设施 : ( 空区的地面变形 、 如采 环境污染等) 。但最常见 2 . 3矿体内因引起 的灾害 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 因关 系分类 。 2- . 1瓦斯爆 炸和矿坑火灾 。 3 这种灾害最常 3_ . 3开采结束后 ,将弃渣场扒平覆土 , 2 植 21岩土体变形灾 害 . 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 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 树还林 , 复植被 。 恢 21 . 1矿山地面和采空 区塌 陷。地面塌陷 炸 , . 造成井下作 业人员伤亡 , 矿井被 毁; 火 矿坑 3 . 3一般 防治 区防治措施 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 的矿 山。在矿山采 灾除见于煤矿外 , 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 。 因硫化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 目 设,主要 建 空区, 若保留矿柱 不足, 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 物氧化生热 , 或 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 时则 发生 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 。应严 撑 能力 , 就会造成 地面塌 陷。 特别是那些矿体埋 自燃 , 引发矿山火灾 。矿 山火灾的危害极 大 , 而 禁越 界开采 , 减少人为扰动 , 做好植 被保护 和水 藏较浅 , 状较平缓的矿 区( 产 如煤矿) 面塌陷 且还严 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 ,如有 的煤矿在地 土保持 。 , 地 的现象更为常见 。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 下已燃 烧上百年 , 其资源损耗量 十分巨大 , 当 使 3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 采矿山 , 如果不能及时 回填和崩落采空区 , 当其 地气候发生改变 , 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 , 田地 为 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 ,矿 山 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 此外 , 在岩 荒芜 , 环境严重恶化 。 须规划进行矿 山复垦工作 ,以恢复矿 山生态功 溶分布区 , 还会 因矿 山排水疏干而导致 溶洞上 23 .. 2地热 。随着开采 深度加大 , 地热危 害 能。 开采弃 渣切勿胡乱堆放 , 必须统一堆放到开 方地面塌陷。 地面塌 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 建 不断加剧 。我 国已有许 多矿 山开采 深度 达到 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 渣场 内, 在开采过程中 , 筑物 , 毁坏道 路、 水库 , 还可直 接导致矿 山某些 8 o 0 m以下 , 矿山因含硫量高 , 开采深度又大 , 地 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 区。弃渣场经处理 地下巷道 的塌毁 ,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 温非常高 。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 后再敷表土、 植草种树 。 陷裂缝灌入坑 内,造成淹井事故 , 直至 停工停 劣, 严重影响 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 ,减少水土流 产。 3矿 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失, 恢复矿山的生态功 能, 达到生态恢复与维护 21 . 2采矿场边坡失稳 、 . 滑坡与岩崩 。 主要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 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 人类与环境和谐的 目的。 结束语 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 陡 山的开发利用方案 ,以及灾点 的分布特点划分 等造成 ,这种灾害多发 生在露 天开采 的非金属 不 同层次的防治区 ,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 保护矿山环境 、 加强 矿 山 和建 材 矿 山 。 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 监测与信息化 管理 、 防止矿 山地质灾害 、 现矿 实 21 . 3坑内岩爆 。 . 坑内岩爆 又称矿 山冲击 , 治 区。 业的可持续发展 , 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 围岩 ,在受到强大 的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 参考 文 献 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 缩,一旦因采掘挖空 31 .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 ,加强边坡监测 , f虎 维岳. . 1 】 废弃矿山引起 的环境地质 灾害. 出现 自由面 ,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 的骤然 建议作挡墙稳 固边坡 ,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 f1 2何继善. 灾减灾的理论 与实践. 防 释放 , 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 , 向坑 内大量 形 , 并 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 f 潘懋 , 3 1 李铁锋. 灾害地质学. 喷射 、 爆散 , 给矿山带来危 害和灾难 。 31 .. 于原有 的灾害点 , 2对 做好边 坡加固和 『1 4张锦瑞 , 王伟之 等. 金属矿 山尾矿 综合利 用与 214采矿诱 发地震 。因采矿活 动而诱 发 预防工作 ,尽量消除 因矿山开采而诱 发灾害复 资 源 化 . .. 的地震 , 震源浅 、 危害大 , 震级 的地震 即可导 发的隐患。 小 『1 5国土 资源 部 . 地质 灾 害危 险性 评 估 技 术要 求. 致井下和地表的严 重破环 。 3. . 3渣场弃渣 严格作好方量 及边坡坡度 1

地下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范本

地下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范本

地下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范本地下矿山灾害是指在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事件。

这些灾害包括瓦斯爆炸、矿井塌陷、煤尘爆炸等,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和减少矿山灾害的发生,矿山防治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下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并提供相关范本。

一、瓦斯爆炸灾害及防治技术瓦斯爆炸是地下矿山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其后果也是最为严重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矿山应采取以下防治技术措施:1. 加强通风管理矿山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确保新鲜空气的供应和瓦斯的排出。

通风量和风速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保证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在高风速情况下,应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积聚和扩散。

2. 定期检测和监控矿山应配备瓦斯检测仪器,并定期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

一旦瓦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停止工作、撤离人员等,并进行相关的修复工作。

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矿山应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确保矿工具有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瓦斯爆炸的危害性、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应急处理等。

此外,矿山还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矿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范本: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制定瓦斯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包括通风管理、定期检测和监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二、矿井塌陷灾害及防治技术矿井塌陷是地下矿山另一种常见的灾害,主要由于矿床开采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使得地表土层下沉而引发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矿井塌陷,矿山应采取以下防治技术措施:1. 矿山支护系统的建设矿山应建立完善的支护系统,包括使用支架、锚杆等材料对矿井进行加固和支撑,以防止地下空洞的扩大和塌陷。

2. 加强监测和预警矿山应配备地质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地下空洞的形成和变化。

一旦发现地下空洞扩大或者土层下沉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3. 合理开采方案的制定矿山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于矿山工程来说,地质灾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矿山工程的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可能会给人员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1. 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2.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3. 矿山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二、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1. 模糊区的破坏2. 岩层变形与滑坡3. 地下水的突泉和渗漏4. 地面塌陷和沉降三、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预测与监测技术a. 地震预测b. 高精度监测技术c. 地质雷达技术d. GP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 地下水防治a. 井筒抽水b. 地下水封堵c. 人工降水3. 岩层支护与防护a. 锚杆喷射支护技术b. 高压注浆技术c. 人工产生地震波技术4. 针对地面塌陷和沉降的防治a. 合理开挖与填土技术b. 定向爆破技术c. 高效固结剂的应用四、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1. 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应对措施a. 人员疏散与安全避难b. 事故现场的救援与抢修c. 灾害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报告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a. 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建立b. 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五、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2. 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补贴政策六、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与展望1.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2. 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总结:地质灾害对于矿山工程具有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在矿山工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用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展。

同时,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矿山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24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1]。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矿山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将加速矿产业的发展,显著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目前我国矿山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等特点,并且存在上升的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加深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矿山目前涉及较广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表崩塌、井下突水、深井岩爆等。

1.1地表塌陷地表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

矿山开采到一定的程度,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

在采空区,若保留的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2]。

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

若采空区不回填,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

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

但是,由于采矿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并且涉及岩层的结构、构造、岩性、成分等许多因素,因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通用的采矿塌陷机理[3]。

1.2井下突水我国有许多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很复杂,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山生产带来许多灾害。

井下突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

井下突水主要由含水层引起,在违规操作或者非正常开采条件下,遇到积水巷道或采空区、溶洞、地下暗河等含水体,容易引起隔离岩层失稳,从而引起灾害。

尤其是在水体下采矿,应经过专门论证以及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矿业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确保矿山安全和生
产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岩体失稳、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入等情况,以下是在采矿业中常见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
1. 地质勘查:在采矿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查,了解矿体的岩性、构造、断裂、矿层分布等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地质监测:利用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仪等设备进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3. 支护加固:对矿山内部的岩体进行支护加固,采取钢架支护、注
浆加固等技术手段,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4. 排水处理:合理进行矿山排水,防止地下水涌入和地面塌陷,采
用抽水排水、隔水堤坝等方法保持矿场干燥。

5.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矿区布局,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采
矿活动,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6. 安全教育: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地质灾害
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在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发生,
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持续改进和
完善防治措施,是保障采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浅谈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浅谈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浅谈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分析和防治措施一、灾害分析1. 滑坡灾害滑坡灾害是排土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排土场地势陡峭,受雨水刺激,导致坡体松动,失去稳定性,进而导致整个坡体发生滑动,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2. 崩塌灾害崩塌灾害是指排土场坡体上部物质快速坠落到下部物质之上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排土场坡面的过度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性,坍塌下来。

3. 沉陷灾害沉降灾害是排土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于排土量过多或排土方式不当,使排土场下部土体产生强烈的水平和竖向变形,从而使排土场整体发生沉降。

二、防治措施1. 地质探测对排土场进行地质探测,分析排土场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震动等情况,以判断排土场是否存在地质危险。

只有了解了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等要素,才能合理规划排土量、排土方式和排土场坡度,以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

2. 坡面加固采取坡面加固措施,可以增加排土场的坡面稳定性。

加固措施包括安装加筋网、配置加筋板、加装索网络等,以便于排土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翻滚和滑坡等重大事故。

3. 变量监测排土场的长期使用需要定期进行变量监测,包括采用GPS定位、应变仪、水位计等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采集,以便有效地预警排土场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为灾害预防和处理提供数据。

4. 按规定排土在排土工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这些规定包括排土量、排土方式、排土场坡度等。

排土量不宜过大,排土方式应采用层状、均匀排放方式,排土场坡度应在基础设施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

5. 技术培训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排土场技术培训,使员工能够对排土场进行实时监测,并掌握灾害预防的基础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以减少排土场灾害发生的风险。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灾情信息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的实践与案例
案例一:某矿山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 时发现并预警地质灾害,成功避免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某矿山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地质 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成功避免了地 质灾害的发生。
灾害防治,减 少对环境的影

国际合作与交 流: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 地质灾害挑战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定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和应 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责 任和义务
定义: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管理措施等因素的 影响,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现象。
分类:根据灾害类型和成因,矿山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 缝、岩爆等类型。
危害: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矿山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地质 灾害防治技术
加强国际人才培养,提高地质灾害 防治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能力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 矿山地质灾害
技术共享:分享 各国在矿山地质 灾害防治方面的 技术和经验
培训与教育:开 展培训和教育, 提高矿山地质灾 害防治的专业水 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概述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

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而言,采矿活动的范围仍多数被限定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层内部。

在矿脉开采之前,矿区地质环境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而采矿过程,是从地壳内部的土壤、岩石圈层挖出大量的土石方,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巨大的破坏,使其处于非稳定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不论钻井开采、掘坑开采、注液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这种不平衡性的出现导致了地壳物质的不稳固,进而容易引发灾难性地质改变。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若单从灾害发生的速率加以区别,可分为突变型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另一种就是缓发型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

然而,在我们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 才能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

人为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改变地质环境,进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涵盖了除火山喷发之外的所有地质灾害类型,本文将就其特点简要分类阐述2.1岩土圈层形变灾害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 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2.1.1诱发性地震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

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

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

小震级的地震,就可能致使井下和地表岩土圈层采f 1的剧烈改变,从而对建筑物、地表结构造成危害。

2.1.2断层错位断层错位也是圈层结构性失衡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在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

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2.1.3地面圈层形变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

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

一般的矿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井巷开采的矿山地区。

矿脉埋藏较浅,矿区地面平缓,地面塌陷与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

而矿脉埋藏深、距地表较远的开采区,如果不能及时回填矿渣,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陷,地面塌陷、沉降和开裂不仅可破坏水土、建筑物,还可能毁坏道路、水库等公共资源与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

2.1.4斜坡岩土体运动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例如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形成不稳定结构。

此一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或掘坑开采矿山。

这种灾害常常瞬时发生,但造成结果危害性更大,如矿山山崩,往往使矿产毁于一旦,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危害极大,是此类灾害的典型例子。

2.1.5矿坑工程灾害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手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等。

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急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

例如坑内岩爆就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巨大的岩石圈层应力作用状况下一旦因采掘面不能维持平衡,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圈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迸裂,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从而给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

2.2地下水位异变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深层开采有时会破坏地下水自由浅水层或层压含水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灾害性后果。

2.2.1矿坑突水涌水矿坑、矿井突水、涌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之一。

由于地下水位的短时间迅速改变,致使矿坑突然进水。

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导致后果也十分严重。

采矿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的排空速度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穿透隔水断层,或者骤遇蓄水溶洞、暗河,导致地下水大量涌人,造成坑井被水淹没,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

这种灾害在盗采严重矿山频发,多数因为开采技术低下,私挖乱采的盗采现象存在,坑内涌砂是矿坑突水的伴生灾害,当矿坑采掘过程中遭遇富含泥沙的蓄水层或溶洞,突破隔水层后,泥沙和岩屑随水一起涌入矿坑,造成涌浆灾害。

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潜水层也常会因为断层错位,夹杂沉积物下漏涌人坑内,其结果是使矿坑被泥浆阻塞,设备和开采人员被泥沙掩埋,致使矿山遭受灾难性后果。

2.2.3地下水漏失由于矿山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埋藏条件,造成地下水的水源补给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比如矿山开采造成地下河流的改道,过分开采破坏潜水层,这些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地下水位超常下降,从引发地下水源枯竭灾害,进而引发河水漏失、泉水干涸,造成局域性干旱区。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这类矿山地质灾害常常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的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

2.3.1瓦斯爆炸瓦斯爆炸灾害最常见于大小煤矿,由于矿坑通风条件不良,使瓦斯在封闭空间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偶然因素引发爆炸。

这种灾害常常造成矿山开采人员群死群伤,矿井被剧烈的爆炸损毁,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2.3.2煤层自燃由于煤层开采,是一部分开采矿面暴露在空气中,部分煤矿石因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热量集聚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温度升高到煤的着火点时,便会引起燃烧。

煤层自燃现象在古今中外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为煤层自燃破坏煤炭资源多达2亿吨,经济损失巨大。

2.3.3矿山火灾矿坑火灾常见于煤矿的煤矸石山和硫化物矿床,因为煤矸石和硫化物也能氧化生热,进而引发火灾。

矿山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大气危害也十分严重,一些常年燃烧的矿山,使当地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小气候发生改变,矿区周围苗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状况堪忧。

2.3.4地热矿山开采过程中,凡需通过深入岩土圈层开采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等,当达到一定深度后都会遇到矿井温度升高的危害。

通常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米以后,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大,地温非常高,也会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d汽n2.4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采矿、选矿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也是矿山地质灾害日趋凸显的一种形式。

这些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堆弃或者无序排放,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这种环境灾难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相关次生灾难。

这些污染事件的后果,往往长期影响人与动物的身体状况,导致国民经济和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

2.4.1尾库、场库灾害许多矿山开采,都伴随着矿场与尾矿库的存在。

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体不能承受压力决堤后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危害。

尾矿库溃坝常常因为坝体稳定性在日益增加的压力,或因废矿液溢出,坝体管涌而发生决堤。

尾矿溃堤给矿区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给当地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危害。

2.4.2水土环境污染矿山开采废水矿坑地下水、选矿、冶炼污水、尾矿渗漏水等,都会造成矿区水源与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存在,也会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形成持久性的环境灾害。

矿业废水量大,多数来不及处理,直接被无序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直接或间接造成区域性水土环境污染,致使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遭受长期污染。

这种如此危害性常常是潜在性的,其危害性更大。

2.4.3土地退化露天开采和掘坑开采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一个影响因素。

在露天开采和掘坑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土坡土体的破坏,尾矿的扩展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而大量的采矿排水,致使土地盐碱化。

3、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都在深部发生,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3.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

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图片3.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

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

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3.3环境化学勘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4、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我们应针对上述分类和勘查手段,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我们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我们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我们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应包括如措施:(1)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

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

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