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含板书和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9c0bf6bec0975f465e2f3.png)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篇)【第1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例如:指名读段落、教师引读、分角色读、多人次品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进草地,去感受在草地上玩耍时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草地由衷的喜爱之情。
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
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
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821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f.png)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金色的草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金色的草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材理解】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我”(弟弟)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在课后第二题,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兄弟俩对于蒲公英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a919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f.png)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描绘,理解其寓意,并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提高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草地图片、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草地。
教师适时引入课题《金色的草地》。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金色草地的美丽。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用画笔和词语卡片,合作完成一幅描绘金色草地的画作。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绘草地的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绘方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季节。
示例答案:秋天来了,金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稻谷笑弯了腰,苹果羞红了脸,一片丰收的景象。
2. 课后拓展: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金色草地的美丽,学会了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篇
![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5688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7.png)
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篇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篇1今天上了《金色的草地》这篇公开课,大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尤其是奚校长花了很长时间耐心帮我分析,手把手的教,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心中的温暖和感激难以形容。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一是复习字和词语,我以读带过,只提示了一个在词中前鼻音的字:“使劲”。
忽略了三年级仍然要以字词的主体地位。
以后出示要认的字时,可以根据字形让学生采用一些形声字,减或换偏旁,还有谜语等方式记忆,或是和形相似的字区分。
在读词语的时候,可以尝试分类读,如把四字词语拎出来,或把含翘舌音的词语拎出来,让词语丰富活化。
二是对教学目标把握不清晰,教师引导的主线不明朗。
表现在提的问题当中,如第三段中的你有几次发现?这个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每个环节的目的性,如在第三段,应紧扣先发现的草地变色和后发现的草地变色的原因展开,其他延展引申放在次要位置。
如课堂最后。
再如第四段没有通过把蒲公英的拟人处理,让学生感受喜爱蒲公英的情感的这个重点。
在课文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总体性把握,如课堂初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找词或句子的方式,统领全文。
三是板书也没有抓住重点,口头训练的板书了,重点的词语,和要写的字,反而没有得到体现。
四教具蒲公英花没有把作用发挥到极致,而这恰好是重中之重,应先让她们观察教具花的开合,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各种形式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的。
相机引出,蒲公英的花会变色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打开合上,让学生被这种生动的比喻方式感染,有兴趣去运用。
五朗读较拖沓,坦白说,这也是我每天强调的问题。
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虽然可以抓关键字词重读,但更要注意感情应由内而发,而不是光靠在技巧上的处理。
六老师的表扬泛滥,本来我是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言,一位女同学的精彩发言,反倒忽略没有给予表扬。
以后,要学会把表扬运用得恰到好处。
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引导他们观察欣赏课文的结构,就如本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一段介绍草地,再由中间两段分别写了两件有童年的趣事,最后一段对蒲公英有感而发,抒发感情。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23b2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e.png)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一文。
该文节选自普希金的散文集《金色草地》,描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金色美景,以及草地上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金色、草地、蝴蝶、露水等。
3.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片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草地像一块金色的地毯”。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短文,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6.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金色、草地、蝴蝶、露水等。
3. 课文结构:描绘草地美景、生物和自然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你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是春天的樱花。
樱花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粉嫩的花朵,宛如粉色的云朵飘落在枝头。
微风吹过,花瓣翩翩起舞,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fe4b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d.png)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课文中的景物。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通过推理和想象,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并能够进行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金色的草地》。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3. 探讨课文主题和寓意:(1)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4. 情感体验与表达:(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所传达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尝试用语言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金色草地。
(3)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小作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合作,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文展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6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da8b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8.png)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6篇)《金色的草地》及篇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包括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三、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34b6e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0.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说明《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自己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观察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一处场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设置悬念1.板书“________的草地”,并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补充课文题目,鼓励质疑: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金色)看到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3.过渡: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去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神奇,探索它的奥秘吧!设计意图:文题即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将“金色的草地”设为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感知课文内容的渴望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自学提示:(1)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2)课件出示词语:蒲公英盛开玩耍叫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3)理解词语。
①“合拢”“打哈欠”等词语可以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②对于“有趣”等词语可以放在语境中理解。
③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查词典来理解。
(4)指名读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5)巩固识字。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会认字)①“蒲”读pú,用加一加的方法帮助记忆。
②出示“英”,学生理解字义并组词。
③分“耍”与“要”、“钓”与“钩”、“欠”与“吹”、“拢”与“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074a60a26925c52cc5bfd3.png)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四、总结全文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发现早晨中午傍晚绿金绿合张合喜爱教学反思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
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5105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9.png)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一、教学内容《16.金色的草地》选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
本课内容详细讲述了作者在金色草地上的一段美好经历,通过描绘草地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力。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语言表达的运用。
难点: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并进行课堂互动。
4. 课文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16.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草地、金色、清晨、傍晚、愉快、神奇……3. 课文要点:课文描绘了金色草地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写一段描述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色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是家乡的田野。
春天,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夏天,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闪耀;秋天,丰收的季节,田野里一片欢声笑语。
这片美丽的田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1437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8.png)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语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篇一《金色的草地》第一自然段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小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那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只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瓣,草地因此而变成金色。
从那时起,“我们”更加喜爱这种花,意识到草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边读边进行表演,我鼓励学生在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但略有遗憾的是,在这个环节里,因为学生好动的孩子居多,导致表演过程中时间上有点拖长。
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一片金黄,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读着这个内容,看着孩子空洞的表情,我明白,这草地到底有多美?由于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是他们想象不到的。
课堂第一步,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
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一片片金色的'草地……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情景,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金色的草地时,不时发出惊讶声、赞叹声:“太美了!”“哇,好棒哦!”……接着让他们在美的情境的烘托下,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并说说自己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孩子们个个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我想在草地上打滚儿,睡觉。
”“我想在草地上和爸爸、妈妈照相。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439c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c.png)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 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考是否有更有效、更具创新性的教 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 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调整建议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评估所教授的内容是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是否具 有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思考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 合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 思
汇报人:
2024-01-02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分析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 词。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的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 情感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 心得,培养学生的协作能 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 习效果。
教学策略应用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
教学策略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 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如讲解、示范、参与
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游 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 效果。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法
讲述关于金色草地的故事或传说,如 这片草地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是 金色的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并引出课文主题。
复习导入法
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草地、大自然相关 的课文,提问学生关于草地、植物等 方面的知识,再引出《金色的草地》 课题。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践反思(3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践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ba91d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0.png)
第1篇一、引言《金色的草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朗读课文在朗读环节,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提问法: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法: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4.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一系列拓展延伸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金色草地”的理解。
(3)让学生收集有关草地的资料,了解草地的特点。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这得益于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参与度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得益于我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4.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教育价值。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80b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b.png)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关于《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⑴ 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 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 “顺风耳”比赛。
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
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⑴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 草地会变颜色: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458a1ceefdc8d376ee328c.png)
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16 金色的草地)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反思、评析 (五篇)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反思、评析 (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94972979563c1ec5da7157.png)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及评析(一)一、激趣导入师: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
师: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板书:()的草地)(生各抒己见。
)师: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金色)生:没有。
二、认读生字词师:你们想去见见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
(出示生字词,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
(出示生字词,抽号检测学生认读情况。
)(生抽号认读并带读。
)师:同桌互读。
(生同桌互读检测。
)师:检测。
(师指字,全班齐读。
)师:“耍”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师板“要”字,区分字形。
)(全班书空。
)师:“钓”字和哪个字相似?(师板“钩”字,区分字形。
)(生在桌面上书空。
)三、感知课文师:看来生字宝宝读得不错,管理员说你们可以拿到入场券了。
现在让我们手拉手,带上生字宝宝到金色的草地上玩,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师: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欣赏,可以跟老师一起读。
(喜欢的段落站起来读。
)师:美吗?你们读得比老师好,但提个小意见,遇到逗号、句号要停顿。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把它画下来。
(板书:发现)(生:读、画、自己说说。
师巡视。
)师:请在小组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说你在草地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
)师:管理员很欣赏你们,想让你们由考察家变成考官,把你发现的秘密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
(生自己准备写提出的问题。
)师:抽号读出自己的问题。
生:早上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板书:早上绿)生:为什么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师指导朗读“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女生读、男生挑战女生、全班读。
)生:中午的时候,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师:你请谁来回答?生:因为中午的时候,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同位。
(同位互说。
)师:你们一起告诉我吧!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知道的站起来读。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3feb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0.png)
一、教案名称:《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草地》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的草地》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主题的讨论和反思。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进行口语表达和小组讨论。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色的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课文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6.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语法、发音和流利度。
3. 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金色的草地》的原文。
2. 图片素材:与金色草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词汇卡片:制作重点词汇的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4.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5ed6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1.png)
《16.金色的草地》教案+反思丨三年级上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描述了作者在金色草地上的所见所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生字词,掌握句子结构;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示例:“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地上,像一片片金子。
”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阳光比作金子,形象地描述了阳光洒在草地上的美丽景象。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用比喻句描述自己看到的金色草地。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金色、阳光、洒、草地、金子、美丽、景象3. 句子结构:比喻句4. 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在金色草地上的所见所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大自然。
答案示例:蓝蓝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闪耀着光芒。
2. 课文背诵: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金色的草地 教育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金色的草地 教育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d988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4.png)
16 金色的草地【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中,用--“读”字为教学手段。
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2.教学中,用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表演时要求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
可利用这一段让学生思考: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不足之处: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
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16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wán shuǎ diào yú( ) ( ) ( )guān chá hé 1ǒng yì běn zhèng jīng( ) ( ) ( )yǒu qù yǐn rén zhù mù()()二、组词。
耍( ) 欠( ) 钓( ) 拢( )要( ) 吹( ) 钩( ) 笼( )三、填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第二课时一、多音字组词。
shèng( ) zhǎng( )盛长chéng( ) cháng( )二、把下面各组词语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e16c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1.png)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地吗?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2)学生自由回答。
(绿色的草地、青青的草地……)(3)教师导语:我们见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有一种草地却是金色的,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金色的草地》。
(教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板书:金色的草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并检查字音。
4.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6.学生质疑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7.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3)草地为什么会变色?8.同桌互相讨论以上问题。
9.汇报交流。
10.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11.教师范读课文。
12.学生自由读课文。
13.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14.学生合作朗读,读后评议。
15.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16.学生配乐朗读。
17.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8.教师导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情感上也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以“金色的草地”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提示:可以写写你观察到的景象,也可以写写你在观察中的发现和心情。
)19.学生写作。
(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作品。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品) 4. 教师点评并总结。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并抄写在作业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金色的草地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草地给我们的印象是“有趣、可爱”。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难点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字词教学本课的会认字,在初读课文之后集中识字。
可以组成词语“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在词语情景中进行认读;也可以借助熟字识记生字,如通过与形近字“要”比较而记住“耍”的字形。
“蒲、英、耍、欠、钓、拢”不但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除了词语情景识字和形近字识字外,可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还要突出对易错字的指导。
比如:上下结构的“蒲”“察”要先进行整体观察,注意各部件的摆放位置;“睡”字要提醒右边部分“垂”的笔顺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而且这个字横画较多,其中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横画间隔均匀;“喜”字上下窄中间宽,要把字写得紧凑些,下“口”略宽于上“口”。
2.阅读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多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同时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1 / 12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小练笔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在之前的基础上,侧重观察事物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
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资料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搜集有关蒲公英的图片、文字资料。
(3)搜集作者普里什文的简介。
(4)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生:蒲公英又叫婆婆丁。
每当春天来的时候,蒲公英就抽出花茎,在碧绿丛中绽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
2 / 122.师:你们预习得真棒!课前预习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希望你们能继续坚持做好。
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朋友,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板书:金色的草地)3.看到课题,大家想到了什么?生:平时我们看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为什么课文中的草地是金色的呢?4.师:好,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助学资料: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普里什文出生于苏联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他的创作拓宽了苏联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
主要作品有《鸟儿不惊的地方》《皮鞋》《人参》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一是对他们认真预习的肯定,二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学生看到题目后的疑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草地是金色的呢”,将“金色的草地”设为悬念,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读文提示: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正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喊、欠”,后鼻音“盛、英、拢”。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3 / 12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
傍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有趣: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或喜爱。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蒲英盛耍察喜欠喊钓拢睡而趣(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3)指导书写:①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蒲、英、察、喜”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盛、耍”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喊、钓、拢、睡”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趣”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②易错字指导: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耍、察”等字和左右结构“睡”等字,学生练写。
a.“耍”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横要足够长。
b.“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c.“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
两小竖插在第二横和第四横中间。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 / 12(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设计意图:注重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观察,掌握书写生字的要领;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易错字进行指导,有效避免学生书写错别字,落实教学目标。
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写一到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我们”窗前的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写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第三部分(3):写“我”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色,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部分(4):表达“我”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总结全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5.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说一说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读书中更好地去思考、感悟。
通过梳理疑问,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层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5 / 12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已经学习过课文了,现在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字词的学习情况。
读错、写错的请及时纠正。
课件出示:乡下窗前蒲公英盛开常常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假装哈欠钓鱼而是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起床2.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
3.(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图片,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是怎样的。
生:蒲公英开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绿色的草地上格外显眼。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抓住识字学词的教学,再次落实到了教学目标: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通过听写找出错误率高的字,这样可以更好地以学定教。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草地上开满蒲公英的图片。
)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呢?(2)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6 / 12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指导理解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指名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弟弟是怎样玩耍的?把具体描写“我”和弟弟玩耍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思考:从中你能体会出“我”怎样的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视频。
)(2)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学生猜测此时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是什么样的。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学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像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生:我也好想去那里吹一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3)指导朗读:朗读时语调轻松活泼,节奏应轻快一些,读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我”先发现了什么?然后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中午,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傍晚,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7 / 12生1:蒲公英的花像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生2:早晨,花朵合拢,花瓣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生3:中午,花朵张开,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
生4:傍晚,花朵合拢,花瓣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件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