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

合集下载

隧道消防设计规范

隧道消防设计规范

隧道消防设计规范隧道消防设计规范是指在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为保障隧道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消防设施和管理要求。

下面是关于隧道消防设计规范的一篇大约1000字的文章:隧道消防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和目标隧道消防设计的原则是确保隧道内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的安全和高效。

隧道消防设计的目标是在发生火灾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使火灾扑救工作能够迅速展开。

二、基本要求1.疏散通道:隧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通道应合理布置,保证人员可以快速从隧道内安全疏散。

2.灭火设备:隧道内应设置各种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泡沫灭火系统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火灾报警系统:隧道内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疏散并展开火灾扑救工作。

4.排烟系统:隧道内应设置有效的排烟系统,以排除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确保人员的呼吸安全。

5.应急照明:隧道内应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设备,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

三、设计细则1.疏散通道设计:隧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紧急出口,出口应宽度大于1.2米,能够承载隧道内最大人员流量的50%以上。

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灯,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出口。

疏散通道应设置防火门,并保证门扇能够自动关闭。

同时,疏散通道的地面应保持平整,以便人员安全疏散。

2.灭火设备设计:隧道内应设置定期检查和维护的灭火设备,根据隧道的长度、宽度和火灾扑救的需求,合理布置消防器材的位置。

灭火器的数量应满足每20米至少设置一个的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指示牌,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灭火器。

3.火灾报警系统设计:隧道内应设置火灾报警器,每隔30米应设置一个,确保报警信号的及时传递。

火灾报警系统应与隧道相关部门和消防部门相连,以便及时报警并展开灭火工作。

4.排烟系统设计:隧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排烟设备,并根据隧道长度确定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

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排烟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排烟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排烟规范要求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排烟规范要求是确保隧道内空气流通、烟雾排散以及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指标。

隧道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以适应不同隧道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排烟规范要求,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隧道排烟系统设计要求隧道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排烟流量计算:根据隧道的长度、断面积、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合理计算隧道排烟系统的排烟风量。

风量计算是排烟系统设计的基础,需充分考虑火灾爆炸时可能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

2. 排烟出口位置:排烟出口应设置在隧道的两端或者高处,以便烟雾快速排散。

出口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隧道地形、气象条件和交通安全等因素,确保排烟效果良好。

3. 排烟通道:排烟通道应设计合理,通风畅通,以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隧道。

通道的尺寸、走向、离地高度等参数需要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二、急救疏散的考虑因素隧道排烟规范要求在设计中考虑急救疏散的因素,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地逃生。

一些关键要素包括:1. 逃生通道:隧道设计中应考虑逃生通道的布置,通道的宽度、高度等参数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

通道应设有合适的照明和标识,以提供逃生路径的指引。

2. 疏散出口:隧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出口,出口的位置应明显易见,并配备疏散标识牌和照明设施。

出口的开启方式应方便人员快速打开,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三、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为了保障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隧道排烟规范要求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运行和监控。

相关要求如下:1. 火灾报警系统:隧道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并发出警报信号。

报警系统要与排烟系统的控制系统联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排烟系统。

2. 排烟系统控制: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火灾报警信号和烟雾浓度实时调整排烟风量。

控制系统应可靠、灵敏,能够稳定控制隧道内的烟雾状况。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中,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确保隧道内安全、快速地排除有害烟雾的关键。

当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可以迅速地降低烟雾浓度,提供充足的视野,同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的相关问题。

二、排烟量的计算在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计算是确保排烟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排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隧道长度、宽度、高度、火灾规模以及烟雾扩散速度等。

首先,要根据隧道的设计参数和火灾规模,确定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然后,根据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计算所需的排烟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以及外部环境的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软件来计算排烟量。

这些模型和软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得出准确的排烟量。

三、排烟口布置排烟口的布置对于排烟系统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隧道火灾中,排烟口应布置在烟雾易于积聚的区域,以便迅速排出烟雾。

首先,要根据隧道的设计和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确定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

排烟口应尽量靠近烟雾源,且要均匀分布在隧道内,以保证烟雾能够迅速排出。

同时,要考虑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以及外部环境的风向和风速等因素,避免排烟口被外部气流干扰。

其次,排烟口的设计要考虑到其尺寸和形状。

排烟口的面积应足够大,以便能够迅速排出烟雾。

同时,排烟口的形状应有利于烟雾的排出,避免产生涡流或回流等现象。

最后,排烟口的安装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排烟口,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要考虑到排烟口的可维护性,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四、结论综上所述,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准确的排烟量计算和合理的排烟口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

同时,要重视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的作用。

隧道通风安全规范要求及排烟系统设计

隧道通风安全规范要求及排烟系统设计

隧道通风安全规范要求及排烟系统设计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乘客的安全,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安全规范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隧道通风安全规范要求及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隧道通风安全规范要求1. 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隧道通风系统设计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通风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良好,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烟雾。

2. 空气流动性能要求隧道通风系统应保证内部空气的流动性能,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和充足性。

通风设备的布置和风量的控制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整个隧道的通风效果。

3. 烟雾排除要求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烟雾是最大的威胁。

通风系统应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确保可疏散人员的安全。

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火灾发生的位置、烟雾生成的速度和烟雾的传播规律等因素。

4. 空气质量要求隧道通风系统应确保内部空气质量良好,在达到必要的通气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通风系统应能够及时排除排放的废气和废烟。

5. 紧急情况下的通风要求在紧急情况下,通风系统需要具备应急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并加强排烟能力,以确保人员的逃生安全。

二、排烟系统设计1. 排烟系统的组成排烟系统主要由通风设备、烟雾探测器、烟雾排出口等组成。

通风设备包括风机、排烟口等,在火灾发生时起到排烟和供氧的作用。

烟雾探测器则用于及时检测隧道内的烟雾情况。

2. 排烟系统的布置排烟系统的布置需要结合隧道的结构和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道的布置应满足通风风量的要求,并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出。

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也需要根据隧道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3. 排烟系统的控制排烟系统的控制需要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自动控制能根据火灾情况和烟雾浓度的变化自动启动或关闭排烟设备。

手动控制则由现场人员进行操作,用于处理紧急情况。

4. 排烟系统的维护排烟系统的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铁路隧道火灾的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

铁路隧道火灾的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

铁路隧道火灾的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铁路隧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城市的纽带。

然而,隧道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通风排烟以及人员疏散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铁路隧道火灾事故中的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的相关策略。

一、通风排烟策略通风排烟是在隧道火灾事故中保证安全疏散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迅速将有害烟雾和热量排出隧道,提供清新的空气给被困人员呼吸。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通风排烟策略:1.自然通风排烟自然通风排烟是利用隧道入口和出口的自然风力来实现烟雾的排出。

在设计和建造隧道时需考虑到风的方向、气压差等因素。

同时,应合理设置隧道入口和出口位置,以便形成气流,将烟雾从入口吸入,经由出口排出。

为了增强通风效果,还可以在隧道中设置辅助风道。

2.机械通风排烟机械通风排烟主要通过风机的运行来增加和控制空气流动。

它能够提供更强的风力,使烟雾更快地被排出。

但机械通风排烟设备需要耗电,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考虑能源的供给。

此外,还需要设置合理的通风口和排烟口,保证通风系统的畅通。

3.排烟方式选择对于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排烟方式有多种选择,如纵向排烟、横向排烟和斜向排烟等。

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际应用进行验证。

根据火灾情况、隧道结构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调整,确保通风排烟的效果最大化。

二、人员疏散策略在隧道火灾事故中,人员疏散是保证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人员疏散策略:1. 安全通道设置在隧道建设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

安全通道应满足防火、防烟和防灾的要求,通道内应设置合适的紧急照明设备,保证人员在黑暗中能够顺利疏散。

2. 疏散路线规划隧道应设置清晰明确的疏散路线指示牌,为人员提供明确的疏散方向。

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根据指示牌迅速找到逃生通道,避免混乱和堵塞。

3. 安全培训与演练隧道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中,排烟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布置方式对火势的控制、烟雾的疏散以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问题,以增强隧道消防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二、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问题(一)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和影响在隧道火灾中,烟雾的产生主要由燃烧物质、热解物质和烟尘组成。

这些烟雾不仅会阻碍视线,影响人员逃生和救援,还可能由于热辐射导致进一步的火灾扩散。

因此,有效排烟显得尤为重要。

(二)排烟量的计算排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大小、形状、通风状况、火源的规模和火灾的持续时间等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模拟软件来计算所需的排烟量。

(三)重点排烟量的确定在隧道火灾中,需要确定哪些区域的排烟量应作为重点。

通常,这些区域包括隧道入口附近、火灾发生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

在这些区域设置足够的排烟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减少烟雾的扩散。

三、排烟口布置的问题(一)排烟口的位置选择排烟口的位置选择应遵循“近火源、近出口”的原则。

在隧道内,应将排烟口设置在火灾发生区域的附近,以及隧道的进出口处。

这样既可以快速排出烟雾,又可以减少烟雾在隧道内的滞留时间。

(二)排烟口的数量和布局排烟口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隧道的大小、形状和火灾可能发生的区域来确定。

在重要区域,如火灾发生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应设置更多的排烟口,并确保这些排烟口之间的间距适中,以保证烟雾能够被有效地排出。

(三)排烟口的类型选择在选择排烟口类型时,应考虑其防爆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排烟效率等因素。

常见的排烟口类型包括侧壁式、顶棚式和地面式等。

在隧道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烟口类型。

四、结论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和排烟口布置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火灾控制的关键措施。

通过科学地计算排烟量、合理地选择排烟口位置和类型以及布局排烟口数量,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排出烟雾、保障人员安全。

隧洞通风排烟专项方案

隧洞通风排烟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 《隧道施工规范》(GB 50057-2010)。

3. 《隧道通风排烟技术规范》(GB 50134-2013)。

4. 本项目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二、编制范围1. 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2. 隧洞火灾应急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3. 隧洞通风排烟系统设备选型及安装。

三、工程概况本项目隧洞全长XX公里,断面尺寸为XX×XX米,采用双洞并行施工。

隧洞地质条件复杂,通风排烟难度较大。

四、总体通风方案1. 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2. 通风系统:分为进风系统、排风系统、辅助通风系统。

- 进风系统:在隧洞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通过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隧洞。

- 排风系统:在隧洞两端分别设置排风口,通过风机将污浊空气排出隧洞。

- 辅助通风系统:在隧洞中部设置辅助通风口,以加强通风效果。

3. 通风设备:选用高效、可靠的通风风机,并配备相应的通风管道、阀门等附件。

五、通风检算1. 掌子面需风量:根据隧道断面尺寸、地质条件及施工人员数量,计算掌子面需风量。

2. 供风计算:根据通风系统设计,计算风机供风量。

3. 有效漏风率:根据通风系统设计,计算有效漏风率。

六、通风设备的安装与使用1. 通风管路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通风管路安装,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密封良好。

2. 风机安装:按照风机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确保风机运行稳定。

3. 通风设备使用:定期检查通风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通风管理方案1. 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通风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2. 通风管路管理:定期检查通风管路,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3. 通风机管理:定期检查通风机运行状况,确保通风机运行稳定。

4. 通风监测管理:配备通风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通风参数,确保通风效果。

八、火灾应急通风排烟1. 火灾应急通风排烟系统:在隧洞两端设置火灾应急通风排烟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排除烟雾。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隧道排烟系统是一项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工程,它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将烟雾排出隧道,确保人员疏散通畅。

本文将从排烟系统设计、设备选择、安装施工等方面,详细介绍隧道排烟施工方案。

一、排烟系统设计1. 确定排烟区域:根据隧道的结构、长度和使用情况,确定排烟区域的范围,包括主体隧道、辅助隧道和紧急疏散通道等。

2. 设计排烟出口位置:排烟系统应设置在隧道两端以及隧道途中的适当位置,确保烟雾的迅速排除。

出口位置应考虑空气流通的方向和隧道的自然通风条件。

3. 确定排烟设备:根据排烟区域的大小和烟雾排除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排烟设备,如离心式排烟风机、轴流式排烟风机等。

4. 制定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排烟电气控制系统,确保排烟设备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保证排烟系统的可靠性。

二、设备选择1. 排烟风机:根据隧道的长度和断面积,选择适当数量和风量的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应具备可靠的启停控制装置,以及故障自动报警等功能。

2. 烟气探测器:安装在排烟区域内的烟气探测器能够及时感知到烟雾的存在,并通过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启动排烟设备。

烟气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3. 紧急开启装置:在紧急情况下,人们需要迅速疏散,因此排烟系统应该设置紧急开启装置,如手动按钮或紧急开关,方便人员操作。

三、安装施工1. 严格按照排烟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安装施工,确保设备的位置、固定方式和管路布局符合要求。

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材料制作,并保证管道的疏通和检修。

2. 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和维护,确保排烟系统的稳定运行。

特别要关注排烟风机的运行状态和烟气探测器的敏感度,及时排除隐患。

3. 完善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记录,以备后期维护和改造使用。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证书,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系统调试和验收1. 完成施工后,需要对排烟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

调试内容包括风机运行检查、烟气探测器敏感度测试、紧急开启装置工作检验等。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技术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技术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技术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隧道中的有限空间和封闭环境往往会使得通风与排烟变得极为重要。

合理的通风与排烟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隧道内空气的质量,还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技术。

一、通风与排烟的重要性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隧道作为一个封闭空间,不进行有效的通风与排烟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会积聚,对工人和行车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灾害事故如火灾、爆炸等发生时,合理的通风与排烟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烟雾蔓延,帮助人员安全疏散。

因此,在隧道工程中,通风与排烟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常见的通风与排烟技术1. 自然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是隧道工程中最简单常见的通风方法之一。

通过设置入口和出口通风孔,利用自然气流形成对流,实现空气的自然流通。

自然通风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小的优势,但在天气条件变化大、风力不足时通风效果较差。

2. 强制通风技术强制通风技术是通过风机或风道等设备主动进行空气推动,实现通风换气。

这种技术能够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的稳定控制,但需要相应的能源支持,成本较高。

3. 排烟技术排烟技术主要用于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的烟雾排放。

常见的排烟技术包括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

机械排烟通过设置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将烟雾有效排出隧道外;自然排烟则是利用自然气流和温差,将烟雾引导到出口处。

三、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布局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布局直接影响到其效果和安全性。

在设计时,需根据隧道长度、流量需求、气象条件等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模拟,确定通风孔的数量、尺寸和布局,并合理选择通风设备和材料。

通风孔的位置应根据流动特性和安全性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设置在入口、出口和中部位置。

通风孔的形状和尺寸也需根据隧道的特点进行适当选择,以提高通风效果和减小能源消耗。

通风设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风量、噪音、能耗等因素。

对于大型隧道工程来说,通风设备还需具备自检测和自动调节功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在隧道火灾中,排烟系统的作用尤为突出,它不仅关系到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效率,还直接影响到火灾的蔓延和损失程度。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计算以及排烟口的布置方式,旨在为提高隧道火灾应对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二、排烟量的计算(一)排烟量计算的重要性排烟量的计算是确定排烟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可以确保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救援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排烟量计算方法排烟量的计算主要依据火灾规模、烟雾产生速度、隧道长度、宽度、高度等因素。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理论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

其中,经验公式法根据历史火灾数据和实际工程经验,对排烟量进行估算;理论计算法则基于热力学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对隧道内的烟雾扩散和排放进行详细分析;数值模拟法则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隧道火灾进行模拟,以获得准确的排烟量。

三、排烟口布置(一)排烟口布置的原则排烟口布置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

首先,要确保排烟口能够覆盖整个隧道,使烟雾能够迅速排出;其次,要考虑到排烟口的风速和风向,避免产生涡流和烟雾回流;最后,要确保排烟口与火源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二)排烟口布置方式1. 纵向布置:纵向布置是指将排烟口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

这种方式能够使烟雾顺着隧道长度方向迅速排出,但需要注意排烟口的间距和高度,以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

2. 横向布置:横向布置是指将排烟口布置在隧道顶部或侧面。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烟雾的扩散方向,使烟雾集中在特定区域并迅速排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横向布置可能会受到隧道结构和建筑限制的限制。

3. 组合式布置:组合式布置是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同时排烟,提高排烟效率。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大型隧道或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

四、结论通过对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合理的排烟量计算方法和科学的排烟口布置方式对于提高隧道火灾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烟量计算方法和排烟口布置方式;最后,要加强对隧道火灾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摘要】通过对隧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通风排烟模式、风机设备布置和控制模式的分析,总结了隧道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得出将烟气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并保证乘客安全疏散条件下的临界风速和余压值,为其他隧道通风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隧道通风;系统控制前言:随着我国公路、铁路隧道建设越来越多,车流量密度逐年增加,隧道发生火灾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如果发生火灾将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科学、合理的选取有效的隧道防烟方式,有效的控制有害气体和烟气的扩散意义十分重大。

一、隧道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1、区间阻塞工况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内时,阻塞区间后方的区间机械事故风机全部进入送风状态,前方的区间机械事故风机全部进入排风状态,在阻塞区间形成“前排后送”的纵向通风方式,气流方向与列车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以保证阻塞区间的通风条件,并补给阻塞列车内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

2、区间火灾工况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后,需立即向设置在邻近车站的“消防值班室”报警,消防值班人员需要确认列车在隧道内的位置、着火车厢的位置、着火点距安全通道的距离等内容,并指挥列车及相邻的事故风机或射流风机按照设定的火灾程序模式开启运行,并迅速采取紧急救援疏散措施。

一般情况下,着火列车尽量开出前方洞口,到邻近车站进行人员疏散和组织灭火。

如果列车失去动力,无法开出前方隧道洞口,只能在隧道内进行疏散,则需根据列车着火点的部位决定事故区间的送风、排烟模式。

排烟的原则是使人员疏散区最大限度的处于新风区,并保证区间隧道断面风速≥2.0m/s,且最高风速不高于11m/s。

3、疏散通道新风工况当隧道设置疏散通道,人员需通过疏散通道进行疏散时,需要对疏散通道送入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以保证疏散通道内的正压要求,防止烟气进入通道,并保证人员的新风量需求。

二、隧道通风/排烟模式按风流在隧道内的流动方向划分,隧道通风方式可以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半横向式三种。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风与排烟设计对于确保隧道内环境的安全与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其对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性。

一、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合理安排通风系统,调节隧道内部的空气流动,以达到降低温度、控制湿度、排除有害气体和烟雾等目的。

隧道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对风量进行合理计算:根据隧道的长度、截面积、交通量等因素,合理计算通风所需的风量,确保隧道内部空气流动的充分与稳定。

2. 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常用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对于较短的隧道,自然通风即可满足要求;而对于较长的隧道,则需要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辅助。

3. 合理布置通风设备:根据隧道的特点和通行车辆的排放量,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运行。

4. 考虑应急情况:在通风与排烟设计中,需要考虑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及火灾处理等因素,确保隧道内的安全性。

二、通风与排烟设计的方法通风与排烟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烟气控制:通过设置排烟风机和排烟口,将烟雾及时排出隧道,确保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2. 新风补充:设置通风口和新风机,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保持隧道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及人员窒息。

3. 温度调节:根据隧道的特点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冷却装置或加热装置,以维持隧道内的适宜温度。

4. 湿度控制: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和加湿/除湿装置,监测并调节隧道内的湿度,以确保人员的舒适感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风洞效应利用:合理设计隧道出入口的布置,利用风洞效应,促使空气流动,达到通风效果。

三、通风与排烟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通风与排烟设计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人员安全:合理的通风与排烟系统可以保证隧道内空气的新鲜和充足,避免人员缺氧、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为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通行环境。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事故中,火源的产生常常伴随着大量的浓烟,其对于逃生者构成极大威胁。

火灾产生的烟雾如果不及时有效排出,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行动的开展。

因此,在隧道设计之初就需对排烟系统进行周全的规划,特别是在火灾场景下,排烟系统的有效运作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为提高隧道火灾应对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二、排烟量的确定在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确定需根据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如隧道长度、宽度、高度、车辆交通流量等。

首先,隧道内产生的烟雾量会随时间逐渐积累并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排烟量标准。

此外,隧道中通风设施的设计、环境气候等因素也将对排烟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应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并设定隧道火灾中的排烟量。

1. 计算方法(1)依据经验公式:结合类似规模的隧道火灾事故的统计数据,根据不同的火源大小和隧道特性进行排烟量的估算。

(2)基于计算机模拟: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来模拟隧道内的气流及烟雾分布情况,进而确定最佳的排烟量。

(3)实时监测调整:利用现场监测设备实时获取隧道内的烟雾浓度及扩散情况,动态调整排烟量以应对变化中的火灾情况。

三、排烟口布置排烟口的布置是隧道火灾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和数量将直接影响烟雾的排出效果。

合理的排烟口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位置选择(1)靠近火源:将排烟口设置在靠近火源的位置,以尽快排出烟雾。

(2)均匀分布:确保在隧道内部各个位置均设有排烟口,使烟雾能够均匀排出。

(3)避免涡流:应避免在排烟口附近形成涡流,防止烟雾回流。

2. 数量设置根据隧道的规模和排烟需求来设定合理的排烟口数量。

一般情况下,较长的隧道或车辆交通流量较大的隧道应增加排烟口的数量以更好地满足排烟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系统(如照明、消防等)的协调配合。

3. 安装方式(1)纵向安装:在隧道顶部或侧部纵向安装排烟口,有利于烟雾的快速排出。

道路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排烟技术要点

道路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排烟技术要点

道路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排烟技术要点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程形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系统中。

然而,由于隧道内空间相对封闭,车辆尾气、烟尘等污染物容易积聚,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

因此,在道路工程中,隧道通风与排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道路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排烟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论述。

一、隧道通风技术要点1. 风洞试验在设计隧道通风方案之前,进行风洞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隧道环境,考察不同通风系统对气流动态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调整通风系统参数,确保通风效果的理想化。

2. 整体式通风系统针对长隧道,采用整体式通风系统是较为常见的方案。

通风系统应该由进风口、排风口和主风机组成。

进风口位于隧道入口处,通过调整进风口面积,可以控制进入隧道的新鲜空气量。

排风口位于隧道出口处,通过排风口的设置,可以将隧道内产生的废气排出。

主风机的选型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车流量来确定。

3. 并行式通风系统针对较短的隧道,可以采用并行式通风系统。

该系统通过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并配备相应的风机来保证通风效果。

由于隧道较短,气流的分布较均匀,因此整体式系统的设置并非必须。

二、隧道排烟技术要点1. 排烟原理隧道内排烟的原理主要依靠烟囱效应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

烟囱效应是指利用温差产生的气流上升,促使烟气产生排出的现象。

机械排烟则是通过通风设备主动排除隧道内的烟气。

2. 排烟口设置为了保证排烟效果,隧道中应设置适量的排烟口。

排烟口应位于隧道顶部,并布置在距离均匀的位置,确保烟气能够快速排出。

排烟口的数量和面积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车流量来确定,以保证排烟的有效性。

3. 排烟系统设计隧道排烟系统设计应结合通风系统,保证两者相互协调。

排烟系统包括主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施,主排烟风机的选型应综合考虑隧道长度和烟气量来确定。

排烟管道的设计要合理,尽可能减小阻力,保证烟气能够快速排出。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事故中,重点排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控制排烟量及合理布置排烟口,不仅可以及时排除有害烟雾,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还能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将详细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的要点。

二、排烟量的确定1. 确定排烟量的依据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确定需根据隧道长度、宽度、高度、火灾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考虑隧道内空气流通情况、火灾产生的烟雾量以及人员疏散等因素。

2. 排烟量的计算方法(1)根据隧道火灾烟雾扩散规律,结合隧道设计规范,计算所需排烟量。

(2)根据火灾规模和烟雾产生速度,估算火灾产生的烟雾量,进而确定排烟量。

(3)综合考虑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需求,合理调整排烟量。

三、排烟口布置的原则1. 考虑烟雾扩散方向排烟口布置应遵循烟雾向上扩散的原理,将排烟口设置在隧道顶部或接近顶部的位置,以便及时将烟雾排出。

2. 合理分布排烟口为确保排烟效果,应将排烟口分布在隧道纵向和横向上,使烟雾能够均匀排出,避免局部积聚。

3. 考虑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需求排烟口布置应与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通道相结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消防救援人员能够顺利进入现场。

四、排烟口的具体布置方案1. 纵向布置根据隧道长度和宽度,将排烟口沿隧道纵向均匀分布。

在隧道两端及中间位置设置主排烟口,以增强排烟效果。

同时,在隧道侧壁设置辅助排烟口,以补充主排烟口的不足。

2. 横向布置在隧道顶部或接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排烟口,避免烟雾在隧道内积聚。

在横向布置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横向排烟口,确保烟雾能够均匀排出。

五、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重点排烟在隧道火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确保排烟效果和人员安全,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排烟量及布置方案。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综合考虑隧道设计、火灾规模、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烟策略。

隧道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隧道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隧道排烟系统设计要点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隧道内的烟雾是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确保隧道内的安全,设计和建造有效的排烟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隧道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排烟系统的类型、设备选型、布局、控制策略等。

一、排烟系统的类型隧道排烟系统主要分为纵向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两种类型。

1. 纵向排烟系统纵向排烟系统是在隧道内设置排烟道,并通过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烟雾排出隧道。

排烟道通常位于隧道的顶部,通过设置排烟口和排烟风机来实现烟雾的排放。

2. 横向排烟系统横向排烟系统是通过设置便槽和排烟孔来实现烟雾的抽排。

便槽位于隧道两侧,用于收集和引导烟雾,排烟孔则位于便槽上方,用于将烟雾排放到室外。

二、设备选型1. 排烟口和排烟风机排烟口是烟雾排放的出口,其位置和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形状和通风需求确定。

排烟口的尺寸和形状应使烟雾能够有效地排放,并避免产生烟雾滞留的死角。

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选型应考虑隧道长度、通风需求和排烟口的数量等因素。

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需满足隧道内烟雾的排放要求,并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特性。

2. 火灾检测和控制设备隧道排烟系统还应包括火灾检测和控制设备,用于监测隧道内的火灾情况,并根据需要触发排烟系统的运行。

火灾检测设备可以采用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通过监测烟雾浓度和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控制设备可以采用PLC控制系统或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排烟风机、排烟口等设备的运行来实现对排烟系统的控制。

三、布局设计隧道排烟系统的布局设计应考虑隧道的长度、形状和通风需求等因素。

1. 排烟口布置排烟口的布置应满足烟雾在隧道中的快速排放要求。

通常情况下,排烟口的间距应不大于隧道长度的1/3,并尽量均匀分布。

2. 排烟道设置纵向排烟系统的排烟道应尽量直线布置,避免出现转弯或过长的排烟道,以减小空气阻力和压力损失。

横向排烟系统的便槽应安装在隧道两侧,便槽的宽度和高度应根据隧道尺寸和通风需求确定。

土木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土木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土木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导言:隧道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行车人员和行人来说至关重要。

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是确保隧道内正常通风和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一、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的重要性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风系统可以保持隧道内的空气流通,消除尾气和有毒气体的积聚,确保行车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其次,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防排烟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烟雾,为人员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减少火灾灾害的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的通风与防排烟设计对于隧道运行和紧急状况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隧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的原则1. 根据隧道使用功能和特点进行设计。

不同用途的隧道,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或城市地铁隧道,其通风与防排烟设计需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定制,满足其特殊需求。

2. 合理控制进出口风量。

通风系统应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和车速等因素合理控制进出口风量,保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3. 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防排烟系统应确保烟雾不蔓延,为人员疏散提供疏散通道和清晰的逃生标志。

4. 运用先进的通风与防排烟技术。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仿真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设计高效、节能的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三、常见的隧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1. 纵向通风系统纵向通风系统是一种常用的通风设计方式,通过设置进出口通风口实现自然通风效果。

该系统通风口应合理设置,以优化气流分布和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2. 横向通风系统横向通风系统是通过设置横向通风道,并布置通风机组进行机械通风。

该系统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并根据需要调节通风量和风速。

3. 喷淋系统喷淋系统主要用于火灾发生时的防排烟,喷淋装置可以迅速将水雾散布在火灾源处,起到抑制火势和降低温度的作用。

同时,水雾也可以吸附烟雾颗粒,减少烟雾对人体的危害。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第一章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公路隧道火灾特点,设计人员对隧道工程采取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种措施;主动防火设计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对火灾采取及时扑救的角度出发,包括内部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消防设备布置、火灾发生前后的火灾探测、报警、灭火及疏散系统,以及隧道的运营管理和灾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等一系列设计;被动防火设计主要是通过采取提高衬砌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喷涂防火涂料、安装防火板材等防火保护措施来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使灾后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护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一、建筑结构耐火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用于安全疏散、紧急避难和灭火救援的平行导洞、横向联络道、竖斜井、专用疏散避难通道、独立避难间等,其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隧道主体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的楼板、顶板以及防火门与隧道分开;附属构筑物用房内部的建筑构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三结构防火隔热措施隧道结构防火隔热措施包括喷涂防火涂料或防火材料、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安装防火板等;隧道主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等设计,要充分考虑隧道结构防火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衬砌结构形式;当其结构不能满足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以达到耐火极限要求;二、防火分隔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m2,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一防火分隔构件隧道内的水平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用于人员安全疏散的附属构筑物与隧道连通处宜设置前室或过渡通道,其开口部位应采用甲级平开防火门,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二管沟分隔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电缆、排水等管道、管沟等需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进行分隔;当通风、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防火构件的两侧设置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结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三附属构筑物用房防火分隔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等设置;构筑物用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建筑构件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构筑物用房应设置相应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有人员职守的房间必须设置通风和防排烟系统;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1m3,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储油间的电气设施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电器;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隧道安全疏散通常是利用隧道内设置的辅助坑道或者专门设置的疏散避难通道,空隧道内车辆和人员在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疏散、紧急避难;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1.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同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1矩形双孔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在两孔车道之间的中间管廊内设置安全通道,并沿纵向人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250m~300m见图4-4-4;安全通道两端应与隧道洞口或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相连,火灾时,人员从一孔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2圆形隧道;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当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横通道疏散至另一条隧道进行疏散;连接通道的间距一般宜为400~800m,当设有其他相应的安全疏散措施时,间距可适当放大;圆形隧道的安全通道常设置在车道板下,通过安全口和爬梯、滑梯进出;人员可从安全口经安全通道进行长距离疏散;设有安全通道情况下,其安全口的设置间距一般可取80~125m;图4-4-5;二疏散楼梯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发生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三避难室为减少因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地区的人员伤亡,长大隧道需设置避难室;避难室与隧道车道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通过设置气闸等措施,阻止火灾及烟雾进入;避难室大小和间距根据交通流量和疏散人员数量确定;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隧道的消防设施主要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通信系统、灭火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一灭火设施根据隧道类别不同,其配置的灭火设施也不尽相同;级别越高,配置的灭火设施越齐全;常用灭火设施布置如下:1消火栓系统;除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外,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且宜独立设置;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严寒地区隧道外的消火栓及给水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如有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宜设置泡沫消防栓系统;隧道消火栓系统;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隧道,为保护隧道的主体结构,有些还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类型一般为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以达到更好的灭火及保护效果;水雾喷头宜采用侧式安装的隧道专用远近射程水雾喷头;3灭火器;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隧道内应设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运行机动车的一、二类隧道和运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应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4具;其他隧道,可在隧道一侧设置,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二报警设施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1.警报设施的一般规定隧道入口处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通行机动车辆的一、二类隧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守的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照明配电室、弱电机房等主要设备用房,宜设置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其他用房内可采用智能烟感探测器对火灾进行检测和报警;当隧道封闭段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2.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2013的规定;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的设置;当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L 大于等于1500m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2火灾探测器选择和设置;国内交通隧道中主要采用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和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一般≤45m范围内设一个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安装在隧道的侧壁或顶部;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以长线形二车道和环形三车道方式在探测区域从头至尾敷设,安装在隧道的顶部;车行隧道内每隔100m~1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三防排烟系统隧道工程的防排烟范围包括行车道、专用疏散通道及设备管理用房等;采用的排烟模式通常可分为纵向、横向半横向及重点模式,以及由基本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模式;1.防排烟系统的一般规定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防排烟设施;当隧道长度短、交通量低时,火灾发生概率较低,人员疏散比较容易,可以采用洞口自然排烟方式;长度较长、交通量较大的隧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2.排烟模式排烟模式应根据隧道种类、火灾疏散方式,并结合隧道正常工况的通风模式确定,将烟气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以保证乘客疏散路径满足逃生环境要求,并为消防灭火创造条件;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1纵向排烟;发生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纵向排烟模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纵向排烟示意图如图4-4-6所示;该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纵向通风排烟时,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以火源点为分界,火源点下游为烟区,上游为清洁区,司乘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由于高温烟气沿坡度向上扩散速度很快,因此当坡道上发生火灾、采用纵向通风控制烟流、通风气流逆坡向时,必须使纵向气流的流速高于临界风速;2横向半横向排烟;横向半横向也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排烟和平时隧道通风系统兼用,横向方式通常设置风道均匀排风、均匀补风,半横向方式通常设置风道均匀排风、集中补风或不补风;火灾情况下,利用排风风道均匀排烟;横向半横向排烟示意图如图4-4-7所示;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3重点排烟;重点排烟是将烟气直接从火源附近排走的一种方式,从两端峒口自然补风,隧道内可形成一定的纵向风速;该方式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火灾时,火源附近的排烟口开启,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离隧道;重点排烟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或交通量较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隧道;排烟口的大小和间距对烟气的控制有较明显的影响,如图4-4-8所示;四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150m应设置一台;2.广播系统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3.电视监视系统在防灾控制室内设置独立的火灾监视器,监视隧道内的灾情,其他电视监视设备与运营监视等共用;4.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应将城市地面消防无线通信电波延伸至隧道内,当发生灾害时可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指挥和协调;系统方案应根据当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制式和频点进行设置;五消防供电1.一般规定一、二类隧道的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三类隧道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向回路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2.疏散照明和指示标志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上应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其设置高度不宜大于;一、二类隧道内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其他隧道不应小于;3.电缆选择和线路敷设公路隧道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缆;城市隧道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性电缆;长、大隧道应急照明主干线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穿管明敷设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线,并在钢管外面刷防火涂料或采用其他防火设施;穿管暗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线,并敷设在非燃烧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本章思考题1.城市交通隧道如何分类2.隧道火灾会造成什么危害3.不同隧道内人员安全疏散形式有什么不同4.隧道排烟有哪些模式5.隧道防火要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筑防火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能源、交通、仓储、金融、信息、农林防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第五章加油加气站防火。

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量计算研究

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量计算研究

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量计算研究梁园【摘要】基于某超长水下公路隧道的重点排烟系统,采用羽流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得出火灾产烟量,使用火灾烟气模拟软件FDS建立分析模型,对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排烟效率、纵向风速、开启排烟口方案、火源上游可用疏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现有重点排烟系统及重点排烟量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其次,提出了重点排烟量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该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系统的各工况排烟效果,认为采用羽流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排烟口设置对应的排烟效率进行理论重点排烟量计算,排烟风道、排烟风机需考虑排烟口漏风量.【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超长水下隧道;羽流质量流量;重点排烟量;FDS数值模拟;排烟效率;漏风量【作者】梁园【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3.5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长大水下公路交通隧道成为连接跨江河湖海城市之间和城际之间重要的交通动脉,对江河湖海两端城市区域产业结构互补、经济协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隧道长度逐年突破,尤其水下隧道下穿的暗埋段长度越来越长,目前国内在建城市公路隧道水下段已超过10 km。

水下隧道下穿江、河、湖、海时,在施工难度可控范围内,若在水中建造人工岛、设置隧道通风排烟机房,极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和工程复杂性,并且随着国家环评报批、生态红线规定越来越严,在生态湖等设岛的可能性减小,这对水下隧道通风排烟及疏散逃生防灾系统提出了新难题[1]。

从国内现状看,分段排烟方式可实施性较难。

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建成及在建的特长水下隧道大多采用纵向通风+重点排烟方式[2]。

重点排烟量是重点排烟系统的最重要参数之一,我国相关规范针对公路隧道重点排烟量的计算方法均不详细,涉及内容少。

本文分析了影响重点排烟量的因素、计算方法,为该系统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基础,保证了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和车辆能够安全撤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
隧道火灾是一种容易引发灾难性后果的火灾。

隧道内的烟气无法快速排出,会导致视线模糊、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重点排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点排烟。

重点排烟是指在火灾发生时,通过适当的设计和措施,将烟气迅速排出隧道,使其烟气浓度降低到不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的范围之内。

重点排烟的目标是确保隧道内安全的疏散通道和灭火条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在火灾发生时,隧道内会产生大量的烟气。

因此,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必须足够大,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将烟气排出隧道。

排烟量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火灾位置、隧道尺寸、烟气产生速率等。

在一般情况下,排烟量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Q = α ×(0.17× W + 0.5 × H) × S
其中,Q代表排烟量(m³/s),α为排烟系数(一般为
0.07-0.15),W为隧道宽度(m),H为隧道高度(m),S为
隧道长度(m)。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
足灭火和疏散的需要。

除了排烟量的计算,排烟口的布置也是重点排烟的关键。

排烟口主要有横向排风口和纵向排烟口两种类型。

横向排风口布置在隧道两侧的壁面上,通过向外排放烟气来实现排烟的目的。

纵向排烟口则布置在隧道的顶部,通过向上排放烟气来实现排烟。

横向排风口的布置要考虑到烟气排放的效果和烟道烟气的
均匀分布。

一般情况下,每个排风口的宽度应该小于隧道宽度的1/5,间距应该小于隧道宽度的1/2。

排风口应该均匀布置
在隧道两侧壁面上,以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排放出去。

纵向排烟口的布置要考虑到烟气在纵向的分布情况和排放的高度。

一般情况下,纵向排烟口应该布置在隧道的高位,距离顶部的距离应该小于隧道高度的1/3。

排烟口的宽度应该根
据排烟量的计算结果来确定,以确保足够大的排气面积。

此外,排烟口的防火措施也是重点排烟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到排烟口,应在排烟口附近设置防火隔离带,使用防火材料进行包裹。

同时,排烟口的设计要考虑到灾后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保证排烟口的畅通和正常使用。

总之,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是保障人员疏散和灭火条件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排烟量计算和排烟口设计,可以迅速将烟气排出隧道,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带来的伤害。

因此,在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点排烟的工作必不可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实现排烟的目的是确保人员疏散和灭火条件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排放烟气,纵向排烟口应布置在隧道顶部,横向排风口则应均匀布置在隧道两侧壁面上,以保证烟气迅速排放和均匀分布。

排烟口的宽度和间距应根据隧道宽度进行合理计算,防火措施也应考虑到排烟口的防火能力,使用防火材料进行包裹,并设置防火隔离带。

此外,排烟口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灾后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以保证排烟口的正常使用。

通过合理的排烟量计算和排烟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隧道火灾带来的伤害。

因此,在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点排烟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