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公式法,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及其应用。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户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学生分享,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教学PPT,清晰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及其推导过程。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

(逐步出示其它条件)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

(千米每小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生: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1)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速度多少?”请学生思考。

(2)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用多长时间?这和小明的速度有关吗?”
2.表现
(1)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在操场上跑步的动作,分别让学生跑步慢、慢慢地跑步、快、快快地跑步,让学生自己感受不同速度下用的时间。

3.分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实验,如:气球比赛、跳绳比赛、抢球比赛等。

小组内成员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比赛,报告比赛结果。

4.教学总结
(1)老师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速度和时间的概念是什么?
2)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2)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讨论、表演、分组活动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和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推导,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公式推导法,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公式。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4. 实例分析: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2. 实验法: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强调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实验器材与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刻度尺、小车等;2.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前布置实验场地。

八、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调整滑轮组,使小车在释放时具有适当的初速度;b. 让小车从滑轮组下滑,用计时器记录滑行时间;c. 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记录数据;d.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e. 分析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章节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

章节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章节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s = v0t + 1/2at^2。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速度的变化率即为加速度。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速度与时间关系观察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第二章:理论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2 教学内容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解释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截距表示初速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

引导学生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第三章:实验验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测量不间点的速度。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实验结果。

3.3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检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分析运动状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图象法,直观地展示速度时间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理解速度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介绍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1)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2)引导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入速度时间公式。

3. 推导速度时间公式: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

4. 应用速度时间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以及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运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与分析。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滑轮组、细绳、小车、刻度尺、计时器等。

2.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物理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得出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间下的速度变化,验证速度-时间公式。

4. 分析讨论:5. 知识拓展: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作用。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个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图象中的运动状态。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探索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物理动画,直观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何变化?2. 讲解速度-时间公式,并通过示例解释其应用。

高中物理速度与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与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与时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3. 教辅材料:速度与时间的相关例题;4. 实验材料:运动物体、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基本含义;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3.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与实验(20分钟)1. 让学生完成速度与时间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2. 进行速度与时间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时器等设备,体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速度与时间的重要性;2. 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速度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速度与时间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速度与时间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速度与时间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2.能够运用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知识,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有何关系?(3)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有何关系?2.理论讲解(1)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强调加速度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问: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3)引导学生推导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

(4)讲解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的应用,如求解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

3.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利用小车和斜面,研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2)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4.课堂小结(2)强调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条件。

5.作业布置(1)练习题:求解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

(2)思考题:如何利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2.结合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变化,增强感性认识。

3.注重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练习题和思考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教学效果良好。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

2.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大班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基本数学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并能运用简单数学计算方法解决与速度和时间有关的问题;2.能够掌握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计算得到速度或者时间的值;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和关系;2.难点:通过计算解决与速度和时间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堂电子白板;2.思维导图制作软件;3.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具(如计算器、尺子、秒表等);4.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活动(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人或物体的移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速度和时间的问题;2.根据学生的描述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Step2 理论讲解(约15分钟)1.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者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以图例和文字的形式详细讲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Step3 计算实践(约20分钟)1.教师出示多个计算速度和时间的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2.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个人练习,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Step4 探究活动(约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探索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观察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总结出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Step5 拓展应用(约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速度和时间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并给出解答;2.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
3.能够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教学重点、难点:
1.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
3.速度时间图象的分析与求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及文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小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他在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那么他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讲解(15分钟)
1.简单介绍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
2.讲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及其含义;
3.讲解如何从速度时间图象中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并请学生一起完成,说明每个部分的含义。

四、练习(15分钟)
1.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时间图象,求解相应的物理量;
2.学生自行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并解答相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对速度时间关系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下的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速度时间关系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学生对速度时间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课程名称: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授课对象:初中生课时数:1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掌握匀变速运动的运动规律。

3. 初步认识加速度。

教学重点:1. 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掌握匀变速运动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地球公转和自转的速度,以此引入今天的话题: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一段赛车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赛车要进行匀变速运动。

二、讲解(20分钟)2.1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将PPT转移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讲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展示相关的计算方法。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实例讲解相关的计算方法。

2.3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与实践(25分钟)3.1 练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掌握匀变速运动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匀变速运动模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实验数据,加深对匀变速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四、归纳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讲解的知识点,并概括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作业与反思(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深入学习。

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反思。

教学资源:1. PPT,电脑,投影仪。

2. 数学教科书。

3. 实验材料。

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讲和完成练习和实践活动,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部分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下一节课进行深入讲解。

同时需要设计更加生动、实际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实力目标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实力.三、情感目标渗透从简洁问题入手及志向化的思维方法.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学问点:速度—时间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依据详细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依据试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终,阐述了从简洁状况入手,及志向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教法建议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状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详细的实例,细致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更相等”的特点,老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更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度变更不等的例子,让学生推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学难点:对图像的处理.主要设计:1、展示课件:教材图2—15的动态效果(协作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2、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3、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4、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协作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状况(显示速度计)引导同学:采集试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5、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协作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引导同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同学发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更相等”的特点.7、举例:①速度变更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状况.②经过相同时间,速度变更不相等的状况.8、小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视察汽车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将你的结果讲给四周人听。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像入手,析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教材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本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2·通过v一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2021年2月·在长春市青年路上,一位女士推着一辆电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准备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冲了过来。

站在斑马线上的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由于小轿车以超过了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推车的女士一下子被撞飞了两米多高,然后重重地摔在了肇事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接着又掉在了路中心,当场不省人事.可见,速度过大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若司机紧急刹车的话,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若司机刹车之后,小轿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用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播放影片资料(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直到落到地面.运动员在打开伞前做什么样的运动?在打开降落伞之后又做了什么样的运动呢?(假设空气阻力恒定)运动员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打开降落伞的时间是运动员任意选取的吗?复习旧知识:1.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2.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绘制:{描点作图法计算机绘制v-t图象(如Excel)图2—2—3 图2—2—4以上两图为两个质点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图2—2—3表示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均不变化,它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2—4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上节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一t图象相同.它表示质点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往往不同.就是同一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过程中,运动情况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火车出站时速度由零逐渐增大,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匀速运动,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整个过程中,运动情况不同.教师设疑:火车在不同阶段速度如何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吗?交流讨论:火车出站时速度增加,其v一t图象如同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 一t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速度不变,v-t图象是平行于轴的直线;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三个阶段7J—f图象分别如图2—2—5甲、乙、丙所示:1.在以上三个v一t图象中,取相同时间t看速度v的变化量如何变化.发现图甲 |v>0,且数值相同,图乙v=0,图丙v2.取相同时间间隔t't观察v的变化,结论与上述相同.3.取相同时间间隔t''t',观察v的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物理必修⼀在进⾏情境创设过程中,在⾼中物理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但是要求情境创⽴必须合理,下⾯是⼩偏整理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物理必修⼀,感谢您的每⼀次阅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物理必修⼀教学准备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有关计算。

3、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法引导学⽣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通过⾃⼰做实验并发现规律,激发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活相联系,增加学⽣学习的动⼒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

教学难点1、学会⽤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运⽤。

教学过程新课导⼊师:前⾯⼏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运动物体的v-t图象,本节课我们就从v-t图象⼊⼿,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新课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师:请同学们观察下⾯的v-t图象(课件展⽰),它们分别表⽰物体在做什么运动?⽣1:①中物体的速度的⼤⼩和⽅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说明物体在做假速直线运动。

师:仔细观察②中物体速度增加的有规律吗?⽣:是均匀增加。

如果取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师:很好。

请同学们⾃⼰画图操作,试⼀试。

学⽣⾃⼰画图,动⼿操作教师⽤课件投影,进⼀步加以阐述。

师:我们发现每过⼀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

所以⽆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的变化量△t之⽐△v/△t都是⼀样的,即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公式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公式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案和教学PPT;
2. 教学示意图和实例练习题;
3. 白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如果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那么它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二、讲解(15分钟)
1. 解释速度时间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行驶的距离,t为行驶的时间;
2. 讲解如何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列举实际案例演示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查答案;
2. 随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速度时间问题;
2. 提供拓展阅读和习题,加深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速度时间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公式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疑问和困惑;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习题,加强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

Homework:
1. Speed-time formula exercis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1(2875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2)、能力目标:用路程、速度与时间、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课件、卡片、投影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谈话:上周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学校到家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回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A)生拿出自己准备资料,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B)举手发言生1: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钟。

第二天我坐公交车用了8分钟。

今天我坐爸爸的轿车只用了3分钟就到学校了。

生2:我家到学校大约480米,走了8分钟。

我坐爷爷的三轮车只用了5分钟。

……(2)师:肯定学生的做法(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C)生3:坐轿车最快。

(D)生4:我想补充:我认为应该是同一条路,那么坐轿车可以最快到学校。

(E)那是因为轿车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4)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让生在实践中学会感受路程、时间这些抽象概念,为新课学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P45。

从这些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A)生1:马车的速度是最慢的,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轿车约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

(2)你们会读吗?全班一起读。

生3:我还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这样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奥运了。

(当这位学生讲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对这节课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课件出示:(1)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B)四人小组先讨论。

(C)全班交流:生1: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也就是1个小时行80千米。

生2:那2个小时就是2个80个千米。

(3)你们能列出算式吗?(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4)你们能说出80和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E)80×2=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这时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数量关系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2)金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25米/分,1小时可以行多少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同时提醒同学们单位之间的转化(1小时=60分钟)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25×60=13500(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5)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第1小组和第3小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写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数量关系:225=13500÷60速度=路程÷时间60=13500÷225时间=路程÷速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进一步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1)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理解?(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时间、速度。

生2:我学会了求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生3:只要记住路程相当于两因数的积,速度相当于一个因数,时间相当于另一个因数。

就可记住了它们的关系。

(我觉得这也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因为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学过的知识。

)(四)尝试应用深化练习课件出示:(1)基本练习(连线)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用来跑步的时间为多少?A:15分钟B:900秒C:1刻钟或者A:1800÷120表示()B:1800÷15表示()C:120×5表示()(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

A: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B: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3)拓展练习(卡片出示)出示一块路牌,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4)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8和第9题认为还是第9题简单,决定把第8和9两题合并起来,如果能理解第8题,那应该可以理解第9题。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0×2=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225=13500÷60速度=路程÷时间60=13500÷225时间=路程÷速度1小时=60秒1刻钟=15分钟KM是指千米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2(1018字)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练习8 5、6、7、9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3(3618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

400+300=700千米。

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

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2)98×7=686(千米)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

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

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

(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试一试: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 85×10=850(千米)(2)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890—850=40(千米)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

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图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