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高三一直是一个很紧张的阶段,很多人都在为物理而发愁,想要把物理成绩提升上去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5、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2、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3、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2、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3、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4、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5、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6、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五、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六、动力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拓展延伸: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7.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8.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9.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抛体运动】知识点规律总结

19
(2)如图乙所示,小球恰好沿 B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此时半径 OB 垂直于速度 方向,圆心角 α 与速度的偏向角相等.
(3)如图丙所示,小球恰好从圆柱体 Q 点沿切线飞过,此时半径 OQ 垂直于速度方向, 圆心角 θ 与速度的偏向角相等.
20
考点三 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师生互动
1.临界点的确定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为 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tan α=2tan θ.
12
第 2 维度:多个物体的平抛运动 对多体平抛问题的四点提醒 (1)两条平抛运动轨迹的交点是两物体的必经之处,两物体要在此处相遇,必须同时 到达此处.即轨迹相交是物体相遇的必要条件. (2)若两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抛出,则两物体始终处在同一高度. (3)若两物体同时从不同高度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始终与抛出点高度差相同. (4)若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先后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随时间均匀增大.
vt= vx2+v2y= v20+2gh
与初速度 v0、下落高度 h 和重力加速度 g 有关
Δv=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速度改变量
由重力加速度 g 和时间间隔 Δt 共同决 定
11
2.关于平抛(类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 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中 A 点和 B 点所示,即 xB=x2A.
1
第 2 讲 抛体运动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_重__力___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 g 的__匀__变__速__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水平方向:_匀__速___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_自__由__落__体___运动.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考点整理

P蜡块的位置vv xv y涉及的公式:22yx v v v +=xy v v =θtan θvv 水v 船θ 船v d t =min,θsin d x =水船v v =θtan d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第五章 平抛运动§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一)小船过河问题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dvv 水v 船θ当v 水<v 船时,x min =d ,θsin 船v d t =, 船水v v =θcos Av 水v 船 θ 当v 水>v 船时,L v v d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船船水v Lv v s =θv 船 d(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5.2平抛运动

tan2tan定任通意过时该刻段的时速间度内的水反平向位延移长的线中一点
结论总结
a、运动时间t 2 h g
即运动时间由高度h惟一决定
b、水平射程为 x v 0
2h g
即由v0、h共同决定
c、合速度 v v02 2gh d、速度的变化量 △v=g△t,△t时间内速度改变量相等,
△v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v0 O
x
α P (x,y)
vx α
y
vy
v
合速度:v vx2vy2 v02(g)t2 速度的偏向角: tan vy gt
vx v0
二、平抛运动规律
2)位移
水平方向:x v 0 t 竖直方向:y 1 gt 2
2
O v0 θ
x
P (x,y)
y
合位移: s x2y2 (v0t)2(1 2g2t)2
v0
vx
30°
vy v
2.跳台滑雪是一种极为壮观的运动.如图所示,运动员从 倾角为30°的山坡顶端的跳台上A点,以v0= 5 3 沿水平方 向飞出,恰好落到山坡底端的水平面上的B点.不计空气 阻力,取g=10 m/s2,求: (1)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AB之间的距离. (3)运动员何时离开斜面的距离最大?
10.小球从空中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前1s时刻,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300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 向夹600角,g=10m/s2,求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及抛出的 初速度。
一、平 抛 运 动 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条件:(1)初速度v0水平(2)只受重力作用 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方法:采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规律 (1)速度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中物理公式⼤全⼀览表 ⾼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便⼤家学习物理,⼩编为⼤家整理了⾼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家有帮助。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有哪些

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有哪些我们都知道高中物理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及背诵公式要求的,所以高中物理公式的背诵及总结是挺重要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一)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合格考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合格考公式总结(文科)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②有用推论V2-Vo2=2ax③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Vo)/2 ④末速度V=Vo+at⑤中间位置速度2222t ov vV S+=⑥位移x=(V+Vo)t/2=V o t+at2/2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①初速度Vo=0 ②末速度V=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KxF=(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滑动摩擦力:F滑=μFN(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4、静摩擦力: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 {由合外力F合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共点力的平衡:F合=04、超重现象:N=G+ma 失重现象:N=G-ma (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保持不变)5、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时间(t)s 长度(l)m 质量(m)kg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W=Fl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l:位移(m),α:F 、l 间的夹角} 2、功率:P =W/t(定义式){P:功率[瓦(W)],W:t 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3、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 =Fv {P:瞬时功率,F:牵引力,v:物体瞬时速度(m/s)}4、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 =P 额/f ,f 指阻力)5、重力做功:W ab =mgh ab {m:物体的质量,g =9.8m/s ,h ab :a 与b 高度差(h ab =h a -h b )}6、重力势能:E P =mgh7、{E 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8、动能:Ek =mv 2/2{Ek:动能(J),m :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8、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高中平抛运动物理公式及答题规范

高中平抛运动物理公式及答题规范高中平抛运动物理公式1、水平方向速度vx= 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0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 (通常又表示为√(2h/g))6、合速度vt=√(vx2+vy2)=√[v02+(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β=vy/vx=gt/v07、合位移s=√(sx2+ s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α=sy/sx=v0gt/2高中物理答题规范1、高中物理作图题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直角标记、箭头指向、等距等问题,利用直尺把线画直。
画电路图时连线交处要加黑点。
在作力的图示时务必将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表示力大小的线段与比例标度成正比。
2、统一单位制。
根据物理定律、公式对单位制的要求,将不同的单位换算成统一单位,一般来说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中间计算结果如除不尽,请暂时以分数保留,否则将影响最终结果。
3、完成计算题时要注意写公式,一般情况下建议分步做,比较稳妥。
重要的关系式要事先列出。
如所写内容较多,而本题与下一道题之间空档较小,可将空挡部分从左向右用两条竖直线分成三部分。
书写绝对要认真,否则就会被误阅。
4、高中物理大计算题中书本上没有的关键公式要写出推导过程。
做完后要答一下。
5、注意下标的正确使用。
力学计算题中的液体不一定总是水。
在某些物理填空题中,如题中作为已知量的字母没有下标,则绝对不能乱加下标,切记。
物理复习有什么技巧1、带着大脑去听课高中复习阶段上课速度相对高一高二来说,明显速度还是有点偏快的,因此大多数老师课前都会让大家提前复习。
很多同学对这个复习阶段很不以为然,其实恰恰相反,这是高中复习提升效率最重要的环节。
对于好多知识点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了解,因此此时课前复习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找出自己薄弱点以及模糊点,以便在老师后续的讲解中快速抓住重点进行突击,这样时间宝贵的高三这样的做法才是最准确有效的。
物理平抛公式

物理平抛公式咱们来聊聊物理中的平抛公式哈,这玩意儿可是高中物理里挺重要的一部分呢!平抛运动啊,就是将一个物体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同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作用的运动。
在解决平抛运动的问题时,咱们就得用到平抛公式啦。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的速度 Vx 始终不变,就等于抛出时的初速度 V0 。
而竖直方向呢,速度 Vy 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它等于重力加速度 g 乘以运动的时间 t 。
水平方向的位移 X 等于水平速度 V0 乘以运动时间 t ,也就是 X = V0 * t 。
竖直方向的位移 Y 就等于二分之一乘以重力加速度 g 乘以时间 t 的平方,即 Y = 1/2 * g * t²。
我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这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一碰到平抛公式就犯迷糊。
有一次做练习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小球以 10m/s 的水平初速度抛出,重力加速度取 10m/s²,求 2 秒后小球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这孩子啊,一开始就把公式给弄混了,水平位移还算对了,到竖直位移的时候,直接就写成了 Y = g * t 。
我一看,这可不行,就给他仔细地讲解。
我拿了个粉笔头,在黑板上给他比划,“你看啊,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位移得用这个公式 Y = 1/2 * g * t²来算。
”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详细的推导过程。
这孩子呢,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得特别认真。
讲完之后,我让他重新做一遍这道题。
嘿,这次他做对了,脸上露出了那种恍然大悟的笑容,我心里也特别有成就感。
咱们继续说平抛公式啊。
知道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和速度,合速度 V 和合位移 S 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算出来啦。
在实际生活中,平抛运动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说投篮,篮球出手后的运动就有点像平抛。
还有扔铅球,运动员把铅球扔出去,铅球的运动也是平抛。
学习平抛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1.1 直线运动1.1.1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V可以通过位移S和时间t的比值来计算,即V=S/t。
有用的推论包括Vt2-Vo2=2as,中间时刻速度Vt/2=(Vt+Vo)/2,末速度Vt=Vo+at,中间位置速度s/2=[(Vo2+Vt2)/2]1/2,位移S=Vo*t+at2/2,加速度a=(Vt-Vo)/t,实验用推论ΔS=aT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包括初速度(Vo)、加速度(a)、末速度(Vt)、时间(t)、位移(S)、路程、速度,其中1m/s=3.6Km/h。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是矢量,物体速度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加速度大,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1.1.2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gt,下落高度h=gt2/2,推论Vt2=2ght=(2h/g)1/2,其中g=9.8 m/s2≈10m/s2表示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 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全过程处理时,位移S=Vo*t- gt2/2,末速度Vt= Vo- gt,有用推论Vt2-Vo2= -2gS,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分段处理时,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2 曲线运动1.2.1 平抛运动在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Vx=Vo,竖直方向速度Vy=gt,水平方向位移Sx=Vo*t,竖直方向位移Sy=gt2/2,运动时间t=(2Sx/g)1/2.1.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合速度V可以表示为(Vx^2+Vy^2)^(1/2),其中Vx为水平方向速度,Vy为竖直方向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一高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公式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v2v202axvv0atxv12平tv0t2atavv0t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gt13.下落高度:h22gt4.推论:v22gh3)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0t4.竖直方向位移:s12y2gtsy5.运动时间:t2g(通常又表示为:t2hg)6.合速度:vtv22222xvyv0gt7.合位移:ss2xs2y,4)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2rtT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v242ar2rr向T24.向心力:Fv242r向mrm2rmT2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5)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GMr3;2r3TGM{M:中心天体质量}4.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GM地r=7.9km2km7km地球同步卫星:{h≈36000km}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3)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4)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重力Gmg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x:形变量}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4.万有引力:FGm1m2r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a: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8)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定义式)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功率:pWt(定义式)4.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瞬Fv;P平Fv平5.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恒定加速度启P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额maxf6.动能:EK12mv27.重力势能:EPmgh{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8.动能定理:W2合12mv2122mv1或W合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12K2mv12mv221}9.机械能守恒定律:EK1EP1EK2EP2或:1mv211mgh12mv222mgh210.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张嘉骐主编高中物理公式0 GAOZHONGWULIGONGSHIZONG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F合F12F222F1F2cos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高中物理公式2020总结1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
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
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
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
(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
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
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
(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
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
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
=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
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
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
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
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
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听得懂
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牢固
尤其是基本的概念。
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畴。
只有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
会运用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活,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活多变,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比如对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
上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路,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
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