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领导模式的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情境领导模型名词解释

情境领导模型名词解释

情境领导模型名词解释情境领导模型是一种新型的管理范式,它结合了传统管理模式和行为科学原理,以帮助组织领导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组织。

情境领导模型的理念是,通过调整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来鼓励行为的改变,从而使员工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和任务。

情境领导模型是一种现实化的管理理念,它提倡以实际的行动引导人的行为。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情境领导模型更加关注细节,它强调由组织领导者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而促进员工改善工作效率、实现任务进度以及激励员工协作。

情境领导模型包括几个重要的要素,如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动机、学习等。

为了有效地实现情境领导模型,组织领导者须充分认识这些要素,并充分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组织领导者要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增进员工对组织和其目标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此外,组织领导者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使员工能够感受到老板的关怀,从而积极参与工作。

此外,组织领导者还要建立良好的动机,利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组织领导者还要注重员工的学习,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情境领导模型的使用有利于组织的发展yinyang。

首先,它可以帮助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的环境,积极地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培养组织文化,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最后,它还可以改善组织的绩效,建立更有效的管理机制,维持组织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情境领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领导者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技能,建立组织文化,提高组织绩效,促进组织稳定发展。

把握好情境领导模型,使组织领导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组织,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情境领导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概述情境领导理论是一种领导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社会心理学家赫尔泽(Hersey)和布兰奇(Blanchard)提出。

该理论强调领导者必须根据员工的成熟度、工作情境和任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以提高领导绩效和员工表现。

情境领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成熟度”(maturity),成熟度指的是员工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和意愿。

基于成熟度的不同,领导者可以采用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包括指令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和委派型领导。

四种领导风格1.指令型领导:当员工的成熟度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时,领导者可以采用指令型领导风格。

指令型领导者会提供明确的指导、规范和期望,告诉员工该做什么,如何做。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员工需要明确的指导和支持的情境,可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

2.支持型领导:当员工的成熟度提高,但仍然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鼓励时,领导者可以采用支持型领导风格。

支持型领导者会提供情感支持、关注和帮助,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员工需要情感支持和鼓励的情境,可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和提升动力。

3.参与型领导:当员工的成熟度进一步提高,已经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意愿时,领导者可以采用参与型领导风格。

参与型领导者会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员工需要感受到平等和受到尊重的情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委派型领导:当员工的成熟度最高,已经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意愿,且对任务有较高的掌控力时,领导者可以采用委派型领导风格。

委派型领导者会授权员工去做决策和执行任务,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员工具备高度的能力和自律性的情境,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应用情境领导理论的步骤应用情境领导理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1.评估员工的成熟度:在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之前,领导者需要评估员工的成熟度水平。

成熟度评估可以从能力和意愿两个方面进行,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在特定任务上的能力和意愿水平。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情境领导模型)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情境领导模型)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情境领导模型)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简称情境领导模型,是一种将领导发展模式联系起来的模型,据说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理查德·肯尼迪和理查德·韦伯提出的。

当前,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强调自身发展、企业改良机制和绩效合格的重要性。

该理论主要认为,一位领导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1)有领导潜力;2)解决简单的任务;3)解决复杂的任务;4)建立解决要点;5)实现成果。

该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领导才能不断发展,从而构建企业发展蓝图、实现企业目标。

探究学校领导者的情境领导力

探究学校领导者的情境领导力

探究学校领导者的情境领导力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力已经成为企业或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也需要具备优秀的领导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情境领导力是一种适应性强、以掌控语言和行为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领导方法。

接下来将浅谈关于探究学校领导者的情境领导力。

一、情境领导力的基本概念情境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站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领导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否能够有效地影响团队成员的表现。

情境领导力理论是由Hersey和Blanchard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来的。

这种领导风格通常被分为四种,即指令性、亲和性、支持性和激励性。

二、情境领导力在学校中的运用1.指令性领导指令性领导是管理风格的一种,它强调领导者对下属的明确指令和决策权。

在学校中重要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班级内的活动安排。

在校园安全和课程管理中,指令性领导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当学校内发生紧急事件时,比如火灾或地震,在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者必须发出明确的指令和安排,以确保整个学校的秩序。

2.亲和性领导亲和力领导需要学校领导者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以改善学校的氛围和整体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亲和性领导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帮助领导者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领导者必须对于员工和学生的个人情况加以注意,以更好地了解他们面临的情况和压力,并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3.支持性领导支持性领导是指领导者为员工或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和学业。

在学校中,一个支持性的领导者总是关注员工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关注点。

例如,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考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且需要协助时,一个支持性的领导者会通过课余时间或手段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

4.激励性领导激励性领导是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和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领导方法。

这种领导风格通常是建立在基于目标设定和反馈的肯定上的。

在学校中,领导者可以通过激励性领导的方式对员工和学生进行推动和鼓励。

情境领导资料

情境领导资料

情境领导在组织管理中,领导力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领导方式和风格呈现出了各种模式和理论。

其中,情境领导作为一种独特的领导方式,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调整领导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组织绩效。

本文将探讨情境领导的概念、特点以及实践方法。

情境领导的概念情境领导的核心理念在于领导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认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模式,领导者需要根据情境的具体特点来做出决策和行动。

情境领导不是一种固定的领导风格,而是一种基于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领导方式。

情境领导的特点1.适应性:情境领导要求领导者能够根据情况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适应不同的团队成员和工作环境。

2.情境意识:领导者需要具备对不同情境的敏感度和意识,能够准确把握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3.个性化:情境领导要求领导者能够根据下属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领导策略,因材施教,指导下属达到最佳表现。

4.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是情境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需要善于倾听和表达,与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情境领导的实践方法1.奖励和惩罚:领导者可以根据成员的表现奖励或惩罚,以激励团队达到更好的绩效。

2.激励激励:领导者要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更加投入工作。

3.建立信任:领导者要建立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团队成员感受到领导者的支持和关怀。

4.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团队成员明确工作方向,帮助团队成员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5.持续学习: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

结语情境领导强调了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调整领导方式的重要性,通过适应性和情境意识来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

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情境领导成为领导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挑战,引领团队向成功前进。

企业管理的情境领导理论

企业管理的情境领导理论

企业管理的情境领导理论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成功的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管理者需要面对不同的情境和挑战,并采取适当的领导方式来应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情境领导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企业管理的情境领导理论,包括其定义、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一、情境领导理论的定义情境领导理论是由领导学者罗伯特·豪斯托里(Robert House)于1971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基于当前的情境,而不是统一适用于所有情况。

情境领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员工、任务和环境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风格。

二、情境领导理论的原理1. 领导行为的灵活性: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根据情境的要求来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风格。

在一些情况下,领导者需要更强硬和决断,而在其他情况下,则需要更加充分地倾听和激励员工。

这种灵活性能够提高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效果,推动工作团队协同合作。

2. 员工特征的考虑:情境领导理论指出,员工的特征对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员工可能更加需要指导和支持,而另一些员工则更加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

领导者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动机和信心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3. 任务特征的适应:情境领导理论认为,不同的任务也需要不同的领导方法。

一些任务可能需要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而其他任务则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监控。

领导者应该根据任务的复杂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来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

三、情境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境领导理论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灵活调整领导行为和风格,领导者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境和挑战。

首先,情境领导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考虑员工的能力、动机和信心,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员工,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其次,情境领导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应对不同的任务要求。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
又需支持。因此,既有指令型行为又有支持型行为的推销 式风格可提升下属能力,并建立下属信心,从而对该水平 上的下属是最适合的。
领导风格S3(参与式)
• 参与式风格是针对中高水平下属所采用的方式。 • 中高水平下属有能力但对于分派的任务的意愿较低。他们
多变的原因大多是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然而,如果他们有 信心但仍不够投入,那么他们的问题就不是信心问题,而 是主观动力方面的问题。因此,参与式风格最有可能对这 种水平的下属发挥作用。
• 那什么是“情境”呢?情境领导模式指出所谓的“情境”是指下属在完成一项 特定工作或者目标时呈现出的不同绩效胜任度水平。
4种胜任度水平
• 情境领导模式把绩效胜任度水平定义为一个人在无人监督 的情况下开展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和意愿。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能力和意愿必须是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的状态水平, 并不是笼统地、脱离具体任务地去评价一个人总体的“绩 效胜任度水平”。
领导行为风格与胜任度水平的对应关系
• 附图3-4 情境领导模式
领导风格S1(告知式)
• 告知式风格是针对低水平下属所采取的方式。 • 对于意愿度低且能力欠佳者,告知式领导风格可提供清楚、
具体的指导,以及严密的监督,从而最有可能发挥作用。
领导风格S2(推销式)
• 推销式风格是针对中低水平下属所采用的方式。 • 有一定意愿但能力不够的下属在担负一定责任时既需指导
• 一是指令型行为,或者称为任务导向行为;
• 二是支持型行为,或者称为关系导向行为。
指令型行为
• 指令型行为是指领导者通过单向沟通进行的行为。领导者规定下属的角色,告 诉下属做什么、何地做、何时做以及如何做,随后密切监督下属的表现。
• 指令型行为可在以下情形中运用: • ■确定目的或目标。 • ■分清每个人应在某项工作中担负的职责。 • ■事先制订下属的工作计划。 • ■组织资源。 • ■分清工作主次关系。 • ■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设定时间表。 • ■确定下属工作表现的评价方法。 • ■演示或告诉下属如何做某项具体工作。 • ■检查工作是否正确且按时完成。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情境领导是一种灵活的领导模式,旨在根据具体情境和成员的需求来确定最佳领导风格。

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技巧,以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介绍情境领导的概念和原则,并探讨情境领导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的概念:情境领导是由Paul Hersey和Kenneth Blanchard于1960年代提出的,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领导风格可以产生最佳效果。

情境领导认为,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领导风格,以最好地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提高工作效能。

情境领导的原则:情境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基于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

任务行为是指领导者在达成目标时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指导、监督、评估等;而关系行为是指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建立人际关系的行为,包括支持、赞美、关怀等。

根据不同情境的需求,领导者可以将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进行不同的组合。

情境领导的应用:情境领导模式提供了4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包括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和放手型。

1.指导型领导:在情境要求明确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领导者会采取指导型领导风格。

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给予团队成员具体的指导和反馈。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新员工或任务较为复杂的情境。

2.支持型领导:在情境要求提供支持和鼓励的情况下,领导者会采取支持型领导风格。

他们鼓励团队成员,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提供支持和资源。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团队成员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支持的情境。

3.参与型领导:在情境要求共同决策和合作的情况下,领导者会采取参与型领导风格。

他们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决策并推动实施。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的情境。

4.放手型领导:在情境要求团队成员自主性和自律性的情况下,领导者会采取放手型领导风格。

他们信任团队成员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的权力。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成熟的团队成员和高度自主性的任务情境。

在实践中,情境领导需要领导者具备灵活性和敏感度。

情境领导

情境领导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念
第二节
领导型态
第三节
发展阶段
第四节
第五节
领导者
运用
情境领导是一种领导模式,它的目的是要帮助部属发展自我,使 他能针对特定的目标或任务,经过时间的积累,达到最佳的工作成效。 也可以说,它是协助部属在工作上转变成能够自动自发、自我领导的 一种过程。情境领导的基础,是建立在部属的工作能力、工作意愿 (也就是部属的“发展阶段”)和领导者所提供的支持行为、指导行 为(也就是领导者的“领导型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而这种关系 是针对特定目标或任务而言的。惟有领导者的领导型态能与部属的发 展阶段相配合之时,他的领导才能够有效。
D4阶段的 要求
贡献得到认可和感谢 自主权 信赖
D1 热情高涨的初学者 D3 有能力但谨慎 的执行者
D2 憧憬幻灭的学习者
D4 独立自主的完成者
四大发展阶段
•指导行为
告诉下属做什么,何时以及如何做, 明确界定领导者与部属的角色, 密切关注部署的行为表现
•指导行为主要是
计划 Structure 教导 Teach 组织 Organize 督导 Supervise
经常得到 工作反馈
确信允许出 现错误
有机会参与解决 问题和制定决策
D2 阶 段
有讨论员工顾 虑的机会 鼓励
平易近人的 良师或教练
有机会表达 其顾虑
得到发挥解决问 题能力的支持 高水平的能力和表 现得到认可和肯定
D3 阶 段
希望客观地评价 其能力的建立其 信心 清除实现目 标的障碍
变化与挑战
需要良师或同等型的 领导,而不是一位老 板式的领导

建立伙伴关系
◦ 对预期的成效标准建立共识。

情境领导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境领导是一种管理方式,它通过创造和利用特定情境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升团队的效能。

在管理工作中,情境领导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员工的需求,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的情绪和需求。

在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情绪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员工感到被理解和关心,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情境领导,领导者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和交流,了解员工的情绪和需求。

例如,当员工表现出压力和疲劳时,领导者可以主动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领导者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情境领导,领导者可以创造一个开放、互动和鼓励创新的工作环境。

例如,领导者可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给予认可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动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情境领导还可以帮助领导者有效地分配任务和资源。

在管理工作中,任务和资源的分配是一项关键任务。

通过情境领导,领导者可以了解员工的能力和兴趣,并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来分配任务和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例如,当领导者发现某个员工擅长某项任务时,可以将该任务分配给该员工,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解决冲突和问题。

在管理工作中,冲突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通过情境领导,领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冲突和问题的本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例如,当团队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领导者可以采取中立的立场,帮助双方沟通和互相理解,从而解决冲突并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

情境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员工的情绪和需求,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有效地分配任务和资源,解决冲突和问题。

通过情境领导,领导者可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力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领导模式,从而达到最
佳的领导效果。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包括:
1. 指令型领导
指令型领导通常适用于紧急、危急或人员素质和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境下。

这种领导模式要求领导者明确下达指令和规定工作方法,并且对
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但是,指令型领导也
容易导致员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而且不适用于所有情境。

2. 参与型领导
参与型领导着重于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并且鼓
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员工能力较强、情境复杂或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境。

但是,参与型领导也需要花费一定
的时间和精力来和员工沟通和协商,从而达成共识。

3. 授权型领导
授权型领导侧重于授权员工自主决策、评估和执行任务,并且提供必
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员工成熟度高、具备自主管理
能力、关注自我成长的情境。

由于授权型领导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绩效。

4. 服务型领导
服务型领导强调领导者为员工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以促进员工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员工情感需求强、追求自我实现和提高的情境。

服务型领导能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情感认同和忠诚度。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一种有效和实用的员工开发工具一、引言“情境领导”在全世界培训了超过1000万的职业经理人,被证明为一门提高领导艺术和团队绩效的实用培训课程.麦肯特公司2002年3月邀请“情境领导”的创始人、领导力研究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博士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首次来华授课,掀起了一股“情境领导”的学习热潮.由于该课程的有效和实用性,麦肯特公司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随后独家代理“情境领导”中文版在中国的推广,经过中文翻译和本土开发,从 2002年6月以来,在中国许多城市,举办了多次中文情境领导公开课和企业内训,得到中国众多的本土和跨国公司的认可.笔者在多次参加情境领导培训包括保罗·赫塞博士首次来华授课和笔者进行授课时,感觉到学员在为能有机会接受财富500强常用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情境领导而高兴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课程的实用性,并希望经过该培训能很快有效地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尽快改善和提高团队的业绩.其中学员经常提到作为团队领导者要想持续保持团队绩效的提高,除了领导员工,还应承担起员工的开发,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但如何能做到这在目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尤为重要.通常领导力的培训课程强调领导者自身能力的建立和开发,对员工的开发没有明确实用的方法,而情境领导这个以被领导者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提供一套开发员工有效和实用的工具,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自己和团队的绩效,让员工和自己领导的团队一起成长.“情境领导”的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是一位着名的行为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从不同员工的行为,来诊断出被领导者的工作表现,以及领导者应该采取的领导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率先发表了“情境领导模式”的理论.在之后的30年里,赫塞博士更组织了一个“领导研究中心”来不断地研究,更新完善“情境领导”的理论,更增加了大量的实际之例证,并制作了很多的习题,来帮助领导者领会“情境领导”的精髓.一般理论很少能转变成为可实际操作的模式,所以不会被复制和采用.而情境领导理论经过30年的实践和开发,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并被广泛采用的工作模式.我们经过培训可以掌握情境领导模式的精髓,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应用情境领导模式对我们开发员工,提高领导能力和提高团队绩效是有实质性帮助的.我想这也正是全球100多个国家1000万职业经理人接受和采用情境领导模式培训的原因.二、案例A新的团队领导者和初步分析在谈到情境领导如何指导进行员工开发之前,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在一家计算机维修服务公司,王工是一位优秀的计算机维修服务工程师,他的计算机维修技术在公司是最好的,同时他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最高,公司经理对他的工作非常放心,放手让他自己工作.公司经理根据他优秀的表现,提拔他到行政办公室负责管理一个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团队,基本上也是放手让他自己工作.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团队成员之间不是很融洽,并且客户对该团队维修服务满意度远不如王工原来的满意度,并且经常不能按时为客户提供服务.王工也开始抱怨团队成员没有他的技术好,经常自己亲自做维修,同时也开始抱怨公司.为什么会出问题,因为公司经理仍然采用原来的领导方式来领导角色发生改变的王工,没有负责起有效的开发王工的责任,王工也没有成为一个合适的团队领导者.我们来初步分析案例A,如图一:组织技能模型,组织结构中不同阶层,都需要3种技能,即: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但不同的阶层需要的权重不一样.王工原来属于非管理阶层,他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所以王工由于他的计算机维修技术在公司最好,他在本团队中绩效最好,公司经理当然对他的工作最放心.然而提升王工为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之后,王工没有很好地转变角色;而最大的问题是公司经理认为王工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也会是该专业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没有对王工采用合适和改变的领导风格,仍采用以前的风格,当然会出问题.根据图一,王工提升为主管阶层,他主要需要的技能已由技术技能转变为人际技能,所以他的人际技能需要提升,而他责怪团队成员没有他技术好是不合适的,他应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技术,并主要关注客户维修计划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公司经理应负担主要责任,王工的角色发生变化后,公司经理也应根据王工在新的岗位的需求来领导和开发他,然而他没有做到,最终导致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如果王工和公司经理有机会参加情境领导培训,也许情况会大有改观,那么如何使用情境领导模式呢三、情境领导模式简介如图二下图,情境领导模式针对员工在一特定工作下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R1“没没能力,没意愿并不安”的阶段,第二阶段为R2“没能力,有意愿或自信”,第三阶段为R3“有能力,没意愿或不安”,第四阶段为R4“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当员工在第一阶段R1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当员工在第二阶段R2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R3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到了第四阶段R4,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员工,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领导者采用的领导行为为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根据使用工作和关系行为的高低,针对不同阶段采用四种领导风格,即S1 、S2 、S3 和S4,对于不同阶段准备度R,采用相应的领导风格S,经过行为研究和实践,被证明最有可能有效开发员工和提升团队绩效.我们在使用情境领导模式时,第一步要确定需要执行的工作、指责或活动;第二步要评估该工作被领导者比如员工等所拥有的准备度阶段;第三步针对被领导者准备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领导行为.图二情境领导模式四、应用情境领导模式进行员工开发和再分析案例A当领导者处于较低的准备度水平时,领导者必须承担传统的管理责任,比如: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等,此时领导者角色是团队的监督者;然而当领导者开发出被领导者的潜能时,使他们处于较高的准备度水平后,被领导者可以承担大部分日常传统的管理职责,此时领导者的角色就由监督者转变为组织中的上一阶层的代表人,将团队和公司发展壮大.通过人员开发,培训员工自己发展,领导者可以将时间更多地用于“高成效”地管理职能,比如长期战略规划、与其它团队或组织合作提高生产率和获取所需相关资源等,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我们再来分析案例A,王工作为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对于维修计算机和客户服务这件工作,他的准备度应R4,即有能力并有意愿,公司经理对他采取的领导方式是S4,即较低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授权和对王工的工作放手,王工的绩效也好,从而得到团队成员和公司经理的认可和赏识.公司经理对他提升后,王工成为新的团队领导者,对于这项工作他的准备度有变化,他当团队领导者应是没有经验的,但由于得到提升和奖赏,工作意愿是很强烈的,所以准备度应是R2,没有能力有意愿.然而公司经理仍然采用S4的方法领导他,没有给他作为新的领导者所需要的帮助.因而王工在管理团队时缺乏领导技能,事必躬亲,花在管理上的时间很少,客户满意度降低,他的团队成员也没有得到发展,团队绩效不好.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正确的方法是:公司经理应认识到王工准备度的改变,相应的领导风格应调整到S2,采用高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给予作为团队领导者明确的解释和工作指导,加强双向沟通了解王工在新的岗位的发展情况,并给予他的任何进步的肯定;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曲线,王工作为团队领导者的能力得到提升后,但还有些不安作为领导者感觉任务太重,他的准备度由R2发展到R3,即有能力但不安,此时公司经理的领导风格要根据准备度继续调整到S3,给予王工鼓励,肯定工作表现,并参与工作,但由王工做决策;王工继续得到发展,不安情绪得到控制,其准备度发展到R4,有能力和有意愿并自信,根据情境领导模式,公司经理继续调整领导风格到S4,观察王工的表现是否稳定在R4,如果稳定,公司经理便可采用授权的方式,自己有更多时间处理更有效的事情;如此进行王工得到有效的开发,团队发展才有了更大的空间.五、案例B 招聘员工和开发笔者在授课时,经常有学员问到,经过初步培训对一特定工作,可以判断公司员工的准备度有不同有R1、R2、R3和R4,如果我们在招聘时全部招聘R4,公司员工不就大多数是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员工吗在这里我要明确一点,我们在谈到员工的准备度时,一定要明确特定工作,即使对同一人不同工作是有不同的准备度.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做销售工作是R4,但调到营销部门便是R2或R1.我们假设工作明确,招聘时针对同一职位.但招聘时招到的员工应是R2,没有能力有意愿,因为他们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有潜能.笔者认为我们在针对某一职位招人时是按R4的标准招聘到R2的员工,关键是员工上岗后,领导者能否将他们的潜能开发出来,逐步开发员工成为R4的员工.但为什么许多公司仍然在一特定的工作上有不同的准备度的员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如何领导他的新员工的.对于新员工,他们的准备度是R2,一般不恰当的领导者,认为经过多次筛选的新员工他来时有很好的工作经验和学历,便放手让他们工作,而新员工实际上是没能力和有意愿的,开始工作并不了解该公司实际运作,没有得到领导的明确的工作指导,其能力也无法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表现成不安的R1,如果仍然得不到领导帮助,会下滑到没有意愿的R1.而作为情境领导者,了解到新员工是R2,即使来之前有相当好的类似工作表现,给予明确的工作指导和关心,培养他逐渐到R3,在给予鼓励和工作参与,开发他到R4,并观察表现稳定后,采用授权的领导方式.当然开发员工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当员工表现下滑时也可以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来控制和开发,如图二,假设某员工在某一工作时是R4,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家庭原因影响其工作意愿下降,首先作为领导者要监控,发现变为R3时,要与员工一起解决问题;如果仍然得不到控制,员工下滑到R2,领导者要劝解,工作和关系行为较高;如果员工继续下滑到RI,领导者要采取指示,告知严重性,员工此时一般会认识到后果,会有所改变,领导者也会根据员工变化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领导风格,再开发员工到较高的准备度.极端的例子,领导者采取了合适的领导风格,该员工仍没改善,便有可能被公司开除,当然这是双方都不愿意发生的.六、小结在运用情境领导模式时,其最重要的一点要准确判断被领导者的准备度,这是运用情境领导模式的基础,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培训和实践,模式是可以学习到和复制的.在麦肯特推出的情境领导2003年中文版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录像案例、文字案例、角色演练和实战模拟等学习和培养我们准确判断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从而采用合适的领导风格,开发员工和提高团队绩效,成为一个有效的情境领导者.妙用情境管理法--------------------------------------------------------------------------------“情境领导”用一句话解释就是: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公司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其核心很像中国人所讲的两句名话“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情境管理在数十种、上百种领导的理论、书籍与训练课程中,情境领导是一套有系统、有效提高领导技能的课程,情境领导不仅在现在商业社会中精彩演绎,回顾历史,同样能发现它的存在与重大实践意义.赫塞博士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没信心,没能力R1”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有信心,没能力R2”,第三阶段为“没信心,有能力R3”,第四阶段为“有信心,有能力R4”.在员工刚进公司时,其工作状态基本上为“没信心,没能力”,但经过领导者的激励,可以将员工带入“有信心,没能力”的第二阶段.而当员工慢慢能胜任工作,到达一个“有信心,有能力”的情况时,作为领导者应该授权更多给此员工,接着此员工要渐渐离开领导者的庇护,时常自己作决定,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于是就进入了“没信心,有能力”的第三阶段.最后这名员工一步步走向成熟,而领导者断定他到了“有信心,有能力”的第四阶段后,就可以完全授权给此员工了.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模式.当员工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当员工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到了第四阶段,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员工,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剖析:孔明失街亭的根源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是书中极为精彩的一段,写的是孔明与司马懿为争取街亭的一段斗智斗勇的故事.孔明虽然胸中有百万甲兵,但对人的领导仍存在盲点.现在以情境领导的观念看,则会发现孔明由于直接带领众多的将军,也许是“控制幅度”过大,加上在战事中决策的失误,不但失了街亭,还斩了马谡,可说是孔明一世英明中的败笔之一.虽然随后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扳回一役,但是无法弥补他斩将的损失.现将孔明的“失街亭,斩马谡”领导行为,根据情境领导法稍作剖析如下:领导者不能过度地以自己为中心,忽略部属的状态.就情境领导理论而言,马谡,虽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兵法理论给马谡的“信心”只是理论性的,而非实践性的,即在带兵的行为层面马谡只是一个“没能力”的部属,而这自认的信心也是假信心.可以说马谡应是“没能力”却有虚假信心的部属,是情境领导法中的R1,或顶多是R2.若以R2的状态分析,此时诸葛孔明对马谡应视情形逐渐降低职责行为的举动,然后在增加关系行为的培养措施下调整情境变量,告诉他应改进之处,增加部属的成熟程度,一方面增加部属的职责能力以担当大任,另一方面,则提高孔明本身的领导技能.在沟通层面上,安排任务应考虑到总体的布局,避免事情实施后主管才安排支持部门的任务.例如孔明在安排了马谡后,又当面安排王平与马谡搭配.但随后又安排高翔、魏延、赵云、郭芝、姜维都是按2人或1人安排,各有任务,但彼此各组人马之行动却未必都能互相得知,这在团队合作上就打了折扣.要知道三国时代,主帅与部属对话虽多,但部属中敢当面谏言者实为少数.在情境领导理论中,孔明应该对各个部属作好按职责任务与能力调整本身的职责行为与关系行为,使部属有所改进.情境领导法虽注重对个别部属的领导,但在大事件发生前,也应召集相关部属,此时在领导者的教导下,部属中状态较高的员工应可视情形给予较多授权而加强其信心.领导者的职责能力强,并不代表领导者的能力强孔明神算因为人中豪杰,但带领部属达到三胜组织,领导者,跟随者,则是另外一种能力.在孔明挥泪斩马谡后,大哭不已,当蒋琬问他为何哭时,孔明方谈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属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已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尔.可见刘备死前对马谡的评语孔明并未在意.如果孔明当时了解刘备临死前的忠言,能给予马谡正确的领导模式,则马谡不死,孔明成功,而蜀国亦不致失街亭,营非三胜.自此分析,则失街亭的责任主要不在马谡,而在孔明了解部属各个详细职责层面的“能力”、“意愿”、“信心”之状态的能力,而作了错误之判断和采用不合适的领导模式.另外,使用不当的领导模式,且没能将部属的能力作分析后再逐渐给予不同的领导模式,实在是企业的损失,也是个人的失败.。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情境领导力是一种领导方式,它强调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领导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团队成员和任务要求。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是指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参与导向型和支持导向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领导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境。

一、任务导向型领导模式任务导向型领导模式强调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注重任务的规划、组织和控制,关注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任务导向型领导者通常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对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任务明确、时间紧迫、要求高效的情境,如项目管理、紧急任务等。

二、关系导向型领导模式关系导向型领导模式注重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建立和维护。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关注成员的需求和情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系导向型领导者通常会鼓励团队合作、建立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团队成员关系复杂、需要合作和沟通的情境,如团队合作项目、团队冲突处理等。

三、参与导向型领导模式参与导向型领导模式强调团队成员的参与和决策的共同制定。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鼓励成员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参与导向型领导者通常会开展团队会议、讨论和工作坊,促进团队成员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决策的情境,如团队创新、问题解决等。

四、支持导向型领导模式支持导向型领导模式注重个体成长和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关注成员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为他们提供培训、指导和反馈。

支持导向型领导者通常会关心成员的工作生活平衡,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支持资源。

这种领导模式适用于需要个体发展和潜力挖掘的情境,如员工培训、职业规划等。

情境领导力的四种领导模式分别是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参与导向型和支持导向型。

每种领导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情境。

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团队成员的需求,灵活运用这些领导模式,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

情境领导笔记

情境领导笔记

情境领导笔记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是由美国管理学家保罗·赫塞(Paul Hersey)和肯·布兰查德(Ken Blanchard)在《情境领导》一书中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根据情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领导风格。

以下是一份情境领导笔记,帮助你了解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情境领导模型1. 领导风格情境领导模型将领导风格分为四种:指导型(Directive)、支持型(Supportive)、参与型(Participative)和授权型(Empowering)。

2. 员工状态员工状态包括四种:低能力、低意愿;低能力、高意愿;高能力、低意愿;高能力、高意愿。

3. 情境判断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的状态和任务特点来判断使用哪种领导风格。

二、情境领导的核心概念1. 员工为中心情境领导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的需求、能力和情感。

2. 任务为中心情境领导也强调以任务为中心,关注任务的性质、目标和结果。

3. 情境判断情境判断是指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的状态和任务特点来判断使用哪种领导风格。

4. 适应性情境领导强调领导者的适应性,需要根据员工的状态和任务特点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

三、情境领导的实践建议1. 了解员工状态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意愿,以便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2. 确定任务特点领导者需要了解任务的特点和目标,以便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3. 做好情境判断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的状态和任务特点来判断使用哪种领导风格。

4. 调整领导风格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的状态和任务特点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

5. 保持沟通与反馈领导者需要与员工保持沟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管理学中的情境领 导是什么

管理学中的情境领 导是什么

管理学中的情境领导是什么在管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情境领导是一种备受关注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领导理论和方法。

它强调领导者不应采用一成不变的领导风格,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下属的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境领导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核心概念。

情境领导的核心在于认识到每个下属在不同的任务和阶段中,其能力和意愿是有所不同的。

能力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意愿则涵盖了下属对任务的积极性、信心和动力。

基于这两个关键因素,情境领导将下属的状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热情的初学者”。

这类下属对于新的任务充满热情和积极性,但可能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第二种是“憧憬幻灭的学习者”。

他们已经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挫折,热情有所减退,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仍然愿意努力去完成任务。

第三种是“能干但谨慎的执行者”。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够完成任务,但在面对新的挑战或不确定性时,可能会表现出谨慎和犹豫。

第四种是“独立自主的完成者”。

这类下属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着高度的自信和积极性,能够独立且出色地完成任务。

领导者要根据下属所处的不同状态,采用相应的领导风格。

情境领导理论提出了四种主要的领导风格:指令型领导风格适用于“热情的初学者”。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需要明确地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何时完成。

因为初学者缺乏经验和技能,需要详细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

教练型领导风格则更适合“憧憬幻灭的学习者”。

领导者不仅要提供具体的指导,还要倾听下属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和积极性。

支持型领导风格对于“能干但谨慎的执行者”比较有效。

领导者要更多地给予下属鼓励和支持,倾听他们的顾虑,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协助,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工作。

授权型领导风格则是针对“独立自主的完成者”。

领导者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决策和执行任务,只需在必要时提供一些指导和反馈。

情境领导-培训

情境领导-培训

情境领导-培训情境领导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领导方式,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来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和策略。

情境领导注重领导者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情境领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和技巧,能够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情境领导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策略。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团队成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冲突,领导者需要采取一种包容和沟通的方式,帮助团队化解分歧,取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合作。

而在另一个情境下,如果团队的目标明确,但缺乏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领导者需要采取一种明确和激励的方式,带领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情境领导的核心能力是识别和分析不同的情境,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要想做到这一点,领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当前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策略,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情境领导还要求领导者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领导者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并根据情境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回应。

此外,领导者还需要懂得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和冲突,避免和化解团队内部的问题,保持团队的稳定和统一。

为了提高情境领导的能力,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提升。

情境领导的培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训可以帮助领导者提高观察和分析情境的能力。

通过培训,领导者可以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不同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领导策略。

其次,培训可以帮助领导者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通过培训,领导者可以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技巧,如如何有效地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等。

此外,培训还可以帮助领导者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

通过培训,领导者可以学习如何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策略,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它的来龙与去脉,它的应用与案例定义“情境领导”模式: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管理的重点在于领导者自身。

来源保罗·赫塞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了“情境领导模式”理论。

1969年,他编著了《情境领导》教科书,该书被翻译成14种文字,销量达百万册。

之后,赫塞博士又组织了“领导力研究中心”,不断深入研究并完善该理论。

演变“情境领导模式”一经提出即受到了企业界的大力追捧,热度一直持续到今天,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肯尼思·布兰查德提出了升级版的情境领导Ⅱ,令这一管理模式更适合现代企业的运用。

应用情境领导模式把员工的工作状态分为四种:第一种消极的学习者(工作水平低,工作意愿也低);第二种为热情的学习者(工作水平低,工作意愿高);第三种为谨慎的执行者(工作水平高,工作意愿低);第四种为高效的完成者(工作水平高,工作意愿高)。

与员工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领导类型:第一种为教练型领导,向员工解释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同时继续指导员工去完成任务;第二种为指令型领导,对员工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员工的工作成效,以便对工作成果给予经常的反馈;第三种为支持型领导,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给予鼓励和支持;第四种为授权型领导,提供适当的资源,完全相信员工的能力,将工作任务交由员工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领导类型两相对照,就是一个完整的情境领导模式了。

四种领导型态没有优劣之分,一切依情境而定,惟有领导者的领导型态能与员工的发展阶段相配合之时,他的领导才能够有效。

使用情境领导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差异;根据四种领导类型进行自我诊断,改变“一刀切”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员工差异化管理意识的形成。

案例在微软,员工工作满5年以上才有资格享受“情境领导”培训,与此同时,“情境领导”课程是微软高级经理人升迁的4大必选课程之一,言外之意,没有体验过“情境领导”的人,是无法进入微软高层的。

情景领导理论

情景领导理论

情景领导理论所谓情景领导理论,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人”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的认知能力、价值观、情感、生活经历等。

领导者应该与被领导者共同创建并维护这样一个合作性的环境,以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自我发展、自我激励、主动做事、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情景领导的涵义情景领导是指一个领导者根据对下属的实际了解,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关注点从工作转向成长、再转向发展,将组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组织内部进行变革,创造出使每个成员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环境。

二、情景领导的特征情景领导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和支持式的领导方式。

它意味着领导者更加重视人们的个人需求、兴趣和价值,意味着领导者的关注焦点从具体的目标和规则上移开。

三、情景领导的原则领导者要与被领导者共同创建并维护这样一个合作性的环境。

四、情景领导的艺术情景领导给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职业角色定位,他既可以运用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巧。

因此,在情景领导中,决策权掌握在领导者手里,而被领导者只能按照领导者确定的目标和方案进行活动,领导者既可以通过积极的倾听来获取信息,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摸清情况,进而运用相应的领导方式,从而保证领导过程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五、情景领导的目的情景领导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适宜的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在组织中存在的位置,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个员工都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六、情景领导的价值1、创造一个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工作环境; 2、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3、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活力;4、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5、实现对员工的领导;6、使企业更具人情味。

七、情景领导的方法1、了解领导者的直接下属:了解他们的工作背景、专业能力、职业倾向、兴趣爱好、人际关系、性格特点等。

2、了解领导者的间接下属:了解他们的工作背景、学识水平、处世态度、人际关系等。

3、观察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评估领导者在组织内外的言行。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1情境领导是美国保罗·赫塞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集体研究之后推出,至今超过了50年,长盛不衰,特别是自2005年起向世界各国推广之后,推向颠峰,深得无数领导者仁人志士的垂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领导者。

在美国,情境领导是GE、IBM、苹果电脑、微软等许多大公司高级经理人的常年必修课程。

特别在微软,员工工作满5年以上才有资格享受“情境领导”培训,与此同时,“情境领导”课程是微软高级经理人升迁的4大必选课程之一,没有专修过“情境领导”的人,是无法进入微软高层的。

微软运用“情境领导”进行员工管理,坚持“员工好,公司就好”的理念,与员工保持了良性循环的关系,微软已经从中获利了数十年。

多年来,微软一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任何层次的人才都希望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氛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领导的用心栽培。

这就是情境领导的巨大作用所在。

情境领导为我们科学而精准地将领导行为、领导风格与下属准备度有机地匹配起来,帮助领导进行有效管理和领导员工,让员工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领导方式。

情境领导在员工方面,重点在研究员工的能力与意愿,从而确定员工的准备度状况;在领导方面,重点研究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确定领导的管理风格;在匹配方面,将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风格精准地匹配给不同的准备度员工。

这套科学领导力的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如果运用,不仅能产生良好的团队建设效果,还是提升士气、产出业绩的手段,更是帮助领导将艺术变为科学、从感性决策到科学决策、提升个人领导魅力的一支宝剑。

一、两把尺子——能力与意愿领导给员工布置工作任务与目标,员工能不能达成结果,关键要看员工的“会不会做”、“愿不愿做”,前者就是能力,后者就是意愿。

能力与意愿由什么因素组成呢?可以从如下“衡量下属准备度的两把尺子”图中找出准确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领导模式的原理及应用情景领导模式的原理及应用情景领导模式的简介情节领导模式,是保罗?赫塞博士经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方法是,根据员工现状,选择相应的领导对策。

情景领导模式把员工的工作状态分为四种:第一种消极的学习者(工作水平低,工作意愿低);第二种为热情的学习者(工作水平低,工作意愿高);第三种为谨慎的执行者(工作水平高,工作意愿低);第四种为高效的完成者(工作水平高,工作意愿高)。

与员工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领导类型:第一种为教练型领导,向员工解释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同时继续指导员工去完成任务;第二种为指令型领导,对员工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员工的工作成效,以便对工作成果给予经常的反馈;第三种为支持型领导,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给予鼓励和支持;第四种为授权型领导,提供适当的资源,完全相信员工的能力,将工作任务交由员工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员工不同的工作状态和不同的领导类型相结合,构成情景领导模式。

情景领导模式的原则情景领导模式是一支能够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和我国的传统理论密切相关,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内容。

用我国管理思想分析情景领导模式,可分为六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中国管理中讲的“以人为本”实际上释解了情景领导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情景领导模式把人作为工作的对象,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直接目标,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把它担负的工作做得更好。

这和以泰勒管理模式为首的“注重工作效果和过程,人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本质的区别。

“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企业员工的实际出发”,既是我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情景领导模式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情景领导模式是围绕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开展工作的,先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制定合适的对策,是情景领导模式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员工其对策也是不同的。

“因人施教”的原则因为情景领导模式把人作为工作的对象和目标,从而对企业中不同的人员中存在不同的思想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就像我国管理理论中的“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管理员工则。

“以变应变”的原则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是在不断变化的,员工是在不断变化的,员工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管理企业的方法和对策也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动态管理”、“以变应变”是情景领导模式的最重要的方法和原则之一。

“用人不疑”的原则情景领导模式是想通过针对性的、友情为主的思想工作,使企业人的思想理念和企业的思想理念实现高度一致,调动企业人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委以重任,放手工作,体现了中国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传统管理思想。

“结果取胜”的原则情景领导模式基本执行的是一种“结果取胜”的管理原则。

一是情景领导模式是通过管好、用好人,调动企业人的积极性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的,有一点属于间接管理的范畴;二是情景领导模式中的对企业领导是建立在“人无完人”的思想基础上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只有调动好不同岗位企业人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树立工作到位意识,做好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

在运营中呈现“上层关注员工和工作结果、基层关注细节和工作过程”的现象。

综上所述,可见中外管理在思想、理念、方法上都是相通的,我国从古代就有横好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就是我们在坚持、推广和实践中存在误区,特别是缺乏像保罗?赫塞博士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的研究情景领导模式,不断发展完善并积极不断总结、推广、实践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经理人和管理理论工作者的深刻反思的。

情景领导模式的实践保罗?赫塞博士在长期研究情景领导模式中总结出很多很精典的案例,基本上遵循了以上的六项原则。

下面介绍我经历的一个案例。

企业重大事件中情景领导模式的应用2002年,我们隶属某铁路国企大厂的一个辅助车间准备改制。

在开始员工问卷调查时,遭到员工的一致反对。

“我们现在是国企职工,站在国企的这条大船上,抗风险能力很强。

为什么要改制,建一条小船,与遇到市场经济中大的风浪,搞不好就翻船。

干吗冒这么大风险呢”?这是反对的主要理由,当然,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还有其不同的理由。

我们在制定改制方案,制定新公司远景规划的同时,首先抓了在员工中统一思想,并向情景领导模式介绍的那样,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首先在全体员工中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教育大家,企业改革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企精干主业,上市求得资金,加速发展的政策是大势所趋,辅助企业早晚要被精简掉,与其到时被迫精简,被踢到水里,不如现在主动下海,学会游泳,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在以后大批下海中争取主动。

并列举了中国在股市、房市、三险改革、试产改革先改先受益的情况,基本上扭转了员工的思想。

其次,分析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与对策。

一是在公司骨干中统一思想。

针对管理骨干想干事业、想得到社会认可和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思想,宣讲国企辅助单位,因主要领导3、5年就更换,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干好干华都一样,只能算干事,不能当事业来干。

而改制后企业管理层控股,公司目标、管理层相对固定,大家齐心协力,可作为一生事业来干,而且干好了,既为国家多交了税,又赢得了地位,还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二是分别召开50岁以上老工友、女员工、30岁以下员工、30岁至50岁的员工、技术性员工、生产一线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政策。

如针对男50、女40岁以上老员工,分析介绍公司现状,确认公司干好能够发展壮大,10年内无倒闭风险,认真工作照样能干到退休。

对技术人员宣讲新公司向技术倾斜将大力度,鼓励研发革新,宣传加大技术人员待遇与市场接轨,创新工作收入比例将大幅提高。

对一些愿意自谋职业的员工,宣传介绍有关优惠政策,扶上马,送一程,讲风险,提出路。

等等。

经大小40多次座谈会,100多人谈话,通过有针对性的领导策略,使大家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召开改制员工大会时,与会人员一致通过了改制方案,走的人员也自愿德育公司解除了合同,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其做法得到了铁道部、国资委的推广和表彰。

今200人没有反复、上访的情况,新公司五年来发展顺利。

(上述二、三部分系本人的体会和实践,不对之处请网友们斧正)我接触的是《情境领导II》课程,所以,我描述的可能会与上面几位有所差别。

一、按纵向划分(时间轴):部属入职以后,会经历以下4个阶段(理想状态下):第一阶段为D1“工作能力低,工作意愿高”;第二阶段为D2“工作能力弱至平平,工作意愿低”;第三阶段为D3“工作能力中等至强,工作意愿不定”;第四阶段为D4“工作能力强,工作意愿强”。

这在我们企业当中非常常见(公务员体系中也会见到前3种,偶尔见到第4种):一位新员工加入企业,因为他们是冲着企业的名气而来,或是无意中应聘而加入的。

他们总是想着找活儿做(意愿高),但往往又不太习惯于企业的做事习惯,企业中的高年资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能力较低,处理的方式、结果都不太满意。

过了3--4个月之后,这些新员工,逐渐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事实,发现了这家企业并不想一开始想像得那么完美,很多自认为是“建设性建议”被上司无情地驳回,于是,对于这家企业的信心有所动摇,自己也感觉激情在消退,于是,虽然工作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工作意愿却是大为降低。

抱怨也开始产生。

这一阶段可能会延续几个月,甚至于是几年。

这位新员工经过权衡之后,觉得自己还想多多学习点东西,并没有打算在眼下跳槽,于是他会接着在企业中工作,过了2年之后,这名员工的工作能力已达到中等或强,但是,工作意愿则是处于低到中等状态——这恐怕是大多数的员工工作状态。

在一批新员工当中,总有一些人会脱颖而出,他们被晋升到初阶主管位置,由于得到认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表现得更加出色,工作能力强,工作意愿也强,这些人,被认为是D4阶段。

这是按加入企业时间长短来看的纵向观点。

二、按横向划分(某一时间点):如果按照横向观点来看,我们的部属当中也可以看到这4类人:1)有些人能够独立胜任工作,无需太多辅导、指导;处理事务也很到位,令管理人员放心;这些人是D4阶段;2)有些人则需要给予正面激励,鼓励他,告诉他他的能力足够胜任,遇到难题时,可以请教自己,给他适度的关注,对于他的每一步成果,都予以当众表扬,以令他感受到上司正在考察他、关注他、激励他。

这也需要管理人员不时地主动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工作进度、听取他的建议与处理打算。

对他则是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方面的指导。

他们是处于D3阶段的;3)有些人,则是处于不太愿意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但是工作意愿也不是很强的状态,这些人,管理人员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辅导,并给予一定的项目来让他处理,他会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被要求学习。

同时,在发生失误时,私下给予指出,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得到阶段性成果时,要及时地予以当众表扬,令其不断进步,这种员工处于D2阶段;4)有些人则是处于:工作意愿很高,但实在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事务,这些人,则要手把手地教他去做,不用太花时间去激励他,但要略加关注,要多多教他,我说,他听,不断监督,避免出错。

这种人,是处于D1阶段。

三、按工作项目划分:对于某一项工作而言,可能张三非常熟悉、在行,他以前有操作过,并取得成功。

他就是D4阶段;但是,相对于另一项工作,张三是第一次接触,而且,以往他一直是员工级别,没有管理经验,现在他要成为项目经理来统筹,这时,他却会是D1阶段;对于第三项工作,张三因为要同时操作3个项目,他对于第三项工作比较抵触,没什么意愿推进,而他一是没有意识到第三项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没有经验与能力,这时,他是D2阶段。

对于第四项工作,张三则是以前做过,但属于较失败的项目,半途而废了,他本身的能力是有的,意愿则不定,很可能失败的阴影仍然会影响他。

此时,这项工作对他而言,则是D3阶段。

四、管理人员应对------领导者型态:相对应的,管理人员最易犯的错误就是:督导不足,或督导过度。

对D1--D2督导不足,或对D3--D4督导过度。

应该分别针对D1、D2、D3、D4进行不同程度的督导:领导型态1:S1指令型--高指导/低支持行为领导型态2:S2教练型--高指导/高支持行为领导型态3:S3支持型--高支持/低指导行为领导型态4:S4授权型--低支持/低指导行为S1、S2、S3、S4分别对应D1、D2、D3、D4员工。

S1:领导者对部属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部属的工作成效,以便对工作成果予以经常的反馈。

S2:领导者对部属解说工作为什么该这么做,征求部属的建议,赞扬部属大致上正确的行为,同时继续指导部属去完成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