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1、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2、赏析: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
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
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
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
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
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
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
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难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
“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
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
“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
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
“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
“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颜易逝。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作者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
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
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
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阑通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释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会:理解。
阑:同“栏”。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他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有首句是叙事,其余全是抒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显出来了。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对于《蝶恋花》这个词牌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和词牌规律。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蝶恋花唐教坊曲。
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
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
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
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
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
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说起《蝶恋花》就不得不提到冯延巳和晏殊这两位大才子。
命运之神似乎并没有特别的眷顾到冯延巳,身居高位,确错生于南唐末世,逃不了国破的悲凉结局。
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他所做的词,一改盛唐时期的艳丽旖旎,迷惘抑郁之情溢于言表,为后世大宋朝的很多词人开创了新一派的词风。
众所周知,词牌名大多来源于唐教坊曲。
《蝶恋花》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教坊曲的名称不是《蝶恋花》而是《踏鹊枝》。
唐代,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大量的传入中土,与以清商乐为主的汉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乐体“燕乐”。
燕乐的很多曲调都来源于民间,如自然朴实,活泼生动的敦煌曲子词就是其中之一。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词的最初形态和特征。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词牌格律编辑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1.标准【蝶恋花】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即四个【意群】,句号结尾。
《蝶恋花》古诗赏析

《蝶恋花》古诗赏析《蝶恋花》古诗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几句词是说,河畔杨柳青青,丛草新绿,这般春景,反添愁肠;这种“新愁”为什么像青草、绿柳一样年年萌发?前句言景,后两句言情,设问之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情怀,“新愁”“年年有”,沉郁之情显见。
出自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译文二:谁说平日闲散久了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
河提上柔细的柳枝轻拂过河畔上杂乱的小草,是为何而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呢?独立小桥之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冯延巳是南唐宰相。
南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五代的乱世中,南唐偏安一隅,君臣中没什么政治军事人才,多次坐失良机,最后被宋太祖所灭。
但应该说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浓的朝代。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都是词中大家。
冯延巳有一首著名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中主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冯延巳答:“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这是词史上的经典故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还认为《鹊踏枝》和《菩萨蛮》十数阙是《阳春集》中“最煊赫”之作。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注释: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1: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这几句是说,闺妇对丈夫极为思念,眼泪汪汪地倚楼频频自言自语;忽然一对燕子飞来,闺妇向燕子打听:是否在路上碰见了我那位负心的丈夫?情词悱测,怨情显现,蔼然动人。
其忧思之状,寄托着词人当时罢相之苦衷,耐人寻思。
出自冯延巳·《蝶恋花》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参考译文这几天,他象流云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
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
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简析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当然,薄情郎是不会回答的。
因此她只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
乱纷纷的柳絮撩动她的春愁,并把她带入悠悠荡荡的梦中,让她在飘忽的春梦中继续追寻他的行踪。
赏析《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为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所作,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
全词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也涵纳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这首词从字面看,是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
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
作为一首优秀的闺情词,由于抒情的深刻与典型,往往容易唤起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因而这首词中所抒发的“忠厚缠绵”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五代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
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
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注释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用为词牌始于宋。
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笙(shēng)歌:吹笙唱歌。
容易:轻易。
征鸿:远行的大雁。
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
掩(yǎn)泪:掩面而泣。
赏析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
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
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
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
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
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蝶恋花赏析《蝶恋花》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一起来赏析这首《蝶恋花》。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蝶恋花》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冯延巳:蝶恋花

冯延巳:蝶恋花【蝶恋花】侩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1、偎:依靠。
2、黄金缕:指嫩柳条。
3、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4、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5、一霎(shà):极短的时间。
6、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翻译: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本词抒写春日的闲愁。
上片写迎春之情。
开头三句写初春之景,有富贵之象。
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他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
下片抒送春之意。
词意含蓄蕴藉,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
此词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蝶恋花 柳永赏析

蝶恋花柳永赏析蝶恋花柳永【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一】[上阕]作者充分地把情景相交融,登上高楼远望,触景生情,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作为全词的第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了出来。
“危楼”二字表现出作者的立足点非常高,因此放眼望去,所看到的风景也很广阔。
“风细细”,虽然简单地写了并不罕见的风景,却为这幅剪纸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伫倚”二字写出了作者倚着栏杆之久和怀想之深。
由“伫倚”一词,引出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一词不仅点明了季节,同时体现出了主人公的“愁”。
“天际生”不仅体现了“春愁”是触景而生,而且把“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体的、可看见的“天际”之中,增强了实际感。
“草色烟光”把春天的景色写得极为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此时的季节正是“春”,又看到了生命力顽强的春草,不禁使人联想到绵绵的思愁就像春草一样连绵无尽。
再加上“残照”二字,就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同时,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
“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黄昏,由此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却仍不忍离去。
而“无言谁会”既是独自倚着栏杆的孤寂,也是不见伊人的慨叹。
“无言”二字引发了千思万绪。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下阕][全词]这首词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词虽然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没有道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我们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停笔,掉转笔墨,使人感觉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增强了感染力。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该诗赏析,希望你喜欢!《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
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
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
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
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
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_冯延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_冯延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_冯延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唐代冯延巳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译文窗外,天还没亮,夜半寒鸡叫,天也将亮,香印烧了整晚,已成灰烬.起身坐起却没有任何心情,庭外的梧桐树凝结了整晚的雾气,卷起帘子的时候却惊飞了一对喜鹊。
罗衣搭在屏风上,懒得去拈针线,片刻的功夫却已动了情,从画屏上忆遍了江南的路.每晚做梦说梦话可休要乱说,因为早已经知道以前的事根本没有了踪影。
注释寒鸡:因天寒而提早司晨的鸡。
鲍照《舞鹤赋》:“感寒鸡之早晨。
“鸡觉得寒冷,不到天明就叫,所谓”夜半寒鸡“。
”早晨“,先于晨,亦此意。
香印:把香研成细末,印成回纹的图案,然后点火,亦叫“香篆“。
唐宋时用以记时辰。
“香印成灰”表明香已燃尽,天将破晓。
浑无绪:全然没有好情绪。
庭际高梧:房屋旁高大的梧桐树。
宿雾:夜间下的雾。
“屏上”句:谓心情不好,懒动针钱,罗衣尚未绣完,即搭在屏风上。
绣缕,刺绣用的彩线,此用作动词,即拈针刺绣。
一响:片刻、一会儿,通作晌。
“一饷“,片刻,亦言”半晌“。
关情:感情有所牵系。
或从画屏风景联想。
如后来晏几道《蝶恋花》“小屏风上西江路“。
谩语:胡乱的话。
谩,欺骗。
梦魂谩语,即梦话,却比呓语稍轻。
“休“,休要,否定语。
赏析冯延巳描写男女情事的词约占集中半数,此类词往往不注重人、事描述的具体、真切,而长于表达主人公的愁闷与思绪,这首[鹊踏枝]即是这样。
词中侧重写闺中少妇思念的`痛苦。
她因相思情深,彻夜未眠,起床后亦慵懒无力,无心一切,未绣完的罗衣被搁置一边,朦胧的思绪飞到江南,昔日的欢聚如今已化为乌有,忽然醒悟,梦中的盟誓是那样的虚假而不足凭信。
词中通过场景的变换,将恩妇无由排遣的怅惘与烦闷次第展现,情深笔婉,曲折含蓄,颇富情韵。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翠苑红芳晴满目。
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
紫陌闲随金坜辘。
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
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
烟雨满楼山断续。
人闲倚遍阑干曲。
翻译新绿的林园,雨后红花芳香光照眼。
绮丽华贵的酒筵.流莺飞上飞下追欢,大路上闲闲地紧随香车轮转,马蹄得意将春郊芳草踏遍。
唉,金色的年华似春梦般短,悠悠往事逝如烟,茫茫无觅百遍寻思无限。
烟雨朦胧小楼掩,青山断续时隐现。
闲愁人哪,曲曲栏杆都倚遍。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翠苑:种满绿树的园林。
红芳:花草。
绮席:华美的筵席。
流莺:翻飞的黄莺。
紫陌:东西方向的路为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故称作紫陌。
这里用来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
金坜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枥辘:车行走的声音,代指车。
金:用金属装饰的华美之车。
一觉年华:如梦般的岁月。
寻思:思虑。
人闲倚遍阑干曲:是“闲人遍倚曲阑干”的倒装,谓闲来无事,将屈曲的栏杆都倚遍了。
创作背景此词感怀伤春,当是中年后的作品。
从词的结构分析,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作者任滁州知州期间,是在回忆十年前在洛阳时快乐无忧的日子。
赏析上片首先描绘的是一片大好春光。
阳光普照下,触目所及处,园林草木青翠,红花满地。
啼声清脆的流莺在人们春游时布置的华丽筵席周围飞来飞去。
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出场了。
他悠闲地跟随着那些华美的车子,他骑着马儿,尽兴游遍京城郊外大好春光。
这位意气丰发的游春少年形象,有可能是天圣九年(1030)进士及第后的词人的写照。
下片中涉及的季节仍然是春天,但与上片好景致、好心情不一样,写的是迟暮之人年华如梦、世事沧桑之感。
他一觉醒来后,感受到的是年华有如春梦一般的短促,而且此时,悠悠往事、千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
词人把往事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而以“烟雨满楼山断续”,即主人公此时内心种种愁思外化而形成的景致进一步展现他心情的沉郁。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前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
他一生富贵,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范词欣赏:标准体【蝶恋花】唐·冯延巳(60字八韵)上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白话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蝶恋花》赏析

《蝶恋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
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苹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
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赏析
此词为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景。“几许”三句以柳阴、游丝意象组合成浓 阴清凉、游丝弥漫的富有暮春时节特征的景象,柳阴浓茂则暗示出柳絮必多。“天 际”二句乃词人悬想之词,暗示词人与金陵某位女子有类似桃叶渡江的恋情, 并 在妇女洗衣的白苹洲分手离别,故见白苹花而伤神断肠,流露出对金陵女子的怀 恋。下片写自己日后的思念和孤寂的凄苦。“竟日”三句写伤春之闲寂、郁闷。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灯光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孤寂山城人老也!伐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翻译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恰似霜,照得人恰似一幅画。
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恰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跟着马而去。
孤寂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伐鼓吹箫而行,最终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灯光清凉稀疏霜露降下,昏暗昏眩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解说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和平乐府》注:双调。
冯延巳词,有“柳树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习俗,亦称“灯节”。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描述杭州城元宵节的富有、热烈现象。
帐:此处指富有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有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贵重的香料。
“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唐人苏滋味《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山城:此处指密州。
“伐鼓”句:描述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烈,只要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社:乡村节日祭祀活动。
《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
”王维《凉州城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非常清凉,不只没有笙箫,连灯光也没有,只要云垂原野,意浓浓。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
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
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注释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用为词牌始于宋。
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笙(shēng)歌:吹笙唱歌。
容易:轻易。
征鸿:远行的大雁。
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
掩(yǎn)泪:掩面而泣。
赏析: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
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
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
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著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延巳《蝶恋花》赏析蝶恋花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1.闲情:闲愁。
实际指爱情、相思。
2.病酒:饮酒过量,醉酒。
3.青芜:丛生的青草。
<韵译>春天悄悄来临了。
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
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
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
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
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
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评析>【赏析一】“谁道闲情抛掷久?”关于“闲情”,历代注家们有解释颇多,但多不甚明了。
叶嘉莹先生认为,闲情是“只要一闲下来就无端地涌上心头的一种感情”①,也就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情思状态。
也许就连词人自己也无法为这徘徊不去的哀愁命名,只能名之曰“闲情”。
然而这“闲情”真的无法命名吗?真的没有确定的所指吗?如果单就这首词而不结合其他作品来看,把闲情解释为“忧来无方”的情绪,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待把冯氏全部词作读完,我们发现这“闲情”并非空无依傍,甚至可以确切地说,这闲情正是词人那排遣不去?欲拂还来的孤独感。
“河畔青芜堤上柳”以及“花前常病酒”告诉我们,此时正是浓春时节。
草正绿,花正红,满眼的绚烂和生机。
浓春,一如节日,本是人们共在的时间,但对天性敏感又正处孤独之境的灵魂来说,就是特别不幸的时间。
词人是孤独的,他因孤独而敏感,因敏感而使自己更易感受到孤独。
看到林间的戏蝶,看到空中的双飞燕,看到水中双宿双栖的禽鸟,他都会被刺激而反观自身的孤独: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蝶恋花》)华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蝶恋花》)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采桑子》)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采桑子》)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醉桃源》)燕飞蝶戏成双入对的欢愉,与词人当下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强烈的对比中,词人惟有一杯杯啜饮孤独这壶生命的苦酒。
冯延巳的词中布满了“独”字。
“酒余人散,独自倚阑干”(《临江仙》),“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采桑子》),“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前调》),“黄昏独倚朱阁”(《清平乐》),“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前调》),“红楼人散独盘桓”(《前调》)……简直比比皆是。
如果不是对孤独的体验痛彻骨髓,他怎么可能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一“独”字?他对孤独的亲近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所以说,“闲情”正是孤独,只是他不愿意点破罢了。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本是柳绿花红的浓春时节,应该与友人或爱人一起赏春才是,可是他却一再耽溺于酒的麻醉当中,不惜以身体的损害为代价。
这是何苦呢?关于词人的“花前”感受,在其他词作中亦有体现: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凄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采桑子》)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采桑子》)“更听笙歌满画船”与“常病酒”一样,都是借外界事物抗拒内心的孤独。
眼前守望着美好事物却无人共赏,独自寻芳更显心绪之悲凉。
“失却游春侣”句,做了“花前常病酒”的注脚。
日日病酒,不惜伤身,只是因为没有游春的伴侣啊。
到底还是孤绝。
又说“纵有笙歌亦断肠”,笙歌亦不能够给他安慰吧?惟有这酒了。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赏析二】短短一首词中,出现了两个问句,且是同一个问题。
“谁道闲情抛掷久?”“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他以为自己不会再为这“闲情”伤怀了,可是这闲情却偏偏抛却不去。
在一个新的草青柳绿的浓春款款而来的时候,他的忧愁也一同生长成新的。
牵牵绊绊,欲拂还来。
冯延巳一生官运颇为通达。
因世家关系,他自小就与南唐朝廷关系甚密。
南唐开国君主李昇,令冯氏与其子即后来的南唐中主李璟相交流。
李璟为太子时,曾被封为吴王,后徙封齐王,冯氏也就先后在吴王?齐王幕府中作掌书记。
李璟即位后,仕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最后一步步官至宰相。
相对于众多“才命两相妨”的`文人来说,他已经够幸运的了。
身为一位官运亨通?生活优渥的达官,他有什么忧愁可言?这是一个多少年来被无数人追问的问题。
然而这一问题本身又是那么脆弱。
人的在世处境与个体性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个体性情与生俱来,不可习得;人们可以通过训习修身养性,使自己变得更加有修养,却不可能通过训习获得自己本不是的那份个体性情。
而且,正如不可习得一样,它也不可剥除:人们不可能祛除自己本是的那份性情——正所谓“本性难移”。
有极限生存体验的人,未必有极限的人生经历,有极限人生经历的人未必有极限的生存体验。
冯正中属前者。
这复杂纠缠的情绪时时都在敲击他的内心,他以为自己已经忘却,然而终究无法逃脱。
他厌倦自己这份古怪的性情了吗?他大概因这古怪的性情疲惫了吧?然而我们错了,他不但不厌倦不疲惫,反而耽溺其中,尽享其醉。
惟其有这样一份性情,方使他的生命感觉时时常新,方使他的生命保持鲜活的源头活水。
【赏析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此时的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时间由白昼转入黄昏,月亮爬上来,行人们都已行色匆匆回家去了;词人也由花前来到了小桥。
风正刮得猛,吹满了他的衣袖。
时间由昼而夜,说明他已经耽溺于此情此境很久了;他固执得非要与这“孤独”相对,仿佛一定要看清这“孤独”的真面目方肯罢休。
匆匆而过又各有归宿的行人更提醒了他的孤独:人皆有个归处,我独彷徨于无地,茫茫天地之间,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一种多么孤绝的境地!李后主说“独自莫凭栏”,正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
在孤独中,那无尽的哀思会汹涌而来,这正是他所不堪承受的吧。
而冯延巳却!择了“独立小桥风满袖”,风刮得紧,又是夜色降临,他不会觉得寒冷吗?身体的寒冷,伴同灵魂的悲凉,一并侵袭着他。
这样艰难的情绪,他为何不!择逃离而偏偏是直愣愣地面对?他能感受,亦能承受。
能感受,是因为他天性的敏感;能承受,并不是因为他神经细胞的坚硬,而是他已从这孤独中跳跃开去,进入了沉醉之境。
“独立小桥风满袖”,就是对孤独之境的耽溺和沉醉。
此外,我们在其他词作中也可以找到很好的注脚:“愁心似醉兼如病”(《采桑子》),“谁信闲愁如醉?”(《采桑子》)说“闲愁”如病,很容易理解。
任何一种忧愁都是痛楚,都会使人萎靡如病。
艰难的是“闲愁如醉”。
闲愁正是孤独,孤独是孤独者一个人的狂欢,是孤独者在生命幽深之处的独舞?狂歌和畅啸。
那里没有喧嚣,没有无谓的客套,虚假的微笑,强作的欢声以及连自己都费解的恭维,不需以假面示人;那里可以尽情追逐往昔,可以细心抚慰痛楚,也可以畅想来日。
正是凭着这份快乐,词人才可以“闲想闲思到晓钟”。
话虽如此,此时,我仍然感到一种强烈的表述的困境;纵然我的生命感受与词人是那么相似,然而在诉说这种幽深的境遇时我仍然遭遇到表述的艰难。
我担心自己始终未能把它说清楚,只是这样喃喃自语罢了,正如词人所自陈的:“谁信闲愁如醉?”然而这正是事实本身,正是词人所!择的姿态。
孤独之中,蕴藏着无尽的狂欢与沉醉,这种生命的至大欢乐又有谁人愿意相信呢?<文学常识>体裁:词年代:五代作者:冯延巳作者小传: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阳春集》。
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
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
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
到保大四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
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
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
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
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
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
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
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
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另一宰相孙晟出使后周被杀。
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
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
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
于958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
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
至此,宋党覆没。
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
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夺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
再过一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即位。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
他与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
政敌的攻击,难免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
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
比如他曾说:“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
当今主上(李璟),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
”(据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这番话,足见冯延巳政治上的平庸荒唐。
跟李璟、李煜一样,冯延巳也多才多艺,这也是李璟信任他的重要原因。
他的才艺文章,连政敌也很佩服。
《钓矶立谈》记载孙晟曾经当面指责冯延巳:“君常轻我,我知之矣。
文章不如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诙谐不如君也。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两处记载,文字虽不一样,但意思相同。
看来冯延巳为人确实多才艺,善文章,诙谐幽默。
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
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他又工书法,《佩文斋书画谱》列举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冯延巳的大名。
他的诗也写得工致,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一首。
不过冯延巳最著名最有成就的,还是词。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