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1. 总体目标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图的制作与使用等。
-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地与土壤、植被与动植物分布等。
-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文化与旅游等。
- 区域地理:包括国内地理与国际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东方地理与西方地理等。
3. 学科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要求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使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等。
- 思维方法要求:学生需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培养地理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
- 地理实践要求:学生需要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观察、地理调查等。
4.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5. 基础要求与发展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基础要求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发展要求是学生可追求的更高层次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
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
>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无法确认是否为官方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请在相关教育部门或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官方版本。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了修订。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地理研究,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为终身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共分为四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乡土地理。
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认识、地图的绘制和运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初步技能。
2. 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文化、历史的了解,提升乡土情怀。
3.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和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2. 评价建议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材编写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附录附录1:课程标准编制说明详细介绍课程标准的编制背景、原则、过程和主要内容。
附录2: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文献列出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文献。
附录3:课程标准修订历史梳理课程标准从起草到修订的过程。
结束语本次修订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地理新八年级上册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

初中地理新八年级上册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一、前言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提高地理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标准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理现象。
-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地图阅读、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基本地理技能。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 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展示地理信息。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 培养学生关心地球、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程要求3.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理知识,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与阅读。
-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动物。
- 中国的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城市:省级行政区划、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 人类活动与环境: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交通与通信、人口与民族、资源利用与保护。
3.3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 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和地理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目标1. 理解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理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2. 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和地理责任感。
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形状、地球运动- 地图的类型、制作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2. 自然地理- 气候、水文、地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3. 人文地理-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4. 区域地理- 中国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和区域差异- 世界的地理特征、主要国家和地区- 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GIS、遥感图像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评价建议1. 注重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考查、报告、展示等。
2. 关注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
3. 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初中地理十大技能教育课件

技能十:地理 合作协作技能
技能十:地理 合作协作技能
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 作,共同完成地理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项目、合作 研究等方式培养地理合作协作 技能。
技能十:地理 合作协作技能
例如,合作制作地理展板,展示不同地 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新课标初中地理十 大技能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 技能一:地理观察技能 技能二:地理分析技能 技能三:地理表达技能 技能四:地理推理技能 技能五:地图阅读技能 技能六:地球环境保护技能 技能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技 能 技能八:地理实践探究技能 技能九:地理创新思维技能 技能十:地理合作协作技能
引言
引言
技能四:地理 推理技能
例如,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解 释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原因。
技能五:地图 阅读技能
技能五:地图 阅读技能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和使用各类 地图来获取地理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图、制作 地图等方式提高地图阅读技能 。
技能五:地图 阅读技能
例如,通过比较地图上不同地区的特征 ,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技能八:地理 实践探究技能
例如,到地质公园考察地质构造,了解 地球演化过程。
技能九:地理 创新思维技能
技能九:地理 创新思维技能
学生需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 设计等方式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技能。
技能九:地理 创新思维技能
例如,设计新颖的城市规划方案,解决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技能三:地理 表达技能
技能三:地理 表达技能
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 达地理概念和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 式提高地理表达技能。
(深度剖析)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深度剖析)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深度剖析: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逐步取代旧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
新课标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素养、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篇文档将对初中地理新课标进行深度剖析,以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2.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初中地理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提升以及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来说,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以下总体要求:2.1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地理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观察、数据分析等。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主动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技能。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地理新课标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调整,具体变化如下:3.1 内容调整新课标对地理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同时删减了一些过于繁琐、重复的内容。
3.2 结构优化新课标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将地理知识分为若干个主题模块,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3.3 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结语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地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档旨在对新课标进行深度剖析,以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讲述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让他们了解和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注重区域差异和区域,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区域之间的和差异,认识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如阅读地图、使用地理仪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爱国情感,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和优势,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全球意识。
四、课程内容1、地球与地图: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2、世界地理:介绍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文化等人文现象,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3、中国地理: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文化等人文现象,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和优势。
4、乡土地理: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文化等人文现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五、实施建议1、加强实践教学: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讲述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完整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地理学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并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基础内容1. 地理概念和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
2. 地理技能:学生应具备地理观察、数据分析和地图阅读等地理技能。
3. 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应熟练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二、主题研究1. 自然环境:学生应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人文环境:学生应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文化差异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3. 可持续发展:学生应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图像和实时数据,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2. 项目实践:通过设计和实施地理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地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
2.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进行评价。
3. 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地理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材选用: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地理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研究特点和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确保教学进度。
3. 资源利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地图、实物模型、实验装置等,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完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学生,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地理素养,提高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了解地理基本规律,提高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2. 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
4.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跨区域地理现象和问题。
5. 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可持续发展要素。
三、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模型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四、课程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3. 图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4. 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地理实践活动机会。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课程标准,确保地理课程的有效实施。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标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农业、城市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
2. 难点:美国领土的组成及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城市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的气候特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农业特点,分析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城市分布的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重点讲解美国领土的组成及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城市的分布。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美国领土组成时,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详细讲解每个州的特点,今后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国。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一、前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
3. 学会使用地理图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描述、分析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会地理调查、观测和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全球观念。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地壳构造与地震、火山2.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编制与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二部分:自然资源与环境1. 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土地资源-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3.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候灾害及气候资源的利用5.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1. 人口-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 城市- 城市化、城市布局及城市问题3.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战略第四部分:区域地理1. 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 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3. 西北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4. 青藏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全球地理问题1. 国际合作- 国际组织、全球性问题与合作机制2. 全球地理问题-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标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新课标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探讨地球的表面特征,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新课标知识点包含了地球和宇宙,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下面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一、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 它的直径大约是12756km.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了白天和黑夜的现象. 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地球上的气温, 光照, 季节等因素不断变化. 经度和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要概念, 经度是从地球中间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线, 美国约为西经, 中国约为东经, 而纬度是从地球赤道向南北延伸的线, 它的零度是赤道.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大气, 地壳, 地幔和地核. 大气包括了空气, 水汽, 气溶胶和气体. 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 它由岩石构成, 地壳又由地壳板块组成, 这些地壳板块在地球上不断地移动和变化, 导致了地震, 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 它是由固体和半固体的岩石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最内层, 它由铁和镍合金组成.4. 地球的居住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了陆地环境, 水环境, 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 这些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包括了海洋, 湖泊, 河流和地下水. 大气环境则是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系统, 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5. 宇宙宇宙是指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间, 它包括了很多行星, 恒星, 星系和其他宇宙物质.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天体, 太阳能是地球上的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地球地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涉及到地球的形成, 太阳能利用等问题.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表面某地区在长期内的气候状况, 它包括了温度, 降水, 气压, 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则是研究短期内气候要素的科学, 它包括了短时间的天气变化.2. 水资源与利用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包括了水源, 河流, 湖泊, 大洋等. 这些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3.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 包括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需求而不影响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它强调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并提出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理念.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 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自然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自然环境区域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它包括了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环境等. 各种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2. 区域人口与居住区域人口是指一个地区内的居民总数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是地区发展的基础, 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区域经济, 文化, 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 区域经济与发展区域经济是指地区内的生产力和经济结构, 它包括了工业, 农业, 商业, 服务业等.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内的人口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4. 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 保护自然环境,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使得区域发展能够达到持续地发展.总结初中地理新课标知识点包括了地球和宇宙,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 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 增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提高地理素养, 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如下: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的板块运动以及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分布。
此外,还需要学习地球表层的地貌类型和地理区划,如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海洋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海洋的特征和作用,海洋环境保护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气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气象要素以及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和农业地理等内容。
人口地理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政策等;城市地理包括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农业地理包括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农田利用等。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涉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内容。
资源分布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资源开发的影响和效益;工业包括工业发展的规律和地理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包括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等。
学生需要学习地图的符号和比例尺的使用,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涵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的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环境。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一、引言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版最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详细介绍。
该课程标准旨在帮助中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
3. 运用地理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4. 培养地理观察、地理实践和地理探究的能力。
5. 培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该课程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地球与地图2. 人口与城市3. 区域可持续发展4.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5. 生产生活与资源利用6. 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四、教学方法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五、评价及考核评价和考核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评价和考核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教材和资源教材和资源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质量和实用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地理知识。
结论该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地理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生地理素养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念和地理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3 课程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户外调查、观测等活动。
2.4 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问答、地理观测、实验报告等。
3. 教学建议3.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互联网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2 注重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3 培养地理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4. 结语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而努力。
2024年初中地理教育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教育课程标准1. 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为我国初中阶段地理教育提供清晰、具体的教学指导。
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初中阶段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三大模块。
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学会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3. 课程内容3.1 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地理概况、陆地与海洋、气候、资源、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经济发展等模块。
3.2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地理概况、地形与气候、资源、人口与城市、民族与宗教、经济发展等模块。
3.3 乡土地理包括家乡地理概况、地形与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模块。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教学建议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地理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4.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 附录5.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对本课程标准的编制背景、目标、内容等进行详细说明。
5.2 教学资源建议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
5.3 教学建议示例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示例,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
5.4 评价方案提供具体的学生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
6. 修订历史记录本课程标准修订的历史,以供参考。
{content}。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一、前言1.1 课程性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以学习地球与地图、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为主。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强化其可持续发展观念。
1.2 课程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需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学会地理观察、调查、探究等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2.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等知识。
学生需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掌握地图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2.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知识。
学生需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变化,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资源、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
学生需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规律,探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4 区域地理涉及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
学生需认识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特征,了解我国地理分布、自然和人文特点。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注重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2 学习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考试等。
3.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地理标本、地图、图表、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四、课程标准解读4.1 课程标准结构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附录四个部分。
前言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明确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课程实施提出教学建议、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附录包括地理学习领域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最新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最新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最新版)前言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研究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掌握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和人文环保意识,从而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祖国,发现地理问题,探究背后的规律,为构建和谐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课程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 培养自然地理观念和人文环保意识,具有地方和全球意识。
3. 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
4. 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实践活动。
5. 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6. 了解世界各个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认识全球问题,发现地理问题,探究背后的规律。
详细内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三个部分。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光环境;2. 气候与季风;3. 水资源、水循环和水污染;4. 自然环境和资源;5. 生态环境保护。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 人口问题和城乡建设;2. 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3. 地理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4. 地理文化和文化地理;5. 旅游地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综合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
具体包括:1. 考察、观察和实地调查,例如,探究本地生态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方面;2. 分析、判断和探究现实问题,例如,探究地球变暖、城市扩张等方面的问题;3. 实验、模拟和设计等方面,例如,制作地图、研究地形等。
总结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初中地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可通过学习初中地理课程,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地理问题,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和地理教育相关规定,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2024年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评价和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培养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基本认识。
2.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自然地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特征和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
4.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问题和区域发展策略。
5.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
3. 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之知识与技能请初中的同学们准备好笔记啦,下面的店铺继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之知识与技能,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过来看看。
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 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上述就是店铺为大家整合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想必同学们都可以完全掌握了吧。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析等着大家呢。
想要了解更多更全初中地理信息就关注。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的讲解内容哦。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天文概论第一章天文简史§1.1 古代天文学发展§1.2 星座故事§1.3 近代天文学发展§1.4 现代天文学与展望第二章宇宙环境§2.1 宇宙起讫问题与假说§2.2 宇宙天体类型§2.3 恒星§2.4 恒星演化§2.5其他天体类型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3.1 太阳系§3.2 太阳系成员§3.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4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第四章天体力学§4.1 万有引力定律§4.2 万有引力定律运用§4.3 其他天体力学现象第二部分天文观测第一章光学望远镜§1.1 凸透镜§1.2 凹透镜§1.3 折射望远镜§1.4 凹面镜§1.5 反射望远镜§1.6光学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二章射电望远镜§2.1 黑体辐射定律§2.2 射电望远镜类型§2.3 射电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三章天文观测§3.1 天球坐标§3.2 星图判读应用§3.3 宇宙探测前沿观测活动:常规观测辨认银河系;观察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观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观察太阳大气层、太阳黑子等;观察月球表面地貌、观测月相变化,总结变化规律;特殊天象实时追踪彗星流星雨日食和月食其他各种天象野外观测在有特殊天象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前往野外(如崇明东滩、天平山等地)观测。
以上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知识,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对于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
课程目标新课程改革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天文观测、天文科学问题的提出、假说提出或课题研究。
2 过程与方法除课堂教学外,组成天文兴趣小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见解和成果。
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野外天文观测考察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星空、探索宇宙的兴趣;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上面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的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阅读了吧,希望同学们能轻松的学习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类型解读下面是对地理课程类型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课程类型天文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结构中属科学学习领域,涉及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科目上从属于地理,并涵盖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
模块上属校本课程,即科学选修二。
本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在全面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学习科学的选择性以及重视对天文问题的探究,并强调科学问题提出的培养。
通过上面对地理中课程类型校本知识的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解读对于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知识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
课程性质《天文地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如天文台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主动地实践中获得天文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上面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内容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哦。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名称:我们是家乡和谐社会建设的设计师2、课程类型:乡土地理、地理兴趣小组活动3、教学材料:自编纲要4、授课时间:一学年5、授课对象:我校初一、初二学生6、开发教师:钱春红、汤丽萍、陶力越、赵玲、吴小洁二、课程具体内容1、课程背景:中国地理学会于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举办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本次大赛的目的是针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行动,从长远来看通过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本次地理科技大赛的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开发了本校本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本次大赛,以期达到本次大赛的目的和宗旨,同时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开设我校地理教学的特色。
2、课程目标:1增加学生对社会管理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2引发学生对家乡人文地理环境和建设的关注与思考。
3引导学生初步经历地理专题探究。
4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和能源观,环境观等。
引导学生参与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活动中。
5、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3、课程基本内容:1我们一起来勾绘和谐扬州的蓝图。
(1课时)讨论,确定出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学生赶兴趣的内容。
2我是扬州环境小卫士。
(4~6课时)A、扬州环境现状调查(网络探究或请扬州环保专家讲座)B、扬州环境提高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C、我能为扬州环境保护做什么?(小组讨论,完成本小组环保行动计划书)D、社会调查,以生活的社区为中心,注意监测、查找扬州卫生死角,准备图片资料,最后完成建议书或其他形式作品。
(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并且可以投稿或递交相关部门)3关注时事,关注运河申遗。
(4~6课时)A、运河历史大家说。
(以小组为单位,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完成地理小报,同时学习地理小报的制作)B、运河申遗意义之我见(辩论形式)辩题一:有必要申遗:没必要申遗辩题二:航运,实现经济效益第一:申遗,历史文化保护第一C、扬州运河边走一走。
社会调查:运河边古遗址知多少;运河水质简单检测路线:从五台山大桥——南门遗址任务:完成运河边古遗址分布图;区水样。
D、我能为运河申遗做什么?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倡议书或宣传画报。
(E、请扬州申遗办公室有关专家讲座。
待定)4资源的回收利用。
(4~6课时)A、讨论,分组设计社会调查表。
B、调查,包括:人们对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哪些家庭垃圾人们关注不够;哪些垃圾的回收处理人们认为有必要迫切解决等C、小组选定本组项目:电池的回收利用;纸张的回收利用;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
分小组调查:危害,应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完成倡议书、宣传单、扬州回收点分布图(有回收的)、扬州回收进行计划书等形式的作品。
宣传倡议书、宣传单的发放、作品的展示、优秀作品的投稿等。
(过期药品的危害,可以请校医讲座,到各大药店或医院调查等)5节约能源,从我做起(2~4课时)A、参观热电厂,了解扬州供电用电现状,节约用电的意义等。
(待定,视对外联系情况)B、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
完成小组作品。
C、校内宣传节电意识。
宣传单、海报、小建议等形式。
6扬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4~6课时)A、关注东关街的开发B、古盐商宅第的开发要避免雷同C、古遗址的恢复,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游客的欣赏水平,让古文化一览游客眼底。
D、我为古运河旅游观光出谋划策。
7扬州文化名城建设之我见城市交通社会调查:私家车数量的变化对扬城交通的新要求。
社会观察:我所见的扬城交通。
经济建设调查扬城人居状况,包括老城区人口构成,最佳人居新建小区入住率等最佳人居、健康住房的标准精神文明市政管理特色城市4、课程形式:网络探究、社会调查、讨论、辩论、小组合作5、课程评价:多维评价:包括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想结合。
评价标准:1、课内提问,回答问题的次数,纪律遵守情况。
2、课外,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的参与度,工具准备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的团结和谐度。
4、创新意识。
5、小组作品、成果的质量。
6、实施思路:以小组活动为主,结合网络探究、社会调查、辩论的形式开展活动,带动学生对扬州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思考,并且以建议书、倡议书、地理小报、宣传海报、表演的形式把成型的想法和建议表达出来。
最后,通过投稿、递交相关部门、展览、汇报演出等形式把学生们的作品向学校和学校展示。
提高学生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意识,提高学生我是社会的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