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标的物的规定
诉前保全的法律规定

诉前保全的法律规定诉前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前,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或确保执行裁判的目的,由当事人或者诉讼参与人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相应的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保全的一种法律程序。
诉前保全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保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行为保全是一种诉前保全措施,指的是人民法院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提出限制要求或者给予命令,以防止其通过重新实施或者迟延实施行为使判决、裁定或者仲裁裁决的根据丧失或者事实发生变化,从而对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产生重大影响。
2. 财产保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财产保全是一种诉前保全措施,指的是人民法院对一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采取限制措施,以防止其将财产转移、隐匿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其不易执行。
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公示债务和其他可能的或者必要的财产保全措施。
3. 违约保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违约方的财产进行保全。
违约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转让权益和其他可以保全的财产。
4. 证据保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对可能难以取得或者易于灭失的证据进行保全。
证据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证据和其他可能的或者必要的证据保全措施。
5. 保全效力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限期接受诉讼材料后,对已经执行的行为、财产、债权、凭证或者其他担保,不再采取保全措施。
诉前保全的效力自保全决定作出之日起产生,经人民法院裁定的可以效验。
保全决定自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执行后,自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送达当事人。
综上所述,诉前保全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违约保全、证据保全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进行,并最终实现判决或者裁定的执行。
同时,保全决定的效力也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保全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在民事诉讼中,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是一种临时性的法律措施,旨在确保诉讼请求的实现,并将被诉人的财产暂时冻结或保全。
这一措施的目的是避免被诉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隐匿或损坏财产,从而导致诉讼受阻或判决难以执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定义、适用条件、种类、程序以及执行方式等相关内容。
一、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定义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当诉讼请求符合一定条件时,法院可以在起诉之前批准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被诉人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止被诉财产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
二、适用条件为了获得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原告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紧急性:原告需要证明如果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其合法权益将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害。
2.可担保性:原告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被诉财产可以用作担保,以确保被诉人在最终判决后能够履行义务。
3.被诉财产确权:原告需要明确指明被诉财产的具体范围和归属,以方便法院实施相应的保全措施。
只有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法院才会考虑批准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
三、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种类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扣押:法院可以批准将被诉人的财产扣押,以确保其在判决后能够履行义务。
2.查封:法院可以批准查封被诉人的财产,以确保其在判决后不得转移或损坏财产。
3.冻结:法院可以批准冻结被诉人的财产,以确保其在判决后不能进行财产转移或处置。
4.监管:法院可以指定第三人对被诉财产进行监管和保全,确保其不受到损坏或转移等情况。
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和情况,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和证据选择适当的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四、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程序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交申请:原告在起诉之前向法院提交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包含所要求的保全措施种类、理由和相关证据等。
2.审查申请:法院对原告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适用条件,法院将向被告发出财产保全通知书,并指定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资料和抗辩意见。
财产保全的诉讼流程是怎样的_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

财产保全的诉讼流程一、诉讼中1.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概念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后、作出判决之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案件从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决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又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债务人隐匿、转移或者挥霍争议中的财产或者以后用于执行的财产而得不到制止,不仅会激化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而且可能会使生效的判决不能得到执行。
有些争执标的物,如水果、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必须及时处理,保存价款,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2.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采用诉讼中财产保全应当具备如下条件:第一,需要对争议的财产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该案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第二,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导致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
主观因素有,当事人有转移、毁损、隐匿财物的行为或者可能采取这种行为;客观因素主要是诉讼标的物是容易变质、腐烂的物品,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会造成更大损失。
第三,诉讼中财产保全发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
在一审或二审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审结,就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如果法院的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是不得申请财产保全。
第四,诉讼中财产保全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
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职权裁定财产保全,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错误的,应当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
人民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在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措施前,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提供担保的数额应当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
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
在发生诉讼中财产保全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被申请人可以直接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中得到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2.07•【文号】法〔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全和先予执行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的意见法〔2024〕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本院各单位:为做深做实公正与效率,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执源治理,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就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制定本意见。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推进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
人民法院应当强化“如我在诉”意识,准确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前保全制度,保护紧急情况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服务“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人民法院应当强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办理诉前保全案件中贯彻自愿调解先行调解原则,推动诉前保全、登记立案、诉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力争“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全面提升实质性化解纠纷能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诉前保全”,包括人民法院依照利害关系人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采取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
本意见所称“申请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二、申请受理第三条对申请人提出的诉前保全申请,被保全财产(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得以诉前保全不方便实施、起诉登记立案方可申请诉讼保全等为由拒绝受理。
第四条申请人线下提交的诉前保全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补正。
诉讼中的保全裁定

诉讼中的保全裁定保全裁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认定的需要,作出的一种措施。
保全裁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对诉讼主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确保诉讼权利的有效行使。
本文将从保全裁定的概念、种类、适用条件、程序、效力及保全裁定的执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保全裁定的概念保全裁定是指诉讼中法院为了防止可能对诉讼权利主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依法采取措施的裁定。
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
二、保全裁定的种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全裁定主要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形式。
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财产安全,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认定的需要,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行为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认定的需要,对被申请人采取限制行为或者强制行为的措施。
三、保全裁定的适用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全裁定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被申请人存在逃避债务的行为或者其他可能对申请人造成不可弥补损失的行为;二是被申请人的行为可能导致证据灭失或者难以取得;三是被申请人的行为可能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存在其他紧急情况。
四、保全裁定的程序保全裁定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和裁定三个阶段。
申请阶段是申请人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的阶段,申请人应当提供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和材料,并且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申请的理由、依据和所需的保全措施;审查阶段是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的阶段,法院会核实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裁定阶段是法院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的保全裁定的阶段,法院会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裁定。
五、保全裁定的效力保全裁定一经裁定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被保全裁定的人应当依法履行保全裁定所规定的义务。
如果被保全裁定的人不服,可以在裁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上级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诉前保全规定

民事诉讼诉前保全规定一、引言在民事诉讼中,诉前保全是指在起诉之前,为了防止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变卖、毁损财产,或者以其他方式导致执行判决困难,法院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依法采取保全措施的制度。
民事诉讼诉前保全规定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公正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诉前保全规定进行探讨。
二、民事诉讼诉前保全规定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诉前保全适用于各类民事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确保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三、民事诉讼诉前保全的申请条件要求法院对被申请人采取诉前保全措施,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1.提供相关证据和合理的申请理由,证明被申请人存在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等行为的可能性;2.提供财产、证据保全所需的担保,确保若保全措施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申请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申请人需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法律利益,即在该案件中拥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四、民事诉讼诉前保全措施的种类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民事诉讼诉前保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财产保全:根据被申请人可能变卖、毁损财产的情况,法院可以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等财产,以防止其财产被损害或转移;2.证据保全:当申请人意识到被申请人可能销毁、篡改或隐匿证据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法院会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相关证据的保存和调取;3.禁止令保全:对于被申请人可能进行侵害申请人权益的行为,法院可以发布禁止令,限制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某些行为,以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五、民事诉讼诉前保全的程序申请人申请民事诉前保全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人需以书面形式向法院递交申请,清楚陈述案件的事实、理据,说明申请的具体内容和保全措施的合理性;2.法院审查:法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人的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要求,对申请人提出的保全措施进行评估;3.颁发保全决定:法院根据申请的合理性和紧急性,决定是否予以保全,并在决定中具体说明保全措施的内容和期限;4.执行保全措施:一旦法院颁发保全决定,申请人应立即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将指定执法人员对保全措施进行执行;5.保全结果审查:被申请人可以对保全决定进行申请复议或向上级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对保全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诉讼中的保全措施有哪些种类

诉讼中的保全措施有哪些种类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对方当事人恶意转移财产或者采取其他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保全措施。
这些保全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诉讼中的保全措施都有哪些种类。
一、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1、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起诉前,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紧急情况,需要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担心肇事方在诉讼前转移财产,导致后续赔偿无法执行,此时受害人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查封肇事方的车辆等财产。
2、诉讼财产保全诉讼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的执行,向法院申请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原告担心被告在诉讼期间变卖财产逃避债务,于是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冻结被告的银行账户资金。
二、行为保全行为保全,又称为“责令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保全。
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避免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或进一步的损害,法院得依他们的申请责令相关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
行为保全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例如在知识产权纠纷中,为防止侵权行为的继续发生,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在环境侵权案件中,为避免污染的进一步扩大,法院可以责令污染企业停止排放污染物。
三、证据保全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

【 - 话题作文】第一篇诉讼财产保全制度《2016关于财产的保全制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1、采取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
给付之诉具有给付财物的内容,有判决生效后不能或难以给付之虞,存在着保全的必要性。
而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的判决不具有给付内容,不存在判决生效后的执行不能或难以执行的危险,故不发生诉讼保全问题。
2、须具有采取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并不是所有的给付之诉案件都能够采取财产保全,只有具备《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的法定原因,即“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才能够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一方的行为,主要是指转移、转让、隐匿、毁损、挥霍财产的行为或将自己的资金抽走、将动产带出国外等以逃避义务为目的恶意行为。
所谓其他原因,主要指由于客观原因或物的自然属性,物的价值减少或丧失。
如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可能变质腐烂等。
3、一般应根据当事人申请而采取,必要时,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二)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提起诉讼之前,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的诉前财产保全须具备的条件是:1、具有采取财产保全的紧迫性,即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这里的情况紧急,是指因利害关系人的另一方的恶意行为,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转移、隐匿、毁损财产的行为,或者因其他客观情况,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危险迫在眉睫。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
利害关系人是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的人。
诉前保全发生在起诉之前,案件尚未进行诉讼程序,法院不存在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前提条件,所以,只有在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后,法院才能够采取财产保全。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是在起诉前提出的,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相比,法院对是否存在保全的必要性和会不会因申请不当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更加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把申请人提供担保作为诉前保全的必要条件。
民事诉讼中如何处理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中如何处理财产保全在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它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意义。
那么,在民事诉讼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财产保全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财产保全的概念和目的。
财产保全,简单来说,就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防止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一种强制措施。
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避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受到损害。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财产保全的种类。
财产保全通常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起诉前,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紧急情况,需要采取保全措施的,向法院申请的财产保全。
而诉讼中财产保全,则是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采取的保全措施。
在申请财产保全时,申请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是要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也就是清楚知道谁可能会对自己的权益造成损害。
二是要有具体的保全请求和事实、理由。
比如说,要求冻结对方银行账户中的一定金额,或者查封对方的某处房产,并说明为什么需要进行这样的保全。
三是需要提供担保。
这是为了防止申请人滥用财产保全权利,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担保的形式可以是现金、保函或者其他法院认可的财产。
那么,应该向哪个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呢?一般来说,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
而诉讼中财产保全,则向受理案件的法院申请。
如果是上诉案件,在二审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由一审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也有一定的规范。
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的财产保全申请书,详细说明保全的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提供相应的担保材料。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
如果符合条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保全措施。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护诉讼权利人的利益,防止被告人通过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逃避判决,法院依法采取的保全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本文将对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进行探讨。
一、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依照该条款,财产保全适用于诉讼中的民事纠纷案件,但不适用于离婚案件、继承案件等特殊民事案件。
财产保全的目的在于确保诉讼权利人在案件审理期间,能够及时保全相关财产并最终实现经济赔偿。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财产保全主要包括冻结、查封、扣押、许可装修、变价处理五种形式。
冻结财产是指法院对被告的银行存款、股票或其他证券等财产进行暂时冻结,限制被告对该财产的处置权。
查封财产是指法院对被告的房屋、土地、车辆等财产进行封存,限制被告对该财产的使用权。
扣押财产是指法院对被告的贵重物品、重要文书等财产进行扣押,限制被告对该财产的占有权。
许可装修是指法院对被告的房屋进行限制性的装修,限定被告对该财产进行改动的范围和方式。
变价处理是指法院对被告的财产价值进行估价并进行公开拍卖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
三、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有财产损害的足以让法院保全的事实和足以足以保证财产保全的理由。
在民事纠纷案件中,法院只有在相信被告可能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逃避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同时,该案件中必须存在确凿的证据证明原告的财产损害,并且该损害足以让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四、财产保全的申请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向负责审理案件的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的申请。
申请书应当明确诉讼标的物或者有价证券的种类和数量,具体财产的位置、指定的日期、要求的具体财产保全措施等相关事项,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发文字号】法释〔2020〕21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实施日期】2021.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9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依法保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执行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二)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五)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机关、文号和主要内容,并附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第二条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由立案、审判机构作出裁定,一般应当移送执行机构实施。
第三条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通过仲裁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及仲裁案件受理通知书等相关材料。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驳回申请的,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并通知仲裁机构。
第四条人民法院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作出裁定;需要提供担保的,应当在提供担保后五日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在五日内开始执行。
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和措施有哪些

财产保全的适⽤范围和措施有哪些
在普通的债务纠纷中,债权⼈⼀向法律起诉,债务⼈为了逃避债务的履⾏,通常会采取⼿段转移财产,针对这样的情况,债权⼈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的适⽤范围和措施是什么?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财产保全的适⽤范围和措施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所谓“限于请求的范围”,是指保全财产的价值应当与诉讼请求的数额基本相等。
“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是指保全的财物是本案的标的物或者与本案的标的物有牵连的其他财物。
“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如果是抵押物、留置物,⼈民法院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但抵押⼈、留置⼈有优先受偿权。
⼈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措施以及清点被保全的财产、责令被申请⼈保管等法律规定的其他⽅法。
保全措施如果采⽤清点财产的⽅法,对清点过的财产,被申请⼈可以使⽤,但不得转移、变卖、毁损和隐藏。
⼈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即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以免因被冻结财产的⼈到银⾏提取存款⽽发⽣顶账。
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其他任何单位,包括⼈民法院都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申请⼈提供担保的,⼈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以上就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
新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规定都有什么

You pretend to work hard,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deceives yourself. Never use tactical diligence to cover upstrategic lazines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新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规定都有什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有: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一、新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规定都有什么第一百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一条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第一百零二条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人。
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第一百零三条属于财产纠纷的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四条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一百零五条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六条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

Albert Einstein: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符合要求的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式进行办理。
保护我国公民的诉讼和财产权益,按照这类案件的审理结果进行分配这类保全财产,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行办理。
一、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其中,查封措施即贴封条就地封存,一般针对不动产或者体积较大,不易移动的财产;扣押则是异地扣留;而冻结则一般针对银行存款或者股票等有价证券。
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通常指以下几种方法:1、保存价款,即如果查封、扣押的财产不易长期保存或者保存所需成本过高,则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2、扣押房屋、车辆等财产权证照,并通知有关产权登记部门。
3、人民法院可以保全抵押物、留置物,但是,抵押权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这是因为当事人以其财产设立抵押、留置属于民事担保行为,而财产保全属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虽然人民法院可以对存在抵押、留置担保形式的财产进一步采取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但是,这一司法行为并不能否定民事抵押、留置行为的法律效力,因此,抵押权人、留置权人仍然有优先受偿权。
4、保全第三人财产。
即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
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者价款。
二、诉讼特点1、诉前财产保全具有快速、及时、简便特点。
民诉法规定对准予诉前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并开始执行。
这一措施的快速实施,可以更完整地避免利害关系人因纠纷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诉中保全_精品文档

诉中保全一、介绍诉中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进行中,为了保护诉讼请求有待实现的权益,法院依法对被诉行为采取的一种措施。
它是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防止被诉行为给诉讼标的物带来无法恢复的损害,在诉讼期间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诉讼程序的缓慢性和不确定性,一些当事人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保全诉讼标的物,诉中保全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诉中保全的概念、立案条件、种类、流程以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二、立案条件要求诉中保全,当事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证明诉讼标的物可能丧失、变质或被转移,或者能证明对方当事人可能逃避债务;2. 提供担保或者缴纳保证金,确保被保全物能够恢复原状;3. 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满足上述条件后,法院将根据诉中保全的目的,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三、种类诉中保全的种类可分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
1. 财产保全:包括冻结财产、扣押财产等措施。
冻结财产是指法院决定将被申请人的财产予以冻结,以保障诉讼标的物的实现。
扣押财产是指法院对被申请人的财物予以扣押,确保其在诉讼期间不能将财物转移或毁损。
2. 行为保全:主要包括禁止被申请人进行某项具体活动、禁止被申请人处分财产等。
禁止被申请人进行某项具体活动是指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被申请人继续进行特定的行为。
禁止被申请人处分财产是指法院限制被申请人对部分财产进行转移、转让或处分的权利。
四、诉中保全的流程诉中保全的流程如下:1. 申请: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中保全申请,并提供符合立案条件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
2. 受理:法院受理申请后,经过初步审查,决定是否予以保全。
若符合要求,法院将发布保全裁定书。
3. 保全:法院将裁定书传达给被申请人,并责令其履行相应的保全措施。
4. 质证及辩论:当事人可以对保全申请进行质证和辩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审理:法院将视情况召开保全审理庭,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据此作出最终决定。
6. 执行:法院作出保全决定后,对被申请人进行执行,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诉讼保全裁定标准是什么

诉讼保全裁定标准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诉讼保全裁定标准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店铺⼩编整理了⼀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起来了解了解关于诉讼保全裁定标准。
诉讼保全裁定标准是什么(⼀)保全执⾏是指在取得终局的、确定的法律⽂书以前,为防⽌由于⼀⽅当事⼈的⾏为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判决、裁定不能执⾏或者难以执⾏,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采取的旨在维持标的物现状,确定和保护证据的强制措施。
(⼆)保全执⾏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两⽅⾯内容,以财产保全为主。
(三)保全执⾏应坚持强制措施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主动争取案件当事⼈或者有关部门的配合、⽀持,注重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
对涉及区直企业、油⽥三⼤中直企业和有偿还能⼒的公⽤事业(学校、教育、医疗卫⽣)等企事业单位,必须慎⽤保全措施,保全执⾏情况应当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四)保全执⾏⼯作由⽴案庭或者审判业务庭组织实施。
法官在执⾏公务时,必须两⼈以上,着装整齐,举⽌⽂明,并按规定向有关⼈员出⽰⼯作证和执⾏公务证。
(五)保全执⾏必须依据保全裁定,按法定程序组织实施。
在仲裁程序中申请财产保全的,未经⼈民法院作出裁定的,不予保全。
(六)当事⼈申请保全时,由案件承办⼈审查保全申请是否成⽴,担保⼿续是否完备,符合保全条件的,请⽰庭长及主管院长,同意后,⽴即制做保全裁定书。
同时,核算保全费⽤,督促申请⼈交纳。
(七)被保全财产在当地的,承办⼈应当在48⼩时内采取措施。
在上述时间内未能采取措施的,应报告庭长及主管院长并说明原因,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36⼩时。
诉前保全或者情况紧急的应当⽴即执⾏。
(⼋)保全执⾏的同时,承办⼈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限向申请⼈、被申请⼈、义务协助⼈送达民事裁定书。
同时将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关材料及时⼊卷。
(九)情况紧急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快速办理,可通过电话⽅式直接向领导请⽰,有关审批⼿续等均可事后补办。
诉讼中保全条件

诉讼中保全条件诉讼中保全,也可称之为财产保全,是为了防⽌⾏为⼈将⾃⼰的财产进⾏转移或者变卖的⼀种强制性措施。
由当事⼈申请,法院执⾏。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关诉讼中保全条件的相关内容。
以供⼤家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项重要法律制度。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有两种类型:⼀种是诉讼前的财产保全;另⼀种是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是指⼈民法院在受理起诉前,根据利害关系⼈的申请,对当事⼈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强制保护措施的诉讼保障活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百零⼀条规定,诉讼前的财产保全应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因情况紧急,不⽴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2、申请⼈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民法院驳回申请。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民法院应当事⼈申请或者主动依职权,对当事⼈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强制保护措施的诉讼保障活动。
司法实践中,⼈民法院基于国家赔偿的压⼒,⼀般不会主动地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百条规定,当事⼈申请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只有⼀个条件,即对于可能因当事⼈⼀⽅的⾏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或者难以执⾏。
对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否需要提供担保,由⼈民法院作出决定;若法院责令申请⼈提供担保,⽽申请⼈不提供担保的,那么⼈民法院将驳回申请⼈的申请。
⼈民法院受理财产保全案件,⼀般要审查下列条件:第⼀,须当事⼈提出申请。
《民事诉讼法》第⼀百条规定,⼈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的⾏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或者难以执⾏的案件,可以根据对⽅当事⼈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
第⼀百零⼀条规定,利害关系⼈因情况紧急,不⽴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当然,特殊情况下,当事⼈没有提出申请的,⼈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申请诉讼保全

申请诉讼保全诉讼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或商事纠纷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诉讼标的物被毁损、丧失或难以执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申请诉讼保全是当事人在起诉前或起诉时向法院提出的一种请求,以确保诉讼目的能够得到实现。
下面将从申请诉讼保全的目的、适用范围和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申请诉讼保全的目的申请诉讼保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诉讼标的物的完整性、保持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以及保证未来诉讼执行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申请诉讼保全还可以起到防止被告转移财产、销毁证据或逃匿的作用。
二、申请诉讼保全的适用范围诉讼保全适用于各种民事纠纷,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
申请诉讼保全的主体可以是原告、被告或第三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三、申请诉讼保全的程序1. 提交申请书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书,明确申请诉讼保全的具体内容和理由。
申请书的格式应符合法律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标题、标题序号、提纲等。
2. 提供证据材料申请人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需要申请诉讼保全来保护。
证据材料可以包括合同、照片、录音、视频等。
3. 审查受理法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受理。
如果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形式和条件,法院将受理申请并发出保全裁定。
4. 履行保全裁定被申请人收到保全裁定后,必须按照裁定的要求和限期履行。
若被申请人不履行或拒绝履行,申请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5. 申请诉讼保全的期限申请人可以在起诉前或起诉时提出申请诉讼保全的请求。
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法院可以在24小时内作出裁定,并立即履行。
6. 申请人的义务申请人在申请诉讼保全期间,应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滥用申请诉讼保全的权利。
如申请人滥用权益,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终止保全程序一旦诉讼保全的目的已经实现,或者申请人主动撤销申请,保全程序即可终止。
综上所述,申请诉讼保全是当事人保护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注意申请诉讼保全的时机和条件,遵守法律程序,以确保自身权益的得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讼保全标的物的规定
在整个诉过程当中,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相关人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都可以进行对物的诉讼保全。
但是,这个标的物在法律上是有一定的规定的。
那么,诉讼保全标的物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今天的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
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诉讼保全标的物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94条第1款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所谓限于请求的范围,是指被保全的财物的价额,应在利害关系人的权利请求或者诉讼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财产范围之内,不应超过权利请求或诉讼请求的标的物的价额,二者在数额上应大致相等。
限于请求的范围,也可以是利害关系人或诉讼当事对某项具体财物提出的保全申请,或者是诉讼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标的物,或者与本案的标的物有牵连的物品。
诉讼保全
的范围,在现实生活中尤为重要,如果申请人申请保全的范围超出请求的范围或者保全的财物与本案无关,那么,申请人应该承担由此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有关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应与造成的损失的范围相一致。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财产保全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
1、诉前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前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有关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强制保护措施的诉讼保障活动。
其适用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利害关系人与他人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所涉及的财产处于情况紧急的状态下,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有可能使利害关系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弥补的现实危险。
其程序条件是,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将驳回其申请。
2、诉中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裁
判能顺利实施,保证将来作出的裁判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在必要时依职权决定对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措施的诉讼保障活动。
其适用也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使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难以或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其程序条件是,当事人向受诉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进行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时,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3、诉前财产保全与诉中财产保全的区别。
第一,提起的主体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只能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利害关系人,不仅包括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对民事权利负有保护责任的人。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一是由当事人申请,一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
当事人申请,一般是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原告一方提起,但也不能排除被告一方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
在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则不是由人民法院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二,提起的原因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发生的原因,是因情况紧急,利害关系人来不及起诉,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诉讼中财产保全,则是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
第三,提供担保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3条第1款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2条第2
款规定的是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第四,裁定的时间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必须在接受申请48小时内作出裁定。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对情况不紧急的,则可以适当延长作出裁定的时间。
第五,保全措施的解除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解除财产保全。
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解除,则是以被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为条件,即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三、财产保全的申请费用及其负担
1、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下列事项,应当交纳申请费:(二)申请保全措施; 该办法第三章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第十四条规定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二)申请保全措施的,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按照下列标准交纳: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但是,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2、该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申请费由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预交。
3、该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 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申请人提起诉讼的,可以将该申请费列入诉讼请。
即申请人可以将有关财产保全申请费以及向诉讼担保公司缴纳的担保费可以列为诉讼请求,在胜诉时要求被申请人或者被告的负担。
诉讼保全标的物在法律上自然是有一定的范围和规定的,需要严格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