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叙事文知识点总结

叙事文知识点总结

叙事文知识点总结叙事文是指以叙述为主要手法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用于展现或讲述人物故事、历史事件、日常经历等。

叙事文的基本特点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事实为基础,通过对事件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现主题。

本文将分析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写作技巧以及创作要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叙事文的本质和要领。

一、叙事文的基本特点1. 以时间顺序为主线。

叙事文一般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即“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读者通过叙事文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以事实为基础。

叙事文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作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故事或事件,让读者产生信任感。

3. 通过描写和塑造人物展现主题。

叙事文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叙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来展现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4. 表现力强、故事性强。

叙事文一般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一探究竟。

5. 言简意赅、情感真挚。

叙事文在叙述事件时要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表现出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故事的力量和魅力。

二、叙事文的写作技巧1. 确定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的选择对叙事文的效果至关重要,作者可以选择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甚至是观察者角度进行叙述,但需要保持一贯性。

2. 选取合适的事件和情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事件和情节,能够提高叙事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叙事文的灵魂,作者需要通过细致的描写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4. 用心描写环境背景。

环境背景是叙事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需要用心描写环境的细节,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力量。

5.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增加叙事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6. 合理安排篇章结构。

叙事文的篇章结构要合理有序,主次分明,情节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加连贯和流畅。

7. 注重语言的精准和生动。

叙事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

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

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

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

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托多罗夫首次提出叙事学一词时,给"Narratology"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 四、讲述一次发生过几次的事,概括 • ”这个星期每天我都睡得很早。“ • 例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流年》
叙事人称
• 第一人称叙事 • 第三人称叙事
• 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与作品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 距离不同。第一人称的叙事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第三人 称的叙事者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
叙述频率
• 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 的关系。
• 一、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也叫单一叙事。 • “昨天我睡得很早。” • 二、讲述若干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也是一种单一叙事 • “星期一我起得很早,星期二我起得很早,星期三我起得很早” • 三、讲述几次发生过一次的事,也叫重复叙事。 • ”昨天我睡得很早,昨天我睡得很早,昨天我睡得很早。“ • 例子:鲁迅《祝福》通常用来展现人物精神上的困扰。
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
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
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 念了四句言词道:

•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
叙述顺序
• 倒叙:对往事的追述 “倒卷帘法” 例子 • 预叙: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 例子
倒卷帘法例子:
• 《红楼梦》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 去的时侯,或是好字画,好轻巧顽意儿,替我带些来。”宝玉道:“我这么城 里城外,大廊小庙的逛,也没见个新奇精致东西,左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没处 撂liào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 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 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宝玉 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一车来。” 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 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是研究叙事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叙事的过程、结构和形式。

它探讨叙事的基本元素,如叙述者、叙述内容、叙述文本和叙述环境。

叙事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通过叙事来传播知识,通过叙事来传达情感。

叙事学有多种模式,如社会叙事模式、实证叙事模式、符号叙事模式和象征叙事模式等。

社会叙事模式是一种社会叙事,它以社会结构为基础,以社会参与者的行为为基础,以社会变化为基础,探讨叙事的复杂性。

实证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基本结构,它探讨叙事的构建原则和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的基本形式,如讲故事、记录历史、叙述经历等。

符号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意义和功能,它探讨叙事如何形成语言和文化的背景,以及叙事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象征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表达形式,它探讨叙事如何赋予人们新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叙事如何塑造人们的世界观。

叙事学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叙事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如何通过叙事来传播知识、塑造自我价值观,以及建立社会关系。

叙事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各种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叙事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掌握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故事怎么讲的学问。

就像我们平时看电影、读小说,这些都是在讲故事。

叙事学就是要弄明白故事是怎么被构建起来的,怎么才能讲得精彩。

先来说说“故事”和“话语”。

故事呢,就是实际发生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白雪公主被后母嫉妒,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

这就是故事的内容。

而话语呢,就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比如是用电影的形式,还是小说的形式,用什么语气讲,从哪个角度讲。

就像同样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可以拍成动画片,也可以写成童话书,这就是不同的话语。

再说说“叙述者”。

叙述者就像是讲故事的人。

有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啥都知道,就像一个上帝在给你讲故事。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叙述者,知道每个角色的想法和行动。

而有的叙述者是有限的,只知道一部分事情,就像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鲁滨逊自己在讲述他的冒险故事。

还有“情节”。

情节就是故事的发展过程。

好的情节要有起有伏,不能平平淡淡。

比如一个英雄一开始很弱小,然后经过各种挑战变得
强大,最后打败了大反派。

这样的情节就很吸引人。

叙事学的这些基本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也能让作家、导演们把故事讲得更好。

总之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就像是讲故事的工具,让我们能欣赏到更精彩的故事。

记住哦,故事、话语、叙述者、情节,这些都是叙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

叙事学
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80 年代后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很多作品不再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而是采用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故事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形成多元叙事视角的方式。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叙述者是“我”,视角是“我父亲”,讲的是“我爷爷”的故事。
经典叙事学可依据研究对象分为 3 种类型:
第一类为直接受俄国形式主义学者普洛普影响的叙事学家。他们聚焦于被叙述的故事,着力建构故事语法,探讨事件的功能、结构规律、发展逻辑等等。普洛普所著《民间故事形态学》是 20 世纪 20 年代俄国文评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此书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之先河。普洛普的研究旨在从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中抽象出它们共同具有的模式,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他对以往根据人物特征划分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十分不满,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千变万化,很难找出供分类用的不变因素。他从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指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功能。在他研究的 100 个民间故事中,尽管人物的名字和特征变化无常,但人物充当的角色却仅有“主人公”、“假主人公”、“坏人”等 7 种,人物的行为功能譬如“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主人公”,“任务完成了”等等也只有 31 种。普洛普抽象出来的行为角色和功能体现了故事事件的共性,为对故事进行系统分类提供了依据。
二、叙事视角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叙文知识点总结

叙文知识点总结

叙文知识点总结叙事是一种常见的文体,通过描述一系列事件或故事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叙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叙事的基本定义开始,逐步探讨叙事的要素、结构和技巧。

一、叙事的定义和要素叙事是一种以事件或故事为核心的文体,通过描述时间、空间、人物和情节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叙事的要素包括: 1. 时间:叙事需要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

2. 空间:叙事需要设定明确的场景和环境,以便读者能够想象和感受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3. 人物:叙事需要有具体的角色和人物形象,以便读者能够了解他们的行为、性格和思想。

4. 情节:叙事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事件,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二、叙事的结构叙事的结构是指故事发展的方式和组织形式。

常见的叙事结构有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环状结构。

1. 线性结构:叙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从开始到结束,情节逐渐推进。

2. 非线性结构:叙事通过闪回、倒叙等手法打乱时间顺序,增强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3. 环状结构:叙事在开始和结束时呈现相似的情节或场景,形成环状的叙事结构。

三、叙事的技巧叙事需要一些技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1. 描写: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环境和情节,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2. 对话:通过角色的对话来展示他们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3. 冲突:在叙事中引入冲突和困难,使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4. 转折:通过设置意外的转折点,增加故事的惊喜和吸引力。

5. 结尾:叙事的结尾需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可以通过反转、讽刺或寓意来实现。

总结: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通过描述事件或故事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叙文的要素包括时间、空间、人物和情节。

叙文的结构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或环状的。

叙文的技巧包括描写、对话、冲突、转折和结尾。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编写吸引人的叙事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涵义: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特征:(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不同于表意性作品(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西游记》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一)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的解释. 神话,史诗,英雄传奇(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 写实主义主张客观和真实,体现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四,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语言组织+叙述行为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一)事件.1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 塑造生动形象举例: 西厢记(二)情节按照因果联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人物行为矛盾冲突,揭示命运变化过程.(三)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情节的动因)角色(形象的基础)(四)场景.二,结构(一)表层结构.——历时性向度(句子之间,事件之间的关系)叙述句序列——叙述句之间的结构关系(二)深层结构.——共时性向度(各要素与故事之外背景之间的关系)三,行动行动逻辑基本形式: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典型的行动序列复合形式:首尾连续式(武侠小说)中间包含式(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左右并列式(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讲”故事的过程故事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两者关系表现在:时序,(顺逆插)顺序对照时距,(变快,变慢)长度比较频率《老人与海》同一动作有节奏地重复显示,提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某种强烈的象征意蕴二,视角(一)第三人称叙述.——无焦点叙述(二)第一人称叙述.——内在式焦点叙述(三)叙述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和人称的变换.第四节叙述动作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三,叙述者与接受者复习要点[基本概念]叙事学情节——按照因果联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表层结构——历时性向度深层结构——共时性向度行动元——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行动要素,情节的动因角色——形象的基础本文时间——讲故事的过程故事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叙述频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及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角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中使用的口气和态度[思考问题]1,如何理解叙述事的特征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叙事是指用语言、音像、图像等手段将事件、情节、人物等组织起来并加以说明、展示的过程。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形式、规律和功能。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叙事形式。

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叙述者、叙述对象、叙述方式和叙述效果。

叙述者是指叙事的主体,可以是真实的人物、虚构的角色,也可以是写作者、历史学家、记者等。

叙述对象是指叙事所涉及的事件、情节、人物等内容。

叙述方式是指叙事的表现形式,包括叙述的结构、语言风格、叙述的角度等。

叙述效果是指叙事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包括读者、听众对叙事的理解、感受和思考等。

二、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指叙事内容的组织方式,包括情节、时间、空间和人物等要素的安排和衔接。

常见的叙事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平行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等。

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叙事内容,从事件发生的起始点一直到结束点。

这种结构简单直接,适合于讲述清晰、连贯的叙事内容。

环状结构是以循环而不是直线来组织叙事内容的结构。

在环状结构中,故事从一个起始点开始,然后反复回到这个起始点。

这种结构能够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更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平行结构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多个故事并行展开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适合于展现不同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和对比,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非线性结构是指不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叙事内容的结构,包括回溯、倒叙、快闪回等方式。

这种结构能够使故事更具有悬念和张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叙事技巧叙事技巧是指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法和方法,包括描写、对话、铺垫、伏笔、转折、悬念等。

这些技巧能够使叙事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引人入胜。

描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叙事内容。

对话是指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传递信息和展现人物性格、情感等,使叙事内容更加具有张力和真实感。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叙事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叙事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叙事可以传递文化、道德、历史和人类经验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史书、传说、戏剧、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和叙事风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国叙事学试图揭示叙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叙事往往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故事通过吟唱、讲述、演奏等形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口头的传统方式使得叙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文学作品的书写和印刷等方式的出现,叙事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叙事传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根基,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叙事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考证、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揭示其中隐藏的叙事规律和内涵,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考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中国叙事学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叙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另外,中国叙事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现代叙事形式和传统叙事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中国叙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揭示中国叙事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叙事学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和发展背景。

文学理论 十一 名解

文学理论 十一 名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1、叙事学:20世纪60年代,受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与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称为叙事学。

2、文学的叙事: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叙事有两个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结果。

(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需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提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

3、叙事的构成:(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3)叙述动作,即产生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4、事件:是指相对完整的叙述单位,由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5、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

6、人物: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

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

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

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

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则是展开人物性格的手段,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7、场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

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这样才能显现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

没有场景的作品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在读者的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8、结构: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叙事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叙事
在昆德拉的一些 小说中, 小说中,叙述者时常 跳出来,与读者商量 跳出来, 这个故事怎样讲下去 譬如《玩笑》, 好,譬如《玩笑》,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不朽》 《不朽》等.而纪德 正是他所喜爱的一位 小说家. 小说家.
二, 叙述者与声音
独白" "独白"式叙述 复调" "复调"式叙述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 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 "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 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 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 世界. 世界.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 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 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 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 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譬如《旧约》 譬如《旧约》是希伯莱民 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乔托: 逃亡埃及》 乔托:《逃亡埃及》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丰子恺绘) (丰子恺绘)
第二节 叙述内容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故事
事 件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中 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故事
场 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 环境组合成为场景. 环境组合成为场景.
结构
表层结构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 历时性向度: 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简 化为叙述句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语 人物 主语 行为 谓语 状态 表语 驿站长》:平衡—破坏平衡 》:平衡 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驿站长》:平衡 破坏平衡 新的平衡

六年级叙事作文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叙事作文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叙事作文知识点总结六年级叙事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写作叙事作文,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下面是对六年级叙事作文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叙事作文概述叙事作文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达想法、表达情感的文字写作形式。

在叙事作文中,必须注意故事的情节、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

二、叙事作文的特点1. 故事情节连贯流畅,有始有终,构思合理。

2.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

3. 语言简练准确,遣词造句得当,注意使用恰当的描写手法。

4. 使用恰当的过渡词,使段落之间衔接自然。

三、六年级叙事作文的常见写作技巧1. 突出主题: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将故事情节围绕主题展开,突出主题的重要性。

2. 人物形象刻画: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 时空背景描写:适当描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

4. 叙事顺序:故事情节的推进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逻辑清晰,不要出现跳跃或重复的情节。

5. 叙事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6. 情感表达: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故事的思考和感悟。

四、典型例文范文一:那个下雨天,我和妈妈躲在门口的小摆摊下。

突然,我看到一个小狗在雨中瑟瑟发抖,它好像没有家的样子。

我心生怜悯,拿起了一块面包递给了它。

它看了我一眼,竟然径直走到了我的脚前,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面包。

范文二:那是一个美丽的星期天,我和朋友们决定一起去郊游。

我们早早地来到了集合地点,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等待出发。

终于,我们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我们参观了很多有趣的景点,还做了许多好玩的活动。

不知不觉中,午餐时间到了,大家拿出了自己带的食物,围成了一个大圈,互相分享着美食,笑声不断。

五、结尾总结六年级叙事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叙事学定义

叙事学定义

叙事学定义
嘿,大家知道叙事学吗?这可是个超有意思的东西呢!叙事学呀,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叙事的学问。

那什么是叙事呢?哎呀,就好比我们平常讲的故事呀,经历呀,这些都是叙事。

叙事学关注的可多啦!比如说故事的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怎么把一个个情节组合起来,让整个故事变得精彩。

它会研究故事从哪里开始,中间经历了些什么,最后又是怎么结束的。

这就好像我们走路,得知道从哪儿出发,走哪些路,最后到达哪儿。

还有叙事的视角呢!就像我们看东西有不同的角度一样,讲故事也有不同的视角。

可以是故事里的主人公自己来讲,这就是第一人称视角;也可以像个局外人一样客观地讲,那就是第三人称视角啦。

不同的视角能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是不是很神奇?
再说说叙事的时间。

故事里的时间可不一定和现实中的时间一样哦!它可以一会儿跳到过去,一会儿又回到现在,甚至还能去到未来呢。

这就好像我们在时光隧道里穿梭,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在那儿了。

叙事学不只是在文学作品里有用哦,在电影、电视剧、漫画等等好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呢!想想看,那些让我们着迷的电影和漫画,不就是靠着精彩的叙事吸引我们的吗?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故事结构乱七八糟,视角换来换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时间也颠三倒四的,那我们还会喜欢看吗?肯定不会呀!所以叙事学真的超级重要呢。

总之,叙事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故事的奥秘之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各样的叙事作品。

它让我们知道,原来讲故事也是有这么多学问的呀!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

[简析叙事学视点问题]叙事学理论

[简析叙事学视点问题]叙事学理论

[简析叙事学视点问题]叙事学理论一、叙事学中的视点概念“叙述者”是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开始必不可少的成分。

没有“叙述者”,作者就无法带领读者进入小说的世界,就仿佛导演缺乏一个摄像师和摄影机。

而“叙述者”的选取也成为了作家和导演最重要的任务。

“叙述者”的概念在叙事学里也颇为广义,如固定人物叙述者、多人物叙述者、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多视角叙述者等等。

不管哪一种“叙述者”都拥有自己独有的叙述视点。

在叙事作品中,必定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故事的讲述人,将故事叙述出来。

而在叙述的过程中,无论所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如何表现出来,都一定会经由一个特定的“视点”,也就是一个观察点。

通过这一特定的观察点,叙述者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仿佛是摄影师拿着摄像头记录着所发生的一切,并展示给观众。

叙述视点即叙事人是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事的着眼点。

按美国文论家艾伯拉姆斯的定义,叙述视点是指“叙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或观点,读者由此得知构成一部虚构小说的叙述里的人物、行动、情境和事件”。

叙事视点在作品中有一个基本定位,但它也可以有变动游移,使叙事有一种更广角的摄取故事内容的角度。

华莱士举过海明威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促幸福生活》为例,说“这篇小说漫无逻辑地从一个焦点或透视角度跳到另外一个”,视点不断转移,“它包括全景,特写,拉开,推近”,这是海明威小说“丰富的方法的一次令人眼花缭乱的展览”。

在叙事视点中还有不同的“聚焦”作用。

同样通过“我”或“他”来叙述作品中的事,可采用站在人物后面的方式,它能看到人物眼前所见,也能看见他的所感所思,还能知晓事件的各个细节和因果关系,它大于人物的视野;它也可以站在人物的位置,只见到人物的所见所思,等于人物的视野;它还可以站在人物前面,只写出人物所见的客观状况,但对人物所思则不能见出,小于人物的视野。

在这不同的聚焦中,体现的不只是叙事技巧,它还会整合出不同的内容,如第一种体现了叙事人是“全知”的,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一些日记本、自传体或意识流类的作品则常用第二种聚焦方式,它可以拉近读者同人物的心理距离;而第三种聚焦方式较少见,它在一些侦探类小说中较典型,可以展现案件扑朔迷离的特征。

叙事学——精选推荐

叙事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叙述第一节视角一、视角与声音二、视角的承担者与构成视角的承担者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叙述者,故事由他观察也由他讲述;另一类是故事中的人物,包括第一人称叙述文中的人物兼叙述者“我”,也包括第三人称叙事文中的各类人物。

视角主要由感知性视角和认知性视角两大部分构成。

三、视角的基本类型:(一)非聚焦型非聚焦又称为零度聚焦,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

总之,在非聚焦型中,叙述者知道得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

传统的叙事文尤其是我国传统叙事文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内聚焦型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

内聚焦型也可以出现在第三人称叙事文中。

叙述者虽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内聚焦型视角又可分为三种亚类型:(1)固定内聚焦型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物的意识现出,它的特点是视角自始至终来自一个人物。

(2)不定内聚焦型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这种焦点移动与非聚焦型视角不同,它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必须限定在单一人物身上。

(3)多重内聚焦型同样的事件被叙述多次,每次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位置现出。

(三) 外聚焦型在外聚焦型视角中,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

四、视角的变异理论上互相区别的聚焦类型在实际运用上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渗透现象。

具体说来,许多叙事作品都不是运用一种视角类型完成的,聚焦方式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地贯穿于一部作品的始终,有些作家在创作中甚至有意安排多种聚焦类型。

视角变异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减少信息和增加信息、减少信息又称省叙,指从已采纳的视角类型中扣留一些信息,换句话说,叙述者或人物知道而故意向读者隐瞒。

省叙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非聚焦型视角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

随着研究领
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

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
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
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
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
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
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

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
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
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
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
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
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叙事学的应
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
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叙事学的发展趋势
叙事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研究:叙事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叙事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 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叙事学将更加关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将更多地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3. 数字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叙事学研究将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4. 应用领域的拓展: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会在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如媒体研究、医学领域、政治学等,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综上所述,叙事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致力于理解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通过对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叙事的含义和意义,深化对叙事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相关领域,为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叙事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叙事学将更好地适应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趋势,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为社会和文化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