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感感悟联想——《月光曲》(第二课时)评课
六年级《月光曲》评课稿
今天,听老师的课,我记录下来,在思考的时候,四十分钟瞬间过去了。
首先,感谢我们这样一个美妙的教室的奉献。
从她在今天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她的准备非常充分,良好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自己的想法和教学理念。
从整个班级的角度来看,她的想法清晰,结构清晰,目标明确,突出本课的教学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地方挖出文字。
特别是,她的黑板是清新,独特的设计,反映了文章的困难,人们一目了然。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携带的想法不一样,我在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教学思想,提出与你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使用三个关键字来表达:已知,未知,注释。
在本课中,单词和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已经学过的教训,是已知的内容,我们不必花太多时间来审核合并,我可能记录时间,您的评论共享八分钟。
我想在第二课学习,已知部分的时间可以省去一些,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
评论这里的话不是说不,可以用作一个简单的复杂学习。
二,月光歌曲创作过程是未知的,这个过程和文字的内容分为真实的事物描述和事物引起的关联部分的笔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这个沉重的困难。
在这部分我有一个自己的一点想法,在从审查的话到审查的主要内容的文本中,我们的逻辑转换到月光歌曲是如何创建的?所以有研究的第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欣赏老师分析的可怜的哥哥和妹妹和贝多芬这部分的交流,在哪里她的贝多芬的过程和他们遇到的感觉的过程变成了三个部分:听到钢琴的声音,心脏感动;听到对话,我的心感到;遇到朋友,心脏兴奋。
我想是这里的心情变化,只是背后的旋律变化与旋律想在这里相遇,指导后到位,来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水已经成为一件事。
这比你刚开始学习第九段更好地学习创作过程更好。
在这里学习后,学习协会的一部分,我认为指导不是很好的地方。
当你分开一个学生朗读,情绪变化并不总是到位。
我认为它不在这里能抓住关键词帮助吗?第一个旋律是温柔的,我们抓住字天水见面指导;第二旋律是明亮的,我们抓住闪闪的引导;第三个旋律是高调的,我们将抓住时刻,一缕射线,粗略的了解指导。
统编六上《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六上《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浏览课文,回顾导入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老师总结。
二、借助文字想象,品味艺术之美1、根据学习单的提示,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学习单:先朗读本段,画出兄妹俩联想和想象的内容。
再借助关键词句,想象三幅画面,体会旋律的美妙。
最后小组合作填一填。
小组汇报,师小结。
2、生听旋律,走进3幅画面。
3、生配乐朗读,师总结写法4、对比阅读,生朗读后,师引导孩子们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重要。
5、师生合作朗读6、积累背诵三、聚集对话,感受心灵之美默读课文2-8自然段,聚集人物的三次对话,从中寻找答案。
1.对话一:盲姑娘和哥哥(手足之情)贝多芬听到哪句话时开始心动了呢?生朗读说感受。
2.对话二:皮鞋匠和贝多芬查找相关资料生朗读说感受。
3.对话三:盲姑娘和贝多芬盲姑娘和贝多芬之间的对话,这次对话对贝多芬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指导朗读,体会盲姑娘的情感和贝多芬的情感。
品读三次人物对话,走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4.体会创作环境关注第8自然段。
生朗读后谈感受。
四、布置作业1.听一听德彪西的《月光》,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它与《月光曲》的不同。
2.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模仿第9自然段的写法,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月光曲艺术美心灵美《月光曲》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主题:《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钢琴学习中的经典曲目《月光曲》展开,通过对曲目的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2. 曲目分析与解读在第二课时中,老师首先对《月光曲》的曲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从曲目的调性、节奏、音阶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内在含义和表达方式。
3. 演奏技巧讲解在分析完曲目的基本结构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对手指运动、力度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出《月光曲》中的细腻情感和音乐表达。
4.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深入的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演奏时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曲目所要传达的情感。
学生们也在课堂上获得了实际的演奏指导,提升了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首曲目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富有内涵,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丰富。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立意也为我在学习钢琴时指明了方向,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这篇文章以从浅入深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经典曲目的内涵和演奏要点。
希望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体会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文章总结本篇文章对《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文章还共享了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第二课时中,老师还对《月光曲》的历史背景和曲目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这首曲目被视为古典音乐中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它成为了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月光曲》的教案及评析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光曲》的教案及评析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月光曲》,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欣赏《月光曲》全曲,了解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学习其音乐术语。
3. 深入学习《月光曲》的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魅力。
4. 练习合唱《月光曲》,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5.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发表对《月光曲》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
2. 欣赏《月光曲》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讲解音乐术语。
4. 深入学习《月光曲》的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魅力。
5. 练习合唱《月光曲》,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月光曲》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2.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发表对《月光曲》的感悟。
3. 分析《月光曲》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光曲》的了解程度,包括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学生合唱《月光曲》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协作能力。
3. 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月光曲》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评课稿第一篇:《月光曲》评课稿《月光曲》是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曲,这首曲子已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名曲之一,广为演奏和传唱。
下面我们来评述这首曲子。
首先,我们来分析曲子的结构和主题。
这首曲子采用了自由的三部曲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是安静而神秘的前奏,曲调优美,氛围很有诗意。
第二部分则是激情四溢的主题,热情洋溢,旋律优美动听。
最后一部分则是舒缓而深沉的回旋曲,让人心情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其次,我们来探讨这首曲子所传达的情感。
这首曲子通篇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充满了对自然、对爱情、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曲子像是在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令人心驰神往。
最后,我们要赞扬弹奏这首曲子的演奏者。
弹奏这首曲子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演绎能力,演奏者要通过精湛的技艺,在音乐中表达出情感,传递给听众。
我们要由衷地赞扬他们的表演和艺术成就。
总而言之,《月光曲》是一首优美、浪漫、充满情感的钢琴曲,其音乐风格、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世界音乐文化的杰作。
第二篇:《月光曲》评课稿今天我们要继续评述《月光曲》这首钢琴曲。
上一篇文章我们分析了曲子的结构和主题,以及所传达的情感。
本篇文章我们将从音乐表演的细节和演员的表现入手,更深入地探究这首曲子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演奏技巧。
这首曲子的难度极大,弹奏者需要掌握多种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前奏部分需要轻柔、深情地弹奏出歌曲的情感,而第二部分则需要精湛的技巧和快速的手指运动,才能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欣喜和充满活力的情感。
最后的回旋曲则需要舒缓而悲壮的弹奏,才能表达出曲子所包含的情感和故事。
其次,我们要同样重点讨论的是演员的表现力。
弹奏《月光曲》需要强大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动人的音乐表达,向听众传达曲子所包含的情感。
要实现这一点,演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把自己的心灵与音乐融为一体,向观众传递出强烈的情感体验。
《月光曲》评课
《月光曲》评课王老师继《再见了,亲人》之后,又给我们呈现了一篇饱含着激情的范课,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让我更多地反思自己的课堂。
下面就本堂课的几点成功,几处商榷,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成功之一:王老师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朗读指导。
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范读、试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老师在听到学生读描写月光的语句时,不是很动情,教师告诉学生,要朗读出感情来,老师有诀窍,即:节奏上要有快有慢,力度上要有轻有重,音调上要有高有低,然后老师展示了范读,这个范读很有必要,不但给学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为整个教学铺下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整堂课,老师的范读及学生的朗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也正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成功之二:教学设计新颖王老师不是按照惯常的顺序从第一段一直讲到文末,牵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把课文的重点段提溜出来,深入理解。
学生感悟了意蕴深远的月光曲,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月光曲创作的原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功之三:让学生板书上一节公开课,王老师也让学生下来板书,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美滋滋地板书在黑板上,也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商榷一:让朗读更深入,让板书更完满王老师那种直接奔第九自然段,直接朗读,有没有架空的感觉?即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月亮升起,音乐舒缓,正表现了贝多芬听到茅屋传出来的钢琴声弹的是他的曲子时,内心受到了触动,而月亮升高,音乐刚健,表现的是他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为妹妹的善解人意而感动,而风卷云涌,音乐激昂,表现的是他遇到知音,为穷苦人感到愤懑的心情。
在这里是不是说,直接奔第九自然段不妥,并不是,可以这样处理:讲授第九自然段,欣赏月光曲时教师可简单板书:徐缓——刚健——激昂。
当学完前面几个自然段后,老师的板书可以是:触动——感动——激动。
这样上下一一对应,让学生明白贝多芬创作《月光曲》不是凭空想象,于是课文的难点便随之突破:他正是在与兄妹俩的接触中深受感动,又凭借当时清幽的月光的联想,才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_六年级语教.doc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_六年级语文教案评析:虚实结合描写的好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只要学生感受到了,体验过了,让结论融入了一段积极投入过的生命成长历程,结论才会有生机,才会从文本走进心灵。
环节四:换月移情,写出个性之思师:倾听着这动人的钢琴曲,有人联想到的是一马平川的稻海,绵延起伏的梯田;有人联想到时而平缓、时而绵延、时而汹涌如潮的沙丘;有人联想到的却是一场潇潇秋雨。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联想到什么呢?师:请静心细听,安神默想,并动笔写一写。
生: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油菜花地,特别平坦;有小风的时候,油菜花地就有了波浪;吹大风的时候,油菜花地就有大波浪。
师:我想借你的文章读读。
我静静地听着,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油菜花地,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黄地毯,又像是一片无垠的金色的湖;起风了,湖里微波荡漾,你摇我曳,你挨我挤,浓浓的香味也在柔柔地流动着;风大了,花涛起伏,连绵不断,汹涌如潮……师:同学们,听出有什么不同?生:您的文字更具体更美了。
生:您用了不少比喻句、四字词语。
师:好文章是读出来的,你读着读着,觉得画面感不强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添一添,改一改。
评析:本环节里,教者假借他人听曲的不同联想启思,借诵读点拨强化“画面感”对于写好联想的意义。
读与写始终互融、互促、互补,这是高段语文应有的语文意识。
环节五:借月拓思,开启实践之门师:《月光曲》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回去以后不妨再听听,也可以听听中国的民族音乐《百鸟朝凤》,也许,你又会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
评析:学生体会到了联想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写出千姿百态、灵动韵味的联想。
但是,联想作为一种写作技能,又非可以一蹴而就的。
因此,走进生活,走进音乐大世界,继续倾听与联想,是十分必要的。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是著名钢琴家贝多芬的作品,是他的钢琴奏鸣曲第14号。
这首曲子常被称为《月光曲》是因为它的音乐氛围给
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就像是深夜中月光下的景象一样。
《月光曲》以一个平静而沉思的开头开始,由低音部的单调的音符构成,仿佛是一种呢喃的声音。
然后,曲子逐渐转向了变奏,并且通过不同的音乐技法,如和声的变化、音符的断奏等,创造了一种回旋律的效果,让人感觉仿佛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除了音乐结构的巧妙之外,《月光曲》的曲调也非常特别。
它使用了降C小调,这是一种带有寂寥和忧伤的音调。
整个曲
子非常柔和,并且有着浑厚的音色,给人一种安静而温暖的感受。
同时,它的音乐旋律也非常简洁明了,使听众更容易被这首曲子所感动。
事实上,《月光曲》是贝多芬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生活后创作的。
当时,贝多芬身患重病,失去了许多亲朋好友的支持,生活也异常困苦。
这样的背景下,《月光曲》可以说是贝多芬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也是他在孤独和痛苦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的过程。
因此,当我们聆听这首曲子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坚强和勇气,同时也能感悟到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之,《月光曲》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它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安静而
神秘的世界。
它不仅展示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才华,同时也传递了他作为人的情感和心境。
无论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还是一个普通的听众,我们都可以从《月光曲》中感受到美和力量,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评课稿XX小学 XXXXXX年9月14日上午,有幸聆听XXX老师执教的《月光曲》课,总体感觉教师激情、学生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堂流程等都做得比较好,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我对于这一堂课的评价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此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整个教学流程、教学思路十分清晰。
2.整堂课学习目标要求十分明确,学生能够根据目标开展学习,教师能够按照目标要求答成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突出,训练有素,能够让听课者,能够让学生搞得清楚此堂课,正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4.整堂课上“读”的功夫很到位,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
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5、整堂课基本做到了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学生说的关键点、找准关键词进行分析交流,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训练。
二、不足之处:1.整堂课突出了重点,显现不出难点,看不到去破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月光曲》一课,难点在于第九自然段,在于体会《月光曲》的意境美,但是由于在课文重点部分花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在课堂的后半段就特别“赶”,导致在难点部分学习是草草收兵,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课堂开篇的“月光曲”音乐导入值得斟酌,耽误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品味音乐之美,但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听者无法感受那么优美的旋律,至于说六年级的小学生,真是不知他们听懂了没有。
若是将此处音乐放在第九自然段教学时作为突破难点的一种手段,那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3.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生怎样记笔记,导致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课本“干干净净”,至于课后能记住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4.整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以至于有了读,有了思,也有了听与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训练很是值得商榷的。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评课稿月光曲评课稿(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月光曲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曲评课稿 1今天听李老师的课,我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四十分钟转眼就过去了。
首先对李老师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堂精彩的课堂表示感谢。
从她今天的课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思路及教学理念。
从整堂课来看,她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文挖掘特别到位。
尤其是她的板书令人耳目一新,设计鲜明独特,体现了文章的重难点,让人一目了然。
可是我们每个人不一样,所承载的思想也不一样,我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教学思路,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已知、未知、须知。
在本堂课中,字词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节课已经学过的,是已知的内容,我们不必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我大概记录了一下时间,你的复习一共用了八分钟。
我想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这个已知的部分时间可以省一些出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字词的复习在这里不是说不要,是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
其次,《月光曲》创作过程是未知的,而这个过程以及课文内容分为实在事物描写与事物引起联想的部分是须知的。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突出这个重难点。
在这个部分中我有一个自己小小的想法,在课文从字词的复习到主要内容的复习下,我们顺理成章的过渡到《月光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于是就有了第一部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欣赏李老师教学分析穷兄妹俩与贝多芬交流的这个部分,在这里过程中,她把贝多芬与他们的相遇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分解为三个部分:听见琴声,心里触动;听到谈话,心里感到;遇到知音,心里激动。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一、引言在音乐教学中,“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目,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探讨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析。
二、技术评析1. 演奏技巧的培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指法灵活性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练习音阶和琶音等基本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曲目中的琶音和转位和弦,使得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2. 曲式结构的理解除了技术上的培养,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曲目的曲式结构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分析“月光曲”整首曲子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掌握曲子的整体结构,使得演奏更具有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情感表达的引导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和理解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使得演奏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老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对曲子进行自由演绎,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在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应当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技巧、分析曲式结构和引导情感表达,学生已经在逐渐驾驭这首曲子,并开始在音乐表达方面展现个人特色。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曲目,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这首曲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表达。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尾声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们不仅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为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兼具提供了有益的探讨与指导。
知识文章全球信息网:(文章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撰写的文章内容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五、情感表达的加强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者反思及评课交流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者反思及评课交流[教学实录]一、回忆导入,读文入境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大伙儿回忆一下,月光下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他什么缘故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又弹了一曲?生:贝多芬散步时,听到有人弹自己的曲子,感觉好奇。
他走近茅屋,从盲姑娘和哥哥的谈话中,,明白姑娘钟爱音乐,很有音乐天份,可是家里穷,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买不起。
贝多芬感觉他们很可怜,很同情他们,他想应该进去给他们弹一曲。
(师板书:好奇、同情)师:哦,仅仅是出于同情吗?生:不是的,皮鞋匠因为家里穷,不能知足妹妹的要求,内心很难过。
妹妹很善解人意,能体谅哥哥,忙反过来安慰哥哥,这种亲情是何等宝贵。
贝多芬被他们深深感动了,因此知足了他们的要求。
生:我感觉,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时,是出于个人同情心;弹第二首曲子,是出于对有盲姑娘如此一个特殊的音乐知音万分兴奋,而且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才有了再弹一曲的冲动。
(师板书:兴奋)师:说得好!这些同窗能斗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念书就该如此。
是什么样的话语,什么样的情境,让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发生如此的转变呢?让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体会体会。
(师领读,生串读课文第一部份。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师:碰到了如此一名特殊的的知音,贝多芬兴奋万分。
他为盲姑娘弹的第二首曲子确实是——生:《月光曲》。
师:那时,茅屋里是如何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俩带来了什么?请同窗们认真读读传奇的第二部份,边读边想象文中所刻画的画面;读懂了什么,动笔在书上写一写。
(学生自由读文、想象、作批注;师巡视,关注念书情形)师:同窗们通过认真念书,有了自己的试探,把你想象到的、体会到的说出来,和小组同窗交流交流。
有不睬解的,也提出来一路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师巡视,参与)师:(点击,出示画面)现在,茅屋里是如何的情景呢?谁情愿来描述一下?生: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音乐背景和作者介绍;2.学习第二部分乐谱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随感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月光曲》音乐背景和作者介绍;2.第二部分乐谱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月光曲》的音乐背景进行深入了解;2.学生能正确理解并演奏第二部分乐谱。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音乐背景和作者介绍(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月光曲》的音乐背景和作者贝多芬的简介,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第二步:第二部分乐谱演奏技巧(3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二部分乐谱,并重点介绍其中的节奏、速度和音符变化等内容;2.教师演示正确的演奏技巧,学生模仿并跟随演奏;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
第三步:小组演奏及反馈(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奏,展示自己的成果;2.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音乐情感;3.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共同进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活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奏活动。
然而,在小组练习和演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需要加强学生对乐谱的理解。
在第二部分乐谱的演奏技巧环节,部分学生对音符变化理解不够清晰,导致演奏不准确。
下一次可以增加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更加熟悉乐谱内容。
2.需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虽然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但有些学生在组内表现过于依赖他人,缺乏主动性。
下一次可以加强小组分工合作和互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只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导读:本文《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 辛晓明李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
教学目标1.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式朗读课文。
积累有关字词,背诵第9自然段,习得积累方法。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教学过程环节一:扣月抓词,感受月景之美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月光曲》这篇课文。
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可以缺少关于月光的描写吗?(不能)这叫篇中扣题,具体描写。
师:课前让大家找出描写月光的段落,抄写与月光有关的词语。
描写月光的段落是哪些段落?(第8、9自然段)师: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光有关的词语。
提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
(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浪花雪亮、接连涌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听写?师:字写得怎样?生:我觉得他的笔画写得很有力,像毛笔字一样有提笔、有顿笔。
生:我觉得他的间架很合理,很好看。
师:间架决定汉字的整体感觉,甚至比笔画更重要!师:(课件出示语段)同学们,这都是与月光有关的词语,谁来读一读?师:渎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
还有谁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
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
来,带着你的想象读。
评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并不是绝对局限于课后框定的几个字与词,积累的意识与态度决定积累的厚度与高度。
当然,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积累不是一个割裂的局部,而是课堂言语实践场里的有机部分。
《月光曲》评课稿
《月光曲》评课稿二位开课者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展开学习的。
今天,我从“看两位”,即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评课。
张老师:1.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凸显。
以往的课,我们过分看重教者,而现在的课,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
在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个能说会道,说得头头是道,都有自己的深刻感悟,都有自己的见解。
每个学生都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没有雷同,而且都说得非常有好,有许多的思维火花在碰撞,这只有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现。
可见张老师与学生是打成一片。
给学生以敢说、爱说、想说的平台。
而学生的写也写得语句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张老师平时训练的力度和功夫有多深。
而且整节课教师的导语设计,板书设计以及刚才的说课都体现了张老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丰厚的语文底蕴。
实在是有其师必有其生,令人羡慕。
2.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处理本节课学生大都能说得一步到位。
可是有些课堂生成的东西,学生生成的东西。
例如学生说道“意境”,如果前面文本处理不够,老师引导到位了,那后面“意境”就好理解。
但如果在我们前面还没到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抓住“意境”,让学生描述想象,那么三个画面图出示。
这样意境,节奏,感情三者一体体会了……这时,张老师说:“把你们悟到的再读读。
”结果老师安排全班齐读,这时是否是安排个别读或者学生自由读会更好?另外,展示学生写的小练笔时,老师应该加以点评。
这时张老师好像没有倾听,就只是让学生读。
3.谈板书设计我们的学生还是太小哦啊,我还是觉得板书应该更多地来源于课本,帮助理解课本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纲挈领。
总之,这节课是说得尽兴,写得尽情,无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语用地位摆得很正,很强。
学生充分地说与写,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魏老师:这节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强。
1.复习巩固进行串问,这里充满中学色彩。
这时的串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我觉得也要板书,如听(触动)——看(感动)——弹(激动)——为下文学习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原因和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做铺垫,也为了板书的完整性。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课后反思回顾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备课不但要理解教材,更要精于设计,通过设计来一步一步把难点解决。
《月光曲》一课,是一篇难度较大,感情很难体会的一篇文章。
课文里的曲子所包含的意思没有直接描写出来,而是通过盲姑娘和皮鞋匠的联想而透露出《月光曲》的意境和内容。
要让学生感悟出《月光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重点是渗透一个“美”字。
反复推敲品味语言美,准确朗读表达声韵美,还有故事中体现出来的人格上的崇高美,以及《月光曲》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美。
这些,都要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在课堂上,我直奔课文重点,让学生体会乐曲意境,让学生听音乐后勾画描写皮鞋匠听音乐联想的文字,反复朗读,反复体会,放多媒体月光下平静的海面,波光鳞鳞的海面,波涛澎湃的大海让学生体会这仅仅是景色的变化吗?兄妹俩为什么如此心潮澎湃?贝多芬此时为什么能创作出月光曲呢?在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后,又回过头来让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反复推敲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作曲根源与茅屋中清幽的环境相关,与皎洁的月光相关,还与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情分不开。
所以,贝多芬触景生情创作了《月光曲》。
因为设计环环相扣,这个难点突破的较为顺利。
在教学这个课时,我比较注意到了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
比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韵的美,我创设情景氛围,激发情感,让学生先听《月光曲》的片段,再写一写听后的感受。
再如,欣赏了第九自然段的事实与联想后,让学生以《荷塘月色》为题,写一个事实与联想结合的小片段。
小练笔的出发点很好,但也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比如,在写听《月光曲》后的感受时,因为引导得不够到位,也因为对学生水平的估计不够到位,导致有的学生局限于课文的描写,所写内容和教材雷同;有的同学想象得过于丰富而远离了曲子本身的内涵。
能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同学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情感感悟联想——《月光曲》(第二课时)评课
音乐情感感悟联想
——《月光曲》(第二课时)评课
《月光曲》文词优美,感情细腻,意境深远。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距今几百年,地点相距几万里,加之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比较困难。
在这节课上,李教师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音乐
从课前李老师有音乐导入,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
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而充分投入。
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欣赏音乐。
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语如音符,拨动心弦。
导语:同学们,艺术能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能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过渡语:是啊,面对双目失明的少女,面对这位虽然残疾却深爱音乐的姑娘,贝多芬仿佛找到了音乐上的知音。
结语: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他动听的音乐,还有他卓越的才华和善良的爱心啊。
让我们再次朗读第九段,铭记他创造的月光曲吧!
情感
双线共行,情情共鸣。
今天听到的虽然是第二课时,但我们很容易回顾出第一课时的情形,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不仅抓住了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一条明线,而且还紧紧抓住课文的一条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暗线。
这条文脉由盲姑娘的感情发展(对听演奏的渴望——听了演奏的满足——知道是贝多芬的喜出望外——聆听《月光曲》的幸福)和贝多芬的感情发展(对兄妹俩的同情——
遇到知音的激动——用《月光曲》抒发情感)交织而成的。
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问题的预设,始终紧扣行文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赞美贝多芬热爱人民,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感,水到渠成。
释放情感,强化朗读。
李老师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
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读句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感悟
心灵对话,促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
”
在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当问到盲姑娘渴望听到贝多芬弹琴时是怎样想,听到贝多芬弹琴后又是怎样想的时候,学生就主动地举手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李老师就顺势引导学生扩更深层次思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对话,不断地思考,就促进了学生的感悟。
联想
重视想象,激活潜能。
在教学中李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想象。
提问:兄妹俩从月光曲中看到了大海,我们能够从中听到什么呢?一起来听一听月光曲,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
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李老师把“音乐、联想、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得一清二楚。
而学生对这三者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来自于老师的讲解,他们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到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声中领略到了作者的情感,展开了自己丰富的联想;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联想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和情感的理解。
整个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在这种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着审美的乐趣。
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