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的中西医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迷的中西医诊治
昏迷的中西医诊治
一、概述
昏迷是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身或周围环境,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昏迷既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又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后果,如急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中毒及电击、中暑、缺氧、高原病等均可引起昏迷。以颅内病变和代谢性脑病所致者最常见(占70%)。本病可以出现心、肺、肾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应尽早送至医院给予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开展相关检查,及时开展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病毒细胞系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检测碳氧血红蛋白有助于CO中毒的诊断,尿常规异常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急性尿卟啉症,疑似肝昏迷病人查血氨及肝功能,血糖及肾功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尿毒症昏迷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诊断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导致昏迷。并应同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救治。
中医认为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种危重证候,属心脑之证。《内经》述:“心者,精神之舍也,心藏神,心者神之变也。”即精神、意识和思维均与心有关。“心主神明”,“头为诸阳之会”,脏腑清阳之气均上注于脑,而出于五官九窍。脑为髓海,元神之府,内寓神机,清窍为其出入之所,脊髓为其出入之枢纽。
心主血脉,行气血以上奉于脑,脑髓得养,神机如常。若外感疫疠之邪,毒热内攻,或内有痰瘀火毒,致使气血阴阳逆乱,皆可扰动心脑,致窍络闭阻,神机失用,发为昏迷。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时疫、热毒内攻,内伤阴阳,气血逆乱,导致邪气蒙扰神窍,神明失司,或元气败绝,神明散乱。本病病位在心、脑,标在肝、脾、肺、肾四脏,病性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居多。常分为瘀血阻窍、阴竭阳脱、痰浊
蒙蔽及感受疫疠毒邪四型进行论治。本病证与现代医学中的“昏迷”含义基本相同,临床无论颅内外病因所致昏迷者,均可参照本病论治。
本病在历代文献中又常称作“神昏”、“昏聩”、“昏冒”、“昏蒙”、“昏厥”等,对其常用的描述有昏迷不醒、神昏谵语、卒倒不省、暴仆、神识如蒙、奄奄忽急、其状如尸等。中医认为昏迷是因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昏不知人,甚者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中,如中风、鼓胀、癃闭、时疫温病、厥证、痛证、中暑、中毒、消渴、肺胀、疫毒痢等病的危重阶段。
二、中医诊断标准和类证鉴别
(一)诊断标准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多可获得发病前相应的内伤杂病史,如中风、消渴、肺胀、喘嗽、血症、鼓胀、厥脱等;或有外感邪毒史,如中暑、急黄、疫毒痢等;或有误食、过服有毒药物及食物史;或有接触有毒气体史,如天然气泄漏、煤气中毒等;或有跌打损伤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或在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神志改变,轻者嗜睡昏蒙,呼之不应,重者昏不知人,甚者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临床上按神昏的浅深程度可分四个层次,依次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
神识恍惚:先见情感淡漠或情绪烦躁,继而辨知事物不清,恍恍惚惚,但强呼之可应,回答问题已不够准确。
神志迷蒙:为嗜睡朦胧状态,强呼之可醒,旋即昏昏入睡。
昏迷:为呼之不应,不省人事,二便不能自制。
昏愦:即昏迷之甚,不仅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也无反应,常伴目正睛圆,口张目合,舌卷囊缩,汗出脚冷,手撒遗尿,鼻鼾喘促或气息微弱等绝证。
神昏伴高热,谵语,烦躁,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红绛而脉细数,病在心、肺,为热陷心营。
神昏而呈似清非清,时清时昏的状态,伴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苔腻而垢浊,脉濡数,病在心、肺,为痰蒙神窍。
神昏以谵语烦躁为主,伴日晡潮热,腹满疼痛,苔黄燥,脉沉实,为阳明腑实,热扰神明。
神昏以谵语如狂为主,伴少腹硬满急痛,唇爪青紫,舌绛,脉沉细而涩,为瘀热交阻,热入血室,病及心、脑。
神昏以昏迷不醒,或昏而时醒为主,伴黄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胀如鼓,舌绛苔腻,为肝胆湿热,内陷心营。
神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伴肢体抽搐、鼾声痰鸣为特征,为肝阳暴涨,引动肝风,上扰心、脑,神明不用。
神昏发生于大失血、大吐泻过程中,为元气败绝,神明散乱。
3、辅助检查
依据病情开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般应先做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必要时再依病情开展相关的特殊检查,如脑脊液(CSF)、动脉血气分析、CT、核磁共振(MRI)、碳氧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内分泌功能及有毒物质血药浓度测定等。
(二)鉴别诊断
1、厥证
厥证发作时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短时间内可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症;而昏迷发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短时间内不易苏醒,醒后常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或有偏瘫、言语不利等症,可资鉴别。
2、多寐
又称多眠、多卧,现代医学称之为发作性睡病,表现为在不可能入睡的情况下进入睡眠状态,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但无神志障碍,易被唤醒,可与昏迷鉴别。
3、癔病
癔病为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以青壮年女性多见,表现为阵发性意识范围缩小,可有缄默、昏睡状态,甚至出现强直性昏厥,可自行
缓解,或经暗示治疗后缓解,无明显后遗症,可反复发作,但发病前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
4、嗜睡
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处于睡眠状态,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如不继续对答,又进入睡眠。
5、昏睡状态
处于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作简单模糊的回答,很快入睡。
6、意识模糊
或称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较明显的是错觉,幻觉少见,情感反应与错觉有关。
7、晕厥
是由于一时性全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丧失而倒地。一般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很快恢复。
三、西医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病史
详细的系统病史回顾多可获得相关的疾病病史及昏迷的诱因。
2、临床表现
(1)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四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中度昏迷:对痛刺激的反应消失,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
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