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古意大利—丝绸之路的两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古意大利—丝绸之路的两端
中国和意大利同属历史悠久的伟大文明古国,中意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是东西方最早有了交往的两个国家。最早东西方交流的纽带正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的一大贡献:丝绸,而丝绸之路的两端就是当时的两个世界大国- 中国与罗马。这条大路不仅为罗马和整个西方带来了珍贵的丝绸,还带来了冶炼等高超技术以及大黄,桂皮等药材和香料,当然还有遥远东方古国的文明信息。对中国来说,丝绸之路也成为一条面向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通道。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罗马就掌握了对方的一些信息,古罗马科技名著《自然史》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说那里“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后织成锦绣绮,贩运至罗马”。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诗人维吉尔也描写过中国的丝绸,贺拉斯则记载过中国的弓箭。当时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或“丝利加”。意谓“产丝之地”。
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可能是由于“秦”的强大,罗马马当地的发音习惯不相符,即在最后加了个元音a。就成了:人改用“cin”(“秦”)来直接称呼这个丝绸大国,但这个发音与罗马当地的发音习惯不相符。即在最后加了个元音a,就成了China。不仅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其他国家也跟着这样用,称呼中国。英文的China无疑是从Cina演变而来的。
我国的《后汉书》则称罗马为“大秦国一名犁犍......地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而衣文绣......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置三十六将,皆会议国事。其人民皆长大平直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将罗马的强大豪华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提到“水精” 即玻璃,可见了解之详尽。
丝绸之路使丝绸这一高级面料在罗马大行其道,恺撒穿着绸袍出现在剧场,当时被认为是奢侈至极,导致罗马贵族竞相效仿。罗马出现了专门出售中国丝绸的市场,甚至因贵族们大量购买而出现了国库资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罗马自然想直接沟通,双方都进行了巨大努力。
在文化交流方面,最突出的事是希腊罗马的古典风格也借丝绸之路传到我国。从新疆的克孜尔,库木吐喇直到敦煌,大同的云冈,洛阳的龙门等石窟艺术宝库以及菩萨,飞天的形象和藻井佛龛的形状等,都可看到西方古典传统的影响。
前些年,山西发现过公元14〜275年间的罗马钱币,这更是两个文明古国交往的实物明证。在越南等地发现了古罗马钱币、商物等,印度南部东海岸还发现一座商站遗址,其中有许多由罗马商人等经营的货栈,商行,遗物中还发现大量来自罗马的陶器和希腊双耳罐以及罗马帝国的钱币。这个罗马商埠在印度东岸而不是在西岸,正是同中国贸易的证明。这些都表明,中国和罗马的交往通过印度等地十分频繁。
从公元5世纪起,中国与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大规模地开展贸易,安提阿克是中国和拜占庭贸易的中心,也是中国商人到达的最西站,丝绸之路的西端通过安提阿克伸向拜占庭。到了公元6世纪,中国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群雄割据,政局混乱。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来华,将蚕子和桑枝藏在手杖的竹节中偷偷带回国,终于完成了600多年没有完成的“使命“,偷窃了植桑养蚕技术,养蚕业传到欧洲。意大利至今仍是欧洲主要丝绸出产地。至今桑树在欧洲依然是罕见的。
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后,一度中断了的东西方交流重又兴盛起来。那时从欧洲到东方,均需通过地中海中部,意大利由于地理上的便利,
成为东西方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在很长时期内,威尼斯在与东方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里最先成功地在欧洲仿制了染色软质的中国瓷器。1585年,佛罗伦萨也设厂制造蓝花软质瓷。1627年比萨瓷工制成了软质青花瓷碗,先是阿拉伯蓝色,后来又模仿中国青花,并由那里传到了到荷兰和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