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浅析景德镇市酸雨气候特征的论文

关于浅析景德镇市酸雨气候特征的论文

关于浅析景德镇市酸雨气候特征的论文关于浅析景德镇市酸雨气候特征的论文引言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1]。

截至 2012 年底,我国气象部门已经有 357 个酸雨观测站了,据监测数据表明,我国酸雨区主要范围覆盖华南、江南、华东和华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东北和新疆的部分地区。

近年来,国外发达国家在研究酸雨来源和大气污染物迁移机理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缔结国际性公约,将缓解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地面臭氧纳入集成的统一战略。

而我国在酸化模型的应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酸雨研究注意气候特征、季节变化与发展趋势。

徐梅等[2]对京津地区的酸雨研究指出:酸雨频率秋冬高,而春季和初夏低,2002 年以前酸雨状况有所改善,2002 年以后酸雨状况日趋严重。

黄蕙青等[3]在对广西酸雨研究表明:广西频率较高,酸度较大,夏半年酸雨频率较低,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

酸雨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和锋面,约占广西酸雨的76%,而其它天气系统造成的酸雨所占的比例为24%。

巴金等[4]在对重庆地区酸雨研究表明:酸雨在冷季(秋、冬)较暖季(春、夏)要强。

西南部降水酸性较强,受污染程度也较严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东北部大多为弱酸性降水,且受污染程度也较轻,但是日趋酸化和污染加重的趋势却较明显。

季节变化尤为明显。

其中夏秋两季 PH 值的明显减小是其近 10 年来酸化加重的主要原因。

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被应用于酸雨的控制,但由于酸雨不断加重和酸雨问题的复杂性,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酸雨污染影响因素主要受到致酸物质的排放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及土壤碱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致酸物质的局地排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5-9]。

我国主要的能源仍然是煤,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和汽车用量的增多,导致目前酸体物比例的变化和排放量的增长,据预测,到2020 年我国酸雨区将继续扩大,降水的酸性继续升高,我国的酸雨研究与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有多大 小论文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有多大 小论文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有多大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亲身体验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同时探究不同浓度的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体会到酸雨的危害是慢慢积累的,需要提前预防。

【问题的提出】
酸雨是一种有腐蚀性的雨,它可以把木头、甚至石头都给腐蚀了。

我问爸爸你见过真正的酸雨或酸雨腐蚀物品的现象吗?爸爸说:“我没看到过真正的酸雨,因为酸雨不是一次性立即见效的。

”对啊,我也没有见过。

那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亲眼看到酸雨的腐蚀性呢?今天我和妈妈就来模拟这个实验看看酸雨对植物的伤害。

【实验方案设计】
自然水中加醋模拟酸雨,加不同量的醋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拿六片大小相似的冬青树树叶分别放到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酸雨中,每天观察树叶的变化。

【实验材料的准备】
食用醋、一样的自来水6杯、一样的树叶6片
【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记录】 (1)取6杯相同多的自然水;
(2)设置六组:①清水②清水加三分之一勺醋③清水加二分之一勺醋④清水加一勺醋⑤清水加二勺醋⑥清水加三勺醋,并帖上标签 (3)把6片大小相似的树叶分别放入上述6个杯中
把6片树叶分别放入杯中
观察中
配制不同浓度的酸雨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1小时后 12小时后黑点(照片显示不出来)
【实验结论和感想】
通过本实验,我知道了酸雨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并且酸雨浓度越大,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性就越大,
酸雨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多使用燃煤引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预防酸雨,如果酸雨的危害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之后,再去防备就来不及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预防酸雨,保护环境吧!
20小时后黑点。

酸雨论文

酸雨论文

酸雨的危害及污染治理关键词:酸雨、生态系统、森林、危害引言:当前,人类面临着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问题。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一、酸雨的名词解释及形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雨水的种酸。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吨,二氧化氮的5000万吨,由此可见,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二、酸雨的现状目前,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发达的国家想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国家经济水平有更好的发展,于是矿物的燃烧越加严重。

而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则更是有过之而不及,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煤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和燃烧,这些必然造成了现在酸雨范围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强,毋庸置疑,越来越的矿物燃烧已经使得酸雨超过了临界负荷。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酸雨现象。

在欧洲,据大气化学网近20年的连续观测,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雨水的酸度每年以10%速度递增,土壤酸度增加了3~5倍;在北美,降落PH值为3~4的强酸雨已司空见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曾出现最严重的酸雨记录PH值为1.5;俄罗斯西部地区酸雨的PH值也为4.6~4.3。

酸雨亦席卷亚洲,如日本、印度南部和东南亚等国也在降酸雨。

以前酸雨仅限于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已发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

酸雨论文

酸雨论文

酸雨的危害及污染治理关键词:酸雨、生态系统、森林、危害引言:当前,人类面临着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问题。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一、酸雨的名词解释及形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雨水的种酸。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吨,二氧化氮的5000万吨,由此可见,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二、酸雨的现状目前,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发达的国家想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国家经济水平有更好的发展,于是矿物的燃烧越加严重。

而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则更是有过之而不及,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煤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和燃烧,这些必然造成了现在酸雨范围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强,毋庸置疑,越来越的矿物燃烧已经使得酸雨超过了临界负荷。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酸雨现象。

在欧洲,据大气化学网近20年的连续观测,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雨水的酸度每年以10%速度递增,土壤酸度增加了3~5倍;在北美,降落PH值为3~4的强酸雨已司空见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曾出现最严重的酸雨记录PH值为1.5;俄罗斯西部地区酸雨的PH值也为4.6~4.3。

酸雨亦席卷亚洲,如日本、印度南部和东南亚等国也在降酸雨。

以前酸雨仅限于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已发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酸雨的危害说明文中学作文5篇

酸雨的危害说明文中学作文5篇

酸雨的危害说明文中学作文5篇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显而易见。

因为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植物难以生长。

其次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因为春天,大多数植物刚刚发芽,而这些嫩叶往往经受不住酸雨中的二氧化硫的冲洗,容易发生病虫害或干枯而死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据调查,重庆市南山上的马尾松死亡率高达60%。

作文其次,酸雨对人类本身健康的危害尤为突出。

据美国政府1980年的推算,占全国死亡总数的2%。

即相当于全美国有51000人死于大气污染。

据我国一项15年的跟踪研究显示,重庆市中心肺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居全国几个特大城市之首,这其中,尤以老人和小孩受害最大。

原因之一是重庆是酸雨密集区。

酸雨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全面侵袭,对人体健康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危害,然而通常情况下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一是经皮肤沉积而吸收,对人体造成伤害;二是经呼吸道吸入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此外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金属,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三是来自地球表面微量金属的毒性作用,酸雨沉降于地球表面后,受地质因素影响,会从土壤和岩石中溶滤出一些金属,其中至少有铅、汞、铝三种,这是酸雨对人类健康最可怕的潜在危害。

还有,酸雨对人类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我国的四川重庆市早被中外专家列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早在1993年,重庆市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这里的酸雨频率已高达80%,全年酸雨的PH值平均为4.38,最低值为2.8。

在酸雨的危害下,整个城市建筑灰暗脏旧,汽车公共设施锈迹斑斑,土壤酸化、农作物质产、病虫害加剧,树木成片死亡。

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重庆市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元。

在国外,酸雨同样成为人类的“无形杀手”。

据1984年美国政府在一份名为《酸雨与大气污染的转移》报告中指出,在调查的17059个湖泊中有9423个受到影响,2993个受到严重危害。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排放酸性气体SO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书中记载到“严重时1加伦(约4.5升)雨水中含有2-3格令(1格令等于0.065克的酸)。

因此植物和白铁皮全都很快地烂掉了,连石头和砖瓦也变得疏松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说英国制造的二氧化硫气体。

酸雨的论文

酸雨的论文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的活动,造成土壤徽生物群体发生生态系统的混乱,抵御氮的固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由于酸雨的危害,欧洲许多国家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死亡,尤其是德国西部的森林受害最为严重,全国约有50%的森林受到酸雨的破坏。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4.5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电厂坚决限产甚至停产。
4.6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要求,有效实施排污总是收费和新的收费标准,以后要继续提高二氧化硫排放收费标准,使之逐步达到或超过污染物治理成本,促使企业治理污染。
最后社会和公民也应采取措施:处处节约用电、支持公共交通、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支持废物回收再生。
3.4酸雨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例如,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年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自从50年以来,几十年间有的已被腐蚀得面目全非。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名城雅典,保存着许多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金属像和石雕像,近十多年来多被慢慢腐蚀。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南方某地属于酸雨区,有一块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50年前字迹尚清晰,现在已一片模糊,这说明此事与近40至50年间的酸雨现象有关。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

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论文

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论文

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铜陵市,一个依山傍水的唯美城市。

在他们祖辈的影响中铜陵过去是那么的美丽,没有成天对天发出怒吼的吐着黑色“毒气”的大型烟囱,没有整天轰鸣的大型工厂。

不需要任何过滤废水的工厂,因为那里不需要工厂。

人们每天早上起来都可以嗅到新鲜的空气,每天都可以喝到最干净的清泉。

他们整天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整天呼吸着牛奶般的香甜、温润的空气。

一片片山,一道道河,农田接着农田。

他们在春天可以外出去享受春雨的缠绵,夏天可以感受暴雨的豪放,秋天可以品味凉爽的雨丝,冬天可以流连雪的浪漫。

可是如今......一切都改变了......昔日鸟语花香的山水城市,转眼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眼瞬间,铜陵已成为全国的“酸控”区之一,旧日的美丽从此荡然无存......使得现在的一切的,就是由于我们过度污染环境所得到的——酸雨。

酸雨的形成一般是由:二氧化硫+水蒸气,之后形成雨、雪、雹、雾、露,从而降下来。

二氧化硫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产生方式。

人为即人类大量燃烧含硫和氮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气体氧化物(酸性气体)到空气中,在降雨时,雨水与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弱酸,当PH值小于5.6时就形成的酸雨。

自然,则是火山喷发所带出来的二氧化碳。

酸雨依靠它的酸性,可以腐蚀各种材料,建筑与名胜古迹,可以加速金属制品,石雕品和建筑的涂层的风化过程。

铜陵市的第一,第二冶炼厂,化工总厂的周围的水泥电线杆上的水泥一层一层的脱落,雨中所含的酸把原本光滑的表面腐蚀成了一个一个平均为4毫米的坑洼。

电线杆上的铁架也因酸的侵蚀频频断裂。

中学生科技网酸雨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与硬件设施,它对农业的危害更加令人恐惧。

酸雨对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

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酸雨与环境论文

酸雨与环境论文

酸雨与环境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的发展,我们对矿石燃料的依赖不减反增。

对矿石燃料的利用不仅快速地提高了生产力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矿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会严重污染空气,这些污染物会给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形成酸雨后尤甚,它给生态环境和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污染酸雨形成危害防治措施Acid rain and the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people ore fuel dependence immortalization reverse increase. Use of fossil fuels not only quickly improvedproductivity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d our lives, but it also bring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solve. From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flue gases will be seriously polluted air, these pollutants will be to b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can not be ignored. Among them, the acid rain is seriously, it makes the ear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al economy brought serious influence and damage, how to control acid rain and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mation of acid rain, harm and preventionmeasures of acid rain.Key word: pollution acid rain formation damage measures酸雨的历史及定义1852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1817—1884,以下简称史密斯)做的一次演讲后来发表在《论曼切斯特文学与哲学协会会议论文集》上。

环境化学论文酸雨

环境化学论文酸雨

《环境化学》学校:南昌大学学院: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21学号姓名:时间:2014 年11 月18 日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摘要:由于工业和居民生活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造成的大气降水、地表淡水和土壤的酸化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尖锐问题。

【1】在我国,酸沉降对农作物、森林、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已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

因此,针对具体的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农、林业的危害损失,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改善我国酸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酸雨,酸沉降,SO2,脱硫,防治措施前言酸雨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酸雨是指酸性的大气降水,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沉降,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1]。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人第一次把酸雨作为国际性问题提出[2]。

在1986年第三届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就己将酸雨问题列为严重威胁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分部1999年8月27日发表的1998年度《中国环境报告》指出,酸雨是中国这个地球上人日最多的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40%(约384万㎞²)受到酸雨的危害,是继北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酸雨区[3]。

酸雨严重损害森林和农业,仅我国每年就因酸雨问题损失140亿元人民币。

由于自然条件下土壤极度酸化后是很难逆转的,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酸雨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必然会给人类生存、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一酸雨的定义及形成原因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环境化学论文酸雨

环境化学论文酸雨

《环境化学》学校:大学学院: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21学号:时间:2014 年11 月18 日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摘要:由于工业和居民生活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造成的大气降水、地表淡水和土壤的酸化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尖锐问题。

【1】在我国,酸沉降对农作物、森林、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已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

因此,针对具体的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农、林业的危害损失,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改善我国酸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酸雨,酸沉降,SO2,脱硫,防治措施前言酸雨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酸雨是指酸性的大气降水,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沉降,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1]。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人第一次把酸雨作为国际性问题提出[2]。

在1986年第三届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就己将酸雨问题列为严重威胁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分部1999年8月27日发表的1998年度《中国环境报告》指出,酸雨是中国这个地球上人日最多的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40%(约384万㎞²)受到酸雨的危害,是继北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酸雨区[3]。

酸雨严重损害森林和农业,仅我国每年就因酸雨问题损失140亿元人民币。

由于自然条件下土壤极度酸化后是很难逆转的,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酸雨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必然会给人类生存、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一酸雨的定义及形成原因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排放酸性气体SO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书中记载到“严重时1加伦(约4.5升)雨水中含有2-3格令(1格令等于0.065克的酸)。

因此植物和白铁皮全都很快地烂掉了,连石头和砖瓦也变得疏松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说英国制造的二氧化硫气体。

《2024年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范文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酸雨是一种因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为PH值低于 5.6的降雨,这种类型的降水会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和农业大国,其酸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酸雨问题、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并寻求防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国内酸雨研究的进展。

二、国内酸雨研究概况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酸雨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危害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等工业密集的地区。

而从分布特征看,不仅南方严重,北方某些地区也开始显现酸雨趋势。

三、酸雨研究进展1. 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研究对于酸雨的形成原因,国内学者们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污染物正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

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危害。

关于酸雨的分布规律,研究指出我国主要以华北和华南地区为主,同时近年来西北地区也有酸雨发生的现象。

2. 酸雨的危害研究国内学者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破坏作用。

首先,酸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其次,会改变水体的PH值,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最后,还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此外,酸雨还会对建筑物和各种金属结构造成腐蚀。

3. 防治策略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国内学者也在积极寻求防治策略。

他们提出,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同时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此外,还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在已经遭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应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以减缓酸雨的危害。

《2024年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范文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酸雨是现代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发展,酸雨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当前国内酸雨研究的进展,以期为未来的酸雨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酸雨的形成与危害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主要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水体、土壤、植被和建筑物的侵蚀破坏,以及影响人类健康。

三、国内酸雨研究进展1. 酸雨成因与来源研究国内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和观测,对酸雨的成因和来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排放、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其中,煤炭燃烧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生产。

2.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对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对水体、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酸雨会导致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对植被造成损害,影响生态平衡。

3. 酸雨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国内学者在酸雨监测与预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建立酸雨监测站,实时监测酸雨的pH值、电导率等指标,为酸雨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气象资料和化学模型,对酸雨进行预报,为防治酸雨提供了科学依据。

4. 酸雨防治措施研究针对酸雨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

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排放控制,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等。

此外,还研究了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减轻酸雨对环境的损害。

四、未来展望虽然国内在酸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酸雨成因、来源及影响的研究,提高酸雨监测和预报技术的精确性。

酸雨的危害作文500字

酸雨的危害作文500字

酸雨的危害作文500字篇一: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本文对酸雨形成及危害进行分析,旨在寻求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1引言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1]2酸雨的形成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

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

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硫化物、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由于是弱酸性,所以对生态环境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SO2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的O2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

[2]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点燃=SO2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2SO3+O2→2H2SO4(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化学论文酸雨

化学论文酸雨

酸雨问题的初探酸雨是指酸性的大气降水,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沉降,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酸雨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自近代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现以来,越来越成为人类不可忽视需要携手应对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酸雨区域的范围还是酸雨的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增强,预示着人类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处境,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目前, 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 北美和东南亚。

就以列举我国长江以南为例,长江以南由于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平衡之间的不协调,出现了连片的酸雨区域,在酸雨区域内,出现了湖泊酸化,渔业减产,森林衰退,土壤贫脊,粮菜减产,建筑物腐蚀,文物面目皆非等问题,情况相当严峻。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以我国为例,酸雨形成的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因而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由于酸雨除了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一,酸雨会导致人类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其二,溶解在酸雨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人类吃下这些东西以后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积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所关联。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全球如今正携手共同应对酸雨这巨大的挑战。

如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正式生效,这是多国共同应对酸雨这个国际性环境问题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治理酸雨的措施也不断改善,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燃烧后对烟气的脱硫、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资源等已经被各国施行。

关于酸雨的文献

关于酸雨的文献

关于酸雨的文献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降雨时酸性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酸性降水。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酸雨的形成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人类活动中的主要排放源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自然过程中的源包括火山喷发、生物排放和植物腐烂等。

这些酸性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水体和植被方面。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pH值,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酸雨还会使得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受到伤害,甚至引起水体的酸化。

此外,酸雨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也会造成腐蚀和损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接触酸雨会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二是酸雨降水会被人体吸入,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人体还可能受到慢性中毒的影响。

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工业和交通部门加强了排放标准,减少了酸性物质的排放。

各类工厂和发电厂使用了减少排放的技术,比如烟气脱硫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等。

此外,植树造林和绿化环境也被广泛推广,帮助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虽然各国在减少酸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酸雨问题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酸雨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同应对酸雨问题。

酸雨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的大气降水。

通过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和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地减少酸雨的产生和影响。

全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

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

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 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关于酸雨的分布,它主要分布在我
国的东南部,详细我们可以看右图,由
图中可看出,酸雨越靠近南部情况就越
严重,这很明显与气候中水分的因素有
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与经济的状况有
一定联系,因而在珠江三角地区情况特
别严重,而正因为上海懂得在发展的同
时注重保护环境,能适当减轻了酸雨的严重程度。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

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
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过高,pH值降
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

它可以直接
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
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
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
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
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
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生物防治世界观察研究不久前发表的1994年全球趋势报告《1994年生命特征》中说:总的来看,地球的情况并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我们仅成功地扭转了一项指标的恶化─使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氟里昂的减少。

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人类每年向大气层排放SO2约1亿吨,NO2约5000万吨。

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标的大气环境中,
有10亿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

大气污染已成为隐蔽的杀手。

而SO2则是罪魁祸首。

最近,欧洲的26个国家和加拿大,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新协议上签了字,休证把本国SO2的排放量减少87%,美国也承诺到了2010年将SO2的排放量减少80%。

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称赞这项新协议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里程碑。

SO2不仅污染空气、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大气中的SO2和NO2,在空气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雨水中。

当雨水、冻雨、雪和雹等大气降水的pH小于5.6时,即是酸雨。

据美国有关部门测定,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3%,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