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一)振臂一呼西汉时,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
第二年秋天,汉将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北上。
他的军队走了很长时间,在一处开阔的地方,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相遇。
尽管敌强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惧,奋勇杀敌。
匈奴单于见汉军非常骁勇,于是向北撤退。
李陵率众追赶,歼敌两千多人。
单于十分生气,又调来八万骑兵,与李陵的部队作战。
单于发现汉军没有后援部队,就打算把他们全部消灭。
李陵见势不妙,只得撤退。
单于率领部队追击。
李陵率领部将英勇反抗,杀死了很多敌军士兵。
单于觉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败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这个时候,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投降匈奴,泄露了军事秘密,说汉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伤、得病的人非常多。
单于觉得汉军可以很快消灭,打消了原来的主意,下令对汉军进行全线进攻。
汉军吃了败仗,尸体堆满了原野,血流成河。
剩余的汉军已不足百人,且以伤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输,挥动着手臂,高声呼喊道:“快杀敌啊!”在李陵的号召下,众士兵无论有伤无伤,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冲杀过去。
匈奴兵见汉军这样英勇,惊得心惊胆战,纷纷向后退去。
后来,这支汉军部队还是被匈奴消灭,李陵万般无奈,只得投降匈奴。
历史典故(二)唾面自干娄师德是唐代的一位名臣。
他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
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
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
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
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他的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擦干净就是了。
”没想到娄师德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脸上,表示心中在怨恨你,擦干净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
所以,你应该让口水自己干掉,含笑承受,这样他的怒气才会消失。
”弟弟大为折服,忙说:“谨受教。
”历史典故(三)山公启事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老劉讲故事3天前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南宋的小故事,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真都很大的效用。
可以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初中历史100条典故历史常识
初中历史100条典故历史常识壹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贰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导读: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一、神话传说类1. 后羿射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后羿是一个著名的神射手。
后羿的妻子嫦娥误食仙丹后,飞升到了月宫。
为了解救妻子,后羿决定射下太阳,以期地球变得黑暗,让妻子返回人间。
后羿成功射下了9个太阳,使得人间得到了宝贵的阴凉,但同时也因为缺少阳光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这个典故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爱情的忠诚。
2.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牛郎是一个人兽合体,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两人因为牛郎对织女的善良而相爱。
然而,由于他们之间的身份差异,他们被天帝分开,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在这一天,喜鹊会形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再度相聚。
这个典故反映了中国人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对相聚离别的无奈。
二、历史事件类1.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创建者。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焚毁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迫害儒家学者。
这个事件被称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事件被视为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一个典型例证,也引发了对文化保护和知识传承的深思。
2. 司马迁的报仇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父亲曾受到王阳明的迫害而被杀。
为了为父报仇,司马迁坚持写下了《史记》,并加以广泛流传。
《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迁的坚持和报仇行为反映了中国人民以家国情怀和卓越成就来铭记先人。
三、名人轶事类1. 孔子见齐梁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孔子曾被齐梁王招为官,可是齐梁王并不重视孔子,将他安排在马厩中住宿。
孔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坚持和态度,毅然离开了齐国。
这个轶事展示了孔子崇高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态度。
2. 岳飞的精忠报国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以其忠诚、聪明和勇敢而著称。
岳飞多次抵抗金军的进攻,但最终被宋徽宗所陷害,被处死。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1 哀鸿遍野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霸占一切湖泊河流,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同时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令其专门监督百姓的言行,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弄得人们遇见朋友都不敢说话,只能侧目以视。
如此过了三年,忍无可忍的百姓举行大规模暴动,围攻王宫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死后,人们拥立太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在带领卿士视察城郊时,看见到处都是一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2 爱屋及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
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道:“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杀尽所有的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武王认为不妥,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者杀,无罪者赦。
大王您看如何?”武王摇摇头,再问周公,周公说:“惟仁是亲。
过错在于纣王,百姓无责,我看应该让他们各回各家,各种各地。
”武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感慨道:“真是胸怀宽广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3 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
齐宣王慕名召其进宫。
颜斶却行至殿前止步不走,齐宣王很奇怪,就叫道:“颜斶,走过来!”没想到颜斶也出口叫道:“大王,走过来!”左右大臣一时纷纷责难于他。
颜斶说:“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有些恼火,质问他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并同时举例道:“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有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3、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4、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
言语》、《晋书。
顾悦之传》。
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5、墙东窥宋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
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
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6、屈谷巨瓠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
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
”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1. 《负荆请罪》廉颇气呼呼地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凭什么比我职位高!”就好像我和我的好朋友,有一次我觉得老师对他更好,心里那个气呀,就像廉颇一样。
但后来知道了朋友的优点,我才明白自己错啦,要是我也能像廉颇那样去认错就好了。
2. 《三顾茅庐》刘备恭敬地说:“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这就像我求哥哥教我玩游戏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去请他,多诚恳呀,哈哈。
诸葛亮能遇到这样真诚的刘备,真幸运呢。
3. 《完璧归赵》蔺相如坚定地说:“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感觉就像我答应了朋友要帮他保管好东西,一定要说到做到。
蔺相如可真厉害,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也不怕。
4. 《草船借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哎呀,这多像我有了一个好主意,胸有成竹的样子呀。
诸葛亮真是太聪明啦,巧用天时地利。
5. 《卧薪尝胆》勾践咬着牙说:“我一定要报仇雪恨!”这就好像我考试没考好,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一样,勾践的决心可真大呀。
6. 《画龙点睛》张僧繇自信地说:“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哇,这好像我画画的时候,觉得自己画的某个地方特别棒,特别得意呢。
张僧繇真神呀!7. 《凿壁偷光》匡衡坚定地说:“我一定要读书!”这就好像我特别想玩某个游戏,就会想尽办法去玩一样,匡衡为了读书也是想尽办法呢,真佩服他。
8. 《闻鸡起舞》祖逖激昂地说:“我们要抓紧时间练武!”就像我和小伙伴约好了早起跑步,要互相鼓励一样,祖逖他们好有毅力呀。
9. 《程门立雪》杨时诚恳地说:“我们就在这儿等先生吧。
”这和我等喜欢的老师来上课有点像呢,不过我可没在雪地里等过,杨时他们可真有耐心。
10. 《指鹿为马》赵高得意地说:“这明明是马呀!”哎呀,这赵高也太坏了吧,就像有人故意颠倒黑白一样让人讨厌。
这种人可不能学呀!我觉得做人还是要诚实正直。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
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历史是过去,也是我们借鉴的方向。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文化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负米养亲【出处】《孔子家语・致思》。
【释义】借米以赡养父母,形容人非常孝顺。
【历史典故】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一性一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石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子路常常怀念双亲,感叹说:“真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2】乘兴而来“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一时的高兴。
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
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
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
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
中国古代典故大全300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典故:
1.“侯景未擒”:出自《南史》,描述了叛臣侯景在战争中逃脱的事迹。
2.“抱柱信”:出自《庄子》,描述了尾生为遵守与女子的约定,抱住桥柱直至
死亡的故事。
3.“红叶题诗”:出自唐代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
渴望。
4.“红拂私奔”:出自唐代乐伎红拂私奔李靖的故事,表现了女子对自由和真
爱的追求。
5.“禅让”:描述了历史上一些领袖通过禅让方式继承权力的事例。
6.“大禹治水”:描述了大禹采用疏导方法治理洪水的壮丽事迹。
7.“桀骜不驯、酒池肉林”:描述了夏朝暴君桀的荒淫无道。
8.“网开一面”:描述了商汤对百姓的仁慈和宽恕。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描述了周公的仁德和天下百姓的归附。
10.“烽火戏诸侯”:描述了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戏弄诸侯的故事。
11.“春秋五霸”:描述了春秋时期五个霸权势力的崛起和争霸。
12.“秦晋之好”:描述了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13.“问鼎中原”:描述了楚庄王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
中国古代典故非常丰富,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建议查阅相关历史典籍了解更多典故。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典故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典故(一)清风两袖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忠臣和民族英雄。
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其人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当时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宦官王振权势极大,经常以权谋私,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总在进京时献上珠宝白银与当地土特产等。
巡抚于谦却与别人不同,每次进京奏事都不带任何礼品。
有位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附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当下笑着作了首诗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人的嘲弄:“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心生不满。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
小编解读后人用“清风两袖”(或“两袖清风”)形容为官者正直、清廉的品行。
《论语》中说“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于谦能在贪腐成风的社会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因为他有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志向。
历史典故(二)疏广论遗产汉宣帝刘询在位时,曾聘用疏广做太子的老师。
在疏广的精心教导下,太子进步非常快,疏广因此受到汉宣帝的赏识。
当他年老退休时,为了表彰其教导太子的卓著成绩,宣帝赐给他黄金20斤,皇太子又赠给他黄金50斤!衣锦还乡后,疏广置办酒食,请亲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赐。
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
疏广说:"我虽然老了,可我还没有糊涂到不念及子孙后代的地步。
我早就考虑到,就家里现有的房产、土地,已经足够了。
只要儿孙们辛勤劳动,完全可以丰衣足食。
贤明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抛弃自己的志向;愚昧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古代历史典故大全_中国历史典故有出处
古代历史典故大全_中国历史典故有出处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它会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古代历史典故大全_中国历史典故有出处,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南辕北辙【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释义】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历史典故】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
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魏王,劝阻伐赵。
魏王见他如此匆忙,很奇怪,就问他:“你有什么急事吗?难道出了什么大事?”季梁没有从正面回答魏王,他严肃地说道:“大王,我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怪人,他做的怪事我从未听说过,特来禀报大王,请求大王指教。
”魏王听了很好奇,就催促季梁快点说。
季梁很严肃地说:“我在外出办事的路上,看见一个人在急急地往北走。
我问他到哪里去,他说到楚国去。
可楚国在南边啊。
我见他走的方向不对,便对他说:‘到楚国应往南走,你怎么往北去呢?’他却回答说:‘那不要紧,我的马是上等的马。
有这样的好马,还担心到不了楚国吗?’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理解,又告诉他:‘即使你的马是上等的马,走得快,可你所走的路却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那是枉费力气呀!’那人听了我的话,仍不觉悟,反而还对我说:‘我的马好,路费也多。
如此的好条件,还发愁到不了楚国吗?’我见他如此糊涂,感到惊讶,也很气愤,就对他大声喊道:‘你的费用多也不管用,这条路并不通向楚国!’那人又指着给他驾车的人,有点故意炫耀地又对我说:‘您看看,我的这个驾车人也是一等的驭手啊,所以呀,我根本不用发愁到不了楚国。
’说完这话,他高声命令那驭手扬鞭催马,,仍然朝北边方向奔驰而去。
”魏王听罢这个故事,不禁笑道:“这个赶路人也太糊涂了!世上哪有这么愚蠢的人,他该朝南走才是楚国的方向啊!”季梁听了这话,知道魏王还没有明白他讲这件事的目的。
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楚庄王:古代史书《左传》提到,楚庄王曾发明“信使”,把他的使者装满礼物,从楚国送到六国以讨晋国的支持。
后来的《史记·王莽传》把这个故事给改成了楚庄王发明了“鸟使”把使者送到六国。
2. 田忌赛马:古代史书《吕氏春秋·田赋》记载,楚国曾请夏侯惇出马讨伐楚,楚国国王田忌为了阻止夏侯惇,发挥赛马的计谋,派出三匹马去赛跑,并让马夫临阵比试,结果夏侯惇的马夫败北,最终避免了楚国的一场灾难。
3. 东汉桓温之乱:桓温,字子牙,号琳卿,东汉末年大臣,曾煽动诸侯,与刘秀联合起来反抗曹操,发动汉朝历史上最大的内乱——东汉桓温之乱。
这一乱事最终被刘秀战胜,最终使汉朝垮台。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和启示。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典故,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一、子牙三尺又何妨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
相传周朝有一位名叫燃灯古佐的大臣,他才华横溢,深得周文王赏识。
有一次,燃灯求学于射圣子牙,子牙看出燃灯的才华非凡,对他说:“三尺之童又何妨?”这句话意味着人的才华应该以实际表现为准,而不应被年龄所限制,年龄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束缚。
二、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相传有一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的一个朋友游到一座河边,不小心将剑掉入了河中。
朋友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下记号,想要以船的位置来记忆剑的位置。
庄子笑着说:“你以为剑还在船上吗?在水底,你的刻舟求剑是无用的。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固守一些已经过时的观念或者行为方式,而不愿意改变。
三、殊途同归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
相传古代有两个人分别从山东和山西两地去往楚地,他们在路上相遇并一同迈出了上山的脚步。
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一个沿着空旷的草原走,另一个则沿着陡峭的山岩攀爬。
最终,他们都到达了山脚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最终都能达到成功。
四、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相传有一个叫愚公的老翁,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他通往家门口的路。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尽管周围的人嘲笑他无知的决定。
但是愚公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搬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五、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相传管仲和鲍叔是春秋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互相帮助,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
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
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
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19.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形容天下万物与天相融合的景色。
20. 轻装上阵:形容轻松自如地应付困难的事情。
21. 左右逢源:比喻处境非常有利。
22. 熟能生巧:经过反复的练习,便能掌握技艺。
23.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
24. 兵不厌诈:在战争中,使用各种诡计战术。
25. 琴瑟和谐:形容夫妻和睦相处。
26. 黄粱一梦:比喻美好的幻想,转瞬即逝。
27. 刮目相看:形容对人产生新的认识和印象。
28. 掩耳盗铃:比喻欺骗自己,掩盖真实情况。
29. 求全责备:苛求完美,对一点点不足都不能容忍。
30. 纨绔子弟:指家境富裕但不务正业、颓废堕落的子弟。
31. 绳床瓜瓮:形容形状完全不相称。
32. 卧薪尝胆:指为报国仇家恨,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
33. 雾里看花:比喻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心里没有真正的把握。
34. 步步高升:形容职务、地位逐渐提高。
35. 捧心自嘲:指自己对自己的悲观评价。
36. 四海之内皆兄弟:形容人们之间应该和平友爱相处。
37. 自相矛盾:指言行、意见互相矛盾。
38. 因果报应:指善恶有报,因果循环。
39. 弃旧图新:指舍弃旧的,追求新的。
40. 人云亦云:指人们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没有独立思考。
41. 见义勇为:指见到不公正的事情,勇敢地挺身而出。
42. 画龙点睛:比喻文章、说话或做事情的关键环节。
43. 狡兔三窟:比喻有备份,事物及人要有多方面的准备。
44. 与虎谋皮:比喻与强大的敌人合作,最终会出卖自己。
45. 眉来眼去:形容男女之间的暗送秋波。
46. 杀鸡取卵:比喻因贪求暂时的利益而破坏长远的利益。
47. 盗亦有道:形容某些盗窃行为也有一定的规则。
48. 杞人忧天:比喻无的放矢的担心。
49. 青出于蓝:形容后辈超过前辈,师出有名。
50. 兼善天下:指不分国界、平等的好人。
51. 因噎废食:在受到一次挫折后,怕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不敢再去做。
52. 高瞻远瞩:为格局高、眼光远。
53. 郑人买履:指追求小利而失去了大利。
54. 劳燕分飞:形容夫妻或亲人因工作等原因而分隔两地。
55. 笑逐颜开:形容愉快、快乐。
56. 负荆请罪:形容知错能改,主动承认错误。
57. 日新月异:形容事物变化很快。
58. 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单薄,难以使人信服。
59. 盲人摸象:比喻凭片面的、零星的知识来判断事物。
60. 深山老林:指生活在偏僻的地方。
61. 不打不相识:形容互相之间需要斗争相互认识。
62. 入木三分:形容笔力深厚,文字意境深入人心。
63. 一唱一和:指合唱时各声部互相呼应,和谐一致。
64. 万马奔腾:形容气势恢宏、声势浩大。
65. 画地为牢:比喻不许有改动的余地。
66. 风雨同舟:指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共同奋斗。
67.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一丁不让。
68. 鞠躬尽瘁:形容为事业奋斗,竭尽全力。
69. 按图索骥:按照图纸说明寻找好马,比喻按照已有模式寻求答案。
70. 不可救药:形容办法已无的境地。
71. 人海战术:指巧妙利用人多的优势。
72. 莫逆之交:形容感情深厚的朋友。
73. 沧海横流:形容岁月流转,世事更迭。
74. 饮水思源:指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思考问题要回到
根本。
75. 良禽择木而栖:好鸟选择好树木停歇,比喻有才能的人选择适
合自己的环境。
76. 一箭双鵰:比喻一举两得。
77. 忍辱负重:指忍受辱骂、委屈,承担重担。
78. 入室弟子:指拜别人为师学习。
79. 一字千金:指一个字的价值极高,形容文章、谈话等话语有极
大的影响力。
80. 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事物,不可捕捉、不可触碰的美好事物。
81. 桃花运:指有好运气,事事都会得到好结果。
82. 发扬光大:指发挥到极大,取得比原来更好的效果。
83. 日暮途穷:比喻到了穷途末路,再也找不到希望。
84. 欲速则不达:指急躁和欲望过旺会导致失败。
85. 游刃有余:执行某项任务时,轻松自如。
86. 理直气壮:指争论辩解时理由充分,声音昂扬。
87.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有教养。
88.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含有犹豫、不安的情绪。
89.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0. 黄道吉日:指日子吉利、有利于办事。
91. 张灯结彩:形容布置房间,比喻准备庆祝、迎接节日或喜事。
92. 动人心弦:指引起人的共鸣,让人感到深深触动。
93. 打草惊蛇:比喻不提防就惊动对方。
94. 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
95.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
96. 刻骨铭心:形容事情或感情深入人心,难以忘怀。
97. 苦口良药:指虽然口味苦但对身体有好处的药。
98. 一无所知:形容对事物一无所知,毫无了解。
99. 杀头快活:形容杀戮人命的人充满快乐。
100. 名落孙山:形容考试或选拔落选。
以上就是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它们丰富多彩,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与智慧。
希望这些典故能够引起你的兴趣,让你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