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人们俗称的“测谎技术”,测谎专家武伯欣对此做出系统的定义,是指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专用心理测试仪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主试言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的心理生理方法,也就是通过察言观色和情理推断的方法来判定谎言;第二个阶段是1895年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索(C.Lom-broso)开创的多道仪(Polygraph)测谎,即用仪器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记录心跳、血压、呼吸运动和皮肤电等生理变化指标来判别谎言;第三个阶段是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事件相关电位开始被用于犯罪心理测试。

一、古代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古代社会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较为简单,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来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说谎的行为,具体的技术主要有:借助神灵或者迷信揭示谎言、运用简单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进行犯罪心理的测试,具体说来:

(一)借助虚无的神灵或运用迷信识别谎言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还十分困难。这样,超自然的神灵自然地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因此,基于对虚无神灵无限膜拜而创设的识别谎言的各种方法就应运而生。最典型的有“火刑”、“沸水刑”、“油刑”、“烙刑”、“水审”、“凝血法”等。

(二)运用简单的生理学心理学原理识别谎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把一些朴素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运用到谎言识别的活动之中。国内学者曹晓宝指出,心理学原理等知识的介入标志着谎言识别开始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这一时期的主要做法有:嚼米审判法、“吞咽蛋糕”法、圣猴法、“察言观色”法、“号脉”法、和“体重判定”法。

由此可见,古代人的测谎方法,多通过直接观察嫌疑人言行举止的不正常表现来进行,包含了一些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由于过于简单,人为因素又多,因而整体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国内学者杨晓华指出,古代测谎术经过漫长的演变,到封建社会时期取得两大进步:①出现了“智力型”的测谎方法,它标志古代测谎方法已不再借助神灵,反映古人已开始认识罪犯说谎时的心理状态和与之相联系的、可能的行为表现,机智地安排出较复杂的测谎程序;②开始采用定量检测的“实验”方法测谎。

二、近现代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从19世纪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犯罪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第一,生理心理仪器的发明和应用为犯罪心理测试准备了必要的测量工具;第二,联想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为犯罪心理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为犯罪心理测试提供了合适的实验方法;第四,实征罪犯人类学的创立,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进入犯罪学研究领域开辟了道路。因此,科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问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近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

1、将生理参数融入测谎的研究

1791年,伽伐尼发明了皮电计,1897年由斯蒂克用于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测试。1870年,莫索在研究恐惧对人的生理影响时,制造了一个平衡点非常灵敏的摇篮,如有人斜靠着它,它会随着人的呼吸节奏而摇动。这一运动被记录在一个旋转的烟纸鼓上,显示人的身体变化;套在脚上的胶管管头系在一个绷圈上,绷圈的一端会在纸烟鼓上形成另一个记录,显示血压的变化,成为第一个血压记录器。1875年莫曼发明了血管容积记录器。1888年,费利等人发明的皮电计也被陆续应用于测试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变化。

2、运用生理参数记录器测谎——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确立

189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率先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脉搏记录设备——“水力脉搏记录仪”进行犯罪心理测试。“水力脉搏记录仪”就是让被试者的手和前臂插入密闭容器内的温水中,随着脉搏的跳动,手和前臂的血管容积发生周期的变化,使容器中水的液压发生波动。密闭容器中液压变化的记录,就是脉搏和血压变化的记录。由于他是第一个利用科学仪器成功识破谎言的“第一人”,因此他被认为开创了测谎的新时代。

公认的第一台实用测谎仪是1921年由约翰〃拉森(rson)发明的。拉森的多项记录仪是组合了心动计和呼吸计而发明的,能够连续记录心动变化和呼吸变化。1945年,基勒的助手约翰〃里德(John Reid)总结了前人的工作,使用自己设计的“里德多谱描记仪”,即第二代测谎仪。该仪器能同时描记受测对象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变化和肌肉活动。同时,约翰〃里德(John Reid)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描述了“对照反应”问题,总结完成了准绳问题的测试技术(CQT)。

(二)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成熟,当前国际上使用最多、最广的心理测试仪是多生道记录仪(Polygraph)。它是一种生理参数综合测试设备,可以测量血压、血流、心输出量、心率、心音、血管容积、脉搏、呼吸流速、呼吸曲线等。在测量参数上主要选择那些不易受大脑皮层支配的生理反应指标,其中,皮肤电反应、呼吸波、脉搏波(血压)这三项是公认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测试的基本指标。在具体的测试方式上,主要有犯罪情节测试法(GKT)、紧张峰测试法(POT)和准绳问题测试法(CQT)。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新趋势

随着心理学、生理学、侦查学、犯罪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运用最新科学仪器和综合多学科理论进行犯罪心理测试的研究和实践正在逐步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potential)和功能磁共振

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引入,给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目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正朝高端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第一,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研究;第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研究;第三,其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语音分析技术和瞳孔犯罪心理分析技术)。

(一)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研究

ERP测谎的原理是被试者对不同种类的刺激认知加工存在差异,表现出脑电位的不同变化,当比较的不同种类刺激诱发的ERP波形有显著差异,可以推断出该被试者的确了解犯罪知识。根据不同的任务设置与内容选择,可以采用相应的ERP成分进行测谎研究。目前,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是P3OO波、N400波和CNV波。

1、P3OO波

P300被称为“后发性正相成分”或“联系皮层电位”,通常是在新异刺激(Oddball)模型实验中得出。国内学者朱玉文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由于P300与大脑中的记忆表征密切相关,因此它作为检测隐瞒信息的指标成了一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通常将传统的多道生理测谎方式中使用的犯罪知识测试(GKT)模式移植到P300的Oddball范式中,被称作基于P300的GKT(P30O-basedGKT)测谎技术。通过对特定刺激诱发的波形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可以判定被试者是否知道研究中使用的犯罪知识。各类研究表明,ERP中的P30O成分可以用作测谎技术中一个比较有效和稳定的生理指标。

2、N400波

N40O最早是由Kutas和Hinyard在1980年报道的。N400能应用于测谎,其关键点在于它与被试者所阅读句子的真实与否有关。Fischier等(1983)发现N400是由一个错误陈述句而不是真实陈述句所诱发的;此外,Fischier等(1985)也发现诱发N400的效果与语义关系和句子的真实程度有关。

在一般研究中,被试通常是公开做出反应,判断句子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通过N40O,被试者即使不反应或是做相反的反应,也无法排除N400的效果。研究表明,如果被试者具有与某项犯罪相关的知识则呈现错误的句子或词语(包含该项犯罪知识)时诱发的N400波形与真实句相比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无辜者被试来说,两者诱发的N400波形没有差异。因此,可以通过N400波形的差异来进行测谎研究。

3、CNV

CNV最初是由Walt和Cooper等于1964年发现的。如果在测量反应之前给出一个预备信号,过一定时间后给出命令信号,令被试者在收到该信号后尽可能快地按键,则可以在预备信号和命令信号之间观察到脑电波发生负向偏转,Walt和Cooper等称此负向偏转为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简称为CNV。

国内学者刘莉等指出CNV的产生需特定的刺激条件:预备信号和命令信号。预备信号和命令信号两个刺激一般相距1-2s,因此CNV的潜伏期长达数秒,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对命令信号的期待,这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期待波。在犯罪心理测试过程中,犯罪人和无辜人员的心理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明白一旦案情暴露对自己意味着承受犯罪行为带来的恶果,因此在测试过程中,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