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优质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word教案 (9)
xx时间:20x x 年课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重点难点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教学流程力与运动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让学生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来。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说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力和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有人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
这种说法对吗?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会怎样呢? 演示:如图,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停止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小车、足球等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是什么力?猜想: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典型例题】1.小明拉着重10N 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的拉力为3N ,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当水平拉力增大为5N 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 N,它的运动速度将________(填“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 的木块相连。
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5N 的砝码使,木块未被拉动,这是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 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 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
物体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举例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光滑冰面上滑行的冰块受平衡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加速、减速、改变运动方向) 火车出站时加速、火车进站时减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心作匀速圆周运动3.一个气球在空中按如图所示的方向匀速上升,则气球()A.一定受平衡力作用 B.一定不受平衡力 C.可能受平衡力D.无法确定4.某人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原因是A.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C.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的重力 D.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的重力5.手握住瓶子,瓶子不掉下来,瓶子受到的平衡力是()A.重力、手对瓶的压力 B.重力、摩擦力C.手对瓶的压力、摩擦力 D.以上都不对6.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7.如图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C.受重力和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8.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9.如图所示,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它与传送带一起以5m/s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
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4、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5、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难点】如何理解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用此解释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现象。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气球吹起然后松手,说说看气球为什么能鼓起又为什么能飞出去?导语二: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力与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观察与讨论】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69图(a)、(b)、(c)三个图中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做一做】学生对身边的器材施加力作用,观察它们的一些变化。
【议一议】通过观察和实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1)由静变动、由动变静(2)由快变慢、由慢变快(3)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小结】上述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讨论交流】(1)上述事例说说物体运动状态为什么会改变?(2)说说你知道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会改变?(3)找找生活中不受力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事例(找不到)【小结归纳】(板书)(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迫使其改变的,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交流讨论】做做、说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事例,找找是什么力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3.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交流讨论】(1)不受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2)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原因是什么?举例并作分析。
(3)平衡力的合力为0-----从运动状态改变角度看相当于不受力【想一想】(1)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一个力作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举例或给出实验事实(2)如果受两个力而这两个力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举例或给出实验事实【演示】(1)抛粉笔(2)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运动与撤消拉力?【小结归纳】(板书)平衡态----平衡力,非平衡态-----非平衡力【巩固练习】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新版苏科版_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意义,知道并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教学难点: 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三、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新课(交流与讨论)通过第八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力除了使物体发生形变,还能对物体产生什么效果呢?请同学举例说明(二)新课教学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状态的几种表现形式有:(1)速度的改变;(2)方向的改变.3.(师生活动)(1)把粉笔由空中静止地释放,则它受不受力?受的是不是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把粉笔由静止弹向空中,离手后,它受不受力?受的是不是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辆自行车,突然它的侧面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则它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吗?4.总结(1)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如果合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如果合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如果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将做.(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是的;(3)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平衡力静止状态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是改变的5.完成“WWW”第1、2、3题.(三)发《巩固案》四、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够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1.2 教材依据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依据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力与运动的关系”一章。
1.3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
1.4 教学难点本次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地,老师首先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最后通过讨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3.1 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实验材料。
2.教师反复阅读教材,准备好讲义和课件。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场景,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冲刺,让学生感受力在运动中的影响。
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即“力与运动的关系”。
3.2.2 讲授力的概念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力的概念,坚持对点、向量性及大小、方向等方面的讲解。
3.2.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教师以实验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演示拉力和压力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2.4 讲授力的单位教师将相应的内容解释为牛顿,并对领域上的单位换算进行讲解。
3.2.5 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图像的示意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告诉学生将力F分解为Fx和Fy后,向量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3.2.6 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教师以实例的形式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第一定律的效应,比如船静止时,通过划桨板的平移在水面上创造出一个推力,从而使得船起航。
3.2.7 解题演练通过教师出示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上进行应用,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掌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设计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4.会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会分析熟悉的事例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受力情况;2.会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课本、自主设计的微课、PPT课件、实物展台等。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小车、乒乓球等。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新课引入1.依据学生预习的微课视频进行提问:视频中包含哪些有关力学的知识。
2.总结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3.给出学习目标。
讨论交流后可能回答:1.力使绳索发生弹性形变;2.力使鸟儿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鸟儿既是实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5.……由有趣的卡通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交流中探讨力的相关知识,引出课题——力与运动的关系。
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1.分享导学案知识点一,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板书。
2.教师举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受力如何?如果给该桌子再施加一个推力没有推动,该桌子受力又如何?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力有没有改变桌子的运动状态?该力有什么特殊性?3.总结: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提问: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力?5.思考: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会有哪些改变?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受重力和支持力,保持静止。
再施加一个推力桌子没有动,其实还有一个静摩擦力,相当于施加的是一对平衡力,并没有改变桌子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力不是平衡力,只能是非平衡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为9.3力与运动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学会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时,速度逐渐变慢,这是为什么?2. 知识讲解:(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物体在平地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10N,向东;另一个力为15N,向北。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讲解步骤:(1)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平衡力。
(2)根据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解释为什么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与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放在桌面上的书本,不会自己掉下来。
(2)一辆停在平坡上的汽车,不会自己滑下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及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 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不变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乘坐地铁时感受到的加速和减速,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课堂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受到不同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力的作用效果。
3. 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在受到不同力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3. 解答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探究其他物理定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案1
课题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运动状态的观察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通过对多种物体的受力分析,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3.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重、难点重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难点: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归纳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
教、学具弹簧测力计、重物(分组)、乒乓球、细线、水杯(演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备课【新课引入】视频:拉火车比赛——当人用力拉火车时,火车开始运动;当人停止拉火车时,火车不再运动。
提出问题: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新课教学】一、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以不同的瓶子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瓶子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一)平衡力①桌子上的酒瓶②悬挂的储物瓶③未拖动的油瓶对三者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三种物体受力个数分别为2个、3个、4个。
但三者受力和运动拥有共同的特点,即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
提问:物体受平衡力其运动状态还会出现其他情况吗?并举例。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统称为运动状态不变。
即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方法点拨:找寻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再测重力,并请学生演示正确测量重力的方法。
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何能反映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它直接测得就是重力大小吗?生:静止时,二力平衡,重力等于拉力。
问题2:物体必须处于静止才能读数?生:还可以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3:当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和匀速向下运动时,两次示数大小有什么关系?生:两次示数大小相等。
再思摩擦:问题1: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问题2:当物体以2m/s和5m/s的速度运动时,哪次物体所受摩擦力大?综上可得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那么该物体受平衡力。
(二)非平衡力分析以下三种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①下落的药瓶(非平衡力→加速运动)②滚动的玻璃瓶(非平衡力→减速运动)③抛出的可乐瓶(非平衡力→曲线运动)加速、减速运动是速度的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是运动的方向改变。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精品教案4.doc
第3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二)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2.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教材导读:一、 惯性1. 观察与思考(1) 请你认真观察如教材中图9-5所不的现象,完成下列填空.图(a)中最下面的棋子受到力的作用后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在水平方向仍保持 ;图(b)中离开弦的箭仍会保持原来的 状态在空中飞行;图(c)中汽车启动时,车中的人山于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而后仰;图(d)中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中的 人由于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而前倾.(2) 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和归纳,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 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性质.2. 惯性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7黑体字内容,完成下列填空.物体具有保持原有 的性质称为惯性.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 状态,说明:①力与惯性的区别力和惯性都是物理概念.力只有在两个物体发生作用时才能产生,一个物体不能对自己 产生力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别的物体是否存在无关.②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不论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都具有惯性;而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切物体都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它只有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成立.二、 观察惯性现象请你根据教材P67 “观察惯性现象”活动中给出的器材,设计几个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的实验,并解释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1. 能设计的惯性实验示例鸡蛋硬纸片-突然敲击硬纸片,纸片 飞出,鸡蛋掉入杯中 甲 2. 有关惯性的解释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原来的状态变化或不变化的原因后来的状 态.下面以“打蛋入杯”实验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对象 原来的状态 状态是否变化的原因 后来的状态 硬纸片静止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 飞了出去 鸡蛋 静止 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 落入杯中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 物.木块倒向前方 丙 小车突然启动. 木块倒向后方 乙 突然抽动压在桌边的纸条.纸条 被抽了出来.而重物并不移动 T3.请你仿照不例,试解释实验乙、丙、丁中所发生的现象.三、惯性的应用及其危害的防止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8和“生活•物理•社会”中的相关内容,了解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并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惯性的实例有:(1); (2);(3); (4)等•2.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有:(1); (2);(3);⑷等.例题精讲: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提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是物体本身就具有的一种属性, 因此物体“获得惯性”、“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都是错误的.解答:D点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苏科版力和运动的关系教案
第三节力和运动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观察实验现象,明确什么是非平衡力,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推断,从分析归纳中领会物体的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从实验现象和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学习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经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
从刚才的对话框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经验:物体不推不动,即物体受力时就会运动,不受力时就会静止,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人们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到伽利略诞生的16世纪,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抱着这样的观点。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来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新课部分1、活动10.5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力的两大作用效果,是什么?学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要求阅读活动内容后回答相关问题。
(2分钟)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
教师:对活动提出如下问题。
①请推测如果运动的汽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②实验中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③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和运动的方向间是什么关系?④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学生:对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①汽车的运动路程会变长。
②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
(毛巾、棉布、木板)③小车受到的阻力方向向后,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④根据控制变量法,这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 苏科版
§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通过分析和观察,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运动状态改变【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难点】知道物体受到不同的力时候,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过程】◆前提测评◆1、观察教材第八章第一节,P44页图8-1(b)(d),图8-2以及图8-3、8-4已经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的三要素为、和,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或不同)。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或状态。
◆以学定教◆一、力的作用效果1、认真观察教材图9-7中的三幅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图(a)中,力使火箭由变为;(2)图(b)中,力使列车由到,由变为;(3)图(c)中,力改变了足球的。
这三种现象都表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2、能否将上述三种情况中力的作用归纳为一种表达方式?◇讨论并归纳◇1、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2、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改变。
3、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改变或者同时改变我们都说物体的发生改变。
◇总结◇力的两个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结论: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得出:力是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二、现实世界中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不受力的物体的情况,但是地球上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如何运动呢?力与运动的关系如何?请思考以下问题:①如果汽车不受力,将会怎么运动?②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会怎么样运动?③物体受到两个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会怎么样运动?④物体只受到一个力,和运动不在同一方向怎么运动?◇讨论◇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保持和状态。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力的运动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则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了解惯性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力的运动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的概念、力的运动关系。
难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力的运动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抛物线运动的篮球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2. 知识讲解:(1)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惯性的概念:介绍惯性的定义,解释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改变,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原因。
3. 实验演示:(1)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用弹簧拉动物体,观察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变化。
(2)惯性实验:让一个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突然刹车,观察小车停止运动前的情况。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例题,如:一个足球在草地上滚动,受到草地的摩擦力,最终会停止,说明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问题,如:为什么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地?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力的运动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则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9.3 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2.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4.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了解它们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物、斜面、滑轮组、摩擦力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地球附近的物体,如树叶、小球等,思考它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重力讲解: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4. 摩擦力讲解:使用摩擦力演示器展示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5.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 例题讲解: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解答相关例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力与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作用效果。
答案:例如,拉力使弹簧伸长,压力使气球变形等。
2. 题目:请解释重力的产生原因,并说明重力的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i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如何判断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大小,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并说明理由。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吗?答案:是平衡力。
因为书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等。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拉力的两倍。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同。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反。
答案:A、B、C、D都可能发生。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
3、二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①假如一个物体突然之间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如何运动?
②当物体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怎么样运动?
③当物体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怎么样运动?
[例]中考指导书P69例6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716、7、8、15、16、17、19、20、24、25、28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力的作用
见课本P88图10—9
课本P91图10—13斜面实验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9.3力与运动的关系课时Fra bibliotek2课时教学
目标
1.明白两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
2.通过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
框架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力与运动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非平衡状态〕
(1)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清中间发生的变化
(3)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结论
②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利用或防止惯性的?
利用惯性:拍打衣物上的灰尘、跳远时要助跑……
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
船靠岸时逆流而停、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安全带……
①假如物体受到的不是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变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有关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重物、纸条、水杯、水、鸡蛋、硬纸片、木块、棋子、木尺、空塑料瓶数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图图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信息快递”。
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
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
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概念;2.了解力量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理解力的效果: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4.能够解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5.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力和运动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概念;2.理解力的效果: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3.能够解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2.教学工具:教师课件、投影仪、绳索、小车等实验器材;3.预先准备好相关实验和示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概念讲解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强调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并介绍力量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动手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小车放在桌面上,用绳子拴住小车的一端,学生利用绳子拉动小车。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受力的情况,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合成力和分解力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概念。
通过图示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合成力和分解力的概念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解释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通过分析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背后的力的作用和变化。
5. 练习和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和运动有关的问题。
6.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参观科学展览等。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明白了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掌握了力量的三要素以及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概念。
同时,他们能够解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力和运动有关的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力与运动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优质课教学设计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2)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理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初步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学会分析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对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实行合理地分析、猜想、推理与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水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明确知识梳理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梳理知识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现象与实验活动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气球和弹簧,并请两位同学站上讲台,捏气球,拉弹簧,请学生观察说明,在力的作用下气球和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总结: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除过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还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二、探究讨论,新课推动1、力的作用效果:图片观察:观察课本图,分析现象,尝试说明物体发生的变化。
引导回答:图a中,力使火箭由静止变为运动;图b中,力使列车由快到慢、由运动变为静止;图c中,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教师:三幅图中,有相同的情况,就是物体的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称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则上述三幅图中,体现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由此大家想想,力对物体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学生总结:力还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一、力能够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印证我们的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1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2、理解现实生活中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
2、在解释生活中力和运动关系的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2、通过对力和运动关系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生活中力与运动状态变化关系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
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三、教学用具
足球、木板、及每个小组自备:重物、小车、2个磁铁。
升空的火箭视频。
进站的列车视频。
部分足球比赛视频。
中学生骑自行车不同运动状态的视频。
物理学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
我国古代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教师辅导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课题力与运动的关系课堂教学过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平衡状态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例 1.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俗称通信卫星) 随地球转动, 其受力情况是( ) .A.不受力 B.受平衡力 C、受非平衡力 D.无法确定例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确定例3.吊在室内天花板的电风扇重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1,当风扇叶片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2,则()A.F1=G、F2=F1 B.F2=G、F2<F1 C.F1=G、F2>F1 D、F1=G、F2<F1例4.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C.绳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程例5.壁虎爬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墙对壁虎的压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例6.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A所受石块B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上方B.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的作用C.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例7.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 甲的速度是7m/s , 乙的速度是4m/s ,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 3∶4B. 4∶7C. 7∶4 D、1∶1例8.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B.力的方向沿杆向上大小为2mgC.力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mgD.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点方向上,大小为mg例9、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其大小为()A.3N B.6N C.10N D.13N例10.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A.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B.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C.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D.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知识点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例1.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最好最后验证.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能否平衡 B、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能否平衡C.大小不等的二力能否平衡 D.方向不相反的二力能否平衡.例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应该将小卡片(选填“翻转”或“旋转”)。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
当在左盘中放250g的砝码,物块M 可以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把左盘中的砝码减少150g后,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小明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物块M受到了摩擦力,请你帮小明算一下物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N.(g取10N/kg)知识点3 牛顿第一定律例1.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D、通过(a)(b)(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例2.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例3.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天舟一号飞船。
如图,天舟一号关闭发动机后,从椭圆轨道上离地球较近的P点向离地球较远的Q点运动。
如果天舟一号飞船到达Q 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A.落回地面B.飞向太阳C.绕地球运行D、做匀速直线运动例4.如图是投掷飞镖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P 点B.飞镖在空中飞行时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点在P下方D.飞镖在投出之前没有惯性例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无弹性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P点(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运动到A点时,若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A.静止在A点B.沿AB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C.沿AC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沿AD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例6.从正在匀速下降的载人氢气球中掉下一重物(不计空气摩擦阻力),此后该氢气球的运动情况是A.先减速下降后上升B.立即上升C.继续匀速下降D.静止不动例7.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同一架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炸弹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能正确反映某一时刻飞机和两颗炸弹相对位置的选项是()A.B、C.D.例8.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一定做加速运动C.物体受力情况相同时,它的运动状态也一定相同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力的作用例9.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例10.如图所示,穿着旱冰鞋的两名同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女生用力迅速推男生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生向左运动,女生保持静止B.男生向左运动,说明他不具有惯性C、男生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女生对男生的推力和男生对女生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例11.如图所示,一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 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拉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若铁块所受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铁块会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例1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以速度v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的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0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B与地面之间的可能比A与B之间更光滑例13.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
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C.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课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应减速慢行B.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到C、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D.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应系好安全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铁行驶过程中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被改变,说明质量轻的物体没有惯性C.用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断力D、二力平衡作用下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的一个力,则物体的速度可能减小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对乙的推力为60N,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 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C. 乙向后退,且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如图所示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 玻璃杯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竹筷对米的摩擦力C、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5.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6.如图所示,小明正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人和箱子均没有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明脚所受到的摩擦力与箱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7.“翼龙”无人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中低空、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
图甲所示是无人机的图片,某次军事演习时,无人机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依次自由释放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相同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