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 一位非常伟大的天才

合集下载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歌德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很多都是世界级的佳作,歌德是德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歌德宏观地审视了人类的文学创作,得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题材,”“真实的题材没有不可以入诗或非诗性的”结论。

但他同时看到,就每一位作家的具体创作活动而言,又必然会有其特定的选材范围:任何作家要想获得创作的成功,在选材方面必须力戒旁驰博骛,而要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着眼于那些为自己所熟悉从而有能力驾驭的生活现象。

其次,歌德指出,作家在感受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入创作过程,应当从对生活中个别事物的把握开始。

他认为,对于个别事物的把握和描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所在。

所谓个别事物,在歌德看来,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个别人物、事件、情境,也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某种传说、故事等。

歌德要求作家把对生活中个别事物的把握作为创作过程的起点,是对传统的文学创作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歌德生活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张扬自由、表现个性的呼声与传统的文学观念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

歌德基于自己对文学特征的深刻体会,沿着前人的方向继续探索,终于在创作理论上完成了从“类型说”到“个别说”的转换,转换的重要标志,便是从个别出发的创作主张的提出。

歌德从理论上对“类型说”给予了有力的否定。

这里所传达的基本精神,同样贯穿在歌德的其他不少言论中。

在歌德生活的中晚期,即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欧和俄国,弥漫着一股消极浪漫主义的逆流。

不少人鼓吹艺术必须从诗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拒绝接近生活和反映主活。

面对这股极其有害的文艺思潮,歌德独立不移,力挽狂澜,表现出对现实主义原则的坚信。

他说:“我和整个时代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全在主观倾向笼罩之下,而我努力接近的却是客观世界。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韦次拉尔市在德国黑森州,是拉恩-迪尔县的 首府。1772年5月10日,歌德在法学学习的结业阶段 作为候补官员来到了韦茨拉尔的帝国最高法院。同 年5月25日,他开始在帝国最高法院实习。在经历了 与夏洛特· 布夫之间的不幸的爱情之后,歌德于1772 年9月11日离开了韦茨拉尔。 在使馆秘书耶路撒冷于1772年10月底自杀后, 歌德于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暂地重返韦茨拉尔。 耶路撒冷的自杀是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 起因。在这部小说中,歌德将自己与他倾慕的夏洛 特· 布夫的经历和耶路撒冷的命运—这是他通过与在 耶路撒冷死前不久还与此人有联系的人的谈话而探 究到的——融为一体。这部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引发了感伤主义和狂飙突进文学运动。
1788.6,歌德回到魏玛,不再 参与政事,埋头于写作和学术研究。 魏玛的歌德故居坐落在德国魏玛市 弗拉恩普兰大街的拐弯处,是一幢 米黄色的3 层楼房。1782年大公把 这所房子租给歌德,1792年它最终 被送给了歌德。 从1782 年到1832 年,歌德在 这里生活了50 个年头。
从1794年起,歌德与席勒密切合作。 十年内,两人合写了许多警句和谣 曲,并各自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 通过两人的合作,德国文学发展到 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德国古典 文学的丰收期。此间,歌德完成了 长篇教育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 时代》(1795-1796)、田园诗《赫尔 曼与窦绿苔》(1797)以及《浮士 德》的第一部(1808)等。



1.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 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 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 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 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 亚齐名。 3.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 文学发展中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

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

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 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 题。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 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歌德一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辉煌成就,是同他对这一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分不开的。歌德早年曾领导过狂韧 突进运动,倾向于浪漫主义。但以后意识到当时浪漫主义的“病态”,转向古典主义。歌德所倡导的古典主义, 实质上便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问题是歌德后期理论思考的一个焦点。在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歌德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称得上是一座里程碑,曾给予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直接而有力的推动。兴起于十 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显然受到过歌德文艺思想的深刻影响。
人物生平
辉煌时期
早期生活
晚年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铜像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 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 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1795年他开始了与席勒的友谊。席勒最初是作为历史学教授来到耶拿的。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1805年席勒 去世。
1798年歌德写下了哀歌“植物的变形”。
席勒去世后一年,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福尔皮乌斯结了婚。歌德从1789年起与她同居,两人生有一子:奥 古斯特。
写作特点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 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 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 《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少年维特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 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 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 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 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歌德的经典名言警句

歌德的经典名言警句

歌德的经典名言警句1、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2、一个有真正天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歌德3、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

——歌德4、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5、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歌德6、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歌德7、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无论是——歌德8、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9、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10、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歌德11、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歌德12、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13、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採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14、有时一个人受到厄运的可怕打击,不管这厄运是来自公众或者个人,倒可能是件好事。

命运之神的无情连枷打在一捆捆丰收的庄稼上,只把秆子打烂了,但谷粒是什么也没感觉到,它仍在场上欢蹦乱跳,毫不关心它是要前往磨坊还是掉进犁沟。

——歌德15、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

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歌德16、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分钟。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人可作出多少贡献。

——歌德17、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18、每一秒钟都应该有所创造。

——歌德19、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歌德20、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歌德21、人变得真正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已无其他乐趣可言。

——歌德22、一个杰出人物受到一伙傻瓜的赏识,是可怕的事。

历史上的歌德是谁

历史上的歌德是谁

历史上的歌德是谁歌德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歌德,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歌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七,次于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哈。

歌德的生平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幼年时期受父母的影响非常的大,早年的时候曾经做过律师,也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也曾经做过政府官员,研究过自然科学,但是后来安心做了一名作家。

早在莱比锡求学期间,歌德就接触到了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使歌德的精神视野大为展开。

1731年,歌德在阅读了《葛兹自传》之后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葛兹》,这部作品最终在1733年完成,歌德将自己的这部作品给自己的好友默尔克和赫尔德看,两个人给与了一些意见,歌德根据这些意见对作品进行了修改,这部作品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768年,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的初稿,《浮士德》第一部1808年问世,《浮士德》第二部完成于1832年,这部作品耗费了歌德长达六十年的时间,可见歌德在这部作品上耗费的心血是多么的大。

1774年,歌德利用二月初到三月这段时间,用四个星期写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出版之后,歌德立刻成为了世界级的著名作家。

歌德的一生几乎都是处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以上几部作品只是歌德数量众多的作品中比较有名气的,除此之外歌德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歌德ppt

歌德ppt
驻德公使李凤苞在他的《使德日记》中提到“德国 学士巨擘诗伯果次”,据钱钟书考定,这是中国文字里 第一次有关歌德的记述; 辜鸿铭在《张文襄幕府记闻》的《自强不息》一文 中介绍了“西哲俄特”(即歌德),并将浮士德生天时天 使们唱的诗“凡不断努力进取者,吾辈均能拯救之”与 中国古训“天行健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 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物 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 类的命运和前途。 浮士德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是人性中 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者而 出现的。但是,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歌德运用了辩证法的论 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 定来实现的。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 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实践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 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 犯错误,屡陷迷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 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思想正是在他 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 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
2.情节内容: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浮士德》 知识悲剧
终生追求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五场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序幕(为全剧的主题思想定了基调)
天主:你可认识浮士德? 梅菲斯特:“他想摘天上最美的星斗”; “他想寻地上最高的乐趣”; “远远近近满足不了那深处激动的心曲” (在梅菲斯特眼里,人是“蠢货”、“好高骛远”、“疯 癫”) 天主:“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 “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 正确的道路”; “人的行动容易松弛,他很快就爱上那绝对的安 息”。 (因此我愿给他一个伙伴,刺激他,影响他,还得像魔鬼一

六个勤奋学习的名人小故事-勤奋学习小故事

六个勤奋学习的名人小故事-勤奋学习小故事

六个勤奋学习的名人小故事-勤奋学习小故事六个勤奋学习的名人小故事第一位名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数学家和哲学家。

他对于学习充满了激情和执着。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通过自学非常努力地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最终,他创造了相对论理论,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第二位名人: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非常注重学习和教育,认为学习是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关键。

他自己非常勤奋,一直在追求知识和真理。

他游历各地,与各种人交流,不断学习和思考。

孔子的学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教育,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第三位名人: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他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包括电灯和电话机。

然而,成功并不是他一帆风顺地通过轻松的努力获得的。

在他的实验室里,他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他从每次失败中学到了宝贵的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第四位名人:李白李白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展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然而,他的诗歌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的修炼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的。

他旅行各地,阅读大量的书籍,与其他诗人进行交流和辩论,不断地提高他的诗歌技巧。

正是他的勤奋学习让他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第五位名人: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科技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他对于学习和创新有着极高的追求。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放弃了大学教育,但他并没有停止学习。

他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编程和设计技能,并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正是乔布斯的勤奋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帮助他实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新和商业成功。

第六位名人:歌德歌德是一位德国的文学巨匠,也是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他并不是天才般的一夜成名,而是通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思考能力。

歌德

歌德

《维特》“烦恼”的几种解读
作者自况说:认为维特是歌德本身的缩影, 歌德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这个悲剧; 社会缩影说:认为维特的自杀跟当时的德 国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爱情说:对自然和美的追求是维特的至爱, 维特无法在公共的社会政治领域实现,就 希望在私人的爱情领域实现,当这两个领 域都无法实现,就只能自杀。
(一)主要内容
2.两个赌局(魔鬼与天帝 的赌赛,魔鬼与浮士 德的赌赛) 上帝和魔鬼梅菲斯特在天上
争论人的善恶,以下界 的浮士德博士打赌。魔 鬼认为人是情欲的奴隶, 要将他引入邪路;上帝 则相信一个善人在他摸 索中终会觉悟,回归正 途。
魔鬼和浮士德签下契约:满足
浮士德提出的任何要求,浮士德 一旦感到满足,对某个瞬间说: “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 生命就结束,灵魂归魔鬼所有。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 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 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 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 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 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 。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 正的天才。
《维特》为什么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五四时期以“张扬自我,个性解放”为精神 特征,一切反对封建制度礼教,揭露封建制 度下人性的受压抑状况的作品都受到五四学 人的热烈欢迎。 歌德的主情主义、泛神思想、自我扩张精神 和维特式的忧郁与对爱情的狂热追求都契合 了五四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郁达夫的《沉沦》 丁玲的《沙菲女士的日记》
《少年维特的烦恼》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1774年第一版《少年 维特的烦恼》
小说重版作者加的卷头诗

歌德生平创造

歌德生平创造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 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 德 与 席 勒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一、生平创作
歌德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 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 家之一。同时,他还是画家 、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 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 剧院的经理。他多才多艺, 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 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 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 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靡非斯特形象
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又是独 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
1.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 “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 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 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席勒 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 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4、晚期创作(1805— 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 利游记》

歌德

歌德

五个阶段的追求:
第二部分:政治追求、艺术追求和事业追求。 效忠荒淫昏庸的皇帝,最终以失败告终。 追求古典美,与海伦结为夫妻,生下欧福良, 最终儿子死去,海伦幻化成彩云消失。一场虚 无。 追求事业,企望开疆拓土,变沧海为桑田,建 立理想的自由王国。以掘幕声为劳动声,喊出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随即倒地而亡。 灵魂为天使所救,升上天堂。“凡是自强不息 者, 到头我辈均能救”。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 歌德(1749—1832)不 ) 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 作家和思想家, 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 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 同时,他还是画家、 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 然科学家、物理学家、 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 政治家、教育家, 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 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 的经理。他多才多艺, 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 位真正的天才。 位真正的天才。
梅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赛:
梅非斯特甘愿当浮士德的奴仆,引领浮 士德尽情享受。条件是只要浮士德感到 满足,喊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他的灵魂就归梅非斯特所有。
五个阶段的追求:
第一部分:知识的追求与爱情的追求 知识的追求:大半生潜心研究学问,探讨各种 学术,最终发现所学毫无用处。现实中的书斋 悲剧。 结束对知识的追求,在魔鬼的带领下来到“魔 女之厨”,喝下魔汤返老还童,恢复青春,追 求情欲。对市民少女玛甘泪一见钟情。爱情悲 剧(玛甘泪母亲之死、兄长之死、玛甘泪身陷 囹圄)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2、其次,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构 造场面。 例如:开阔的天界与狭隘的书斋,幽暗的书斋 与明丽的城郊,庸俗嘈杂的酒店与优美娴静的 爱情生活场景、乌烟瘴气的宫廷与庄严清明的 古代希腊、腐朽帝国的没落与理想之邦的建设 等等。浮士德自身一直处在知与行、灵与肉、 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等诸多矛盾之中,而 且各个不同的人物之间也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关 系。

文学家歌德是谁

文学家歌德是谁

文学家歌德是谁歌德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文学家,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歌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歌德的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七,次于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哈。

歌德的文学影响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

《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

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

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

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应该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和交换。

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

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

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

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前后。

1922年,郭沫若全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式出版,其后他又陆续译出《浮士德》。

歌德介绍

歌德介绍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 子的艺术象征。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从道 德和论理学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善”的代表 ;从社会 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 并不断赋之于行动。因此,也可以说,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 级积极精神的代表。 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 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是上升 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 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靡非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 体”——靡非斯特,他 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 消极、否定精神的象征。
歌德(1749—1832)不 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 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 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 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 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 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 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 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 位真正的天才。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故 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地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维特的烦恼:
1. 爱情的烦恼 1774年第一版《少年 维特的烦恼》
2.事业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浮士德》 终生追求 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 五场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歌德

歌德
1922年,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问世,引起轰动,继而掀起了一股“维特 热”
二、《浮士德》( Faust):哲学的心灵剧
歌德说过“德意志民 族的任务是在精神领 域里征服世界”,他 和康德、费希特、黑 格尔、马克思、恩格 斯、贝多芬等人实现 了这种征服。
《浮士德》的文化意义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 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 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 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 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 神的伟大的代表。……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 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 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 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 》是近代人的圣经。”(宗白华)
英国戏剧家马洛写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历史 》
当他在斯特拉斯堡求学时就萌生了写作《浮士 德》的计划。①1773-1775年间,他写就了 《浮士德片断》。②1797年他开始重写《浮士 德》③1806年,完成了《浮士德》的第一部; ④而第二部则在1832年完成。
浮士德的形象
1、浮士德身上体现出了高度的历史概括性。歌 德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宗教改 革或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三百年来西欧资产 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 真理的精神发展过程。因此,浮士德既是人 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 分子的艺术象征。
1. 爱情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2.事业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维特》“烦恼”的几种解读
作者自况说:认为维特是歌德本身的缩影, 歌德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这个悲剧;
社会缩影说:认为维特的自杀跟当时的德 国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二节 歌德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二节 歌德

(一)内容

两个赌赛:天上、人间 天上赌赛:
魔鬼靡菲斯特:人本性堕落,极易步入歧途。 上帝:人在前进时难免会误入歧途,但最终必能找到真理。

点明主题:人能否克服内外矛盾,去实现人生理想。
老年学者

浮士德身处阴暗的书斋 中,钻研书本知识,年 过半百,幡然悔悟,所 学的知识竟毫无用处。
浮士德的困惑
原 野 青 葱 〄 土 壤 膏 腴 〃
却 可 以 自 由 活 动 而 居 住 。
二、创作简况


歌德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 1、诗歌。 抒情诗歌、叙事谣曲、哲理诗。 抒情诗歌:《野地小玫瑰》《迷娘曲》《五月之歌》 等。 《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古典牧歌式的叙事诗, 恩格斯评价为“市民的牧歌”,作者反对大革命带 来的混乱,歌颂宗法式的田园生活。


悲剧结局:
①国中乐园不可信。 ②建园手段不可取。
董 问 樵 译 本
才 配 有 自 由 与 生 活 的 享 受 〃
人 必 须 每 天 每 日 去 争 取 生 活 与 自 由 〄
这 是 智 慧 的 最 后 结 论 :
不 错 〃 我 对 这 种 思 想 拳 拳 服 膺 〄
只 要 人 民 同 心 协 力 即 可 把 缺 口 填 满 。
三、《少年维特的烦恼》



艺术特色: 1、书信体小说。 2、以情动人。 3、对优美纯净的大自 然的描写。
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
三、《少年维特的烦恼》
影响:维特热。维特 式的衣着——长靴、 青色燕尾服、黄色背 心和裤子,维特式的 多愁善感,维特式的 自杀姿势,全都风行 一时。以致于歌德在 再版序言中写了首劝 戒诗: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呦, 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 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 不要步我后尘!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第二节歌德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第二节歌德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书斋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 足,要走出书斋。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与玛甘泪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 性解放的道路。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作开 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
Faust
政治悲剧阶段
发行纸币,海伦,银幕爆炸
(3)、政治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 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 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美的悲剧阶段
书斋,瓦格纳, “人造人”, 何蒙古鲁士, 游希腊
Faust
美的悲剧阶段
与海伦结婚 欧福良,(拜伦) 海伦消逝, 衣服与面纱

(4)、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 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 人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 幻想。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 结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 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 伯利欣根》 冯·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 自由和个性解放。




3、魏玛时期(1775— 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 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 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歌德

歌德
●海伦与浮士德:“看在父母份上,克制你那过强 的冲动,克制你那激烈的欲望!做一个循规蹈矩 的好儿郎,使大地增光。” ●欧福里翁:“穿过丛林!飞奔狂林!容易得来的 东西,令我厌弃;强力夺来的东西,才够使我喜 欢。”



海伦--古典美,海伦的消逝说明古典艺术和古典 美只能作为现代文化的养料,绝不能够在现代复 活。 欧福里翁—美的教育,欧福里翁的夭折说明用美 教育人类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昙花一现的幻想。 海伦消逝后只剩下空空的衣服和面纱,是没有内 容的形式,说明对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启蒙思 想家和新兴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要求。 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以幻灭而告终,美的幻 灭预示古典主义美的王国也不是人生的最后目标。 这场美的悲剧使浮士德明白了只有形式而无灵魂 的古典艺术不是真正的美 。
式的
幻想和激情,转而追求宁静、和谐的人道主义理想。这标志 着歌德从狂飙突进运动向古典主义过渡。

1788年7月,歌德与假花厂女工克莉斯蒂安娜· 武尔皮乌斯
相爱并同居,1806年正式结婚。意大利之行使他的诗风起 了很大变化。 1789年完成了剧作《托夸多· 塔索》。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歌德不赞成暴力革命,曾 写了一些嘲讽群众和革命的作品。1792年歌德随奥古斯特

一、生平
一、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 市民家庭。 1765年十七岁的他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3年后因病回
家 ,在这里开始文学创作,写过一些洛可可风格的抒情诗
和戏剧。 1770年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此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认识了不少后来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积 极分子的人,并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
歌德与《浮士德》

读书心得——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书心得——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书心得——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名字总是与他早在二十五岁时就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少年维特的烦恼》连在一起,从而被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

《少年维特的烦恼》采用书信体小说的形式,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曲折,却写出了主人公维特内心深处起伏跌宕的情感波澜。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维特写信向局外人倾诉自己的爱情经历,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而不能自拔。

绿蒂是家中的长女,母亲早逝使她早早地担负起了关心弟妹、操持家务的重任。

所以,绿蒂有她同龄女孩儿所没有的成熟、理智和稳重。

面对维特炽热的情感,绿蒂不是无动于衷。

但是绿蒂已经订婚了,未婚夫阿尔贝特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他很爱绿蒂,甚至还把维特当作自己的朋友。

那么,绿蒂该如何做出抉择呢?最后,这个极理智的女子,选择了忠诚于未婚夫。

维特满腔炽烈的爱情却得不到结果,而先前友好的阿尔贝特渐渐对维特也表露出了不满,官场的失意、生活的不顺使得维特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绝望,最终,他拿起从阿尔贝特那里借来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几百年来,围绕着《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不变的话题就是歌德与维特究竟是什么关系?维特到底是不是歌德自己?借助歌德自传《诗与真》,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情感纠葛。

小说的整体构思起始于歌德自己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当时歌德去斯特拉斯堡深造法学,在那里结识了好友克斯特纳并爱上了克斯特纳的未婚妻夏绿蒂.布甫,夏绿蒂是一个理智的女子,她意识到歌德是一位非凡的天才,但却不像克斯特纳那样忠厚可靠,所以她宁愿选择一个普通人托付终身。

克斯特纳为人宽容、大度、正直、善良,自始至终对歌德都非常友好。

据歌德回忆,一天晚上他与二人就所讨论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于是愤然离去,不辞而别。

之后歌德仍与这个家庭保持着书信往来,但从此一别就没有再相见。

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小说出版之后,歌德给夏绿蒂寄去了赠书,赠言上这样写着:“这本书对我来说如此宝贵,就好像它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德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天才,虽然暂时我还没有非常系统地研读过他所有的作品,但从零零散散的阅读中,可以说一再的被他深刻的洞见与感知所折服。

即使是爱克曼通过与歌德的交往所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都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读《歌德谈话录》的过程颇是使我受感动的,不得不说这是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对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

下面我就把自己读到的某些有感触的片段摘抄下来,并谈谈感想与大家分享。

1828年3月11日歌德在与爱克曼的对话中说到:“天才和创造力很接近.因为天才到底是什么呢?它不过是成就见得上帝和大自然的伟大事业的那种创造力,因此天才这种创造力是产生结果的,长久起作用的. ”由此我们看出,歌德认为天才是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哲学家们对天才的起因和特征和作用议论纷纷,见解也各有不同。

叔本华认为:“天才的真正本领就是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叔本华的天才论因为与他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以及悲观主义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夸大了非理性主义,以至于将天
才的灵光乍现看作近似于癫狂状态,从本质上看,他所说的天才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孤力的存在。

歌德认为,“没有发生长远影响的创造力就不是天才。


歌德认为天才的一下几个几个特征——
第一:天才与创造力。

歌德说:“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后果的伟大思想,都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都是超越一切尘世力量之上的。

人应该把它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意料的礼物,看成纯是上帝的婴儿”、“它(创造力)接近精灵或护神,能操纵人,使人不知觉地听它指使,而同时却自以为在凭自己的动机行事”。

歌德认为天才是天生的,是来自神的礼物,其实这里和前面提到的歌德本身的无神论是有些矛盾的,他是晚年的时候也对此进行过认真反考。

第二:天才的衡量标准。

歌德说“天才与所操的哪一行一业无关,各行各业的天才都一样,关键在于一种思想、一种发明或者所成就的事业是活的而且还要活下去。

以文学为例,哥尔德斯密斯写的诗很少,在数量上不值一提,但我还是要说他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真是因为他的少量诗有内在的生命,而且还会持久。

”歌德认为衡量天才的标准是有所创造,而创造的须对人类发生有益的影响而且有持久性。

第三:天才的体制基础。

歌德认为:“天才跟它的身体基基础油关系,一个人是投胎生的还是晚胎生的,是父母年轻力壮时生的还是父母衰弱时生的,并一样。

以拿破仑为例:拿破仑出生时母亲才十八岁,父亲二十三岁,父母都身强体壮,对他的体格很有好处。

杰罗姆
最小,在姐妹中天资似乎也差一些。

”(注:拿破仑共八个兄弟姐妹,他是第二个)而在这里,更多的是从生理上反应了这一现象,也体验了歌德作为科学研究者对事物客观分析的能力;
第四:身体条件对天才的影响。

歌德说:“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

拿破仑的鼎盛时期是在少年时期。

一个出身寒微的人,处在群雄角逐的时代,能够在二十七岁就成为一国三千万人民的崇拜偶像,这确实不简单啊。

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期。

拿破仑不是唯一的例子……”。

以及他认为发挥天才要有健康身体的基础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气氛,甚至不完全排除酒的刺激力。

歌德非常崇拜莎士比亚,他认为莎士比亚晚年的时候就是通过酒的刺激力来激发天才,从而继续他的伟大创作。

第五个: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歌德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才能之中,音乐才能在很幼小的年龄就崭露头角。

例如莫扎特在五岁,贝多芬在八岁,胡梅尔在九岁就以音乐博得惊赞了。

”他认为音乐才能之所以出现得最早,是因为音乐完全是天生的,表达内心情感的,用不着从外界吸收多少营养或从生活中吸取多少经验。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是有一定依据的。

第六:伟大成就源自群众。

歌德说:“事实上我们的全都是集体性人物,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

严格地说,可以看成我们自己所特有的东西都是微乎其微的,就像我们个人是微乎其微的一样。

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挑战。

就当下而言,学习就是最大
的挑战,而每个人(特别是我校这样人才云集)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来的天赋也大大不同。

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天才不过是在先天的生理、心理禀赋上比旁人优越一点,有更加敏锐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活动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只有在适当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吸收前人和同辈的经验与成果,并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开发与显现,从而反过来对社会与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但是,若没有明确追寻的目标和任务,没有艰苦的探索与思索,灵感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光顾的。

灵感一方面如电光火石,稍纵即逝;另一方面它的到来却要依赖长期的积累与不懈的探索,所以灵感确实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注:袁守定:《占毕丛谈》卷五)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只是开发出来的时间和程度不同罢了。

假设一个人无限长的时间,那么他/她就能够完全表现出自己的天赋。

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就只能运用自己的态度及努力来尽可能完全的表现自己的天资。

所以,在成长中,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天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也是天才成才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