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配画欣赏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89ed87077375a417876f8f00.png)
【 作 者 简 介 】
姜夔
道 做 江 擅 坛 别 题 分 象 物 要 人 官 、 长 上 相 材 作 丰 描 地 , , 浙 诗 成 思 。 品 富 写 位 饶 却 一 词 就 、 也 。 , , 。 州 曾 带 , 较 纪 有 他 意 工 鄱 漫 , 精 高 游 关 的 境 丽 阳 游 交 通 、 咏 心 词 清 精 ( 过 游 音 较 物 国 音 幽 致 属 长 广 律 有 或 事 律 。 ,
北宋词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位词人是柳永、苏轼和周邦彦。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贡献的词人,他精通音律,是宋 代第一个致全力写词的人。
苏轼以诗为词,在柳永开拓题材、扩大体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变革创新,使宋词走进一个更新的境界。
周邦彦,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在艺术上能博取 众家之长,对词的表现形式和音律,进行了一系列加工提 高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开启了南宋一代典雅词风。
,字 尧 江 西 ) 江 中 、 , 生 活 与 书 影 响 的 慨 叹 身 、 同 情 和 谐 , 尤 擅 长 在 宋 词
姜 夔(约1155年--约1221年)
章 人 下 经 法 作 世 人 造 托 发 , 。 游 历 , 家 为 民 语 物 展 别 一 的 丰 是 。 词 疾 凝 比 史 号 生 两 富 南 他 的 苦 炼 兴 上 白 不 湖 。 宋 以 主 的 , 和 有 石 曾 和 他 词 离 要 部 想 景 重
【 作 者 简 介 】
李 清 照
山 受 庭 经 本 孤 有 最 创 情 珠 有 东 文 生 历 人 寂 成 高 性 感 。 《 历 学 活 了 流 凄 李 就 。 ; , 不 李 城 艺 平 离 落 苦 清 的 她 善 语 依 清 ( 术 静 乱 异 中 照 作 的 于 言 傍 照 济 熏 美 , 地 度 是 家 词 以 清 古 集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2800fc360cba1aa811da86.png)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满庭芳;三十三年》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
这首词是苏轼被发配黄州时所做的一首词。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因怕受牵连,而疏远他。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对王长官的仰慕之情。
【原文】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宋;苏轼(公旧序云: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释】1、慥:音造。
2、坞:音误,四周高中间低之处所,或四面挡风之建筑。
3、摐摐:音窗,象声词。
4、幢:①音床,旗帜,作仪仗用。
②音状,车帘。
《隋书;礼仪志五》曰“衣书车十二乘,驾牛,汉皂盖朱里,过江加绿油幢。
”5、釭:音刚,灯。
6、逄逄:音彭,同“逢逢”,鼓声。
7、颇黎:同玻璃,非今所谓玻璃,乃水精(水晶)之谓。
《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8、铿然:铿音坑。
金石敲击作响貌。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
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最著名的宋词50首
![最著名的宋词50首](https://img.taocdn.com/s3/m/18b84a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7.png)
最著名的宋词50首1.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诗情画意》课件
![《诗情画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d12ea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诗情画意》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唐代诗歌概述•唐代诗人及作品欣赏•宋代诗词概述•宋代词人及作品欣赏•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结束语01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以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诗歌和绘画是文学和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启迪,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文学与艺术的相互融合课程背景增进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诗情画意》课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培养创新思维该课件以创新的方式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
课程目的1课程亮点23《诗情画意》课件选用了大量的经典诗歌和绘画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文化内涵丰富该课件采用创新的多媒体技术,将诗歌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跨界的艺术创新。
创新性设计《诗情画意》课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诗歌和绘画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生动有趣02唐代诗歌概述03中晚唐诗歌中晚唐时期,诗歌逐渐向抒发个人情感和关注社会现实转变,代表诗人有李商隐、杜牧等。
唐代诗歌发展史01初唐诗歌唐初形成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明快为主,代表诗人包括虞世南、褚亮等。
02盛唐诗歌盛唐时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代诗歌代表人物及作品盛唐代表诗人及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如《将进酒》、《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中晚唐代表诗人及作品李商隐、杜牧、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如《无题》、《山行》、《登鹳雀楼》等。
初唐代表诗人及作品包括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如《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等。
表现手法唐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结构安排唐代诗歌的结构安排严谨,每首诗都有完整的格律和韵脚,使得诗歌更加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de057be23482fb4da4c97.png)
这首词写了 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 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 术整体的?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分析上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头三句,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入手,用“浪淘尽” 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起 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并为全词定 下了基调:从古至今,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 命有限,表现出无限惆怅。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诗: 文: 词: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苏轼书画作品欣赏
苏轼《赤壁赋》墨迹
写作背景
明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确
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 “故垒”两句,从泛泛怀古转入所感 怀的具体对象—“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示作者的犹疑,作者只 是借景抒情,并不打算进行考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乱”写出山石的险怪,“穿”写出乱石高 耸入云的动势。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波 涛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力度。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 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极具拟 人化。“千堆”数量上夸张,“雪”借指波 涛。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 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 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 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分析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6cca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 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 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 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 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 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 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 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 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 人间都少见。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 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 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 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 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 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 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 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身材儿,早是妖晓,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 千娇。妍歌燕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柳永《合欢带》 琼枝玉树不湘饶。薄云衣、细柳腰。眉眼细、好如描。
——张先《醉红妆》 脸色朝霞红腻,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晃补之《斗百花》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残。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整首词,并没有什么深隐的思想内容,只描写一 个美丽的女子慵懒的形象。
返回
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晚 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 酒红初上脸边霞。一 场春梦日西斜。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 — 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 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 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 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 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 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 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 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 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 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940d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1.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唐诗、宋词等,以及不同的诗歌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2.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诗歌与绘画的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古典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诗配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一首古典诗歌,独立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要求作品尊重原诗,构图合理,色彩和谐,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结合本章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古典诗歌,尝试创作更多诗配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7.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歌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2.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技巧,如选材、构思、构图、色彩运用等,力求作品具有个人特色。
3.完成作品后,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4.家长参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家长给予评价和鼓励,并签字确认。
宋代文学之宋词
![宋代文学之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630d6aebfab069dc50220171.png)
贺铸《东山词》
贺铸的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有的情思缠绵, 近于秦观;有的慷慨豪迈,接近苏轼。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被称作“贺梅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是两宋词坛存词最多的词人。《全宋 词》收626首。 辛词也是宋词中最富俳谐之趣的。 辛词多方面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登 临怀古之作,尤其能表现出感怀时事的特点 。 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摩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 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 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 殷勤,画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 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 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 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宋词和宋画中的桥
![宋词和宋画中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7d12a1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2.png)
2023-11-03•引言•宋词中的桥•宋画中的桥目录•宋词与宋画的比较•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宋词和宋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桥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建筑艺术,在宋词和宋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通过研究宋词和宋画中的桥,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宋词和宋画中桥的形象、类型、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对宋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宋词和宋画作品,对其中出现的桥的形象、类型、功能等进行分类和研究,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对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宋词中的桥象征连接与沟通桥作为连接两岸的建筑,在宋词中常被赋予了沟通与连接的象征意义。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人与自然、人与神祇之间连接的纽带。
桥的象征意义象征爱情与婚姻在宋词中,桥也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尤其是月老桥、鹊桥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桥梁,更是体现了这一象征意义。
象征离别与思念桥作为离别的场所,常被用来抒发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里的“烟波”即象征着桥,表达了离别的思念之情。
宋词中常出现桥与山水田园景色的融合,这既体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画的艺术传统,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桥与山水田园的融合宋词中还常出现古镇古村中的桥,这些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也是古镇古村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桥与古镇古村的关联宋词中还有一些桥与历史典故相关联,如秦淮河上的桃叶渡、莫愁湖上的莫愁渡等,这些桥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追思。
桥与历史典故的结合桥在宋词中的文化内涵宋词中桥的意象多种多样,如风雨桥、月老桥、鹊桥、柳桥、长桥等,每种桥的意象都与特定的情感表达相关联。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68e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a.png)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雨霖铃①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⑪,更与何人说⑫?作品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⑪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⑫更:一作“待”。
作品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温庭筠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温庭筠](https://img.taocdn.com/s3/m/f7a0e1f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4.png)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温庭筠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
先看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这个形象,在"花间集"的时代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可以指山眉,说女子眉毛的形状象山。
在这首词里面,它指的是不是眉呢?我以为不是的。
词中说小山重叠,眉毛可以象小山,但如何重叠呢?还有,词中第三句有"懒起画蛾眉",又提到蛾眉。
就文学的感动的情意上说来,这种重复显得凌乱,不能造成一种感发的效果。
小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指山枕。
五代时"山"是可以形容"枕"的。
顾?写的两首"甘州子"里,就有"山枕上,私语口脂香"和"山枕上,几点泪痕新"的句子。
但我以为,温词中的小山,不指山枕。
因为他说小山重叠,现在软的枕头可以两个重叠,山枕是无法重叠的。
剩下的一个可能,是山屏。
小山的形状,指的是屏风,是折叠的屏风,有点像山的形状。
有人以为这说法不对。
说下边将"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鬓边如云的头发要从脸上遮掩过去的样子。
屏风离得老远,女子在床上,两者不能衔接。
可是,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屏风来理解古人的词。
古人所说的山屏或屏山,就是在床头的。
我们可以用温庭筠自己的词来证明。
他在一首"菩萨蛮"中写有"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把屏山和睡脸结合在一起来写。
我们上面讲的"鬓云欲度香腮雪",指的是睡脸,小山指的正是屏山。
"小山重叠金明灭","金明灭"是什么呢?他所写的应该是早晨,阳光从门窗的空隙照射进来,照在这个女子枕畔的屏山上,而屏山上是有一种金碧螺钿的美丽装饰的。
100首经典宋词
![100首经典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0446cef4227916888586d788.png)
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9524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古诗词三首》,收入了两首唐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一首宋词(《长相思》),现整理分享这三首诗词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45b3641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a.png)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马麟《秉烛夜游图》册页,绢本,设色,24 x 25 cm,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既写风花雪月,亦歌壮志豪情。
南宋赵伯驹《仙山楼阁图》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
宋画简单、含蓄、谦卑、轻柔,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其中的宋画小品画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凝聚着十足的雅趣!《仙山楼阁图》局部当宋词遇上宋画小品,一个婉约与豪放兼具,一个含蓄与清丽并存,二者合一,将宋代推上了文艺巅峰!01《妆靓仕女图》宋苏汉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02《绣栊晓镜图》宋王诜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春山鱼艇图》张训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寒香诗思图》马远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05《观瀑图》夏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06《高秋观潮图》许道宁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07《风担展卷图》赵伯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08《柳塘泛月图》赵希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09《临流抚琴图》夏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10《郊原曳杖图》马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1《山居图》燕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12《松湖钓隐图》李唐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13《松磴精庐图》阎次平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14《松溪濯足图》刘松年琵琶弦上说相思。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https://img.taocdn.com/s3/m/1f13467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72.png)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荷花最美宋词欣赏:《望海潮 东南形胜》[宋]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也是柳永的著名代表作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第七,⼜称柳七。
福建崇安⼈,北宋著名词⼈,婉约派代表⼈物。
柳永出⾝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志于功名。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由钱塘⼊杭州,因迷恋湖⼭美好、都市繁华,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任两浙转运使,柳永前往拜谒,但因门禁甚严,不能进⼊府邸相见。
柳永遂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找到杭州名妓楚楚,⽈:“欲见孙相,恨⽆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龄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
后来楚楚在孙何的府会上,婉转歌唱此词,孙何被此词吸引,询问得知是柳永所作,因敬佩柳永的才华,遂邀其府中相会,两⼈由此成为好友。
有传说柳永与孙何原为布⾐之交,但从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北宋汝州⼈)出⽣年代和籍贯看似乎不太可能,应该是孙何被柳永的词打动,因爱才⽽与其相见、相识。
可惜的是孙何在于柳永相见的次年,即景德元年(1004年)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因操劳过度,⾝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四⼗四岁。
柳永与孙何交往也就此为⽌,⽽柳永此后进京应试也屡遭挫折,⼀度以“奉旨填词柳三变”⾃居,这是后话。
这⾸词歌颂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描写杭州的⾃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写西湖,展现杭州⼈民和平宁静的⽣活景象。
全词艺术构思上匠⼼独运,⽂辞华美,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以⼤开⼤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此词所⽤慢声长调与所抒之情起伏相应,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传世佳作。
其中多个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万⼈家”、“三秋桂⼦”、“⼗⾥荷花”、“千骑拥⾼⽛”,以及多组对仗,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等的运⽤形成了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2024年古诗《画》教学设计
![2024年古诗《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8abeb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9.png)
古诗《画》教学设计古诗《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
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
也就是诗中有画。
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
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
“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
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
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
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
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带图片的唐诗宋词
![带图片的唐诗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9bdc074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a.png)
带图片的唐诗宋词篇一:宋词带图十四首配图宋词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篇二:古诗配画图片)篇三: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爱此湖山好流光正徘徊(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人民日报》(2015年09月26日07 版)杭州西湖湖平长似镜月好最宜秋本报记者江南湖山十景·平湖秋月王洧(南宋)万顷寒光一席铺,冰轮行处片云无。
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平湖秋月,这处中秋赏月胜地,即便未到过杭州西湖,想来也不会陌生,于诗词乐曲中多次邂逅了。
宋代孙锐写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蘋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作为“西湖十景”题名景观之一的平湖秋月,始自南宋。
不过当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更多是时间维度上的景致,而非空间概念。
所以宋人诗中写“棹歌”“泛舟”。
及至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平湖秋月》一图所选场景仍是游客在西湖船上举头望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配画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浣溪沙春景
(宋)赵长卿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
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
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
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
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
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
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
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
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
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
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南乡子苏轼
不到谢公台。
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
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
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
赏析: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
我辈才学出众,却生不逢时,就像将要被秋风摧残叶满院的黄菊,前途未卜;党同伐异的变法者就像阳春二月的桃花,争奇斗艳,竞相钻营,从而得到重用。
最后化用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一诗句,嘲讽变法派党同伐异,多方培植党羽,投机钻营。
词人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