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169aaaf705cc1754270919.png)
4
网站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 (教育技术通讯) 3、 (中国教育技术网) 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5、(spss中文网站)
5
课程知识架构
① 确定的研究对象 ② 形成理论体系 ③ 具有能推进学科
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
发展的研究方法
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
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
研究方法是 学科的重要
• 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
组成部分
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
+97+98+99+100=?高斯想了想,很 快给出了答案。他的思考方法就是 利用完全归纳的推理方法。
1+100=101 2+99 =101 …… 101X50=5050 50+51=101
50个101,即
第一部分 第一章
2-5
12
经验与经验科学的五个步骤Mouly(1978)
经验:这是最初级的科学活动的起点。 分类:对各种难以理解的庞杂的物料进行形式上的系
第一部分 第一章
7
19
评价与研究
在研究与评价之间有许多的相似性。两者互有重叠,但是又有 重要的差别。研究的一个分支就叫评价研究或应用研究。但却 有不同。
MacDonald(1987)认为,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事业。他将 评价分为三类:专制的、科层的和民主的;他注意到,“教育 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具有评价的特征了”。
样本容量:研究中所选择(多大的)样本,即为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取决于研究中运用的分析方法。
抽样策略:概率样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 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非概率样本 (方便抽样、配额抽样、目的抽样、维度抽样、滚雪球抽 样、志愿抽样、理论抽样)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f456c22cc58bd63186bda0.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1.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方法(途径);●数据(材料);●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5. 研究的分类●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按研究的内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6.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哲学方法●科学研究法(包括: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综合方法)●专门研究法7.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经验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理论方法(包括:数学方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和程序●特征:程序化(选题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序:准备阶段---现象阶段---实体阶段---本质阶段9.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原则: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有效性)●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原则:客观真理性、全面性、逻辑系统性)10.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使教育技术学研究程序规范化●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11.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计划--行动干预--评估反馈--总结--再次调研12.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体系⏹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13.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对话分析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复习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3232a63aef8941ea76e05ba.png)
21.结构化观察: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22.量表:量表是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被测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量化工具。量表的种类很多,其中里克特量表为普遍采用的形式。
二,理论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三,系统科学法,包括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专门研究法包括评价研究法、信息内容分析法、响应信息分析法。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2)探求科学规律。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
(2)常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
1 问卷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1)前言部分 (2)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3)事实性问题部分 (4)态度性问题部分
2 什么是结构化观察结构化观察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结构化观察
答: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其内容包括:语言行为为 ,特殊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关系分布行为。实施步骤:1选择观察对象 2 确定调查范围
2.评价研究有哪些类型
答:评价研究大致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开始之前所作的评价,它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条件、基础,发现问题,诊断原因,根据评价的结果,修订阶段发展目标,提出知道发展的计划。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2214c18bd63186bcebbcee.png)
第一章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2.探求科学规律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第二章一、研究课题的来源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
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dc76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8.png)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种专门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不同教学材料、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结构和效果。
它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析,帮助教师和教育技术研究者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对教育资源的分析视为一种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理解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编码和归纳,得到该资源的描述性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包括内容的主题、结构、组织方式、语言特征等。
通过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描述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研究者可以识别出不同教育资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推导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教师了解教育资源的价值和适用性。
他们可以通过对有效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的分析,评估资源的吸引力和可用性,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资源。
同时,内容分析法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教师或学生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技能,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设计远程教育课程时,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从而确保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可用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内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内容分析法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态。
其次,由于教育资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内容分析法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认知误差。
因此,在进行内容分析时,需要加强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
![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1117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b.png)
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学科,而教育技术则是指运用技术手段来提升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技术研究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和教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教育和技术的相互关系,探索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效果。
它涉及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二、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1.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研究如何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包括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等。
2. 教育技术环境研究:研究教育技术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包括教育技术设备的配置、网络环境的建设、教师培训与支持等。
3. 教育技术策略研究:研究教育技术的战略性运用,探索如何制定科学的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将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 教育技术评估研究:研究如何评估教育技术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教育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范例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成功的教育技术案例,总结和提炼出一套成功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3. 参与观察方法:研究者深入到实际的教育环境中,参与教学活动,并观察和分析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四、教育技术研究的应用1. 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促进个性化学习:教育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拓宽学习场景:通过教育技术,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拓宽学习场景,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59ca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9.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2、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经验方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理论方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3、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4、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1)准备阶段、2)现象阶段、3)实体阶段、4)本质阶段5、规律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有效性6、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作用: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4)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7、量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
8、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选择与定义问题、执行研究的程序、数据分析、结果探究与结论9、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0、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2)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4)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6)整体性与全局性11、质的研究的操作程序:1)确定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对象、2)建构概念框架,逐步形成理论假设、3)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1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1)与情境的关系。
量的研究与具体的情境相分离,而质的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2)对象范围。
量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围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的、动态的描述和分析3)研究问题的角度。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ae751136c175f0e7cd13768.png)
第一章1.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P2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2.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分层次)——即科学研究方法体系P5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专门研究法一般研究法分为;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经验方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理论方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专门研究法专门研究方法;评价研究法信息类容分析法响应信息分析法(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4.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有哪些(94定义的5个范畴)P9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学习资源的运用研究;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第二章1.研究变量的确定(详细)P26研究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自变量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多因素。
)因变量;(、即时行为反应; B、个体状态变化; C、群体状态变化; D、态度倾向等级; E、学习行动变化)干扰变量(可能题型:给出情境,要求找出自变量是哪些,因变量是哪些)2.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P30存在式表述(在条件C下,A具有B的性质);条件式表述(在条件C下,如果有A),则有B);差异式表述(在条件C下,A和B之间的差异);函数式表述(在条件C下,随着A的变化,B将做xx方式的变化)(P31上面的例子)3.研究样本常用的抽样方法P3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查表法,计算机造数法;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层抽样法(类型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或者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抽取一些群,对所抽到的群得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4.教育技术研究方案的撰写P35(P45研究实践)第三章1.问卷调查P56(要求能设计完整的调查问卷)2.里克特量表P61——什么是里克特量表(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据分配到测试者,事物或者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量化工具其基本形式给出一组陈述,把这些陈述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的事物的态度有关,里克特量表有积极的陈述和消极的陈述两种类型的陈述方式怎样设计3.结构化观察P67(1)什么是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者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4bc3f19e31433239689347.png)
15
案例分析一般包含的基本要素: 案例分析一般包含的基本要素:
1.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背景 2.主题: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 主题: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 主题
3.细节:有针对性地交代特定的内容。 细节:有针对性地交代特定的内容。 细节
4.结果:说明教学的结果,加深对过程的了解。 结果:说明教学的结果,加深对过程的了解。 结果
19
质的研究方法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质的研究方法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 实验室环境 中进行。 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实验室环境 中进行。 研究者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研究者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收集资料的方法:可采用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 收集资料的方法:可采用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 实物分析等方法。 实物分析等方法。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互动关系,但要求研究者尽量不干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互动关系,但要求研究者尽量不干 扰现场情境。 扰现场情境。 情境 研究视野:既关注研究对象的整体和全局特征, 研究视野:既关注研究对象的整体和全局特征,也重视细节的 捕捉和描述。 捕捉和描述。 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法。 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法。 研究结果:描述性的研究报告。 研究结果:描述性的研究报告。
9
教育实验研究的应用范围: 教育实验研究的应用范围: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测定学生 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进行。 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进行。
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 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e9ca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9.png)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
2. 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学习过程、系统设计、评估方法等教育技术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来深入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内涵的研究方法。
3. 行动研究法:一种以教师或者教育现场中的专业人员为主角,通过自我反思和协作实践来改进教学、提高教育品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4. 文献分析法: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借助文献的资料,对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推论、归纳和假说的研究方法。
5. 经验研究法:通过实践和经验知识来探究教育技术的问题,不同于传统实验法,它更侧重于概念的构建和把控。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研究目的、数据可用性、时间和资金的限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05ce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6.png)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169aaaf705cc1754270919.png)
第一部分教育技术学研究基础
6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相关术语解析
理论
科学研究的性质:描述、诠释和探究现象的本质。归纳
经验 概括
探究实践的目的:发现或逼近真理(寻求真理)
科学轮 观察
寻求真理的途径:经验、推理和研究(Mouly(1978))
科学轮
假说 演绎
经验:是以偶然的方式处理发生的事件(Kerlinger(1970))—经验(理论)
社,2003年 6、《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2月第
1版。 8、《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温忠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9、《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导论》,胡隆、唐筱蓉、朱晔,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5年
1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2
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 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方 法论的基础,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学 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科 学研究方法的内涵、特征、分类与基本程序,正确掌握科学研究方 案和工具的设计方法。正确选择教育技术学研究过程中科学研究方 法与工具的选择,并能利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 以及正确使用相关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在针对所给案例,深刻体会 并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中的设计、开发、应用、 评价、管理五个研究内容中,研究方法的正确应用。
然而它最初级的科学活动的起点(Mouly(1978))
推理:通过逻辑的形式阶段的序列,从一个有效的前提推导出一个有效的结
论—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和归纳演绎推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5761f06294dd88d0d26ba5.png)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研究对象: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理论体系: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研究方法: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综合方法),专门研究法(内容分析,S-P 表,评价研究);;研究基础:理论基础-现代教学理论。
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
一般研究法-科学研究法:经验方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理论方法:数学分析,逻辑分析;;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的程序:准备-现象-实体-本质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作用:信息资料检索查询手段2.实验情境创设和实验刺激手段3.观察手段4.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5.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量的研究的内涵:是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特点:随机性,统计规律性。
质的研究的内涵:从研究活动的特征来表述: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自然情境下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陈向明;;;特点:研究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研究者与被研究的对象之间是互动关系;;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研究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
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与情境的关系,对象范围,研究问题的角度,研究的动态性与静态性,研究的假设,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课题选择的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建立假设的作用: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
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
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
假设的表述方式:存在式表述—在某种的条件下,A具有B 的性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c4bf290740be1e650e9af4.png)
4732 8360 0385 3463 5273 1287 7662 7361
9976 6864 1246 2869 3526 2644 3819 5923
4836 1693 8026 4932 7115 3910 4931 4462
(二)等距随机抽样(机械、系统随机抽 样)
1、将总体的N个个体按与总体特征标志无关的
(三)设计结构化观察记录表格 包括: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 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表现等级 观察对象 场面取样 时间取样 行为表现 1 2 … n-1 n 第一段时间 集中注意——3 比较注意——2 间隔
一 般——1 全不专心——0
…
…
第k段时间间 集中注意——3 比较注意——2 隔
4、针对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2.2
研究变量的确定
一、研究变量的类型
(一)研究变量 1、常量:指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
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2、变量:即研究变量,指一个研究中不 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或条件, 也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纵控制或 测量的可以变化的诸因素。 按性质分为分类变量(类别变量)、等 级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论科 、学 专研 门究 )方 法 ( 经 验 、 理
研究对象 教育者-媒体-受教育者 基本概念 教育传播、教育技术等
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与 法则、原理
应用系统
理论基础(其他学科) 学习理论、教学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作业与思考题:
1、教材23页“练习与思考” 2、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研究的
(一)步骤: 选定课题并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 查阅文献
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e8f706c8d376eeafaa31dd.png)
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借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一般来说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实验研究方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关系(如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质的研究方法。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三、案例研究方法。
是教育研究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
通常对特定的人、事、物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人种志研究方法。
是一种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是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
五、开发性研究方法.
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从而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六、对话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一定的研究工具,抽取样本,收集与分析对话资料,挖掘对话的含义,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调查研究方法。
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或其他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资料,并加以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1c1881680203d8cf2f2406.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重点(腾亚薇)(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1.程序化2.客观性3.数量化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序化的步骤(研究程序图):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程序是根据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即根据现象-实体-本质的过程来确定的。
科学的研究程序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1.准备阶段即研究的规划、设计阶段,包括搜集信息,选择和确定课题,建立假设,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抽样方案等。
2.现象阶段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相关现象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能反应现象的表面,只是描述现象,不能更深刻地说明现象。
3.实体阶段就是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
4.本质阶段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广其适用范围,获得一个概括性的陈述,提出某些定理、定律、原则,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写出研究报告。
(三)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图解(手绘)(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主要有以下基本任务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需要收集、揭示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加工,从中概括出它的规律,形成定律、定理和原理2.探求科学规律要对事实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分析方法等去寻找能正确的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规律。
掌握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①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②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③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④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学科,其形成与发展固然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相关联。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8983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b.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技术来改进教育领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研究教育技术学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下面是一些用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常见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的评述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理论和实践,并找到研究的空白点。
文献综述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首要步骤,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实证证据来支持或验证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采用实验、问卷调查或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分组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教育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3.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和解释为主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采用访谈、观察或文件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质性研究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或理论构建,可以帮助理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4.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是一种以设计和评估教育技术创新为主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教育技术工具或课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效果。
5.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研究一个特定情境或个案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案例的数据,来理解教育技术在具体情境下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个案分析,对实际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在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时,研究者还应当遵循科学研究伦理的原则,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考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总之,教育技术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科学原则为指导,以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以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为实际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概念图。
图1图22、立项理由。
资源不够开展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材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从试点的情况看,在这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很少、课件很少、质量很差、重复开发。
可以说,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实践证明,开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适于网络远程学习及可供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搞好资源建设要比建立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困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协作和交流,资源建设必须要有统一规划,2000年5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统一协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标准。
初期为资源建设投资1亿元,包括: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1年年底前,用2000万元建设200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要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库建设,即用2000万元建10个左右库(如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为学校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组织开发重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远程教育发展。
当然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照“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来说更是相距较远。
这就需要所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宏观规划分工,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教育资源建设;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硬件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共享;重视现有资源的二度开发;不同载体资源相结合开发,多种载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齐头并进;加强共享合作,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最大效益。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3.1、研究背景与意义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综合国力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
教育在民族素质的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
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县农村中小学,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培训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2、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调查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状况,探索推动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应用策略,让现代远程教育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面向学生,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各科教学整合。
改变农村中小学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和教师培养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书育人的骨干教师,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劳动者打下基础。
3.3、研究内容深入全县中小学全面调查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状况,探索推动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应用策略。
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探讨教师如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如何做好教学资源的取舍利用、课后的辅导和作业布置、批改等等。
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实施教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远程教育环境下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
3.4、研究方法本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综合应用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3.5、研究计划:3.5.1师资力量参加课题研究人员12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7人;课题指导组成员都具有中学高级职称。
所有人员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较强的研究能力。
3.5.2实施步骤3.5.2.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
确定协研学校,确定课题研究对象,设计制定问卷调查表。
3.5.2.2、研究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组织课题研究。
深入全县中小学全面调查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状况,指导远程教育校本培训,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推广远程教育示范课,在网上发布的同时,送教下乡,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让土生土长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收集、整理各种有效资料,强化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定期进行教育科研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小结,适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3.5.2.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总结报告,进行论文汇编、资料汇编,多媒体课件汇编,做好结题评估验收准备工作。
3.5.3设施条件全县目前已有53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总装机1053台,2004年6月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县正式实施,全县共确定项目学校105所,其中,模式一学校65所,模式二学校84所,模式三学校7所,涉及15个乡镇,基本达到了全覆盖。
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研室现有计算机11台,闭路电视系统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套,34英寸电视机三台,DVD影碟机3台,激光打印机3台,各办公室都配有电脑并连接成100M的局域网络,与外界用ADSL接入Internet,目前,开通中国教育电视台的3套节目供教研员收看,还为课题研究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照相机各一台,光盘刻录机3台。
教研员都已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都会从网上查找和下载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等。
以上这些设备和资源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软硬件上的保证,为确保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搭建了平台。
3.5.4经费来源:为保证课题的实施,教研室将拨付专项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正常进行。
3.6、具体措施3.6.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与研究,领导是关键。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中小学应用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通过远程教育的应用,丰富农村教学资源,缓解师资不足的困难;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三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推动作用。
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任务,即:一个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二个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个落实:设备使用的落实,管理制度的落实,师资培训的落实。
3.6.2、统筹规划,强化管理远程教育工作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专业特点突出。
要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机房管理、计算机室使用、远程教育的应用保障等制度,保证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各项应用模式都发挥效益。
建立健全完善各类档案(计划、总结、教育教学心得、论文、课件、课表、上课、培训记录、设备维护、图片等)。
各乡镇学校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应用情况,安排以中学、中心校为龙头,以强帮弱,以大帮小开展层层帮扶工作,做到层层分担,责任到校,责任到人,达到资源共享。
3.6.3、建设队伍,加强科研各校要按教体局的要求配备远程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远程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
对从事远程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对于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要按实验员一样对待。
要加强远程教育教育科研工作,在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与县电教站密切配合,加强远程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育网站中要创建远程教育栏目,及时与师生勾通;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技术科研水平。
3.6.4、建立机构,组织实施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推动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决定成立本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3.6.4.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凌学义成员:陈永健陈少君陈长征3.6.4.2课题研究组:组长:陈永健成员:陈长征蔡幼华戴腾银康华琴贺兆全刘玉翠毛明卫郭新民戴新茹李群英吕青松3.6.4.3协研单位:后柳中学两河中学熨斗中学迎丰中学池河中学第三中学城关中学城关一小饶峰小学后柳小学熨斗小学银龙小学迎丰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3.7、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成果汇编,多媒体课件汇编等。
教科院0802班佘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