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一般检查
《诊断学》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红细胞内含有细 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与嗜多色性 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 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
8
如巨幼细胞贫血等。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红细胞内含有圆 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 0.5~1μ m,1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 物质, 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 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3)卡-波环(Cabot ring)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 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 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及白血病等。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有 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 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 个月~2 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 10×109/L)称白细胞
9
增多,低于正常值(成人为 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 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 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胞总数 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 外周血涂片,经 wright 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 为下列 5 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 化的临床意义叙述如下: (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中
血液的一般检查.ppt
临床意义
• 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以有增高或降 低,这种生理变化和红细胞相似。
• 2.时间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在一天中的 一定时间内也存在着波动。上午7时出现高 峰,随后下降,这一生理现象机制尚未阐 明。
• 3.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 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 优于红细胞计数。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胞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中性粒细胞(N)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日内波动 精神、运动、严寒、暴热、妊娠等。
• RBC破坏增加: 溶血
• 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GB)
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功能 是在红细胞中携带O2和CO2,将其运输至 组织器官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 ~ 200g/L
贫血的分级 • 轻度:男性<120g/L;女性< 110g/L • 中度: <90g/L • 重度: <60g/L • 极重度: <30g/L
红细胞比积(HCT)
常用于帮助诊断贫血,以及进一步判断严重 程度。
参考范围:男:0.42~0.49L /L 女:0.37 ~ 0.48L/L
临床意义 (1)增高
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2)减低:常见于各种贫血。
血液检验 ppt课件
15
(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大小异常 (3) 巨红细胞:直径大于 15μm 。常见于叶酸和 ( 或 ) 维生 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呈椭圆形,内含血 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 (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反映骨 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 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而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 为明显。
9
绝对性增多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 性疾病,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 *1012/L,Hb达180一240g/L,全身总血容量 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属慢性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潜在恶性趋向,部分 病例可转变为白血病。
10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 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成年男性 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 认为有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血红蛋白120 or 110g/L 至90g/L 中度:90~60g/L;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
红细胞数
(4.0~5.5)*1012/L(400~550万/mm3) (3.5~5.0)*1012/L(350~500万/mm3) (6.0~7.0)*1012/L(600~700万/mm3)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120~160g/L(12~16g/d1) 成年女性: 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 : 170~200g/L(17~20g/d1)
血液的一般检查
(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淋巴细胞不是一种终末细 胞,在抗原刺激下有增殖能力(母细胞化),是重要的免疫活 性细胞 .临床意义
①感染性疾病:病毒、百日咳、结核、弓形体等
②血液病:淋巴细胞白血病、ML 淋巴细胞增多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移植排斥反应:GVHD或GVHR 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放射线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血涂片上计数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数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个月~2岁(11~12)× 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粒细胞:(0.5~5%) 白细胞分类: 嗜碱粒细胞:(0~1)%
⑤镰形红细胞:主要见于血红蛋白病S(HbS)
⑥棘形红细胞:细胞外形有锯齿状突起,主要见于 棘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酒精中毒
⑦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呈梨形、泪滴 Nhomakorabea、新月 形、三角形、盔形等,见于DIC、TTP、溶血尿毒 综合征等
⑧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
⑨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互相重叠似缗 钱状,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缺陷)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因素) 三、失血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正常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盘形,在 涂片上呈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 中央厚1m,边缘厚2m,用瑞氏染色后 周围呈浅桔红色,中央为淡染的苍白区 (中央淡染区),直径为细胞直径的 1/3~2/5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及 Hb高于正常参考值高限。具体为男性RBC>6.0×1012/L, Hb>170g/L;女性RBC>5.5×1012/L, Hb>160g/L 1.相对增多 2.绝对增多
血液质量检查内容
血液质量检查内容
血液质量检查是一项常规的体检项目,其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常规检查:此项检查是评估血液成分的重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2. 血型鉴定: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血型抗原、血型抗体和血清学试验结果,是血液质量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3. 血糖水平检查:该项检查是评估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可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和糖尿病风险。
4. 肝功能检查:该项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
5. 肾功能检查:该项检查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等指标。
6. 血脂水平检查:该项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的重要指标,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
7. 感染性疾病筛查:该项检查可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一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总之,血液质量检查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与个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液质量检查。
- 1 -。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内容整理
血液一般检测内容整理一方法:(1)手工法:在0.38ml稀释液中加入20ul血液,充分混匀,充池、静止,镜下计数。
(2)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后的血液通过微孔管,挤压电解质稀释液,产生电阻变化,形成电压脉冲。
分为红细胞/血小板通道、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需加溶血剂破坏红细胞)。
最后可得到直方图,反映细胞体积为某一大小的细胞的相对数量。
红细胞体积呈正态分布,干扰因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溶解,有大、小红细胞。
白细胞经溶血处理,体积呈三个峰:淋巴、单核、粒细胞(含有染色颗粒)。
干扰因素: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血小板体积呈偏态分布。
干扰因素: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
1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4~5.5)×1012/L生理性变化: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偏低。
病理性变化:(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2)红细胞增多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脱水、利尿剂。
2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溢出血管、进入组织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病理性变化:(1)白细胞增高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入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2)白细胞减低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入血。
持续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破坏过多。
二. 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0.420
160.3
0.520
198.5
124.0
0.425
162.2
0.525
200.4
126.0
0.430
164.1
0.530
202.3
127.9
0.435
166.0
0.535
204.2
129.8
0.440
167.9
0.540
206.1
131.7
0.445
169.8
0.545
208.0
133.6
0.480
183.2
0.580
221.4
146.9
0.485
185.1
0.585
223.3
148.9
0.490
187.0
0.590
225.2
150.8
0.495
188.9
0.595
227.1
250
200
200
150
150
浓度
100
100
吸光度
50
50
0
0.130 0.260 0.400 0.530
1
准 浓 度 (g/L)
比色杯直径 1cm 仪器号: 20000448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114.5
0.400
152.7
0.500
190.8
116.4
0.405
154.6
0.505
192.7
118.3
0.410
156.5
0.510
194.7
120.2
0.415
158.4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白细胞检测
➢ 白细胞计数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检测---白细胞计数
➢循环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是单位体积血液中 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继发性增多 ❖原发性增多
红细胞检测---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 继发性增多:血中EPO增多所致
1 EPO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引起
❖ 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 肺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慢性心等
2 EPO非代偿性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 肾癌、肾胚胎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 子宫肌瘤、卵巢癌、肝细胞癌等
有核红细胞
Howell-Jolly body Cabot ring
红细胞检测---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CT) 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指血细胞在血液 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参考值】 男性:40%~50% 女性:37%~48% 【临床意义】 1、HCT增高
人群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参考值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数(×1012/L)
120~160
4.0~5.5
110~150
3.5~5.0
170~200
6.0~7.0
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发现其变化而借以诊断有关疾病
红细胞检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3、红细胞形态异常
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及大小不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血液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15
(二)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比容(Hct)是测定红细胞在全血
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红细胞比容的多少主要 与红细胞数量及其大小有关。 1. 参考值 成年男性:0.40~0.50L/L,平均0.45L/L; 成年女性:0.35~0.45L/L,平均0.40L/L。
2. 临床意义
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以中性粒细胞 为主,故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 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意义。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 中 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菌 能力,在机体防御与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及 分娩时、寒冷、酷热、饱餐、剧烈运动后 等,多为一过性。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血浆中水分 丢失,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加所致。如 连续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 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各种生理、病 理原因引起的缺氧所致,生理性见于胎儿、 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活动;病理 性见于严重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 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病理性减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 血功能障碍或红细胞丢失、破坏过多等原 因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
3)其他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霍奇金 病、器官衰竭等。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 积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参考 值高限。
第一章 血液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组 成,对维持细胞内外平衡起着重要作 用。
血液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采血部位
通常从肘静脉或颈静脉采 集血液,采血时应选择合 适的采血部位。
采血器材
采血器材包括注射器、采 血针、真空采血管等,应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材以保 证血液质量。
抗凝处理
采集的血液需要进行抗凝 处理,以防止血液凝固影 响检验结果。
PART 05
血液一般检验临断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减小,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增大。
巨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不同 程度降低,MCV、MCH增大,
RDW增大。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测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 等项目,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反映贫血、炎症、过敏、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疾病状 态。
血型检测
总结词
血型检测是确定个体血型的重要手段,对于输血、器官移植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常见的血型检测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可 确定个体的血型。了解血型对于预防输血反应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正确处理和使用化学试剂,防 止化学品的泄漏和污染。
仪器安全
定期检查和维护检验仪器,确 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仪器故
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废弃物处理
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处理检验废 弃物,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
危害。
未来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组学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血液检验将更加自动化 和智能化,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血液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下面将介绍血液一般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采血采血是血液一般检查的第一步,通常采用穿刺静脉或末梢静脉的方法。
穿刺静脉适用于需大量血液的检查项目,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等;而末梢静脉适用于采集小量血液,如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等。
在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先消毒采血部位,并使用无菌针头和管状容器进行采血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血液污染。
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血液一般检查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出血等。
血常规检查通常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特点。
三、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血液一般检查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
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是通过将被检者的血液样本与不同血清的抗体反应,从而确定其血型。
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血型不合引发的免疫反应。
四、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血栓等凝血异常疾病,并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五、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通过血清或血浆中各种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估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代谢、血糖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早期发现肝炎、肾病、高血压等疾病,并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六、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用于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方法之一。
血液一般检验
骨髓移植后监测造血功能恢复:移植后第21天,若RET大于 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小于15*109/L,伴中 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移植失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伴高浓度冷凝集素,肿瘤、乙 醇中毒 仍有足够补充的铁,铜或VitB6缺乏性贫血的 前几天 重型遗传性球性细胞增多症
缺铁性贫血早期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铜、VitB6缺乏
18
血 液 分 析 简便快速、精密度高,无 准确性稍低,结果仅供参考
仪法 2021/1/12需单独采血
6
【质量控制】
手工法:采血 、抗凝 、离心速度
血液分析仪法: 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的相关性
2021/1/12
7
【参考值】
表2-11 HCT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Wintrobe法 0.42~0.49
电阻抗法
无需特殊仪器,应用广泛
不能完全排除残留血浆,且单独 采血,用血量大,有逐渐被淘汰 的趋势
快速(5min)标本用量小、 残留血浆较温氏法少,但高速离 结 果 准 确 、 重 复 性 好 。 心易使毛细管底端的红细胞压缩 WHO推荐的首选参考方法 变形甚至破坏
简便快速(5~15s)
白细胞、血小板增多可引起血液 导电异常,使结果不可靠
2021/1/12
20
方法学评价
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过去仅靠血 图片上RBC形态的观察,受血图片的制 作及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仪器 法克服以上缺点,且能定量。比较而言, MCV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参考依据, 则可能掩盖病理性RBC体积大小的异质 性实际情况,从而影响贫血分类的准确 性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
异常形态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残存核糖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红细胞全部或其一部分呈灰蓝色.
正常人血片中不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时常易见到,尤其是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镰状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在缺氧情况下,HbS分子易于聚合成长形或尖形的螺旋状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红细胞变成镰形。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HbS与氧结合时,镰变的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形状。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ESR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 ESR
魏氏法(Westergren)法: male:0 ~ 15 mm/h female:0 ~ 20 mm/h
概念: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影响因素: 白蛋白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ESR
红细胞计数的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全血稀释至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结合形成稳定的棕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规定的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光系数,据此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形态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较致,直径6-9um,染色后四周着色深,中央呈着色浅的苍白区。
异常形态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横经/长经<0.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约1%).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严重贫血时可达15%以上,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一般血液检验
临床血液检验项目名称标本采集参考范围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 B C A )白细胞(WBC)住院部:(1)2岁以上,抽取2ml全血(BCA专用管抗凝)(2)2岁以下,采集末梢血(住院检验人员进行)门诊部:所有病人均可采集末梢血(门诊检验人员进行)成人:4-10儿童:5-12新生儿:15-20×109/L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白血病、大出血、中毒等减少:某些传染病、粒细胞缺乏症、再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药物中毒或过敏、放疗、化疗红细胞(RBC)男:4-5.5×1012/L女:3.5-5×1012/L用于诊断各种贫血和RBC增多症血红蛋白(HGB)男:120-160女:110-150g /L同上红细胞比积(HCT)男:0. 42-0.49女:0.37-0.43同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4fl增加: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急性溶血性贫血减低: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32pg 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血小板(PLT)100-300×109/L减低:再障、白血病、脾功能亢进、DIC、ITP等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37-54fl表示RBC群体的体积分布情况、RBC体积大小不等。
SD与CV增加,见于各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0.11-0.1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13fl增加:见于PLT破坏过多减低: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17fl增加:PLT减低时导致的PLT体积大小不均大血小板分布比例(P-LCR)0.13-0.43 同上。
血液的一般检查10
三个计算参数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fl) 82-100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pg) 27-34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g/L) 320-360
贫血
• 从“血常规”中三个指标判断 • 具体判断参数 RBC HB HCT 男 <4.5 <120 <42 女 <4.0 <110 <37 需考虑血浆容积、婴幼儿与妊娠(低10%)、 海拨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男>6.0 × 1012/L、女>5.5 × 1012/L 血红蛋白增多:男> 170 g/L 、女> 160 g/L 病理性增多 相对增多:失血浆、失水 绝对增多: 继发性—代偿性:心肺功能障碍、血红 蛋白异常(携氧低) 非代偿性:与某些肿瘤或肾脏 疾患有关 原发性(真性RBC增多症):部分可转 为白血病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ESR,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ESR,血沉)
•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 与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 状有关 • 正常值:男0-15、女0-20mm/h 生理性加快:幼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 产后1个 3 1 月 病理性: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等
• 正常红细胞:双凹圆盘状6-9µm、平均7.5 µm,厚度中央约1µm、边缘约2µm • 异常红细胞: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染色异常 结构异常
红细胞形态改变
•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直径<6µm, 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改变
大红细胞: 直径>10µm,如失血 性贫血、巨幼细胞性 贫血 巨红细胞: 直径>15µm,巨幼细 胞性贫血 大小不均: 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明显 旺盛。
单核细胞
• 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白细 胞中体积较大、着色较淡、 形态不规则 • 参考值:3-8% • 增多:婴幼儿、儿童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 炎、急性感 染恢复期、 活动性肺结核,明显增多 血液病; • 减少:无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血常规
一、红细胞
1、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2)临床意义
造血功能障碍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丢失过多指失血。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机体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红细胞形态改变和大小改变
注意:
①小细胞低色素里面的四种贫血,都是导致Hb合成障碍,出现大量细胞质不足(小细胞),及Hb含量减少(低色素)。
②MVC: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③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④骨髓病性贫血(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血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血功能受损引起的贫血。
其特征是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血象。
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表现为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看明显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外周血中各系血细胞明显减少。
而且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危险性很高。
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1、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st)0~5 0.04~0.05 分叶核(sg)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E)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B)0~1 0~0.1
淋巴细胞(L)20~40 0.8~4
单核细胞(M)3~8 0.12~0.8 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
2、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感染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2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3 药物及理化因素损伤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
化学物质,如苯、铅
4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脾功能亢进脾大
脾脏是血细胞的火葬场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反应、急性中毒等。
②核右移:5叶者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核左移说明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损伤过多,或者造血功能出现问题。
右移是造血功能下降。
3、几种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减少
过敏性疾病伤寒的极期
寄生虫病应激状态
皮肤病休克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库欣综合征
(2)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
(3)淋巴细胞增多
(4)减少:接触放射线、糖皮质激素、烷化剂
增多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寄生虫+血液病
伤寒、应激、休克、库欣
综合征
淋巴细胞①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
2)某些杆菌感染
②某些血液病
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
接触放射线
单核细胞1)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
2)单核细胞白血病
--
三、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g/L
血小板增多>400×109g/L
血小板减少<100×109g/L
1、增多
①反应性增多:急性大出血及溶血之后、脾切除术后等。
②原发性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2、减少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 (0.5%~1.5%)
临床意义:反映骨髓造血的功能状态,对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增多:
①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
②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缺铁贫铁剂治疗有效后最早期上升的是网织红细胞,而不是血红蛋白。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
②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③恶性肿瘤。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等。
⑤贫血和高胆固醇血症。
红细胞少了,相对沉降率就快力。
红细胞带负电荷,血液中带正电荷东西多了也下降块。
球蛋白是正电荷,即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