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合集下载

畜牧兽医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大纲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养殖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五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分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两项,其中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测试的形式,技能测试采用按本专业规定测试内容的实际操作水平打分测试的形式。

二、书面考试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比例畜禽解剖生理约占20%,畜禽营养与饲料约占15%,畜禽繁育约占15%,畜禽生产约占20%,畜禽疾病防治约占30%。

(二)试卷题型和比例名词解释约占10%;填空约占15%;判断约占20%;选择题约占25%;简答题约占20%;论述题约占10%。

(三)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书面考试内容和要求畜禽解剖生理(一)绪论1.掌握解剖生理的概念;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2.熟悉三种基本切面。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结缔组织的种类及功能,上皮组织的种类,肌肉组织的种类及特点;熟悉神经原的形态结构、种类及功能,神经纤维的种类及功能。

2.熟悉细胞的生命活动。

(三)运动系统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类型、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骨连结的分类;前肢骨、后肢骨的构成及其连结;椎骨的构造、躯干骨的构成;关节的构造、类型;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四层腹壁肌的名称。

2.熟悉肌肉的生理特征;骨骼的作用;各胸壁肌的作用。

3.了解肌肉的疲劳和延缓疲劳的措施。

(四)被皮系统1.掌握换毛的概念及方式。

2.熟悉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腺、皮脂腺的作用。

(五)消化系统1.掌握消化器官的组成,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纵隔、胸、腹膜腔的概念,牙齿的分类、形态、构造,齿式,唾液腺的种类,单室胃及各复胃的形态、位置及粘膜特点,食管沟概念,马、牛、猪肝的分叶,有无胆囊;掌握肝的功能,消化、吸收、酶、反刍的概念,小肠组织结构,大肠形态,粪便的成分。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一、培训对象各类养殖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畜禽养殖的技术人员及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技术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注重实效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培训目标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四、培训内容:五、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承担猪、禽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六、培训实施与考试1、培训方式与要求: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培训利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开展;分散自学是学员以培训大纲和讲义为依据,结合理论和现场教学的体会,在工作岗位上针对临床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的学习方式。

培训以具备一定教学、实践条件的培训基地为依托,围绕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由长期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以平实易懂的语言,采取面对面、互动式等方法对学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保证质量。

2、培训时间:根据规范的要求,按照学员具体的工作岗位,适当调整安排相应的培训学时。

3、培训教材:各地可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选用相应的培训教材。

4、考试:培训结束后,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检查教学质量和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

家畜饲养技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家畜饲养技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家畜饲养技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引言
该课程为农业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家畜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家畜饲养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课程目标
- 掌握家畜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研究家畜饲养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 熟悉家畜饲养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章家畜饲养的基础知识
- 家畜饲养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家畜生物学基础知识
- 家畜养殖环境与设施
第二章家畜饲养的管理技术
- 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 饲料与饲养管理
- 疾病防治与动物卫生
第三章家畜饲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 家畜饲养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 家畜饲养管理的成本核算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地考察和操作实验相结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讨论与互动相结合,注重学生参与和思考
考核方式
- 考勤、课堂表现占30%
- 作业与实验成绩占40%
- 期末考试占30%
教材
- 《家畜饲养学》
- 《家畜疾病学》
参考资料
- 《现代养猪技术》
- 《畜禽生殖与繁殖技术》。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与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以及畜禽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分类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饲料生产学、家畜饲养学、畜产品加工学、兽医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为饲料的保存、合理地饲喂家畜、保存畜产品、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科学职业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尊重爱护保护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畜牧微生物学对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保护动物生命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畜牧微生物学已经成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说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和畜牧微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掌握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的概念;掌握病毒的基本特性、干扰现象和干扰素;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掌握温度、消毒剂、抗菌药物、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变异机理。

通过掌握上述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内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微生物知识的信心,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畜禽传染病和保护畜禽生命安全提供有力地保证。

②掌握与畜牧微生物有关的畜禽免疫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如下内容,抗原与抗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血清学技术,免疫学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

通过学习上述免疫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畜牧微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的概念,感染发生的条件;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鸡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畜牧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2.doc

《畜牧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2.doc

《畜牧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307025040 学时/学分:64/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木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与动物生产实践结合较强的应用学科,主要阐述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育种、现代家猪及家禽生产中必耍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从事饲料、养猪为养禽生产及技术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特点是“立足生产、重视实践、体现现代”,实用性、技术性及综合性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畜牧生产为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二、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1.动物营养原理(1)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种类及动物対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理解饲料和动物体组成的差界,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2)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基木功能及影响其利用率的因素,理解氨基酸的营养与非蛋白氮的利用,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分布。

(3)拿握营养需要、维持需耍、生产需要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饲养标准的概念、作用、指标, 了解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饲料(1)拿握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饲料的分类方法、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理解各类饲料的加工利用特点,了解每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哪些饲料原料。

(3)掌握配合饲料的概念、种类、配方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理解载体、稀释剂的特点及在预混料中的重要性,了解配合饲料的优点。

3.动物遗传(1)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耍作用。

(2)理解遗传学基本定律的要点及其意义。

(3)掌握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4.动物育种与品种(1)了解动物牛•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理解家畜的概念、家畜的体质类型和动物詁种及遗传资源保存方法。

(3)掌握动物育种方法以及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禽生产技术总学时数:540总学分数:30适用专业: 养殖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本教材在系统总结我国近年来畜禽养殖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吸收和采用了本领域的生产新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研究进展。

全书共分绪论和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生产技术、羊生产技术等内容。

教材附有11个实习实训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力求做到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每章都附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习者掌握章节重点、实践技能和复习、巩固与提高。

任务:本教材可作为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教材,也是畜牧兽医、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兽药生产与营销、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研究及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与参考书。

二、课程基本内容绪论(4学时)第一节畜禽生产的概念第二节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篇猪生产技术第一单元养殖与经济(4学时)“双带”学员养殖状况动物福利概述知识链接养猪效益低的原因学和用养猪选择哪种模式好养猪多大规模合算第二单元精细养猪理论(8学时)猪场的建设(8学时)知识链接为什么要给猪使用自动饮水器怎样为养殖场消毒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6学时)猪的外貌部位识别(6学时)外形鉴定(4学时)分娩与接产技术(16学时)第二章仔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一节哺乳仔猪的培育第二节断奶仔猪的培育知识链接怎样预防仔猪断奶应激仔猪断尾生长的优点和方法母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三章种公猪的饲养管理(8学时)第一节后备猪的培育第二节种猪的饲养管理第三节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知识链接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第四节产前、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知识链接猪难产怎么办促进母猪发情的方法第四章育肥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节肥育技术第三节猪应激综合征与肉质知识链接注射猪瘟疫苗五不要第二篇禽生产技术第六章绪论(8学时)第一节鸡的外貌与生物学特性第二节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第三节现代蛋鸡品种第四节现代肉鸡品种第七章家禽的孵化技术(20学时)第一节家禽胚胎发育第二节孵化前的准备工作第三节孵化条件第四节机器孵化管理技术第五节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第八章蛋鸡生产(30学时)第一节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第二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第三节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第四节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生态养鸡技术(4学时)第三篇牛生产技术第一章绪言(4学时)第一节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我国养牛业概况第三节世界养牛业概况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6学时)第一节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第二节国外引进黄牛品种第三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24学时)第一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第二节各种用途的外貌特点第三节牛的外貌鉴定第四节牛的年龄鉴别第五节牛的消化生理第四章牛的繁殖(30学时)第一节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第二节牛的配种与人工授精第三节母牛的妊娠与分娩第四节牛的繁殖障碍第五章公牛的饲养管理(25学时)第一节养好种公牛的意义与要求第二节种公牛的饲养第三节种公牛的管理第四节种公牛的繁殖利用第六章幼牛的饲养管理(15学时)第一节幼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节犊牛的饲养管理第三节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第七章乳用母牛的饲养管理(24学时)第一节乳房的结构与泌乳规律第二节挤奶技术第三节泌乳牛的饲养管理第八章肉牛的饲养(8学时)第九章役牛的饲养管理(8学时)第四篇羊生产技术(10学时)第十五章羊的品种第一节品种分类第二节羊的品种第十六章羊的产品(20学时)第一节羊毛第二节羊绒第三节羊肉第四节羊皮第五节羊奶第十七章羊的繁殖(10学时)第一节羊的繁殖现象和规律第二节羊的繁殖方法第十八章羊的饲养管理(24学时)第一节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第二节羊的放牧饲养第三节各类羊的饲养管理实习实训指导实习实训一猪的品种识别(4学时)实习实训二猪的外貌部位识别与外形鉴定(6学时)实习实训三母猪的分娩与接产技术(10学时)实习实训四猪的饲养管理(10学时)实习实训五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8学时)实习实训六孵化器的结构与使用(4学时)实习实训七孵化的生物学检查和胚胎发育观察(18学时)实习实训八雏鸡鉴别(8学时)实习实训九牛的品种及牛体各部分的特征(6学时)实习实训十母牛发情鉴定(8学时)实习实训十一挤奶技术(10学时)实习实训十二牛的饲养管理(48学时)实习实训十三羊的饲养管理(8学时)三、课程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各种畜禽生产经营以及畜禽疾病防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规模化畜禽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2

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2

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2第一篇: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2养殖专业教学计划第一章、畜禽生产技术第一节、畜禽生产的概念第二节、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二章、羊生产技术本章主要使学员掌握羊的生产经营以及羊的饲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员开展规模化畜禽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一节、羊的品种一、品种分类二、羊的品种第二节、羊的产品一、羊毛二、羊绒三、羊肉四、羊皮五、羊奶第三节、羊的繁殖一、羊的繁殖现象和规律二、羊的繁殖方法第四节、羊的饲养管理一、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二、羊的放牧饲养三、各类羊的饲养管理第三章、畜禽营养与饲料本章学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饲料及其加工利用一、饲料概念与分类二、粗饲料三、青绿饲料四、能量饲料五、蛋白质饲料六、矿物质饲料与维生素饲料七、饲料添加剂八、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二节、饲料配合一、畜禽的营养需要二、畜禽的饲养标准三、日粮配合四、配合饲料第四章、畜禽疾病防治本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畜牧生产学》理论教学大纲

《畜牧生产学》理论教学大纲

《畜牧生产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牧生产学课程编号:141010410课程理论学时:64学时课程理论学分:4学分执笔人:黄志秋教学目的和任务:畜牧生产学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农学等本科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

是在学习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畜牧生产特点的认识,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畜牧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畜牧生产管理工作需要的、为新农村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要求初步了解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遗传育种基本原理和初步掌握其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各类畜禽科学饲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繁殖技术。

课程理论部分学时分配:讲授内容:绪论目的要求:学习绪论使学生了解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讲授内容:1、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成就3、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4、畜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5、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地位第一章动物遗传育种目的要求: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多学科互相渗透和彼此结合的知识理论体系,与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及动物生产有关的其它学科有着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从遗传育种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动物本身与动物生产规律,为动物繁殖工作、畜禽生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难点和重点:本部分由动物遗传学与家畜育种学合并而成,因考虑到两部分知识的重合、印证、引用、穿插、渗透与融合现象非常普遍,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与融会贯通,进而形成完整知识结构有机体系出发,本大纲将两部分进行了调整、重组、穿插与补充,力图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要注意注意对生物统计、动物生理学与动物生物化学知识相联系,动物遗传部分重点突出遗传基本规律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特点、意义及基因互作的类型;重点讲授群体、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平衡定律、平衡定律扩展、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因素以及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力、微效多基因学说、中间型遗传、杂种优势。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院动物科学系二○一二年三月课程编号:061020409课程名称:普通畜牧学课程学分:5课程学时:总学时80 讲课72 实验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家畜环境教研室考核方式:考试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畜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普通畜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普通畜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普通畜牧学》是研究家畜、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医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畜禽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将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扩大视野,提高诊断和治疗家畜常见病的能力,从科学饲养畜禽、管理畜禽入手,本着防重于治的理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相对于从未学习过相关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虑本课程的讲授主要以家畜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生产问题作为讲授重点,辅之以通过讲述动物营养原理、动物遗传育种及繁殖方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院动物科学系二○一二年三月课程编号:061020409课程名称:普通畜牧学课程学分:5课程学时:总学时80 讲课72 实验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家畜环境教研室考核方式:考试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畜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普通畜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普通畜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普通畜牧学》是研究家畜、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医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畜禽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将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扩大视野,提高诊断和治疗家畜常见病的能力,从科学饲养畜禽、管理畜禽入手,本着防重于治的理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相对于从未学习过相关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虑本课程的讲授主要以家畜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生产问题作为讲授重点,辅之以通过讲述动物营养原理、动物遗传育种及繁殖方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掌握牛、羊、猪、家禽饲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从畜禽生产方面考虑畜禽疫病防治问题。

三、本课程的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讲授,让同学们了解畜牧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传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和一般生产环节,了解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以及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激励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一、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四、畜牧业生产的概念五、《普通畜牧学》的内容与学习要求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我国主要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手段。

第二章动物营养原理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教学内容是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而编排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对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要求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今后从事畜牧业生产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第一节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第三节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家畜与营养物质间的联系;家畜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和研究方法;饲养标准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章饲料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饲料学》的基本概念与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能为特定动物设计简单的饲料配方。

2.教学内容: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第二节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第三节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饲料的分类、营养特性与加工调制;饲料配方。

第四章动物遗传基本原理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物质基础;理解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三大遗传参数;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三大遗传定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变异。

2.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遗传第二节群体遗传学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遗传第四节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细胞遗传和三大遗传定律;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突变、群体遗传结构和哈代-温伯格定律;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遗传密码、基因重组、基因定位和遗传工程。

第五章动物育种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家畜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外形和生产力;掌握家畜的品种、选种和选配方法;本品种选育、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

2.教学内容:第一节品种概述第二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第三节动物生产力第四节选种第五节选配第六节动物育种方法第七节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第八节杂种优势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品种的概念与分类;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的计算及生长发育的规律性;产肉力、产乳力和产蛋力指标;选种的原理和方法;选配的种类及近交和杂交;本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和品系繁育;保种理论和方法;配合力的概念与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第六章动物繁殖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分别从动物的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动物繁殖生理主要从动物(家畜)生殖器官构成及生理功能,生殖激素种类、主要生理功能、受精、妊娠分娩等方面进行论述。

动物繁殖技术介绍人工授精、冷冻精液、胚胎移植技术等。

繁殖管理介绍动物繁殖疾病及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2.教学内容:第一节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第二节生殖激素第三节受精、妊娠和分娩第四节家畜的繁殖技术第五节不孕症与流产及提高动物繁殖力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生殖器官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生殖激素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受精和妊娠,人工授精技术、冷冻精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第七章家禽生产1.教学基本要求:家禽生产是普通畜牧学各论部分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禽的外貌、品种及如何选择优良家禽品种。

使学生掌握家禽的孵化技术。

以鸡为例,讲述家禽的饲养管理。

使学生能通过鸡的饲养管理,了解家禽的饲养管理的一般规律。

2.教学内容:第一节家禽的外貌及品种简介 1+2第二节现代商品杂交鸡的繁育体系 1第三节家禽的孵化技术 2第四节鸡的饲养管理 2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家禽生产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家禽的主要品种;现代商品杂交鸡的繁育体系;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鸡的饲养管理等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学习家禽生产的基本概念、孵化技术、不同生产阶段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内容。

第八章养羊生产1.教学基本要求:养羊生产包括羊的产品,绵、山羊品种,羊的饲养管理等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羊的主要产品性质。

生产中如何选择绵、山羊品种。

了解绵、山羊生活习性,从而做到科学的饲养和管理绵、山羊。

2.教学内容:第一节羊毛的基本概念 2+2第二节绵、山羊品种简介 2第三节绵羊的外形鉴定 1第四节绵羊的饲养管理 3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羊毛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国内外主要绵、山羊品种;绵羊的外形鉴定;绵羊的饲养管理。

本章重点为国内外主要绵、山羊品种介绍和绵羊的饲养管理。

第九章养猪生产1.教学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养猪在我国畜牧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产中常见的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让他们对如何选择猪种,如何进行猪的饲养管理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以便在将来从事本职业过程中,能辨认不同的猪品种。

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能向畜主宣传科学养猪知识。

2.教学内容: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 4第二节猪的饲养管理 6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不同类型、不同生产阶段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分类,我国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猪品种特点。

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

第十章养牛生产1.教学基本要求:养牛生产亦是畜牧生产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养牛生产的有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养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2.教学内容:第一节牛的品种 2第二节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 1第三节牛的外形鉴定 1+2第四节奶牛的饲养管理 3第五节肉牛的饲养管理 1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奶牛及肉牛的品种特点;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牛的外形鉴定技术;不同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重点牛的品种识别,不同类型、不同生产阶段牛的饲养管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以《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为基础并与《畜牧业经营管理》、《畜牧机械》等课程的相应部分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与《兽医学》有一定的联系,在授课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变动。

五、本课程教学学时分配六、本课程实验(上机等)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1 饲料配方设计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实习让学生初步掌握饲料配合的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能独立设计简单的饲料配方。

实验2 畜禽品种识别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实习了解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及利用现状,熟悉国内外常见的畜禽品种的产地、类型和外貌特点,识别畜禽品种。

实验3 羊毛纤维类型与组织学构造的识别目的和要求:通过该实习使学生了解羊毛纤维的类型和羊毛分类,比较观察各类羊毛纤维类型的形态特征,明确主要羊毛纤维在组织学构造的差异。

实验4 奶牛的外貌鉴定及体尺测量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奶牛的外貌鉴定及体尺测量,使学生初步掌握奶牛的外貌鉴定及体尺测量方法与技巧。

七、作业本课程在每章讲授完后,安排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原则上每个任课教师讲完所授课内容后布置一次作业,共计4次。

作业包括论述题、实验报告、计算题等。

八、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按100分计,平时成绩占40%,其中提问占10%、测验20%、实验1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九、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参考教材:李建国.畜牧学概论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2.主要参考书:[1]杨凤.动物营养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2]李宁.动物遗传学(第2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3]张沅.家畜育种学(第4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4]张忠诚.家畜繁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5]杨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6]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7]赵有璋.羊生产学(第2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8] 邱怀.牛生产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9]青海省畜禽品种志、青海省畜禽品种志办公室主编,1983.10制订:家畜环卫教研室执笔人:张玲勤审核人:批准人:2012年3月修订(第1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