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课程报告
《古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古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地质学专业、必修,总计54学时,其中实验课24学时)一、教学思想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发生和发展的学科,涉及生物起源、进化、分类、地史分布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门跨地质、生物两个学科的课程。
除自身是地质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外,也是地质学诸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古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发现为重要突破途径之一的特殊学科,要将“方法重于结论”的思维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培养为前提,以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为出发点,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了解学科动态,;掌握研究思路,学会工作方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从繁重的记忆中解放出来。
尊重个性发展,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宽的知识面,并与后续课程较好的衔接。
在教学中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1. 注意深度与广度相结合①加强基础部分的讲授,侧重古生物学理论基础及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要求学生建立以生物进化为主线的古生物学研究思想,以其进化的重大事件为基础,了解生命形成以来的整体演化大纲,避免只见学生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②加强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生物组合与意义,在学习中理解古生物的价值;③深入了解几个代表门类,其他门类以实习为主,在实习中消化各类名词构造及其意义,每个门类选择少量有代表性的属种,熟记其构造特征、分布时代、演化阶段等。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习课的比重,将形态构造方面的内容多在实习课中解决。
安排模拟科研性质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未定名标本,化石产地剖面图及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鉴定标本、确定含化石层地质时代。
并就标本归属、相似标本的区别、地质界限的确定等问题进行讨论。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
古生物
图三、蠕虫遗迹化石
图四、蛇菊石模铸化石
印模
内核
图五、琥珀中的昆虫化石
化石形成的 条件
古生物死亡后并不是都能形成化石,只有 满足下列条件方能形成化石。
1、古生物要有硬体(骨骼、纤维等)。 因为,古生物死亡其硬体部分更不容易腐烂,故易 保存为化石。
2、古生物死亡后要有迅速埋藏的有利环境。 古生物死亡后其遗体被迅速埋藏,可防止其它生物 的破坏,有利于保存为化石。
• 第四次飞跃是后生动物的出现。后生动物出现的时期一 般认为在距今5.6亿年,主要是软躯体的腔肠动物、蠕形 动物中的一些门类。澳洲南部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就是一 个代表。埃迪卡拉动物群(5.6亿年)中,67%是腔肠动物 ,包括水母、水螅、锥石、钵水母类及珊瑚虫纲的代表 ;环节动物占25%,节肢动物占5%,以及其他亲缘关 系不明的化石和痕迹化石。该动物群分子在西南非洲纳 马群、加拿大的康塞普辛群、西伯利亚北部文德系、英 国强伍德森林地区、瑞典北部的托内湖区及我国的埃迪 卡拉系上部等都有发现。
对比
甲地
c-D b-O a-S
其中a-f 代表化石,S-D代表地质时代
乙地
f-D e-O d-S
3. 推断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为找矿提供资料
其一,任何生物均生活在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所谓的时空 是指生物演化的阶段性与生物生存环境范围和其参数。例如, 恐龙仅生活在三叠纪至白垩纪(距今约2.3——0.67亿年),大 多数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沼泽地带。
古生物学的 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化石。
二、化石
1、化石的定义 与分类
:是指由于自然原因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 物遗体或遗迹。
分类:根据化石的形成特点与保存状态可将化 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
古生物学总结
- 古生物学总结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一部分化石与古生物学一、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第二部分化石的形成一、化石的形成条件生物条件—硬体最有利,软体易腐烂分解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石化作用二、化石的石化条件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改造而形成的话是作用。
1、矿质成天作用2、置换作用3、碳化作用第三部分化石的类型实体化石—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化学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有机质,如氨基酸等。
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一、首先,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标准化石:生存时限短、分布广、保存好、易发现的化石为标准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二、其次要了解古生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来建立。
生物的各级分类学名采用拉丁语或拉丁化语表示。
单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属(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二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种的学名用两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三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亚种的学名用三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古生物的的分类体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身体不具备脊椎动物的总称。
古生物学课程设计
古生物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成就,掌握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掌握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重要事件;3.知道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4.能够运用古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古生物;6.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和论证方法撰写简单的古生物学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重要事件,以及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介绍古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重要事件: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重要事件,如化石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等。
3.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介绍达尔文、华莱士、居维叶等著名古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古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和实际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生物学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古生物学的研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的古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古生物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古生物学实习报告
摘要: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进化历史的学科,对于理解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记录我在古生物学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古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习目的:1. 了解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习识别和描述古生物化石。
3. 提高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技能。
4. 深化对生物进化历史的认识。
实习时间: 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8月5日实习地点:某省地质博物馆、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内容:一、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包括:1. 生物进化理论: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模式和驱动力。
2. 化石记录:学习化石的形成、保存和分布规律。
3. 地层学:了解地层划分和生物地层学的应用。
4. 古生态学:研究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关系。
二、化石识别和描述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在博物馆和野外实地学习了化石的识别和描述。
具体内容包括:1. 识别不同门类古生物的化石特征。
2. 学习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化石细节。
3. 练习绘制化石图并撰写描述性文字。
三、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在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前往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使用地质锤、铲子等工具进行化石采集。
2. 了解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情况。
3. 练习在野外识别和记录化石点。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对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会了识别和描述不同门类古生物的化石。
3. 提高了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技能。
4. 深化了对生物进化历史的认识。
实习体会:1. 古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学习古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是进行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3. 古生物学研究对于揭示生命演化奥秘、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建议:1. 加强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为野外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古生物学精品课程
古生物学精品课程导言: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过去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古代化石和化石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古生物学精品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精品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古生物学概述1.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过去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代生物的形态、进化和分布。
1.2 古生物学的意义和应用古生物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对于解决生物进化、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3 古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人们对化石的认识开始,到现代古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古生物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依据,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对于正确理解化石记录具有重要意义。
2.2 化石的分类和描述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可以对化石进行分类和描述,从而了解不同化石的演化关系和地理分布。
2.3 古生物学的地层学基础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壳中不同岩层的形成和演化的学科,古生物学依赖于地层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化石记录的解释和分析。
2.4 古生物学的进化理论进化理论是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化石记录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推断生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规律。
三、古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工具3.1 化石野外调查和采集技术野外调查和采集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掌握化石野外调查和采集技术对于获得准确的化石资料非常重要。
3.2 化石制片和显微镜观察技术化石制片和显微镜观察是研究化石内部结构和微观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化石的组织构造和生物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3.3 古生物学数据库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古生物学数据库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对大规模的化石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加深对古生物学问题的理解。
古生物重点、难点、实习安排
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把握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主要门类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构造。
2.学会辨别真、假化石,识别化石保存类型。
3.掌握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明确学习古生物学的意义。
本章重点及难点《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生物界及其演化发展的学科。
古生物学最早应用于地质学,并随着地质科学研究的深入而日益发展,在地质学科中列为专业基础课程。
学习古生物学既有实际意义,又有理论意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原生动物的特征,原生动物门的分类,有孔虫亚纲的特征,蜓目的基本构造、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认识常见化石类型。
本章重点及难点蜓的分类位置,一般特征。
基本构造:初房、旋壁、壳圈、隔壁、房室、壳口、通道、列孔、旋脊、拟旋脊、旋壁层式。
蜓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实习一蜓目(1学时)目的要求通过实习,要求弄清蜓壳的基本构造,从而掌握蜓的薄片鉴定方法,并熟记常见化石属例的名称、特征及地史分布。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腔肠动物的分类,珊瑚纲的特征,皱纹珊瑚目和横板珊瑚目的基本构造、分类、化石代表,演化及地史分布。
本章重点及难点珊瑚的一般特征,珊瑚的分类——四射珊瑚、六射珊瑚、横板珊瑚。
四射珊瑚的基本构造—单体、复体、横列构造、纵列构造、轴部构造,四射珊瑚的构造类型及地层意义,横板珊瑚的构造特征及地史分布。
实习二皱纹珊瑚目和横板珊瑚目(1学时)目的要求通过实习,要求掌握珊瑚虫纲,皱纹珊瑚目、横板珊瑚目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地史分布。
熟记重要化石属例。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腕足动物的一般特征,包括软体和硬体特征。
外壳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及地史分布。
认识常见腕足动物化石。
本章重点及难点腕足动物的一般特征;分类——有铰纲、无铰纲;腕足动物的茎孔和后缘构造,铰合构造,腕骨构造,肌肉印痕,生态及地史分布。
古生物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某古生物研究所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实习人员:XXX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研究地球历史、生物进化以及化石燃料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我选择了某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古生物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学习化石采集、整理、鉴定和研究方法,以及掌握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修复技术。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化石采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所跟随导师参与了化石采集工作。
采集地点位于某地层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层结构和岩石特征判断化石可能存在的位置,并掌握了使用工具进行化石挖掘的技巧。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亲自发掘了一枚古代鱼类化石,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
2. 化石整理与鉴定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化石的整理和鉴定工作。
通过学习古生物化石的分类知识,我学会了如何将采集到的化石进行分类、登记和存放。
此外,我还参与了化石鉴定工作,通过观察化石的形态特征,判断其所属物种以及生活环境。
在此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理解。
3. 研究方法学习在实习的第三周,我所跟随导师学习了古生物学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地质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如何利用各种地质和生物指标对地层进行划分,以及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对比研究。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古生物数据分析和制图。
4. 化石保护和修复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学习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修复技术。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化石清洁、加固、修补等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我了解到了化石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技术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古生物学研究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化石采集、整理、鉴定和研究方法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大(武汉)微体古生物结课报告(论文)
微体古生物学习报告第一篇有孔虫原生动物门Protozoa肉足虫纲Sarcodina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串珠虫亚目Textulariina Delage & Herouad ,1896曲杖虫超科Lituolacea de Blainville , 1825串珠虫科Txtulariidae Ehrenberg, 1838串珠虫属Textularia Defrance,1824模式种Textularia subconica , Franke 1928底层:世界各地,C2-Rec描述:壳狭长楔形,横断面呈扁圆至卵形。
胶结多房室壳。
螺旋双列式,房室排列紧密。
缝合线微下凹。
基部口孔,弧形或新月形。
生态意义:有孔虫的生活环境以海洋为主,可适应多种性质的海水;从高盐度泄湖到半咸水或淡化的河口地区都有有孔虫的身影,极少数类别的有孔虫也可在淡水中生活。
有孔虫所生活的海洋环境相当复杂。
各种因素如海水的温度、深度、盐度、水体酸碱度、基底性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有孔虫的地理分布、风度和分异度,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
因此,对有孔虫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鉴于篇幅,这里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海军博士的相关文章来讨论有孔虫的某些变化所指示的生态问题。
以煤山剖面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殷坑组有孔虫在P/T之交的骤减为例,煤山剖面第一幕灭绝线之下长兴组有孔虫壳体的最大值为8.5logμm3,而第一幕灭绝线之上的有孔虫壳体的最大值不到7.0logμm3,长兴组有孔虫壳体最小值为5.2logμm3,到殷坑组减小为4.7logμm3,煤山剖面长兴期有孔虫壳体的平均值相对较为稳定,煤山剖面在6.3 logμm3和6.8 logμm3之间波动,在二叠纪末的灭绝线处急剧下降。
之后,平均值稳定在非常低的水平,在煤山剖面位于5.1 logμm3和6.4 logμm3之间的范围。
这种很低的水平一直持续到印度期末期。
2023年本科古生物学专业实习报告
2023年本科古生物学专业实习报告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古生命的研究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历史时期已经灭绝的动植物等生物化石、地质、化石遗迹等信息,为我们研究生命起源、演化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为一名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是我们认识和学习古生命史上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我们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对本科古生物学专业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实习地点为古生物学研究室,主要任务为参与化石素材的清理、整理和归类工作。
首先,学习和掌握化石清理和防护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括刀刃的选择和使用、刷子、擦子等工具的使用、化石处理用药的制作和使用等。
清理化石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每个化石的处理方式都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在实践中,我经常会遇到化石材料很坚硬、颜色相近或变形严重的情况,需要不断摸索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益和减少损伤。
其次,通过实习锻炼了我在团队协作和互助方面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个人的技能和经验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在与同事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也学习到了大量关于古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扩展了自己的眼界和认知水平。
最后,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也让我深感到古生物学这门学科范围很广泛,而我们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习,掌握古生物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
总之,在本次古生物学专业实习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古生物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对化石素材的处理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与老师和同事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自己在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我会持续研究和学习,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古生物学课程设计
古生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古生物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古生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学生能够描述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发现,了解其在科学领域的价值。
3. 学生能够概述地球历史上的重要生物事件,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古生物化石,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古生物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化石鉴定和分类。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古生物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
2. 学生认识到古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3. 学生在了解古生物进化历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古生物学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其古生物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课程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古生物基本概念:介绍古生物的定义、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古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古生物学研究方法:讲解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化石挖掘、鉴定、分类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地球历史上的重要生物事件:概述寒武纪、三叶虫时代、恐龙时代等时期的生物演化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4. 生物进化理论: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化石鉴定与分类: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和鉴定化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古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探讨古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古生物研究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古生物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古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三课时:地球历史上的重要生物事件(一)第四课时:地球历史上的重要生物事件(二)第五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第六课时:化石鉴定与分类第七课时:古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在探究古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古生物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名称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与复原二、实验目的1. 了解古生物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古生物化石的微观结构。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4. 学习古生物化石的复原方法,体验古生物复原图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原理古生物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的化石记录,是研究古生物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古生物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演化过程。
本实验主要利用显微镜观察化石的微观结构,并尝试复原化石的形态。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1. 显微镜2. 显微镜载物台3. 显微镜物镜4. 显微镜目镜5. 古生物化石样本6. 石蜡切片7. 刀片8. 显微镜切片机9. 实验记录本10. 绘图工具五、实验步骤1. 化石样本准备- 取适量化石样本,用刀片将其切割成薄片。
- 将薄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2.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样本,记录其宏观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等。
- 利用显微镜物镜和目镜观察化石的微观结构,如骨骼、牙齿、外壳等。
- 对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记录。
3. 化石复原- 根据观察到的化石特征,尝试复原化石的形态。
- 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复原后的化石图。
4.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观察到的化石特征,结合古生物知识,对化石进行鉴定。
- 对复原的化石进行评估,讨论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化石样本为三叶虫化石,具有明显的头、胸、尾结构。
2.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化石样本具有丰富的骨骼结构和牙齿排列。
3. 通过复原,成功绘制出三叶虫的复原图。
七、实验讨论1. 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化石特征与三叶虫的形态特征相符,说明化石样本为三叶虫化石。
2. 在复原过程中,由于化石样本部分缺失,导致复原结果与实际形态存在一定差异。
3. 本次实验提高了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和鉴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绘图和复原技能。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和复原,加深了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
古生物学专业调查报告
古生物学专业调查报告一、引言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进化与发展的学科。
通过对古代化石和化石遗迹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上不同时期生物的演化历程和地球环境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旨在调查古生物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学科背景、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以帮助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学科背景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
随着地球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古生物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该学科主要研究古代生物的分类、进化、演化过程以及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知识,并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专业发展方向古生物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生物研究: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时期古代生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等,以揭示生物演化的规律。
2.古环境研究:通过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重建古代地球的环境变化历史,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沉积学研究:研究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物记录,了解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过程。
4.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研究古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揭示古代生物的饮食结构、生存环境等信息。
5.古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古生物资源的分布、成因和利用价值,用于矿产勘探、化石展示等领域。
四、就业前景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泛。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以下领域的工作:1.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人才、开展研究项目等。
2.地质勘探单位:参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来解决问题。
3.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参与化石的收集、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地方文化遗产的发展。
4.博物馆和文化旅游企业:担任化石展示、科普解说等相关职位。
5.科研院所和环保机构: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等。
总体来说,古生物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乐观,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该领域需要长期的学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对于毕业生的科研素质要求较高。
进化生物学学习报告
进化生物学学习报告进化生物学这门选修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从进化论的逐步发展到生命起源到物种形成再到生物进化,使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我个人还是对化石很感兴趣,地层中的化石,按保存特点看,可以分为遗体化石、模铸化石、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现在我对这四种化石的认知做一些总结,内容如下:(1)遗体化石遗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所形成的化石,如动物的骨骼化石、植物的茎杆化石等,具体可分为变质和不变质的两种。
前者指遗体化石中的生物成分已经被矿物质填充取代,发生石化现象。
一般化石越古老,石化程度就越深,如硅化木。
后者指古生物遗体被完好地保存于地层中,如1900年在西伯利亚地区列索夫卡河岸边冻土中发现的距今39000年的猛犸,肌肉依然新鲜可食,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皮肤、体毛、血肉、甚至胃里的食物都保存完好。
在波兰的斯大卢尼发现的曾经在1万年前不甚掉入沥青湖中的披毛犀的整体化石是迄今所知的最完整脊椎动物动物化石。
不过,这种没有经过显著化石化作用或只是有一些轻微变化的生物遗体是很少被发现的。
绝大多数的生物化石仅仅保留的是其硬体部分,而且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化石化作用。
所谓化石作用是指随着沉积物变成岩石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而经历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但是仍然保留着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一般包括矿物质填充作用、交替作用和升馏作用等几种方式和过程。
矿物质填充作用:举例来说,无脊椎动物的硬体结构间或多或少留有一些空隙,比如珊瑚的隔壁间隔、海绵的沟系、有孔虫的房室、一些贝壳多孔而疏松的内层、以及脊椎动物的骨骼。
尤其是脊椎动物的肢骨,髓质的有机物分解消失以后留下了中空的部分,在地层下被埋藏日久以后,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碳酸钙)往往在其孔隙中经重结晶作用变成了较为致密、坚实、并且增加了重量的实体化石。
交替作用:生物硬体的组成物质在埋藏情况下被逐渐溶解,再由外来矿物质逐渐补充替代的过程称为交替作用。
古生物学实验总结
●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陈重泰●关岭动物群(安顺)世界罕见的爬行类贵州龙飞机龙●许氏创孔海百合大量被做成观赏性●头足类直角石●穿层的蠕虫●直角石上的菊石生时吞入为消化完全三叶虫纲1.莱德利基虫Redlichia 下寒武统2.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下寒武统表1 莱德利基虫与始莱德利基虫异同点比较3.云南头虫Yunanocephalus头鞍部不清晰,相对融合较紧。
内缘下凹,前缘上翘,形成铲状。
4.古油栉虫palaeolenus 下寒武统个体小,头鞍柱形(长方形),四对鞍沟(贯穿头鞍)固定颊宽,眼脊眼叶形状也成方形图1 古油栉虫固定颊示意图5.蝙蝠虫Drepanura 上石炭统半圆形的尾甲第一个肋节延伸出强大的前肋刺。
头甲前缘基本消失,常有次生刺6.大洪山虫Dahongshania 早中奥陶头鞍大致呈倒梨形,上较宽下较窄。
几乎无鞍沟(鞍沟不清晰)。
尾甲前几个肋节伸出前肋刺。
其中有一个种,在尾缘处伸出肋刺。
7.王冠虫Coronocephalus 志留统头甲前端膨胀成梨状,三对鞍沟。
活动颊难以保存。
尾甲近等边三角形,尾轴数目远高于尾肋数目。
8.等称球接子Homagnostus 晚寒武2节胸甲,无眼和面线。
头鞍尖且下部向内凹。
头甲和尾甲分别为两个半圆形。
有鞍前叶,两个基底叶。
笔石纲1.四笔石Tetragraptus 早中奥陶2.均分笔石Dichograptus早中奥陶3.劳氏笔石Loganograptus早中奥陶4.对笔石Didymograptus 中晚奥陶一对对称的笔石枝。
从平伸到下斜都有,甚至下曲。
5.锯笔石Pristiograptus 早志留(稍早于单笔石和卷笔石)6.单笔石Monograptus早志留7.卷笔石Streptograptus早志留8.螺旋笔石Spirograptus早志留5~8都是单枝单列。
5~7的唯一差别在于胞管。
锯笔石为均分笔石式,直管状;单笔石为单笔石式,口部外弯,呈壶嘴状;卷笔石为卷笔石式,胞管外弯呈球状。
古生物学研究报告
古生物学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研究古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其对我们对地球生命演化的理解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化石记录、地质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灭绝事件。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古生物学的主要发现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引言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及其演化历史的学科。
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古生物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地球生命历史的机会。
2. 研究方法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石采集、化石分析和地质学研究等。
化石采集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化石进行采集和分类,我们可以重建古生物的外貌和生活方式。
化石分析主要包括对化石的形态学、解剖学和生态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化石中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析。
地质学研究则提供了化石形成的环境背景和地质事件的时间框架。
3. 古生物学的主要发现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首先,古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地球上很早的时期。
化石记录显示了早期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古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生物的演化历史。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路径和演化速率。
此外,古生物学还揭示了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发生,如白垩纪末的恐龙灭绝事件。
最后,古生物学的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
4. 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古生物学研究将继续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对古DNA的研究来了解更多关于古生物的信息。
此外,古生物学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气候学等,以综合分析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分析化石记录、地质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灭绝事件。
古生物学课程总结
古生物学课程总结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对古代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活方式、生存条件和地史分布等进行研究。
主要由以下几个分支组成: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化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生物化石学。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
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
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
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
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古生物的演化原核生物的出现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为了保证有机体与外界正常的物质交换,原始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细胞膜,出现了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
当前,地球上发现最早具细胞结构的可靠化石是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
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经过不断地分化和发展,终于又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养料的自养型原核生物蓝藻。
从异养到自养是早期生物演化的另一次重大的飞跃。
真核生物的出现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折点,最早具细胞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没有细胞器,结构简单。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现已发现距今约13亿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贝克泉组的白云岩中的原核蓝藻和真核绿藻。
绿藻还发现于距今约10亿年的澳大利亚的苦泉组,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
古生物学课程感想
古生物学课程感想
摘要:
1.引言:课程背景和目的
2.古生物学的重要性
3.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个人收获和感悟
5.建议和改进
6.结论:对古生物学的热爱和期待
正文:
【引言】
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古生物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它研究地球历史上的生命现象和演化历程。
我选择这门课程,旨在拓宽知识面,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
【古生物学的重要性】
古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古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地球气候、地质构造等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学期的古生物学课程主要包括化石研究、生物演化、古生态学等内容。
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古生物学有了更为
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个人收获和感悟】
通过学习古生物学,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生物演化的伟大。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石的挖掘、修复和鉴定技术,参观了博物馆,亲手触摸了珍贵的化石标本。
这些实践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古生物学的魅力,激发了我对化石研究的浓厚兴趣。
【建议和改进】
虽然我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建议和改进之处。
首先,课程进度可以适当放缓,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其次,增加实地考察和实践环节,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古生物学的乐趣。
最后,希望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指导。
【结论】
总之,通过学习古生物学,我对地球生命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七章 古生物及化石
化石区别于一般岩石在于:它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化石的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蛋白石等矿物与霞石和含镁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的生物硬体相比有较大的可能保存成为化石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笔石体的体壁、植物的叶子等,虽然易遭受破坏,但不易溶解,在高压了易碳化而保存成为化石。
内脏、肌肉等软体易遭氧化和腐蚀,除特殊条件以外极难保存为化2.埋藏条件生物死后若能迅速埋藏,则保存为化石的机会就多:若生物尸体长期暴露在地表或者长久留在水底而不为泥砂所掩埋,就会被其它动物吞食、被细菌腐蚀,或者遭受风化、水动力作用等破坏。
出于掩埋的沉积物质不问,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也有差别,如果生物尸体被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和细碎用沉积物所埋藏,在埋藏期就较少遭受破环。
但若被粗碎屑物质埋藏,在埋藏期由于机械作用(粗碎屑的滚动和磨擦),生物尸体往往受到破坏。
在特殊条件下,松脂的包裹或冻土的掩埋,可以保存完好的古生物软体,如琥珀中的昆虫、第四纪冻土中的猛犸象。
3.时间因素生物尸体或硬体部分必须经过长期的埋藏,随着沉积物固结成岩,经历各种石化作用后,才能保存为化石。
有时生物死后虽然迅速掩埋,但它们不久又因冲刷等自然营力的作用而暴露,也不能形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一般来说,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会影购化石化和化石的保存,碎屑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较显著,所以在碎屑沉积岩个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微细结构遭受破坏,尤其是深部成岩、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可使已形成的化石严重破坏,甚至消溶解生物体。
埋藏压力过大会使生物变形,在非沉积区生物难以埋藏等等,2)代:代的划分主要以生物演化为依据,反映生物大发展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恐龙的绝灭之面面谈—沈亲亲 韩敏强 • 脊椎动物漫谈—孙路 • 热河生物群—王若谷 王华 刘溪 • 三叶虫遗迹群落的古生态—谢超 • 谈访远古生命—潘欣 • 人类起源说大观—张菲菲 张茜 • 人类起源及中国人类演化—李奔 • 霸王龙:肉食VS腐食—刘竹,章剑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03级学生实际选题
• 分异度与优势度的计算与环境意义—曹晓斌,李洁 • 云南 ----古生物学家的乐园—刘 彧,金显宝 • 达尔文的考察历程—柳红旗 • 各地层时期重要生物门类和标准化石—段亮 • 达尔文难题—澄江生物群的研究—李强,张绍鹏 • 利用古生物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廖友运
03级学生实际选题
古生物学课程报告
基本要求
• 1-2人/组 • 多媒体汇报,10-15分钟/组
考核标准
• 内容基本正确,有新意 • 参考资料丰富 • 表达流利 • 多媒体美观
论文选题
• 达尔文的考察历程 • 化石不完整的地质学证据 • 风化作用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 分异度与优势度的计算与环境意义 • 生物形态对环境影响的响应
。2 020年1 0月24 日星期 六上午8 时49分 18秒08: 49:182 0.10.24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
7、
。202 0年10 月上午8 时49分 20.10.2 408:49October 24, 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0 月24日 星期六 8时49 分18秒0 8:49:18 24 October 2020
论文选题
• 三叶虫世界 • 恐龙的发展与绝灭 • 花开花落几春秋 • 进化没有异议 • 加里东运动与生物演化 • 演化例证的经典----马
论文选题
• 热河生物群的生物面貌 • 人类起源研究新进展 • 云南---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乐园 • 陕北中新世以来环境的古生物证据 • 珊瑚古今谈 • 地质年代表与生物进化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08:4 9:1808: 49:180 8:49Sat urday, October 24, 2020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5、
。20.1 0.2420. 10.240 8:49:18 08:49:1 8Octobe r 24, 2020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
1、
功的路 。20.10.2420.10.24Saturday, October 24,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 8:49:18 08:49:1 808:491 0/24/2 020 8:49:18 AM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
3、
。20.1 0.2408: 49:180 8:49Oct-2024-Oct-20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
9、
。上 午8时49 分18秒 上午8 时49分0 8:49:18 20.10.2 4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10/24/2020 8:49:18 AM08:49:182020/10/24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10/24/2020 8:49 AM10/24/2020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