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知识

合集下载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春季常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1、麻疹: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患儿,一般从潜伏期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源,潜伏期23天。

预防:按时接种麻疹病毒和疫苗。

护理:卧床休息,食物清淡易消化,多喝开水,注意皮肤、眼、口腔、鼻腔的清洁,高热的护理,注意观察病情谨防并发症。

2、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患儿,潜伏期23周。

预防、接种疫苗、隔离患儿、接触者可预防性服药。

护理、隔离、卧床休息、多喝开水、注意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室内要保持通风等。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轻型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生于冬春两季,传染性强。

护理:病儿不要送到幼儿园。

居室开窗通风,注意口腔卫生,加强营养,多喝水,进食牛奶、粥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4、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的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

个别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黏膜传染。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潜伏期2-7天,可以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4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4不”特征。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和体弱的人尤其容易感染这些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表现。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流感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3、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播快、病死率高。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项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人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三晒一开”即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侵入人体后2〜3周发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病人为传染源,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者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须知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须知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须知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易患流感、流脑、哮喘、过敏等疾患。

广大市民须注意:1、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和均衡膳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场所滞留或活动时间。

活动有度,充分休息。

3、加强个人卫生。

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外出尽量使用自带的洗漱用具。

4、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要开一段时间窗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空气新鲜。

5、饮食方面要少聚餐,荤素搭配均衡,不暴饮暴食,少饮酒。

不吸烟或少吸烟。

6、过敏体质者要尽量避免接触动物、花粉、油漆、涂料等过敏源。

哮喘易发者外出尽量戴口罩。

17、如果有发烧、头痛、腹泻、咳嗽、气促等症状,要及时医治,按时服药。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常识问:冬春季可能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答: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传染性非典型肺(SARS)、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结核等疾病。

问: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为何会多发?答:因为冬春季天气寒冷,人群室内活动多,接触密切,再加上多不愿开门窗通风等因素有关。

此外,冬春季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较低(呼吸道传染病多为病毒,部分为非病毒类)病原体存活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所以,要防止“非典”卷土重来,冬春季要重点巩固战果,严2防SARS疫情反弹。

问:这些疾病是怎样传播的?答: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包括传染原、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否则不构成传播流行。

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近距离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问:什么是传染原?答:所谓传染原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具体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指能排出病原体造成传染而本身不发病,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病后病原携带者及健康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问:什么是传播途径?答: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受感染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简报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简报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简报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了解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知识,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次培训简报将向大家介绍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内容包括疾病预防措施、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场所防疫措施。

一、疾病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根据官方推荐,保持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如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

2.避免接触:与病人保持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乘坐交通工具、参加聚会等。

3.多通风:保持室内通风,室外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几率。

4.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要求。

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或外出回家后。

5.收口咳嗽: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6.强化营养: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二、个人卫生习惯:1.坚持清洁:保持常洗手、勤晒衣物、常消毒的卫生习惯,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机会。

2.远离烟雾:避免吸二手烟或长时间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烟雾会刺激呼吸道,降低免疫力。

3.合理预防: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如保暖、避免过度疲劳等。

三、公共场所防疫措施:1.常规消毒:公共场所、办公室、交通工具等地方要经常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2.保持通风:人多的地方要时常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3.疫情监测:及时了解本地的疫情信息,并根据相关通告安排防控措施。

4.提供防护用具:提供口罩、手消毒液等防护用具,鼓励人们使用,并注意正确佩戴。

通过以上的防控知识培训,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掌握疾病预防措施、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场所防疫措施,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不同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二、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1、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3、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三、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和环境卫生。

2.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至少十分钟。

学生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网吧、商场等。

3.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干净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 如打喷嚏后) 应立即洗手。

4.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多喝开水。

5.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给他人。

6. 全体学生应积极参加晨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7. 保持教室、寝室的地面、墙壁清洁和干燥。

8.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9.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当感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在家休息,防
止传染给他人。

10. 可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202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 1—3 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普通持续 3—4 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者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 1 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者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普通为 2—3 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12 日,普通10 天摆布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天:出疹前 3 天浮现 38 度摆布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浮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 3 天:病程第 4-5 天体温升高达 40 度摆布,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 3 天:出疹 3-4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特别是 6 个月~5 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 90%)。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浮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澈的卵园形的小水疱, 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基本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基本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基本知识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高发的传染病类型,散发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引起疫情暴发。

为了有效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掌握基本的预防控制知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要点基本知识。

一、预防控制的基本概念预防控制的基本概念是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而有效防止疾病的蔓延和扩散。

其中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目标、预防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疾病监测与评估体系、健康教育和宣传等。

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传染源的监测和隔离措施、感染途径的防控、人群防控策略等。

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措施1.预防控制策略预防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防止污染、隔离和消灭传染源、保障个人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推广预防保健措施和健康宣传等。

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中需要对医院、居民院、食品加工环节、农村生产中心等区域进行全面的卫生和监管工作。

2.疾病监测与评估体系疾病监测与评估体系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基础。

监测注重自下而上的监测,对于地地方方的监测需要及时收集数据,同时注重疾病的实时监测、疫情预警和数字化手段的推广能力。

评估也需要注意分析疾病发展趋势、排除障碍,降低疾病影响等方面。

3.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加强个人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环节。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期时,需要借助口罩、洗手、维生素C、覆盖口腔等措施来保护个人卫生。

保护个人卫生还需要注重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增加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针对性策略面对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种类和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预防控制策略。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每一次流行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手足口病、流感等需要注重人流管控、疫苗接种、隔离措施、个人卫生提高等方面,如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侧重对病人的管理、人群防控等方面。

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实施和推广为了实现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有效推广,需要借助体制机制、生产力、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配合。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1.手卫生:经常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空气中的飞沫后,如咳嗽、打喷嚏后,接触公共设施或面向他人服务前都要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和鼻孔,以减少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道的机会。

2.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防止飞沫传播。

避免用手遮掩口鼻,因为这有可能将病毒或细菌传播到物体表面。

3.强化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稀释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定期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室内空气。

4.避免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病人或患者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他们有呼吸道症状时。

保持和病人的距离至少1米。

5.避免拥挤场所: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更容易传播。

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当疫情爆发时。

6.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挡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在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是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

7.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澡、勤洗换内衣等。

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等。

8.强化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和压力过大等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9.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例如,流感疫苗可以帮助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10.限制出行: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尤其是到疫情高发区域。

11.注意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咳嗽、发热、打喷嚏等,要尽早就医,避免传播给他人。

以上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一些要点。

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这些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结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结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结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了解一些防治知识对
于保护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总结:
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
传染病的基本举措。

包括频繁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动物后等情况下要及时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等黏膜区域;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等。

2.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可以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侵袭。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加免疫功能。

另外,尽量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生蛋等可能带有细菌和病毒的食物。

3. 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助于减少病
菌的传播。

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 注意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密集的地方,佩
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病原体。

但要确保佩戴正确,并定期更换。

5. 定期接种疫苗:针对一些特定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
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的重要手段。

及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接种的疫苗信息。

6. 避免密集人群: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疫
情高发期。

尽量减少与病人接触,避免传染。

请记住,以上总结的只是一些常见的防治知识,面对不同
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感冒、肺炎等,我们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卫生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佳方法。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春季来临,⽓温渐渐回复,⾃然界各种微⽣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欢迎⼤家参考!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篇1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性感冒) 流⾏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传播的机率很⾼。

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咳,全⾝肌⾁、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流感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飞沫直接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脑(流⾏性脑脊髓膜炎) 流⾏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时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

传染源:流脑病⼈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飞沫直接传播。

3、⿇疹 ⿇疹是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般10天左右可治愈。

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

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腔颊粘膜出现灰⽩⾊⼩点(这是特点);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达40度左右,红⾊斑丘疹从头⽽始渐及躯⼲、上肢、下肢;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疹开始消退,⽪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

传染源:病⼈是唯⼀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第⼆次发病者极少见。

4、⽔痘 ⽔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症状: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斑丘疹。

传播途径:空⽓传播,⽔传播,饮⾷传播,接触传播,⽣物媒介传播等。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

有⼤规模传染病发⽣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个环节,即可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复,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在家休息。

若加重应尽早医院就诊。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二、春季常见传染疾病预防一、流感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方法。

3、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二、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餐具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三、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措施:1、不要接触病人。

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

2、适时停课。

如果园所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基本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基本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
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转播,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用品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手-鼻-口途径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

多发生在秋冬或冬春季节,这与冬春季节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以及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如呼吸道粘膜局部抵抗力降低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多分布在传染源周围,呈聚集性,离患者越近,接触越密切,被感染的机会越大,发病率越高。

二、预防控制要点:
1、隔离治疗病人,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2、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监测信息,确定爆发流行的影响范围和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时发现新病例。

3、带菌者服药,对于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带菌者,在发生疫情时可考虑选择服用其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

4、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在爆发时对重点人
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

5、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感染的人或动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环境造成扩散。

因此,应当结合可能污染来源和污染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

6、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的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远离病人或可能染疫动物。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

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冬春季常见传染病1、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全身酸痛等。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症状表现为全身出现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疱疹,伴有瘙痒。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以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

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4、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耳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孕妇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5、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

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场所流行。

6、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在冬季高发。

诺如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接触传播。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飞沫、飞沫核、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风疹等。

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水痘、手足口病等。

3、食物传播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霍乱等。

4、水源传播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如伤寒、痢疾等。

5、媒介传播通过昆虫、动物等媒介传播,如疟疾、乙脑等。

三、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增强个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总结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总结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总结一、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引发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

冬春季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传染病易发,因此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非常重要。

二、冬春季高发原因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 气候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低,有利于病毒、细菌的传播。

2. 室内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病毒。

3. 人们不注意保暖和保湿,增加感染风险。

4.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容易感染。

三、主要症状与诊断依据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喉咙疼痛、胸闷气短等。

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等。

四、预防措施普及为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密闭的环境。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3. 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4. 避免接触患病者,如发现身边有人生病,应避免接触。

5.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可以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五、治疗与康复指导若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应及早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休息、饮食调理等。

康复指导主要包括: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

六、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为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七、社区与家庭参与社区和家庭应积极参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 社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组织义诊等活动,提供医疗咨询等服务。

2. 家庭应加强家庭卫生管理,注意开窗通风等措施,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

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

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1、在公共场合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

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物体时,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预防措施1、常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办公室、居室多通风换气。

3、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

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

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

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

6、多吃维生素E和C。

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

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

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8、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麻疹、风疹麻疹:麻疹俗称“疹子”、“痧子”(以6个月至5岁小孩为主要发病群,但也有成年人及大学生发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麻疹传染性非常强,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但患过麻疹后可获得免疫力。

麻疹发病症状:麻疹潜伏期为10—14天,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持续3—5天,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

皮疹1—2周退净。

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两季是多发季节,其传染性强。

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

风疹发病症状: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

症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

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

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

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者饮食如常。

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防治措施:因两种病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播。

麻、风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在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

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

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

患者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

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

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一旦发现学生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

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

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

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要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在疾病流行期间,更要经常给餐具和玩具消毒;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

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预防措施: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自身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

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而得病。

学校人群密集,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的共性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工作、学习、生活场所每天应通风换气数次,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亦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3、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饮食做到均衡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等,特别注意要多喝白开水(每天约2300毫升),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合理安排好饮食。

4、平时适量体育锻炼、合理安排好作息、保持充分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