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PPT课件
《吴越文化》PPT课件_OK
先秦时期 秦汉、魏晋时期
吴越文化形成与发展 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021/7/21
唐宋时期、元明清 时期
海派文化
近代
22
所谓海派文化,绝非专指上海 一地的文化,而应当被视为吴 越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 上,发展到近现代的一种必然 结果。其覆盖面应当包含如今 的长三角地区,而其影响力则 远远超越了这一区域的范围。
2021/7/21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1/7/21
17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
2021/7/21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8
吴越文化具有由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征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也 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中 原文化始终影响着吴越文化后来的发展。秦汉时期 ,强势的中原文化冲击着吴越文化,使之得到充实 与融合。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
境,造就了吴越人民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
了吴越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2021/7/21
9
吴越文化具有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的特征 。吴越 地区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水具有柔性和灵动性,使得生活于吴越清丽自然环境 中的人们性情又具有柔和性;
吴越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体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的爱国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
2021/7/21
13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明 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 《明夷待访录》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黄 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有治法 而后有治人”。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 欧洲的卢梭。他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 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反对传统重农抑商,认为并 强调“工商皆本”。
《苏州太湖文化论坛》课件
太湖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太湖地区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提高自 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太湖地 区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文化消费需求升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太湖地 区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太湖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强化品牌建设
太湖地区应加强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提 升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化跨界融合
太湖地区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 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
太湖地区应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 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
加强国际合作
文化资源丰富
太湖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资源,包括吴文化、水乡 文化、园林文化等,为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太湖地区已形成以旅游业、出版 业、影视业、演艺业等为主的文 化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具有影
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地方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
太湖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交流与合 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资源,提升文化产 业的国际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太湖周边地形地貌
太湖周边有众多山峰、湖泊、河流、湿地等 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
太湖文化特色
吴文化
园林文化
以太湖为核心的吴文化,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 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吴文化教案
吴文化教案第一章:吴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吴文化的地域范围和主要特点理解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吴文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吴文化的地域范围和主要特点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的地域范围和主要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掌握吴文化起源的时间和地点了解吴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重要事件理解吴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吴文化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吴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重要事件吴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时间线法:引导学生绘制吴文化的发展时间线比较法:比较吴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第三章: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掌握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理解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角色扮演法:模拟吴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第四章:吴文化的艺术表现4.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掌握吴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理解吴文化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4.2 教学内容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吴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吴文化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吴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小组合作法:分组创作吴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第五章: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现状掌握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探索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途径5.2 教学内容吴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现状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途径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现状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吴文化遗址,了解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际情况第六章:吴文化的社会生活6.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的社会生活特点掌握吴文化在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吴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吴文化的社会生活特点吴文化在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表现吴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的社会生活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吴文化在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表现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第七章:吴地区的名人故事7.1 教学目标了解吴地区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掌握吴地区名人的故事及其影响理解吴地区名人对吴文化发展的贡献7.2 教学内容吴地区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吴地区名人的故事及其影响吴地区名人对吴文化发展的贡献讲授法:讲解吴地区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故事讲述法:讲述吴地区名人的故事及其影响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地区名人对吴文化发展的贡献第八章:吴地区的文化遗产8.1 教学目标了解吴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掌握吴地区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价值理解吴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8.2 教学内容吴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吴地区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价值吴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吴地区的文化遗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九章:吴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9.1 教学目标了解吴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掌握吴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探索吴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发展方向吴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吴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吴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发展方向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创新设计法:引导学生探索吴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发展方向第十章: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理解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掌握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吴文化概述难点解析:吴文化的地域范围和主要特点,以及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吴文化》——传统工艺
第20课传统工艺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工艺的含义与其价值。
2、了解刺绣的发展和其独特风格。
3、了解“四大名绣”
4、了解“苏扇”和“檀香扇”的制作工艺。
5、了解惠山泥人,宫梳名篦,桃花坞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传统工艺图,引出课题“传统工艺”
二、传统工艺
学生自学:占我传统工艺的含义及其价值。
含义:通过代代相传下来的手艺称传统工艺。
价值:体现人的智慧和技能,蕴含着制作者审美上的想象和精神上的追求。
三、苏绣奇葩
1、学生自学,教师提供问题:有多少年的历史?以什么为中心?发展的有
利条件是什么?
2、课件展示中国四大名绣,了解其发展。
四、怀袖雅物——苏扇
1、学生自学,了解苏扇。
包括竹折扇,绢扇区,宫扇,檀香扇。
檀香扇名
气最响。
2、教师讲解檀香扇的制作流程。
五、惠山泥人
1、学生自学,了解惠山泥人的历史:明代前就有,一直流传至今。
2、惠山泥人的形象代表:大阿福及戏曲人物(昆曲)。
3、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议一议“。
六、宫梳名篦
1、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宫梳名篦。
2、了解常州篦箕巷。
3、欣赏“金陵十二钗“梳篦,西游记梳篦,大鸟梳篦。
七、桃花坞年画
1、欣赏年画图,读课文了解桃花坞年画的制作。
2、学生自学“你知道吗?”和“活动与探究”
八、课后作业
完成一张传统工艺的小报。
吴文化
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 《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 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 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 振。
留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 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 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 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 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 冠。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 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 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 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 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 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 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 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 此有密切关系。
剑池
虎丘塔
山 塘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 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 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 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 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 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 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 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 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吴文化PPT课件
留园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 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26
27
28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 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 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 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 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 此有密切关系。
14
15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 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 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 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20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 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21
22
23
24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 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 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 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 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吴文化特有风俗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虎丘花朝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俗 称花神生辰,亦称花朝。苏州人素有 种花、爱花的习俗,花神庙仅虎丘一 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 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 到庙里去庆贺,往往要“闹”到天亮 尽兴而归。现在,虎丘庙会最热闹的 是秋季庙会,似乎冷落了花神庙会了, 如今正逐步恢复“虎丘花朝”。
吴风传承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简介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 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 成果。我们这一期主要介绍苏州特 有的风俗和传统美食。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来自童谣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来放鹞子 三月清明青团子,四月蚕宝宝结茧子 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来摇扇子 七月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水乡服饰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水乡服饰
生活在苏州以东甪直、胜浦、 唯亭、陆慕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 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她们以梳 鬓鬓(此字应为髟下面加一个般字) 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 束袽(此字右半应为“属”字)裙, 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 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苏州少数 民族”之美称。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五月端午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五月端午
端午节前后,各地都有 划龙船、吃粽子的习俗。据 传此俗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 屈原,但吴地则是源于春秋 时有关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历 史传说。当然,鲜肉粽也是 吴地比较著名的粽子之首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正月十五“闹花灯”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 “上元节”。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 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 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 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 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江苏地域文化PPT
八、隋唐 隋:徐州 扬州 唐:河南、淮南、江南 三道
九、五代 中原地区屡遭战乱,中 原人民大量南迁,经济 中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二、江苏的历史沿革
十、两宋
北宋: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路、京西东
路 南宋:淮河以北属金 淮河以南属宋 南方全面超过北方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1、江苏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特征
江苏著名书院:文昌书院(江宁)、杏坛书
院(丹徒)、三山书院(丹徒)、梅岩书院 (昆山)、安道书院(昆山)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2、近代以来学校教育及学制沿革
新式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南京陆师学堂
江南储才学堂 仪董学堂(江苏省扬州中学) 兰陵女学、景海女学、竟志女学 (无锡东林中学)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1、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特征
总特征:官学、私学、书院并驾齐驱 官学:西汉时期江苏开始设置官学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1、江苏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特征
私学: 按形式分为:散馆、族塾、家塾、私馆 按内容分为:蒙馆、经馆、混合馆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1、江苏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特征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3、六朝时期
道教理论:葛洪
句容人 丰富和完善了道教理 论,认为“玄”是宇宙的本体,主张凡人均 可通过修道成为神仙,代表作《抱朴子》 陶弘景 南京人 建立道教茅山宗,通晓天文历 算、山川地理,发明“灌钢”冶炼法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3、六朝时期
文学:陆机
四 江苏的经济文化特征
1、农业为本
宋代以后,江苏开始成为全国农业收成最高
吴文化PPT
二、吴文化—建筑
拙政园
• 苏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朝,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 多次易主,几经兴废,现在大体为清末规模。 •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
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二、吴文化—建筑
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 多而知名。 始建于明代,曾称寒碧山庄, 又名刘园,光绪时重修
二、吴文化—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
目前我国留下的私家园林,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尤其以江南私家园林而主。 江南私家园林:以开池筑山为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 园。
二、吴文化—建筑
园林构成要素:
1 筑山:是表现自然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理水: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3 植物:强化和衬托园林山水的重要因素 4 动物:观赏娱乐对象 5 构筑:堂、厅、楼、阁、馆、轩、榭、阁、桥、墙、路等
•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 四大名绣。
•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 竞秀。
• 代表作双面绣《猫》
二、吴文化—文艺
宋锦
• 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 州,故又称“苏州宋锦”。
• 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 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 西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
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大宅门》《天下粮仓》《神医大道公》《刁蛮公主》《新醉打金 枝》《精忠岳飞》《萌妃驾到》《新白娘子传奇》
二、吴文化—文艺
吴门画派
• 吴门是苏州的别称,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他们是诗书画三绝 的文人画家 。
精彩吴文化
无锡小笼馒头以皮薄卤多而誉遍沪、 宁、杭一带,是无锡传统名点,已 有百年历史。 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 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 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 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馒 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香, 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黄油, 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 美可口。此点不仅可即席食用,还 可作馈赠亲朋的礼品。
油面筋
著名人物
梁鸿 专诸 要离 顾恺之(东晋大画 家) 李绅(唐代宰相 、《悯农》作者) 倪瓒(元代大画家) 高攀龙(明代督察院御使, 刑部右侍郎,大理少卿) 孙继皋(明代状元、礼 部尚书) 华察(明朝太师、《三笑》华太师 原型) 邵宝(明) 王选 (北大方正创始 人,当代毕升) 徐霞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薛寿萱 薛福成 薛暮桥 孙冶方 华蘅芳 徐 寿(受李鸿章之命,造中国第一艘铁船,黄鹄 号,江南制造局,现在的江南造船厂) 杨 令茀
精彩吴文化
锡剧,俗称“无锡滩簧”,( 据文学 记载: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无锡、江阴、武进等地城 乡已盛行滩簧。)在苏南地区极为流 行。解放后,从原有的太湖地区逐 渐流传至长江三角洲。五、六十年 代,是锡剧“黄金时代”,上海的 嘉定、金山、青浦、奉贤等县及浙 江的嘉兴、安徽的郎溪等地,有锡 剧团四十余个。跃为华东三大剧种 之一,列为江苏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之一。目前,江苏省内有锡剧团十 多个。锡剧在民国时期称“新戏”, 抗战时期称“文戏”,建国前后称 “常锡剧”,至1954年“华东区戏 曲观摩演出大会”后,始统称“锡 剧”。
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著名学校
职 业 江 苏 锡 省 怀 仁 中 中 学 学 级 中 学 学 学 ( 旧 称 无 锡 联 四 中 职 ) 技 术 教 游 中 学 院 无 锡 交 通 分 院 ) 联 合 苏 江 苏 江 职 ) 职 高 得 高 旅 商 所 并 电 机 校 学 合 心 学 贸 级 中 ) 商 高 学 职 业 市 锡 和 旅 庄 中 华 级 合 无 锡 江 苏 (原 ( 中 祁 高 级 玉 社 高 中 学 学 校 级 中 院 语 市 洛 尖 埭 国 高 校 师 学 院 学 市 省 羊 胡 外 北 无 锡 无 江 苏 锡 市 市 市 际 学 技 师 无 锡 市 国 源 技 无 锡 无 锡 宏 通 无 锡 交 无 锡 无 无 锡 交 通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技 无 术 锡 学 机 院 电 无 高 锡 等 机 职 电 业 分 技 院 术 ) 学 校 联 院 管 无 锡 市 青 太 山 高 级 中 学 (锡 南 高 锡 级 中 第 学 二 高 ) 学 无 市 中 林 无 学 学 中 中 学 学 学 (原 东 级 级 中 中 中 学 学 (原 高 高 级 级 级 中 中 湖 村 山 高 高 高 级 子 省 梅 锡 六 三 高 女 学 江 苏 省 苏 省 第 江 苏 锡 市 第 辅 仁 一 中 学 学 市 江 无 锡 市 第 一 中 中 院 无 锡 市 第 天 一 桥 学 无 锡 市 省 大 师 无 锡 无 江 苏 锡 市 技 无 锡 无 理 无 中 锡 心 卫 江 生 苏 高 联 等 合 职 职 业 业 技 技 术 术 学 学 校 院 ( 无 原 锡 无 卫 锡 生 卫 分 校 院 无 ) 锡 市 医 药 学 校 无 锡 市 医 江 阴 职 业 技 术 范 学 学 院 校 院 学 师 院 业 等 息 技 学 职 高 信 科 锡 无 江 苏 锡 无 无 锡 南 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无 锡 城 市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无 锡 工 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太 湖 创 意 业 技 术 学 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职 无 锡 无 锡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南 影 视 业 大 学 无( 锡 渔 业 学 院 ) 校 ) 无 锡 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农 学 ( 京 南 大 南 东 北 京 大 学 软 件 与 微 电 子 学 院 学 大 江 南 合 职 无 业 锡 技 旅 术 游 学 商 院 贸 无 高 锡 等 旅 职 游 业 商 技 贸 术 分 学 院 校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 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 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 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 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 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 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 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 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 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 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13
1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 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 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 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15
16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 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 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 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 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 度。
17
18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 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 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 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 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 心满意的照片。
3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 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城建城早, 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 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 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 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 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 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
8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一 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 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以 前、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紧, 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9
10
11
12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 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 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 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 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 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 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 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 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 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 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24
留园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 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25
26
27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 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 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 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 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 此有密切关系。
4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 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 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 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 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 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 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 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 市。
吴文化
1
园林文化——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狮子林
水乡古镇——周庄、锦溪、甪直、木渎、千 灯
紫砂韵味——宜兴紫砂壶、茶艺、碧螺春 音乐曲艺——昆曲、苏州评弹 太湖美景——鼋头渚、洞庭东山、洞庭西山 手工技艺——苏绣、泥塑、梳篦
2
白发苏州
苏州园林(叶圣陶) 白发苏州(余秋雨) 美食家(陆文夫)
19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 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20
21
22
2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 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 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 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 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28
29
30
31
32
33
34
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 《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 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 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 振。
5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 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 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 《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 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 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 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