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说课稿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35546011ca300a6c39035.png)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三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三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引出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计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二氧化碳: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磺:
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5、在周期表中快速查找下列元素中的相对原子质量:
钠:
铝:
硫:
氟:
铁:
钙:
氧:
氢:
氯:
新课展示: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分子,
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我们以 SO2 为例,二氧化硫分子有质量吗?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 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
初中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
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A.维生素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6g
B.维生素 A 中 C、H、O 的质量比为 20:30:1
C.维生素 A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维生素 A 由 C、H 和 O 原子构成
课堂小结
回顾反思 分享收获 我知道了... ... 我学会了... ... 我发现了...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优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c1687c8762caaedc33d441.png)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学习目标】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学习重点】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计算元素或物质质量。
【学习难点】元素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有关计算和在实际应用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
2.元素的质量比= 。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7,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的总和。
符号为______。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组成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类型的计算(1)求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_________=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求一定元素所在的某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类型一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2a1a5844769eae109ed2e.png)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教学方法学、议、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氯气Cl2二氧化硫SO2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质量也很小,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2、SO2、CO(NH2)2、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4、强化训练:再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5、迁移发散:(1)求分子个数相等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2)求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分子个数比。
自学指导(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阅读教材85页内容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即用化学式也可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SO2、Ca(OH)2、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能否写成“=16×2:12=8:3”,为什么?注意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精选全文完整版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9065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b.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元素、化学式后的进一步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为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而计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2)根据化学式能计算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3.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化学式的三种计算,难点是利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关键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学过氧气和水的组成,分子、原子等知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
三、说教学方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用的教法是:探究教学、引导归纳、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法是:“学、探、议、练”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综合以上所述,为使学生学得一定的知识,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第1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大丰牌”尿素含氮量高达48.7%的广告,设问:假如你是化肥店老板,如何判断广告的真伪呢?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广告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顺利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2环节、回顾旧知做铺垫教师展示H2O问学生,它由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由几个原子构成并回忆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的知识第3环节、自主学习,探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学生阅读教材87例1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呢?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呢?意图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在自学中学会抓住关键点,培养自学能力。
4.4.3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 说课稿(
![4.4.3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12c0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d.png)
4.4.3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本文是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的说课稿。
•说课内容为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课。
•教学目标: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教学PPT、课堂练习题。
•学生:准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笔记本、铅笔、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铺垫•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到水,那么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水分子,你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吗?2. 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通过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即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和,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步骤和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一些简单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复杂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如硫酸等。
4. 运用相对分子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某种药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或是某种化合物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并得出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5. 教学总结和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提前引导学生预习。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教师通过板书、PPT等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中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相关的题目,并检查答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cf095dce767f5acfa1c7cda5.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教学方法学、议、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氯气Cl2二氧化硫SO2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质量也很小,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2、SO2、CO(NH2)2、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4、强化训练:再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5、迁移发散:(1)求分子个数相等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2)求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分子个数比。
自学指导(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阅读教材85页内容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全篇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c5da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3.png)
学习目标
1、会描述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2、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会用相对 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 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 元素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87页 及例1例2完 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第四单元课题四的有关内容,本课题包 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他 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 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此之 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对过 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 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的 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 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标杆题、类比题的训练, 提高解题技巧
(二)、课标 要求: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 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三)考标要求: 学会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 质量
二、学情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 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 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 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 所以本节课我设置由易到难的题组和标杆题、类比题 等训练,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 极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说课稿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b2972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9.png)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说课稿《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说课稿清河中学一、教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人民教育版第9级化学》第4卷《材料组成的奥秘》第4单元“化学式和化合价”一题的第三部分。
本部分位于课程标准第三级一级主题“材料组成之谜”之前,第二级主题“材料组成的表征——化学式”之后,课程标准中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材料成分。
“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包括三个基本计算:(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使用变形公式计算元素或化合物的质量。
这些内容不仅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运算,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些计算必须在透彻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还要提供一些生活和生产资料,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材施教。
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2、学术状况分析由于本届九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即使明白化学知识,能列出式子,但是计算不准确,所以就将本部分的知识,即每一种题型细致的讲,多讲几个例子,强调格式,注重步骤完整,认真计算,提倡列综合算式,利用简单计算进行计算,使结果更精确过程更简单,克服马虎大意的习惯,即使简单的加、乘法也要列式子计算,不要用计算器,养成认真过细、思维严谨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策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在课前复习中重点复习化学式的涵义。
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什么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数出每种原子的个数。
所列举的化学式就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涵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
二是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ce12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b.png)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临江市第三中学新教师汇报课临江市第三中学王新龙一、教学背景:本节教学内容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第一种类化学基本计算,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中的第三部分内容。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涵盖了五种基本的计算,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求一定质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四、设计思想1、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类比、归纳总结等思想,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用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关于文具袋中铅笔和钢笔的计算,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然后再运用类比和知识迁移的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抽象的内容。
这样一下子就把知识难度降了一个台阶,同时也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变结论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硬的化学计算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
2、练习题精讲精练,所选练习题情境贴近生产、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主要是PPT课件和实物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学会从问题着手,引出新知识,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
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4、重点突出,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8283c10242a8956bece4ed.png)
变革课堂教学之《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以下三种基本计算a.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种基本计算。
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三、学法学、议、练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学生准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准备》(一)检查学案中的知识准备(让上层学生念答案)1、什么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单位?(课件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___ O ___ C___ S____Cl_____N_____Ca_____Al__。
3、说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课件展示)二氧化硫(SO2):宏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它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一个_______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尿素CO(NH2)2: 宏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它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一个_______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即: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二)引入课题刚才我们复习了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归纳起来一般有四个方面的意义:(课件展示)宏观上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微观上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而这些是化学式表示的质的意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fe94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0b.png)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分子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过程。通过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即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例如,对于化学式H2O,我会解释其中包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然后根据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出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提问他们是否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通过讲授新知,学生应能够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的计算、物质的纯度分析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作业题应涵盖本节课所讲解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我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思考自己在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可以给予学生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他们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时,我也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检查和反思,确保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80f5e3490c69ec3d5bb75e1.png)
3、你能说出求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 念、在自学中学会抓住关键点,培养自学能力。
巩固练(1)求相对分子质量
• 氯气Cl2相对分子质量 • 碳酸氢铵NH4HCO3相对分子质量 • 氢氧化钙Ca(OH)2相对分子质量 • 尿素CO(NH2)2相对分子质量 2、求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1)求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氢氧化钙Ca(OH)2中钙元素、氧元素、氢元 素的质量比
学习目标
1、会描述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2、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会用相对 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 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 元素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87页及例1例2完 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的效果;扫除障碍,分散难点,为本节课 的学习作好铺垫。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菜农小张种的小白菜叶色发黄,农业技术人 员经过诊断,告诉他需施6kg尿素 CO(NH2)2,但商店只有碳酸氢铵。你能告 诉小张多少kg碳酸氢铵相当于6kg尿素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 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 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 用的作用。为展示学习目标作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与导入新课的问题相呼应,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 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 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 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ppt课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精选全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ppt课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b6f6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0.png)
高明区沧江中学
— 15 —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高明区沧江中学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板书书设计
— 16 —
— 16 —
第八部分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教教学学过程
板书设计
— 13 —
— 13 —
第七部分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高明区沧江中学
— 14 —
第七部分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Transition Page
高明区沧江中学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7—
— 7—
第三部分 重难点分析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 9—
— 9—
第四部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设计思路 | 教学方法 | 教学流程 | 板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96a836fad6195f312ba68e.png)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恩和中学董青青课题: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②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讨论交流、练习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公式。
②通过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签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规范有关化学计算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实际应用2、书写格式的规范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提问]我们在原子的构成中学习过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来描述,而不采用原子的实际质量呢?[学生]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不方便实用交流。
[提问]是的,原子很小所以我们用相对原子质量来描述,那分子也很小,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描述它的质量呢?[学生]相对分子质量[导入]很好,因为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非常的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我们一般不用它们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它们的相对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儿讨论一下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回忆提问]如果要计算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那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学生]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幻灯片]某原子的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m xAr(x)=m c/121.67×10-272.657×10-26Ar(H)= Ar(O)=1.66×10-27 1.66×10-27水分子的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2×1.67×10-27 + 2.657×10-26=1.66×10-272×1.67×10-27 2.657×10-26= +1.66×10-27 1.66×10-27= 2Ar(H) + Ar(O)结论: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课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14ab5cf01dc281e53af0df.png)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节 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为: A .知识与技能: (1)、从化学式的意义出发,掌握化学式的三种基本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 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利用基本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B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的练习学会化学式的三类基本计算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化学式计算的基本关系。 (3)、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的前三种基础计算, 计算难度并不大,但由于本节课内容为九年级化学首次学 到有关计算题,对部分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不 适应的现象。实际上这些计算题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 不高,只要能细心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然而,化 学计算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难点,这往往是由于 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 成的。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 规律的,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 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 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 计算的工具。因此,如果题意没有理解清楚,公式没有选 用正确,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四、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 学是目的。改“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 生学”。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 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 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 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 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b510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a.png)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补充新知(复习提问(复习提问))1.水的化学式怎么写.水的化学式怎么写??2.水由什么构成?每个水分子又由什么构成?水分子又由什么构成?归纳总结原子个数比的计算方法思考并回答、总结思考并回答、总结在复习旧知后自然引出新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引出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引入新课(过渡过渡))水分子有质量么?水分子的质量能否用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来表示呢?量来表示呢?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思考后大胆猜想,思考后大胆猜想,圈出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发展学生勤于思考的精神例题解析互动教学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O2 (2)H2O (3)2H2O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用法用法练习:求N2、H2SO4、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质量比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练习:练习:过氧化氢中各元素过氧化氢中各元素质量比;质量比;归纳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思考、分析、当堂练习、交流。
习、交流。
解:解:(1)N(1)N2的相对分子质量子质量=14=14=14×2 =×2 =×2 = 2828(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子质量= = 98= = 98(3)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子质量=2=2=2××(2×1+(2×1+32+1632+1632+16××4)=196解:解:H H2O2中,中,m(H)m(H)∶∶m(O)=1×2∶1616××2=12=1∶∶16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使知识条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中的第三部分,本部分位于课标中的第三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物质组成的表示》,课标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实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涵盖了三种基本的计算,
即:(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些内容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届九年级学生的计算水平较差,即使明白化学知识,能列出式子,但是计算不准确,所以就将本部分的知识,即每一种题型细致的讲,多讲几个例子,强调格式,认真计算,克服马虎大意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复习化学式的涵义。
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什么原子构成,并且能准确数出每种原子的个数。
所列举的化学式就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涵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
二是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是采用“学、议、练”的学习方式。
就数学角度来看计算,本课题是比较简单的,教材中有例题,只要引导得当,学法指导到位,学生容易学会。
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学生也容易暴露自学中的问题,通过“议”,能即时发现问题并能即时得到解决。
通过练,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学会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计算,所以必须学好学扎实,首先要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才能准确的列出式子,为计算准确打下坚实基础。
还要讲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类计算要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的原因,要强调列式子加括号,最后要约简。
第三类计算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个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和应用,即某种元素质量质量的计算和某种化合物质量的计算,再就是要强调格式,切记不要丢掉×100%,数清某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并相乘。
五、反思
1、切记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引导和归纳,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