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个性分析及互动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是希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导演的处女作,于1957年上映。
影片改编自雷吉纳德·罗斯的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在一次陪审团上,12名男子要就一名被控谋杀的少年判定有罪还是无罪的故事。
整部影片以一幅法庭电影的形式展开,剧情发展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完成,看似简单却充满深意。
通过对12个形形色色的陪审团成员的推理和思辨,影片深入探讨了正义、偏见和人性的主题。
影片首先通过展现每个陪审团成员的个性和背景来描绘出多样的社会角色。
他们中有投机商人、银行职员、销售员、出租车司机等各行各业的人员。
这些陪审团成员都带有各自的偏见和观念,在面对案件时出现了推断人心、仓促定罪的情况。
这些人物刻画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性和偏见,使得故事更加真实、立体。
随着故事的推进,影片逐渐揭示出每个陪审团成员内心的动摇和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主角之一的第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就质疑证据的合理性,并坚持认为被告有可能是无辜的。
他用逻辑和理性的思考方式,一点点击破其他成员的偏见和错误推论。
通过第8号陪审员的坚持和影响,其他人开始思考案件的各个细节,重新审视证据,最终打破了大家原先的观念。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在陪审团重新审视证据的过程中展开的。
通过重新演绎案发现场的情景和对证人证词的质疑,一些误导性的证据被逐渐揭露。
其中包括证人在案发时的视线受干扰、眼见不一定为真实等元素的运用,展示了证据本身的脆弱和对罪犯无辜的可能性。
这种推理推翻了大家原来的看法,大家开始思考案件的各个细节,重新审视证据和推断,最终达成了无罪判决。
《十二怒汉》展现了一个富有张力和紧凑的故事,通过对陪审团成员心理的描写,让观众更加了解正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深入探讨了正义是否公正、偏见如何影响人的判断等问题,使观众对法律制度和人类社会的运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十二怒汉》是一部情节紧张、人性深刻的法庭电影,通过对12个陪审团成员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偏见和正义等多重层面,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思考和震撼。
十二怒汉读后感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电影,它以一个封闭的空间——陪审团讨论室为舞台,通过12位陪审团成员对一起谋杀案的讨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法律正义的探讨,更是对人性、偏见、理性与情感的深刻剖析。
电影的开头,12位陪审团成员被召集到一起,他们需要决定一个被控谋杀自己父亲的青年是否有罪。
起初,大多数人都认为证据确凿,青年有罪,只有8号陪审员提出了疑问。
他不是在为青年辩护,而是在质疑证据的可靠性。
随着讨论的深入,原本看似铁板钉钉的案情逐渐出现了裂痕,陪审团成员们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在面对一个可能决定他人生死的重大决定时,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而不是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
8号陪审员的坚持和逻辑推理,逐渐影响了其他陪审团成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证据,质疑证人的可信度,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无罪判决。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背景,他们代表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观点。
从他们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的人因为个人的偏见而固执己见,有的人则因为同情而倾向于支持无罪,有的人则是出于对法律程序的尊重而保持开放的态度。
这些角色的冲突和转变,让我们看到了理性与情感的较量,以及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十二怒汉》也让我思考了民主制度的价值。
在这部电影中,陪审团制度体现了民主精神的核心——即使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也要尊重每个人的声音,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
这种制度虽然不完美,但它鼓励人们质疑、讨论和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权威。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力量,更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勇于质疑,追求真相,而不是轻易地做出判断。
这部电影是对理性、正义和人性的一次深刻致敬。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由悉尼·卢美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宗谋杀案的陪审团审理过程,以及在审
理过程中每个陪审员内心的挣扎和改变。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物
刻画和紧张的剧情著称,让观众在电影院中不禁为之动容。
首先,我要说的是影片中的演员表现。
十二位主要演员都展现出了
非常出色的表演,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特别是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员8号,他的坚持和对正义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
而其他11位陪审员也各自展现出了对案件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这让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其次,影片的剧情设置非常精彩。
整部电影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密
闭的审理室内,但是导演通过精彩的对话和情节设计,让观众始终
保持着紧张的感觉。
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让人不禁为每
个角色的处境担忧,同时也让人思考正义和道德的含义。
最后,我要说的是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
《十二怒汉》通过审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同时也让我们看
到了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这些都让我深受触动,让我对正义
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充满深刻内涵的电影,它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剧情,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正义的思考之作。
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去品味和思考。
12怒汉观后感300
12怒汉观后感300《12怒汉》是一部由西德尼·鲍默执导的经典法庭剧情片,根据雷吉纳德·罗斯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来。
这部电影于1957年首次上映,至今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
影片以一宗谋杀案为背景,故事发生在炎炎夏日的纽约市,12名陪审员集结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内讨论该案件。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性特点,这给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冲突。
首先,电影通过展现12位陪审员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们中的一些人非常急于完事,忽略了案件的重要细节。
另外一些则持有坚定的观点,完全不愿去听取其他证人的证词。
还有的人则因为个人偏见而无法客观公正地对待案件。
通过这些描写,观众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加深对人性多样性的探索。
其次,影片巧妙地展示了12名陪审员之间的互动过程。
由于每个人都各持己见,讨论往往变得激烈而紧张。
观众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争吵、辩论和不断的抬杠,这使得整个房间内的气氛异常紧张。
然而,通过这段互动,人们也可以看到每个陪审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人的观点产生了某种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的变化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考和观点转变的可能性。
此外,电影还通过逐渐揭示谋杀案的不确定性,探讨了司法系统的缺陷。
一开始,绝大多数陪审员都认为被告有罪。
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些关键的细节被揭示出来,引发了对被告有罪判决的合理性的质疑。
这使得一些陪审员开始重新审视证据,并提出合理的疑问。
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影片意在引发观众对司法体系的深思,它能否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审理案件。
最后,影片以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束,呈现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尽管12名陪审员一开始对结论持有不同观点,但最终他们通过仔细审视证据和推理,取得了共识。
这强调了公正、客观和明智的重要性,同时也向观众们传达了一个有力的信息:人们不应轻率地对待权力,而是应该保持主观与客观的平衡,以确保公正的判决。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摘要】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
影片通过展现12名陪审团成员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讨论一桩谋杀案的过程,引发了关于正义、偏见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影片的拍摄历程中,鲁迈特巧妙地运用了单一场景和紧凑的剧情结构,塑造了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展现了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功底。
影片以其深刻的主题探讨、精湛的影像技巧和优秀的演员表现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了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希德尼·鲁迈特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导演界的认可,而《十二怒汉》也因其影响和意义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关键词】导演背景介绍、影片简介、影片的拍摄历程、影片的主题探讨、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影片的艺术特色、影片的影响和意义、希德尼·鲁迈特的成就、《十二怒汉》的地位和价值1. 引言1.1 导演背景介绍希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美国著名导演和编剧,1914年6月25日出生于费城。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人,曾执导过众多著名影片,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导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鲁迈特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舞台剧演员,母亲则是一位舞台剧导演。
这种家庭环境让鲁迈特在影视行业中有了很好的起步。
在他的导演生涯中,鲁迈特执导过多部经典影片,包括《十二怒汉》、《战争游戏》、《都柏林人》等。
这些影片无一不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把握。
鲁迈特的作品向来注重人性的真实与情感的深度,他善于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纷扰与挣扎。
他的导演风格独特而犀利,常常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其出色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好莱坞影坛的一面旗帜,深受观众和影评人的喜爱。
1.2 影片简介《十二怒汉》是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陪审团中的十二名陪审员被要求就一桩涉及少年被控谋杀父亲的案件进行裁决。
《十二怒汉》- 正义与人性的审判
《十二怒汉》- 正义与人性的审判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主题和优秀的表演而备受赞誉。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一场陪审团对一宗谋杀案的审判过程,引发了观众对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情节展开,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必须就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进行投票裁决。
然而,在这个简单的情节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主题。
正义和人性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而审判则成为了探讨这两个主题的载体。
首先,电影通过十二个陪审团成员的角色塑造,展现了不同的人性。
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社会地位,他们有各自的价值观和偏见。
在审判过程中,他们的个人经历和观点逐渐浮出水面,并对案件的审判结果产生了影响。
这个过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主观性,让观众深思:正义是否可以被个人的观点所左右?其次,电影通过对案件的审判过程展示了正义的相对性。
陪审团成员在讨论中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证据,他们对证人证词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对证据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估。
这种辩论和思辨的过程,让观众反思正义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电影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展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让观众自行思考和判断。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陪审团成员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正义与人性的冲突。
在审判的过程中,一些陪审团成员开始怀疑案件的真相,并对其他成员的偏见和急躁感到不满。
他们不断地提出质疑,试图推翻其他成员的观点。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冲突,让观众感受到了正义与人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最后,电影通过案件的审判结果,探讨了正义的胜利与人性的转变。
在最后的投票中,陪审团成员一致认定被告无罪。
这个结果既是对正义的胜利,也是对人性的转变的显现。
在审判的过程中,一些陪审团成员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最初的偏见和怀疑,到最后的公正和同情。
这种转变展示了人性的可塑性和正义的力量,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启示。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思想深刻、富有内涵的电影。
它通过审判的过程,探讨了正义与人性的关系,并引发了观众对这两个主题的思考。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关于《十二怒汉》的分析思考——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1957年的《十二怒汉》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处女作,由亨利·方达主演,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纽约青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法庭有确凿的证据及目击证人,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
在十二位陪审团最后定夺该青年是否应被处以极刑。
这个争论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但是8号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此过程中他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而又引人入胜的电影,1个房间,12个人,从1:11的最初投票结果到最后12:0的投票结果。
几个回合的精彩交锋,集中展现了高超的“说服”的技巧、从众效应、偏见、以及群体社会影响等其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在陪审员了解案情后,进入了讨论阶段,陪审员主席站在桌子的首位,他认为,经过六天的审讯,这起儿子杀死父亲的案件已成事实。
因此,先表决,以便了解十二位陪审员的看法。
结果,十一票赞成“有罪”,一票反对。
8号投了无罪票,这是大家愤怒了,认为他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他们一个个质问他,8号戴维斯非常的自我,也非常的自信,对于事件有着自己的见解,了解自己所要坚持的目标,面对诘难坚持自我,绝不从众,坚信不能不经过讨论就判定少年有罪。
7号认为这个少年有前科,十五岁进感化学校,然后曾因酗酒被捕。
4号也认为,这个少年出身在贫民窟,他是一个下流环境和破坏了的家庭的产物,从这种贫民窟里出来的孩子,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
众人对此事件,首先接触时就定义了少年有罪,因为首因效应,就是众人认定了少年有罪,而少年的社会角色和生长环境成长经历也影响了陪审员对其的看法,对他产生了偏见,认为少年很有可能犯罪。
少年所持的摺刀很特殊,其他的人没有,产生了虚假的普遍性,认为自己没有,别人也没有,将这种可能性扩大了。
《十二怒汉》观后感
《十二怒汉》观后感《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一部在1957年上映的经典美国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导演,主演为亨利·方达。
该片讲述了一个陪审团在审理一起谋杀案时,十二名陪审员在休息室展开讨论的故事。
开始时,所有陪审员都迅速同意被告有罪,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个合理怀疑和证据问题浮出水面,陪审员们逐渐开始重新审视案件,并最终达成“无罪”的一致意见。
观看《十二怒汉》可能会给你带来以下几种感受和思考:1. 正义与法律:这部电影深刻地探讨了法律制度中的正义问题,尤其是陪审团的责任和判断力。
它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公正审判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陪审员需要认真、理性地分析证据的义务。
2. 人性与社会偏见:电影通过各个陪审员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他们的背景、偏见和性格如何影响他们的判断。
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被个人经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影响,进而对他人的命运作出决定。
3. 沟通与说服技巧:电影展现了逻辑推理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讨论的推进,陪审员们通过辩证来揭示事实真相,展示了批判性思维的力量。
4. 个体与集体:电影中每个陪审员的个性都很鲜明,他们在集体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各异。
影片展示了个体如何在集体压力下坚持己见,以及集体共识是如何形成的。
5. 预设立场的转变:电影让观众见证一个陪审员如何从坚定的立场转变为开放的态度,并重新评估整个案件。
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改变观点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十二怒汉》不仅是一个关于法律和正义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人性、社会动态和个人成长的电影。
它激发观众对于责任、判断和真理的深层反思,这些主题对于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十二怒汉人物性格分析(部分人物)
十二怒汉人物性格分析
一、1号
1号是主持人,如果是他自己自愿充当这个角色的,说明心里比较愿意领头、管理和担当。
他性格比较稳重,按规矩流程处理问题,维护着商议进程规范有序的进行,他也会独立思考,秉公处理问题,但发言较少,大多时间在听取意见。
二、9号
9号是一位老人,他性格随和善良,愿意倾听他人意见,有思考和辨别能力,留意细节,观察力比较好。
9号第一个站出来力挺主人公,并仔细梳理了一些细节,说服他人。
三、12号
12号身着西装领带、戴着黑色眼镜,幽默、收放自如,善于调解、取悦群体,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但他没有把案件当回事,心不在焉。
他变化了几次他的立场,说明性格不稳重,容易起伏。
十二怒汉人物分析
十二怒汉人物分析亨利.方达所饰演的角色作为片中唯一的英雄人物,表现方式非常直接,也不需要过多细节暗示,所以导演只在洗手间一段点出他是一个建筑师以通过职业铺垫出他细致谨慎的性格,因为建筑的事可大可小,但严重起来确实人命关天,所以方达在并不能确定疑犯是否有罪的情况下投出反对的一票。
而这样通过职业来暗示出人物性格的还有钟表匠,广告公司职员和团长,但这在后面再谈,因为现在我要分析的是戏中最有趣也最关键,同时也最能体现出编导通过细节反映出人物性格的绝妙手法--那个老头。
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注意到这个老头儿是在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方达那一刻,此时导演通过匿名投票和发生争执两场戏的铺陈使老头站出来的这一刻成为一个高潮,但是这个高潮很快就降温了,因为老头儿也不是出于发现了新证据而投出无罪票,只是因为他敬佩方达的勇气。
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导演为老头儿这个人物做的第二次细节暗示了。
那第一次是什么呢?我相信观众此时不会看出这个暗示,更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导演此时还不想点破这层窗户纸,他要为影片的又一个高潮也是本案第二个非常有力的疑点(第一个疑点是方达掏出的那把与凶刀一样的弹簧刀)出现做足准备!一个中风的老人怎么可能在听到凶案发生后的15秒内跑到前门并看到凶手夺门而出呢?疑点出来了,戏中高潮随之而到--如果作证的老人做不到为什么要在庄严的法庭上撒谎呢?!谁掀起了这场高潮戏,陪审团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方达的人,而后发生了什么?当陪审团中有人提出上面的疑问时,老头儿慢慢坐了下去,低下了头--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迟暮的孤独老人渴望赢得别人的关注。
此刻细心的观众一定会立刻回想到影片开头陪审团中一直有一个人在厕所里直到有人去叫他,是谁?正是这个老头儿,当那个卖桔子酱的推销员刚进厕所老头就出来了,显然他并没有处理什么“紧急事务”却为什么要在会议即将开始才出来呢?因为他同样是一个迟暮孤独的老人,如果他不这样做,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呀!这是一个怎样病态的社会呀,一个因为年迈而被社会抛弃的老人为了引起别人那卑微的注意不惜将一个可能无辜的孩子送上电椅,而同样的病态出现在这本应代表着正义和公理的十二人陪审团里,一个只关心自己喜爱球队比赛的推销员随意左右着手里那张本应神圣的一票,却意识不到那代表着一个可能无辜人的生死;一个对出身低微的人充满歧视的上层社会人士不顾确凿的证据因一己之私要将疑犯送上电椅...基本上以上那两个人物就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赤裸裸的无耻一样没什么细节可言,导演也只是在通过这两个角色表达他的社会意愿。
十二怒汉个性分析报告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地岁少年因为杀害自己地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地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地人组成了这个案件地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地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号陪审员(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地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地“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地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地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而又引人入胜地电影,个房间,个人,从地最初投票结果到最后:地投票结果.个回合地精彩交锋,集中展现了高超地“说服”地技巧.号陪审员一位高中助理教练,固执地维护着讨论进程地规范性与权威性;当有人不服从他管理时容易失落与冲动;不胜任陪审团主席这个工作,不是一个成熟地领导者,与号地成熟领导能力相比相形见绌.(第顺位转变)b5E2R。
号陪审员一位懦弱地、有些谢顶地银行职员,容易被说服,性格温和,犹豫,随大流,在争论激烈地时候热心给其他人提供止咳药片;比号记得准电影名称.(第位转变)p1Ean。
号陪审员开了一家快递公司,一个恃强欺弱,粗鲁与强壮地人,极其固执己见与偏执,完全不接受他人意见,粗门大嗓,性格易变且报复心强;由于与他自己十几岁地儿子关系淡漠,因此十分讨厌所有年轻人并怀有敌意(当然包括被告);自大,易怒,急于判定有罪,与大家对抗直到最后.(第顺位,即最后一位转变)DXDiT。
号陪审员受过很好地教育,有些自负与傲慢,衣着体面地股票经纪人,可能比较富有;细致,有条理,具有难以置信地记忆力与对事实地领会能力;明白整理,冷静而理性,但有些拘谨与守旧;经常显露出严厉地目光;对待这个案件好像是在用推理来破解一个谜题,而不是一个可能导致被告处死地案件;宣称从不流汗.(第顺位与号同时转变)RTCrp。
号陪审员比较单纯,缺乏安全感,有些害怕,说话不多,在一个贫穷地犹太社区长大,这个案件勾起了他地贫民窟地成长经历;有罪地投票会使他与自身地以往间隔开;由于他支持“金莺”队所以被号叫作“巴尔地摩”.(第顺位转变)5PCzV。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电影,它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是通过深入的角色描写和精妙的剧本构建,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触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影片以一场陪审团对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进行审判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十二名陪审员的辩论和思考,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正义的不同理解。
每位陪审员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他们之间的冲突和辩论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于正义和道德的理解。
其次,电影通过细腻的角色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每个陪审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审判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
有的陪审员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的则主动去了解真相,有的则被他人的观点所影响。
这些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
这种人性的多样性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此外,电影的剧本构建也非常出色。
整个故事紧凑而有张力,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陪审员们的辩论和思考过程被巧妙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跟随着他们的思路一同推理真相。
这种剧本构建让电影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让我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观影兴趣。
总的来说,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情节的引人入胜、角色的细腻描写和剧本的巧妙构建,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触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思考了正义和道德的边界,也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十二怒汉》将会成为一部永远流传的经典之作。
十二怒汉
《十二怒汉》
组员:
电影简介
人物分析
·3号陪审员
·5号陪审员
·7号陪审员 ·8号陪审员
3号陪审员
性格类型:外向型
1、主动活泼情感外露:
主动和大家提及他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及产生的矛 盾。
2、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气质类型:胆汁质
1、粗心大意:
3号提出的全部证据都被其他人推翻,他的头脑已经完全情绪 化,无法客观缜密地查找漏洞。
·稳定性差,躁动 ·外向,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 ·随意
8号陪审员
1.窗边深思,与其他人不同的举止 2.冷静分析,扭转乾坤 3.运用技巧
技巧1:欲擒故纵
说话要抓住要点和关键环境,不必争的不用争, 听或者让其情绪激动,多说多暴露可能更有利于 寻找问题点。
技巧2:反客为主:
当最后只剩下3号坚持有罪的时候,8号开始反过来 挨个的询问反对方,并且最后站立着凝视和质疑3 号,给予其最大的群体压力和情感压力。
至此,就再也没有继续抵抗下去的必பைடு நூலகம்了,痛苦地承认“not
guilty”。
5号陪审员
抑郁质
1. 弃权 ( 不敢表明自己 意见) 2. 贫 民 窟 成 长 的 事 实 (敏感、内向)
3.身材
7号陪审员
多血质气质
一个橘子酱推销员,球迷,戴着帽子,心境变 化快,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外倾型强。
·情绪兴奋度高,动作敏捷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十二怒汉》
因为自己儿子的问题而对年轻人持有偏见,从而固执的认为
男孩有罪,判断过程中主观意识强自己却不知道。
2、性情暴躁易于冲动: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戏剧电影,由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雷金纳德·罗斯的同名剧本,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男子被控谋杀,而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必须在狭小的房间里进行辩论,最终做出决定。
这部电影以其紧张的情节、深刻的人物描绘和出色的表演而闻名,成为了法庭戏剧电影的典范之一。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它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在陪审团的辩论中,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特征,有些人固执己见,有些人犹豫不决,有些人心怀偏见,而有些人则持着公正的态度。
通过这些角色的对话和冲突,观众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面对重大决定时,人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触及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的态度和选择。
其次,这部电影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的。
十二名演员在狭小的房间里进行了大部分的戏剧表演,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主演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团成员8号,他在辩论中的坚持和对真相的追
求,让人印象深刻。
而其他演员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功底,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张力和情感。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经典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庭戏剧,更是一部对人性和正义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在角色的冲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电影的精彩表演和深刻主题让它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我强烈推荐观众们观看。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1957年的法庭剧情片,故事以一个谋杀案为背景,讲述了12名陪审团成员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审判一个年轻男子是否有罪的过程。
整个电影的情节在狭小的房间里发生,但却展现出了复杂的人性和思维过程。
故事开始,法官已经介绍了证据和案情,12名陪审员走进房间,开始对案件进行讨论。
首先,11名陪审员都认为年轻男子有罪,只有一名陪审员提出了疑问,他表示需要深入探讨证据和其他细节才能确定男子是否有罪。
其他陪审员对他的态度嗤之以鼻,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他逐渐赢得了其他陪审员的尊重和认可。
随着陪审团的讨论,每个陪审员逐渐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有的人只看表面证据,有的人太过于自信和偏执,有的人受到过去的经历影响,而有的人则表现出理性和公正的态度。
在讨论中,陪审员8(被认为是主角)逐渐引导其他陪审员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提出新的证据和证人证言,慢慢地推翻了原有证据的假设。
电影通过精细的对话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展现出陪审团内部的复杂关系和人性的弱点。
观众可以看到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个人背景,并理解到每个陪审员对案件的看法和态度的变化。
最终,所有的陪审员都认为年轻男子无罪,发出了不起诉的判决。
整个电影以法庭审判为背景,但它所展现的不仅是审判过程,更是对普通人智慧的肯定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十二怒汉》成为了经典电影之一,不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而且成为了法庭剧情片的经典典范。
看完电影《十二怒汉》,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每个陪审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但在陪审团内部的互动中,每个人都不断地接受和反思自己的看法和立场,最终达成了共识。
电影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审判的过程,更是人性的剖析。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经历,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看法和态度,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多角度思考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加客观公正的结论。
12AngryMen(十二怒汉)案例分析
12AngryMen(十二怒汉)案例分析第一篇:12 Angry Men(十二怒汉)案例分析Angry Men(十二怒汉)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将对12 Angry Men(十二怒汉)这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进行分析,了解他们所使用的沟通手法和这些方法起到的作用,剖析为什么相同的沟通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从中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情形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更为有效,更能达到目的。
在影片当中,八号男主角与三号愤怒的父亲和十号感冒的先生的沟通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将着重对他们的对话进行挖掘,在对比中发现它们对其他人起到的作用,由此能够更加的明了沟通的环境与沟通方式之间的联系。
正文这部电影描述了十二名陪审员经过六天的听审之后,在表决是否认定被指控杀害父亲的被告有罪时,出现了十一名认为有罪,而有一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己见提出异议,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经过七次表决,认定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终以无罪判定被告。
在最开始的时候,除了八号陪审员男主角认为有可疑点和三号陪审员愤怒的父亲、四号陪审员股票经纪人与十号陪审员感冒的先生认为有罪外,其它的人虽然表决认为有罪,但立场不是十分坚定,例如二号陪审员银行职员只是觉得被告有罪,九号陪审员老人只是在大家都认定有罪时也跟着表决有罪。
在十二人当中八号陪审员的对话方式与三号陪审员和十号陪审员的方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从第一次表决开始,十号陪审员便一直就采用了歧视性语言、以“you are not ok”的态度来进行对话,他说道:“天啊,总是会出现唱反调的人”,虽然显得很强式,却没法对其他人起到影响力。
而男主角是以一种冷静温和,立场非常明确坚定的与其它人进行对话,对别人的话没有去加以否定,而是不断地强调自己只是对事不对人。
当被七号陪审员问到是不是想改变他(七号陪审员)的看法时,男主角回答道:“我不想改变你的思想,但这个判决攸关一条人命”。
此时他很好的表明了自己是在对事,同时以“珍重生活”这共同的价值观把彼此放在同一个立场,接着又介绍了被告的过去,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把自己的形象表现的公正正直。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是一部由希德尼·鲁迈特执导的经典法庭剧影片,于1957年首次上映。
这部影片被誉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法庭剧影片之一,不仅在艺术成就方面获得了广泛赞誉,而且也引发了社会上对司法制度和陪审团系统的深刻讨论。
鲁迈特以《十二怒汉》的处女作巩固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成为了一名备受尊重的导演。
本篇文章将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影像风格和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展开。
在故事情节方面,《十二怒汉》主要围绕一场陪审团对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进行讨论展开。
整部影片几乎全部发生在法庭审判室内,故事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
12名陪审团成员在被告被判有罪而直接送上电椅之前必须达成一致的裁决,而大多数陪审团成员都认定被告有罪。
在一名陪审团成员的坚持和质疑下,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案情,最终打破了原本的一致裁决,被告获得了无罪的判决。
这部影片把焦点集中在围绕一个简单案件所进行的辩论和讨论上,力图向观众展现出法庭审判过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寄托了导演对司法公正的呼吁。
在人物塑造方面,《十二怒汉》的成功得益于希德尼·鲁迈特对12名陪审团成员的精心塑造。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立场,通过他们的对话和互动,观众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背景和个性。
导演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法庭以外的世界带入了审判过程中,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被告和证人等其他角色也都塑造得非常丰满,展现出了鲁迈特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影片的影像风格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部影片近乎以单个镜头进行了拍摄,导演通过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使得故事的张力和节奏得到了很好的把握。
鲁迈特还善于运用光影效果和摄影技巧来突出人物情感和气氛的转变,对影片的情感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影像风格的独特性和独到之处,使得《十二怒汉》成为了一部堪称经典的法庭剧影片,被后人推崇不已。
十二怒汉个性分析
十二怒汉个性分析第一篇:十二怒汉个性分析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
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Henry Fonda 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
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而又引人入胜的电影,1个房间,12个人,从1:11的最初投票结果到最后12:0的投票结果。
7个回合的精彩交锋,集中展现了高超的“说服”的技巧。
1号陪审员一位高中助理教练,固执地维护着讨论进程的规范性与权威性;当有人不服从他管理时容易失落与冲动;不胜任陪审团主席这个工作,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导者,与8号的成熟领导能力相比相形见绌。
(第9顺位转变)2号陪审员一位懦弱的、有些谢顶的银行职员,容易被说服,性格温和,犹豫,随大流,在争论激烈地时候热心给其他人提供止咳药片;比4号记得准电影名称。
(第5位转变)3号陪审员开了一家快递公司,一个恃强欺弱,粗鲁与强壮的人,极其固执己见与偏执,完全不接受他人意见,粗门大嗓,性格易变且报复心强;由于与他自己十几岁的儿子关系淡漠,因此十分讨厌所有年轻人并怀有敌意(当然包括被告);自大,易怒,急于判定有罪,与大家对抗直到最后。
(第12顺位,即最后一位转变)4号陪审员受过很好的教育,有些自负与傲慢,衣着体面的股票经纪人,可能比较富有;细致,有条理,具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与对事实的领会能力;明白整理,冷静而理性,但有些拘谨与守旧;经常显露出严厉的目光;对待这个案件好像是在用推理来破解一个谜题,而不是一个可能导致被告处死的案件;宣称从不流汗。
(第10顺位与10号同时转变)5号陪审员比较单纯,缺乏安全感,有些害怕,说话不多,在一个贫穷的犹太社区长大,这个案件勾起了他的贫民窟的成长经历;有罪的投票会使他与自身的以往间隔开;由于他支持“金莺”队所以被7号叫作“巴尔的摩”。
探索恶与善的边界:理解《十二怒汉》中陪审团成员的角色与决策
探索恶与善的边界:理解《十二怒汉》中陪审团成员的角色与决策引言《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法庭剧,通过描绘一个陪审团在一个谋杀案判决过程中的讨论和决策,引发了关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十二怒汉》中每个陪审团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作出决策背后的动机和道德边界。
陪审团成员概述在《十二怒汉》中,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观点和动机。
以下是对其中几位代表性陪审团成员的介绍:1.陪审员1(揭示者):他是头脑清晰、注重细节的人。
他对案件进行了认真调查,并提供了重要证据。
2.陪审员3(坚持者):他个性强硬且顽固,一开始相信被告有罪。
然而,在辩论过程中,随着其他证据浮出水面,他渐渐改变了看法。
决策的边界与道德困境陪审团成员在做出决策时会遇到许多道德困境和冲突。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情节:1.种族偏见:一个陪审员基于对被告种族的偏见而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这引发了关于公正和平等的争论。
2.心理压力:某些陪审员受到心理上的压力,比如一位陪审员对谋杀案与自己记忆中类似的经历产生共鸣,影响了他对案件的看法。
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在辩论和讨论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几个例子:1.陪审员8(挑战者):他是唯一持有非有罪看法并首先提出合理怀疑的人。
他通过提问和提供证据来激发其他陪审团成员重新思考。
2.陪审员5(移情者):他因与被告类似背景而改变了立场,为其他陪审团成员提供新视角。
结论《十二怒汉》通过探索陪审团成员的角色和决策,引发了对正义、道德和人性的讨论。
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不同的动机和道德边界,在争论和交流中不断演化。
这部剧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恶与善之间模糊的边界,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应保持公正和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怒汉个性分析及互动
一、片段选取:电影10min30秒开始到15分结束,第一轮假投票过程。
二、电影描述:
1号陪审员(主持人),男,目视35岁左右,额头发很少,额头显得非常光亮,身着浅色长袖衬衣,扎领带,领口及领带口松开,衬衫袖子撸至上臂1/2处。
2号陪审员(坐在1号左手边),男,目视不到30岁,半秃顶,前额完全没有头发,戴眼镜。
上身穿浅色长袖衬衣,袖口在手腕处扎起,扎领带,领带和衬衣在领口处扎起,衬衣第一颗扣子被松开。
3号陪审员(坐在2号左手边),男,45岁左右,发际线高,上身穿浅色长袖衬衣,袖口在手腕处扎起,扎领带,领带和衬衣在领口处扎紧未松开,右手戴一块手表。
4号陪审员(坐在3号左手边),男,40岁左右,留分头,前额无头发,戴眼镜。
身穿浅色西装正装及衬衣,并打领带,外表非常整洁,段落开始时在看报纸,表情较严肃。
5号陪审员(坐在4号左手边),男,40岁左右,发际线较之前几人较低,身穿深色西装正装及浅色衬衣,并打领带。
6号陪审员(坐在5号左手边),男,30岁左右,发际线较低,上身穿浅色短袖深衣,领口松开。
7号陪审员(坐在6号左前方,正对1号),男,35岁左右,戴帽子,穿深色竖条纹外套和浅色t血衫,t血衫领口松开。
8号陪审员(坐在7号左前方,正对6号),男,40岁左右,发际线较高,前额头发稀少,穿白色西装和衬衣,扎领带。
9号陪审员(坐在8号左侧),男,60岁左右,头发呈白色且稀少,穿深色西装及浅色衬衣,扎领带,落座后脱掉西装外套搭在椅子背上。
10号陪审员(坐在9号左侧),男,50岁左右,穿浅色长袖衬衣,扎领带。
11号陪审员(坐在10号左侧),男,35到40岁之间,留八字胡,穿浅色长袖衬衣并扎领带。
12号陪审员(坐在11号左侧,1号右前方),35岁左右,戴眼镜,穿深色西装和浅色衬衣,扎领带,左手戴手表。
1号(面色较为轻松,带微笑,站起身来,身体微前倾):“好了,各位请注意听我说。
你们打算怎么做都可以,我不打算制定任何规则。
我们可以先进行讨论在进行表决,那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当然喽,我们也可以立刻进行表决。
”讲话过程中,1号大部分时间目光直视正前方,间或稍转头扫视左右方,而后恢复直视状态。
3号至6号陪审员坐在1号左侧,都呈双手抱拳放在桌上的状态,其中3号在1号讲话过程中有轻微的左顾右盼行为,4、5、6号则保持直视1号的状态。
7号坐在正对1号的位子上,疑似翘着二郎腿,且在1号讲话期间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表。
8至11号坐在1号右侧,都呈右前臂放在桌上左臂放在桌外的状态。
8、9、10号在1号讲话期间注视一号,而8号右手手指放在下唇部。
11号目光并不是聚焦在1号上。
1号:“我想按照惯例,我们该进行一次假投票。
“
7号随即收起二郎腿,坐正接话:“我们来投票吧,谁知道呢,或许我们可以立刻离开这里。
”
1号躯干部有较大程度的晃动:“好吧,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宗一级谋杀案,如果我们裁决被告有罪,那就等于送他坐上电椅。
”
4号:“那是必然的结果。
”
10号:“我们知道。
”
1号:“好了,现在来表决吧。
有人反对投票吗?”
众人左顾右盼,没人反对。
1号:“记住,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达成一致,那是规定。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认为他有罪的人请举手。
“
大部分陪审员第一时间举手,5、6、9、11号4名陪审员在看到旁人举手后才举手。
1、3、4、5、9、11号手举到头顶高度,2、7号举手至高于头顶约一个手掌的高度,6、10、12号手举的较高,越高余头顶两个手掌,8号未举手。
2、10、12号举左手,其他举手者举右手。
1号查票数,在查到8号时迟疑片刻,确信8号未举手后继续查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是一个人认为他有罪。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8号身上。
1号:“认为他无罪的人请举手。
“
8号举手。
1号:“一票。
好吧,十一票有罪,1票无罪。
现在至少我们有结论了。
“
10号(转头,看了一眼8号,随后摇着头笑着):“天哪,总是会出现唱反调的人。
“
7号(略有不快地,边咀嚼口香糖边发言):“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8号(面朝7号,双手抱起放在桌上,微笑着):“我猜我们得好好讨论一下。
“
3号(面朝8号,微颔首,似略带轻蔑的微笑,双手抱起放在桌上):“天哪,你真的觉得他是无辜的?“
8号(低了一下头,随即抬起,微笑着对3号):“我不知道。
“
3号(微皱眉,对8号说话):“你跟我们一样坐在法庭里,你应该可以看得出来那孩子是个危险的杀手。
“
8号:“他才十八岁。
“
3号(眼睛向右下方斜视了片刻,说了一到两个单词后又转为正视8号):“他已经够大了,他拿刀子往他父亲的胸口戳去,把他给杀了。
在法庭上他们不断证明了这一点,你要我一一跟你说明吗?“
3号讲话期间,8号并未一直与之对视,而是曾出现短暂的走神状,目光偏离8号。
8号(看着3号,微笑):“不必了。
”
10号(回头望着8号,微笑):“那你想怎么样?”
8号(望着10号):“我只是想谈一谈。
”
7号(环顾四周,随后转向8号):“你想谈什么?十一票有罪,除了你,大家都达成了共识。
”
10号(望着8号):“我想问你,你真的相信他的说辞?”
8号(望着10号):我不知道,或许我不相信。
“
7号(斜倚在椅子上,注视8号):“你为什么会认为他无罪?“
8号(目光在7号和自己前方变换):“十一个人认为他有罪,我真的很难举起手送这个孩子坐电椅,而完全不去讨论这件事情。
”
7号:“谁说这很容易了。
”
8号:“没人。
”
7号(低头后又看着8号):“你以为我是胡乱举手的吗?我真觉得那孩子有罪。
就算谈上一百年,也改变不了我的想法。
”说完便侧身靠在椅子上,不在看8号。
8号(看着7号):“我不想改变你,但这个判决关乎一条人命,假设我们错了呢?”
7号(回头,不快的摆手):“假设我们错了…假设这栋房子会倒塌,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
8号(目光转向自己前方):“一点都没错。
”
7号(依旧靠在椅子上):“要花多少时间又有什么差别,或许我们花五分钟就能解决此事。
”(摊手)
8号:“我们可以花一小时来讨论,球赛八点才开始。
”
7号看了看8号,无奈的点点头摆摆手,表示赞同。
1号:“谁有意见?”
(2号抽烟)
9号(双手放在桌下):“如果只有一小时应该没关系。
“
10号(左顾右盼的笑着):“太棒了,我已经听过所有说法…“
8号打断10号(右肘放在桌上,微侧身):“那不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
“
10号:“好吧,那你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坐在这里。
“
8号(摆了摆右手,对大家):“我不知道,或许那是没有原因的,那孩子老被踢来踢去。
他在贫民窟出生,九岁母亲就去世了。
他在孤儿院呆过一年半,当时他父亲因为伪造文书罪入狱。
“
(10号不屑的转过身,擦了下鼻子,又转过去面向8号)
(8号继续)“他是个先天不良,他是个充满愤怒的野孩子为什么?因为每天都会有人打他。
他过了悲惨的十八年,我觉得我们该给他一个机会。
“
10号:“我们什么都不欠他,他得到了公平的审判,不是吗?你觉得那场审判要花掉多少钱?他有这样的机会就已经够幸运的了。
“
10号起身,走向远离8号的方向,边走边摊手、擦鼻子,继续说道:“听着,大家都是成年人,我们听到了实际经过,对吧?“
10号走到衣柜旁,从自己的外套口袋里拿出纸巾擦鼻子:“我们不该相信那孩子的说法,我们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我跟那样的人生活过,你不能相信他们说的话。
你知道的,他们一生下来就是骗子。
”
9号生气的站起来,对着10号:“只有无知的人才会相信那些话…”
10号:“听我说…”
9号打断10号,继续说:“你天生就相信真理吗?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他的罪行。
”
画外音,无法判断说话人:“我们不需要听你训话。
”“我们还有工作要做,快开始吧。
”
9号10号都坐下。
12号画了幅爆米花涂鸦,转身向11号说道:“这是爆米花,我的公司负责推销这种产品。
”天生充满活力的早餐“,这句广告词是我写的。
”
11号点点头,附和着:“真的很传神。
“
12号:“没错。
“
1号想做记录,犹豫了下无奈的提醒了12号:“请安静。
”
12号:“对不起,随手涂鸦反而能让我沉淀思绪。
”
1号:“我们还有事情要做,没有必要把时间耗在这里。
”
1号(抬头目视8号):“好吧,坐在那边的先生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此时11号和12号也转头望向8号),如果你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或许我们能告诉你你哪里弄错了。
”
12号(戴上眼镜):“这方法挺不错,我并没有想太多,但似乎我们得说服他。
他错了,我们才是对的。
或许我们该花几分钟时间好好的…那只是我的提议…”
1号(打断12号):“不,你的提议很棒,我们按照顺序一一发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