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运动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前悬架运动校核的有关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前悬架跳动包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前悬架包络与轮罩等的间隙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前悬架摆臂与副车架间隙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包络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包络与周边间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前后悬架螺旋弹簧长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前、后减振器长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前减振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后减振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因载荷及路面变化
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悬架的运动进行校核,防止发生运动干涉。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悬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对于前悬架应同时考虑上跳、下跳及转向至极限位置时的情况),从而检查悬架
与轮罩、纵梁、副车架等之间的间隙是否足够,同时检查悬架系统内部在变化过
程中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下面分别对1号标杆车轿车前、后悬架跳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空间布置情
况进行校核。
2.1号标杆车前悬架跳动校核
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驱动方式为发动机前横置、前
驱动,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因此,在进行前悬架运动校核时,必须同
时考虑转向、悬架变形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2.1前悬架运动校核的有关参数
根据前悬架的空间位置及转向器的设计行程(设计行程为152mm),可得1
号标杆车轿车的悬架运动包络图。前悬架的上跳极限按橡胶限位块压缩1/2计算,得出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上跳最大行程38.7mm,即前悬架从满载状态向上最
大跳动量;前悬架的下跳极限为前减振器活塞杆拉出最长位置时的状态,得出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下跳最大行程115.4mm,即前悬架从满载状态向下最大跳动量。
2.2 前悬架跳动包络图
图1前悬架跳动包络图
将前悬架数模导入ADAMS软件中,在悬架各铰接点处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连接部件,并输入相关参数,得到如图1所示的分析模型。
2.3 前悬架包络与轮罩等的间隙校核
1)前悬架在上极限位置且前轮在左转向极限位置时与轮罩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2,此时弹簧托盘与轮罩钣金件内侧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1.0mm。
最小间隙11.0mm
图2
2)前悬架在上极限位置且前轮在左转向极限位置时与防溅垫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3,此时弹簧托盘与防溅垫的最小间隙为19.3mm。
最小间隙19.3mm
图3
3)前悬架在上极限位置且前轮在右转向极限时与纵梁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4,此时吊杆与纵梁钣金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5.6mm。
最小间隙15.6 mm
图4
2.4 前悬架摆臂与副车架间隙校核
1)前悬架在上极限左转极限位置时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5,
摆臂前端与副车架上部钣金之间的最小间隙为5.3mm;
摆臂前端与副车架上
部钣金间隙5.3mm
图5
2)前悬架在下极限右转极限位置时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6,
摆臂后端与副车架上部钣金之间的最小间隙为7.3mm。
摆臂后端与副车架上部
钣金间隙7.3mm
图6
3)前悬架在下极限右转极限位置时,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摆臂前端与副车架下板之间的最小间隙为3.8mm。
摆臂前端与副车架
下板间隙3.8mm 摆臂后端与副车架
下板间隙7.2mm
图7
3.1号标杆车后悬架跳动校核
由于后轮不是转向轮,后悬架跳动主要表现为悬架变形引起的悬架跳动。下面校核后悬架跳动情况。
3.1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量
根据悬架的匹配及偏频、挠度的相关计算,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动挠度为61.4 mm,即后悬架从满载状态向上的最大跳动量为61.4mm。
3.2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包络图
根据逆向得到的标杆车后悬架关键点数模,在ADAMS软件中建立后悬架运动学分析模型,在后悬架数模各铰接点处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连接部件,并输入相关参数,得到如图8所示的分析模型。
图8后悬架分析模型
根据后悬架动挠度等参数,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作出后悬架跳动至极限位置时的最大包络体。
3.3 1号标杆车后悬架跳动包络与周边间隙
后悬架采用纵臂扭转梁复合式半独立悬架,后悬架在跳动过程中,主要在X方向和Z方向上发生位移。
1)后悬架位于上极限位置时,减振器与车身轮罩最小间隙为12.2mm,如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