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分型及标准
心力衰竭分型及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年增加。
根据病情的不同,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心力衰竭的分型及标准入手,为大家详细介绍心力衰竭的不同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一、心力衰竭的分型1.按照心功能分型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定义,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心功能分型,分别为:(1)心功能分型I: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2)心功能分型II:轻度心力衰竭症状,如疲劳、气促、心悸等,但在日常活动中不影响生活质量。
(3)心功能分型III:中度心力衰竭症状,如明显的气促、疲劳、心悸等,日常活动受限。
(4)心功能分型IV:重度心力衰竭症状,如严重的气促、疲劳、心悸等,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症状。
2.按照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分型根据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不同,心力衰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2)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肌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无法充分地填充血液,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3.按照病因分型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缺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2)高血压性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结构改变,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3)心肌病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肌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4)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二、心力衰竭的标准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气促、疲劳、心悸、水肿等。
这些症状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体征心力衰竭的体征包括心肌杂音、心脏扩大、心肌震颤、肺部啰音、水肿等。
这些体征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
3.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心衰与分级
LEARNING ISSUE -- 心衰与分级1 心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2 病因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3 分类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4 心衰常见分级方式(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分级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 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
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上升至2000年的%,居各种病因之首。
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心力衰竭分级
心力衰竭分级(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
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
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钙离子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硬度增加(伴有心肌纤维化),舒张期心肌扩张能力减弱(顺应性降低)。
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有显著心肌肥厚、心腔大小正常并心率增快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性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等。
(四)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
可历时数月到数年。
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一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后,按心功能的情况可分为四级(192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心衰的中医分类和诊断标准
心衰的中医分类和诊断标准
心衰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身体代谢失衡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认为,心衰的发病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心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气虚型心衰:指由于脾虚、气虚、肺虚、肾虚等原因导致心脏气血不足。
2. 血瘀型心衰:指由于心脏搏动不足、血液循环淤滞、血液粘稠度高等原因导致血液不畅通,引起心脏氧供不足。
3. 湿热型心衰:指由于体内湿气、热毒等因素导致心脏气血不畅,引起心脏功能不足。
4. 阳虚型心衰:指由于肾阳虚弱、心肾不交等原因导致心脏气血不足,引起心脏功能不足。
中医诊断心衰时,需要结合病史、症状、舌脉等综合分析。
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心衰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表现:患者出现气促、乏力、心悸、胸闷、咳嗽等症状。
2. 体征表现:患者出现心音减弱或不规则、心率不齐、心前区隆起、下肢水肿等体征。
3.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指标等检查。
4. 中医舌脉诊断:根据患者舌象和脉象变化,判断心衰的中医类型。
综上所述,中医将心衰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通过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舌脉诊断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诊断病情,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心衰诊断标准
心衰诊断标准
心衰是指心脏失去正常功能,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求的一种病症。
当出现这种症状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心衰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一是改变心脏功能。
患者可以表现为感觉疲劳,出现胸痛,心悸或低血压。
心功能可能会衰竭,而收缩期血压可能会低于正常水平。
二是肺水肿。
患者可能会出现少量白血球和蛋白质体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
三是血液检测。
偏高的血尿素氮水平和肝激素水平证明患者的肾脏可能受损。
四是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功能异常情况。
五是心脏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室内作用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组织的变化。
此外,医生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杂音检查,寻找可能引起心衰的原因。
心衰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在诊断心衰时,可以通过上述多种方法来辅助诊断,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
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一、分类
心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心衰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心脏功能衰竭,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慢性心衰则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展的,患者通常会有心脏病史。
二、诊断标准
1. 症状: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气喘、胸闷、咳嗽、乏力、疲倦等症状,尤其在活动时加重。
2. 体征:心衰患者可能会有肺部啰音、心脏扩大、心音低弱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心衰患者的BNP(脑钠肽)水平可能会升高。
4. 影像学检查: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可能会显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等症状。
三、鉴别诊断
1.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
关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2.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3.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例如肝硬化、肾脏疾病等,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心衰的分级标准
心衰的分级标准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更好地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心衰的分级标准,以便于医生和患者对病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衰的分级标准。
一、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标准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衰分级标准之一。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耐受能力,将心衰分为四个级别:1. Ⅰ级,无心衰症状,正常活动时不受限制;2. Ⅱ级,轻度心衰症状,正常活动时无症状,但剧烈活动时出现疲乏、气促、心悸等症状;3. Ⅲ级,中度心衰症状,轻度活动时出现症状,如上楼梯、上坡等;4. Ⅳ级,重度心衰症状,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症状,活动量明显受限。
二、ACC/AHA心衰分级标准。
ACC/AHA(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心衰分级标准是另一种常用的心衰分级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状态,将心衰分为四个级别:1. A级,高危无症状心衰,即患者有心衰的高危因素,但尚未出现心衰症状;2. B级,已有心衰症状,但在临床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中未见异常;3. C级,已有心衰症状,并且在临床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中出现了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4. D级,难治性心衰,即患者已经接受了最大程度的治疗,仍然有心衰症状。
三、分级标准的意义。
心衰的分级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了解心衰的分级标准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心衰评定标准
心衰评定标准
心衰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钠肽:包括心钠肽、脑利钠肽和C型利钠肽。
脑利钠肽是常用的指标,其分泌显著增加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评价心力衰竭的进程和判断预后。
2. 射血分数:正常值为50%\~70%,在收缩期心力衰竭中,左室射血分数小于或等于40%是诊断收缩期心力衰竭的指标。
3. 步行测试: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
重度心力衰竭小于150米,中度心力衰竭150\~450米,轻度心力衰竭大于450米。
4. 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胸片有无肺淤血、肺水肿或心脏扩大的表现。
5. 医生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此外,心衰指数也是心衰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判断。
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心衰级别划分标准
心衰级别划分标准
心衰的级别划分标准主要依据是心衰的严重程度,具体标准如下:
1.心功能一级:患者虽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正常活动后不会出现疲惫、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患者的心脏功能基本正常。
2.心功能二级:患者有心脏病,在正常运动或活动下表现出明显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心功能三级:患者在轻度活动后即可出现胸闷、气短、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休息较长时间才能缓解,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4.心功能四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且在休息静止的状态下就可以表现出心衰的症状,在活动后明显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心衰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心衰患者应该及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
心衰的分级标准
心衰的分级标准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心衰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的指南,心衰可以分为四个级别,A级、B级、C级和D级。
A级,高危但无心衰症状和结构性心脏病变。
A级心衰指的是高危但无心衰症状和结构性心脏病变的患者。
这类患者通常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但尚未出现心衰的症状。
对于A级心衰的患者,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衰的发生。
B级,有结构性心脏病变但无心衰症状。
B级心衰指的是有结构性心脏病变但尚未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能存在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后遗留的心肌瘢痕、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心脏病变,但尚未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
对于B级心衰的患者,重点在于及时干预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病变,以预防心衰的发展。
C级,有过去或现在的心衰症状。
C级心衰指的是有过去或现在的心衰症状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症状,且需要持续的治疗和管理。
对于C级心衰的患者,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心衰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并预防心衰的加重。
D级,需要特殊治疗和支持的晚期心衰患者。
D级心衰指的是需要特殊治疗和支持的晚期心衰患者。
这类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心脏转流装置、心脏移植等特殊治疗手段,以维持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D级心衰的患者,重点在于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结,心衰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指南,心衰可以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治疗策略和管理方案。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心力衰竭(心衰)的准确诊断和全面评估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评估目标包括:是否存在心衰、心衰的病因及诱因、严重程度和预后。
首先,应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胸片判断心衰的可能性;然后,检测利钠肽和超声心动图明确心衰诊断及分类,再进一步检查确定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最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一、症状和体征全面而细致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是心衰诊断的基础,可提供病因线索、发现诱因、指导检查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是根据心衰症状制定的一个简单的心衰严重程度分类方法,可初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相应的死亡风险也增加。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四大方面:1、体循环淤血,包括全身下垂部位水肿、胸腹水、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其中肝颈静脉回流征对右心衰诊断较特异;2、肺循环淤血,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沬痰,双肺底干湿性啰音等,对心衰诊断具重要意义;3、心输出量不足,包括:乏力、腹胀、纳差、肢端发冷等;4、心脏的表现,包括:心慌、心率快、第三心音奔马律,心尖搏动弥散,后二者对心衰诊断具特异性。
病史采集主要包括既往心脏疾病史、心衰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累及心脏的全身疾病(如淀粉样变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结节病)、有无使用心脏毒性药物、药物依赖、近期有无病毒感染等,这对心衰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即可做出临床疑诊。
但对于老年人、肥胖和慢性肺疾病的患者,诊断的可靠性较差。
由于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二、心电图心衰患者一般均有心电图异常,完全正常的可能性极低,故心电图是心衰的首选评估措施。
心电图异常对心衰不具备确诊意义,但可提供病因线索及合并症诊断。
比如左室高电压提示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或者肥厚型心肌病。
右室高电压,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简述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心脏
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循环系统,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为了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分级方法。
一、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
NYHA 分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力衰竭分级方法之一,根据患者
体力活动受限的程度和症状严重程度,将心力衰竭分为四个级别:
1. NYHA I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制,无症状。
2. NYHA II 级: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平时活动可引起症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3. NYHA III 级: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可引起症状,休息后症状不易缓解。
4. NYHA IV 级:患者即使休息也出现症状,常常需要住院治疗。
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分级
近年来,ESC 分级逐渐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评估。
与 NYHA 分级相比,ESC 分级更为细化,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脏功能指标,将心力衰竭分为四个级别:
1. ESC A 级: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心脏功能正常。
2. ESC B 级:患者有轻度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心脏功能处于
边缘状态。
3. ESC C 级:患者有中度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心脏功能受损。
4. ESC D 级:患者有重度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心脏功能严重受损。
不同级别的心力衰竭,其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国42年的45.6%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加((四)衰竭。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
可历时数月到数年。
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一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后,按心功能的情况可分为四级(192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
01
02
03
心脏结构异常
心室扩大、心房扩大、心 肌肥厚等心脏结构异常。
心脏功能下降
射血分数下降、收缩或舒 张功能异常等心脏功能下 降。
瓣膜疾病
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瓣 膜疾病。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
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改变。
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表现。
血液检查诊断标准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复 发的风险。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适量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 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功能。
心理调适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 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酶学异常
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等心肌酶学异常。
脑钠肽异常
脑钠肽升高,提示心力衰 竭。
电解质紊乱
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 质紊乱。
03
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 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诱发心 力衰竭。
高血压心脏病
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 变,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进而 引发心力衰竭。
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病情变化。
05
心力衰竭的预防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发
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的需氧供血。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心衰,实验室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按照不同检查项目列出:血液学指标:1. 血红蛋白浓度:心衰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男性<13 g/dL,女性<12 g/dL)。
2. 血清铁蛋白水平:心衰患者常伴有体液滞留,导致抑制铁储存。
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提示体液异常积聚。
心肌损伤标志物:1. 高敏肌钙蛋白(hs-cTnT或hs-cTnI):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的肌钙蛋白。
心衰患者常伴有心肌损伤,hs-cTnT或hs-cTnI水平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2. B型钠尿肽(BNP)或前脑钠肽(NT-proBNP):心衰患者发生心肌伸展或体液负荷增加时,心脏释放BNP或NT-proBNP以维持钠盐平衡。
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存在。
肝功能指标:1. 血清胆红素和肝酶:心衰患者常伴有胸水和体液滞留,导致肝脏充血和损伤。
血清胆红素和肝酶(ALT、AST)水平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指标: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心衰患者常伴有肾血液循环灌注不足,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提示肾功能异常。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 血钠和血钾水平:心衰患者常伴有体液平衡紊乱,导致电解质浓度异常。
血钠和血钾水平低或高表示电解质紊乱存在。
2. 血气分析:心衰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气分析可评估酸碱平衡。
心电图检查:1. 心电图:心衰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显示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有无缺血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1. 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衰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根据以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准确诊断心衰。
需要强调的是,实验室检查是辅助诊断手段,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是最重要的依据。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和心脏影像学等方法,以下是心力衰竭的常用诊断标准。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常见的体征包括心脏杂音、肺部啰音、水肿等。
2.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和CCS心绞痛分级。
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力衰竭分为I、II、III、IV四个级别,分别表示轻度、轻度至中度、中度至重度和重度心力衰竭。
3.血液检查: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高乳酸脱氢酶(LDH)、高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高C-反应蛋白(CRP)等。
4.心电图(ECG):ECG可以检测心电图的变化,如心室肥厚、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等。
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心房颤动、心室肥厚和ST段改变等。
5.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可以评估肺部充血和心脏大小的改变。
心力衰竭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常表现为心脏扩大、肺血管增多和肺水肿等。
6.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超声心动图可以测量心室收缩功能、心室射血分数(EF)和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
7.造影检查:心脏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心脏血管,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常用的心脏造影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等。
除了上述常规的诊断方法,还可以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如心肌病、冠心病、心瓣膜病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诊断还需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和贫血等。
总之,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相似症状,以确定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1、根据临床症状分类:
(1)无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从未表现出典型心衰症状和/或体征、有LVEF 降低;
(2)慢性稳定性心衰:患心衰有一段时间,症状和体征在一个月内保持不变;
(3)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心衰有一段时间,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恶化;
(4)急性心衰:突发发作的心衰症状、体征,既往无病史。
2、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类
根据LVEF对心衰分类是历史延续的结果。
由于潜在的病因、人口统计学数
据、共病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根据LVEF区别心衰患者是很重要的。
根据2016
年ESC指南将心衰按照LVEF分类,见表1。
表1 ESC 2016心衰指南根据LVEF的心衰分类标准
诊断
标准
1 症状±体征a症状±体征a症状±体征a
2 LVEF<40% LVEF40%~49% LVEF≥50%
3 1.BNP>35pg/ml或NT~
proBNP>125pg/ml
2.相关心脏结构异常(左
室肥厚和/或左房扩大)或
者舒张功能异常b 1.BNP>35pg/ml或NT~proBNP>125pg/ml
2.相关心脏结构异常(左室肥厚和/或左房扩大)或者舒张功能异常b
描述收缩性心衰。
随机
的临床试验主要纳
入HF-REF的患
者,有效的治疗已
得到证实。
此组的临床特征、病理生
理、治疗需进一步研究。
舒张性心衰。
HF-PEF的诊
断是挑战性的,因为它需
要排除患者的症状是由于
非心脏疾病引起的。
有效
的治疗尚未明确。
注:a.在心衰早期(尤其是HF-PEF)或者应用利尿剂后可能无体征
b.舒张功能异常(E/e’≥13或平均e’<9cm/s)
慢性HFPEF的诊断:临床上对慢性HFPEF的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有共病和没有明显中心液体负荷过重的老年患者。
慢性HFPEF的诊断缺乏经过验证的金标准。
为了提高诊断HFPEF的特异性,临床诊断需要得到静息或运动时心脏功能客观测量的支持。
HFPEF的诊断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存在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射血分数保留(定义为LVEF≥50%,或40-49%为HFmrEF);
2.利钠肽水平升高(BNP≥35pg/mL和/或NT-proBNP≥125pg/mL);
3.引起心衰的其他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客观证据:超声指标(图1)和/或血流动力学检查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或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16 mmHg);
4.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证实诊断,可能需要进行负荷试验或测定左室充盈压是否升高。
舒张性负荷试验包括:
(1)负荷超声心动图:适应症: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而静息状态下舒张功能不全分级为Ⅰ级的患者。
负荷方法:平板运动,如有条件,也可采用半卧位踏车运动。
检查要求:静息状态下,应当记录二尖瓣 E 峰和二尖瓣瓣环 e’速度及多切面获取 TR 峰值流速、收缩功能(纵向应变)、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同一参数可在运动过程中或峰值运动后1-2分钟二尖瓣E、A峰未发生融合时记录,因为增高的左室充盈压通常持续数分钟。
诊断标准:当下列三项结果均满足时,舒张功能负荷试验阳性:平均的 E/e’比值>14 或室间隔 E/e’比值>15,TR峰值流速>2.8m/s,以及室间隔 e’速度<7cm/s。
(2)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估静息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Hg 或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16 mmHg],如果低于这些域值,接着可做运动血流动力学,评估充盈压、肺动脉收缩压、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的改变。
我院暂无负荷下心导管检查的条件。
2017年ASE/EACVI对LVEF正常的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