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c607f137b9d528ea81c779fa.png)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依次写出《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首诗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B.高适王昌龄王安石苏轼 )。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属于( C.咏物诗 )。
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的体裁是( B.律诗 )。
4、“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C.小令,单调 )。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诗中的空格处应分别填写( D.江水流下渝州)6、“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
,。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幂,”(释宗渭《横塘夜泊》)中间四句诗应该是( A.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
7、“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扬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的语言清新秀丽,意境阔大壮美 )。
8、“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诗的前两句写县民,后两句写县宰,形成鲜明的对比 )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诗的首句借长江起兴,把自己的悲愁注入长江,使景物人格化 )10、“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这首诗中的夏日充满生机,反衬了诗人心情的孤寂惆怅 )。
1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 B.《古今谭概》 )。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https://img.taocdn.com/s3/m/056715d584254b35eefd3468.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1-10)(★为难度记号)★为低难度★★为中难度★★★为高难度★★★★为最高难度1.商鞅立信商鞅令⑰既具⑪,未布,恐⑫民之不信己,乃⑬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⑭民有能徙置⑮北门者予十金⑱。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⑯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⑪具:完备⑫恐:恐怕,担心⑬乃:于是⑭募:广泛征求⑮置:到⑯卒:最后⑰令:指变法的命令⑱金:古代货币单位(9)既:已经(10)徙:搬放(11)予:给予(12)辄:就(13)以:用来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古时一金为二十两银子,十金即二百两,五十金即一千两)【参考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两黄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黄金。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黄金,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阅读训练】本文给你什么启示?诚心很重要。
“人无信而不立”,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必须“言必信,行必果”。
2.★田登为郡守田登作⑦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①,于是举州②皆谓“灯”为“火”。
值③上元④放灯,吏人书榜⑤揭于⑧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⑨。
(节选自《古今谭概》)【注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云:说。
⑦作:担任;做。
⑧于:介词,在。
⑨本此:源于此。
【参考译文】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因他人触犯他的名字而愤怒,触犯的人必定受到鞭打,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
正碰上元宵节放花灯,官吏在集市上张贴告示,说:“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第十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4~10翻译
![《第十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4~10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c1900d433687e21af45a9ef.png)
《古诗文》4~7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画工弃市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就让画工画像,依照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
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
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
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
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
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
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
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
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曹冲幼年聪慧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 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
当代学生第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默写附答案
![当代学生第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默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88e0fba1aa8114531d904.png)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3.____________________,流离山下。
4.念吾一身,____________________。
5.朝发欣城,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舌卷入喉。
7.____________________,鸣声幽咽。
8.遥望秦川,____________________。
《陇头歌》北朝乐府民歌9.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君暂上凌烟阁,____________________?《南园(其五)》唐李贺11.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12.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13.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1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1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17.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一相逢。
18.问姓惊初见,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语罢暮天钟。
20.明日巴陵道,____________________。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21.马穿山径菊初黄,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数峰无语立斜阳。
23.棠梨叶落胭脂色,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宋王禹偁25.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泪沾巾。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5404571eb91a37f1115c54.png)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4.《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1.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65a4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9.png)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竞赛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C.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下列各句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A.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梅花的一项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寥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仍旧。
4.挑选适当的“风”填入上面诗句中的横线处,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细雨鱼儿出,燕子斜。
②萧瑟,洪波涌起。
③等闲识得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迟日江山丽,花草香。
⑤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⑥终古高云簇此城,吹散马蹄声。
A.东风金风抽丰东风东风疾风好风B.微风微风春风东风好风北风C.微风金风抽丰东风东风疾风金风抽丰D.东风东风好风微风冬风金风抽丰5.以下各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A.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清明节⑤中秋节B.①春节②重阳节③元宵节④冬至⑤端午节C.①元宵节②春节③端五④重阳节⑤七夕节D.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七夕节⑤中秋节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君”指的是()A.王维B.孟浩然C.王昌龄D.高适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ba07c458f5f61fb7366656.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三)21.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之,其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认为没人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寻找野外的美景。
有一次在一处休息,自己一个人喝酒吟诗。
恰好暴雨狂风突然来临。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也在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普通平常的样子,就肆意侮辱他。
一会儿,风小了下来,雨过天晴。
突然车马到了,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拜见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过他,此时很惊讶。
第二天,准备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命令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坐下来责备他,并说:“幸好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现在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又说:“你倚仗着自己有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任上。
22.朱云直谏原文: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
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547c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a.png)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 处处闻啼鸟。
2.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B. 春蚕到死丝方尽。
4.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 停车坐爱枫林晚。
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答案:A.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答案:A. 春风又绿江南岸。
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君问归期未有期。
8.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 独在异乡为异客。
9.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 一览众山小。
10.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c885a9b9f3f90f77c61b41.png)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c607f137b9d528ea81c779fa.png)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依次写出《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首诗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B.高适王昌龄王安石苏轼 )。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属于( C.咏物诗 )。
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的体裁是( B.律诗 )。
4、“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C.小令,单调 )。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诗中的空格处应分别填写( D.江水流下渝州)6、“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
,。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幂,”(释宗渭《横塘夜泊》)中间四句诗应该是( A.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
7、“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扬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的语言清新秀丽,意境阔大壮美 )。
8、“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诗的前两句写县民,后两句写县宰,形成鲜明的对比 )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诗的首句借长江起兴,把自己的悲愁注入长江,使景物人格化 )10、“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这首诗中的夏日充满生机,反衬了诗人心情的孤寂惆怅 )。
1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 B.《古今谭概》 )。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14ac8964bcf84b8d57b08.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着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cc9b3ec3a87c24028c4ed.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淮海居士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B.正道C.风尚D.世俗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B.宾语前置C.意动D.使动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B.塔C.寺庙D.禅师封号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题(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67173cf84b9d528ea7a92.png)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4.《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1.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0a838fe4733687e21aad3.png)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 分,每题 1 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 B.唐朝 C. 明朝 D. 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 荣誉B. 盛装C. 光阴D.女子4 .《书愤》的作者是:A. 王维B. 杨万里C. 陆游D. 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 D .《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 河南境内B. 湖南境内C. 安徽境内D. 山东境内7 .“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 大海B. 渡口C. 湖泊D.道路8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 六一居士B. 易安居士C. 青莲居士D. 东坡居士9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 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 独怆然而涕下10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周瑜C. 诸葛亮D. 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 分,每题 2 分)1 .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https://img.taocdn.com/s3/m/287565730066f5335b81210c.png)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比赛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下面成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风驰电掣.(掣:chè)B、馋涎.欲滴(涎:yán)C、鳞次栉.比(栉:jié)D、病入膏肓.(肓:wáng)2、下面成语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秋毫.无犯(毫:新长的细毛)B、屡试不爽.(爽:差错)C、名副.其实(副:相称,符合)D、家徒.四壁(徒:空)3、下面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厉精图治B、翻天复地C、粗枝大叶D、黄梁一梦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春宫怨》)B、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下面句子中对“之”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之,结构助词,的)C、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之,语气助词,补充音节)D、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动词,去,往)6、“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句中“以”的用法和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蒲松齡)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句中“而”的用法和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座D、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8、下面四句中对文言实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欧阳询)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句中“布”为名词作动词,即“铺开”B、“(顾炎武)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句中“曲折”为形容词作名词,即“曲曲折折的情况”C、“袁术奇之,后常称说”句中“奇”为意动用法,意为“奇怪”D、“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句中“寒”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儿寒”9、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是移祸于.人也(句中“于”为介词,给)B、苛政猛于.虎也(句中“于”作介词,比)C、盗大惊,自投于.地(句中“于作介词,向)D、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句中“于作介词,到)10、下面各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1)不如相忘于江湖(2)长安不见使人愁(3)月上柳梢头(4)问世间情是何物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B 20.C 21.A 22.A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C 30.B 31.D 32.B三、阅读理解题(共40分)(一)(10分)33.(3分,每空1分)七言绝句边塞高适34.(1分)长安35.(2分)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1分),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1分)。
36.(2分)今日途中有幸与您相遇,本想修封家书却无纸笔,情急之中托您捎个口信,向我家人报个平安信息。
37.(2分)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1分),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1分)。
(二)(17分)38.(3分,每空1分)管鲍;廉蔺(刎颈)、莫逆、君子等39.(1分,错一处即不给分)管仲,名夷吾,字仲40.(3分,每空1分)交往做生意称赞41.(2分)B42.(2分)A43.(2分)D44.(2分)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45.(2分)鲍叔不以我为贪、为愚、为不肖、为怯、为无耻(1分),对我非常了解(1分)。
(三)(13分)46.(2分)C(A.俎,盛食物的器具。
B.浒,水边。
D.赏,设宴。
)47.(2分)A(A.之,代词,他:柳子。
B.代词,你/动词,像。
C.转折连词,但是,却/并列连词,和。
D.代词,他/选择连词,还是。
)48.(2分)D(语意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接揭露)49.(4分)(1)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
(2分)(2)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2分)50.(3分)开头是以送别开始,结尾是以送别结束,中间着重论述“吏治”,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三十二字,但是文章本身也就是一段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论述。
四、阅读赏析题(共20分)51.(8分)参考答案:《山坡羊·骊山怀古》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
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
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弯曲萦回”的“河水”。
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
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
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质朴中求大巧,浅显中求深刻,令人深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两者比较而言,《山坡羊·潼关怀古》比《山坡羊·骊山怀古》立意更为深刻;语言更为犀利;情感更多一点积极昂扬。
52.(12分)参考答案:本文记叙作者夜游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出山名的由来,说明凡事不可轻信传说或妄加臆断,而要注重“目见耳闻”,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作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认真对待问题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断的求实精神,无疑是可取的。
但应当指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仍不免带有主观片面性。
后来考察石钟山的人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由于石钟山有容纳数百人的大溶洞,而山形又似覆盖的钟,这种说法也许是比较合理的。
这是一篇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它善于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寓论断于叙事之中,有时在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议论,有时则夹叙夹议,叙议融为一体;议论因叙事而显得有理有力,叙事因议论而得以深化升华,使文章既有感染力,又富有说服力。
作品的语言也很精练生动,写景则绘形绘色,形象逼真,使人仿佛亲临其境;论理则用词精当,轻重有别,极有分寸,能准确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贯通;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布局谋篇,极为细致周密,结构十分严谨。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三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C2.A3.D4.C5.B6.D7.A8.A9.A 10.B11.B 12.A 13.C 14.D 15.D 16.A 17.B 18.D 19.A 20.C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21.道德经22.范仲淹曾国藩23.岐黄24.五代前传世写本和刻本纸质文献25.贞观贞观之治26.老子庄子27.社朝28.禅宋明29.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1.李斯泰山石刻32.花鼓秧歌33.鲁淮扬(江浙)34.瓜片猴魁35.宣德景泰蓝36.说文解字方言37.山海经神仙传38.不可以分析可以分析39.双声叠韵40.不同相同相近三、阅读理解题(40分)(一)(13分)41.(1分)水帘天下绝(或黄华水帘天下绝)42.(1分)概括黄华山“水帘”特点43.(3分)听到水声(“湍声汹汹”)——看到“水帘”(“悬流千丈忽当眼”)——细赏“水帘”(“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括号内的内容不必填写)44.(4分)雷公劈雹缤纷的彩虹骊龙吐珠轻明、圆转、变见、融结45.(3分)大自然的作用(1分)自己欣赏大自然时所达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2分)46.(1分)七言古体(二)(14分)47.(3分)大腿只是(只不过是)谢罪48.(4分)(1)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2)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49.(1分)刺股、引锥刺股50.(6分)要点:1.要写出总的对照点:得志前回家与得志后回家的不同待遇(说秦失败后与说赵成功后)(2分);2.还要写出具体的对照点:(1)苏秦与家人的不同态度苏秦:前——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后——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2)家人:前——妻不下虒,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分)(三)(13分)51.(4分)(1)致力(2)抵押(3)按旧例(4)偏僻的小路52.(2分)A53.(4分)艺人成辅端写了一首歌谣嘲讽他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54.(3分)(1)弄虚作假,阳奉阴违(2)趾高气扬,任意陷害(3)致力搜刮,残酷杀害四、阅读鉴赏题(20分)(一)(8分)55.(3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2分)56.(5分,每点1分)(1)《题杜集》:①抓住杜甫“西南漂泊”时期的生活反映杜甫的一生坎坷;②以最能表现杜甫“忧国爱民”精神的诗篇来评价诗人(2)《读老杜诗集》:①对杜甫作总的评价;②揭示杜甫创作的动机;③表达对杜甫的深切悼念(二)(12分)57.(4分)突出赵抃备灾的面面俱到、有条不紊(2分)提出全文的总纲,让后文紧紧围绕这七个问题展开(2分)58.(4分,每空1分)不能自食者能自食者旱情疫情59.(4分)得力于经:把赵抃作为一个“有志于民”的官吏来写,赞扬他的救灾措施“足以传后”,并号召向他学习,“推公之所已试”(2分)得力于史:以朴实无华的文笔,井井有条地记叙了赵抃的救灾情况,传达了作者对赵抃的真挚感情(2分)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2.用叛离33.力求向后看34.以……为利这样35.发语词,不作解释即使36.还尽,彻底37.背书不失一字,复棋不误一子38.绿叶肥壮了,花儿凋零了39.诸葛亮40.不及林间自在啼41.不畏浮云遮望眼42.(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没能收复失地的失望(的感情)43.杜牧杜荀鹤44.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苏轼辛弃疾45.春雨的晚上,没有等来约好下棋的人闲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0分)46.(1分)拟人(3分)使流水、飞禽人格化,如同人一样有情感地欢送诗人归嵩山,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回归嵩山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坚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