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数学(文)一轮课件:8-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选课件:第9章 第5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q≠0,∴q2-2q+1=0,∴q=1,这与已知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an+1}不是等比数列.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八分。
高频考点全通关——反证法的应用
闯关四:及时演练,强化提升解题技能
2.已知 f(x)=x2+px+q.
求证:(1)f(1)+f(3)-2f(2)=2; (2)|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2)证明存在性问题. 证明此类问题的方法类同问题(1).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八分。
高频考点全通关——反证法的应用
闯关四:及时演练,强化提升解题技能
1.(2013·陕西高考)设{an}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n}的前 n 项和公式; (2)设 q≠1,证明数列{an+1}不是等比数列.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八分。
高频考点全通关——反证法的应用
闯关三:总结问题类型,掌握解题策略
反证法应用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证明否定性命题. 解决此类问题分三步: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②由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 ③由矛盾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2
证明:(1)因为 f(x)=x2+px+q,
所以 f(1)=1+p+q,f(2)=4+2p+q,f(3)=9+3p+q,
则 f(1)+f(3)-2f(2)=(1+p+q)+(9+3p+q)-2(4+2p+q)=2.
(2)假设|f(1)|、|f(2)|、|f(3)|都小于1,即|f(1)|<1,|f(2)|<1,|f(3)|<1,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八分。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六章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文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知识梳理一、直接证明1.综合法:从题设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一系列有关已确定真实的命题作为推理的依据,逐步推演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推理方向是由已知到求证,表现为由因索果,综合法的解题步骤用符号表示是:P0(已知)⇒P1⇒P2⇒…⇒P n(结论).特点:由因导果,因此综合法又叫顺推法.2.分析法:分析法的推理方向是由结论到题设,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的条件和已经成立的事实,从而使命题得证,表现为执果索因,分析法的证题步骤用符号表示为B(结论)⇐B1⇐B2⇐…⇐B n⇐A(已知).特点:执果索因,因此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二、间接证明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1.反证法的解题步骤:否定结论—推演过程中引出矛盾—肯定结论.2.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在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可以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3.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常采用以下步骤:(1)假定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断言,原来的假定“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即“反设—归谬—结论”.4.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情况的证明题目常常采用反证法:第一,问题共有n种情况,现要证明其中的1种情况成立时,可以想到用反证法把其他的n-1种情况都排除,从而肯定这种情况成立;第二,命题是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叙述的;第三,命题用“至少”、“至多”的字样叙述的;第四,当命题成立非常明显,而要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太少,且不容易说明,而其逆命题又是非常容易证明的.基础自测1.设t=a+2b,s=a+b2+1,则下列关于t和s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A.t>s B.t≥sC.t<s D.t≤s解析:因为s -t =a +b 2+1-a -2b =(b -1)2≥0,所以s ≥t . 答案:D2.实数a 、b 、c 不全为0是指( ) A .a 、b 、c 均不为0 B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0 C .a 、b 、c 至多有一个为0 D .a 、b 、c 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不全为“0”并不是“全不为0”,而是“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选D. 答案:D3.(2012·广东六校联考)定义运算法则如下:a b =a 12+b 13,ab =lg a 2-lg b .若M=2141258,N =2 125,则M +N =__________.解析:由定义运算法则可知, M =2141258=94+31258=32+52=4, N =2⊗125=lg(2)2-lg ⎝⎛⎭⎫12512=lg 2+lg 5=1, ∴M +N =5. 答案:54.(2013·保定模拟)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分析法,要证P <Q ,需证P 2<Q 2即可. 答案:P <Q1.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 ABC中,PC⊥AB,P A⊥BC,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1)求证:DE∥平面BCP;(2)求证:四边形DEFG为矩形.证明:(1)因为D,E分别为AP,AC的中点,所以DE∥PC.又因为DE⊄平面BCP,所以DE∥平面BCP.(2)因为D,E,F,G分别为AP,AC,BC,PB的中点,所以DE∥PC∥FG,DG∥AB∥EF.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PC ⊥AB , 所以DE ⊥D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矩形.2.(2013·江苏卷)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0<β<α<π. (1)若|a -b |=2,求证:a ⊥b ;(2)设c =(0,1),若a +b =c ,求α,β的值.(1)证明:由|a -b |=2,即(cos α-cos β)2+(sin α-sin β)2=2,整理得cos αcos β+sin αsin β=0, 即a ·b =0,因此a ⊥b .(2)解析:由已知条件⎩⎪⎨⎪⎧cos α+cos β=0,sin α+sin β=1,又0<β<α<π,cos β=-cos α=cos(π-α),则β=π-α, sin α+sin(π-α)=1,所以sin α=12,得α=π6或α=5π6.当α=π6时,β=5π6(舍去).当α=5π6时,β=π6.1.(2013·惠州第三次调研)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分别为DD 1、D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C 1D 1; (2)求证:EF ⊥B 1C ;(3)求三棱锥VB 1-EFC 的体积.(1)证明:连接BD 1,如图,在△DD 1B 中,E 、F 分别为D 1D ,DB 的中点,则⎭⎬⎫EF //D 1BD 1B ⊂平面ABC 1D 1EF ⊄平面ABC 1D 1.⇒EF //平面ABC 1D 1.(2)证明:⎭⎬⎫B 1C ⊥ABB 1C ⊥BC 1AB ,B 1C ⊂平面ABC 1D 1⇒⎭⎪⎬⎪⎫B 1C ⊥平面ABC 1D 1BD 1⊂平面ABC 1D 1⇒⎭⎪⎬⎪⎫B 1C ⊥BD 1EF //BD 1⇒EF ⊥B 1C .(3)解析:因为CF ⊥平面BDD 1B 1, ∴CF ⊥平面EFB 1且CF =BF =2, 因为EF =12BD 1=3,B 1F =BF 2+BB 21=(2)2+22=6, B 1E =B 1D 21+D 1E 2=12+(22)2=3.所以EF 2+B 1F 2=B 1E 2即∠EFB 1=90°, 所以V B 1-EFC =VC -B 1EF =13·S △B 1EF ·CF =13×12×EF ×B 1F ×CF =13×12×3×6×2=1.2.设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 (1)已知a 1=1,d =2, ①求当n ∈N *时,S n +64n的最小值; ②当n ∈N *时,求证: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516.(2)是否存在实数a 1,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 ,关于m 的不等式a m ≥n 的最小正整数解为3n -2?若存在,则求a 1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1)解析:①∵a 1=1,d =2,∴S n =na 1+n (n -1)d 2=n 2,S n +64n =n +64n ≥2n ×64n=16,当且仅当n =64n ,即n =8时,上式取等号.故S n +64n 的最小值是16.②证明:由①知S n =n 2, 当n ∈N *时,n +1S n S n +2=n +1n 2(n +2)2=141n 2-1(n +2)2,则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14112-132+14⎝⎛⎭⎫122-142+…+141n 2-1(n +2)2=14⎝⎛⎭⎫112+122+…+1n 2-14132+142+…+1(n +1)2+1(n +2)2=14⎣⎢⎡⎦⎥⎤112+122-1(n +1)2-1(n +2)2, ∵1(n +1)2+1(n +2)2>0, ∴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14112+122=516. (2)对∀n ∈N *,关于m 的不等式a m =a 1+(m -1)d ≥n 的最小正整数解为c n =3n -2, 当n =1时,a 1+(c 1-1)d =a 1≥1;当n ≥2时,恒有⎩⎪⎨⎪⎧ a 1+(c n -1)d ≥n ,a 1+(c n -2)d <n , 即⎩⎪⎨⎪⎧(3d -1)n +(a 1-3d )≥0,(3d -1)n +(a 1-4d )<0, 从而⎩⎪⎨⎪⎧ 3d -1≥0,(3d -1)×2+(a 1-3d )≥0,3d -1≤0,(3d -1)×2+(a 1-4d )<0,⇒d =13,1≤a 1<43. 当d =13,1≤a 1<43时,对∀n ∈N *且n ≥2时,当正整数m <c n 时,有a 1+m -13<n . 所以存在这样的实数a 1,且a 1的取值范围是⎣⎡⎭⎫1,43.。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六章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精讲课件 文
2bn 4 (3)若 cn= ,证明:c1+c2+„+cn<3. anan+1
思路点拨:当单独用综合法或分析法难以奏效时,可以综合
法与分析法并用,取长补短,以利于迅速地将题设与欲证结 论相互贯通. (1)证明:当n=1时,S1=2a1-1,得a1=1. ∵Sn=2an-n,∴当n≥2时Sn-1=2an-1-(n-1), 两式相减,得an=2an-2an-1-1, ∴an=2an-1+1.∴an+1=2an-1+2=2(an-1+1). ∴{an+1}是以a1+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解析:由(1)得an+1=2×2n-1=2n,∴an=2n-1,n∈N*. ∴bn=log2(an+1)=log22n=n,n∈N*.
∴AB=2.∴AB2+BC2=AC2.∴AB⊥BC. 由已知AB⊥BB1, ∴AB⊥平面BB1C1C. 又∵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BB1C1C. (2)证明:取AC的中点M,连接C1M,FM. 在△ABC中,FM∥AB,而FM⊄ABE, ∴直线FM∥平面ABE. 在矩形ACC1A1中,E,M都是中点, ∴C1M∥AE.
2
用分析法证明命题
【例 2】 已知 a>b>c,且 a+b+c=0,求证: b2-ac< 3a.
自主解答: 解析:要证 只需证b2-ac<3a2, 只需证b2+a(a+b)<3a2, 只需证2a2-ab-b2>0, 只需证(a-b)(2a+b)>0, 只需证(a-b)(a-c)>0.
因为已知a>b>c,所以a-b>0,a-c>0, 所以(a-b)(a-c)>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分析法的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是逆向思
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精确理解概念
在证明之前,确保对涉及的所 有概念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偷换概念
在证明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不 自觉地改变某个概念的定义或 范围,导致逻辑不严密。
以偏概全
仅根据部分情况就推断整体情 况,缺乏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支 持。
理顺逻辑关系
在证明过程中,保持清晰的逻 辑链条,确保每一步推理都有 充分的依据。
规范书写,条理清晰
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进行书写,先 写已知条件,再写推理过程,最
后得出结论。
使用规范的数学符号和术语,避 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表达方式。
保持证明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确 保每一步推理都有明确的范措施
逻辑错误
循环论证
使用待证明的结论作为证明的 依据,这种逻辑上的“套娃” 现象是无效的。
讨论
本题主要考察综合法的运用,通过变形、代入和基本不等式等方法进行证明。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不等式 的变形和已知条件的利用。
例题二:分析法证明等式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分析法证明等式。首先, 我们将原等式进行变形,得到(a-b)^2 + (b-c)^2 + (c-a)^2 - 2(a^2 + b^2 + c^2) = 0。然后,利用已知条件 a+b+c=0进行代入,得到-2ab - 2bc 2ca = 0。最后,通过因式分解等方法进 行证明,得到结论。
讨论
本题主要考察反证法的运用,通过假 设、推理和矛盾等方法进行证明。在 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假设的设定 和推理过程的严密性。
例题四:同一法证明唯一性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同一法证明唯一性问题。首先 ,由前面例题的结论可知,存在c∈(a,b), 使得f(c) = 0。然后,假设存在另一个 d∈(a,b),且d≠c,使得f(d) = 0。但是, 由已知条件f(x)在[a,b]上单调增加可知,f(x) 在[a,b]上至多有一个零点,与假设矛盾。因 此,存在唯一c∈(a,b),使得f(c) = 0。
2015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a2+c2-b2 2ac >0,即需证 a2+c2-b2>0.
由于 a2+c2-b2≥2ac-b2,要证 a2+c2-b2>0.
只需证 2ac-b2>0.
∵a,b,c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
112 ∴a+c=b,即
2ac=b(a+c).
∴要证 2ac-b2>0.
只需证 b(a+c)-b2>0,即 b(a+c-b)>0.
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 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 命题得证.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五分。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 向 二 分析法的应用
变式训练
2.已知△ABC三边a,b,c的倒数成等 差数列,证明:B为锐角.
证明:要证明 B 为锐角,根据余弦定理,也就是证明 cos B=
审题视点 典例精讲 类题通法 变式训练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五分。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 向 三 反证法
例题精编
(2014·浙江杭州模拟)已知函数 f(x)=ax+xx-+21(a>1). (1)证明:函数 f(x)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 f(x)=0 没有负数根.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 向 三 反证法
审题视点 典例精讲 类题通法 变式训练
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唯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宜 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①与已 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③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④与事实矛盾等方面 ,反证法常常是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有力工具,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件有力武 器.
D.其他方法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过关112.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PPT课件
题型二 分析法
【例2】(12分)已知函数f(x )=tan x ,x (0, π),
2
若x1 ,
x2
(0,
π 2
),
且x1
x2 ,
求证 : 1[ f 2
(x1)
f (x2 )]
f
( x1 x2 ). 2
思维启迪 本题若使用综合法进行推演,三角
lg(a b b c c a) lg(abc). 222
即lg a b lg b c lg c a lg a lg b lg c.
2
2
2
探究提高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
方法,分析法的证明过程,恰好是综合法的分
析、思考过程,综合法是分析法的逆过程.
a2
a
即a 2 1 4 a 2 1 4
a2
a2
a2 2 1 2 2(a 1) 2,
a2
a
从而只要证2 a2 1 2(a 1),
a2
a
只要证4(a2 1 ) 2(a2 2 1 ),即a2 1 2,
a2
,故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明 sin( x1 x2 ) sin( x1 x2 ) . 2 cos x1 cos x2 1 cos(x1 x2 )
4分
由于x1、
x
2
(0,
π 2
),
故x1
x2
(0, π).
∴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
1+cos(x 1+x 2)>0,
13.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内容综合法分析法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的方法,是一种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法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必要条件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步骤的符号表示P0(已知)⇒P1⇒P2⇒P3⇒P4(结论)B(结论)⇐B1⇐B2…⇐B n⇐A(已知)2.间接证明(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綈q⇒r⇒…⇒t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綈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2)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命题为真.【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 (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 >b ”时,应假设“a <b ”.( × ) (4)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 (6)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1.若a ,b ,c 为实数,且a <b <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c 2<bc 2 B .a 2>ab >b 2 C.1a <1b D.b a >ab答案 B解析 对于A ,若c =0,则ac 2=bc 2,故不正确. 对于B ,∵a <b <0,∴a -b <0,∴a 2-ab =a (a -b )>0, ∴a 2>ab ,∴ab -b 2=b (a -b )>0,∴ab >b 2, ∴a 2>ab >b 2,故B 正确.对于C ,∵a <b <0,∴1a -1b =b -aab >0,∴1a >1b,故错; 对于D ,∵a <b <0,b a -a b =b 2-a 2ab <0,∴b a <ab,故错. 2.(2014·山东)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B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数C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D .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解析 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是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故应选A. 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A .2ab -1-a 2b 2≤0B .a 2+b 2-1-a 4+b 42≤0C.(a +b )22-1-a 2b 2≤0D .(a 2-1)(b 2-1)≥0 答案 D解析 a 2+b 2-1-a 2b 2≤0⇔(a 2-1)(b 2-1)≥0.4.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0,b ≥0且a ≠b 解析 ∵a a +b b -(a b +b a ) =a (a -b )+b (b -a ) =(a -b )(a -b ) =(a -b )2(a +b ).∴当a ≥0,b ≥0且a ≠b 时,(a -b )2(a +b )>0. ∴a a +b b >a b +b a 成立的条件是a ≥0,b ≥0且a ≠b .5.(教材改编)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 答案 等边解析 由题意2B =A +C ,又A +B +C =π,∴B =π3,又b 2=ac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ac , ∴a 2+c 2-2ac =0,即(a -c )2=0,∴a =c , ∴A =C ,∴A =B =C =π3,∴△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例1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 ①对任意的x ∈[0,1],总有f (x )≥0; ②f (1)=1;③若x 1≥0,x 2≥0,x 1+x 2≤1,都有f (x 1+x 2)≥f (x 1)+f (x 2)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证明:f (0)=0;(2)试判断函数f (x )=2x (x ∈[0,1]),f (x )=x 2(x ∈[0,1]),f (x )=x (x ∈[0,1])是不是理想函数.(1)证明 取x 1=x 2=0,则x 1+x 2=0≤1, ∴f (0+0)≥f (0)+f (0),∴f (0)≤0. 又对任意的x ∈[0,1],总有f (x )≥0, ∴f (0)≥0.于是f (0)=0.(2)解 对于f (x )=2x ,x ∈[0,1],f (1)=2不满足新定义中的条件②, ∴f (x )=2x ,(x ∈[0,1])不是理想函数.对于f (x )=x 2,x ∈[0,1],显然f (x )≥0,且f (1)=1. 任意的x 1,x 2∈[0,1],x 1+x 2≤1, f (x 1+x 2)-f (x 1)-f (x 2)=(x 1+x 2)2-x 21-x 22=2x 1x 2≥0,即f (x 1)+f (x 2)≤f (x 1+x 2). ∴f (x )=x 2(x ∈[0,1])是理想函数.对于f (x )=x ,x ∈[0,1],显然满足条件①②. 对任意的x 1,x 2∈[0,1],x 1+x 2≤1,有f 2(x 1+x 2)-[f (x 1)+f (x 2)]2=(x 1+x 2)-(x 1+2x 1x 2+x 2)=-2x 1x 2≤0, 即f 2(x 1+x 2)≤[f (x 1)+f (x 2)]2.∴f (x 1+x 2)≤f (x 1)+f (x 2),不满足条件③. ∴f (x )=x (x ∈[0,1])不是理想函数.综上,f (x )=x 2(x ∈[0,1])是理想函数,f (x )=2x (x ∈[0,1])与f (x )=x (x ∈[0,1])不是理想函数.思维升华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b +bc +ac ≤13;(2)a 2b +b 2c +c 2a≥1.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 a 2+b 2+c 2≥ab +bc +ca . 由题设知(a +b +c )2=1, 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1.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 证明 要证12[f (x 1)+f (x 2)]>f ⎝⎛⎭⎫x 1+x 22, 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0,π2,故x 1+x 2∈(0,π). 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 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 因此12[f (x 1)+f (x 2)]>f ⎝⎛⎭⎫x 1+x 22. 引申探究若本例中f (x )变为f (x )=3x -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f⎝⎛⎭⎫x 1+x 22. 证明 要证明f (x 1)+f (x 2)2≥f⎝⎛⎭⎫x 1+x 22,即证明(3x 1-2x 1)+(3x 2-2x 2)2≥3x 1+x 22-2·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x 1+x 2)≥3x 1+x 22-(x 1+x 2),即证明3x 1+3x 22≥3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3x 1·3x 2,由于x 1,x 2∈R 时,3x 1>0,3x 2>0,由均值不等式知3x 1+3x 22≥3x 1·3x 2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思维升华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已知a >0,求证a 2+1a 2-2≥a +1a-2.证明 要证 a 2+1a 2-2≥a +1a -2,只需要证a 2+1a 2+2≥a +1a+ 2.因为a >0,故只需要证( a 2+1a 2+2)2≥(a +1a+2)2,即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2(a +1a )+2,从而只需要证2a 2+1a 2≥2(a +1a),只需要证4(a 2+1a 2)≥2(a 2+2+1a2),即a 2+1a 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命题点1 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1)解 当n =1时,a 1+S 1=2a 1=2,则a 1=1. 又a n +S n =2,所以a n +1+S n +1=2, 两式相减得a n +1=12a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2n -1.(2)证明 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 p +1,a q +1,a r +1(p <q <r ,且p ,q ,r ∈N +), 则2·12q =12p +12r ,所以2·2r -q =2r -p +1.(*)又因为p <q <r ,且p ,q ,r ∈N +,所以r -q ,r -p ∈N +. 所以(*)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命题点2 证明存在性问题例4 (2015·济南模拟)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a ,b ](a <b ),则称函数f (x )是[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1)设g (x )=12x 2-x +32是[1,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求常数b 的值;(2)是否存在常数a ,b (a >-2),使函数h (x )=1x +2是区间[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若存在,求出a ,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设得g (x )=12(x -1)2+1,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1,区间[1,b ]在对称轴的右边,所以函数在区间[1,b ]上单调递增.由“四维光军”函数的定义可知,g (1)=1,g (b )=b , 即12b 2-b +32=b ,解得b =1或b =3. 因为b >1,所以b =3.(2)假设函数h (x )=1x +2在区间[a ,b ] (a >-2)上是“四维光军”函数,因为h (x )=1x +2在区间(-2,+∞)上单调递减,所以有⎩⎪⎨⎪⎧h (a )=b ,h (b )=a ,即⎩⎨⎧1a +2=b ,1b +2=a ,解得a =b ,这与已知矛盾.故不存在. 命题点3 证明唯一性命题例5 已知M 是由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构成的集合:对任意f (x )∈M ,(ⅰ)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 (ⅱ)函数f (x )的导数f ′(x )满足0<f ′(x )<1.(1)判断函数f (x )=x 2+sin x4是不是集合M 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2)集合M 中的元素f (x )具有下面的性质:若f (x )的定义域为D ,则对于任意[m ,n ]⊆D ,都存在x 0∈(m ,n ),使得等式f (n )-f (m )=(n -m )f ′(x 0)成立.试用这一性质证明: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1)解 ①当x =0时,f (0)=0,所以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为0; ②f ′(x )=12+14cos x ,所以f ′(x )∈⎣⎡⎦⎤14,34,满足条件0<f ′(x )<1. 由①②可得,函数f (x )=x 2+sin x 4是集合M 中的元素.(2)证明 假设方程f (x )-x =0存在两个实数根α,β (α≠β),则f (α)-α=0,f (β)-β=0. 不妨设α<β,根据题意存在c ∈(α,β), 满足f (β)-f (α)=(β-α)f ′(c ). 因为f (α)=α,f (β)=β,且α≠β, 所以f ′(c )=1.与已知0<f ′(x )<1矛盾. 又f (x )-x =0有实数根,所以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思维升华 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1)解 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 由(1)得b n =S nn=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N +,且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 即(q +2)2=(p +2)(r +2). ∴(q 2-pr )+2(2q -p -r )=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即(p -r )2=0.∴p =r ,与p ≠r 矛盾.∴假设不成立,即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24.1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典例 (12分)直线y =kx +m (m ≠0)与椭圆W :x 24+y 2=1相交于A 、C 两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 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AC 的长; (2)当点B 在W 上且不是W 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 不可能为菱形.思维点拨 (1)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点B 的坐标设出点A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求得点A 的坐标,后求AC 的长;(2)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求出AC 的中点坐标(即OB 的中点坐标),判断直线AC 与OB 是否垂直. 规范解答(1)解 因为四边形OABC 为菱形,则AC 与OB 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 (0,0),B (0,1)所以设点A ⎝⎛⎭⎫t ,12,代入椭圆方程得t 24+14=1, 则t =±3,故|AC |=2 3.[4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 为菱形,因为点B 不是W 的顶点,且AC ⊥OB ,所以k ≠0.由⎩⎪⎨⎪⎧x 2+4y 2=4,y =kx +m , 消y 并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6分] 设A (x 1,y 1),C (x 2,y 2),则x 1+x 22=-4km 1+4k 2,y 2+y 22=k ·x 1+x 22+m =m1+4k 2. 所以AC 的中点为M ⎝ ⎛⎭⎪⎫-4km 1+4k 2,m 1+4k 2.[8分] 因为M 为AC 和OB 的交点,且m ≠0,k ≠0, 所以直线OB 的斜率为-14k,因为k ·⎝⎛⎭⎫-14k =-14≠-1,所以AC 与OB 不垂直.[10分] 所以OABC 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所以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 不可能是菱形.[12分]温馨提醒 (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方法与技巧]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失误与防范]1.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证……”“只需证……”等,逐步分析,直至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5分钟)1.若a 、b ∈R ,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 A .lg(1+a 2)>0 B .a 2+b 2≥2(a -b -1) C .a 2+3ab >2b 2 D.a b <a +1b +1答案 B解析 在B 中,∵a 2+b 2-2(a -b -1)=(a 2-2a +1)+(b 2+2b +1)=(a -1)2+(b +1)2≥0, ∴a 2+b 2≥2(a -b -1)恒成立.2.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 D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对于①,其结论的反面是p +q >2,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其假设正确. 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 A .a -b >0 B .a -c >0 C .(a -b )(a -c )>0 D .(a -b )(a -c )<0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b 2-ac <3a ⇐b 2-ac <3a 2 ⇐(a +c )2-ac <3a 2 ⇐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4.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由a 的取值确定答案 C解析 ∵P 2=2a +7+2a ·a +7=2a +7+2a 2+7a ,Q 2=2a +7+2a +3·a +4=2a +7+2a 2+7a +12,∴P 2<Q 2,∴P <Q . 5.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b 2>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③D .③④⑤答案 C解析 若a =12,b =23,则a +b >1, 但a <1,b <1,故①推不出;若a =b =1,则a +b =2,故②推不出;若a =-2,b =-3,则a 2+b 2>2,故④推不出;若a =-2,b =-3,则ab >1,故⑤推不出;对于③,即a +b >2,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反证法:假设a ≤1且b ≤1,则a +b ≤2与a +b >2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R ,ab 可以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a ,b 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解析 “至少有n 个”的否定是“最多有n -1个”,故应假设a ,b 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7.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且a b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b a +a b≥2成立. 8.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 ⎝⎛⎭⎫-3,32 解析 令⎩⎪⎨⎪⎧f (-1)=-2p 2+p +1≤0,f (1)=-2p 2-3p +9≤0, 解得p ≤-3或p ≥32, 故满足条件的p 的范围为⎝⎛⎭⎫-3,32. 9.已知a ≥b >0,求证:2a 3-b 3≥2ab 2-a 2b .证明 要证明2a 3-b 3≥2ab 2-a 2b 成立,只需证:2a 3-b 3-2ab 2+a 2b ≥0,即2a (a 2-b 2)+b (a 2-b 2)≥0,即(a +b )(a -b )(2a +b )≥0.∵a ≥b >0,∴a -b ≥0,a +b >0,2a +b >0,从而(a +b )(a -b )(2a +b )≥0成立,∴2a 3-b 3≥2ab 2-a 2b .10.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由已知得SA 2+AD 2=SD 2,∴SA ⊥AD .同理SA ⊥AB .又AB ∩AD =A ,∴SA ⊥平面ABCD .(2)解 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BC ∥AD ,BC ⊄平面SAD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平面F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假设不成立.∴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1.已知函数f (x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a +b 2),B =f (ab ),C =f (2ab a +b),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B .A ≤C ≤B C .B ≤C ≤AD .C ≤B ≤A答案 A解析 ∵a +b 2≥ab ≥2ab a +b, 又f (x )=(12)x 在R 上是减函数. ∴f (a +b 2)≤f (ab )≤f (2ab a +b),即A ≤B ≤C . 12.如果△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锐角三角形B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钝角三角形C .△A 1B 1C 1是钝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D .△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答案 D解析 由条件知,△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 由⎩⎪⎨⎪⎧ sin A 2=cos A 1=sin ⎝⎛⎭⎫π2-A 1,sin B 2=cos B 1=sin ⎝⎛⎭⎫π2-B 1,sin C 2=cos C 1=sin ⎝⎛⎭⎫π2-C 1,得⎩⎪⎨⎪⎧ A 2=π2-A 1,B 2=π2-B 1,C 2=π2-C 1.那么,A 2+B 2+C 2=π2,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又显然△A 2B 2C 2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13.已知点A n (n ,a n )为函数y =x 2+1图象上的点,B n (n ,b n )为函数y =x 图象上的点,其中n ∈N +,设c n =a n -b n ,则c n 与c n +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答案 c n +1<c n解析 由条件得c n =a n -b n =n 2+1-n =1n 2+1+n, ∴c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c n +1<c n .14.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f (x )=0的一个根; (2)试比较1a与c 的大小; (3)证明:-2<b <-1.(1)证明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 ,∴x 2=1a ⎝⎛⎭⎫1a ≠c , ∴1a是f (x )=0的一个根. (2)解 假设1a <c ,又1a>0, 由0<x <c 时,f (x )>0,知f ⎝⎛⎭⎫1a >0与f ⎝⎛⎭⎫1a =0矛盾, ∴1a ≥c ,又∵1a ≠c ,∴1a>c . (3)证明 由f (c )=0,得ac +b +1=0,∴b =-1-ac .又a >0,c >0,∴b <-1.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b 2a =x 1+x 22<x 2+x 22=x 2=1a , 即-b 2a <1a. 又a >0,∴b >-2,∴-2<b <-1.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2,3(1+a n +1)1-a n =2(1+a n )1-a n +1,a n a n +1<0(n ≥1),数列{b n }满足:b n =a 2n +1-a 2n (n ≥1).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证明:数列{b n }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1)解 由题意可知,1-a 2n +1=23(1-a 2n ). 令c n =1-a 2n ,则c n +1=23c n .又c 1=1-a 21=34,则数列{c n }是首项为c 1=34, 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即c n =34·(23)n -1, 故1-a 2n =34·(23)n -1⇒a 2n =1-34·(23)n -1. 又a 1=12>0.a n a n +1<0, 故a n =(-1)n -1 1-34·(23)n -1. b n =a 2n +1-a 2n =[1-34·(23)n ]-[1-34·(23)n -1] =14·(23)n -1. (2)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数列{b n }存在三项b r ,b s ,b t (r <s <t )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b n }是首项为14,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 于是有b r >b s >b t ,则只能有2b s =b r +b t 成立.∴2·14(23)s -1=14(23)r -1+14(23)t -1, 两边同乘以3t -121-r ,化简得3t -r +2t -r =2·2s -r 3t -s .由于r <s <t ,∴上式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 故上式不可能成立,导致矛盾.故数列{b n }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六章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文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知识梳理一、直接证明1.综合法:从题设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一系列有关已确定真实的命题作为推理的依据,逐步推演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推理方向是由已知到求证,表现为由因索果,综合法的解题步骤用符号表示是:P0(已知)⇒P1⇒P2⇒…⇒P n(结论).特点:由因导果,因此综合法又叫顺推法.2.分析法:分析法的推理方向是由结论到题设,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的条件和已经成立的事实,从而使命题得证,表现为执果索因,分析法的证题步骤用符号表示为B(结论)⇐B1⇐B2⇐…⇐B n⇐A(已知).特点:执果索因,因此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二、间接证明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1.反证法的解题步骤:否定结论—推演过程中引出矛盾—肯定结论.2.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在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可以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3.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常采用以下步骤:(1)假定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断言,原来的假定“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即“反设—归谬—结论”.4.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情况的证明题目常常采用反证法:第一,问题共有n 种情况,现要证明其中的1种情况成立时,可以想到用反证法把其他的n -1种情况都排除,从而肯定这种情况成立;第二,命题是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叙述的; 第三,命题用“至少”、“至多”的字样叙述的;第四,当命题成立非常明显,而要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太少,且不容易说明,而其逆命题又是非常容易证明的.基础自测1.设t =a +2b ,s =a +b 2+1,则下列关于t 和s 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t >s B .t ≥s C .t <sD .t ≤s解析:因为s -t =a +b 2+1-a -2b =(b -1)2≥0,所以s ≥t . 答案:D2.实数a 、b 、c 不全为0是指( ) A .a 、b 、c 均不为0 B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0 C .a 、b 、c 至多有一个为0 D .a 、b 、c 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不全为“0”并不是“全不为0”,而是“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选D. 答案:D3.(2012·广东六校联考)定义运算法则如下:ab =a 12+b 13,ab =lg a 2-lg b .若M=2141258,N =2 125,则M +N =__________.解析:由定义运算法则可知,M =2141258=94+31258=32+52=4, N =2⊗125=lg(2)2-lg ⎝⎛⎭⎫12512=lg 2+lg 5=1, ∴M +N =5. 答案:54.(2013·保定模拟)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分析法,要证P <Q ,需证P 2<Q 2即可. 答案:P <Q1.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PC ⊥AB ,P A ⊥BC ,点D ,E ,F ,G 分别是棱AP ,AC ,BC ,PB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BCP ; (2)求证:四边形DEFG 为矩形.证明:(1)因为D ,E 分别为AP ,AC 的中点, 所以DE ∥PC .又因为DE ⊄平面BCP ,所以DE ∥平面BCP .(2)因为D ,E ,F ,G 分别为AP ,AC ,BC ,PB 的中点, 所以DE ∥PC ∥FG ,DG ∥AB ∥EF .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PC ⊥AB , 所以DE ⊥D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矩形.2.(2013·江苏卷)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0<β<α<π. (1)若|a -b |=2,求证:a ⊥b ;(2)设c =(0,1),若a +b =c ,求α,β的值.(1)证明:由|a -b |=2,即(cos α-cos β)2+(sin α-sin β)2=2,整理得cos αcos β+sin αsin β=0, 即a ·b =0,因此a ⊥b .(2)解析:由已知条件⎩⎪⎨⎪⎧cos α+cos β=0,sin α+sin β=1,又0<β<α<π,cos β=-cos α=cos(π-α),则β=π-α, sin α+sin(π-α)=1,所以sin α=12,得α=π6或α=5π6.当α=π6时,β=5π6(舍去).当α=5π6时,β=π6.1.(2013·惠州第三次调研)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分别为DD 1、D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C 1D 1; (2)求证:EF ⊥B 1C ;(3)求三棱锥VB 1-EFC 的体积.(1)证明:连接BD 1,如图,在△DD 1B 中,E 、F 分别为D 1D ,DB 的中点,则⎭⎬⎫EF //D 1BD 1B ⊂平面ABC 1D 1EF ⊄平面ABC 1D 1.⇒EF //平面ABC 1D 1.(2)证明:⎭⎬⎫B 1C ⊥ABB 1C ⊥BC 1AB ,B 1C ⊂平面ABC 1D 1⇒⎭⎪⎬⎪⎫B 1C ⊥平面ABC 1D 1BD 1⊂平面ABC 1D 1⇒⎭⎪⎬⎪⎫B 1C ⊥BD 1EF //BD 1⇒EF ⊥B 1C .(3)解析:因为CF ⊥平面BDD 1B 1, ∴CF ⊥平面EFB 1且CF =BF =2, 因为EF =12BD 1=3,B 1F =BF 2+BB 21=(2)2+22=6, B 1E =B 1D 21+D 1E 2=12+(22)2=3.所以EF 2+B 1F 2=B 1E 2即∠EFB 1=90°, 所以V B 1-EFC =VC -B 1EF =13·S △B 1EF ·CF =13×12×EF ×B 1F ×CF = 13×12×3×6×2=1.2.设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 (1)已知a 1=1,d =2, ①求当n ∈N *时,S n +64n的最小值; ②当n ∈N *时,求证: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516.(2)是否存在实数a 1,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 ,关于m 的不等式a m ≥n 的最小正整数解为3n -2?若存在,则求a 1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1)解析:①∵a 1=1,d =2,∴S n =na 1+n (n -1)d 2=n 2,S n +64n =n +64n ≥2n ×64n=16,当且仅当n =64n ,即n =8时,上式取等号.故S n +64n 的最小值是16.②证明:由①知S n =n 2,当n ∈N *时,n +1S n S n +2=n +1n 2(n +2)2=141n 2-1(n +2)2, 则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14112-132+14⎝⎛⎭⎫122-142+…+141n 2-1(n +2)2=14⎝⎛⎭⎫112+122+…+1n 2-14132+142+…+1(n +1)2+1(n +2)2=14⎣⎢⎡⎦⎥⎤112+122-1(n +1)2-1(n +2)2, ∵1(n +1)2+1(n +2)2>0, ∴2S 1S 3+3S 2S 4+…+n +1S n S n +2<14112+122=516. (2)对∀n ∈N *,关于m 的不等式a m =a 1+(m -1)d ≥n 的最小正整数解为c n =3n -2, 当n =1时,a 1+(c 1-1)d =a 1≥1;当n ≥2时,恒有⎩⎪⎨⎪⎧a 1+(c n -1)d ≥n ,a 1+(c n -2)d <n ,即⎩⎪⎨⎪⎧(3d -1)n +(a 1-3d )≥0,(3d -1)n +(a 1-4d )<0,从而⎩⎪⎨⎪⎧3d -1≥0,(3d -1)×2+(a 1-3d )≥0,3d -1≤0,(3d -1)×2+(a 1-4d )<0,⇒d =13,1≤a 1<43.当d =13,1≤a 1<43时,对∀n ∈N *且n ≥2时,当正整数m <c n 时,有a 1+m -13<n .所以存在这样的实数a 1,且a 1的取值范围是⎣⎡⎭⎫1,43.。
2015高考总复习数学(文)课件:10.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分析法 要证明的结论 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 ①定义:从________________ 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 __________ 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 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
an a1 ∴数列 n 是首项为 1 =1的常数列.
an ∴ n =1,即an=n(n∈N*). ∴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an=n(n∈N*).
n+1an nan-1 方法二,当n≥2时,an=Sn-Sn-1= 2 - 2 , an n 即 = (n≥2). an-1 n-1 an-1 n-1 a3 a2 3 an n ∴an= × ×„× a × a ×a1= × ×„× 2 an-1 an-2 n-1 n-2 2 1 2 ×1×1=n. ∵a1=1,符合an的表达式. ∴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an=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 bn=lnan,是否存在k(k≥2,k∈N*),使得bk,bk+1, bk+2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k 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1)方法一,当n≥2时, n+1an nan-1 an=Sn-Sn-1= 2 - 2 , an an-1 即n= (n≥2). n-1
(2)假设存在k(k≥2,m,k∈N*),使得bk,bk+1,bk+2成等比 数列,则bkbk+2=b2 k+1. ∵bn=lnan=lnn(n≥2),
lnk+ ∴bkbk+2=lnk· ln(k+2)< 2 = k2+2k 2 k+ < 2 2
2015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3)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证 明 不 等 式 2 + 7 < 3 + 6 最 合 适 的 方 法 是 分 析 法.( )
因为 f(x)=log2x 是增函数, 所以 log2(a+2)(c+2)>log2(b+2)2,
综 合
分
析
即 log2(a+2)+log2(c+2)>2log2(b+2).法 法
故 f(a)+f(c)>2f(b).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四十七分。
(2)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 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
(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 ,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且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规律方法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四十七分。
反证法的应用
考 点
【训练 3】已知 a≥-1,求证三个方程:x2+4ax-4a+3=0,x2+ (a-1)x+a2=0,x2+2ax-2a=0 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四十七分。
2.间接证明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__成__立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 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__盾__,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 证明_原__命__题_成 __立 __的证明方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四十七分。
对三种证明方法的认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四十七分。
考
综合法的应用
点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6.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备考(bèikǎo)方向要明了]两种基 本方法——分析法和综
1.用综合法、反证法证明问题 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多为解
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
答题.
合法的思考(sīkǎo)过程、特点.2.主要以不等式、立体几何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
(lìtǐjǐhé)、
第十五页,共45页。
1.已知x+y+z=1,求证:x2+y2+z2≥13. 证明:∵x2+y2≥2xy,x2+z2≥2xz,y2+z2≥2yz, ∴2x2+2y2+2z2≥2xy+2xz+2yz. ∴3x2+3y2+3z2≥x2+y2+z2+2xy+2xz+2yz. ∴3(x2+y2+z2)≥(x+y+z)2=1. ∴x2+y2+z2≥13.
n个都是
n个不都是(即至少有1个不是)
特
至多有1个
至少有2个
例
至少有1个
至多有0个,即一个也没有
——————————————————————————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3.求证:a,b,c为正实数的充要条件是a+b+c>0,且 ab+bc+ca>0和abc>0. 证明(zhèngmíng):必要性(直接证法): ∵a,b,c为正实数,∴a+b+c>0,ab+bc+ca>0,abc>0, 因此必要性成立. 充分性(反证法): 假设a,b,c是不全为正的实数,由于abc>0, 则它们只能是两负一正,不妨设a<0,b<0,c>0. 又∵ab+bc+ca>0,∴a(b+c)+bc>0,且bc<0, ∴a(b+c)>0.①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
————————————
2.反证法的解题原则
2015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11.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 -2n),又
an=1+1 2n<21n,
所以从第二项开始放缩: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分。
11
11
a1 + a2 + … + an < 3 + 22 + … + 2n < 3 +
(12)2[1-(1 12)n-1]=56-(12)n<56. 1-2
因此23(1-21n)≤Sn<56.
A.a,b 都能被 5 整除 B.a,b 都不能被 5 整除 C.a,b 不都能被 5 整除 D.a 不能被 5 整除 “a,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 5 整除”的反面是“a,b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分。
都不能被 5 整除”.
B
2.设 a=log54,b=(log53)2,c=log45,则( A.a<c<b B.b<c<a C.a<b<c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分。
(ⅰ)当 q1=q2 时,由①②得 b1=a1 或 q1=q2=1,这时(b2 -a2)-(b1-a1)=0 与公差不为 0 矛盾;
(ⅱ)当 q1=1 时,由①②得 b1=0 或 q2=1,这时(b2- a2)-(b1-a1)=0 与公差不为 0 矛盾.
综上所述,不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n},{bn}使 b1-a1, b2-a2,b3-a3,b4-a4 成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错误地认为分析法是用结论去证前提,实际上分析法是 从结论出发,经过推理证明,得到已证的命题(定义、定理、 公式、公理、法则等).
三、间接证明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分。
1.反证法是先假设__原命题不成立__,从原命题的反 面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矛盾__.因此说明假 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2015年高考数学(文)总复习精品课件:第10章 第2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五十三分。
1.要证明 3+ 7<2 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五十三分。
考点 3 反证法
例3:(2011年广东广州模拟)已知数列
a
n
的前n项和Sn=
n+21an,且a1=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 bn=lnan,是否存在k(k≥2,k∈N*),使得bk,bk+1, bk+2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k 值;若不存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五十三分。
(2)当 q=1 时,{Sn}是等差数列. 当 q≠1 时,{Sn}不是等差数列. 假设当 q≠1 时,S1,S2,S3成等差数列,即2S2=S1+S3. 2a1(1+q)=a1+a1(1+q+q2). ∵a1≠0,∴2(1+q)=2+q+q2,即 q=q2. ∵q≠1,∴q=0,这与 q≠0 相矛盾. 综上所述,当q=1 时,{Sn}是等差数列;当q≠1 时,{Sn}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五十三分。
4.某个命题与正整数 n 有关,若 n=k(k∈N*)时该命题成
立,那么可推得当 n=k+1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 n
=5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C)
A.当 n=6 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 n=6 时该命题成立 C.当 n=4 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 n=4 时该命题成立
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课件:11.3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
考纲考向
考点基础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随堂演练
2
温馨提示
(1)综合法证明问题是由因导果,分析法证明问题是执果索因.
(2)分析法与综合法相辅相成,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
求结论与条件、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
或者在证明时将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基础梳理
自我检测
例如:在△ABC 中,若 AB=AC,P 是△ABC 内一点,∠APB>∠APC,求证:
∠BAP<∠CAP,用反证法证明时应分:假设
和
两类.
答案:∠BAP=∠CAP
基础梳理
自我检测
∠BAP>∠CAP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三十六分。
第3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考向
题型一 综合法
例1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1
考纲考向
考点基础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随堂演练
2
1.直接证明
内容
定义
实质
框图
表示
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
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
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
论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
由因导果
P⇒Q1 →Q1⇒Q2 →…→Qn⇒Q
分析法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
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
即 a3+b3+a2b+ab2≥2ab(a+b)=2a2b+2ab2.
于是 a3+b3≥a2b+ab2.同理,b3+c3≥b2c+bc2,a3+c3≥a2c+ac2.
2015届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42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三分。
学海导航
理数
故只需证明 1+cos(x1+x2)>2cos x1cos x2, 即证 1+cos x1cos x2-sin x1sin x2>2cos x1cos x2, 即证 cos(x1-x2)<1. 这由 x1,x2∈(0,π2),x1≠x2 上式是显然成立的, 因此,12[f(x1)+f(x2)]>f(x1+2 x2).
的( A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三分。
学海导航
理数
解析: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 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三分。
学海导航
理数
3.证明不等式 n+2- n+1< n- n-1(n∈N*)所用的
34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三分。
学海导航
理数
3.(2012·北京卷)已知{an}为等比数列,下面结论中正确 的是( B )
A.a1+a3≥2a2 B.a21+a32≥2a22 C.若 a1=a3,则 a1=a2 D.若 a3>a1,则 a4>a2
35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三分。
学海导航
理数
证明:假设存在正整数 k,使得 ck>ck+1 成立, 由数列{cn}的各项均为正整数, 可得 ck≥ck+1+1,即 ck+1≤ck-1, 因为ck+2ck+2≤ck+1, 所以 ck+2≤2ck+1-ck≤2(ck-1)-ck=ck-2, 由 ck+2≤2ck+1-ck 及 ck>ck+1, 得 ck+2<2ck+1-ck+1=ck+1,故 ck+2≤ck+1-1. 因为ck+1+2 ck+3≤ck+2,
2015高考数学一轮精品课件:12.4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是“∵,∴”或“⇒ ”.
2.利用综合法证不等式时,是以基本不等式为基础,以不等式的性质为
依据,进行推理论证的.因此,关键是找到与要证结论相匹配的基本不等式及
其不等式的性质.
3.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
(2)解:三棱锥 P-BCD 的底面 BCD 的面积
1
2
1
2
2π
3
S△BCD= BC·CD·sin∠BCD= ×2×2×sin
= 3.
1 ABCD,PA=2 13,BC=CD=2,
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由 PA⊥底面
ABCD,得
V
= ·S
·PA= × 3×2 3=2.
△
P-BCD 3
D
关闭
解析
解析
答案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分。
第十二章
12.4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要求
梳理自测
探究突破
巩固提升
4.命题“对于任意角 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
(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 过程应用了(
原结论 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 p→q 为真.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分。
第十二章
12.4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要求
梳理自测
探究突破
巩固提升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
答案: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
201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考点2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选择题1.2015·安徽高考理科·T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解题指南】根据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
【解析】选D。
2.(2015·广东高考文科·T10)若集合E={(p,q,r,s)|0≤p<s≤4,0≤q<s≤4,0≤r<s≤4且p,q,r,s∈N},F={(t,u,v,w)|0≤t<u≤4,0≤v<w≤4且t,u,v,w∈N},用card(X)表示集合X中的元素个数,则card(E)+card(F)= ( )A.50B.100C.150D.200【解析】选D.当s=4时,p,q,r都是取0,1,2,3中的一个,有4×4×4=64种,当s=3时,p,q,r都是取0,1,2中的一个,有3×3×3=27种,当s=2时,p,q,r都是取0,1中的一个,有2×2×2=8种,当s=1时,p,q,r都取0,有1种,所以card=64+27+8+1=100,当t=0时,u取1,2,3,4中的一个,有4种,当t=1时,u取2,3,4中的一个,有3种,当t=2时,u取3,4中的一个,有2种,当t=3时,u取4,有1种,所以t,u的取值有1+2+3+4=10种,同理,v,w的取值也有10种,所以card=10×10=100,所以card+card=100+100=200.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Q⇐P1 → P1⇐P2 → 得到一个明显, „→ 成立的条件
框图 P⇒Q1 → Q1⇒Q2 → 表示 „→ Qn⇒Q
文字 因为„所以„ 语言 或由„得„
要证„只需证„即证„
2.间接证明 5 ____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 反证法:假设命题 □ 6 ______.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 2 2
1 1 1 2 2 =3+α +3+β +3+γ2
1 2 = + (α+β+γ)+α2+β2+γ2 3 3 1 1 2 2 2 =3+α +β +γ ≥3, 1 ∴a +b +c ≥ . 3
2 2 2
3a+2+1 3a+3 (2)∵ 3a+2= 3a+2×1≤ = 2 , 2 3b+3 3c+3 同理 3b+2≤ , 3c+2≤ , 2 2 3a+b+c+9 ∴ 3a+2+ 3b+2+ 3c+2≤ =6, 2 ∴原不等式成立.
5.如果 a a+b b>a b+b a ,则 a、b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
解析:∵ a a+ b b > a b+ b a ⇔ ( a - b)2( a + b )> 0 ⇔ a≥0,b≥0 且 a≠b.
答案:a≥0,b≥0 且 a≠b
核心考点
引领通关
考点研析 变式通关
考点一
的一般步骤,熟悉三种方法适用于解决问题的类型;(2)加强训 练,总结、体会解题中的一些技巧,灵活应用三种方法证明一些 实际问题.
教材回归 自主学习
必考必记 夯基固本
1.直接证明 内容 综合法 分析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 从要证明的□ 3 ____出发,逐步寻 学定义、公理、定理 4 ______,直至最 求使它成立的□ 1 定义 等,经过一系列的□ 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 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 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2 ______ 证明的结论□ 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三个关键 反证法证明的关键: (1)准确反设; (2)从否定的结论正确推理; (3)得出矛盾.
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60° ”时,应假设( )
A.三个内角都不大于 60° B.三个内角都大于 60° 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 60° D.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 60°
解析:假设为“三个内角都大于 60° ”.
答案:B
2.设 a=lg2+lg5,b=ex(x<0),则 a 与 b 大小关系为( A.a>b C.a=b B.a<b D.a≤b
)
解析:a=lg2+lg5=lg10=1,b=ex<1,则 a>b.
答案:A
3. 命题“对于任意角 θ, cos4θ-sin4θ=cos2θ”的证明: “cos4θ -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过程 应用了( ) B.综合法 D.间接证明法
word部分:
请做: 考题调研 成功体验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word部分:
请做: 开卷速查 规范特训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证明:因为 a,b,c 均为正数,由基本不等式得 a2+b2≥2ab, b2+c2≥2bc,c2+a2≥2ac, 所以 a2+b2+c2≥ab+bc+ac,① 1 1 1 1 1 1 同理a2+b2+c2≥ab+bc+ac,② 故 a +b +c ≥6 3.③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 2 2
1 1 1 1 1 1 2 + a+b+c ≥ab + bc + ac + 3 ab + 3 bc + 3 ac
综合法的应用
2 2 2
【例 1】 已知 a, b, c 均为正数, 证明: a +b +c
2
1 1 1 +a+b+c
≥6 3,并确定 a,b,c 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1 1 2 1 思维启迪:利用 a +b ≥2ab,a2+b2≥ab,再利用 ab+ab≥2,
2 2
根据这个解题思路去解答本题即可.
∴p=r. 与p≠r矛盾. 所以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答案:(1)an=2n-1+ 2,Sn=n(n+ 2);(2)证明略.
易错警示系列(30) 逻辑推理不严密致误
【示例】 如图,设四面体PABC中,∠ABC=90° ,PA= PB=PC,D是AC中点,求证:PD⊥平面ABC.
当且仅当 a=b=c 时,①式和②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a=b =c,(ab)2=(bc)2=(ac)2=3 时,③式等号成立. 1 即当且仅当 a=b=c=34时,原式等号成立.
1 答案:证明略,当且仅当 a=b=c=3 时,原式等号成立. 4
点评:综合法往往以分析法为基础,是分析法的逆过程,但 更要注意从有关不等式的定理、结论或题设条件出发,根据不等 式的性质推导证明.
2
从而只要证2
1 1 a +a2≥ 2a+a,
2
1 2 1 1 2 2 只要证4 a +a2 ≥2 a +2+a2 ,即a + 2≥2, a
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证明略.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例3】 已知a≥-1,求证三个方程: x2+4ax-4a+3=0,x2+(a-1)x+a2=0, 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思维启迪:“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三 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
答案:证明略.
点评:分析法的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 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或本身已经成立的定理、性质或 已经证明成立的结论等,运用分析法必须考虑条件的必要性是否 成立.通常采用“欲证—只需证—已知”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 意叙述形式的规范性.
通关训练2
已知a>0,求证:
1 1 a +a2- 2≥a+a-2.
答案:证明略.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2 2 a+mb a + mb 2 已知m>0,a,b∈R,求证: 1+m ≤ 1+m .
【例2】
思维启迪:本题若使用综合法,不易寻求证题思路.可考虑使 用分析法.
证明:∵m>0,∴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 即证(a-b)2≥0, 而(a-b)2≥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答案:
●一种关系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分析法与综合法相辅相成,对较复 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找 到解题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两个防范 (1)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 常用 “ 要证 (欲证 )„”“ 即要证 „”“ 就要证„” 等分析到一个 明显成立的结论. (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 命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 程是错误的.
(1)求数列{an}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 Sn (2)设bn= (n∈N*),求证: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 n 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a1= 2+1, 解析:(1)由已知得 3a1+3d=9+3
2,
∴d=2,
故an=2n-1+ 2,Sn=n(n+ 2).
Sn (2)证明:由(1)得bn= =n+ 2. n 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三项bp,bq,br(p、q、r∈N*,且互不相
证明: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则 4a2-4-4a+3<0 a-12-4a2<0 2a2-4×-2a<0 3 ∴- <a<-1. 2 这与已知a≥-1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答案:证明略.
1 3 -2<a<2, ⇒ 1 a>3或a<-1, -2<a<0,
A.分析法 C.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
解析:因为证明过程是“从左往右”,即由条件⇒结论.
答案:B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 a>b,那么 a> b”时,假设 的内容是__________.
3
3
解析:“如果 a>b,那么 a> b”若用反证法证明,其假设 为 a≤ b. 3 3
3
3
3 3 答案: a≤ b
2 等)成等比数列,则bq =bpbr.
即(q+ 2)2=(p+ 2)(r+ 2). ∴(q2-pr)+ 2(2q-p-r)=0. ∵p,q,r∈N*,
2 q -pr=0, ∴ 2q-p-r=0,
p+r 2 2 ∴ = pr , ( p - r ) =0, 2
通关训练 1
2 2 2
已知 a、b、c 为正实数,a+b+c=1.求证:
1 (1)a +b +c ≥ ; 3 (2) 3a+2+ 3b+2+ 3c+2≤6.
1 证明:(1)方法一:a +b +c -3
2 2 2
1 2 =3(3a +3b2+3c2-1) 1 2 =3[3a +3b2+3c2-(a+b+c)2] 1 2 = (3a +3b2+3c2-a2-b2-c2-2ab-2ac-2bc) 3 1 =3[(a-b)2+(b-c)2+(c-a)2]≥0, 1 ∴a +b +c ≥3.
点评:结论若是“都是”“都不是”“至多”“至少”形式 的不等式,或直接从正面入手难以寻觅解题的突破口的问题,宜 考虑使用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 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违 背等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通关训练3 =9+3 2.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 2 ,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