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作文贵在创新”,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写作上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在实际作文中,每次练笔,尤其是亲情类作文,学生选择素材时常会落入一些俗套中,比如写自己大病一场,父母如何劳累,头发如何变白,皱纹如何爬上了父母的脸庞。又比如写自己家境如何贫困,父母如何咬紧牙关供自己读书。此类素材尽管来自生活,但写的人太多,也就失去了感人的魅力。唯有自己独有的,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这样的素材,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亲情作文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人的细节,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一、多角度观察,领悟生活中的亲情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到动物园给大象写生,最终的画作99%画的是大象的正面,只有一个孩子用一个大大的屁股加一根尾巴来表现他眼中的大象,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写作文也是如此。写雨天送伞,大家无一例外提到因为忘带伞,父母冒雨来送被淋湿,因而很感动。这样的作文内容虽然是真实的,但因为看得多了,已激不起读者情感的共鸣了。所以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找不同点,如“送雨衣”也是学生常写的,但一个学生的作文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为脱离俗套,他是这样构思的:在密集的人群中,父亲为了让儿子快速发现自己,竟然脱下雨衣不穿,任凭雨水

打湿全身……读后我觉得很感动,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视角,照样可以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二、反其道而行之,感受亲情的独特行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学生的习作《我的傻妈妈》。初看题目,还真以为他要写妈妈的憨傻。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才明白,原来他是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妈妈宁可自己吃亏,也要维系大家庭的和睦的事例,来表现妈妈善良的一面。还有一篇学生的习作也让我至今难忘,题目是《我竟然是个“贼”》。带着疑惑与不解我细读下来才恍然大悟,连连称妙。原来小作者是想要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偷取妈妈的大好时光与全部精力的过程。“我偷走了妈妈的黑发……”“我偷走了妈妈健康……”每当这样的语句出现时,我的内心就会随之震撼。反其道而成功的范例古来有之,刘禹锡的《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成为千古传送的名句,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尝试。

三、聚焦局部,细节中体味亲情

朱自清的《背影》中,刻画的父亲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作品也成了众相仿效的对象。“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这个艰难攀爬时的背影像一道烙印,让人不能忘怀。

学生有一篇写母亲的文章给我印象很深:“每一次回家我都发现,母亲一次比一次衰老。母亲的身体不好,因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目光越来越散淡,如果你回到家中不说话,她就分辩不出你是谁。昔日的年轻和风采,早已在如烟的岁月中飘逝的没有一点踪迹。她

拄着拐杖的身体,总有一种倾斜的幅度,每走一步,就得用空着的那只手扶着一件东西,仔细看,那手就如风雨过后的古老松枝。”作者的笔墨之间尽显无限母爱的神情。

四、寻找关联点,拓展中领悟亲情

李森祥的《台阶》一文塑造的父亲形象,让人既敬又怜,久久难以释怀。是因为作者将父亲的一生与造一个高台阶,抬高地位相联系。台阶造成,父亲已老矣。怎能不让读者为之心酸。类似的文章还有鲁迅的《风筝》,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关联点其实就是作品的写作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学生写作中可以直接以关联点为题,组织材料,寄托情感,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独具匠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当然方法不限于此,我更相信集体的智慧,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学生的作文创出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