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matlab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matlab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用matlab 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二、任务和要求

用matlab 仿真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变换。

① 设透镜材料为k9玻璃,对1064nm 波长的折射率为1.5062,镜片中心厚度为3mm ,凸面曲率半径,设为100mm ,初始光线距离透镜平面20mm 。用matlab 仿真近轴光线(至少10条)经过平凸透镜的焦距,与理论焦距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

② 已知透镜的结构参数为101=r ,0.11=n ,51=d ,5163.121=='n n (K9玻璃),502-=r ,0.12='

n ,物点A 距第一面顶点的距离为100,由

A 点计算三条沿光轴夹角分别为10、20、30的光线的成像。试用Matlab 对以上三条光线光路和近轴光线光路进行仿真,并得出实际光线的球差大小。

③ 设半径为1mm 的平面波经凸面曲率半径为25mm ,中心厚度3mm 的平凸透镜。用matlab 仿真平面波在透镜几何焦平面上的聚焦光斑强度分布,计算光斑半径。并与理论光斑半径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方法:采用波动理论,利用基尔霍夫—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2、用MATLAB仿真平行光束的衍射强度分布图样。(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夫朗和费单缝和多缝衍射。)

3、用MATLAB仿真厄米—高斯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三维强度分布和平面的灰度图。)

4、(补充题)查找文献,掌握各类空心光束的表达式,采用费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各类空心光束在真空中传输的光强表达式。用matlab对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强进行仿真。

三、理论推导部分

将坐标原点选在透镜中心处,θ1=arcsin(y1/r),由n1*sinθ1=n2*sin θ2可得出θ2=arcsin(n1/n2)*(y1/r),由几何关系可得到θ=θ2-θ1,则出射光线的斜率k=tan(θ2-θ1),当入射直线y=y1时,x1=d-(r -)2^1

r ),并设出射直线为y=k*x+b;由直线经过(x1,y1)即

2^(y

可求出b值,从而就可以求出射直线。由单透镜焦点计算公式1/f=-(n-1)*(1/r1-1/r2)可求得f=193.6858。

利用近轴光学公式i1=(l1-r1)*u1/r1,i11=n1*i/n11,u11=u1+i1-i11

l11=r1+r1*i11/u11和转面公式u2=u11,l2=l11-d1可以求得u11、

u22、l22、h2等。

入射光线的夹角为u1,设入射光线为y1=k1*x1+b1其中的斜率k1=-u1又由于入射光线经过经过(-100,0)就可以求出b1。由h1=l1*u1即为y1,当y1为定值时就可以得到第一个横坐标x0,再利用最后的出射光线公式y3=k3*x3+b3,k3=-u22,又因为最终出射经过(d+l22,0)可求出b3,利用转面公式h2=h1-d*u11,即为y3可求出第二个横坐标x00。再求在透镜中的直线斜率k2=((h2

-h1)/(x00-x0)),y2=k2*x2+b2经过(x0,h1)即可求得b2值,从而即可求得三条直线。 实际光束求法同理。

利用菲涅耳近似公式

11])2

^122

)^1(2)^1(1[1ex p()1,1(1),(dy dx z y y x x ikz y x E z i y x E ??-+-+-

=λ 求衍射面上的光强要对孔径上的点求积分可以转换成对其x1,y1的微分求和,其中公式中的z1=f 。

2.(1)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

若衍射孔为矩形则在透镜焦平面上得到的衍射图样如图,衍射图样的主要特征为衍射亮斑集中分布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并且x 轴上的亮斑宽度与y 轴亮斑宽度之比,恰与矩形孔在两个轴上的宽度相反。

其中的θ为θx,同样的β中的θ为θy,利用θx=x/f,θy=y/f进行求解。(2)夫朗和费圆形孔衍射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讨论方法和矩形孔衍射的讨论方法相同,只是由于圆孔的几何对称性,采用极坐标更为方便。

Ф=kaθ

(3)夫朗和费单缝衍射

对于前面讨论的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如果矩形的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一个方向大得多,则该矩形孔衍射就变成单缝衍射(如图),这时沿y方向的衍射效应不明显,只在x方向有亮暗变化的衍射图样。

实验中通过利用θ=x/f进行求解

(4)夫朗和费多缝衍射

夫朗和费多缝衍射装置如图,其每条狭缝均平行于y1方向,沿x1方向的缝宽为a,相邻狭缝的间距为d,在研究多缝衍射时,由于后透镜的存在使衍射屏上每个单缝的衍射条纹位置与位置无关。因此,

用平行光照射多缝时,其每一个单缝都要产生自己的衍射,形成各自一套衍射条纹。当每个单缝等宽时,各套衍射条纹在透镜焦平面上完全重叠,其总光强分布为它们的干涉叠加。

四、Matlab仿真部分

clear all

r=100;

n1=1.5163;

n2=1;%透镜的曲率半径为100mm,透镜的折射率n1=1.5,空气的折射率n2=1

d=3;

%x=77:0.1:320;

figure(1)

for n=-5:5

y1=0.1*n;

%hold on;

%plot(x1,y1);

a1=asin(y1/r);%入射角

a2=asin(n1/n2*(y1/r));%折射角

a=a2-a1;

k=tan(a);%出射光线的斜率

x1=sqrt(r^2-y1^2);

x2=x1-r+d;

b=y1+k*x2;

%出射光线经过(x2,y1)

x=-20:0.01:x2;%零坐标选在透镜中心,入射光线距透镜20mm,故x=-20

hold on

.

plot(x,y1);%平行光束

x3=x2:0.01:300;

y=-k*x3+b;%出射光线

h old on

plot(x3,y);

End

clear all

%透镜的结构参数

r1=10;

r2=-50;

l1=-100;

L1=-100;

n1=1.0;

d1=5;

n11=1.563

n2=1.563;

n22=1.0;

figure(1)

for n=-3:-1%沿光轴分别为1、2、3度的光线进行入射

%近轴光学成像公式第一个面

u1=n;

i1=(l1-r1)*u1/r1

i11=n1*i/n11;

u11=u1+i1-i11;

l11=r1+r1*i11/u11;

%转面公式

u2=u11;

l2=l11-d1;

%近轴光学成像公式第二个面

i2=(l2-r2)*u2/r2;

i22= n2*i2/n22;

u22=u2+i2-i22;

l22=r2+r2*i22/u22;

%入射光线与第一个透镜交点的纵坐标,坐标原点选在第一个透镜的顶点处

h1=l1*(u1*pi/180);

k1=-u1*pi/180;%入射光线的斜率

b1=100*k1;%因为入射光线经过(-100,0)点

x0=(h1-b1)/k1;%入射光线与第一个透镜交点的横坐标

x1=-100:0.01:x0;

y1=k1*x1+b1;

hold on

plot(x1,y1);%输出入射光线

k3=-u22*pi/180;%第二次折射后出射光线的斜率

b3=-k3*(d1+l22);%因为第二次折射后出射光线经过(d1+l22,0)点

h2=h1-d1*(u11*pi/180);%第一次折射后入射到第二个透镜的纵坐标

x00=(h2-b3)/k3;%第一次折射后入射到第二个透镜的横坐标

k2=(h2-h1)/(x00-x0);%第一次折射后光线的斜率

b2=h1-k2*x0;%因为第一次折射后光线经过(x0,h1)点

x2=x0:0.01:x00;

y2=k2*x2+b2;

hold on

plot(x2,y2);%输出第一次折射在两个透镜中的光线

x3=x00:0.01:30;%选在30是为了将输出图形看得更清晰些

y3=k3*x3+b3;

hold on

plot(x3,y3);%输出经过第二个透镜后的输出光线

%实际光路

U1=n*pi/180;

I1=asin((L1-r1)*sin(U1)/r1);

I11=asin(n1*sin(I1)/n11);

U11=U1+I1-I11;

L11=r1+r1*sin(I11)/sin(U11);

%转面公式

U2=U11;

L2=L11-d1;

%实际光学成像公式第二个面

I2=asin((L2-r2)*sin(U2)/r2);

I22=asin(n2*sin(I2)/n22);

U22=U2+I2-I22;

L22=r2+r2*sin(I22)/sin(U22);

%入射光线与第一个透镜交点的纵坐标,坐标原点选在第一个透镜的顶点处

h3=L1*tan(U1);

k4=-tan(U1);%入射光线的斜率

b4=100*k4;%因为入射光线经过(-100,0)点

x01=(h3-b4)/k4;%入射光线与第一个透镜交点的横坐标

x4=-100:0.01:x01;

y4=k4*x4+b4;

hold on

plot(x4,y4,'r');%输出入射光线

k6=-tan(U22);

b6=-k6*(d1+L22);%因为第二次折射后出射光线经过(d1+L22,0)点

h4=h3-d1*tan(U11);%第一次折射后入射到第二个透镜的纵坐标x02=(h4-b6)/k6;%第一次折射后入射到第二个透镜的横坐标

k5=(h4-h3)/(x02-x01);%第一次折射后光线的斜率

b5=h4-k5*x02;%因为第一次折射后光线经过(x02,h4)点

x5=x01:0.01:x02

y5=k5*x5+b5;

hold on

plot(x5,y5,'r');%输出第一次折射在两个透镜中的光线x6=x02:0.01:30;%选在30是为了将输出图形看得更清晰些

x6=x02:0.01:30;

y6=k6*x6+b6;

hold on

plot(x6,y6,'r');%输出经过第二个透镜后的输出光线

%球差

m=(L22+d1)-(l22+d1);

end

clear all

n=1.5062;%K9玻璃的折射率

d=3;%透镜的中心厚度

R=25;%透镜凸面曲率半径

f=R/(n-1);%透镜焦距

R0=1;%入射光束半径

lambda=1.064e-3;%波长

k=2*pi/lambda;

phy=lambda*0.61/R0;%角半径

w0=sqrt(f*lambda/pi);%实际光斑半径

data=w0-f*phy; %误差

z=f;

rmax=3*f*phy;%艾利斑半径

r=linspace(0,rmax,100);%产生从0到rmax之间的100点行矢量将衍射半径100等分

eta=linspace(0,2*pi,100);%将0到2*pi100等分

[rho,theta]=meshgrid(r,eta);%生成绘制3D图形所需的网格数据[x,y]=pol2cart(theta,rho);%衍射斑某点的坐标转换极坐标到直角坐标

r0=linspace(0,R0,100);%将入射光束半径100等分

eta0=linspace(0,2*pi,100);

[rho0,theta0]=meshgrid(r0,eta0);

[x0,y0]=pol2cart(theta0,rho0);

for dx=1:100%都是为了建立网格

for dy=1:100

Ep=-i/(lambda*z)*exp(i*k*z)*exp(i*k*((x-x0(dx,dy)).^2+(y-y0(d x,dy)).^2)/(2*z));

E2(dx,dy)=sum(Ep(:));%积分公式的求和表达end

end

Ie=conj(E2).*E2;%光强表达式

figure(1);

surf(x,y,Ie);

figure(2)

plot(x(50,:),Ie(50,:));

2.(1)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

clear all;

lamda=500e-9;

a=1e-3;

b=1e-3;

f=1;

m=500;

ym=8000*lamda*f;

ys=linspace(-ym,ym,m)

xs=ys;

n=255;

sinth2=ys./sqrt(ys.^2+f^2);%相当于x/f

sinth1=xs(i)/sqrt(xs(i).^2+f^2);%xs(i)作用每给一个ys 值,要遍历到所有的x值

angleA=pi*a*sinth1/lamda;%相当于书上的alfa=kax/2f k=2*pi/lamda

angleB=pi*b*sinth2./lamda;

B(:,i)=(sin(angleA).^2.*sin(angleB).^2.*5000./(angleA.^2.*angl eB.^2));%光强度公式

end

subplot(1,2,1)

image(xs,ys,B)

colormap(gray(n))

subplot(1,2,2)

plot(B(m/2,:),ys)

(2)夫朗和费圆孔衍射

clear

lam=500e-9

a=1e-3

f=1

ym=5*0.61*lam*f/a;%取爱里光斑半径的5倍

ys=linspace(-ym,ym,m);

xs=ys;

n=200;

for i=1:m

r=xs(i)^2+ys.^2;%相当于r的平方

sinth=sqrt(r./(r+f^2));%角度

fai=2*pi*a*sinth./lam;%fai=k*a*sinth

hh=(2*BESSELJ(1,fai)).^2./fai.^2;%贝塞尔函数b(:,i)=hh.*5000;

end

subplot(1,2,1)

image(xs,ys,b)

colormap(gray(n))

subplot(1,2,2)

b(:,m/2)

plot(ys,b(:,m/2))

(3)夫朗和费单缝衍射

clear all

lam=500e-9;

xm=3*lam*f/a;

nx=50;

x=linspace(-xm,xm,nx);

ny=50;

y=linspace(0,a,ny);

for i=1:ny

sinphi=x/f;%角

af=(pi*a*sin(sinphi))/lam;

I(i,:)=5*(sin(af)./af).^2; end

N=255;%确定灰度等级

Br=(I/max(I(1,:)))*N; subplot(1,2,1)

image(x,y,Br);

colormap(gray(N));%颜色subplot(1,2,2)

plot(x,I(1,:));

(4)夫朗和费多缝衍射

clear all;

lamda=500e-9; %波长

N=2; %缝数,可以随意更改变换

a=2e-4;f=5;d=5*a;

ym=2*lamda*f/a;%选择坐标范围

xs=ym;

n=1001;

ys=linspace(-ym,ym,n);

for i=1:n

sinphi=ys(i)/f;

alpha=pi*a*sinphi/lamda;

fai=2*pi*d*sinphi/lamda;

I1=(sin(alpha)./alpha).^2;%单缝衍射因子

B(i,:)=I1*(sin(N*fai/2)./sin(fai/2)).^2;%多缝衍射光强的计算公式B1=B/max(B);%归一化光强

end

NC=256; %确定灰度的等级

Br=(B/max(B))*NC;

subplot(1,2,1)

image(xs,ys,Br);

colormap(gray(NC)); %色调处理

subplot(1,2,2)

plot(B1,ys,'k');

五、画出仿真图形①

matlab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用matlab 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二、任务和要求 用matlab 仿真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变换。 ① 设透镜材料为k9玻璃,对1064nm 波长的折射率为1.5062,镜片中心厚度为3mm ,凸面曲率半径,设为100mm ,初始光线距离透镜平面20mm 。用matlab 仿真近轴光线(至少10条)经过平凸透镜的焦距,与理论焦距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 ② 已知透镜的结构参数为101=r ,0.11=n ,51=d ,5163.121=='n n (K9玻璃),502-=r ,0.12=' n ,物点A 距第一面顶点的距离为100,由 A 点计算三条沿光轴夹角分别为10、20、30的光线的成像。试用Matlab 对以上三条光线光路和近轴光线光路进行仿真,并得出实际光线的球差大小。 ③ 设半径为1mm 的平面波经凸面曲率半径为25mm ,中心厚度3mm 的平凸透镜。用matlab 仿真平面波在透镜几何焦平面上的聚焦光斑强度分布,计算光斑半径。并与理论光斑半径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方法:采用波动理论,利用基尔霍夫—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2、用MATLAB仿真平行光束的衍射强度分布图样。(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夫朗和费单缝和多缝衍射。) 3、用MATLAB仿真厄米—高斯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三维强度分布和平面的灰度图。) 4、(补充题)查找文献,掌握各类空心光束的表达式,采用费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各类空心光束在真空中传输的光强表达式。用matlab对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强进行仿真。 三、理论推导部分 将坐标原点选在透镜中心处,θ1=arcsin(y1/r),由n1*sinθ1=n2*sin θ2可得出θ2=arcsin(n1/n2)*(y1/r),由几何关系可得到θ=θ2-θ1,则出射光线的斜率k=tan(θ2-θ1),当入射直线y=y1时,x1=d-(r -)2^1 r ),并设出射直线为y=k*x+b;由直线经过(x1,y1)即 2^(y

高斯光束的matlab仿真复习进程

高斯光束的m a t l a b 仿真

题目:根据高斯光束数学模型,模拟仿真高斯光束在谐振腔中某一位置处的归一化强度分布并给出其二维、三维强度分布仿真图;用Matlab读取实际激光光斑照片中所记录的强度数据(读取照片中光斑的一个直径所记录的强度数据即可,Matlab读取照片数据命令为imread),用该数据画出图片中激光光斑的强度二维分布图,与之前数学模型仿真图对比。(如同时考虑高斯光束光斑有效截面半径和等相位面特点,仿真高斯光束光强、光斑有效截面半径以及等相位面同时随传播距离z的变化并给出整体仿真图可酌情加分。) 原始光斑如图1所示,用imread命令读入matlab后直接用imshow命令读取即可, 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光强分布 图1 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强度分布 读入的数据是一个224 X 244的矩阵,矩阵中的数值代表光强分布。用读入的数据取中间一行(122行)画出强度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用理论上的高斯曲线公式画出理论高斯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理论高斯曲线 50 100150200 020406080100120140160 180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40 -30-20-10010203040 00.2 0.4 0.6 0.8 1 理论高斯曲线

M文件如下: A=imread('D:\documents\作业\激光原理与应用\高斯.bmp'); A1=A(:,122); x1=1:1:224; x2=-100:1:100; a2=exp(-x2.^2/10); figure imshow(A); axis off title('\fontsize{12}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光强分布'); figure plot(x2,a2,'linewidth',1,'color','b'); axis([-40 40 0 1.2]) title('\fontsize{12}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figure plot(x1,A1,'linewidth',1,'color','r') title('\fontsize{12}理论高斯曲线') axis([50 200 0 180]) 画三维强度分布。取图片矩阵的中间层,用mesh命令画出三维图如图4所示。 图4 三维强度分布 由于读入的图片有一行白边,需要手动去除掉,否则三维图会有一边整体竖起来,影响观察。最终的M文件如下。 A=imread('D:\documents\作业\激光原理与应用\高斯.bmp'); [high, width, color] = size(A); x=1:width; y=1:high-1; mesh(x', y', double(A(2:224,:,1))); grid on xlabel('x'),ylabel('y'),zlabel('z'); title('三维强度分布');

高斯光束的matlab仿真

题目:根据高斯光束数学模型,模拟仿真高斯光束在谐振腔中某一位置处的归一化强度分布并给出其二维、三维强度分布仿真图;用Matlab读取实际激光光斑照片中所记录的强度数据(读取照片中光斑的一个直径所记录的强度数据即可,Matlab读取照片数据命令为imread),用该数据画出图片中激光光斑的强度二维分布图,与之前数学模型仿真图对比。(如同时考虑高斯光束光斑有效截面半径和等相位面特点,仿真高斯光束光强、光斑有效截面半径以及等相位面同时随传播距离z的变化并给出整体仿真图可酌情加分。) 原始光斑如图1所示,用imread命令读入matlab后直接用imshow命令读取即可, 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光强分布 图1 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强度分布 读入的数据是一个224 X 244的矩阵,矩阵中的数值代表光强分布。用读入的数据取中间一行(122行)画出强度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用理论上的高斯曲线公式画出理论高斯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理论高斯曲线 50 100150200 020406080100120140160 180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40 -30-20-10010203040 00.2 0.4 0.6 0.8 1 理论高斯曲线

M文件如下: A=imread('D:\documents\作业\激光原理与应用\高斯.bmp'); A1=A(:,122); x1=1:1:224; x2=-100:1:100; a2=exp(-x2.^2/10); figure imshow(A); axis off title('\fontsize{12}CCD采集的高斯光束光强分布'); figure plot(x2,a2,'linewidth',1,'color','b'); axis([-40 40 0 1.2]) title('\fontsize{12}实验测量高斯曲线') figure plot(x1,A1,'linewidth',1,'color','r') title('\fontsize{12}理论高斯曲线') axis([50 200 0 180]) 画三维强度分布。取图片矩阵的中间层,用mesh命令画出三维图如图4所示。 图4 三维强度分布 由于读入的图片有一行白边,需要手动去除掉,否则三维图会有一边整体竖起来,影响观察。最终的M文件如下。 A=imread('D:\documents\作业\激光原理与应用\高斯.bmp'); [high, width, color] = size(A); x=1:width; y=1:high-1; mesh(x', y', double(A(2:224,:,1))); grid on xlabel('x'),ylabel('y'),zlabel('z'); title('三维强度分布');

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频率特性分析

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频率响应分析 作者:XChuda Multisim的AC Analysis功能用于对电路中一个或多个节点的电压/电流频响特性进行分析,画出伯德图。本文基于Multisim 11.0。 1、实验电路 本例使用如图的运放电路进行试验。该放大电路采用同相输入,具有(1+100/20=)6倍的放大倍数,带300欧负载。方框部分象征信号源,以理想电压源串联电阻构成。 请不要纠结于我把120Vrms的电压源输入双15V供电的运放这样的举动是否犯二,电压源在AC Analyses中仅仅是作为一个信号入口的标识,其信号类型、幅值和频率对分析是没有贡献的,但是它的存在必不可少,否则无法得到仿真结果! 2、操作步骤 搭好上述电路后,就可以进行交流分析了。

一般设置Frequency parameters和Output两页即可,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其他选项保持默认,然后点Simulate开始仿真。切记是点Simulate,点OK的话啥都不会发生。

按照上述步骤仿真结果如下: 分析结果是一份伯德图。在上下两个图表各自区域上按右键弹出列表有若干选项,各位可自己动手试试。右键菜单中的Properties可打开属性对话框,对图表进行更为详细的设置。 3、加个电容试试 从上面伯德图分析结果看出,该电路具有高通特性,是由输入耦合电容C3造成的。现在在输入端加入一个退耦电容试试。电路如下:

在输入端加入220pF退耦电容后C1与后面的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构成低通滤波器,可滤除高频干扰。加入C1后,放大电路的输出应该具有带通特性。用AC Analysis分析加入C1后的电路频响特性: 奇怪,为什么高通不见了?一阵疑惑,我甚至动笔算了同相输入端的阻容网络复频域的特性,无论C1是否加入,从同相输入端向左看出去的阻容电路都有一个横轴为0的零点,所以幅度特性应该是从0Hz处开始上升的!对,从0Hz开始!回头看看电路加入C1前仿真的伯德图,发现竖轴范围是13dB~13.3dB! 我们尝试放大来看看。现在重新进行AC分析,将频率范围设置为0.1~10Hz,结果如下图。OK,没问题,果然是高通的,只是截止频率非常低(0.3Hz左右),刚才的仿真频率范围从1Hz开始,自然是看不到的。从中也看出,图表中数字后加小写m,是毫赫兹(mHz)的意思,而不是兆赫兹(MHz)。

Multisim2001实现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仿真测试

Multisim2001实现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仿真测试 Multisim2001是一个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EDA工具软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线路的仿真实验平台和电子系统的仿真设计工具。Multisim2001为电类专业的学习、教学、研究及开发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在电子线路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对电路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利用Multisim2001的仿真仪器或Multisim2001仿真分析方法对电路的性能指标进行仿真测试。Multisim2001提供了18种基本仿真分析方法,分别是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噪声分析、失真分析、直流扫描分析、灵敏度分析、参数扫描分析、温度扫描分析、极点-零点分析、传递函数分析、最坏情况分析、蒙特卡罗分析、批处理分析、自定义分析、噪声图形分析和RF分析,这些分析方法能满足一般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和性能指标测试的要求。下面以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交流频率响应的仿真测试为例,介绍Multisim2001仿真分析方法在放大电路频率特性仿真测试中的应用。 首先在Multisim2001电路窗口中创建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交流频率响应的仿真测试 Multisim2001扫描分析法中的交流分析(AC Analysis)可以对模拟电路进行交流频率响应的分析,即获得模拟电路的幅度和相位的频率响应。Multisim2001在进行交流分析前,会自动计算电路的直流工作点,以确定电路中非线性元器件的小信号工作模型,而且,在交流分析中,所有输入源都认为是正弦信号,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直流电流源视为开路。交流频率响应的仿真测试方法如下: 启动Simulate菜单中Analyses下的AC Analysis命令,弹出AC Analysis对话框,在AC Analysis对话框中,单击Frequency Parameters按钮,设置AC分析的频率参数:Start frequency[交流分析的起始频率]为1Hz,Stop frequency[交流分析的终止频率]为10GHz,Sweep type[扫描方式(X轴刻度)]为Decade(十倍程),Number of point per becade[每个十倍程刻度数]为10,Vertical scale[幅度刻度形式(Y轴刻度)]为Logarithmic(对数刻度)。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在AC Analysis对话框中,单击“Out put variables”按钮,选择分析节点: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出端:u0,如图3所示。 单击AC Analysis对话框的Simulate按钮,便可得放大电路交流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图,如图4所示。 低频频率响应的仿真测试 Multisim2001仿真分析法中的参数扫描分析(Parameter Sweep Analysis),可以将电路中某些元器件的参数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变化时,对电路交流频率特性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论文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E题) 【本科组】 2013年9月6日

摘要 本实验以DDS芯片AD9854为信号发生器,以单片机STM32F103RBT6为核心控制芯片。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正弦扫频信号模块,待测阻容双T网络模块,整形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及显示模块。先以单片机送给AD9854控制字产生1MHZ —40MHZ的扫频信号,经过阻容双T网络检测电路,两路路信号通过AD9283对有效值进行采集后进入单片机进行幅值转换,最终由TFTLCD显示输出。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DDS chip AD9854 as the signal generator, MCU STM32F103RBT6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 and with FPGA as auxiliary, and on the peripheral circuit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frequency. The system comprises 6 modules: signal sine sweep signal module, the measured resistance capacitance of double T module, filter module, A/D conversion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The firs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AD9854 control word generate sweep signal of 10MHZ - 40MHZ, the resistance and capacitance of double T detection circuit, two road signals are collected on the effective value through the AD9283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to amplitude conversion, the LCD display output,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frequency of simple test.

基于matlab高斯光束经透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附源程序)

目录 1 基本原理 (1) 1.1耦合波理论 (1) 1.2高斯光波的基本理论 (9) 2 建立模型描述 (10) 3仿真结果及分析 (10) 3.1角度选择性的模拟 (10) 3.2波长选择性的模拟 (13) 3.3单色发散光束经透射型布拉格体光栅的特性 (15) 3.4多色平面波经透射型布拉格体光栅的特性 (17) 4 调试过程及结论 (18) 5 心得体会 (20) 6 思考题 (20) 7 参考文献 (20) 8 附录 (21)

高斯光束经透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 特性分析 1 基本原理 1.1耦合波理论 耦合波理论分析方法基于厚全息光栅产生的布拉格衍射光。当入射波被削弱且产生强衍射效率时,耦合波理论分析方法适用耦合波理论分析方法适用于透射光栅。 1.1.1耦合波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及模型 耦合波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 (1) 单色波入射体布拉格光栅; (2) 入射波以布拉格角度或近布拉格角度入射; (3)入射波垂直偏振与入射平面; (4)在体光栅中只有两个光波:入射光波 R 和衍射光波 S; (5)仅有入射光波 R 和衍射光波 S 遵守布拉格条件,其余的衍射能级违背布拉格 条件,可被忽略; (6)其余的衍射能级仅对入射光波 R 和衍射光波 S 的能量交换有微小影响; (7)将耦合波理论限定于厚布拉格光栅中; 图1为用于耦合波理论分析的布拉格光栅模型。z 轴垂直于介质平面,x 轴在介质平面内,平行于介质边界,y 轴垂直于纸面。边界面垂直于入射面,与介质边界成Φ角。光栅矢量K垂直于边界平面,其大小为2/ =Λ,Λ为光栅周期,θ为入射角。 Kπ 图1布拉格光栅模型

典型环节的频率 特性仿真分析

实验二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如何通过MA TLAB语言编程来进行仿真实验。 (2)通过绘制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明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装有Matl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分别改变以下几个典型环节的相关参数,观察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改变对频率特性的影响。 比例环节(K) 积分环节( S T i 1 ) 一阶惯性环节( S T K c + 1 ) 一阶微分环节( S T D + 1) 典型二阶环节( 2 2 2 2 n n n S S K ω ξω ω + +) 四、实验方法 wn=5;k=1; g1=tf([k*wn*wn],[1 2*0.4*wn wn*wn]); g2=tf([k*wn*wn],[1 2*0.8*wn wn*wn]); g3=tf([k*wn*wn],[1 2*1.2*wn wn*wn]); figure(1); step(g1); hold on step(g2); hold on step(g3); figure(2) bode(g1); hold on bode(g2); hold on bode(g3); figure(3); nyquist(g1); hold on nyquist(g2);

hold on nyquist(g3); 五、实验数据记录 (1) 比例环节 G(S)= K ; 参数值分别为K1= 1 ;K2= 2 ;K3= 3 ;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00.10.20.30.40.50.60.70.80.91 1 1.21.41.61.82 2.2 2.42.62.83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Bode 图: 02468 M a g n it u d e (d B )10 -1 -0.500.51 P h a s e (d e g ) Bode D iagram Frequency (rad/sec) Nyquist 曲线:

MATLAB 高斯光束传播轨迹的模拟

B1:高斯光束传播轨迹的模拟 设计任务: 作图表示高斯光束的传播轨迹 (1)基模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轨迹; (2)基模高斯光束经单透镜变换前后的传播轨迹; (3)基模高斯光束经调焦望远镜变换前后的传播轨迹。 function varargout = B1(varargin) % B1 M-file for B1.fig % B1, by itself, creates a new B1 or raises the existing % singleton*. % % H = B1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B1 or the handle to % the existing singleton*. % % B1('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calls the local %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B1.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 % % B1('Property','Value',...) creates a new B1 or raises the % existing singleton*. Starting from the left, 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B1_OpeningFunction gets called. An %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 stop. All inputs are passed to B1_OpeningFcn via varargin. % % *See GUI Options on GUIDE's Tools menu. Choose "GUI allows only one % instance to run (singleton)". % % See also: GUIDE, GUIDA TA, GUIHANDLES % Copyright 2002-2003 The MathWorks, Inc. % Edit the above text to modify the response to help B1 % Last Modified by GUIDE v2.5 21-Oct-2010 17:52:32 %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 1; gui_State = struct('gui_Name', mfilename, ... 'gui_Singleton', gui_Singleton, ... 'gui_OpeningFcn', @B1_OpeningFcn, ... 'gui_OutputFcn', @B1_OutputFcn, ... 'gui_LayoutFcn', [] , ... 'gui_Callback', []);

高斯光束经透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

目录 1 技术指标 (1) 1.1 初始条件 (1) 1.2 技术要求 (1) 1.3 主要任务 (1) 2 基本理论 (1) 2.1 高斯光波的基本理论 (1) 2.2 耦合波理论 (2) 3 建立模型描述 (4)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 4.1 角度选择性的模拟 (5) 4.1.1 不同光栅厚度下的角度选择性 (6) 4.1.2 不同光栅线对下的角度选择性 (7) 4.2 波长选择性的模拟 (8) 4.2.1不同光栅厚度下的波长选择性 (8) 4.2.2不同光栅线对下的波长选择性 (9) 4.3 单色发散光束经透射型布拉格体光栅的特性 (10) 4.4 多色平面波经透射型布拉格体光栅的特性 (11) 5 调试过程及结论 (12) 6 心得体会 (13) 7 思考题 (13) 8 参考文献 (14)

高斯光束经透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 特性分析 1 技术指标 1.1 初始条件 Matlab软件,计算机 1.2 技术要求 根据耦合波理论,推导出透射体光栅性能参量(角度和波长选择性)与光栅参数(光栅周期,光栅厚度等)之间的关系式;数值分析平面波、谱宽和发散角为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条件下,衍射效率受波长和角度偏移量的影响。 1.3 主要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熟悉体光栅常用分析方法,建立耦合波分析模型; 2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仿真,程序调试使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及分析仿真结果; 3 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2 基本理论 2.1 高斯光波的基本理论 激光谐振腔发出的基膜场,其横截面的振幅分布遵守高斯函数,称之为高斯脉冲光波。如图1所示为高斯脉冲光波及其参数的图。

matlab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用matlab 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二、任务与要求 用matlab 仿真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变换。 ① 设透镜材料为k9玻璃,对1064nm 波长的折射率为1、5062,镜片中心厚度为3mm,凸面曲率半径,设为100mm,初始光线距离透镜平面20mm 。用matlab 仿真近轴光线(至少10条)经过平凸透镜的焦距,与理论焦距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 ② 已知透镜的结构参数为101=r ,0.11=n ,51=d ,5163.121=='n n (K9玻 璃),502-=r ,0.12='n ,物点A 距第一面顶点的距离为100,由A 点计 算三条沿光轴夹角分别为10、20、30的光线的成像。试用Matlab 对以上三条光线光路与近轴光线光路进行仿真,并得出实际光线的球差大小。 ③ 设半径为1mm 的平面波经凸面曲率半径为25mm,中心厚度3mm 的平凸透镜。用matlab 仿真平面波在透镜几何焦平面上的聚焦光斑强度分布,计算光斑半径。并与理论光斑半径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方法:采用波动理论,利用基尔霍夫—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2、用MATLAB 仿真平行光束的衍射强度分布图样。(夫朗与费矩形孔衍射、夫朗与费圆孔衍射、夫朗与费单缝与多缝衍射。) 3、用MATLAB 仿真厄米—高斯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三维强度分布与平面的灰度图。)

4、(补充题)查找文献,掌握各类空心光束的表达式,采用费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各类空心光束在真空中传输的光强表达式。用matlab对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强进行仿真。 三、理论推导部分 将坐标原点选在透镜中心处,θ1=arcsin(y1/r),由n1*sinθ1=n2*sinθ2可得出θ2=arcsin(n1/n2)*(y1/r),由几何关系可得到θ=θ2-θ1,则出射光线的斜率k=tan(θ2-θ1),当入射直线y=y1时,x1=d-(r-r ),并设出射直线为y=k*x+b;由直线经过(x1,y1)即可求出b (y 2^ )2^1 值,从而就可以求出射直线。由单透镜焦点计算公式1/f=-(n-1)*(1/r1-1/r2)可求得f=193、6858。

频率特性测试仪(完整版)

频率特性测试仪 摘要:本实验以DDS芯片AD9851为信号发生器,以单片机MSP430F449为核心控制芯片,以FPGA为辅助,加之于外围电路来实现幅频及相频的检测。系统由6信模块组成:正弦扫频信号模块,待测阻容双T 网络模块,整形模块,幅值检测模块,相位检测模块,及显示模块。先以单片机送给AD9851控制字产生100HZ—100KHZ的扫频信号,经过阻容双T网络检测电路,一路信号通过真有效值AD637JP对有效值进行采集后进入单片机进行幅值转换,另一路信号由整形电路整形后进入FPGA进行相位检测及频率检测,最后由LCD显示输出,最终来完成幅频及相频的简单测试。 关键字:AD9851、 MSP430F449 、FPGA 、阻容双T网络、AD637 LM311比较器、液晶12864

目录 一、方案方案论证与选择 (3) 1. 扫描信号产生方案 (3) 1.1 数字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FS) (3) 1.2 程控锁相环频率合成 (3) 1.3 数字频率发生器(DDS)AD9851产生 (3) 2.相位检测方案 (4) 2.1 A/D采样查找最值法 (4) 2.2 FPGA鉴相法 (4) 3. 幅值检测方案 (5) 3.1 峰值检波法 (5) 3.2 真有效值芯片AD637检测法 (6) 二、系统总体设计文案及实现方框图 (7) 三、双T网络的原理分析及计算 (7) 1、双T网络的原理 (7) 2、双T网络的设计 (9) 四、主要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11) 1、AD9851正弦信号发生器 (11) 2、减法电路及射极跟随器 (12) 3 整形电路 (13) 4 真有效值检测 (13) 五、系统软件设计 (14) 六、测试数据与分析 (15) 七、总结分析与结论 (17)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7)

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 进一步明确频率特性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 明确控制系统参数对频率特性曲线形状的影响。 4.进一步学习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进行仿真。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 2. 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 一个稳定的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它的稳态输出将是一个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振幅和相位一般与输入信号不同,而且随着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变化。 在被测系统的输入端加正弦电压,待平稳后,其输出端亦为同频率的正弦电压,但幅值与相位一般都将发生变化,幅值与相位变化的大小和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关。 取正弦输出与正弦输入的复数比,即为被测系统(或网络)的频率特性。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测得该频率对应的输出电压振幅,与相位及输入信号的振幅计算出振幅比,做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率特性曲线。 对于参数完全未知的线性稳定系统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求出其频率特性;我们从学习测试方法的角度,可以对已知的系统测其频率特性;在生产实践中,也常常是对已知的调试完毕的控制系统确定其实际的频率特性。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启动MATLAB 7.0,进入Simulink后新建文档,在文档里绘制二阶系统的结构框图。 双击各传递函数模块,在出现的对话框内设置相应的参数。点击工具栏的按钮或simulation菜单下的start命令进行仿真。双击示波器模块观察仿真结果。 系统的结构框如图3所示。 图3频率特性测试MA TLAB仿真系统的结构框 五、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 22)(n n n s s s G ωξωω++= 要求:绘制出6=n ω,1.0=ξ,0.3,0.5,0.8,2的伯德图,记录并分析ξ对系统伯德图的影响。 解:程序如下 wn=6;num=[wn^2]; zeta=[0.1 0.3 0.5 0.8 2] for i=1:5 den=[1 2*zeta(i)*wn wn^2]; G=tf(num,den) bode(G) hold on end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绘制系统的奈氏图、伯德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5 21 ()G s s = - 解:程序如下 num=[5]; den=[2 -1]; G=tf(num,den) figure(1)

MATLAB 高斯光束传播轨迹的模拟

B1:xx光束传播轨迹的模拟 设计任务: 作图表示xx光束的传播轨迹 (1)基模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轨迹; (2)基模高斯光束经单透镜变换前后的传播轨迹; (3)基模高斯光束经调焦望远镜变换前后的传播轨迹。 function vargout = B1(vargin) % B1 M-file for B1.fig %B1, by itself, creates a new B1 or raises the existing %singleton*.%%H = B1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B1 or the handle to %the existing singleton*.%%B1('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calls the local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B1.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B1('Property','Value',...) creates a new B1 or raises the %existing singleton*.Starting from the left, 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B1_OpeningFunction gets called.An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GUIDE, GUIDATA, GUIHANDLES % Copyright 2002-2003 The MathWorks, Inc. % Edit the above text to modify the response to help B1

拉盖尔高斯光束 厄米高斯光束MATLAB仿真

激光原理by贾而穑 130212114 厄米高斯光束MATLAB仿真 其中主程序文件:plotHermiteGaussianBeams.m 子程序文件:HermitePoly.m 程序如下: plotHermiteGaussianBeams.m %-------------------------------------------------------------------------% % auther:Erse Jia % Student ID 130212114 %-------------------------------------------------------------------------% %% Hermite Gaussian Beams %% SET PARAMETERS % Physical parameters lambda = 500; % nm k = 2*pi/lambda; % The two parameters for the gaussian beam (and derived quantities) z0 = 1; A0 = 1; W0 = sqrt(lambda*z0/pi); W = @(z) W0*sqrt(1+(z/z0)^2); R = @(z) z*(1+(z/z0)^2); Zeta = @(z) atan(z/z0); % The coefficients for the Hermite-Gaussian (HG) beam of order (l,m) A = [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2 0]; % Display Parameters res = 800; z = 1e-9; x = linspace(-2*W(z),2*W(z),res); y = linspace(-2*W(z),2*W(z),res); [X Y] = meshgrid(x,y); X = X(:); Y = Y(:); %% RUN THE SIMULATION % Preallocate Memory

高斯光束传播 matlab

%Gaussian_propagation.m %Simulation of diffraction of Gaussian Beam clear; %Gaussian Beam %N:sampling number N=input('Number of samples(enter from 100 to 500)='); L=10*10^-3; Ld=input('wavelength of light in [micrometers]='); Ld=Ld*10^-6; ko=(2*pi)/Ld; wo=input('Waist of Gaussian Beam in [mm]='); wo=wo*10^-3; z_ray=(ko*wo^2)/2*10^3; sprintf('Rayleigh range is %f [mm]',z_ray) z_ray=z_ray*10^-3; z=input('Propagation length (z) in [mm]'); z=z*10^-3; %dx:step size dx=L/N; for n=1:N+1 for m=1:N+1 %Space axis x(m)=(m-1)*dx-L/2; y(n)=(n-1)*dx-L/2; %Gaussian Beam in space domain Gau(n,m)=exp(-(x(m)^2+y(n)^2)/(wo^2)); %Frequency axis Kx(m)=(2*pi*(m-1))/(N*dx)-((2*pi*(N))/(N*dx))/2; Ky(n)=(2*pi*(n-1))/(N*dx)-((2*pi*(N))/(N*dx))/2; %Free space transfer function H(n,m)=exp(j/(2*ko)*z*(Kx(m)^2+Ky(n)^2)); end end %Gaussian Beam in Frequency domain FGau=fft2(Gau); FGau=fftshift(FGau); %Propagated Gaussian beam in Frequency domain FGau_pro=FGau.*H;

放大器频率特性仿真 -- 实验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放大器频率特性仿真 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 姓名:张宇 学号: 0906110227 专业班级:电信09-2班 实验时间:2011年12月17日 实验成绩评阅教师

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复习CMOS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2、学习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性能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2.1 电阻负载共源级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如图5.1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5V,电阻值为5000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2.0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 )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长为100/10u。(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dec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频率扫描,5表示每个频率的十进数间包括5个点,10meg 10G表示扫描频率从10MHz到10GHz),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vm表示输出电压的幅度),完整网表如图5.2所示。(3)仿真结果如图5.3所示。 2.2 源跟随器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如图5.4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值为5000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0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 )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长为100/10u。(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完整网表如图5.5所示,仿真结果如图5.6所示。 (3)也可以以分贝的形式输出,只需将图 5.5 中的输出语句

高斯光束传播及其MATLAB仿真

目录 一、高斯光束 (1) 1简介: (1) 2. 命名 (1) 二、高斯定律的传播 (2) 1.振幅分布特性 (2) 2.等相位面特性 (2) 3.高斯光束的瑞利长度 (3) 4.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4) 三、用MATLAB仿真高斯光束的优势 (4) 四、提出高斯光束的问题 (4) 五、问题的求解 (5) 六、问题的MATLAB程序 (7) 1、程序如下: (7) 2.最终运行 (10) 七、结束语 (17) 八、参考文献 (17) 九、成绩评定 (18)

一、高斯光束 1简介: 通常情形,激光谐振腔发出的基模辐射场,其横截面的振幅分布遵守高斯函数,故称高斯光束。 2.命名 关于光斑大小的查询,其实问的就是光斑的束腰直径或束腰半径。束腰,是指高斯光绝对平行传输的地方。半径,是指在高斯光的横截面考察,以最大振幅处为原点,振幅下降到原点处的0.36788倍,也就是1/e倍的地方,由于高斯光关于原点对称,所以1/e的地方形成一个圆,该圆的半径,就是光斑在此横截面的半径;如果取束腰处的横截面来考察,此时的半径,即是束腰半径。沿着光斑前进,各处的半径的包络线是一个双曲面,该双曲面有渐近线。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是在远处沿传播方向成特定角度扩散,该角度即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也就是一对渐近线的夹角,它与波长成正比,与其束腰半径成反比,故而,束腰半径越小,光斑发散越快;束腰半径越大,光斑发散越慢。 我们用感光片可以看到,在近距离时,准直器发出的光在一定范围内近似成平行光,距离稍远,光斑逐渐发散,亮点变弱变大;可是从光纤出来的光,很快就发散;这是因为,准直器的光斑直径大约有400微米,而光纤的光斑直径不到10微米。同时,对于准直器最大工作距离的定义,往往可理解为该准直器输出光斑的共焦参数,该参数与光斑束腰半径平方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计算式是:3.1415926*束腰半径*束腰半径/波长。所以要做成长工作距离(意味着在更长的传输距离里高斯光束仍近似成平行光)的准直器,必然要把光斑做大,透镜相应要加长加粗。

信号与系统综合训练MATLAB仿真分析各种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信号与系统》综合训练2报告教师: 学生小组成员名单: 训练时间:2012年10月27日 报告内容: 一.训练要求 1.利用现有电路知识,设计低通、带通、高通、带阻滤波器, 2.写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3.在MATLAB中,绘制滤波器的频谱图,指出滤波器主要参数, 4.说明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要提高这些参数该如何改进。写出改进后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绘制改进后的滤波器频谱图 二.训练目的 1.练习设计低通、带通、高通、带阻滤波器,学会分析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2.学会利用MATLAB仿真分析各种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三.训练步骤

A.低通滤波器 1.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通过Multisim 仿真对电路进行检验,检查电路是否具有低通滤波器的‘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 输入信号频率为10HZ 时,通过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如下图 输入信号频率为100HZ 时,通过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如下图 通过对比输入频率为10HZ 和100HZ 的输出波形,可以看出该电路具有低通滤波器的‘通低频,阻频’的特性。 2.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通过对电路进行分析,根据KVL 定理,可得 dt dv RC v v c c s += (1) 假定系统初始松弛,这该系统就是线性时不变系统。假定输入为st e ,这该系统的响应就为)(s H .将输入与输出代入(1)式中。 从2式中可以看出,当s 趋于0时,)(s H 趋于1,此时输入电压等于 输出电压。当s 趋于∞时,)(s H 趋于0,此时输出电压几乎为0。 3.MATLAB 仿真分析频率特性 根据频率响应函数 可以得到系数向量b=[0,1],a=[r*c;1]。 利用MATLAB 求幅度频率响应与相位频率响应程序如下 r=1000;c=1e-8; b=[0,1]; a=[r*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