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文化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参与特征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比如,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过程中,只要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中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依法参加各级选举,而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限制。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治参与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选举、政治投票行为,而且还包括公民参与各级政府公共决策、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各种其他活动。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政治参与行为并不涉及导致这些行为的主观因素或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或将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

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人。

追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

现实的经济发展,为人们在更高水平上追求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社会中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决定的。

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间的冲突和斗争是政治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政治变革发生的直接原因,并将决定政治变革的命运。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

~既遵循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又遵循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

三、国家起源契约论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理论解释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方面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都拥有“自然权利”,拥有自然权利者之间发生的不是战争,而是彼此关联的义务和责任。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学概论1、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时,便产生国家。

社会成员由利益一致、关系平等发展为以不同的阶级地位划分并造成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这是社会内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成为独立部门,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

它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成员的分化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二是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

这样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产生而且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面对阶级冲突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就需要有第三种力量,表面上居于冲突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使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所炸毁。

因此,恩格斯、列宁分别对国家有论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产生的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是哪个阶级的专政,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建立起来的。

但是,仅有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地位还是不够巩固的,必须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即利用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政权来保证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

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之所以要靠政治通知来维护和巩固,是因为政治统治具有经济统治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

政治学概论核心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核心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核心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治的本质、政府的组织与功能、政治过程的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政治学包含众多的核心知识点,本文将就政治学概论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政治学这门学科。

一、政治学的定义与范畴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研究政治的本质、政府的组织与功能、政治过程的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

2.政治学的范畴政治学的范畴包括政治哲学、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的本质与功能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通过制定规则和决策来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它涉及到资源分配、权力运行、决策制定等内容。

2.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在于权力的运行,即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3.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秩序的维护、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利益的调节等。

三、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设计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用来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分配。

2.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混合制度等,其中民主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治制度。

3.政治制度的功能政治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权力分立、政治参与、政治监督等。

四、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1.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可以分为选举投票、政治组织、政治示威等形式。

2.政治行为的特征政治行为具有目的性、非常规性、有组织性等特征。

3.政治参与的意义政治参与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政治过程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获取政治知识、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2.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的过程。

3.政治沟通政治沟通是政治参与者之间通过言语、文字、符号等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4.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政治决策受到利益、观念、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共同体验和共同意识。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1、国家机构定义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罗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本能机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承担着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本能机能、进行日常国家办理的繁重任务。

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些主要国家机关构成的统一整体国家机构。

2、国家机构的组成(1)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表里国家事务。

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按照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国家立法机关的基本本能机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含有“执行”和“办理”两方面的含义。

行政机关即负责拟订和执行法律、制订和执行国家政策、办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除法院外还包罗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3、国家机构的主要特点(1)阶级性:国家机构是为统治阶级办事的。

(2)社会性:国家机构一般以全社会正式代表身分,以全社会名义进行活动。

(3)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4)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遍及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这样做一是依靠法律强制,一是依靠暴力强制。

4、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别离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彼此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的具体实施形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机构机制。

例如:美国的三权在宪法上是平等的,英国是“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天演论》等西方政治学著作对近 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政治学概论201110版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201110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神权论称君权神授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契约论是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利、公共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政治职能又叫镇压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领主占有制: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

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

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土地。

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革命是将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

改良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宗法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部尊卑、贵贱、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资产阶级专政是指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资本专政统治的本质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自考本科《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本科《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本科《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5.民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11.共和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2020年8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主观题

2020年8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主观题

目录第一章导论 (3)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4)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 (6)第四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8)第五章国家机构 (9)第六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11)第七章政治文化 (12)第八章政治发展 (13)第九章民族与宗教 (14)第十章国际政治 (14)政治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知识点名称 节 主观题1、政治。

(名词解释)(1904、1510)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论述题)(1101、1710)(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简述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简答题)(1610) 第一节 政治学的 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 法 政治的含 义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 层建筑。

★★ (2)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来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4.简述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权谋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

(简答题)(1810)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自考最新00312政治学概论-特训7

自考最新00312政治学概论-特训7

第七章 政治文化本章重难点分析•理解政治文化的含义;•记忆政治文化的内容;•区分政治文化的分类。

本章内容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Ø政治文化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提出。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包括:政治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

1956年,他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用“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来指某一民族和社会对于某一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与特征Ø含义: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Ø特征:①鲜明的阶级性;②历史继承性;③相对独立性。

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一)政治文化的要素A政治心理B 政治思想C 政治价值观表现为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

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

政治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

政治价值观的感性基础是政治心理,其理性总结则是政治思想。

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二)政治文化的类型根据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划分参与型政治文化服从型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二)政治文化的类型根据亚文化结构相互间的关系划分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混合型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二)政治文化的类型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划分理想型政治文化现实型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二)政治文化的类型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核心内容:专制主义、等级观念突出特点:领袖崇拜、宗教信仰三个特征:①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②社会大多数成员勇于革新与开拓。

③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二、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二)政治文化的类型分类标准分类内容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参与型服从型亚文化结构相互间的关系冲突型协调型混合型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理想型现实型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传统现代三、政治文化的功能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01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02影响政治过程03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04真题演练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可将政治文化分为A.传统政治文化B.理想型政治文化C.现代政治文化D.现实型政治文化E.参与性政治文化真题演练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可将政治文化分为A.传统政治文化B.理想型政治文化C.现代政治文化D.现实型政治文化E.参与性政治文化【答案】BD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也就是人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政治时间获得相关政治知识行为规范,认识自身的政治角色、地位和责任,形成独特的政治人格和行为的过程。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的内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将人的生活领域区分为家庭和城邦,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则是城邦生活,与家庭这一基于人的自然需求而形成的联合体不同,城邦这一更为高级的政治组合则是基于某种“契约”,它志在使人们趋向善良,成为优良的动物。

古希腊人所理解的政治首先意味着在城邦内部服从法律和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去除暴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研究的是城邦群体要达到的善。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公元前509年,古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罗马政治的核心。

代表人物:西塞罗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与古典时期围绕“公民德行”展开的政治活动不同,此时的政治已经蜕化成一种利益政治,是家长与臣仆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政治活动成了私人领域的扩大化;此外,由于宗教信仰的兴起和教权的扩大,教权与皇权之间的日益成为中世纪政治的一道风景线。

4、现代政治的内涵:现代政治是一种以现代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现代国家又是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纯粹私有制的产生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从各方面侵蚀了传统政治的基础,并提出了以私人利益为基础而结成的近现代国家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现代政治的另一特性就是以主权为核心的权力政治。

从此,政治便成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成了围绕着获得、保持和夺取权力而展开的活动的总称。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进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所以相对于古希腊的政治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载道和行道活动。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编写组07政治文化-文档资料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编写组07政治文化-文档资料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 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文化与政治文化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专门领域 始于20世纪50年代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
文化与政治文化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究 究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与 政治实践能动地获取社会政治文化成为 政治人的过程,也是社会按照其发展的 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政治文化,塑 造社会成员政治心理、政治意识与政治 价值观,实现政治文化在代际之间的继 承与变迁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1.儿童期的政治社会化
儿童期的政治社会化主要以家庭和学 校为途径,以直观、感性、形象的政治 行为和政治事务为学习对象,以模仿和 服从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政治服从、政 治忠诚等感性色彩的政治认知和情感养 成为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在政治信仰上,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 在政治理想上,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 定信念,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在政治理论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 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重大理 论成果,吸收一切有益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 点 编 写 教 材
政治学概论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三、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概论第七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与功能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内涵【过程角度】:孔奇——政治参与就是“全国或地方、个人或集体支持或反对国家结构、权威和有关公益分配决策的行动”。

【功能角度】:亨廷顿、琼〃纳尔逊——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总论】:实际上,政治参与作为现代公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政治关系中公民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而且反映着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种种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界说都将影响政府活动视为公民参与的核心内容。

外延【狭义】:(只包括合法的参与方式)诺曼〃尼和西德尼〃伏巴——政治参与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目标):影响政府人事或政策抉择,不包括诸如消极抵制、集体不服从、政治暴力或恐怖、暗杀甚至革命等政治行为。

【广义】:(也包括非法的政治活动)亨廷顿、琼〃纳尔逊、阿尔蒙德、托马斯〃戴伊等——政治参与应包括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不考虑这些活动根据政治系统的既定规则是否合法,因此,诸如抗议、游行示威、暴动、甚至叛乱都属于政治参与形式。

教材观点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

它毋宁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物化形式,它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外观及其性质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和社会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界定】:政治参与是特定制度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

基本特征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由公民组成的团体。

⑵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政府活动。

⑶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⑷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等。

在中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

⑸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⒈政治学习功能。

——培养具有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 - 第七章

政治学概论 - 第七章

3
三、国家机构与政府机构的联系与区别 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整体。 狭义上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人们日常使用“政府机构”概念时,多只狭义上的政府, 即国家行政机关。 四、国家机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机构都不是各个国家机关的简单排 列组合,而是一个复杂严整的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 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的分工部门,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 按照总体要求和一定的结构组织形式组合而成。 各国家机关之间有机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 的统一整体。 各国家机关有自己的组织体系结构性,其也是一个整体。
10
三、立法机关 产生: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即议会(国会), 其实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起源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国 家召开的等级会议(由君主召集,由僧侣、贵族新兴 市民阶级的代表组成),当代表会议被资产阶级代表 控制后,其演变为现代议会。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 法机关,议会最早产生于英国,其后在美国和法国等 国普遍建立。 结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形式一般分为一 院制和两院制,大多为两院制。两院制即议会由两院 组成,一般称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或上议院和下议院。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一院制的代 表国家:瑞典、葡萄牙、丹麦、新西兰等。一个国家 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由各国历史决定。
14
练习
1、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2、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的是: A、孟德斯鸠;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 3、违宪审查采用“事后审查”方式的典型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C、澳大利亚;D、美国 4、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包括: A、立法权;B、公布法律实施权;C、财政同意权; D、监督权;E、询问权

政 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 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政治学是一门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多个方面。

政治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

同时,政治学也具有科学性,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权力目的、权力作用方式和权力实现程度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权力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权力、社会公共权力等;按照权力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权力和微观权力等。

政治权力的运行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权力的行使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等。

同时,权力的运行也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它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表达自己意愿、参与政治决策、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手段。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民主建设等方式,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四、国家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

国家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国家的性质,可以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

国家的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国家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五、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的公共事务。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文化【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文化【圣才出品】

第八章政治文化8.1复习笔记一、政治文化概述1.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是指一定阶级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中,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向、方式和方法都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2.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定的政治文化是一定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总和,并反映特定阶级的阶级性格和品格。

(2)政治文化具有历史性和时代特征①政治文化是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和时代特征。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国度,以及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状况。

②政治文化作为历史范畴,表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联系的特征。

a.现实选择必须符合主体的需要,并适应新时代的潮流。

b.借鉴域外政治文化的某些内容,要与一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

(3)政治文化具有社会结构性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结构性和社会分化的界限。

从社会结构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部分,即主导政治文化、非主导政治文化和敌对性政治文化。

①主导政治文化是指以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为指导并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文化,它是以统治阶级的思想为指导思想,规定着并适时地改变着体现于政治制度中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

②非主导政治文化是指统治阶级可以联合的那些与统治阶级虽有矛盾但是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阶级、阶层的政治文化,非主导政治文化的政治思想主张虽可以表达出来,但受主导政治文化中统治思想的制约,其存在和表现一般被限制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公共舆论所容许的范围内。

③敌对性政治文化是指与主导政治文化对立的、有时表现为激烈“文化冲突”的政治文化,它属于反文化反社会范畴,是与基本政治制度不相容的。

3.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系统所产生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第一节 • 狭义的文化:仅指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等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 自觉形态的文化。
• 2、政治文化
• • • 柏拉图的“心灵论”(理性、意念和情欲)。 亚里士多德的“本性论”。 马克思在《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在 《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分别对法国农民和德国农民 的政治心理趋向和特征即最高权力崇拜的心理作过深刻而 生动的分析。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 家民主政治困境。 • 阿尔蒙德和伏巴《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以沟通 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公民文 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P6)。
第七章 第一节 • • 公民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1)公民具有“民主人”的人格特征:开放的自我、 多元的价值取向、信任人类的环境并对之有信心、相对来 说不为焦虑所困扰。 (2)民主政体下公民均有参与政治的愿望,而且参与 政治被视为一种合乎理性的行为。 (3)公民有较强的输入功能取向。 (4)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 (5)由于公民文化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政治 文化,所以,公民参与政治的取向不是取代臣属或狭隘地 方性的政治文化,而是与之并存。
第七章 第二节
•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 • • • • • •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传播政治文化, 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实现政治文化在代 际的继承与变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 1、家庭。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2、学校。是进行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3、社会组织。政党、政治团体、社会组织。专门与一般。 4、大众传媒。电视、广播、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 5、政治实践。 6、特定政治符合。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的肖像等。 另外:教会、工作场所、社区社群等都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七章 政治文化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
•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 1、文化
从汉语词源上看,“文”原指纹理,“化”指变易、 生成。《易•贲卦•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天文”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 论关系。 • 西方语言中,“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cultura, 意指对土地耕耘、加工和改良。 • 广义的文化: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 物本能的东西,如生产工具、社会制度、观念习俗等,包 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种形态。
第七章 第一节
• 三、政治文化的构成因素
• 政治知觉
• •
(1)政治认知
(认识和理解)
政治印象 政治判断
爱憎、亲疏、美丑、信疑)
• 1、政治心理
• (感受和反应。较低层次 、 •
(2)政治情感(内心体验与感受。好恶、
(3)政治动机(政治期望、兴趣、抱负、理想) 自发、 不系统、不定型)(4)政治态度(肯定与否定、赞成与反对、不介入)
第七章 第一节 • 列宁1920年,他在全俄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发 表的讲话中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 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 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 者、没有地主的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368 页)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无疑为正确认识 政治文化奠定和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与方法论原则。 • 二战后, 西方始开研究政治文化的先河。帕森斯、加 布里埃尔· 阿尔蒙德和卢西恩· 派伊的政治文化论最具代表 性。1956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使用 “政治文化”概念,并予以界定。1966年,阿尔蒙德与西 德尼· 维巴合著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 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 治态度、信仰和情感。”
• • • •
第七章 第二节
• 四、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儿童期 基本途径 学习对象 家庭和学校 直观、感性、形 象的政治行为和 政治事务 青年期 学校和社会 成年期 政治实践
学习方式
模仿和服从
理论学习与社 会实践
政治实践
主要内容
政治服从、政治 形成政治人格, 丰富各种政治 忠诚等感性色彩 成为社会角色 知识,提高政 的政治认知和情 治技能,完善 感养成 政治人格

• • •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 1、社会化
• • • • 社会化是指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
(1)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A.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戴 维•伊斯顿。 • B.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 的过程。格林斯泰因。 • C.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和过程。坎耐斯 •P•兰顿。 • D.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阿尔蒙德。
第七章 第一节
• 5、依政治文化的主体 •
精英政治文化 大众政治文化
主流政治文化 政治亚文化
政治性亚文化 结构性亚文化
• 6、依政治文化所处的地位 • • • 7、依历史发展阶段 • • • 8、依政治体系功能 •
地方性政治文化 臣属性政治文化 参与性政治文化 体系文化 过程文化 (地域型、依附型与参与型) 政策文化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 • •
1、维系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顺利运行。 2、规范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变革。 4、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内容:

第七章 第一节
• 四、政治文化的类型
• 1、依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 • 参与型政治文化 服从型政治文化 冲突型政治文化 协调型政治文化 混合型政治文化
• • 2、依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 • • 3、依政治价值原则类型 • • 4、依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 •
理想型政治文化(道德、宗教、价值一体) 现实型政治文化(价值与道德分开) 传统政治文化(专制、等级、领袖崇拜、服从) 现代政治文化(民主、平等、竞争、创新、法治)

•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 • • (1)政治文化传统。 (2)现实政治思想。 (3)公民政治态度。
第七章 第一节 • • • (4)比较政治文化。 (5)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 (6)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关系。
•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 • • •
1、鲜明阶级性。 2、强烈民族性。 3、相对独立性 。其发展水平往往与经济发展、政治生 活不同步。 4、历史继承性。 5、动态发展性。
• • 2、政治思想 •
政治理想 政治信仰 政治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章 第一节
• 3、政治价值观
政治文化的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待政治系统、政治事 件以及政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 系的价值组成的体系,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正义、 公平、效率、安全等。 • 在社会政治文化中,政治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是特 定政治文化的本质体现。政治价值观的心理和感性基础是 社会政治心理,其理性认知和逻辑基础是社会政治思想。 • 政治价值观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尤其是政治情 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具有重要的定向性影响,对于政 治心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具有指导性 意义和功能。同时,政治价值观对于实际政治生活和政治 行为具有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选择的功能,对于社会政治 目标、政治战略、制度运行、政策方针和政治发展都会产 生重要的甚至支配性影响。
第七章 第二节
• 六、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 • • • • •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 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到多种因素的 交互影响。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主要有: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政治权利因素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因素 6、政治事件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 • • • 1、政治社会化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2、政治社会化是外部灌输和自觉认知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由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第七章 第二节
•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统治阶 级的统治思想为核心的主导政治文化为政治社会化指定方 向和道路,确定内容和形式,通过政治社会化把主导政治 文化灌输、渗透、普及到全体社会成员之中,使之具备社 会制度、政治制度要求的政治品格、素质和规范的政治生 活的能力,从而为领导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创造社 会政治基础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从总体上看,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有: (1)主导政治文化对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引导和规约。 (2)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对反社会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批判。
第七章 第一节
• 五、政治文化的功能
• • • • •

1、影响政治体系。 2、指导政治行为。 3、维系政治关系。 4、制约政治发展。
• 六、政治文化的发展
1、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
政治文化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文化的世俗化和参与型政 治文化的形成。 • 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第七章 第一节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