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计划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计划
3.1.1 计划与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达的、在制订计划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管 理性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我们认为,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 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 计划工作则是指制订计划。 我们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它是组织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 目标。 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所要完成的一项劳动。严格来讲,“计划工作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组织的自身能力,在科学预测未来的基 础上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 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活动过程”。计划工作与未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预 期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地预测未来。因此也就要求管理者要对过去的信息情报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条件设立组 织的未来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计划工作就是要建立目标, 并以各种指标进行明确的 表达。这些目标和指标将 用来进行工作过程的控制。
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 动的手段
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 益的方法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 标准
3.1.4 计划的类型
由于人类及组织活动的复杂和多元性,计划的种类也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实际的社会及经济生活当中,人们根据不同的背景、不 同的需要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对于形形色色的计划,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分类。

管理学基础-计划解析

管理学基础-计划解析

• 2 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 和其他管理人员无关。
• 错了。每一个部门都应以及实现该目标的途径 是每一个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职责。
• 计划部门的职能,只是负责组织的基 本业务的安排,或者说主业计划的安 排,如学校的教学计划、企业的生产 计划等。
• 3 计划赶不上变化,因 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 错了。计划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 其结果,计划过程本身就富有许 多积极的意义。计划活动可以促 使组织成员去思考、沟通,就组 织的目标和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形 成共识,这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
• 4 计划是一种约束,会 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 错了。计划并不是一经制定就不 需要修改了。实际上,合理的计 划工作应该是一种滚动的过程。
• 一项完整的计划应包括 哪些内容?
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 括5W1H。
• What • Why • Who • Where • When • How
计划的内容(5W1H)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为什么做?原因 谁去做?人员 何地做?地点 何时做?时间 怎样做?方式、手段
• 判断下列关于计划的 说法是否正确?为什 么?
①公司层战略
如果一个组织拥有一种以上的事业 (业务),那么它就需要制定公司层 的总体战略,以作为指导公司中长期 整体发展的主要依据。
公司层战略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们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业务结构?每 一种业务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业务结构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②事业层战略
事业层战略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每一项业务领域里应当如何进 行竞争。
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计划工作的含义
• 广义: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 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 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 计划
3.懊悔值法则
4.机会均等法则
机会均等法则以各种状态出现概率均等的假设为前提,并据均等概率算出各种方案的期望值(EV),期望值最大者为优,计算公式如下:
均等概率 = 1 ÷ 状态数目
5.折中法则
折中法则是乐观法则和悲观法的折中,先定一个乐观系数X,则悲观系数为1−X
(四)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法
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法指未来事件的机遇条件不能肯定,但知其概率情况下的决策。由于概率只是对未来出现某种事件的机会的预计,因此,决策时往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2)管理决策是有关实现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为提高业务活动效率而进行的决策。
2.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可控性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不能肯定,但可大致估计出其出现的概率,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可以计算出来。
确定型决策的择优法则是收益极大值或投入极小值法则,可分为单纯选优法和模型选优法两类。
1.单纯选优法
单纯选优法(直观法)对数据不进行加工,借助直观地对比,便能找出最优方案。
2.模型选优法
线性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是模型选优决策的一种。
盈亏平衡点法基本原理: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然后和总收益进行对比,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或某一盈利水平时的产量,其公式为如下。在盈亏平衡时:
软方法是指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的一类决策方法,表现形式以会议为主。
硬方法指运用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一类方法—主要为定量分析法。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2. 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范畴3.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4. 提高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二、学习内容1. 管理学基本概念1.1 管理1.2 组织1.3 领导力1.4 决策1.5 控制1.6 沟通2. 管理学重要理论2.1 经典管理理论2.2 行为管理理论2.3 现代管理理论2.4 战略管理理论2.5 创新管理理论3. 管理学发展历程3.1 古典管理学3.2 行为管理学3.3 管理科学3.4 现代管理学3.5 未来管理趋势4. 管理学研究范畴4.1 组织管理4.2 人力资源管理4.3 战略管理4.4 创新管理4.5 绩效管理5. 管理学基本方法和工具5.1 SWOT分析5.2 PDCA循环5.3 团队建设5.4 绩效考核5.5 沟通技巧6. 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6.1 领导力6.2 团队管理6.3 决策能力6.4 问题解决6.5 冲突管理三、学习计划1. 学习时间安排每周安排5-10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阅读教材、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

2. 学习方法2.1 阅读教材2.2 参与讨论2.3 案例分析2.4 实践操作2.5 作业练习3. 学习步骤3.1 第一周:熟悉管理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3.2 第二周: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范畴3.3 第三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4 第四周:提高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4. 学习资源4.1 教材:《管理学基础》4.2 参考书籍:《管理学导论》、《管理学原理》4.3 网络资源:各类管理学在线课程、论坛和资源库四、学习评估1. 考试每月进行一次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每周布置一份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练习题、实践操作等。

3. 讨论参与线上线下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4. 实践参与实际管理工作,应用所学管理能力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

五、学习效果1. 知识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管理概念、重要理论、发展历程和研究范畴。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引言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在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管理学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实践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提出一个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帮助读者建立对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2. 掌握管理学在不同组织环境下的实际应用;3. 培养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提高对管理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习内容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组织结构和设计- 决策与问题解决- 战略规划和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与沟通- 组织变革和创新2. 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管理模型在不同组织环境中的应用- 经典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3. 管理学的能力培养- 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 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 领导力和团队管理技能的培养三、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 选修大学所开设的管理学相关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 参加相关的讲座、研讨会和学术会议。

2. 读书学习- 阅读相关的管理学教材和专业书籍,如《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组织行为学导论》等;- 阅读管理学领域的经典和案例,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

3. 实践学习- 参加实习和工作,亲身参与组织管理和决策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锻炼管理技能。

四、学习周期1. 第一阶段(3个月)-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开始阅读相关的管理学教材和专业书籍;- 参加相关的讲座、研讨会和学术会议。

2. 第二阶段(6个月)- 深入学习管理学的实际应用,分析和研究管理案例;- 参与实习或工作,亲身参与组织管理和决策实践;- 培养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计划职能

管理学基础-计划职能
预算:数字化的计划
计划的要素 (或层次体系)
▪ 三、计划的种类(类型)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按排。计划的种类很多,可 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最普遍的划分计划类型的方法是 根据计划的期限、层次、职能、内容对计划进行分类。
分类标志 期限 层次 职能
内容
类型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新产品开发
我们致力于成为方便人们沟通的世界最佳者——为他们提 供其所需要的互相联系、获得信息与服务的方便途径—— 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 (6)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进行 SWOT分析。优势( strength )、劣势 ( weakness )、机会 ( opportunities )、威胁 ( threats )。
世界著名公司企业使命和目标
公司
使命和目标表述
康柏 公司
沃尔玛 公司
AT&T 公司
康柏,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最高 品质的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使计算成为一种知觉经 验,将人类的能力在各个层次上——沟通、教育、工作、 娱乐——进行延伸。
我们为您而工作。我们把自己看作是我们顾客的采购人员, 我们发挥我们的最大优势为您提供最佳的价值。沃尔玛的 建立是我们代表顾客利益的结果。这一理念始终激励着我 们。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使我们顾客的购物更加方便。
▪ (7)制定恰当的战略:各管理层都要有战 略,并要有符合三个层次要求的战略,恰 当定位,获得领先对手的相对优势。
▪ (8)制定战略计划:把战略目标按时 间和企业的层次分解,各单位和部门就 有了年度目标,并制定出与战略实施相 关的计划,即战略计划。
▪ (9)实施战略Βιβλιοθήκη ▪ (10)评价结果生产 营销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能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4.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5分钟)a.计划的概念和定义;b.计划的重要性;c.计划的基本原则。

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0分钟)a.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b.战略计划与运营计划;c.功能性计划与项目计划。

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35分钟)a.确定目标;b.制定计划;c.实施计划;d.监控与控制;e.评估与修订。

方法:案例分析+课堂讲解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关于公司计划失败的案例,激发学生对计划的兴趣和重视。

2.知识点讲解(40分钟)a.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c.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3.案例分析(40分钟)根据不同类型的计划,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评估1.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材料、PPT课件;2.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评估环节,我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管理学基础个人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个人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个人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了解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理论体系等内容。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管理目标、管理者、组织、领导、决策等。

3.理解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如管理功能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管理行为理论等。

4.学习管理学的应用技能,如领导能力、团队管理、冲突处理、沟通技巧等。

二、学习内容1.管理学基础知识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2.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管理目标(2)管理者(3)组织(4)领导(5)决策(6)控制3.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管理功能理论(2)管理过程理论(3)管理行为理论(4)管理者的角色理论4.管理学的应用技能(1)领导能力培养(2)团队管理技巧(3)冲突处理方法(4)沟通技巧训练三、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参考学术期刊、网络资源等,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实践运用管理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学以致用,提高管理实践能力。

3.加强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通过讨论研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学习计划1.第一阶段时间:1个月内容: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任务:(1)阅读教材,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参考学术期刊和网络资源,了解管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3)撰写学习笔记,整理管理学基础知识体系。

2.第二阶段时间:2个月内容:实践运用管理学知识任务:(1)案例分析,分析、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2)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特点。

(3)实习实训,参与实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实践能力。

(4)撰写实践报告,总结管理实践经验。

3.第三阶段时间:1个月内容:加强交流与合作任务:(1)与导师和同学定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参与讨论研究,共同探讨管理学研究课题。

(3)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管理学实践项目。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普通高职管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也可用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的系统培训,还可供有提升管理能力需求的人员自学使用。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与满足新时代管理要求为目标,首先从工作场景中的管理入手介绍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古典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然后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基本职能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将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系统化地学习。

2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二)学生课外阅读叁考资料《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 .产教融合,立足实践,将管理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2 .注重应用,兼顾基础,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3 .创新结构,优化内容,满足新时代对管理知识的新要求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教学日历。

管理学基础——计划及其制定(教案).docx

管理学基础——计划及其制定(教案).docx

第六章计划及其制定课题:计划及其制定学时安排| 2学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划的概念、性质、类型及编制过程。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计划的编制过程课题: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教学内容: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1、定义:计划(Plan, Planning):计划既可以作为动词意义,又可以作为名词意义。

——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來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计划是确定未来口标,及其实现口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

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H标;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因此,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

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任务和口标并对选好n标提供一•种合理实现方法。

止如哈罗德•孔茨所言,“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來,以克服这一天堑。

”2、计划内容:“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原因。

Who ---- 谁去做?人员。

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二、计划与决策计划与决策的区别和联系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实际工作屮,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吋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2.掌握管理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素养。

3.熟悉管理实践中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内容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3.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领导和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三、学习方法1.认真听讲,理解教学内容。

2.多阅读管理学专业书籍和期刊,增强自己的管理理论知识。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性学习和分析。

5.与同学、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四、学习计划1.每天定时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做好笔记。

2.每周阅读一到两本管理学专业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定期参加管理学相关的讲座和学术研讨会,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4.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管理实践与调研,体验管理实践和提高实践能力。

五、学习评估1.定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核,查漏补缺。

2.积极参加管理学相关竞赛和比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

3.在实习和实践中,及时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管理实践能力。

4.随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和管理能力。

以上是《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希望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标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解,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管理学的常用工具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的学习目标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核心知识,提高我们在实际管理中的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内容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管理?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出发点。

我们需要理解管理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等内容,从而建立对管理学的基本认识。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理解管理学的内涵与发展规律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经典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理论。

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管理学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权利与权力、组织与领导、决策与沟通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熟悉这些方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来深化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4. 管理学的常用工具和技巧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如SWOT分析、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工具和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三、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我们将首先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如管理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将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与讨论和汇报等方式来深化我们对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第二阶段: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在第二阶段,我们将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权利与权力、组织与领导、决策与沟通等。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深化我们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 第三阶段:管理学常用工具和技巧的学习在第三阶段,我们将学习管理学的常用工具和技巧,如SWOT分析、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篇一:管理学基础自主学习计划管理学基础自主学习时间安排表专业: 11秋行政管理科目:管理学基础姓名:陆玉梅学号: 118020XX50638篇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04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学分:4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栓军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栓军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专业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基层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典型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和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管理基础学习计划书

管理基础学习计划书

管理基础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标1. 管理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基本知识。

2. 管理技能: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管理技能,包括沟通技巧、决策技巧、团队管理技巧等。

3. 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和现状。

4.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学习内容1. 管理学基础知识(1)管理学基本概念(2)管理学基本理论(3)管理学基本方法(4)企业战略管理(5)组织管理(6)人力资源管理(7)营销管理(8)生产管理2. 管理技能(1)沟通技巧(2)决策技巧(3)团队管理技巧3. 企业管理实践(1)案例分析(2)实地考察4. 学术研究(1)阅读相关文献(2)参与实际项目三、学习方法1. 多方面阅读:通过阅读相关管理学的教材、专业书籍、学术期刊等,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和实践。

2.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参与讨论:积极参与班级讨论、学术讨论会等,交流学习管理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4. 持续学习:定期参加相关管理学的培训和学术论坛,持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四、学习时间安排每天抽出2小时用于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讨论会、实地考察等,以及每周留出2天时间用于参加学术论坛和培训课程,持续学习并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五、学习评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评估,总结自己在学习管理学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安排,确保学习效果。

六、学习资源1. 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管理学的书籍和期刊来丰富自己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范文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范文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书范文目的: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学习内容和目标:1.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了解不同类型的管理理论和模型,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2.管理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的管理实践案例,了解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3.领导力培养:学习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二、学习方法和步骤:1.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学术文章,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不同的管理实践案例,并结合学习过的管理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3.参加管理学培训课程:参加相关的管理学培训课程,学习领导力的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三、学习计划和安排:1.阶段一(1个月):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2.阶段二(2个月):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不同的管理实践案例,并结合学习过的管理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3.阶段三(1个月):参加管理学培训课程,学习领导力的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四、检查和评估:1.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进度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安排。

2.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估,评定学习成果和水平。

五、学习资源和支持:1.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获取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资料。

2.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参加相关的管理学培训课程,获取专业的教学和指导。

六、学习期间的困难和挑战:1.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需要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和时间安排。

2.案例分析和讨论需要较强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管理学基础计划书范文

管理学基础计划书范文

管理学基础计划书范文一、计划背景。

咱这团队就像一艘大船,可现在有点像没头的苍蝇乱撞呢!所以得整一个管理学基础计划,让大家知道该往哪儿划桨。

目前团队成员都挺有才的,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管理框架,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复仇者联盟那种默契和强大力量。

二、计划目标。

1. 短期目标。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让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优先级。

就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负责保卫哪一块地盘,别到时候敌人都打上门了,还在互相问“这归你管还是归我管”。

还有就是要减少团队内部因为沟通不畅产生的小摩擦,大家能心平气和地说话,别一说话就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2. 中期目标。

三个月内,建立起一个简单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就像给每个船员发个小本本,记录他干得咋样,好的就奖励颗小星星,不好的就提醒一下。

让大家知道努力就有回报,偷奸耍滑可不行。

同时,团队的协作效率要提高,不能再出现一件事要办好久还办不成的情况。

3. 长期目标。

半年后,整个团队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

每个部门、每个成员之间的配合都非常默契,遇到问题能够迅速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

团队在公司内部要有一个好名声,就像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团队”,让别的团队都羡慕嫉妒恨。

三、具体实施计划。

1. 组织架构梳理(第1 2周)咱得找个时间,把大家都聚在一起,就像开家庭会议一样。

然后在大白板上画出咱们团队现在的组织架构,谁向谁汇报,哪些部门是平级关系等等。

这时候大家肯定会有各种意见,什么“我觉得我应该归他管不合适”之类的,没关系,都让大家说出来。

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公司的业务需求,重新调整组织架构。

这个调整不能太离谱,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比如说,不能把一个只会画画的小伙伴突然放到做数据分析的岗位上。

把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做成一个清晰的图表,贴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让大家随时都能看到。

2. 工作流程规范(第3 4周)针对每个岗位,和岗位上的小伙伴一起梳理工作流程。

比如文案撰写岗位,从接到任务,到收集资料,到撰写初稿,再到修改审核,最后定稿,每一步都要明确下来。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四大职能之计划第一节计划概述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四大职能之计划第一节计划概述

计划作用
(四) 明确标准,进行控制
计划和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 的,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标准。控制活动通过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产 生的偏差,使组织活动保持既定的方向。计划工作为组织活动确定了 目标和标准,使得控制职能能够将实际的业绩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 发现偏差,以便及时纠正。因此,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控制。
计划形式
(四) 策略
策略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谋略,它是指管理者对未来行动的总体构想 与实现目标的一整套具体谋略方案。组织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有用的策 略,首先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我评价。其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策略 要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与计划的完成服务;策略的制定应具有连贯性;策 略应有弹性;策略应当是成文的。
计划特点
4、效率性
计划的效率性主要指时间和经济性两个方面: 时间性是指任何计划都有计划期的限制,也有实施计划时机的选 择。 经济性是指计划应该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也 就是说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 计划工作本身具有讲求效率的内在要求。
计划特点
5、创新性
计划工作是面向未来的设计和安排,未来充满变数,各种不确定因 素层出不穷。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 化、新机会而做出的决定, 因而它是一个创造过程。无论什么计划, 一味因循守旧是不可能应付变数的,因此,寻求创新也是制订计划的 特性和要求。
计划形式
(九) 预算
预算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它是以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特殊的计划形式。西方企业 中所制定的预算并不仅仅是财务预算。其预算中所用的数字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就是用货币 形式来表示的,如现金、开支和收入等方面的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即用非货币形式来 表示的,如消耗的工时、完工期限和产品生产量等。借助预算,企业可以对工作计划的内容加 以数量化、精确化。不仅如此,预算也为汇总有关数字提供了便利的手段,同时它还可以直接 作为控制工作的依据。所以,预算的编制受到了许多企业的普遍重视。但应该注意到,编制和 执行预算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应该将其作为手段来看待。预算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为了执行 预算而置其所服务的计划于不顾,也不能在编制预算时一味地考虑过去预算中的数字而忽视当 前预算所服务的特定对象。无论是预算的制定还是考核,都必须紧密结合其所要落实的具体任 务的要求和上一层次的计划及目标。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控制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控制

管理学基础学习计划控制第一部分:管理学基础概念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2.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了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范畴- 掌握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3.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部分:管理学基础知识1. 组织管理- 学习组织的定义和特点- 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 领导与决策- 了解领导与决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习领导与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掌握领导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技巧3. 经营管理- 了解经营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三部分:管理学基础技能1. 沟通与协调能力- 学习沟通与协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掌握沟通与协调的理论和实践方法2. 团队管理能力- 了解团队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团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 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决策与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决策与问题解决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通过听课、讨论、演示等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实践训练:通过实习、项目实践等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积累知识。

4. 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提升。

学习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学习管理学基础概念和理论,预计1个月时间。

- 每周安排3天课堂学习,2天自主学习。

2. 第二阶段: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预计2个月时间。

- 每周安排3天课堂学习,2天实践训练。

3. 第三阶段:学习管理学基础技能,预计1个月时间。

- 每周安排3天课堂学习,2天实践应用。

学习成果评估:1. 考试评估:每阶段结束进行一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试,通过考试达到一定分数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综合性计划:组织的规划是一份综合性的、粗线条
的、纲要性的计划,规划可以是以上诸计划形式的复合体,通 常还包括预算。
预算数字性计划: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
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勾勒出未来一段时期的现金流量、 费用收入、资本支出等的具体安排。
计划的层次体系
▪ 计划的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不同 形式的计划可以 组成一个如图所 示的层次体系。
具体
抽象
宗旨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
计划的层次体系
4.计划工作的过程
计划步骤
情况分析
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 可行性
目标和计划的 选择
目标明确、挑战性 、可实现
目标和计划 的评估
优势劣势 较高优先性
目标和计划的 甄选
优先次序 选择
监督和控制
持续监督 采取更正行动
实施
实施计划 资源和动机
战略性长远性计划: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
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或路径选择。它通常规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方 向、发展重点、组织的行为方式,以及资源分配的优先领域,是组织制定各类具 体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
政策陈述性计划: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
想与行动的宽泛的指导方针和明文规定。政策作为评价方案的指南,在决策时具 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处置权。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是,必须坚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 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特点:通过体系进行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式系
统进行动态控制。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 交错的完整目标连锁体系。
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员工自我管理 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充分 协调,让员工参与管理,实行管理的民主化。
2.计划的类型
计划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类标准
计划的层次 时间限制 计划职能
类型
战略计划、作业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组织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市场开拓计划
计划明确程度 计划针对的对象范围
指向性计划、具体性计划 综合性计划、专业性计划
3.计划的层次结构
计划的层次结构
使命理念性计划:使命也称宗旨或目的,是一个组织的基本定位,一个
计划的性质
目的性:计划是 一个确实目标和 评估实现目标最 佳方式的过程。
首位性:计划工 作相对于其他管 理职能处于首位
普遍性:虽然计划所涉 及的范围、时间随各级 主管人员的职权不同而 有差异,但是计划工作 却是一个组织中各级主
管人员的共同职能。
效率性:计划工作的任务,不 仅要确保实现目标,而且要从 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 置方案,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和提高效率的目标。
有效管理
可以切切实实的 提高组织管理的 效率
自我管理
目标管理实际上也是一 种自我管理的方式,或 者说是一种引导组织成 员自我管理的方式。
目标管理的缺点
强调短期目标:大多数的
目标管理中所指的目标通常是 一些短期目标,因为短期目标 比较具体,易于分解,而长期 目标比较抽象,难以分解。此 外,短期目标易迅速见效,长 期目标则不然。
5.计划工作的原理
计划工作的原理
限定因素原理
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 因素,也就是说,在其 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 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 现程度,又被称作“木
桶原理”。
许诺原理
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 工作所作出的许诺,因而,许 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 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少。 这一原理涉及计划期限问题。
组织存在的理由,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它决定了一个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 反映了组织的选择,也表达了组织的承诺。另外,组织在确立使命时,要避免把 目的和手段相混淆。
目标方向性计划:企业的使命需要转化为企业各管理层次的具体目标。
目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是管理者和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目标具 有如下特征:差异化、多元化、层次性、时间性。
目标管理促使权力下放。推行目标管理,就要在目标制定之后, 上级根据目标的需要
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中,对目标要达到的标准、成果评定的方法 都规定得非常具体、明确。
目标管理步骤
目标建立
建立组织总目标 机会和威胁 优势和弱点
目标实施
权利下放和自我控 制
自我提高 战略目标
目标成果评价
1.自我评价 2.上级评价 3.目标成果评价和 人事管理相结合 4.及时反馈信息
灵活性原理
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 变方向而不必花太大的代价。 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 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 险性就越小,也就是说指定计 划要留有余地。
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 标的进程(即航道)可以因情 况的变化而随时改变。
6.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
目标管理
概念:由组织的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
计划的层次结构
规则限制性计划:规则是一种简单的计划,它是对具
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 定。规则和程序就其实质而言,旨在抑制思考。
程序步骤性计划:程序是行动的实际指导,详细指出处理
具体问题时的例行方法和步骤,规划未来达到某一目标所需行 动的先后次序。一般来说,程序就是办事手续,程序和规则两 者都是强制性的。
CONTENTS
1 计划的概念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的层次结构 4 计划工作的过程 5 计划工作的原理 6 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
1.计划的概念
分析视角
广义:是指制定计划、
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 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 过程
狭义: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
外部环境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 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 一定时期内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 目标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目标管理的优点
形成激励
当目标成为组织的每个层次、 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未来时 期内欲达到的一种结果,且 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时,目 标就成为组织成员的内在激 励。
明确任务
使组织各级主管及成员都明 确了组织的总目标、组织的 结构体系、组织的分工与合 作及各自的任务。
控制有效
目标管理方式本身也是一 种控制方式,即通过目标 分解后的实现最终保证组 织总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 一种结果控制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