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清代制瓷工艺与产品特点
清代制瓷工艺与产品特点清朝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瓷器的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瓷器之一。
清代制瓷工艺与产品特点是本文的主题。
一、清代制瓷工艺1.瓷土的选取清代瓷器的土料主要来自中国南北地区,在很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原料,其中江西德化的瓷土、广东韶关的砂瓷土、浙江绍兴的青瓷土等都是非常优良的瓷土。
2.造型的制作在清代,制瓷工艺日臻完善,制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传统的制瓷工具,如瓷胎、磨轮、胚刀、坯刀等仍然继续使用,但在使用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釉料的运用釉料是瓷器上釉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釉料会让瓷器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颜色。
清代瓷器釉料的主要原料有高岭土、长石、石英等,其中石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釉料原料。
4.烧制的技术烧制技术是制作瓷器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到瓷器的质量。
清代瓷器的烧制温度通常在1,200℃以上,清代青花瓷的烧制温度甚至高达1,300℃。
二、清代制瓷产品的特点1.“青花瓷”成为代表在清代,青花瓷成为了制瓷的代表,它采用蓝色矿物质绘制纹饰,这些图案通常是景物或者人物,并加以勾勒描绘,颜色清淡如水,富有岛国色彩。
2.造型精致清代的瓷器造型多样,如各种花瓶、鼓、钵、杯、碗、盘、罐、壶等,造型精致,美观大方,秀丽典雅。
3.“从粗到细”、“从少到多”的特点清代瓷器的施釉工艺采用了一种渐进式的方法,即从粗到细,从少到多。
在瓷器上面,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图案的内容,而且还能触摸到图案的纹理。
4.完美无缺清代的瓷器在制作过程中通常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和实践。
这样的制作方法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制作的质量,而且还让瓷器的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5.装饰的多样性清代瓷器的装饰非常多样,可以是青花、釉上彩、哥窑彩、刻花、浮雕等,每一个装饰特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这些风格又反映了时代的流行和艺术潮流。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1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的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大清乾隆年制的特征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清朝瓷器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过元明两代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其对于清花和斗彩的继承和发展,独创的粉彩和珐琅彩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朝瓷器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陶瓷外销,尤其西风渐进,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
清代瓷器断代小技巧
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艺术价值、工艺水平都非常高。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许多清代瓷器的真伪和年代都难以确定,需要一些技巧来进行断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技巧,帮助大家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首先,从胎质上看。
清早期的胎质相对来说比较粗,透光度较好;而清晚期的胎质相对比较细腻,但含铁量高,显得泛红。
观察时需要注意胎质的薄厚、光泽以及杂质的情况。
此外,观察器形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不同时期的器形有不同的特征,如康熙早期的器形比较矮胖,而康熙晚期的器形则比较修长。
同时,纹饰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清早期的纹饰比较古拙,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而清晚期的纹饰则比较繁复,多以金彩、银彩等贵重金属为装饰材料,显得非常奢华。
其次,从款识上看。
清代瓷器的款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康熙早期的款识比较简单,多为双圈款;康熙中期的款识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康熙晚期的款识则出现了楷书、宋体、篆书等多种形式。
而乾隆时期的款识则比较复杂,多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也有一些为六字双行或一行楷书款。
观察款识的位置、字体和形式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此外,声音也是鉴定清代瓷器的一个有效手段。
通过敲击瓷器,可以听到其发出的声音,从而判断其年代和真伪。
一般来说,新瓷器由于含水量较高,敲击时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而老瓷器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和风化,声音会比较沉闷。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初学者可以多加练习和尝试。
最后,从釉面上看也是一个重要的断代手段。
不同时期的釉面有不同的特征,如康熙早期的釉面比较细密,釉质较薄;康熙中期的釉面则比较肥厚,釉质更加细腻;康熙晚期的釉面则出现了开片的现象。
观察釉面的光泽、气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总之,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需要综合考虑胎质、器形、纹饰、款识、声音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初学者可以通过多观察、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制作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掌握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
一、看胎质清代瓷器的胎质有其特定的特点,通过观察胎质可以初步判断瓷器的年代。
清代早期瓷器胎质细腻、坚硬,颜色白中泛青;中期瓷器胎质略显粗糙,颜色偏黄;晚期瓷器胎质厚重,颜色泛白。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修整较为规整,足墙较薄。
二、看釉面清代瓷器的釉面特点明显,可以通过观察釉面来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釉面肥厚,釉色白中闪青,光泽度较高;中期瓷器釉面较薄,釉色偏白,光泽度适中;晚期瓷器釉面更薄,釉色泛黄,光泽度较差。
此外,清代瓷器的釉面常见开片现象,尤其是晚期瓷器。
三、看器型清代瓷器的器型较为丰富,不同年代的瓷器器型有所差异。
早期瓷器器型规整,线条流畅,造型古朴;中期瓷器器型略显丰满,线条较为柔和;晚期瓷器器型较为笨拙,线条生硬。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造型也有特点,如早期多为平底,中期为圈足,晚期为矮圈足。
四、看纹饰清代瓷器的纹饰丰富多彩,通过观察纹饰可以辅助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纹饰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画工精细,线条流畅;中期瓷器纹饰以花卉、虫鱼、山水等为主,画工较为简练;晚期瓷器纹饰较为粗糙,常见寓意吉祥的图案。
五、看款识清代瓷器的款识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款识来判断瓷器年代。
清代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官窑款、民窑款和寄托款。
官窑款字体规整,笔画有力;民窑款字体较为随意,笔画略显粗犷;寄托款则多用于仿古瓷器。
此外,清代瓷器的款识位置也有规律,如早期多在器物底部,中期多在器物口沿或底部,晚期多在器物底部。
总结:清代瓷器断代技巧主要包括观察胎质、釉面、器型、纹饰和款识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结合瓷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年代。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的特点主要包括制作工艺日臻完善、突出时代特色、豪华且精细的装饰等方面。
鉴定清代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外观、辨别胎质和器形、辨别图案、以及考证。
1.制作工艺日臻完善: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工艺精湛,成就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名家。
清代的瓷器胎体坚韧,釉面洁白细腻,器型规整,釉面的温润光泽,整体品质上乘。
2.突出时代特色:清代瓷器的装饰和造型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融合了明代和唐宋的传统特色,装饰富丽堂皇,题材以神话传说和文人雅趣为主。
清代中期的乾隆时期,成为瓷器发展的高峰,瓷器装饰风格承袭明代朱缨花和四季花样,创新出了丰富多彩的新图案,如釉下彩、细描金、素青花等。
清代后期的光绪、宣统时期,瓷器制作大量采用外销风格和西方的影响,瓷器造型多变,装饰精美。
3.豪华且精细的装饰:清代瓷器的装饰非常考究,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被精心描绘在瓷器上,釉下彩、细描金的工艺成为当时特有的烧制技术,装饰品种丰富多样,图案细致华丽,色彩鲜艳豪华,体现出清代瓷器豪华的风格。
1.观察外观:观察瓷器的外观特点,包括器形、胎质、釉面、图案等。
器形要注意是否规整,胎质要观察是否均匀致密,釉面的光泽是否纯净均匀,图案是否精细细腻。
2.辨别胎质和器形:胎质是衡量瓷器品质的重要标准,清代的瓷器胎体坚韧,质地均匀细腻。
器形也是鉴定清代瓷器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代瓷器的器形较为规整,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
3.辨别图案:清代瓷器的图案精美多样,常见的有花卉、山水、人物、动物等题材,要观察图案的绘制技法是否精细,图案的装饰密度和整体布局是否协调。
综上所述,清代瓷器具有制作工艺精湛、突出时代特色、豪华且精细的装饰等特点。
鉴定清代瓷器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外观、辨别胎质和器形、辨别图案、以及考证。
通过系统的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清代瓷器的真伪和价值。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
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
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
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
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
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
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
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
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
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
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
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
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
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
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
清代瓷器胎土特征
清代瓷器胎土特征
清代瓷器胎土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胎土纯净:清代瓷器的胎土一般都非常纯净,没有明显的杂质和石粒。
这得益于清代瓷器生产工艺的提升,采用了更为精细的制陶技术,从而使得胎土更加纯净。
2. 胎土细腻:清代瓷器的胎土质地细腻,通常具有较高的致密度。
这使得瓷器更加坚韧耐用,同时也有利于绘画和彩绘工艺的展现。
3. 胎土白度高:清代瓷器的胎土颜色通常呈现出较高的白度。
这是因为清代瓷器生产时采用了优质的高岭土和石英作为主要原料,使得胎土呈现出明亮洁白的特点。
4. 胎土坚硬:清代瓷器的胎土硬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抗击碰能力。
这主要得益于清代瓷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采用了质地坚硬的原料,使得瓷器更加耐用。
5. 胎土耐火性好:清代瓷器的胎土耐火性较好,能够承受高温烧制的要求。
这使得清代瓷器能够在高温下实现完美的收缩和形变,从而得以制作出造型美观的瓷器作品。
总体而言,清代瓷器的胎土特征主要表现为纯净、细腻、白度高、坚硬和耐火性好等特点,这些特征也是清代瓷器在工艺和质量上取得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
鉴定清雍正瓷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制:清雍正瓷器大多呈碗、碟、盅子、壶等形状,口沿和腹面往往多有蕴含情趣的图案,与传统瓷器技艺中所见不同;
2、胎体:清雍正瓷器通常以蓝色胎体为主,连朱釉也比较淡,部分瓷器外型光滑,发泽出质感;
3、烧制:烧陶工艺工艺有白釉、褐釉的外表是非常普遍的,但有一定的几率出现斑驳、失色、脱釉等现象;
4、图案:清雍正瓷器的包浆图十分抒情,以青花、古铜、段花、灰彩&、金彩等花纹风格为主,细节相对较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情;
5、底部:清雍正瓷器的底部一般呈"八字",“足”中央有"朱砂双羊"图案,其他花纹也丰富多彩。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因其色泽青翠而得名。
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器型、釉面、色彩、纹饰、胎质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清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器型
清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种多样,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
鉴定器型需要考虑其形制是否符合清代风格,如清代瓷器器型多为庄重、端庄、简洁的风格,器形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的手法。
二、釉面
清代青花瓷器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均匀,釉面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不过分浓重。
鉴定釉面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均匀,釉面是否有瑕疵、破损、起泡、流淌等现象。
三、色彩
清代青花瓷器的色彩以青色为主,但也有淡蓝、淡紫、淡绿等颜色。
鉴定色彩需要注意其是否清晰、鲜明、自然,颜色是否均匀、浓淡适宜。
四、纹饰
清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包括梅花、兰花、菊花、牡丹、山水、人物等。
鉴定纹饰需要注意其是否精美、细腻、自然,纹饰是否符合清代风格,是否有破损、脱落等现象。
五、胎质
清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坚实、透亮,有一定的质感。
鉴定胎质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坚实、透亮,胎质是否均匀、无裂纹、无气泡等现象。
综上所述,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辨别,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清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清代官窑瓷器特点。
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
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
康熙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
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
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
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
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为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
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清代官窑瓷器装饰特色鲜明,在“仿古”、“仿西洋”等仿烧过程中,阐变新法,创造新奇。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传至中国的西洋文化等,有选择地吸收到瓷器装饰的表现中,使之成为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风尚艺术品”。
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釉、彩装饰以及纹样的装饰,就其工艺精湛的程度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
朝廷在景德镇开办专供皇家御用的御窑厂,集中全国技艺最精湛的制瓷匠人,汇聚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的中心。
明清两代帝王对瓷业生产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图案、色彩要求甚高,所有的瓷器在生产前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特点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
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
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于明清。
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连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
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也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卻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前后两朝。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潔,工艺精细;器型雋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
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取得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着重制瓷质量,精益求精,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
这正是康熙时期把瓷器当成鉴赏品而制作的延续,也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康熙时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和琺琅彩,以及传统的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展新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宣、成之器,品类更为繁多,有的“参古今之式,動以新意,備储巧妙”:有的彩撷宋、元、明、清以来瓷器色釉之优者予以总结,花样翻新,“更上一层楼”。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清代瓷器业是我国古代瓷器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各种瓷釉都日臻成熟。
器形品种繁多,创新品种精美绝伦,成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清代瓷器的特点,希望你喜欢。
清代瓷器的特点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3.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
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5.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
6.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7.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8.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
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清三代瓷器鉴赏以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瓷器鉴赏以及工艺特点“清三代”瓷器指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生产的瓷器。
这三朝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生产也是空前繁荣,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的斗彩相当部分是追仿明成化等时期的官窑器。
康熙仿成化斗彩比其他二朝少,因而更显珍贵。
雍正斗彩以两部分为主,一部分仿成化斗彩,有鸡缸杯、天字罐;另一部分则是当时流行的造型。
雍正斗彩在彩绘上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在青花内填彩,起到特殊的渲染作用。
乾隆斗彩与雍正斗彩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有不少器物是为宫廷寿庆典礼特别烧制的,常常加饰金彩、粉彩、洋红等。
造型有盘、碟、杯、碗、鸡缸杯、天字罐等,品种十分丰富,雍正突出的图案有“八蛮进宝”、蝠鹿等。
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最高成就。
清三代斗彩有相当部分很难区分各自的特点,有些只得从款式、造型上加以区分。
清三代粉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属而制成。
在工艺上受了珐琅彩的影响,用粉彩绘画原料在素胎上作画,再低温烧成康熙粉彩属初创阶段,工艺不够精致。
雍正时技艺精熟,胎薄,瓷质洁白。
用纯净的透明釉在烧成的白瓷上彩绘,用没骨法绘出物体的浓淡相间,明暗阴阳,达到了淡雅柔丽的极致美感。
乾隆粉彩品种多于雍正时期,风格承袭了雍正时期,又大胆吸收了油画技法和题材,显得更加富丽而又不失雅致。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笔筒、六角瓶、提梁壶,及文房用具笔洗、印盒等。
纹饰以花蝶、蝠鹿、过枝花卉多见。
康熙粉彩的产生给彩绘艺术带来了新领域。
雍正粉彩代表了清代粉彩的最高水平。
康熙珐琅彩彩料为进口料,有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料,发色剂是黄金,称为“金红”,很名贵。
康熙珐琅彩改变了以往彩瓷用胶水或清水施彩的做法,而是用油施彩。
雍正珐琅彩以白地彩绘为主,图案远比康熙丰富得多,以画配诗最为名贵。
乾隆珐琅彩品种更为丰富,除了沿袭雍正朝的风格外,还风行色地开光图案,以及圣经等西洋人物故事题材。
造型以碗、盘、花瓶、茶壶等多见。
清代瓷器颜色特点
清代瓷器颜色特点
青花瓷是清代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其颜色以深蓝色为主,呈现出一种深邃、沉稳的美感。
青花瓷还有一种灰蓝色调,叫做'铁线蓝',它的花纹颜色略显暗淡,但有一种独特的素雅之美。
二、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清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其釉中带有红色颜料,所以被称为釉里红。
其颜色鲜艳明亮,呈现红中带绿的感觉,极具视觉冲击力。
三、粉彩瓷
粉彩瓷是清代瓷器中的一种,其颜色多为粉红色,有一种温婉、柔美的感觉。
粉彩瓷在粉红色基础上还添加了其他色彩,如黄、紫、绿等,使得其色泽更加丰富多彩。
四、五彩瓷
五彩瓷是清代瓷器中的一种,其颜色以蓝、黄、绿、红、紫五色为主,因此被称为五彩瓷。
五彩瓷的颜色鲜艳明快,富有生机和活力,是清代瓷器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
总体来说,清代瓷器的颜色特点是以青花瓷、釉里红瓷、粉彩瓷和五彩瓷为主,这些颜色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 1 -。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是清代宫廷使用的瓷器,其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造型规整: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多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设计理念,整体上显得规整、端庄,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2. 胎质细腻: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制作工艺精湛。
3. 釉色丰富: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十分丰富,包括青花、五彩、斗彩、釉里红等多种釉色,这些釉色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4. 纹样精美: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非常精美,多采用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图案,如龙、凤、牡丹、莲花等,这些纹样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5. 工艺独特: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多种工艺手法,如刻花、印花、堆塑、镂空等,使得瓷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鉴别清代官窑瓷器的方法如下:
1. 观察造型: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规整、端庄,如果发现造型不规整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2. 检查胎质: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如果发现胎质粗糙或者有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3. 辨识釉色: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如果发现釉色不正或者有杂色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4. 查看纹样: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精美细致,线条流畅,如果发现纹样粗糙或者不够精细,可能是伪品。
5. 鉴定工艺: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独特,可以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如果发现工艺手法不正确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6. 查看款识:清代官窑瓷器通常会署有朝代款识,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如果发现款识不清晰或者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可能是伪品。
7. 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清代官窑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别真伪。
清朝瓷器特点
清朝瓷器特点清朝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在清朝时期,瓷器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各种瓷器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清朝瓷器的特点方面来介绍清朝瓷器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
一、制作技艺1.釉色清代瓷器的釉色多为白釉、青釉、黄釉、红釉、粉红釉、紫釉等。
其中,白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釉色,清代白釉有青花白釉、粉彩白釉、釉里红白釉等多种形式。
青釉是清代瓷器的另一种常见釉色,它的色泽清新明亮,常常与青花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釉则是清代瓷器中的一种比较少见的釉色,黄釉的颜色有深浅之分,深黄色的瓷器比较罕见。
红釉的颜色较为艳丽,常常与青花、釉里红等进行配合,形成独特的色彩效果。
2.造型清代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古朴造型,也有新颖的时尚造型。
传统的古朴造型主要表现在官窑瓷器上,如官窑的瓶、罐、盘、碗等,这些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整体感强。
而时尚造型则主要表现在民窑瓷器上,如景德镇的瓷器,其造型新颖独特,线条流畅,富有现代感。
3.绘画清代瓷器的绘画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等。
其中,青花是清代瓷器的主要绘画形式,它的构图清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釉里红则是清代瓷器的另一种重要绘画形式,它的颜色鲜艳,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
粉彩和五彩则是清代瓷器的另外两种常见的绘画形式,它们的色彩斑斓,表现了清代瓷器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风格1.官窑瓷器清代的官窑瓷器以景德镇的瓷器为代表,其特点是色彩淡雅、纹饰简洁、造型古朴大方。
其中,青花瓷器是官窑瓷器的主要代表,其釉色以白釉为主,青花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人物等,构图清晰,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2.民窑瓷器清代的民窑瓷器以景德镇的瓷器为代表,其特点是色彩斑斓、造型新颖、绘画精美。
其中,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五彩、粉彩为主,其绘画风格独特,表现了清代瓷器的独特艺术风格。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盛,其特点是:
康熙瓷器胎质细润洁白,造型新颖别致,纹饰图案清秀优美,色调淡雅宜人。
釉下彩瓷器多用青料渲染,发色青翠浓艳。
釉上彩瓷以五彩、斗彩、釉里红为主。
其中五彩瓷器使用的色料是孔雀绿,又称孔雀蓝;釉里红使用的色料是宝石红。
另外还有月白、粉青、灰青等釉下彩瓷器,在康熙时即已出现,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青花瓷中的一种——珐琅彩瓷器也开始出现,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图案花纹,色彩鲜艳华丽。
雍正瓷器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实,胎壁较薄。
纹饰图案清秀流畅,绘画工整细腻。
色彩浓艳华丽,以粉彩居多。
此外还有很多青花釉里红品种和彩瓷品种。
乾隆瓷器的特点是:
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重、釉水细腻、色彩浓艳华丽、纹饰线条纤细柔美、胎体薄而坚硬、釉面细润如玉。
乾隆时期的瓷器多为陈设用品和生活用瓷,还有一部分是官窑瓷。
清代的瓷器以“康熙”“雍正”为代表,也有少数为“乾隆”和“嘉庆”。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1、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
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
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
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
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
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
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
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
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
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
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
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
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
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
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
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
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
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
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
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
还有少量楷书款。
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
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
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
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
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咸丰官窑楷书款,字体工整秀丽,但显板滞,不及康熙、雍正款字秀丽中藏刚劲。
晚期同治官款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
楷书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但运笔拘束,缺少生气。
光绪时的款识,官窑款楷篆并用,以楷为主。
楷书字体修长,工整中略显清秀。
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青花写款的色泽有深有浅,深者略多。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民窑款识,大多随意乱写,字
体草率。
总之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着共同风格,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要从造型胎体釉面纹饰款识等方面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