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一(3)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授课时间:第1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掌握并能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重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特点难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成就内容:1.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___时期1.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时期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观察周围建筑特点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营造法式》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第2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授课时间:第2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

2.能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形式、单群体组合和装饰艺术特征。

重点:木构架的组成、形式和特点难点:叠梁式、穿斗式的基本结构、构造内容:2.1 木构特征2.1.1 木构架的优点:“墙倒屋不塌”2.1.2 木构架结构体系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复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古建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中国建筑发展过程
2.中国各个时期建筑特点、设计思路及技术水平
3.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及实践思潮
4.外国建筑发展的发展史
5.外国建筑的发展思潮与代表作
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加入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对某个时期的建筑发展史进行总结,讨论,阐述
授课计划表
周次
内 容
任务驱动

第三节宗教建筑
第四节 住宅与园林
第五10
第三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城市与宫室
第二节坛庙与陵墓
2
讲授
P64
讨论
11
第三节宗教建筑
第四节 住居建筑与园林
第五节建筑艺术与技术
2
讲授
12
第四章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城市与宫室
第二节坛庙与陵墓
第三节宗教建筑
第四节 住居建筑与园林
第五节建筑艺术与技术
2
讲授
讨论
13
第五章近现代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近代城市建设与建筑转型
第二节 折衷主义与现代式建筑的引入
第三节 传统复兴风格建筑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实践与思潮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建筑实践与台港澳地区的建筑实践
2
讲授
P85
任务驱动
14
下篇:外国建筑简史
第一章 古典建筑时期
2
讲授
XXXX学院
教师授课计划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简史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授课班级高职2017建筑工程技术班
教师姓名
教学团队负责人(签字)
授课班级所属系负责人(签字)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中外建筑》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中外建筑》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中外建筑》《中外建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外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情感投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2. 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图片展示经典的中外建筑,如中国的故宫、西方的埃菲尔铁塔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观察能力。

Step 2:学习中外建筑的特点和风格(15分钟)1.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彩色琉璃瓦、檐角飞翘等。

2.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西方现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玻璃幕墙、流线型设计等。

3. 学生对比中外建筑的特点和风格,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Step 3:欣赏中外建筑作品(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知名的中外建筑作品,如中国的泰姬陵、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

2. 学生欣赏这些建筑作品,并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的感受。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外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了解所选择建筑作品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建筑特点。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就该建筑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Step 5:课堂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向全班讲解所选择的中外建筑作品。

中外建筑史教案.doc

中外建筑史教案.doc

讲授 多媒体




6、中国近代建筑
学时
6.1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 6.2 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 6.3 居住建筑 6.4 公共建筑 6.5 近代中国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思潮
讲授题目 教学目的
外国建筑史
1.了解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过程 2.掌握明清时期建筑在民居、园林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3.了解外国早期建筑的发展过程 4.掌握古埃及、西亚、古印度以及爱琴海域建筑的突出成就 5.了解西方中世纪建筑的发展过程 6 . 掌握拜占廷、罗马风以及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7.了解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过程 8. 掌握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以及代表建筑
讲授题目 教学目的
明清时期的建筑(上)
1.了解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过程 2.掌握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宗教建筑等 方面的突出成就
重点及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宗教建筑等 方面的突出成就 难点:掌握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宗教建筑等 方面的突出成就
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建筑在民居、园林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掌握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以及代表建筑 难点:掌握古埃及、西亚、古印度以及爱琴海域建筑的突出成就;掌握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以及代表建筑
3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1 学时 1.5 学时
7、奴隶制社会的建筑
7.1 古埃及建筑 7.2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7.3 爱琴文化的建筑
教学内容:原始社会的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中国猿人的普遍住所是天然洞 穴
讲授题目 封建各个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一、木构架的优点二、木构架结构体系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一、单体建筑特征二、建筑群体特征第三节装饰特征一、门窗二、屋面装饰三、天花和藻井四、色彩与彩画五、雕饰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时:60授课对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全日制)专科学生二、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各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中西方建筑的有关基本概念,并对重要建筑艺术流派、建筑艺术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艺术现象。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绪言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特点及其发展环境,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其细部构造。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的特点,了解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学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了解陵墓建筑在古代国家建筑中的重要性。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了解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不同的内涵。

5、西方古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历史,了解重要的建筑遗迹的内容、特点。

6、西方近现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近现代建筑,了解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郑朝灿张献梅. 中外建筑简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实训教学、课后作业2、考核方式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核1。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教案标题:中外建筑史教学教案目标:1.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

2.掌握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的代表性建筑风格。

3.能够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中外建筑史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外建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熟悉哪些中外建筑作品?有没有了解建筑的历史发展?二、教学主体(90分钟)1.中外建筑史的发展(20分钟)a.分析和比较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差异。

b.解释建筑史的重要里程碑,如古代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等。

2.中国古代建筑(30分钟)a.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中国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等。

b.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精髓,如:皇家建筑的脊兽、陶瓦彩绘等。

3.西方建筑史(30分钟)a.介绍西方建筑的发展,如古希腊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现代建筑等。

b.分析西方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等。

4.建筑作品赏析(30分钟)a.选取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作品进行赏析,如:故宫、埃菲尔铁塔、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等。

b.分析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

三、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强调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对建筑作品的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2.分组展示学生自行研究的中外建筑作品。

教学评价:1.提问学生对于中外建筑史的认识和理解。

2.对学生进行小组和个人作业的评分,如展示报告和建筑分析。

3.考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建筑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

《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掌握建筑史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培养对建筑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的关系,引出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基础知识:介绍中外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风格,让学生了解建筑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建筑风格、材料、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建筑史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外建筑流派或风格进行讨论,分析其特点、成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建筑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图片和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建筑史学习心得,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建筑史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作为教学评价的另一部分。

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大班艺术教案:中外建筑

大班艺术教案:中外建筑

大班艺术教案:中外建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和外国的建筑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2.通过欣赏和模仿建筑,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手工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中外建筑的欣赏与比较2.利用材料制作建筑模型3.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景观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中国和外国著名建筑的历史及特点,如中国的长城和故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等。

2.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在看图说话和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中外建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3.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在家中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建筑图片和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第二课时1.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发言谈论自己对于不同建筑的看法和体会。

2.在欣赏完这些建筑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和模仿不同材质的建筑款式,如如何利用饼干模拟砖块,如何用餐巾纸模拟石材等等。

3.总结本节内容:在欣赏了这么多的华丽建筑文化之后,我们也能用不同的材料,模仿和创造自己的建筑模型。

第三课时1.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建筑比赛。

2.每个小组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原型图,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材料制作出符合团队共识和个人想法的建筑景观,并在班级内展示和评比。

3.总结本节内容:通过本次小组合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共同的优势,追求不同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评估1.教师会定期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在上课和完成作业时的表现和成果,并根据实际表现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估。

2.此外,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和学习也是评估其中的重要因素,班级会定期开展集体评比,发表个人看法和意见。

3.教师会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并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视角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群体互动度较好,并且在借鉴中外建筑文化上,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实践能力。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讨论影视动画专业的工作和任务:毕业以后我们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实例进行引导。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外建筑发展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以及方案设计与评审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 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基本过程,以及环境、文化与社会形态、技术经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外著名建筑的特点与主要建筑流派,领会建筑基本理论与设计思想。

(二) 能力要求1、认识建筑的本质,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

2、具备建筑方案的分析能力与评审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建筑史1、绪论2、原始社会建筑3、奴隶社会建筑4、封建社会前期建筑5、封建社会中期建筑6、封建社会后期建筑(二)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1、奴隶社会建筑2、欧洲中世纪建筑3、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4、亚洲封建社会建筑(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2、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思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史,主要内容:中国古建史以建筑发展历史过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出现四次建筑高潮。

以封建社会中后期建筑为著名;外国近现代史以一二战为历史背景,突出战后的城市和建筑大规模重建,出现建筑思潮的活跃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牵引”教学法1:你知道的著名建筑有那些,2:各时期代表建筑有什么主要的特征,3:演示建筑案例及图例,提出课题任务“讨论式”教学法1: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安排一定的讨论课时,组织学生一起交流2: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之间在专业学习中充分交流学习方法1. 经典建筑与设计师结合记忆2. 加强各种手绘练习3. 理论结合生活,严肃中也有幽默考核方法:1、考勤30分;2、课堂提问10分;3、课后作业10分4、查找搜集资料,写课后著名建筑的相关资料20分5、利用1-2次课分组做著名建筑模型,3人一组,自己查找资料,教师给予协助30分。

99X008《中外建筑史》教案

99X008《中外建筑史》教案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
中外建筑史
教师姓名
宋建蓉
教研室
模具教研室
教学对象
公选课课程班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中外著名古建筑比较
学时数
3
教材
梁思成谈建筑
中外建筑史




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名称
中外建筑史
教师姓名
宋建蓉
教研室
模具教研室
教学对象
公选课课程班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学时数
3
教材
梁思成谈建筑
中外建筑史




了解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期——元朝时期的主要建筑和形成发展过程。






主要介绍古代封建社会建筑元朝时期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园林、民居、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以及在建筑空间的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卓越的创造和贡献。
备注:





古代封建社会中期——宋、辽、金时期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民居、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种体系。
更新
补充
删节
内容
教学
组织

设计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讲课90min;古建筑欣赏40min
分析讨论布置作业5min;
作业
主任
意见
教学实施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代表作品以及重要建筑师和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工作打下基础。

一、授课内容第一周:中国建筑史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商周至明清)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宫殿、坛庙、寺院等)3. 古代建筑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4. 古代建筑的影响和意义第二周:外国建筑史1. 西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古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哥特式教堂等)3. 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4. 外国建筑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第三周: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1.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人物(如弗兰姆普西、库哈斯等)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案例分析4.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和对策第四周:课程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进行中外建筑对比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以加深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评估1.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估:根据学生论文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给予相应的反馈。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整体掌握情况,形式可包括问答、论述等。

三、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授课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材:《中外建筑史》(xx出版社)3. 网络资源:包含建筑史相关视频、图片、文章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4. 参考书籍:根据课堂需要,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辅助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教学课程教案---中外建筑史

教学课程教案---中外建筑史

河北科技学院教案
2013~20XX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任课教员李媛
学时32
授课班级13环境设计1、2、3班
授课时间1-16周
中外建筑史课程基本信息(教案首页填写)
注:相关模块填写时要与教学大纲一致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造史教案中外建造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造史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建造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建造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引起学生对建造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建造的思量。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造的功能、美学和文化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造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外建造史的影响。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一个符合中外建造史特点的建造作品。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名称】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外建筑史的概述;2. 古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3.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与特色;4.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5.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建筑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种建筑风格?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中外建筑史的概述:a. 介绍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b. 简要概述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 古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a. 介绍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b. 分析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c. 举例介绍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3.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与特色:a. 介绍中世纪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中世纪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中世纪建筑的典型代表。

4.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a.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

5.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a. 介绍近现代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近现代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近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三、讨论与实践(4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资料和展示内容;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选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3. 全班讨论:学生就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四、巩固与评价(20分钟)1. 练习与答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掌握程度;2. 个人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外建筑史的学习体会和感悟的文章;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计划书【计划背景】学院按照培养“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两大育人体系”。

而建筑系是一个以建筑为核心,工程技术为着力点的综合系部。

旨在培养出一批批在建筑方面获得专业训练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的建筑素养和较高层级的文化审美能力。

《中外建筑史》全课程30个课时,分为15次授课。

覆盖学生500多人,整体分为10个班级分开讲授。

本课程作为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和定位,目前,我们主要明确了以下思路,并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想逐步实施。

(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目前,国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同时,结合我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特把此课程定位为以建筑历史学习为主体兼具建筑欣赏作用的理论基础认知课。

侧重比例:建筑历史:建筑欣赏=7:3.对于培养优秀的建筑毕业生而言,中外建筑史课程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理论素养的培养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的鉴赏力、审美能力等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理论素养。

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为人文学科知识的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完整建筑“世界观”的建立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分析理解建筑现象、形式包括建筑所有问题的综合能力。

建立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建筑的能力。

(3)创作之源泉建筑工作者学习建筑历史可以从创作源头拓展思维获得灵感。

因为建筑作为人为建立的最特殊也是最高级的一套符号系统,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去解读才可能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

因此,它是建筑专业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培育学生对建筑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认知和了解。

增加学生的建筑人文知识修养;为学生在创作中传承古今提供创作源泉。

(2)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与文化,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象及形制特征、建造技术、材料等。

(3)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古代建筑,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历史建筑研究基础。

《中外建筑史》说课稿

《中外建筑史》说课稿

《中外建筑史》说课稿《中外建筑史》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要进行说课的课程是《中外建筑史》,中的“中国古代宫殿”章节,我将通过一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分析教材“中国古代宫殿”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刘然老师主编的《中外建筑史》中中国部分的第二个章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粗阔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为过渡到本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纵观中国建筑发展史,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规模宏大,格局严禁,凸显王权尊严,标志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接下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科学、简明,突出重点,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以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古代宫殿建筑形式背景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2、过程与方法:本章节教学希望学生能真正掌握中国宫殿建筑设计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学习建筑史的方法: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宗教倾向性及等级制度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进而整理分析、归类综合得出清晰的知识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此次课程学习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中学习到一些设计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中。

接下来,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不同阶段中的代表性宫殿建筑。

2、难点:认识故宫在空间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章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中外建筑史》是一门扩展学生建筑设计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等特点,在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直观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方法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 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 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 晋祠圣母殿)
名词解释
❖ 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 区域。出自《营造法式》中的殿阁地盘图。
❖ 例如:(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名词解释
❖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 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 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本章内容
❖ 2.1木构特征 ❖ 2.2建筑特征 ❖ 2.3装饰特征
2.1木构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2.1.2木构架结构体系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1.“墙倒屋不塌”
❖ 2.易安装拆卸
❖ 3.适应性强,隔热防寒减震

叠梁式(抬梁式)
❖ 中国古代木构架Leabharlann 穿斗式❖柱身
收分
较大

❖ 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建筑雕刻我国 现知最早梭柱形象。
❖ 宋-------------------------元
❖ 以圆柱最多 多用直柱、南方
八角形、瓜楞 复用梭柱皖南民
断面
居、祠堂
大木作
❖ 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罗汉院大殿遗址

❖ 梭柱:上段收杀,中、下二 段平直,柱的断面、高度与 建筑尺度关系在《营造法式》 中有规定。
❖ 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 (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
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 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 。
中外建筑史一(3)
【引言】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 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 仿佛一首美丽的诗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 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 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 筑的独特之处。那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 现在哪里呢?
名词解释
❖ 金厢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 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 寺金殿。
名词解释
❖ 减柱造: ❖ 我国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 金柱: ❖ 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
❖ 1.用穿枋串柱, 檩条放柱头上, 沿檩条再用穿枋 串柱。
❖ 2.用料小,整体 性高。
❖ 3.柱子太密,室 内柱子多。
井干式
❖ 1.用圆木式、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向 上叠置,转角处交 叉咬合。
❖ 2.再左右两侧立柱 承脊檩。
❖ 3.用木多,尺度和 门窗有限制,用于 少数森林地区。
大木作

台基
大木作
❖ 大木作:我国木构架 主要组成部分,由柱、 梁、枋、檩等组成, 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 形体外观的重要组成 因素。
❖ 柱: 内柱
❖ 组成

外柱

❖ 早期---------商--------秦---------汉---------南北朝
圆形、下 埋与土夯 实
下置卵 石,石 上加铜 锧
方柱 八角、束竹、 高莲瓣 凹楞、人像 柱础、 柱、倒栌式、 束莲花 直柱 柱
❖ 柱径与柱高间比率越变越小 ❖ 东汉----------唐----------清 ❖ ½,1/5, 1/9 1/10,1/15 ❖ 南方民居 ❖ 结构轻
❖ 1/15

❖ 侧脚:柱子内向倾斜, 越靠边倾斜越明显, 宋,檐柱在前后檐向 内斜10/1000,在山 墙向内倾斜5、1000。
❖ 升起:柱列由中间向 角柱逐渐价高,向外 一间,升高2寸------13开间高1尺2寸。
名词解释
❖ 明间(宋称当心间): ❖ 正中间一间 ❖ 次间: ❖ 明间左右两侧 ❖ 梢间: ❖ 次间再外侧 ❖ 尽间: ❖ 最外侧 ❖ 9开间以上的则增加次间数
名词解释
❖ 步(清代称呼):
❖ 屋架上的檩lin(宋称 槫cuan)与檩中心 线间的水平距离。
❖ 通进深:
❖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 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即前后檐柱之间水平 距离。即“进深”
井干式
❖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与唐代, 宋代精致化,明清达到高潮。
抬梁式(叠梁式)
❖ 1.春秋时期出现,唐代 成熟。
❖ 2.多用于宫殿、庙宇大 型建筑。
chuan lin
❖ 3.重量通过:椽、檩、 梁、柱传到基础。
❖ 4.室内空间大、少柱。
❖ 5.用材多(柱梁处)施 工复杂。3~5根梁
穿斗式
❖ 建筑
屋身

屋顶
❖ 一、屋身:
❖ 1.山墙:
❖ 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
❖ 其上三角形部分叫“山 花”。
❖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 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 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 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 “马头墙”。
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特别流行,一 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
❖ 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 子,称为副阶。
❖ 例:山西应县佛宫寺:底层的内、外二圈柱 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


额枋(宋:阑额)
❖ 枋 平板枋(宋:普柏枋)

雀替(宋:棹幕枋、角替)zao
❖ 额枋: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
❖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是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 承托斗栱的构件,有时会被画上彩绘。
❖ 都柱:秦汉宫遗址或 崖墓中,与厅堂品面 仅一根柱子,汉文献 中称“都柱”。
名词解释
❖ 开间(又叫“面阔”):
❖ 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 通面阔:
❖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 民间建筑
宫殿、庙宇 十分隆重
❖ 3、5间
5、7间
9间
❖ 11间的建筑:
❖ 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
❖ 北京清故宫太和殿
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 “金柱”。
❖ 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 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名词解释
❖ 移柱造: ❖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
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名词解释
❖ 副阶周匝za:
❖ 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 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 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 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 比较隆重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