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与原子结构模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4张)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4张)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 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
解析 (1)该微粒为中性微粒,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 电子数,为18号元素氩。 (2)该微粒能使溴水褪色,即为还原性微粒,且出现 浑浊,即有难溶性的非金属单质。符合条件的为硫 元素。 (3)该微粒得到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19号元素 钾。 (4)该微粒失去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17号元素 氯。
答案 失去。
能量较高的电子排布在离原子核较远的
电子层上,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故易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分析下表填写下列空白: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2He(氦) 10Ne(氖) 18Ar(氩) 36Kr(氪) 54Xe(氙) 86Rn(氡)
L 8 8 8 8 8
答案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电子层上的电子
数目必须遵守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该结构 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9,不符合排布规律。
4.分析离子结构示意图,概括离子的核电荷数 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答案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阴离 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其差值均为它们 所带的电荷数。
5.原子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后,其电子层结构 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原子形成阳离子后,要减少一个电子层, 形成阴离子后电子层数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增 多,它们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答案
(1)Ar
(2)S2-
(3)K+
(4)Cl-
8.A、B、C三种元素,其中有一种金属元素,A、 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通过计 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 解析 设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y和x,

原子结构示意图ppt课件

原子结构示意图ppt课件
(3)、次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1---8--个---------
(4)、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电子数--3---2--个-------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10
失去电子
+12 2 8 2
+12 2 8
Mg
Mg2+
得到电子
+8 2 6
+8 2 8
O
O2-
11
钠离子的形成
钠原子
钠离子
失一个电子
(1)、第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n指的是电子层数)
2n 个 --------------2-----------。1→ 2 → 3→ 4→ 5 → 6
K→L → M→N → O → P 2→ 8 →18→32→50→ 2n2
(2)、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8---个-------。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2---个-----)
2、活泼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变为带负电 荷的阴离子
O 得 2e-
O2- (带2个单位负电荷)
15
Mg
+12
Mg2+
+12
O2-
O
+8
+8
结论: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
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
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16
⒈金属单质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 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 学式。
-1
7
1 17
问题解决
①金属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电子
原子
(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目)
②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得到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___2_n_2__个电子(n为电子层 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8__个(当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2 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1_8__个。 (4)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____最_低__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_升_的高电 子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分层排布:一分、别原用子n 核= 1外、电2、子3、的4、排5布、6、7来表示从
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 示); ②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 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
小结: (1)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核外电子数或 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 (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如 O2- > F-> Na+ > Mg2+>Al3+; S2- > Cl- > K+ >Ca2+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 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如何比较简单微粒 半径大小?

初中化学课件:核外电子排布

初中化学课件:核外电子排布
4、化学性质 改变 。
3、离子的特点 最外层均为相对稳定结构, 且质子数与电子数 不相等 。 当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时,为 阳 离子
当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时,为 阴 离子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C.
D.
S O 2S O 2-
Na Ne Na
ClNa+ Cl-
Ne
Na+
练习:1、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
+16 2 8 6 +11 2 8 1
+17
2 8 8
S
+8 2 8
Na
+10 2 8
Cl+11 2 8
O 2-
Ne
Na+
练习2、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的是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
练习3、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 别是: C、D 。
A. B.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按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在核外分层排布。
1
2
3
4
5
6
7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又叫分层运动)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远 高
电子离核的距离 近 电子具有的能量 低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然后依次 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8
+17
2 8 8
Cl-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联系和区别
分子
分裂
构成
物质
原子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是否正确
❖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分子大,原子小 ❖ 分子之间没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 ❖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
再分 ❖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小结: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练习与应用
1.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8
8
8
8

16
16
16
16

12
12
12
12
1个原子
真实质量Kg
氢原子 1.67×10 - 27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 Kg
碳原子 1.993×10 - 26
氧原子 2.657×10 - 26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枣糕模型
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
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英国科学家
有核模型
卢瑟福
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
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英国物理学家 查德维克
1918-1932年 发现质子中子
12
注意点: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写)
1个原子
真实质量Kg
氢原子 1.67×10 - 27
1
碳原子 1.993×10 - 26
12
氧原子 2.657×10 - 26
16
铁原子 9. 2 8 8 x 10 -26
56
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含义
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相对质量(比值)
数值大小

单位 kg
大 单位为1
练习:附录Ⅱ中查找出氮、氯、钠、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取4位有效数字)
原子
原子核
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 数
相对原子质 量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整数

1
0
1
1

6
6
6
12
相氧对原子8质量≈8质子数+8中子数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内+号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
+11 2 8 1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的电子数
圆圈表示原子核
弧线表示电子层
圈里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备注:(1)从图中可以看出质子数等于各层电子数之和 (2)该图无法看出中子数
部分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Mg:
Al:
Li:
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与原子结构 模型优秀课件
原子的结构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咱们就来畅游原子的世界!
原子的体积很小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 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离 核: 近

能 量: 低

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第一层(2个)
第二层(8个)
第三层(1个) (最外层)
12
24
铁 26
30
26
56
原子
质子(+) a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b
核外电子(-) a 推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m原子 == a X m质子 + b X m中子 + a X m电子
练习与应用 填 表:
原子 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 质量
O8
8
8
8
16
Na 11 11 12 11 23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1911年 行星式有核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1897年 枣糕模型
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
1803年 实心球模型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 ++
学习探究一 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 ++
【智慧阅读】阅读书并讨论:
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原子中各种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什么叫核电荷数?它与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Fe 26 26 30 26 56
1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元素,它的
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该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
相对原子质量是 ( D )。
A.111
B.161
C.50
D.272
回顾分子原子
一、性质
小动

二、定义
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P:
S:
Cl:
部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与应用
2.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3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
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2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8_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⑵由内到外分层排布(电子先排满第__1_层,再排第__2_ 层,排满第__2_层,再排第__3_层) (3)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中子
核外电子(-)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千克) 相对原子质量= 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千克)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习与探究二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动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 Kg
铁原子
9. 2 8 8 x 10 -26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衡量原子的质量的一种方法)
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 标准,其他原子(一个)的质量跟它相比 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 (Ar)
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 1
【分组讨论】 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
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中某些粒子是带电的,以氧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 原子不显电性?
练习与应用
3.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正确的是( C )
+3 3
6 2 4 +10 2 8 +14 2 7 5
A
B
C
D
请改正其中错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