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ATM的定义及信元结构;2.理解虚信道和虚通路;3.理解ATM协议分层结构;4.理解ATM交换的基本原理;5.理解ATM连接的建立和清除;6.掌握ATM交换机的组成;7.掌握ATM交换结构。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一、ATM的基本概念二、B-ISDN/ATM协议三、ATM交换的基本原理四、ATM交换机的组成五、ATM交换结构六、ATM连接建立和清除一、ATM的基本概念1.ATM的定义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转移模式,被ITU-T定义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术语“转移”包括了传输和交换两个方面,所以转移模式是指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方式。
“异步”是指在接续和用户中带宽的分配方式。
因此,ATM就是在用户接入、传输和交换级综合处理各种通信量的技术。
2.ATM的信元结构ATM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而且信元的长度较小,只有53字节,分为信头和净荷两部分,信头为5个字节,净荷为48个字节。
ATM信元的信头内容在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中略有差别,如图7.1所示。
(1)GFC:一般流量控制,4比特。
仅用于UNI接口,用于控制ATM接续的业务流量,减少用户边出现的短期过载。
只控制产生于用户终端方向的信息流量,而不控制网络方向的业务流量。
(2)VPI:虚通道标识,其中NNI为12比特,UNI为8比特。
(3)VCI:虚通路标识,16比特,标识虚通道内的虚通路,VCI与VPI的组合来标识一个虚连接。
(4)PTI:净荷类型指示,3比特,用来指示信元类型。
(5)CLP:信元丢失优先级,1比特。
用于信元丢失级别的区别,CLP为1,表示该信元为低优先级,为0则为高优先级,当传输超限时,首先丢弃的是低优先级信元。
(6)HEC:信头差错控制,8比特,监测出有错误的信头,可以纠正信头中1比特的错误。
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ATM交换技术英⽂名称;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ATM) Switching Technol ogy检索词:ATM;传输;交换;通信;军事技术类别:信息系统技术;信息传输;⽹络与交换;[定义]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技术是⼀种包含传输、组⽹和交换等技术内容的新颖的⾼速通信技术。
它是由产业界、⽤户团体、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开发和定义的。
它被设计成满⾜下⼀代通信技术要求,如⽀持带宽资源的有效利⽤,有利于有各种类型的⽹络互连以及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通信业务。
它被看作是先进和有效的军⽤和民⽤通信的先进通信技术。
特点: 从技术上看,ATM是从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演变⽽来的,⽤于信息传输的基本的ATM数据单元是ATM信元。
这种ATM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并由53个8位字节组成,其中包括5个8位字节的头标字段和48个8位字节的信息有效载荷字段。
⼀个ATM信元的总的结构⽰于图1 。
ATM具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特征,并包含传输、组⽹、多路复⽤和交换技术。
它与其他技术相⽐,如X.25帧中继交换或帧中继能够更有效地满⾜通信需求。
┌───────┬──────────┐│头标字段│信息(有效载荷)字段││(5个8位字节) │(48个8位字节) │└───────┴──────────┘图1 ⼀个ATM信元类属结构[相关技术]⽹络技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字技术[技术难点]ATM以固定信元长度传送所有的信息,技术复杂,实现起来代价⾼。
在军事应⽤中,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中如何使误码率达到标准要求难度较⼤。
此外,ATM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将遇到IP技术的挑战。
[国外概况]1.ATM的起源和发展ATM的概念起源于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员提出的快速分组交换和1984 年法国电信提出的异步时分交换的设计思想。
快速分组交换采⽤硬件交换进⾏路由选择, 采⽤固定分组长度,简化差错控制规程,从⽽使接⼊速率可以达每秒百兆⽐特以上, 分组传输和处理时延可以达到微秒级,并实现实时分组交换。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制作:邵黎
23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三、ATM信元传送处理的基本原则
1.信息发送顺序
从字节1起始,8bit的字节以增序方式
发送;对于各域而言,首发比特是最高有
效位(the Most Significant Bit,MSB)。
对信息域不采取任何纠错和检错措施。
制作:邵黎
26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缺省方式
纠正信头的 一位错码。
接收端信头差错控制方式
制作:邵黎
27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3.信元定界方法
由于信元之间没有使用特别的分割 符,信元的定界也借助于信头差错控制 HEC字节实现。 三种不同的状态: 搜索态、预同步态和同步态。
PBX
PBX
NNI
专用UNI ATM网络 工作站
公用ATM交换机
高清晰度电视
家用电话
B-ISDN
制作:邵黎
9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一种采用异步时 分复用方式、以固定信元长度为单位、面 向连接的信息转移(包括复用、传输与交 换)模式。
信元的格式与业务类型无关,任何业 务的信息都经过分割后封装成统一格式的 信元。用户信息透明地穿过网络(即网络对 它不进行处理)。
ATM 交换机 UNI
制作:邵黎
8
电话 数据 图像
ATM 复用系统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公共电话
LAN
用户家区 专用UNI ATM交换机 专用UNI
d i g i t a l
d i g i t a l
7 ATM交换技术
7.1.2 ATM分层参考模型
信元速率去耦:为了使ATM层传送信元的速率 不受传输媒体速率的影响,可以在发送端插入 空闲信元(idle cell),以将ATM层信元流的速率 适配成传输媒体的速率.在接收端,通过特定 的预分配信头值,可以识别出空闲信元予以丢 弃,并不送往ATM层.
16
7.1.2 ATM分层参考模型
SSCOP主要功能为提供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并在对等层 之间完成可靠的信息传送.具体的功能如下: (1)顺序一致性:SSCOP按照上层提交的顺序来发送,保 证SSCOP—PDU的顺序不变. (2)差错校正;接收方SSCOP实体通过序号检查可发现 PDU的丢失,能通过选择性的重发来进行差错校正. (3)流量控制:接收方可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4)向层管理报告差错的产生. (5)保持连接激活;对等层SSCOP实体间的连接长时间无 数据传送时,可验证该连接还处于已建立的状态.
30
7.1.2 ATM分层参考模型
所谓结构数据传送(Structured Data Transfer— SDT),就是支持定长的,基于字节的结构化数 据的传送.如果结构的长度超过1个信元.需 要将SAR—PDU的净荷的第1个字节用作指针 (Pointer),以指明结构的边界,这称为P格式 的SAR—PDU,实际上只有46个字节用于传送 用户信息.8个比特的指针由1个比特的偶校验 位和7个比特的偏移段组成.偏移段指明指针 后的93个字节中的第几个字节是结构边界.93 字节包含了指针所在SAR-PDU的46个字节和 下一个SAR—PDU的47个字节.
19
20
21
7.1.2 ATM分层参考模型
ATM虚连接:永久虚连接和交换虚连接. 永久虚连接:由管理面控制建立,用户在传送 信息前不需要建立过程来临时建立虚连接 交换虚连接:由信令控制建立的连接,用户在 传送信息前先要有连接建立过程,信息传送完 毕则拆除虚连接.
现代计算机网络原理ATM交换技术
3
基于异步传输
ATM交换技术以异步方式传输数据,使得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上进 行传输。
ATM交换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高速传输
ATM交换技术能够以高速率传输数据,满 足多媒体应用对带宽和实时性的要求。
多路复用
ATM交换技术可以同时传输不同类型的数 据,提供灵活多样的应用支持。
可靠性和可伸缩性
ATM交换技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伸缩 性,可以适应不同规模的网络和流量需求。
2 ATM交换技术的背景
ATM交换技术的发展源于对传统电路交换技术的限制和需求的变化,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多 媒体数据传输的需求。
ATM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
1
虚电路交换
ATM交换技术使用虚电路交换模式,通过建立虚电路来实现数据传输。
2
分组交换
数据被分成固定长度的小组(称为ATM单元)进行交换,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
现代计算机网络原理ATM 交换技术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原理中,ATM交换技术起着重要作用。本节将介绍ATM交换 技术的定义、背景和工作原理,并探讨它在网络通信中的特点、优势以及应 用领域。同时,还将展望ATM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ATM交换技术的定义和背景
1 什么是ATM交换技术?
ATM(Asynchro no us Transfer Mo d e)交换技术是一种高速、多路复用的数据传输技 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
教育行业
ATM交换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支持远程学习和在 线教育。
ATM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
随着技术的进步,ATM交换技术将
网络与云服务融合
现代交换原理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ATM基本原理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电路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 CTM
分组传送模式 PTM 异步传送模式 ATM 分组交换
实时语音 业务 突发数据 业务
公用 电话网 公用分组 交换网 宽带综合业务 数字网B-ISDN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ATM与B-ISDN的产生和发展
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Turner J.等人提出了快速分组交换 (FPS-Fast Packet Switching)原理,研制了原型机。 同年,法国Coudreuse J.P.提出了ATD交换概念,并在法国电信 研究中心(CNET)研制了演示模型。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1994年投入运营的美国北卡罗来纳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第一个在 州的范围内的公用ATM宽带网。 在欧洲由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发起的泛欧ATM 宽带试验网,于1994年11月开始运行,后来扩大到欧洲的十多个 国家,是覆盖面较广的ATM试验网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研究热点
ATM交换结构
ATM网的业务流控制 话音通过ATM(VOA) IP与ATM的融合 ATM与智能网(IN)的结合
光ATM交换
7.2 ATM基本原理
ATM特点:
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并简化了信元头功能
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B-ISDN网对传送模式的要求 对信息的损伤要小
o 具有时间透明性
第 7 章 ATM交换技术
7.1.4 ATM的研究热点 的研究热点
(1)ATM交换结构 ) 交换结构 (2)ATM网的业务流控制 ) 网的业务流控制 (3)话音通过 )话音通过ATM(VOA) ( )
(4)IP与ATM的融合 ) 与 的融合 与智能网( ) (5)ATM与智能网(IN)的结合 ) 与智能网 (6)光ATM交换 ) 交换
7.1.1 ATM交换技术的产生 交换技术的产生
1.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
(1)电路交换技术 ) (2)分组交换技术 ) (3)帧中继 )
2.电信网的发展 .
世纪80年代以前电信网的状况 (1)20世纪 年代以前电信网的状况 ) 世纪 (2)提出用单一网络支持不同类型的 ) 业务 (3)B-ISDN的提出 ) 的提出
B-ISDN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7-5 B-ISDN组织结构示意图
(2)ATM信元的信头格式 ) 信元的信头格式
ATM信元在网络中的功能由信头来实 信元在网络中的功能由信头来实 现。
ATM信元结构 图7-6 ATM信元结构
下面介绍ATM信元中各域的意义及它 信元中各域的意义及它 下面介绍 们在ATM网络中的作用。 网络中的作用。 们在 网络中的作用 一般流量控制域( ① 一般流量控制域(Generic Flow Control,GFC) Control,GFC) 虚通路标识符( ② 虚通路标识符(Virtual Path Identifier,VPI) Identifier,VPI)及虚信道标识符 Identifier,VCI)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VCI)
结果导致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roadband-ISDN,B-ISDN)标准的问 , ) 世。 是支持B-ISDN服务的一种交换 (2)ATM是支持 ) 是支持 服务的一种交换 技术。 技术。
通信现代交换第7章 ATM交换技术
ATM虚连接
Port VPI VCI 1 1 1 2 26 44
A
UNI信元 VPI =1 VCI =1
1
2
3
NNI信元 VPI =26 VCI =44 NNI信元 VPI =6 VCI =44
3 1
UNI信元 VPI =20 2 VCI =30
B
1
Port VPI VCI 1 26 44 2 2 44
3
2
NNI信元 VPI =2 VCI =44
3 1
2
Port VPI VCI 1 6 44 2 20 30
ATM虚连接(VC)
Port VPI VCI 1 2 44 2 6 44
1.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的软件程序中,对于用户 的扫描识别,一般采用群处理方式,若某处理机在 进行摘机识别时,得到本次的扫描结果为01111110, 前次的扫描结果为10101100,试问: (1)什么是群处理? (2)单个用户摘、挂机识别公式分别是什么? (3)该处理机应对哪几个用户的摘机进行处理?
问题:能否把这些对带宽、实时性、传输质量 要求各不相同的网络服务由一个统一的多媒体 网络(B-ISDN)来实现? 答案:
交换技术发展历程: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 ->ATM
二、ATM的总体
综合电路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定长与异步
5 Bytes
48 Bytes
定长的数据包
4
3
2
1
A
D
C B A
T M 复 用
器
D 4 图 像
A 3 数 据
C
C
1 语 音
2 语 音
ATM统计复用示意图
ATM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采用统计复用方式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七章ATM交换1)
7.1.4. ATM的传输复用原理
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又称标记复用 /统计复用),如图7.2所示
头信 道
1
头信 道
3
头信 道
5
头信 道
5
信
头信
倒
道
31
头信 道
3
头信 道7.2 ATM的传输复用原理
6
特点:
① 复用基本单位:信元(信元头标记出不同用户的信元) ② 具有同样标记的信元呈现出一种无规则的再现模式。 (即它不对应某个固定时隙,也不周期性地出现,它和 时域的位置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信息只按信头的标记来 区分,为此称为标记复用) ③ 每路信元的再现频次决定于该路业务所要求的比特 率。(比特率高的业务信元再现的频繁,集中;比特率 低的业务信元再现的稀疏)
7
优点:
① 信道利用率高(各个信元动态占用信道,只要输入信元 流不断,输出信道就一直被占用。而不象STM,某一用户 独占一信道,此用户无信息传送,信道也不可被其它用户 使用,因此,信道利用率很高)。 ② 复用与输入业务流的速率无关。 ③ 适用于任何业务要求:无论业务的特性即速率的高低, 突发性的大小,服务要求如何,ATM均按同样的模式处理。
VP交 换
VPI3 VCI6
VPI4 VPI5
VCI5
VCI3 VCI4
VPI / VCI转 发 表 输入端口 输出端口
VPI 1 1 2 2
VCI 1 2 3 4
VPI 4 3 5 5
VCI 5 6 3 4
(b)
图7.5 VC/VP交换的具体示例 (a) VP交换过程;(b) VC交换过程
18
虚连接的建立
2
7.1.2 ATM的基本特征
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摘要: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及其业务发展的某些不确定性,寻找一种能够融合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新的交换方式,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迫切需求。
ATM是宽带通信网的核心技术。
ATM 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高速率、低时延的复用和交换网络,能够支持任何类型的用户业务。
关键词:ATM交换技术 ATM协议一、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以固定信元长度为单位、面向连接的信息转移(包括复用、传输与交换)模式。
ATM具有以下的特点。
每个信元都有连接识别的标志,位于信头域。
1、在ATM网中,以固定信元长度为单元格式传输数据。
信元由信头(Header)和信息域(Payload)组成。
2、ATM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3、信元信头主要功能具有本地重要性,即用于路由选择的标识符只在特定的物理链路上是唯一的,它在交换处被翻译。
4、信元流被异步时分多路复用,且信息域被透明传输,不执行差错控制。
二、ATM交换原理ATM交换系统由入线处理部件、出线处理部件、ATM交换单元和ATM控制单元等四个单元组成。
在传输线上传输的是比特流且信息格式是以光形式为主的,而ATM层信息的交换以信元为单位的且信息格式是以电信号为主的;所以在入线处必须处理比特流与信息元的转换和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控制单元主要是完成建立和拆除VP连接和VC连接,并对ATM交换单元进行控制,同时处理和发送OAM信息。
ATM采用虚通路(VP)和虚信道(VC)两级连接,并用信头中的虚通路标识符(VPI)和虚信道标识符(VCI)来表明挂链接。
通常VC用于直接完成两个用户间的连接,而VP用于不同网段间的连接。
出线处理部件完成与入线处理部件相反的处理。
而ATM交换单元是实际执行交换动作的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交换机的效率和性能。
ATM交换单元连接的入线和出现的数越多,容量就越大。
三、ATM交换的分层技术ATM交换的协议有三个平面四个层,三个面即控制面、用户面和管理面;四个层为物理层、ATM层、适配层、高层。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
ATM信头功能有限,网络节点处理十分简单,提高了速度。
• 4、交换方式灵活
信元的长度小,可以用硬件和软件实现交换。
• 5、信元在网络中传送速度高
各节点只对信元的头部进行处理,信息字段保持不变。
ATM兼具电路和分组传送方式的优点 (1)ATM可以看作是电路传送方式的改进。
• ①电路传送方式中,时间划分为时隙,一个时隙传送一个用户 数据,按数据在时间位置进行区分。
物理层向上与ATM层交互信元,向下必须适配不同的传 输系统。
1.物理介质子层提供的物理接口 ITU-T和“ATM论坛”将物理接口分为三类,即基于SDH、
基于信元和基于PDH的接口。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1) ITU-T制定的接口标准 ITU-T建议书I.432定义了两个基于光纤同步数字系列(SDH)
这种小而固定长度的数据单元减少了组装、拆卸信元及 信元在网络中排除等待的时延,确保更快、更简单的进行交 换和多路复用,从而支持高速的传输速率。
1 8
信元结构:定长,53个字节的信息段
从 第
字 节
位内
开发
始送
顺
序
二、ATM信元的信头格式 ATM信元在网络中的功能是由信头来实现的。网络中的各
个 节点根据信头来识别信元是属于哪一个连接。
数据通信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传输速率不恒定),因而电 路交换不适合数据业务传送的要求。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电 路交换的多速率、高速度的信息传送,但是信息的处理和控制 复杂,硬件设备成本很高。
• (2)分组交换技术
• 在分组交换通信网中,信息的传递以存储/转发的方式 进行,采用统计复用方法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另一方 面为了保证数据传递的可靠性,在数据链路层采用逐 段转发、差错校正的控制措施。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
29
控制面,AAL层将信令消息适配成ATM信元,
其高层为Q.2931信令协议,用来在ATM网络中 建立虚连接。 用户面,高层是TCP/IP、FTP协议数据或者 STM数据信息,AAL层负责将他们适配成 ATM信元。 管理面,高层是本地管理接口(LMI)、SNMP、 CMIP等网管协议的管理数据,AAL层将它们 适配成ATM信元。
ATM 层 物理层
三个面使用物理层和ATM层工作
23
二、模型分层介绍 1.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是提供ATM信元的传输通道,处理 相邻ATM层间ATM信元的传输。将ATM层传来的 信元加上其传输开销后形成连续的比特流,同时, 在接收到物理介质上传来的连续比特流后,取出有 效的信元传给ATM层。 ATM层独立于物理层,它 能够在各种类型物理链路上工作。
ATM参考模型分成3个 平面,用户面、控制 面和管理面,每个面 又分成4个层次规约 所完成的功能。 用户平面:采用分 用户面 层结构,提供用户 信息流的传送,同 高层
时也具有一定的控 制功能,如流量控 ATM适配层(AAL) 制、差错控制等;
面管理不分层,它完成与 整个系统相关的管理功能, 并对所有平面起协调作用。
3 信头变换
信元交换到出线上后,入VPI和VCI改成出 VPI/VCI,意味着从入线上的某个逻辑信道交换 到出线上的某个逻辑信道上。
Z X X X I 1 I2 X In
O1 On O2 … O1 O2 On k m l … n j q
O1 k
k
n
O2 i
i
i
g
S
S
X Y Z … X Y S
Y
On m g
27
ATM层从用户层接收48字节信元信息,再加4字节信头
7第7章-ATM交换技术
引言
异步转移模式(ATM)旳产生 设想一种新旳方案,即具有电路互换那样控制
简朴、实时性好旳特点,又具有分组互换旳统 计复用那样资源利用率高旳特点。 ATM方案:
VCI1 VCI2
图7.9 虚连接和VC及VP交换
ATM旳虚连接过程
虚信道连接(VCC) 虚通路连接(VPC)
UNI
VC交换机 VPI=1 VCI=1
NNI VP交换机
VPI=2 VCI=45
UNI NNI
VC交换机
VPI=5 VCI=45
VPI=20 VCI=30
图7.10 VCC和VPC连接过程
特点 顾客独占通信信道,实时响应好,能确保 传送时延要求,但不适应变比特业务应用,慢速 业务挥霍资源,迅速业务难以实现。
引言
分组互换旳特点, 在分组互换通信网中,信息旳传递都是以分组
为单位进行传播、复接和互换旳。分组互换一 方面采用统计复用措施提升带宽旳利用率,另 一方面为了确保数据传递旳可靠性,在数据链 路层采用逐段转发、差错校正旳控制措施。这 种控制措施确保了数据旳正确传递,但同步也 致使传播数据产生附加旳随机时延。
ATM旳虚电路
虚电路,就是将一条物理通道划提成一定数量旳 组/群,称作虚通路(VP),再把每个VP细提成 若干虚信道(VC),分别用VPI、VCI进行标识。
VPI
VPI
VCI
VPI
传输路径
VPI
VCI
VPI
VPI
VCI
图7.8 VPI与VCI的概念
ATM旳虚连接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七章ATM交换
信元的传输和处理
传输方式
ATM信元采用异步传输方式,通过统计复用实现高带宽利用率。
处理流程
信元的处理包括信元复用、交换和去复用等步骤,其中交换是ATM网络的核心功能。
信元的交换和路由
交换方式
ATM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 信元交换,通过高速缓存存储信元并 实现快速交换。
路由选择
根据信元头的路由信息,ATM交换机 选择合适的输出端口将信元转发至目 的地。
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传输环境
移动通信网络面临无线传输环境的挑战,ATM技术能够提供可 靠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灵活的接入方式
ATM技术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如DSL、Cable Modem等,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高效的资源管理
ATM技术采用高效的资源管理机制,能够实现动态的带宽分配 和流量控制,提高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信元交换
将信元从一个交换单元转移到另一个交换单元,完成 信元的交换和路由。
01
ATM交换关键技 术
信元格式与信元头
信元格式
ATM信元采用固定长度的53字节,其 中48字节用于用户数据,5字节用于 信元头。
信元头
信元头包含多个字段,如VPI(虚通 道标识符)、VCI(虚通道连接标识 符)、PTI(优先级和类型标识符)等 ,用于标识和路由信元。
ATM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单 元,负责信元的交换和路 由。
输入/输出模块
负责将信元接入交换机或 从交换机送出。
控制单元
负责信元的路由选择和交 换。
ATM交换原理
信元识别
通过信元头的VPI/VCI字段识别不同的虚通道和虚路 径。
路由选择
《ATM交换技术》课件
2
ATM交换技术的历史发展
ATM交换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经历了多个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改, 目前已成为重要的通信技术。
3
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ATM交换技术采用了基于虚电路的交换方式,使用了ATM交换机和ATM终端设备, 可以实现高速、低时延、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ATM交换技术的特点
高速传输
总结
1 优势和挑战
ATM交换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时延、高质量和可靠性等优势,但也面临着安全、可靠性 和智能化等挑战。
2 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ATM交换技术在诸多通信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提供支撑。
3 未来发展方向
ATM交换技术将向更高速、更高集成度和更灵活的方向发展,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 网等应用场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1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ATM技术在移动通信中可以提供高速的数
据传输和实时的语音和视频服务,支持
无缝漫游和智能手持设备接入,是未来
3
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
优势与应用场景
ATM技术的优势包括高速传输、低时延、 高质量和可靠性,适用于广泛的通信应 用领域,如电信、金融、医疗等。
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ATM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可以提供高清晰度 的视频节目传输和多声道音频服务,支 持互动、点播和随时随地访问,是未来 广播电视的重要技术。
ATM交换机根据虚拟通路标识对输入的信元进行分类和交叉,将其转发到相应的输出端口, 以实现分组级别的交换。
ATM的应用领域
AT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宽带数据接入、语音和视频传输、数据中心互连等领域,它可以提供 高速、低时延、高质量和可靠的通信服务。
ATM交换技术
连接标识 = VPI/VCI
ATM交换技术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五、VP与VC连接与交换 与 连接与交换
在ATM系统中,用户的通信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VPI和VCI仅在两个物理节点间只有局部意义 VP交换 VPI变 VCI不变 交换: VP交换:VPI变,VCI不变 VC交换 VPI、VCI都变 交换: VC交换:VPI、VCI都变
ATM交换技术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4 3 2 1 4 3 2 1
P
D C B A
C M 复
4 3 2 1 4 3 2 1
用 器
PCM时分复用示意图
ATM交换技术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三、N-ISDN和 B-ISDN的区别 和 的区别 (1)N-ISDN是以数字式电话网为基础,采用电路交 换方式。 (2)B-ISDN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采用信元中继 方式,即ATM技术。
面管理 层管理 用户平面 高层 ATM适配层 适配层 (AAL) )
控制平面 用户业务和信令 上层信息与ATM 上层信息与 信元间的转换 信元交换和复用 解复用 帧结构、 帧结构、物理介 质 高层 ATM适配层 适配层 (SAAL) )
分别管理各层 协议实体中的 资源和参数
ATM层 层
处理各层间 协调, 协调,无分 层结构
ATM交换技术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ATM信元的交换过程 信元的交换过程
ATM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 用户B 用户 ATM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
信元和用户数 据的互相转化 UNI VPI=2 VCI=37
Port 1 Port 2
ATM 交换
Port 1 2 VPI 2 1 VCI 37 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ATM的定义及信元结构;2.理解虚信道和虚通路;3.理解ATM协议分层结构;4.理解ATM交换的基本原理;5.理解ATM连接的建立和清除;6.掌握ATM交换机的组成;7.掌握ATM交换结构。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一、ATM的基本概念二、B-ISDN/ATM协议三、ATM交换的基本原理四、ATM交换机的组成五、ATM交换结构六、ATM连接建立和清除一、ATM的基本概念1.ATM的定义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转移模式,被ITU-T定义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术语“转移”包括了传输和交换两个方面,所以转移模式是指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方式。
“异步”是指在接续和用户中带宽的分配方式。
因此,ATM就是在用户接入、传输和交换级综合处理各种通信量的技术。
2.ATM的信元结构ATM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而且信元的长度较小,只有53字节,分为信头和净荷两部分,信头为5个字节,净荷为48个字节。
ATM信元的信头内容在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中略有差别,如图7.1所示。
(1)GFC:一般流量控制,4比特。
仅用于UNI接口,用于控制ATM接续的业务流量,减少用户边出现的短期过载。
只控制产生于用户终端方向的信息流量,而不控制网络方向的业务流量。
(2)VPI:虚通道标识,其中NNI为12比特,UNI为8比特。
(3)VCI:虚通路标识,16比特,标识虚通道内的虚通路,VCI与VPI的组合来标识一个虚连接。
(4)PTI:净荷类型指示,3比特,用来指示信元类型。
(5)CLP:信元丢失优先级,1比特。
用于信元丢失级别的区别,CLP为1,表示该信元为低优先级,为0则为高优先级,当传输超限时,首先丢弃的是低优先级信元。
(6)HEC:信头差错控制,8比特,监测出有错误的信头,可以纠正信头中1比特的错误。
HEC还被用于信元定界。
G F CV P I V P I V C IV C IV C I P T ICLP H E CV P I V P I V C I V C I V C IP T I CLP H E C(b)NNI 格式(a)UNI 格式TE8 7 6 5 4 3 2 1bit8 7 6 5 4 3 2 1bit12345字节12345图7.1 A TM 信元的信头格式3.虚信道与虚通路ATM 技术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信元的复用、交换和传输过程,均在虚信道(VC )上进行。
(1)虚信道(VC )与虚通路(VP ) ①VC虚信道是ATM 网络链路端点之间的一种逻辑联系,是在两个或多个端点之间传送ATM 信元的通信通路,由VCI 标识,可用于用户到用户、用户到网络、网络到网络的信息转移。
②VP虚通路是在给定参考点上具有同一虚通道标识符的一组虚通路。
虚通路在传输过程中,组合在一起构成虚通道,二者关系如图7.2所示。
因此ATM 网络中不同用户的信元是在不同的VP 、VC 中传送的,而不同的VP/VC 则是利用各自的VP 标识(VPI )和VC 标识(VCI )进行区分。
VCVC图7.2 传输通道、虚通道VP 、虚通路VC 的关系(2)虚信道连接(VCC )与虚通路连接(VPC )虚信道连接(VCC)VC链路VC链路VC链路VCI VCI VCI①VCCVCC端点之间的VC级端到端的连接,由多条VC链路串接而成,VCI(虚信道标识)用来识别一条VC。
②VPCVPC端点之间的VP级端到端的连接,由多条VP链路串接而成,VPI(虚通道标识)用来识别一条VP。
VCC端点是VCC的起点和终点,是ATM层及其上层交换信元净荷的地方,也就是信息产生的源点和被传送的目的点。
VPC端点是VPC的起点和终点,是VCI产生,变换或终止的地方。
注意:VCI值改变时,支持它的VPI一定相应地变化;而VPI值改变时,其中的VCI不一定变化。
换句话说,VP可以单独交换,而VC交换必然和VP交换一起进行。
(3)VC交换与VP交换①VP交换交换机将一条VP上所有的VC链路上的ATM信元全部转送到另一条VP,交换过程中不改变VCI值。
如图7.4所示。
图7.4 VP交换②VC交换交换机在不同的虚通道VP和虚通路VC质检进行ATM信元交换,所有VPI/VCI在交换后都改为新值。
如图7.5所示。
图7.5 VC交换二、B-ISDN/ATM协议1.ATM协议参考模型ITU-T I.321建议描述了基于ATM的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如图7.6所示。
它由面和层构成一个立体模型,面用来描述网络中可以支持的不同功能,层用来描述网络功能的实现模型。
图7.6 B-ISDN协议参考模型(1)三个面的功能①用户平面:传送用户信息,包括与业务相关的协议及数据、话音和视频信息。
②控制平面:传送信令信息,包括连接建立、拆除等功能。
③管理平面:维护网络和执行操作功能,其中层管理用于各层内部的管理,面管理用于各层之间管理信息的交互和管理。
(4)四个层的功能①物理层:负责通过物理媒介正确、有效地传送信元。
②ATM层:主要负责信元的交换、选路和复用。
③AAL层:主要功能是将高层业务信息或信令信息适配成ATM信元。
④高层:负责各种业务的应用层或信令的高层处理。
2.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完成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信元和传输系统比特流适配、实现媒体中传输信号定时和媒体特性有关的功能等,为此将物理层进一步分为传输会聚(TC)和物理媒体(PM)两个子层。
TC子层执行的是和物理媒体相对无关的协议,向ATM层提供业务接入点SAP,而相应的PM子层和实际物理通信线路相关,执行物理层中和物理媒体有关的功能。
(1)物理媒体子层(PM)PM子层提供比特流传输、定时和媒体的物理接入。
(2)传输会聚子层(TC)TC子层主要完成传输帧适配、信元速率解耦、信元定界、HEC控制、扰码等功能。
①传输帧适配传输帧适配是针对SDH/SONET、PDH等具有帧结构的传输系统而言的,在这些系统中传送ATM信元时,必须将ATM信元装入传输帧中。
②信元速率解耦物理层中传输的信元包括未分配信元、分配信元和物理层的OAM操作信元,这三种信元组成的信元流可能小于物理媒体所允许的传输容量。
这样,在输入端当信元递交给物理层中适配成相应传输结构时,系统插入空闲信元;在接收端则执行相反的操作。
这种空闲信元插入和删除工作称为“信元解耦”。
③信元差错控制(HEC)信头差错控制覆盖整个信头,所选8bit校验码能够纠正单比特错误和监测多比特错误。
接收端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比特纠错模式和多比特检错模式,如图7.7所示。
图7.7 接收端HEC 工作方式④信元定界在一个比特流中界定各个信元的功能称为信元定界功能。
信元定界方法是基于信头的前4个字节和HEC 的关系来设计的,即在比特流中连续的5个字节满足HEC 产生的算法,可以认为是某个信元的开始。
具体的信元定界状态如图7.8所示。
搜索态逐比特检查同步态预同步态连续收到a 个不正确的HEC收到不正确的HEC收到正确的HEC连续收到b 个正确的HEC图7.8 信元定界状态图信元定界算法中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状态:捕捉态、预同步态和同步态。
接收器开始工作时处于捕捉状态,这时接收器对收到的信号逐比特进行检查,搜寻正确的HEC 校验。
在发现了一个正确的HEC 校验后,系统进入预同步态。
在这种状态下,系统认为可以假定己经发现信元的边界,并按此边界找到下一个信头的HEC 校验。
若能够连续发现b 次连续正确的HEC ,则系统进入同步态。
若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个HEC 校验的错误,系统则返回捕捉态。
在同步状态下,系统逐信元进行HEC 检查,一旦连续a 次发现错误HEC 校验,系统认为丢失了信元的边界,因此重新回到捕捉态。
⑤扰码为了增强HEC 信元定界的安全性,使信元的信息字段假冒信头的概率减至最小,需要通过扰码使信元流净荷字段中数据随机化。
3.ATM 层协议ATM 层为ATM 适配层和物理层之间提供了接口,其主要功能是负责信元的交换、选路和复用。
具体为(1)信元的复用和分路,即在源端点负责对多个虚连接的信元进行复用和在目的端点对接收的信元进行分路;(2)虚通道识别符(VPI)和虚通路识别符(VCI)的翻译;(3)负责在每个ATM节点上对信头进行标记/识别;(4)负责ATM信头的产生和提取;(5)负责在源端点产生信头(除HEC外)和在目的端点翻译信头。
例如,在目的端点可以把VPI/VCI翻译成业务接入点(SAP);(6)支持用户网的ATM通信流量控制。
4.ATM适配层协议(AAL)(1)AAL的功能主要功能是将高层业务信息或信令信息适配成ATM信元流。
它是ATM层与高层应用(包括用户面、控制面和管理面)之间的适配层,并支持高层与ATM 层之间的适配:将高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映射到ATM信元的信息段或反之。
AAL实体与对等层的AAL实体之间要交换信息,以实现AAL的功能。
(2)AAL的基本结构AAL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逻辑子层:①汇聚子层(CS:Convergence Sublayer)汇聚子层的主要功能是在AAL业务接入点(SAP)对高层提供AAL的服务,其具体功能与业务类型有关。
②分段和重组子层(SAR: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分段和重组子层可简称为拆装子层,其主要功能是将高层信息进行分割,以适合于装入ATM信元的信息段,或者反之。
不同的CS和SAR的组合,可得到不同的业务适配功能。
按照不同业务类型的需要,CS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子层。
(3)AAL的业务分类AAL的功能和规程与业务有关,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AAL规程。
为了减少AAL规程的数量,将业务按照以下3个特性进行分类:①源与终点之间的定时关系:需要或不需要;②比特率:固定或可变;③连接方式: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表7.1 AAL的分类(4)AAL类型为了适应不同业务类型的需要,ITU-T定义了4类AAL:AAL1、AAL2、AAL3/4、AAL5。
①AAL1规程用于支持A类业务。
②AAL2规程用于支持B类业务,适用于时延敏感的低速、可变长度的短分组的传送。
③AAL3与AAL4原来是分开的,后来合并为一类:AAL3/4,用来支持C/D 两类业务,即包括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数据业务。
④AAL5可以看成是简化的AAL3/4,用来支持面向连接的C类业务(如帧中继),传送大的数据分组时效率较高,ATM网络信令也采用AAL5。
5.高层协议相当于各种业务的应用层或信令的高层处理。
三、ATM交换的基本原理ATM交换是指ATM信元从输入端的逻辑信道到输出端的逻辑信道的消息传递。
输出信道的确定是根据连接建立信令的要求在众多的输出信道中进行选择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