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提纲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旨在评价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理论知识:考生应掌握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
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造、地球上的物质、能源和生命等方面的知识。
2. 专业能力:考生应具备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能力,包括教学
设计、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考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
够通过地理学科知识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1. 考试内容:
(1) 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造: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
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2) 地球上的物质、能源和生命:包括岩石、矿物及其产地、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育: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和应用、地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 评分标准:
(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评价其对地理
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准确回答考点问题的得分较高,回答错误或
不完整的得分较低。
(2) 专业能力:根据考生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
评价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设计合理、活动组织与调控得当的得
分较高。
(3) 问题解决能力:根据考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得分
较高。
三、备考建议。
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
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一、考试目标1、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2、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3、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地形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四季变化的原因-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3. 气候和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压和风系- 降水和云彩4. 水文地理- 水文循环- 湖泊和河流- 海洋和海洋地理5.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6. 自然灾害- 地震和火山- 飓风和台风- 洪水和干旱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农业和农业地理- 工业和工业地理- 贸易和交通3. 城市地理-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城市规模和功能-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语言和宗教- 传统和现代文化-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国家和政治地理-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污染和资源消耗- 能源和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地理工具和技术1. 地图和地图投影-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制图和测量技术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3. 地理实验和调查-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地理模拟和预测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2. 地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规3. 地理与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供需- 能源开发和利用- 农林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 地理与城乡发展- 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地理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招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招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分别导致了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等元素来表达地理信息。
3. 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学会使用地图,理解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气候系统。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以及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特点。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对地貌的影响。
- 各种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峡谷等)的形成和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5.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形成条件及其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与气候、土壤、水资源的关系。
-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如原材料、市场、交通等。
- 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优化。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 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旅游发展。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地图的使用。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4. 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和使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 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与特点(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
- 植被分布的规律与特点。
- 土壤侵蚀与保护。
5. 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
- 农业技术的发展。
- 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布局与结构。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5. 经济地理- 经济区位理论。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因素。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方法与技巧。
- 实地考察的组织与实施。
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地理实验的设计。
-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
3. 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 地理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点整理与总结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点整理与总结地理学是一门探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
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涉及广泛而丰富。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总结,帮助准备考试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所需的知识要点。
一、自然地理学1. 地球结构与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质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组成部分。
-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理论、火山和地震的发生原因及分布规律等。
2. 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气候与气象:介绍全球气候带和气象要素等基础知识。
- 水文与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 土壤与植被:关于各类土壤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生态环境。
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能源资源:介绍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的类型和分布。
- 生态环境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4.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等相关知识点。
- 城市与城市化:介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功能和城市规划等内容。
二、人文地理学1. 人文地域与文化-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和特征。
- 中国人文地理区划: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域划分和特征。
- 文化地理与文化遗产:包括不同文化区域的特点,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2. 经济地理学- 地理条件与农业发展:包括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农业类型和发展。
- 工业布局与城市发展:介绍工业布局的原则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 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介绍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模式。
3. 世界地理与全球化- 世界地理与资源分布: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
- 全球化与地球村:包括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等内容。
4. 城市与旅游- 城市地理与城市特征:介绍城市的地理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城市。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提纲总结,推荐文档
第 6 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思维导图
2.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识记锋面气旋的特点,并学会 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名师解读
第 7 讲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
思维导图
1.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判断水循环 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2.能阅读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 补给来源和补给特点,并分析原因。
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第 2 讲 地球表面形态
思维导图
名师解读
第 3 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思维导图
1.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 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
2.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 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3.阐述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影响。
第 3 讲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
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
3.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速度等基本规律。
4.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
周期和速度。 5.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
3.根据不同水体的水位关系,判断河流水、 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并判断
季节及洪水期、枯水期。
名师解读
第 8 讲 洋 流
思维导图
1.识记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并记忆洋流的成因和分布。
3.能根据洋流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 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 洋流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
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3.明确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 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地理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地理知识点梳理地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规划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对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常见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相信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结构
3. 地球的运动
4. 坐标与经纬度
5. 地图投影与地图要素
二、人口与城市
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3.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1. 能源资源与利用
2. 水资源与利用
3. 土地资源与利用
4. 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
四、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1. 农业与农业资源
2. 工业与城市经济
3. 交通与通信
4. 区域规划与地区发展
五、地理与地方文化
1. 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
2. 地理景观与旅游资源
3. 地理与传统民俗
4. 地理与文化遗产保护
六、地理与国际关系
1. 地理与国际贸易
2. 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3.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常见的地理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资地理知识点整理
教资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理是教育类考试中的一门知识点,对于准备参加教资考试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将整理和介绍一些教资地理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大气与天气-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气温、气压和风的形成与变化- 云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气象仪器及其作用2.地球的构成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区- 四季交替的原因及特点3.地球的水资源- 淡水和海水的分布- 水的循环和水文循环-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世界著名的河流和湖泊4.板块构造和地震- 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 推动板块运动的力量- 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带- 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措施5.气候与生态环境- 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 社会问题与城市管理2.经济地理与资源开发- 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 重要的经济产业和资源-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3.交通运输与通信- 陆上、水上、空中交通运输- 信息技术与通信的发展- 交通建设和运输规划- 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4.旅游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5.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地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一些教资地理知识点的整理和介绍,希望对考生们能够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为教资考试做好准备。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基本要求1.目的: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地理教师,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2.基本要求:考察考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1.考试内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地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等的关系。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育原则、地理教育方法等。
2.考试形式:答题卷面试和教学设计。
三、知识结构与考试要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科的定义、内容、研究对象等。
(2)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地域系统与地理过程等。
(3)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地球和地球的构造、地表和地壳变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1)地理与经济: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2)地理与环境保护:地理研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
(3)地理与国土规划:地理对国土规划的影响,地域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1)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师对地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如启发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
(3)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常用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四、考试重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情况。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等的关系的理解情况。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考察考生对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备考建议与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考纲要求,掌握考试内容和考点,重点复习地理学科基础知识。
201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知识点总结分析(37页 )【精品】.pdf
教师面试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发展规律。
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点之一,高中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对于备考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为椭球体,由内到外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壳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
2.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3.板块构造理论:地壳上的板块不断漂移,形成了大陆的分离和碰撞,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约70%为水域,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
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5.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全球气候系统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受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6.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地球上各种板块的活动和气候变化都会引发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获取食物和原材料的活动,工业则是通过加工、制造等方式生产产品。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支柱。
3.交通与通信:交通是人们通过陆、海、空等方式进行物质和信息的流动,通信则是人们通过电信、互联网等手段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
4.资源与环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环境则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空间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三、地理学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精编】201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知识点总结分析(37页 ).pdf
教师面试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背诵要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背诵要点1. 地球的构造和成因地球是由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等不同层次的物质构成的。
地球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是由恒星与行星碰撞、残留云气演化所形成的。
2. 大地运动与地球地貌大地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机制。
地质构造、地震、火山、冰川等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球地貌分为内因地貌和外因地貌两大类,内因地貌主要由构造调整和地貌运动引起,外因地貌主要由水、风、冰等自然力量造成。
3.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气象要素在一定区域内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气候组成要素、气温、极端天气事件等方面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包括水文循环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
4.水资源与水文气象水资源是指地球表面含有的各种类型水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文气象是指水文和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人类国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5.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具有相当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土地物质,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组成、物种和遗传品种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个体和它们所居住的环境之间的动态和平衡关系。
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7.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通常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等。
它们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和地球资源管理,提高了地理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8.地理教育与地理社会地理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技能。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一、高中地理的性质与作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高中地理的特点综合型。
研究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交叉学科,与现实紧密联系。
地域性。
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实用性。
创造性,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时代性。
开放性。
三、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培养实践能力。
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授学生生活有用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2识3力)四、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评价1.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焦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此作为主线来构建。
2.密切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3.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4.必选修设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高中地理的基本理念(一)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探索自然、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需要。
(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
评价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结合。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人类赖以生存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01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知识点总结分析(37页 )【推荐】.pdf
教师面试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201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知识点总结分析[优质版]
教师面试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201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知识点总结分析-优质
教师面试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提纲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提纲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地理教学知识1、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人文)的学科。
特点:综合性、地域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
2、课程理念(课程要求)①培养公民地理素养(设计时代性基础性课程,提供地理知识,地理生存能力,正确人地观念)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探索自然、认识生活环境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④强调地理信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⑤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看评价)课程设计思路①注重和实际相结合②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增强国民素质3、课程目标(原理、能力、方法、情感、4观念)①知识与技能:获得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知识、区域差异、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方法②过程与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与他人合作,反思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求真科学态度,地理审美,爱家乡爱国的情感,正确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4、教学建议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人地观念)②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改变机械模仿,促进有个性的学习,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意识和能力,创造条件。
③采用个别学生差异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④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接触不同观点辩论,土地利用、工业选址、环境等。
⑤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信息技术优化、条件不具备,地理图像地图册广播等5、评价建议①对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衡量概念等②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资料多样性等③对地理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是否发现问题④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是否有地理学习动机;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是否严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可持续发展观⑤注重评价多样性针对化教科书编写:①合理内容框架②联系实际,反映时代③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④符合学生身心接受特点⑤引导学生思维⑥系统性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①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挂图、教具场所等,地球仪等高线矿物标本等,学校所在地理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知识
1、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人文)的学科。
特点:综合性、地域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
2、课程理念(课程要求)
①培养公民地理素养(设计时代性基础性课程,提供地理知识,地理生存能力,正确人地观念)
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探索自然、认识生活环境
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④强调地理信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
⑤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看评价)
课程设计思路
①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②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增强国民素质
3、课程目标(原理、能力、方法、情感、4观念)
①知识与技能:获得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知识、区域差异、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与他人合作,反思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求真科学态度,地理审美,爱家乡爱国的情感,正确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
4、教学建议
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人地观念)
②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改变机械模仿,促进有个性的学习,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意识和能力,创造条件。
③采用个别学生差异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
④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接触不同观点辩论,土地利用、工业选址、环境等。
⑤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信息技术优化、条件不具备,地理图像地图册广播等
5、评价建议
①对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衡量概念等
②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资料多样性等
③对地理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是否发现问题
④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是否有地理学习动机;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是否严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可持续发展观
⑤注重评价多样性针对化
教科书编写:
①合理内容框架②联系实际,反映时代③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④符合学生身心接受特点⑤引导学生思维⑥系统性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①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挂图、教具场所等,地球仪等高线矿物标本等,
学校所在地理要素。
注重积累和更新
②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等
③合理开发校外资源,图书馆天文台博物馆等
地理教学概述
1、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优点:教学统一,主导作用;
缺点:不利于个性独创精神。
作用:①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系统高效)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③为地理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按照时间和环境教学)
④便于进行地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统一)
2、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组织教学②检查复习③导入新课④学习新知识⑤巩固新知识⑥布置作业
3、课堂教学的类型
新授课:启发式原则,剖析重点分析难点
绪论课:产生兴趣;综合课;观察/实验课、复习课、检测课
教学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
作用:①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②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③对非智力(审美)等培养
1、常见方法
①讲授法:讲述(形象生动描绘)讲解法(理性语言说明规律)讲读
②演示法:教具图片展示穿插渗透别的方法,不能演示过久。
③参观法④地图法(地球仪也是)⑤启发法
⑥发现法:
a.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同学产生矛盾,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b.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问题做出解答、假设。
c.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假设,不同观点学生可以争辩
d.师生做出总结,得出必要结论
⑦案例教学法
a.呈现案例
b.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
c.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
优点:能提供真实环境
缺点:需要老师有调控课堂的经验,学生有知识面,实践调控难度大,受到教学内容制约
⑧讨论法
优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⑨实验教学法
意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掌握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实验开展要求:演示实验(地理器材演示)探究实验(提问,学生设计自己动手观察)模拟实验(电脑模拟大气运动水循环)
依据:地理学课综合型和实践性的特点,课标要求,地理考察趋势:学生素质和能力,创新和时间
遵循原则:开放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
集中注意,引起兴趣;要求: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简洁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导入类型: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看图看视频)、生活导入、直接导入、设疑导入
2、提问
过程:设计问题、引入问题、陈述问题、倾听问题、评价问题
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增进师生交流;获取反馈信息;复习巩固知识。
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明确且难度适中,把握时机,鼓励。
提问方法:激趣法,设置陷阱法,铺垫法,迁移渗透法,发散法。
3、语言
实现地理教学任务的工具,激发学习动机,情感三观感染力。
用词准确通俗易懂逻辑严密主题突出生动形象。
转承语、提问语、指令语、强化语、讲解语
4、结束
总结型、悬念型、比较型、趣味型
5、组织
6、三板
板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建构框架增强记忆;激发趣味启发思维。
教学媒体的使用
1、教学媒体的概念
2、教学媒体的使用
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收集分析整理资料信息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功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提升教学水平、参与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改进学习方法、鼓励全面发展
按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前),功能性评价(阶段),终结性评价(课后考试)
1、评价理念与取向
①评价目标多元化
②评价过程动态化
③评价内容全面化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
⑤评价方法多样化
2、评价的内容
3、地理学习评价
4、试卷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1、地理教学设计结构
地理教学设计构成要素
基本特征: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
地理教学设计要素: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媒体分析、教学过程分析
1、地理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目标设计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体现系统性,坚持全面性,反映差异性,具有可操作性
4、方法选择
5、教学媒体选择
6、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程倡导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讨论式:提出议题、组内讨论、观点辨析,师生评价,归纳总结
探究式: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得出结论,迁移运用
参与-活动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收集材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
角色扮演式: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确定问题,角色分配,表演,讨论和评价表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