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25ba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c.png)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篇一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学语文_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e010bebf242336c1eb95ec4.png)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本篇课文共三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
《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江南,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江南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本节课学习《忆江南》、《望洞庭》两首诗。
)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明白《洞庭湖》中的三个比喻句。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习注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件与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讨论找出《望洞庭》中的三个比喻句。
3.明白“山水”是偏义复词,偏指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
2.体会刘禹锡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重点:1.通过课件与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讨论找出《望洞庭》中的三个比喻句。
教学难点:明白“山水”是偏义复词,偏指山。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独坐敬亭山》,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词《忆江南》和一首诗《望洞庭》。
首先我们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忆江南》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二、学习《忆江南》1.教师示范朗读2.作者创作背景(出示幻灯片)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光。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公开课)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fa49c375727a5e9856a61f4.png)
3、想意境,悟诗情
这首诗是围绕着“静”的特点来写, 想想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来 读,才能表达作者如找到知己似地 那种轻松感。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哪些词体会到诗人的孤独? 独 孤 只有
2、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从天上到地下的写作顺序 面对这样的天空,诗人感到—— 孤独和寂寞
满足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 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诗
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 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 南》。 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词。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安徽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 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独坐敬亭山”意思就是 ( )。
单独一人坐 着(欣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所有的鸟。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形容云彩 飘来飘去 悠闲自在 的样子
练习
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填空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1)李白,字 ____,号 ________,是我国____代大诗人, 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他被人们称为____。 诗仙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又抒 发了诗人____的感情。 孤独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____手法写诗人 拟人 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解释相关词语 孤云独去闲 闲: 相看两不厌 厌:悠闲自在(形容云朵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 (文中诗句)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https://img.taocdn.com/s3/m/77abad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明月高悬照碧天,独坐敬亭山之巅。
俯瞰洞庭湖水广,思绪涌动似江南。
洞庭湖波如镜面,碧波荡漾舞浮光。
雁行迁徙南归去,渔舟悠悠怜此方。
悠悠江南我所忆,烟雨蒙蒙画中来。
桃李芳菲万千树,江南美景叫人怜。
闲情逸致江南瘦,细雨绵绵滋草木。
红楼洗尽风华尽,我思故乡心欲碎。
步履匆匆急又迟,挥笔纵使画宛然。
洞庭湖山仍眷恋,忆江南亦复心慌。
江南古榭蓬莱梦,弦歌不尽韶光转。
忆故人儿女情长,心怀佳人抚琴弹。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起江南旧时景。
愿江南春正芬芳,携手共赏山与水。
背靠敬亭山,俯瞰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明月高悬,照亮碧天的辉煌。
这里是一处可以独自静坐的绝佳之地,站在敬亭山之巅,我在凉风徐徐的吹拂下,凝望着洞庭湖的波光粼粼。
湖水如镜面般波光粼粼,轻柔的波纹起伏不定,仿佛在跳动着一曲宛如江南的婉转舞蹈。
此刻,白鹭飞过天际,渔舟点缀湖面,洞庭湖如此壮丽的景色,让我不禁联想起江南的美丽。
我心中的江南,是一幅模糊而遥远的画卷。
我仿佛可以看到江南的雨雾笼罩,细雨绵绵,如烟如雾,远山若隐若现。
桃李芳菲,春水如酒,江南的美景让人心生怜惜之情。
想象曾经的江南,红楼依旧,掩映在雨雾之中,独自伫立在花枝拂面之间,令人不禁心生感触,思念家乡的情愫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江南的美景与故人的相伴是我怀念的,其轻柔的雨水、青山绿水都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走在江南古榭疏影下,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
江南的景色并不仅仅是自然之美,充盈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
故人飘飘,江南的歌声在耳畔回荡,乔木依旧,画舫停泊。
心中的忧愁与思绪蔓延,仿佛笔尖流过的墨痕,交织出一幅江南的画卷。
抚琴弹曲如同轻轻的拨弦,佳人眼中绽放的笑靥,都让我心生想象,仿佛真的能穿梭时空,回到遥远的江南。
如今,我独自一人,忆起江南旧时的美景,忍不住向往江南的春天。
期盼江南春花烂漫,与挚友漫步在山水之间,一起赏心悦目。
在敬亭山的背靠下,我俯瞰着洞庭湖的湖泊,敬亭山尚有眷恋之情,思念江南的心情也决堤般涌上心头。
四年级语文下 作业《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语文下 作业《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073d74ec9e31433239689362.png)
1.古诗词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ing shān gū dú dòng ting hú tán shuǐ qīng luó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停()挺()胡()累()
亭()庭()湖()螺()
三、理解诗句,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两”指的是和。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词有等。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人以轻快地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作者。
3.《忆江南》是代诗人的作品。
“忆江南”是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的红和春天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的两句是。
四、读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闲: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云盘里一青螺。
翠: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
五、默写古诗《望洞庭》。
,
,
自我评价:我认为本次作业做得,是难点,容易模糊是,应。
同学评价:
建议:。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https://img.taocdn.com/s3/m/ee6def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5.png)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篇一教学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1独坐敬亭山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
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
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
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9.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34155b6f1aff00bed51ea3.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教材分析:第一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走遍千山万水”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课内理解: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1)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尽“”闲“两个字,给人静寂的境界。
第一、二句中动中有静(3)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望洞庭》1、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独坐敬亭山-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e440c31ed630b1c59eeb5ce.png)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 白居易交游、唱和,被称为 “刘柳”“刘白” 白居易 称他为“诗豪”。他的许多 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 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 息和地方色彩。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没有 了踪迹。 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 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意思相近的词: 孤——独
意思相反的词: 众——孤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哪里可以品读出“动”? 哪里可以品读出“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尽 ” “ 闲 ”两个字,把读者 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抒发了 诗人 孤独寂寞 感情。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洞庭湖的水色。 青螺: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合,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
忆江南
B.憎恶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 相看着,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 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 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 作者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什么人? 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拟人 它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 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 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 乎也正深情地看着自己。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1150ca45cc7931b765ce1578.png)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1.激趣导入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吟读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ffdc66b4daa58da1114a20.png)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188bd481284ac850ad024268.png)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尽:没有了。
(3)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4)厌:满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诗意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作者通过描写敬亭山孤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借景抒情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 xíng ]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6f1499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f.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c6825d94afe04a1b071de5f.png)
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
的“汉寿城白春银望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 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有各种不 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 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卜 算子”“忆秦娥”“浪淘沙”等,词牌与 词的内容并无多大的关系。词按内容的长 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1字)、长调(91字以上)。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 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 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 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 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 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 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同:
作者同属唐朝、景物同属江南、诗词内容同属借 景抒情。
•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
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
员 称。 。唐 他代的中家湖晚庭光期是秋著 一名 个月诗 世两人 代相, 以和有 儒学“,相诗传豪的”书之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1cf421dbed5b9f3f90f1cf7.png)
古诗概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
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 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 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 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 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表达了诗人与敬 亭山之间的互为 知己的感情。
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 民作了很多好事,他带领老百姓治理 西湖,修筑湖堤,蓄水灌溉农田,并 疏通城中水井,以利饮用。后来,他 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 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 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 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 易的江南,留有他的播种,留有他的 心血,这样的江南之忆,收获的自然 是甜甜的慰藉和温馨。
既同音又形近:庭(家庭)(庭院)
廷(宫廷)(朝廷) 亭 (亭子)(亭台) 停(停止)(暂停)
字义:
相看两不厌。 满足 (1)因次数多而不喜欢。(2)排斥 (3)满足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 (1)和顺、温和(2)和谐 (3)和平
三、词
近义词 :众——多 望——看 翠——青、绿 孤——独 反义词 :高——低 遥——近 旧——新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鸟儿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 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独 、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 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 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下古诗词三首
![四下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6c6a08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c.png)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敬亭山独坐时的所见所感,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描绘出山的静谧与孤独,再通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出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诗中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宁静美景,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细腻画面,最后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结尾,将洞庭湖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忆江南·江南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美,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89a680faaea998fcc220e76.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可是学生在读的时候不是很到位,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才看到的情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当”两字中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通过这一首诗的教学我明白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才。
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
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cd747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5.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李白《独坐敬亭山》,刘禹锡《望洞庭》和白居易《忆江南》。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1一、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谙( )镜( )孤( )厌( )暗( )境( )狐( )压( )二、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众写高飞山,湖光秋月两相和,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有厌,遥望洞庭山水翠,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测一测一、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再提高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写的诗十分优美,再自学一首,如何?试着把你课外学到的背诵下来,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1ea51aeff9aef8941e0640.png)
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可是学生在读的时候不是很到位,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才看到的情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当”两字中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通过这一首诗的教学我明白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才。
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6c7ddd551810a6f524869c.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
教学前,我深入地思考了一下,学生来说,诗词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于是,我便设计了一套教学生自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查背景——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查找诗人的生平资料,提出自己对诗题的理解,猜想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与我们分享什么,并查收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上课时,我组织学生自由分享,并是负责将学生分享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梳理。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诵,结合插图与注释明白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结合课前查收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寄托在诗句中的情感。
记得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倍感孤独寂寞时,进一步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两”两字中,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诗人与山有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在学生深切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幻想自己就是诗人,诵读进入诗中意境,再次深化诗中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感悟。
通过第一首诗的教学,多数学学会了自学诗歌的方法,后面的两首,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由此我深信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面 青螺
深谙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
像白色银盘.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