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赤壁(朱增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答案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 属:劝酒C. 渺:微小D. 挟:抱持(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描绘了秋夜泛舟的宁静美景,为下文作铺垫。

B. 文中客人的观点是:曹操的失败是因为东风不与周郎便。

C.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长江的羡慕。

D. 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观点。

(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答案】(1)A(2)B(3)①于是大家喝得非常高兴,拍着船舷唱起歌来。

②他本来是一代英雄,如今又在哪里呢?二、文言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每件事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每件事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每件事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弊,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问候语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每件事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踏地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2.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喷喷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移道涵盖有害竟然B.移奇囊括有毒居然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2.请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妙处。

53.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52.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53.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5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动词的角度赏析。

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据此理解和概括回答即可。

53.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以小见大。

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不直接铺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等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做结,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阅读答案赤壁阅读答案「篇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枕藉:枕靠着,躺着【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相与枕藉乎舟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未尝往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题3】与而又何羡乎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枕藉乎舟中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是岁,元和四年也D.而今安在哉【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

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赤壁赋》一文,文句追求骈偶,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赋文的特点。

但苏轼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如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

D.这两段选文融抒情、议论、记叙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力求派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C试题解析:【小题1】卒,最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

【小题2】A项,两句自可译为从。

B项,介词,在;语气词,用在句中,有表停顿或舒缓语气的`作用。

C项,已经,之后。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赤壁》 阅读练习 (2)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赤壁》 阅读练习 (2)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赤壁......阅读练习一、...................7.分〕..阅读杜牧《赤壁》答复以下问题。

〔共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合称“小李杜。

〔..........3.分〕...... ________........_______.......。

诗人杜牧和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5.分〕.........19..~.20..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赤壁》阅读答案(精选4篇)

《赤壁》阅读答案(精选4篇)

《赤壁》阅读答案(精选4篇)《赤壁》阅读答案篇1《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小编整理了《赤壁》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赤壁》阅读答案篇2学习本文,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三、识记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四、背诵曲五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了白居易。

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作为答谢。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

关于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和柳宗元同中进士,一起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改革。

失败后,一再遭贬。

他与白居易同年(772)生。

两人在长安认识,互相唱和诗达数十篇之多,世称\'刘白\'。

思考: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1. 阅读理解(1)题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以下思想情感:①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文章开头描绘了赤壁之景,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对人生的感慨。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曹孟德、周瑜等历史人物,感叹人生的无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③对友谊的珍视。

文章中,作者与友人在赤壁泛舟,共同欣赏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2)题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①比喻。

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将江水比作天空,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之广。

②拟人。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将月亮、乌鹊拟人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③夸张。

如“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夸张地描绘了曹操军队的庞大。

2. 翻译题干: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锁住二乔。

3. 写作题干:请以“赤壁之战”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略去作文内容)二、解析总结本文以赤壁之战为题材,通过描绘赤壁之景、历史人物、战争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此外,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赤壁》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赤壁》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1-12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以如椽之笔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顶之势顺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彩。

B.颔联中一“空”一“已”,前后对比,将孔明的枉费心机、无可奈何与曹操的狂妄轻敌、不可一世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情景,令人想见赤壁的熊熊烈火、曹操的抱头鼠窜与周瑜的指挥若定。

D.“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诗境也由上文的粗犷转为凄清,令人黯然神伤。

1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11.A12.①“过此”句紧承上文,直抒胸臆: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孔明,雄姿英发的周郎以及月夜泛舟的苏轼,早已杳如黄鹤,令人不禁发出人生无常之叹。

②“荒矶”句以景结情(答“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均可):荒矶鸥鸟、衰草寒烟,更兼自身仕途坎坷,作者将百般感慨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言尽而意无穷。

【分析】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彩”错误。

“水军东下本雄图”意为“曹操声势浩大的水军原本是用来南下平定孙刘一统江山的”;本,即原本、本来是;联系下文“兵销炬影东风猛”句可知:原本之事,板上钉钉之事却落得个丢盔弃甲。

作者着一“本”字,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答案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 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赤壁》 阅读练习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赤壁》 阅读练习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阅读练习..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2.、试说说...............〞.的深刻含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4..假设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合称“小李杜。

.................。

诗人杜牧和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答案..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赤壁赏析题及答案-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赏析题及答案-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赏析题及答案|赤壁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赤壁赏析题及答案|赤壁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原文】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诗歌比较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

她们是吴国美女。

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

杜诗对周瑜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3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物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靠的完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

参考答案1A 2C 3错误《过零丁洋》阅读测试题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曹矞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

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

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

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

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

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

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

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

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

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

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赤壁》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赤壁》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解答】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

故选:A。

《赤壁》语文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赤壁》语文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赤壁》语文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符合本诗特点的一项是()A借景抒情 B 咏史抒怀 C 借物喻人 D 欲扬先抑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江边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诗的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诗人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

D细细品读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3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勢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

C.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一件古物(或“折戟”),“大”指赤壁之战。

D.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当时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所有贵妇人的尊严。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鼻矶),有感于三国时英雄之成败而写下的。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东坪镇东坪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东坪镇东坪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东坪镇东坪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启超:饮冰不凉热血魏宏运从1873年第一声啼哭到12岁外出游学,梁启超一直生活在家风“质朴端凝”的大家庭中。

梁启超从小在品德修养上深受祖父的影响。

每年上元佳节,祖父都要携诸孙到当地一座庙宇,对着庙内绘有忠臣孝子的图画指点而示之。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

清末民初,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

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梁启超,日后却远超父辈“文死谏,武死战”的忠君思想。

在封建王朝的尾声,他以雏新思想为基础,写下了《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绘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

胡适对梁启超崇敬之至,他曾讲:“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指辛亥革命)如此之速耶?”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

那个时代的年青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受梁启超思想的洗礼。

在满清政府病入膏盲之时,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主张变革的力量:一是由孙中山领导,主张从下层社会着手实施变革;一是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主张从上层社会着手实施改良。

1898年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由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组成的保国会,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光绪皇帝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康、梁为之奋斗的事业,总算有了成果。

梁启超活跃非凡,为变法事业鞠躬尽瘁,显示了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

然而,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因,六君子遇难。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等地。

他在《去国行》一诗中表达当时的心境:“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

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赤壁阅读题及答案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清)赵翼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首联从山川形胜落笔,突出此地的险峻及其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并自然引出赤壁古战场,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巧,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文字中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诗歌中的“故垒”,“乌鹊南飞”“大江东去”“月明”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因化用典故而使它们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D.全诗有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但不是细笔渲染,着意表现,更多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15.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题材一致,且都是怀古诗,但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阐述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6分)答14. C(“故垒”不是亘古以来的景象,它是人文景观;“月明”也谈不上化用典故)15. 赵翼在诗歌中由今思昔,既表达了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追怀,更有一种自然永恒而昔日风流不在的今昔之感,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意。

(3分)杜牧诗由赤壁遗物引发怀古之幽情,表面是在感慨天时的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轨迹,实际是表达机遇造人的哲理,内心深处或许对周瑜的.战绩并不太认可,或许另有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3分)其他合理即可得分【注释】⑴形胜: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地。

扼:控制,扼住。

荆襄:荆州和襄阳。

⑵故垒:古代的堡垒。

⑶乌鹊:指喜鹊,或说是乌鸦与喜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⑷周郎:即周瑜。

⑸陈迹:过去的事迹。

⑹沧浪:这里指渔歌。

【翻译】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

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赤壁(朱增泉)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
文赤壁(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

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

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

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

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

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

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

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

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

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

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

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

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

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

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

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

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

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

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结合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6自然段中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联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阅读答案:
【小题1】(1)强化,强调,突出了对苏东坡的热爱之情。

(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小题1】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小题1】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解析:
【小题1】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