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 习题课 - 2013
第九章 二重积分习题课

2. 选择坐标系,确定积分限 2. 选择 3. 计算
一 基本要求
1. 二重积分的定义
函数 f ( x, y )在D上连续, 存在定理: D是平面有界闭域,
则 f ( x, y )在D上可积.
定义:
f ( x, y)在D上的二重积分为
I
f ( x , y )d
D
lim f ( i , i )Δ i
(D)
3
1 2
3.计算 (1) 设 f ( x , y )连 续 , 且 f ( x , y ) xy f (u, v )dudv ,
D
其 中 D是 由y 0, y x 2 , x 1所 围 成 的 闭 区 域 . 求 f ( x, y ) ?
(2) 计 算 : I (3)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6. 计算二重积分
线
D D
其中D 是由曲
所围成的平面域 .
解: I 5 x d xd y 3 y d xd y
积分区域 ( x 1) 2 ( y 2) 2 32
其形心坐标为: x 1 , y 2
面积为:
5 x A 3 y A
1
y 1 y
3
0
dy
y
0
xdx
2 1 . 3
2.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积分 例2 计算
I
a
a
e
x
2
dx
a2 x2
2 2
a x
e
y2
dy
.
解: 极坐标系 x r cos y r sin
I
教育学第九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九章配套练习题第九章配套练习题一、单选题1.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过程2.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B.讨论法C.发现法D.将受法3.是当代教学策略发展的内在实质是()A.教授化-学习化B.教授-管理C.教师-学生D.管理-组织4.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A.学习策略B.学习目标C.学习内容D.学习过程5.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A.教学方法B.学习策略C.教学过程D.教学内容6.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为主体的策略A.学生行为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师行为7.教学管理策略的核心是()A.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B.提高学生能力C.提高学生知识水平D.提高教师地位8.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是()A.满足学校发展B.满足学习需要C.满足个体心理发展D.满足学科发展9.学习方式的基础是()A.学习心理原理B.学习需要C.学科发展D.教师素质10.学习方式的核心是()A.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B.学习需要C.学习心理原理D.学生素质11.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A.布鲁纳B.布卢姆C.巴班斯基D.赞克夫12.掌握学习的关键成分是()A.形成性评价B.选择性教学C.自定学习步子D.单元测验13.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A.学生学业成绩B.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C.教师教授质量D.教学的评价14.教学评价对象的重点是()A.教学的评价B.学生学业成就C.教师教授质量和课程与教学设计D.教学系统15.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测试和成绩属于()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学业性评价16.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是()A.课程评价B.学生学业成就评价C.教师教学评价D.活动评价17.最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A.学科成就测验B.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C.日常考查D.检查作业18.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成()A.课堂教学B.课外教学C.实践教学D.劳动教学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教案编写D.教学评价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练习法E.讨论法2.下列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演示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参观法E.实习法3.下列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谈话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E.发现法4.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对教学方法的分类的有()B.谈话方法C.发现方法D.实践方法E.强化方法5.下列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有()A.谈话B.示范C.展示D.口述E.呈示6.关涉教学实践问题的三个主要领域是()A.学习的科目内容B.教学方法C.教育过程D.教育的机构设置E.教育对象7.教学方法的层次分类将教学方法分为()A.操作性教学方法B.原理性教学方法C.过程性教学方法D.目的性教学方法E.技术性教学方法8.下列属于原理性的教学方法的有()A.启发式教学方法B.发现教学方法C.讲授型教学方法D.注入式教学方法E.设计教学方法9.下列属于技术性教学方法的有()B.谈话法C.参观法D.练习法E.图例讲解法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A.综合性B.前瞻性C.可操作性D.灵活性E.超前性11.根据教学策略的使用主体的不同,广义的教学策略分为()A.学习策略B.教学策略C.组织策略D.教授策略E.方法策略12.学习策略的教学,要贯彻的几个基本原则是()A.特定性B.生成性C.有效监控D.综合性E.个人效能感13.教授策略的方式主要有()A.呈现技巧B.内容转化策略C.指导行为策略D.课堂教学的管理性策略E.课堂强化技术14.在教授策略中,向学生呈现技巧的方式主要有()B.引发思考C.解释行为D.结尾E.讲座15.根据强化特的不同,可以把课堂强化技术分为()A.示范性强化B.替代性强化C.言语强化D.非言语强化E.规定性强化16.教学策略体系包括()A.活动策略B.作业策略C.教授策略D.学习策略E.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17.从教学互动的形式来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A.师生互动B.生生互动C.群体互动D.个体自我互动E.学校互动18.主要的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形式有()A.支持性互动策略B.调和策略C.课堂交流技术D.讨论策略E.发问技巧19.课堂交流策略的主要类型有()A.人际交往策略B.发问技巧C.调和策略D.讨论策略E.互动策略20.课堂外的教学互动策略主要有()A.发问技巧B.讨论策略C.调和策略D.互动策略E.人际交往策略21.下列属于学习风格特点的有()A.独特性B.稳定性C.间断性D.活动-人性两重功能E.差异性22.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A.确定价值B.明确内容C.明确目标D.学习心理基础E.一般活动形式23.现代教学评价大致经历是()阶段A.“测量”B.目标模式C.“目标参照测验”D.“人本化”E.“管理化”24.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科学性C.稳定性D.学习化E.客观性25.教学评价的自评价方式有()A.反省B.自查C.检讨D.总结E.自判26.考试包括的三个环节有()A.试卷编制B.施测C.改卷D.评分E.保密27.教学组织形式,总的来说可划分为三类()A.个别化教学B.集体教学C.社会教学D.综合教学E.家庭教学28.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有()A.道尔顿制B.文纳特卡制C.开放课堂D.导生制E.分组教学29.下列属于集体教学的有()B.文纳特卡制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E.导生制30.我国当前中小不的课程主要分为()A.学科课程B.社会课程C.活动课程D.国家课程E.学校课程31.课外教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A.小组活动B.班级活动C.年级活动D.全体活动E.个人活动32.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学习新教材D.巩固新知识E.布置课外作业33.教案按形式可以分为()A.条目式教案B.表格式教案C.详细教案D.简要教案E.图像式教案34.教案按篇幅可以分为()A.条目式教案B.表格式教案C.详细教案D.简要教案E.图像式教案三、改错题1.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教学内容。
(完整版)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2 现代机械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具有什么功能?答:组成子系统及其功能如下:(1)驱动系统其功能是向机械提供运动和动力。
(2)传动系统其功能是将驱动系统的动力变换并传递给执行机构系统。
(3)执行系统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左右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按预定规律运动,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
(4)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其功能是控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各部分协调有序地工作,并准确可靠地完成整个机械系统功能。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2 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断裂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时,由于某一危险截面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发生的断裂,如螺栓的断裂、齿轮轮齿根部的折断等。
(2)变形失效主要表现在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零件产生塑性变形。
(3)表面损伤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表面的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
2-4 解释名词: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应力、变应力、接触应力。
答:静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变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计算载荷计算载荷就是载荷系数K和名义载荷的乘积。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应力。
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可以由变载荷产生,也可由静载荷产生。
2-6 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机械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其基本原则如下:(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工作要求。
使用性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力学性能②物理性能③化学性能(2)材料的工艺性能应满足加工要求。
具体考虑以下几点:①铸造性②可锻性③焊接性④热处理性⑤切削加工性(3)力求零件生产的总成本最低。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材料的相对价格②国家的资源状况③零件的总成本2-8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几项?答:衡量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和倾点等。
材料力学习题

材料力学作业册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前言本作业题册是为适应当前我校教学特色而统一筛选出来的题集,入选题目共计72个,教师可根据学时情况有选择性的布置作业。
本题册中列出的题目仅是学习课程的最基本的作业要求,老师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部分作业,部分学生如果有考研或者其他方面更高的学习要求,请继续训练其他题目。
本题册仅用于学生课程训练之练习,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目的,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由于时间仓促,并限于编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王钦亭wangqt@ 2013年2月27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拉伸与压缩 (2)第三章扭转 (7)第四章弯曲应力 (11)第五章弯曲变形 (18)第六章简单超静定问题 (20)第七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25)第八章组合变形与连接件计算 (32)第九章压杆稳定 (36)第十章能量法 (41)第十一章动荷载.交变应力 (49)附录I 截面的几何性质 (53)第一章绪论1-1 材料力学的中所讲的构件失效是指哪三方面的失效?1-2 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有哪些?1-3 材料力学中研究的“杆”,有什么样的几何特征?1-4 材料力学中,杆件的基本变形有哪些?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2-1(SXFV5-2-1)试求图示各杆1-1和2-2横截面上的轴力,并作轴力图。
2-2(SXFV5-2-2)一打入地基内的木桩如图所示,沿杆轴单位长度的摩擦力为2f kx (k 为常数),试作木桩的轴力图。
A2-3(SXFV5-2-3)石砌桥墩的墩身高=10 m l ,其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荷载 1 000 kN F =,材料的密度33=2.3510 kg/m ρ⨯。
试求墩身底部横截面上的压应力。
2-4(SXFV5-2-6)一木桩受力如图所示。
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0 mm 的正方形,材料可认为符合胡克定律,其纵向弹性模量10 GPa E =。
如不计柱的自重,试求: (1)作轴力图;(2)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柱端A 的位移。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

第六章—第九章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选择)(一)课程即教学科目现在课程改革已明确把综合实践课列入课程(二)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经验论反对“课程是活动或预先决定的目的”这类观点。
在他看来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
所谓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在这方面,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巴西的佛雷尔。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名词解释)二、课程理论流派(简述、简答)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杜威(经验实用主义)认为课程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2、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的)。
第二节课程组织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特征: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二)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1筛选法2参照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标准(名词解释、选择)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二)教材: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三、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第九章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的括号内。
)( )1、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
A. 中心特质B. 首要特质C. 次要特质D. 根源特质( )2、提出自我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班杜拉B. 罗杰斯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 )3、___________气质的典型特点是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沉静。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___________。
A.独特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5、心理学家把如活泼好动、灵活善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
A.胆汁质 B.抑郁质C.粘液质 D.多血质()6.对________的学生,教师要让他学会抑制自己,耐心地帮助他养成自制、坚韧的习惯,平稳而镇静地学习和工作。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7.心理学家___________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艾森克 D.考斯塔()8、弗洛伊德提出恋母情结发生在___________阶段A.口唇期 B.性器期C. 肛门期D. 两性期()9、奥尔波特认为,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A、表面特质B、根源特质C、首要特质D、中心特质( )10、凯利的人格理论是。
A.建构选择论 B.社会认知论C.自我调节论 D.强化理论( )11、“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哪一种防卫机制___________?A.投射 B.反向C.合理化D.压抑( )12、采用投射法测量人格,其缺点是:A.掩饰效应 B.晕轮效应 C.难以标准化 D.不经济( )13、在弗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中,他认为自我遵循的原则是:A、快乐B、现实C、完美D、求实( )14、心理学家把如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的气质类型叫做。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2)第二章 (3)第三章 (4)第四章 (5)第五章 (6)第六章 (8)第七章 (10)第八章 (10)第九章 (1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项目的市场调研习题1.选择题(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文档、数据和()。
A.数据B. 软件C.文档D. 程序(2)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可度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A.规范化B.标准化C.抽象化D.简单化(3)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方法学的影响B.软件危机的出现C.其他工程学科的发展D.计算机的发展(4)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等六个方面。
A.运行可行性B.条件可行性C.环境可行性D.维护可行性(5)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件、硬件条件等问题做出的安排以()记载下来。
A.文件形式B. 文档形式C. 电子档案形式D. 条文形式2.填空题(1)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这里所说的系统方法,是把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化的途径应用于软件生存周期中,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2)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系统中的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是否能够解决。
(3)软件的开发计划也称项目实施计划,是一个综合的计划,是软件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文档,阅读对象是软件开发的主管部门、软件技术人员和普通用户。
3.思考题(1)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引入软件工程的概念?答:①忽视了软件开发前期的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②开发过程没有统一、规范的方法论的指导,文档资料不齐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③忽视测试阶段的工作,提交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
④请示软件的维护。
(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①经济可行性②技术可行性③时机可行性④管理上的可行性⑤法律可行性⑥运行可行性(3)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①项目资源计划软件开发中的资源包括用于支持软件开发的硬件,软件工具以及人力资源。
高等数学理工本2013-2014(2)学期授课计划

7
§7:方向导数与梯度
2
P108:1,2,4,8
18
7
§8: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2
P118:2,5,8,10
19
8
第九章习题课
2
20
8
第十章§1: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
P136:4(2),5(1)
21
9
§2: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2
P153:10,11(4),13(1),14(2)
22
9
§3:三重积分
2
P164:10(1),12(1)
23
9
§4:重积分的应用
2
P175:4(2),7(1),9(2),13
24
10
第十章习题课
2
25
10
第十一章§1:对弧长的曲线积分2ຫໍສະໝຸດ P190:3(3)(5),4
26
11
§2: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2
P200:3(3)(7),4,7(2)
27
11
§3节:格林公式
2
P213:2(1),3,4(1),5(1)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学院
主讲教师授课班级:理工类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总课时80学分5
顺序
周次
授课内容
时数
课外作业与辅导
备注
1
1
第七章§1-2:微分方程的概念
2
P298:1(1)
P304:1(1)(5),2(1)
2
1
§3-4: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
P309:1(3),2(2)
P315:1(1)(3),2(1)
2
P322: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精品课程课后习题库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9.地文期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16.地貌有几种分带?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24.什么叫坡地?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是。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热学”课程第一章作业习题说明:“热学”课程作业习题全部采用教科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编《热学》)里各章内的习题。
第一章习题:1,2,3[1],4,5,6,8,10,11,20,24[2],25[2],26[2],27,28,29,30,31,32,33. 注:[1] 与在水的三相点时[2] 设为等温过程第一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40;(2) 574.5875;(3) 不可能.2.(1) 54.9 mmHg;(2) 371 K.3. 0.99996.4. 400.574.5. 272.9.6. a = [100/(X s–X i)]⋅(︒C/[X]), b = –[100 X i/(X s–X i)]︒C, 其中的[X]代表测温性质X的单位.8. (1) –205︒C;(2) 1.049 atm.10. 0.8731 cm, 3.7165 cm.11. (1) [略];(2) 273.16︒, 273.47︒;(3) 不存在0度.20. 13.0 kg⋅m-3.24. 由教科书137页公式可得p = 3.87⨯10-3 mmHg.25. 846 kg⋅m-3.26. 40.3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1次) 或40.0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2次, 可参阅教科书132页).27. 28.9, 1.29 kg⋅m-3.28. 氮气的分压强为2.5 atm, 氧气的分压强为1.0 atm, 混合气体的压强为3.5 atm.29. 146.6 cm-3.30. 7.159⨯10-3 atm, 71.59 atm, 7159 atm; 4.871⨯10-4 atm, 4.871 atm, 487.1 atm.31. 341.9 K.32. 397.8 K.33. 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得25.39 atm, 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得29.35 atm.“热学”课程第二章作业习题第二章习题:1,3,4,5,6,7,8,9[3],10,11,12,13[4],16,17,18,19,20.注:[3] 设为绝热容器[4] 地球和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分别等于11.2 km⋅s-1和2.38 km⋅s-1第二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2⨯103 cm-3.3. 1.89⨯1018.4. 2.33⨯10-2 Pa.5. (1) 2.45⨯1025 m-3;(2) 1.30 kg⋅m-3;(3) 5.32⨯10-26 kg;(4) 3.44⨯10-9 m;(5) 6.21⨯10-21 J.6. 3.88⨯10-2 eV,7.73⨯106 K.7. 301 K.8. 5.44⨯10-21 J.9. 6.42 K, 6.87⨯104Pa (若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 或6.67⨯104 Pa (若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10. (1) 10.0 m⋅s-1;(2) 7.91 m⋅s-1;(3) 7.07 m⋅s-111. (1) 1.92⨯103 m⋅s-1;(2) 483 m⋅s-1;(3) 193 m⋅s-1.12. (1) 485 m⋅s-1;(2) 28.9, 可能是含有水蒸气的潮湿空气.13. 1.02⨯104 K, 1.61⨯105 K; 459 K, 7.27⨯103 K.16. (1) 1.97⨯1025 m-3 或2.00⨯1025 m-3;(2)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3.26⨯1027m-2或3.31⨯1027 m-2;(3) 3.26⨯1027 m-2或3.31⨯1027 m-2;(4) 7.72⨯10-21 J, 6.73⨯10-20 J.17.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9.26⨯10-6 g⋅cm-2⋅s-1.18. 2.933⨯10-10 m.19. 3.913⨯10-2 L, 4.020⨯10-10 m, 907.8 atm.20. (1) (V1/3 -d)3;(2) (V1/3 -d)3 - (4π/3)d3;(3) (V1/3 -d)3 - (N A - 1) ⋅(4π/3)d3;(4)因V1/3>>d,且N A>>1, 故b = V - (N A/2)⋅{(V1/3 -d)3 +[(V1/3 -d)3 - (N A - 1)⋅(4π/3)d3]}⋅(1/N A) ≈ 4N A(4π/3)(d/2)3.“热学”课程第三章作业习题第三章习题:1,2,4,5[5],6,7,9,10,11,12,13,15,16,17,18,19,20[6],22[7],23,24,25[8],26,27,28,29,30.注:[5] 设p0 = 1.00 atm[6] 分子射线中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9πRT/(8μ)]1/2[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8] f(ε)dε = 2π-1/2(kT)-3/2ε1/2e-ε/kT dε第三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1) 3.18 m⋅s-1;(2) 3.37 m⋅s-1;(3) 4.00 m⋅s-1.2. 395 m⋅s-1, 445 m⋅s-1, 483 m⋅s-1.4. 3π/8.5. 4.97⨯1016个.6. 0.9534.7. (1) 0.830 %;(2) 0.208 %;(3) 8.94⨯10-7 %.9. [2m/(πkT)]1/2.10. (1) 198 m⋅s-1;(2) 1.36⨯10-2 g⋅h-1.11. [略].12. (1) [略];(2) 1/v0;(3) v0/2.13. (1) 2N/(3v0);(2) N/3;(3) 11v0/9.15. [略].16. [略].17. 0.24 %.18. (1) 0.5724N;(2) 0.0460N.19. n[kT/(2πm)]1/2⋅[1 + (mv2/2kT)]⋅exp[ –(mv2/2kT)]或[nv p /(2π1/2)] ⋅[1 + (v2/v p2)]⋅exp[ –(v2/v p2)].20. 0.922 cm, 1.30 cm.22. 2.30 km.23. 1955 m.24. kT/2.25. f(ε)dε = 2(π)-1/2(kT)-3/2ε1/2exp[ -ε/(kT)]dε, kT/2.26. 3.74⨯103 J⋅mol-1, 2.49⨯103 J⋅mol-1.27. 6.23⨯103 J⋅mol-1, 6.23⨯103 J⋅mol-1; 3.09⨯103 J⋅g-1, 223 J⋅g-1.28. 5.83 J⋅g-1⋅K-1.29. 6.61⨯10-26 kg和39.8.30. (1) 3, 3, 6;(2) 74.8 J⋅mol-1⋅K-1.“热学”课程第四章作业习题第四章习题:1,2,4,6[7],7,8,10,11,13[2],14,15,17,18[9],19,21.注:[2] 设为等温过程[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9] CO2分子的有效直径等于4.63×10-10 m第四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74⨯10-10 m.2. 5.80⨯10-8 m, 1.28⨯10-10 s.4. (1)5.21⨯104 Pa; (2) 3.80⨯106 m-1.6. (1) 3.22⨯1017 m-3;(2) 7.77 m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3) 60.2 s-1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7. (1) 1.40;(2) 若分子有效直径与温度无关, 则得3.45⨯10-7 m;(3) 1.08⨯10-7 m.8. (1) πd2/4;(2) [略].10. (1) 3679段;(2) 67段;(3) 2387段;(4) 37段;(5) 不能这样问.11. 3.11⨯10-5 s.13. (1) 10.1 cm;(2) 60.8 μA.14. 3.09⨯10-10 m.15. 2.23⨯10-10 m.17. (1) 2.83;(2) 0.112;(3) 0.112.18. (1) –1.03 kg⋅m-4;(2) 1.19⨯1023 s-1;(3) 1.19⨯1023 s-1;(4) 4.74⨯10-10 kg⋅s-1.19. [略].21. 提示:稳定态下通过两筒间任一同轴柱面的热流量相同.“热学”课程第五章作业习题第五章习题:1,2,3,5,7,8,10,12,13,15,16,17,18,19,21,22[10],23,24[11],25,26,27,28,29,31,33[12],34,35.注:[10] 使压强略高于大气压(设当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其压强为p1)[11] γp0A2L2/(2V)[12] 设为实现了理想回热的循环第五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623 J, 623 J, 0;(2) 623 J, 1.04⨯103 J, –416 J;(3) 623 J, 0, 623 J.2.(1) 0, –786 J, 786 J;(2) 906 J, 0, 906 J;(3) –1.42⨯103 J, –1.99⨯103 J, 567 J.3.(1) 1.50⨯10-2 m3;(2) 1.13⨯105 Pa;(3) 239 J.4.(1) 1.20;(2) –63.3 J;(3) 63.3 J;(4) 127 J.7. (1) 265 K;(2) 0.905 atm;(3) 12.0 L.8. (1) –938 J;(2) –1.44⨯103 J.10. (1) 702 J;(2) 507 J.12. [略].13. [略].15. 2.47⨯107 J⋅mol-1.16. (1) h = CT + v0p + bp2;(2) C p = C, C V= C + (a2T/b)–ap.17. –46190 J⋅mol-1.18. 82.97 %.19. [略].21. 6.70 K, 33.3 cal, 6.70 K, 46.7 cal; 11.5 K, 80.0 cal, 0, 0.22. γ = ln(p1/p0)/ln(p1/p2).23. (1) [略];(2) [略];(3) [略].24. (1) [略];(2) [略].25. (1) p0V0;(2) 1.50 T0;(3) 5.25 T0;(4) 9.5 p0V0.26. (1) [略];(2) [略];(3) [略].27. 13.4 %.28. (1) A→B为吸热过程, B→C为放热过程;(2) T C = T(V1/V2)γ– 1, V C = V2;(3) 不是;(4) 1 – {[1 – (V1/V2)γ– 1]/[(γ– 1)ln(V2/V1)]}.29. [略].31. 15.4 %.33. [略].34. [略].35. [略].“热学”课程第六章作业习题第六章习题:2,3,5,9,10,11,12[13],13,15,16,19.注:[13] 设为一摩尔第六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2. 1.49⨯104 kcal.3. (1) 473 K;(2) 42.3 %.5. 93.3 K.9. (1) [略];(2) [略];(3) [略].10. [略].11. [略].12. [略].13. [略].15. ∆T = a (v2-1–v1-1)/C V = –3.24 K.16. [略].19. –a(n A–n B)2/[2C V V(n A+ n B)].“热学”课程第七章作业习题第七章习题:8.第七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8. 提示:在小位移的情况下, exp[ -(cx2-gx3-fx4)/(kT)]≈ exp[ -cx2/(kT)]⋅{1 + [gx3/(kT)]}⋅{1 + [fx4/(kT)]}≈ exp[ -cx2/(kT)]⋅{1 + [gx3/(kT)] + [fx4/(kT)]}.“热学”课程第八章作业习题第八章习题:1,2,3,4,6,7[14],8,10.注:[14] 设θ= 0第八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19⨯108 J.2. 7.24⨯10-2 N⋅m-1.3. 1.29⨯105 Pa.4. 1.27⨯104 Pa.6. f = S[α(R1-1 + R2-1) – (ρgh/2)]= {Sα⋅[2cos(π–θ)]/[2(S/π)1/2 ⋅cos(π–θ) + h–h sin(π–θ)]} +{Sα⋅[2cos(π–θ)]/h} – (Sρgh/2)≈Sα⋅[2cos(π–θ)/h]= 25.5 N.7. 0.223 m.8. 2.98⨯10-2 m.10. (1) 0.712 m; (2) 9.60⨯104 Pa; (3) 2.04⨯10-2 m.“热学”课程第九章作业习题第九章习题:1,2,4[15],6[5],7,8,9[16],11,12,13[17].注:[5] 设p0 = 1.00 atm[15] 水蒸气比体积为1.671 m3/kg[16] 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105Pa,而汽化热为2.38×106 J⋅kg -1,由题8中的[17] 23.03 - 3754/T第九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1⨯103 J.2. (1) 6.75⨯10-3 m3;(2) 1.50⨯10-5 m3;(3) 液体体积为1.28⨯10-5 m3, 气体体积为9.87⨯10-4 m3.4. 373.52 K.6. 1.36⨯107 Pa.7. [略].8. [略].9. 1.71⨯103 Pa.11. 4.40⨯104 J⋅mol-1.12. (1) 52.0 atm;(2) 157 K.13. (1) 44.6 mmHg, 195 K;(2) 3.121⨯104 J⋅mol-1, 2.547⨯104 J⋅mol-1, 5.75⨯103 J⋅mol-1.。
课后习题-Ubuntu Linux 操作系统与实验教程(第2版)-微课-马丽梅-清华大学出版社

Ubuntu linux 操作系统与实验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习题一1、判断题(1)在一台主机上只能安装一个虚拟机。
(2)在一个虚拟机下只能安装一个操作系统。
(3)格式化虚拟机下的操作系统就是格式化主机的操作系统。
(4)虚拟机的安装有三种安装类型。
(5)VMware Workstation 15 默认分配的推荐虚拟机的存是1G。
(6)Ubuntu 有两种安装方式:即Ubuntu和安装Ubuntu。
(7)解压vmware-install.pl文件安装VM tools。
(8)VMtools安装完成后可以在主机和虚拟机之间任意拖动和复制文件。
2、简答题(1)请简述在虚拟机的安装过程中,四种网络类型的特点?(2)简述.vmdk 和.vmx 文件的不同点?(3)Ubuntu应该建立几个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是多少?(4)虚拟机捕获屏幕有什么作用?3、实验题(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 Pro 15。
(2)为安装ubuntukylin-16.04.06创建虚拟机。
(3)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kylin-16.04.06。
(4)在Ubuntu下安装VM tools。
(5)上述实验完成后创建快照,如果使用Ubuntu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恢复快照。
(6)更改虚拟机的内存、添加硬盘。
第二章习题二1、判断题(1)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 年8月。
(2)Linux是一个开放源的操作系统。
(3)Linux是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
(4)Linux是一个多用户系统,也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5)Ubuntu Linux 16.04默认的桌面环境是Gnome。
(6)Ubuntu每一年发布一个新版本。
(7)ubuntu Linux 16.04包含LibreOffice套件。
2、简答题(1)什么是Linux?(2)简述Linux系统的产生过程?(3)简述Linux系统的组成?(4)什么是Linux 内核版本?举例说明版本号的格式。
《财务管理》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C2.A3.D4.D5.B6.D7.B8.C9.C 10.B二.多项选择1.ABD2.BC3.BCE4.AB5.ABD6.ABC三.判断1. 2.√ 3.√ 4.× 5.× 6.×7.×8.×9.×10.√第二章:一.单项选择1.A2.C3.B4.B5.C6.A7.B8.B9.B 10.CD二.多项选择1.ABCD2.BD3.ABCD4.ABCD5.CD6.CD7.ABCD8.BCD9.BC三.判断1.√2.√3.√4. ×5. ×6. ×7. ×8.√9.√10.√四.计算题1.现值P=5000(P/A,10%,10)*(P/F,10%,10)=11843.722.(P/A,5%,20)=12.4622 (F/A,5%,20)=33.0663.预付年金终值系数=34.7193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13.08534.P=10(P/A,10%,10)*(P/F,10%,3)=46.1644万元5.永续年金现值P=10/6%=166.67元五.案例分析(一)、(1)根据资料(1)计算系列租金的现值和终值?终值是(F/A,5%,6)A=38090.64;现值是(P/A,5%,6)A=28423.92如果年租金改按每年年初支付一次,再计算系列租金的现值和终值?终值是(F/A,5%,7)A-A=39995.2;现值是(P/A,5%,5)A+A=29845.2 (2)每年年金A=10000+5000*2+3000*3+1000*4=33000元利民公司应存入:P=A/i=33000÷4%=825000元(3)借入本金P=A(P/A,6%,8)-A(P/,6%,3)=70736元偿还本息F=A(F/A,6%,5)=20000*5.637=30043.36元(二)(1)太平洋保险股份期望报酬率-E=20%×0.2+30%×0.6+40%×0.2=30%高新实业股份期望报酬率-E =0%×0.2+30%×0.6+60%×0.2=30% σ太平洋=2.0%)30%40(6.0%)30%30(2.0%)30%20(222⨯-+⨯-+⨯-=0.063σ高新实业=2.0%)30%60(6.0%)30%30(2.0%)30%0(222⨯-+⨯-+⨯-=0.190 V 太平洋 =%30063.0=E -σ=0.21 V 高新实业= %30190.0=E -σ=0.63所以,太平洋保险股份风险小。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课本部分习题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应用相量法。
通过引入相量法,建立了阻抗和导纳的概念,给出了KCL,KVL和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由于它们与直流电路的分析中所用的同一公式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因此能够把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原理,定律,例如,网孔法(回路法),结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效电源原理等等直接应用于分析正弦电路的相量模型,其区别仅在于:(1)不直接引用电压电流的瞬时表达式来表征各种关系,而是用对应的向量形式来表征各种关系;(2)相应的运算不是代数运算,而是复数的运算,因而运算比直流复杂。
但根据复数运算的特点,可画出向量图,利用向量图的几何关系来帮助分析和简化计算,从而扩大了求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谐振等。
认识以上区别,对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是有益的。
9-1试求图示各电路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
解:(a)Z=1+=1+=Y====S(b) Z==Y=(c) Y=SZ=题9-1图设端口电压相量为,根据KVL,得所以输入阻抗为导纳设端口电压,电流相量为,,根据KCL,得且有所以输入阻抗导纳注:本题的求解过程说明,引入阻抗和导纳的概念以后,正弦电路的输入阻抗(或导纳)的定义与计算和直流电路输入电阻(或电导)的定义与计算是相似的。
即输入阻抗若有n个阻抗串联,等效阻抗若有n个导纳并联,等效导纳为只不过Z和Y是复数。
9-2已知图示电路中,。
试求电路中合适的元件值(等效)。
解:把u用余弦函数表示有u和I的相量形式为,根据入端导纳的定义,有既图示的两并联元件为电导和电容,其参数为注:以上计算表明,导纳的模等于电流与电压的模值之比,导纳角等于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若导纳角,表示电流超前电压,导纳为电容性,反之为电感性。
9-3 附图中N为不含独立源的一端口,端口电压u,电流I分别如下列各式所示。
试求没一种情况下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并给出等效电路图(包括元件的参数值)。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1.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是什么?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组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化学式、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
2.解释下列名词:沉淀形式,称量形式,固有溶解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再沉淀,陈化,均匀沉淀法,换算因数。
答: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固有溶解度: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聚集速度:沉淀形成过程中,离子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成晶核,晶核再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成晶体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再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之后,重新溶解,再加入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的过程。
陈化:亦称熟化,即当沉淀作用完毕以后,让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称为陈化。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
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它是一个常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13年3月目录第一章污水水质及控制 (3)第二章废水的预处理 (5)第三章水的混凝 (6)第四章沉淀 (7)第五章浮上分离和去油技术 (9)第六章过滤 (10)第七章吸附 (11)第八章离子交换 (13)第九章膜技术 (14)第十章氧化还原法 (15)第十一章化学沉淀法 (16)第十二章消毒 (18)第十三章生化处理概论 (19)第十四章活性污泥法 (20)第十五章生物膜法 (22)第十六章厌氧生物处理及污泥厌氧处理 (23)第十七章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24)第十八章污水回用 (25)第十九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26)第二十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27)第一章污水水质及控制1.何谓水质?常用水质指标有哪些?2.水质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3.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后者为),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值?4.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5.试简述BOD、COD、TOC、TOD的内涵,根据其各自的内涵判断这四者之间在数量上会有怎样的关系,并陈述其原因。
6.将某污水水样100mL置于重量为的古氏坩埚中过滤,坩埚在105℃下烘干后称重为,然后再将此坩埚置于600℃下灼烧,最后称重为。
另取同一水样100mL,放在重量为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后称重为,试计算该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固体量各为多少?7.碱度与pH的区分是什么?8.一般采用哪些间接的水质指标来反映水中的有机物质的相对含量?9.生化需氧量反应动力学公式。
10.某废水20℃时的BOD5是150mg/L,此时K1=0.10/d。
求该废水15℃时的BOD8的值。
11. 在实际实验中区分DS、SS的方法是什么?12.在水质指标中氮有几种表述形式,磷有几种表述形式。
第九章_链传动-课题练习题-答案[1]
![第九章_链传动-课题练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2342e4aa8956bec0975e3d3.png)
第九章链传动课堂练习一、是非题1.链传动中,当一根链的链节数为偶数时需采用过渡链节。
( F ) 2.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是造成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原因。
( F ) 3.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恒定不变。
( T )4.链传动设计时,链条的型号是通过抗拉强度计算公式而确定的。
( F )5.旧自行车上链条容易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链条磨损后链节增大,以及大链轮齿数过多。
( T )6.在套筒滚子链中,当链节距p一定时,小链轮齿数zl愈大其多边形效应愈严重。
( F )7.由于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所以它对轴产生的压力比带传动大得多。
( F )8.旧自行车的后链轮(小链轮)比前链轮(大链轮)容易脱链。
( T ) 9.链传动设计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消除其运动的不均匀性。
( F )10.链传动的链节数最好取为偶数。
( T )11.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的动载荷,应减小链条节距、增加链轮齿数。
( T )12.一般情况下,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 T ) 13.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避免打滑。
( F )14.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优点是承载能力大。
( F )二、填空题1.链传动中,当节距p增大时,优点是链的承载能力大,缺点是传动的不平稳性、冲击、振动及噪声严重。
2.链传动的平均速比是不变的,瞬时速比是变化的。
3.链传动中,链节数常取偶数,而链齿数常采用与链节数互为质数的奇数。
4.链轮的转速越高,节距越大,齿数越少,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
5.链传动设计时,链条节数应优先选择为偶数,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采用过渡链节,防止受到附加弯矩的作用降低其承载能力。
6.链传动设计时,为了防止容易发生跳链和掉链的现象,大链轮的齿数z2应小于或等于150 。
7.p表示链条节距,z表示链轮齿数,当转速一定时,要减少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采取的措施是减小p增加z。
8.链传动中大链轮的齿数越多,越容易发生跳齿或脱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考试需要强调的 题目看清,不要有什么遗漏
判断并纠错、最佳输入、并求dmin……
督矩阵; 2. 写出信息元110对应的系统码码字; 3. 求dmin。
步骤清晰,各子题加上标号,若答题不在指 定位置,一定要说明! –– 避免冤假错案 确定答题要点!得分点
正确的、重要的步骤不能省略! 正确的、重要的公式要写出来! 太过复杂的计算步骤要注意把握时间
最佳译码规则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 极大似然译码 – 最小汉明距离
香农第二定理 –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了“高效率、高可靠性”信道编 信道容量是进行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传输率
2
研究目的:第六章着重讨论有噪信道中如何能使消息通 研究目的 过传输后发生的错误最少,并得出非常重要的香农第二 定理。第九章给出纠错编码中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理论, 1 以及如何编码、判断纠检错能力及如何进行纠错译码。
4、给出了(6,3)线性分组码的全部码字
纠检错能力判断? 如何构造生成矩阵?G 中每行都是一个合法码字 如何判断信息元的位置? 严禁“列调整/列变换”! 注:码字和码元的区别(C,c)
17
7、对所给G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化成标准式 [I P]
矩阵变换过程不能用等号 对于每步变换都要给出说明 标准形式必然含有单位阵
6
当信源,信道给定时,信道疑义度确定译码错误概率的下限 5
1
主要的解题思路
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
计算类型
求解最佳译码规则 求解最小的平均错误译码概率PE 或PE MIN 求解信道编码后的最大信息传输率
解题中常用到的两个矩阵
信道矩阵、消息传递矩阵
所用到的译码规则
输入概率是否相等?最小译码错误的求解?
14
汉明码
只纠一位错误的完备码 扩展汉明码(增加一位偶校验位)
13
第九章 纠错编码(续)
纠错编码的知识点
循环码
满足循环封闭性的线性分组码 所特有的性质: 生成多项式g(x)可解决编码、译码的所有问题 码多项式的引入(多项式系数的含义) 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监督矩阵 编码:一般码、系统码 纠检错:如何判断传输是否出错
译码规则
最大后验、极大似然、汉明距离
1. 2. 3. 4.
解题基本步骤(按题目要求,次序不能改)
列出消息在给定信道传递时的转移概率矩阵 确定译码规则 – 不一定非要写出名称 给出译码结果 求解最小平均译码错误
7
默认的符号命名
p
p
PE
PE
同一道题内的命名必须一致!
8
作业
作业讲解 - 1 1、输入:单符号、不等概,求解PE
信息论的旅程
3、信源的输出中含有多 少信息?可压缩程度? 4、传输信息的最高 速率(信道容量)
第六章 有噪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目标与作用 – 提高可靠性! 译码规则、错误概率及平均错误概率PE
PE与译码规则 费诺不等式 PE与编码方法
5、无失真信源编码 7、限失真信源编码 6,9、有噪信道编码
20
11、已知(n, 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求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求编码后的码多项式 主要问题:编码中用致!
注意题目要求:系统码?码字/码多项式?判 断是否出错/对传输错误进行纠正?
19
作业讲解 - 补充题2
已知生成多项式g(x)=(x+1)(x3+x+1) 1. 写出n=7的循环码的标准生成矩阵和监
译码规则/结果必须给出 几种译码规则在此题的应用分析 汉明距离不能与输入概率直接相乘!
个‘1’ 2. 请确定最佳译码规则,并求解最小译码错误
对于译码规则的说明
正确译码概率、错误译码概率的求解要区分!
12
11
2
第九章 纠错编码 纠错编码的作用和基本编码思路 – 构建好码 线性分组码 (n, k) – 模2运算
补充 及 小改动: 1. 用户要求输入的是两个消息,分别为81个‘0’和81
求解信息传输率 证明平均译码错误为0 (译码规则已给,求平 均译码错误的验证) 给定待传输消息特性、等概输入、最大似然译 码,求平均译码错误概率
5、给定信道,求信道容量
7、输入消息已知、信道已知,要求找出一种译 码规则使平均错误概率最小
18
3
作业讲解 - 3 10、循环码中,判断接收到的码字是否出错?
合法循环码都是生成多项式的倍式! 不能自己给出假定条件(系统码、信息元之类的)
作业讲解 - 补充题1 已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如下,对输入信息位 0110,求对应系统码的码多项式。并求dmin。 g(x)=x3+x2+1 如果不要求生成系统码, 有无其他快速编码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求解 1.先求监督位,直接放在信息元0110之 后,……; 2.先由g(x)左移得到生成矩阵,再进行初等行 变换获得标准形式的生成矩阵,再利用 C=mG求解,……; 3.利用生成多项式直接求解标准生成矩阵,再 利用C=mG求解,……。
第六章作业
第一次:1 第二次: 4、 5、7、10
1. 2.
关于第10题的说明及小小改动: 用户要求输入的是两个消息,分别为81个‘0’ 和81个‘1’ 请确定最佳译码规则,并求解最小译码错误
9
10
作业讲解 - 2 4、四个消息通过给定信道,并已知译码规则
1. 2.
作业讲解 - 3 10、给定二元对称信道,输入等概、单符号错 误传递概率0.01,求n=80长的代码进入信道 后,最小PE?
码的存在性,以及存在这种信道编码的必要条件。
主要研究思路
最佳译码规则
最大后验概率规则 p ( x | y j ) p ( xi | y j ) 极大似然译码规则
提高通信可靠性 – 降低译码错误!
什么是译码?什么是(平均)译码错误概率?
PE p( y j ) p[e | y j ] 1 p ( y j ) p[ F y j | y j ]
如何判断传输是否出错? 如何纠错? ……
16
作业讲解 - 1 1、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之间的关系 2、如何编码?
输入序列、输出也是序列(给出编码后的码序列) C=mG,其中m是k维,不是矩阵 1. 2.
作业讲解 - 2 5、已知(n, k)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求
信息元、编码效率、最小汉明距离 利用H 阵求解最小汉明距离(任意、存在) 在求解H标准形式之后,仍应说明哪t+1列相关
21
先易后难,增强信心!
22
祝复习顺利!
4
纠错码的结构性如何体现? 对于(n, k)线性分组码
生成矩阵、校验矩阵的行-列数、各自特点及用途 循环码中生成多项式的最高次数
15
如何编码?如何解码?
如何编出系统码?
如何判断给定码组的纠检错能力? 如何判断给定编码方法的编码效率
区别于信源编码的编码效率!
多项式的加、乘、除、模运算!
校验矩阵H和生成矩阵G:构成、性质、作用 如何编码、纠检错? 系统码、分组码、标准H/G、信息元、校验元、
求最小汉明距离
伴随式、错误图样等基本概念
纠检错能力分析 最小汉明距离的三种求解方法及适用条件 线性分组码的性质
1 H 1 1 1
1 0 1 1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0 1
s s j 1 j 1
– 当输入等概时
译码错误与什么有关? 最佳译码规则 – 平均译码错误最小的译码准则! 费诺不等式给出了平均译码错误的下限 改变信道 – 进一步降低平均译码错误! 信道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与什么有关? 香农第二定理说明了什么?
3
p ( x ) p ( y j | x ) p ( xi ) p ( y j | xi )
最小汉明距离译码
D ( * , j ) Dmin (i , j )
4
费诺不等式 – 说明
H ( X | Y ) H ( PE ) PE log( r 1)
香农第二定理 -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信息传输率 R log M / n 为编码后每个码符 号所携带的信息量(单位:比特/码符号) 香农第二定理 –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设有一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其信道容量为 C,只要待传送的信息传输率R<C,则至少存 在一种编码,当码长n足够大时,使译码错误 概率任意小。 重要结论:信道容量是进行可靠传输的最大 信息传输速率。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了“高效率、高可靠性”信 道编码的存在性,以及存在这种信道编码的 必要条件。